【www.cy260.com - 白茶茶艺】

确定是先有了植物的茶叶,才有喝茶习俗。世俗沿袭千余年,而茶艺的演化嬗变,却宛如水,有痕又无痕。是茶艺,造化了器物钵、碗、盏,还是各类器物,宽容无限的茶艺,竟找不到两者之一的确认。互相影响是真实的,汉代的酒肆,且多于茶肆,只是有些陶制的酒器,与茶器难以区别。三国时期,社会流行的茶代酒,哪些是与茶肆有关的器物,哪些不是,绝不易辨。我曾试图从建筑工地杂乱的堆土中,分捡出中国六朝钵与碗的碎片、残器,从看、嗅、摸入手,辨析出与茶艺有关联的信息。然而,我只发现了那时期的器物、器内壁,以及口部,留有与茶有关颜色的土锈。我以为,仅用一般的科技分析,轻易不能确认这些器具,曾经用来作为茶艺器具。若干年前,我曾与瓷友在长江岸边,在从市区工地载来的杂土间,抢救名窑的残瓷碎片;突然,在沙泥里,踩上半个球状物,定神发现是只浅钵(如图),除去器内腥气土样,黄色的瓷釉半挂胎外。这是典型的南朝越窑系产品。器物的生动、简洁,钵之美丽,成为无数后来人的经典仿造。历经千年,这种原始的静谧之美,依然感动我。

茶艺是在宋代有的。而隋唐五代就出现瓷盏。在兴盛茶盏的南宋,仍然有钵的烧造、流通。景德镇窑出品的青白瓷划花钵,型大厚重,精美如玉,非一般人能享用。严格地讲,这不是用作研磨茶叶的钵,胎体的厚度不够,不经外力一击。钵只是一种饮具而已,与茶艺有关的茶盏的标本数量最多,而盏又以吉州窑产品为上品。小圈足的黑釉茶盏,除了器物自身的美感外,应验南宋人险中求和的个性和知难而进的社会心理。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黑釉盏(如图),经过窑变,显示出异样的气息。茶艺给予窑工施展才华的机遇。北宋斗笠碗,口与底构成直线,碗的足底,外观是越窑式的玉璧形,翻看却非玉璧底,是满釉的圈足,仍然留有旧式的支钉痕迹;碗内的划花,是典型的越器样式,细线典雅,崇尚自然。这样的作品,是在古越器和龙泉窑之间的转型和定格。

集藏两件宋钵碗盏,除了缘分就是机会。我收藏一件南宋湖田窑刻花小碗,是由大小不等的近10个碎片粘接而成的。当初温润雅致的碎片,被丢弃在城市工棚的一角,偶尔发现后捡拾回来,洗净每片,合成一碗,却偏偏缺了最小月牙状的一片;影青小碗,用银包口,看上去小家碧玉,其实朝野兼采。南宋之后,元明两朝,当然也饮茶,只是茶艺风尚有所改观,以往的习俗被废止,器物又分辨不出,哪些用作饮酒,哪些用作茶肆,哪些仅用作汤饭。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艺与钵碗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茶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