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白茶。

普洱知道:如何辨别古树茶

古树茶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茶山之上,树龄一般超过300年,海拔较高,无人为因素,环境原始生态。且植株高大,树干高、根系多,主干及枝干明显,植株稀疏,产量低,不易采摘。

在辨别古树茶方面,很多人都存在着误区,往往根据叶底的大小厚薄来判断,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其实,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市场常有人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说到底,辨别古树茶,还是要通过口腔品饮、身体感受来辨别。

香韵

此为鉴别古树茶的重要关键之一。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和土壤环境不同,摄取的养分也不同,香韵更是千差万别,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蜜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蜜香韵,刚柔并济的完美茶性。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就是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将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完美呈现的,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

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当您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慢慢就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即可领略。新茶客会很难品出。

茶汤

古树茶茶汤多为金黄色,色泽通透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的关键二。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显著,回甘生津既快又足,苦涩平和,化开速度快,活性足,持久性均能达20-30分钟持续性:8-12泡后茶性依然稳定,后期陈香转化速度快,收藏价值较高。台地茶如果内质不足,茶汤表现就会淡薄,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对比尝试。

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苦涩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台地茶仅能吸收的浅层土壤里碱性加强,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根据这两点原因可以告诉大家,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还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这些均为错误观点,苦涩是原性,也可说成是茶的缺点;再教大家一招实用的鉴别方法,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还在,这就是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喉韵

喉韵是鉴别古树茶的关键之三。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这种喉韵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但如果要收藏,这还不够,还得看茶体现出的两性:持续性,稳定性。

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茶的耐泡度。生茶的投茶量一般是8克,精确称重,泡法标准,使用器皿至少是瓷器盖碗,玻璃公道杯,厚胎品茶瓷杯,泡茶时采用矿泉水,水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小沸腾的状态,一般我们采取电磁炉或光波炉烧水,可以保持持续沸腾,每泡开汤时间10秒即可,冲水下去时不直冲,而应顺盖碗边缘均匀环绕慢慢加水,然后10秒左右后出汤,这样的泡法您就能客观能鉴别出每一泡汤水中的持续度。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上述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到达于此。相比较,普通台地茶的耐泡度会比古树茶略差,6泡后滋味会明显淡化。古树茶一般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通过持续性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丰富,才有存放价值。

以上方法,是鉴别古树茶的个人经验之谈,不一定全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经验。其实,好的茶是不分古树还是台地茶的,只是目前市场上古树茶和台地茶的价格差别太大,而利益驱动之下,鱼龙混杂者不在少数,作为消费者,必须具备点鉴别能力,方能少交点“学费”。?

cY260.com编辑推荐

古茶树如何辨别?


古茶树如何辨别?

云南大叶种古树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茶出云南。但真正的古树茶的区分没有一段时间的磨砺和茶区的实际考察是很难弄明白的。,现在有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对于新茶生饼:

1,古树茶如果压制成饼,从外形上看:饼型表现的是压制工艺是手工还是机器压制;闻饼面:茶饼面的香气清纯以茶叶的自然香气为好。

2,开汤:冲泡古树茶是有一定要求的,品鉴时茶器一般选用盖碗。首先必须温杯,掌握投茶量是冲泡的关键,茶多茶少都会影响茶的滋味,而且投茶量是个因人而异的事,没有一个标准而言,需要的是冲泡的经验,现在的茶艺培训中冲泡标准茶与水是1比100的标准是比较死的,应用的时候需要活用,可以说茶与水的比例的掌握是考核一个茶艺师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的最好方式。醒茶:茶为万药之首,“洗”这个词已经让我觉得亵渎了古树茶得纯净,而且洗这个词,总让人觉得是不干净才洗的。醒茶注意水温(沸水)浸泡快进快出。

3,闻香:醒茶后的茶香最能嗅出茶的本质,香气以自然高香为优。

4,杯底香:古树茶的香气是比较独特的,而且比较容易挂杯,就是喝完茶后,杯底留下的香气,主要以蜜香气为主。留香的长久是鉴定茶树年龄的一种方式。

5,耐泡度:因为古树茶的根茎都比较深,植物之间根系的附生性,让古茶具有了一些特殊的滋味和香气,也增加了茶汤的绵长性,所以一般古树茶的耐泡度都比较长,一般在20泡以上汤色不变滋味不变,所以品鉴古树茶一定要有耐心。我这里有一款10年的冰岛茶茶柱,昆明摆放有100泡的耐泡度,汤头不变香气不变,是许多茶友都鉴证过的。

都说古树红茶好,如何辨别是否真正的古树红茶?


都说古树红茶好,如何辨别是否真正的古树红茶?

很多朋友冬季喜欢喝红茶,红茶养生功效多,云南古树红茶又是红茶中茶客比较痴迷的佼佼者,但是市面上假的古树红茶很多,如何去辨别?挑选到真正的古树红茶呢?

今天小编整理了辨别古树红茶的四大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古树红茶回甘生津速度快

古树红茶,一般生津速度非常快。生津对于很多茶来说很容易,但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生津,例如我们在品茶汤的时候,有些时候会过于注重某款茶的生津速度,反而会容易混淆。

品鉴红茶的时候,可以观察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出的时间,速度越快者,品质越优,古树红茶一般都符合这个条件。

2、古树红茶香气浓郁

很多红茶在品饮时可以立马闻到浓郁的香气,但喝下过后香气在口腔内保留的香气程度并不高。正宗的古树红茶的香气是喝下去之后再从喉部涌出,停留在嘴里的香气持久且清悠,就算喝一段时间的白开水,嘴里都弥留香气(花香、蜜香、原野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4招快速分辨正宗古树红茶

3、古树红茶茶汤厚度更佳

古树红茶,茶汤入口浓强鲜爽,具有古树茶特有的山野气韵,山野气韵不好直接形容,多喝几次古树红茶,就能感受出它与平地红茶的区别,如果是晒红的古树红茶,这点更加明显。

4招快速分辨正宗古树红茶

普通的红茶汤质偏薄,茶味整体偏淡,而对于古树红茶来说,茶味会更加浓醇厚重一些,除了有明显的花果香外,还有蜜糖般的甜味,一般喝过之后对古树红茶的香气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4、古树红茶比普通红茶更加耐泡

古树红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比普通的红茶更加耐泡,一般普通红茶冲至5-6泡便没了味道,而古树红茶连续冲泡20泡口感依旧甜醇,因为古树通常是数百年以上树龄,根系非常深,吸收大地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冲泡的时候释放内含物质更持久,所以耐泡。

可以这么说10克古树红茶可冲泡的茶汤,顶的上普通红茶3倍以上。

想要买到好的古树红茶?放开了胆子,蹭茶去吧!古树红茶?

普洱茶之老班章古树茶特点及辨别


普洱茶之老班章古树茶特点及辨别

老班章茶有甜、苦两种,分属帕沙种、老曼娥种,故而市场上有老班章甜茶、苦茶之说。老班章茶质较重,韵较广而深,气味特殊,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与老曼娥、吉良等有明显差距。正常仓储下,老班章纯料于五年左右口感全无,只余茶韵、气感。若以其作为拼配料使用,则可达画龙点睛之神效,为拼配优质茶不可或缺。因老班章过度炒作,农民采摘多以大小树混采方式,所谓老班章纯料系指台地古树混合口感,口感靠前、涩度偏高。所以市场所谓老班章苦涩度较高,就是因为拼配小树、台地茶所导致。但因为混拼,以至于茶品口感留存时间增加,现在坊间流通的不少仓储多年仍有明显口感的老班章“纯料古树”,便是此类。因老班章“霸气”之名,部分不良业者将苦涩、烟焦味作为“霸气”的表现来误导消费者。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叶底肥厚,芽尖茸毛又厚又亮,茶味厚重耐泡,韵味丰富,回甘味迅速持久,茶品口感特殊,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目前市场上打着老班章名号的成品茶很多,由于老班章茶每年产量有限,纯正老班章茶大多在爱茶的藏家手中,可以进入市场销售的纯正班章不多。市场上做假的老班章茶大约有三种:

一、是用老曼娥、新班章老树茶充当老班章茶。由于老曼娥、新班章茶外型、条索、口感很接近老班章茶,因此鉴别也最为困难,老曼娥、新班章与老班章茶的主要区别是在苦的持久度上,老曼娥持久度最长,新、老班章次之。至于外型与香甜、回甘上的微小区别一般喝茶人较难区分。

二、是用勐宋苦茶作基础,拼上其它茶制成。这种做法是利用了很多人对老班章只闻“苦”名而未品过其香甜甘润的原因。这种茶的鉴别比较容易,从外型上看,条索不像老班章那么整齐粗壮,尤其没有老班章茶的粗壮多绒毛的芽头,饮之苦明显但汤中基本无甜感,苦涩较持久,香气不够强烈持久,回甘一般,叶底稍杂且不肥壮。

三、是直接无章法乱拼制,随便拿些粗壮些的,苦味重的台地茶制作,这种“老班章”从外型、口感与老班章都有明显区别,很容易区分。

揭秘古树熟茶如何发酵?


揭秘古树熟茶如何发酵?

普洱茶从生茶到熟茶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就像一个烧陶瓷的窑子,什么样的料子,什么样了工艺,什么样的火候,出来什么样的惊喜。

熟茶的发酵就是生茶的一次涅槃。

什么是熟茶渥堆发酵?

熟茶渥堆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的作用和酶的作用,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形成的胞外酶和热以及微生物自身的物质代谢等的共同作用,使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熟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

从生茶发酵为熟茶大约需要三十几天到四十几天的时间,从下堆到起堆中间还需经历大约四次的翻堆,避免茶叶发酵温度太高而使茶叶碳化。

关于竹筐发酵

传统的熟茶发酵方式主要是在地面发酵,根据场地的大小,能一次性发酵几吨甚至几十吨的茶。

但是,由于古树茶的成本较高,一次性发酵几百公斤的话,在地面发酵是很难控制温度的。所以竹筐熟茶孕育而生!将生茶放进竹筐里发酵,不仅解决了少量茶叶可以发酵的问题,还使得整个发酵的过程更加的干净卫生,而且出来的产品,堆味很轻,即使刚出堆,就很适口。

1、下堆

下堆的重点是将晒青毛茶洒水加湿,水质的好坏对发酵茶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勐海地区的茶厂都抽取地下水来发酵。由于勐海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构成了勐海熟茶的优势。

洒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一般是每100公斤毛茶需要加30~50kg水。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到底是30kg还是40kg,还是50kg,就取决于经验了。所谓看茶做茶,一般嫩茶洒水要少一些,粗老的茶菁洒水较多。洒水均匀以后就盖上发酵布开始发酵了。

2、发酵与翻堆

茶洒水堆进竹筐后用发酵布盖住,让温度上升开始发酵。堆温一般需控制在50~65℃之间。

大约两周的时候翻第一次堆,接下来差不多每周进行一次翻堆,如果温度高的话就要翻得更勤。每次翻堆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块,为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

如果温度过高,翻堆不及时,就容易引起“烧堆”,致使茶堆碳化而报废。

渥堆初期,渥堆毛茶的含水量很高,而此时的堆温却并不太高,这样的条件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细菌大量繁殖。

随渥堆时间的变化,细菌大量增加的同时,细菌的呼吸强度亦随之增加,堆温迅速增加。

当堆温达到一定程度时,茶叶中的各种物微生物变化达到高潮。

渥堆末期,随渥堆毛茶温度、湿度和酸度的变化,逐渐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3、起堆

几次翻堆后,堆高继续下降,在发酵周期的第35天左右,堆子温度降为35℃左右,就可开沟,让茶冷却并干燥。

普洱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

如何从形态上鉴别普洱古树茶与台地茶?


如何从形态上鉴别普洱古树茶与台地茶?

一般台地茶,由于施肥缘故,养分充足,每节抽的很长。

而古树茶,特别是野生古树,养分相对不足,两叶间隔很短。有的古树茶由于过度采折节抽得也很长很长表现也是嫩的,但是里面茶条总是长短不一。

古树茶也有一些山头有特色表现,如易武大树茶的芽与叶的距离很长。倚邦茶条索细腻,班章茶白毫显露芽头肥美等等。

小结:

【古树】通常的古树茶采摘都是一芽两叶或三叶为主,也有一芽四叶的,古树树采摘的基点是嫩度,所以古树茶的茶底表现为长短不齐,并且时常在断面处有“马蹄”出现,茶非常耐泡。茶叶底很多是不规则的,也就是可以找到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甚至四叶等更老的,但是它的梗在叶底的表现是嫩的,也有一些山头有特色表现,如易武大树茶的芽与叶的距离很长。倚邦茶条索细腻,班章茶白毫显露芽头肥美等。他的采摘收购是没有按等级区别的,凡是制作出来的都叫古树茶。

【台地】台地茶茶地长得比较矮,都是采用两手抓法的采摘方法,他的采摘是有标准的,很多大厂在收购原料所规定的茶叶等级就是采摘的硬性要求。一芽一叶的统一那一次就采摘一芽一叶的,以此类推。所以从茶叶的叶底中判断,过于嫩的茶叶,看上去白花花的牙尖茶,基本是台地茶,再者条索过于完整、统一,非常整齐的也是台地茶。他的采摘收购是按等级来区分的,有芽茶(特级茶),一级至十级茶不等级。(台地茶按不同级别的茶拼配的长短是会不一样的,但可根据其茶底表现以区别。)

如何区分古树茶、大树茶与小树茶?


如何区分古树茶、大树茶与小树茶?

关于茶树的树型,正确的称呼是“乔木”和“灌木”,茶农的称呼是“大树”和“小树”,茶商、茶客、茶企的经常称呼的是台地茶、古树茶或乔木茶。

而且最初的野生茶树都是乔木型的,未经过人工的干预。野生茶树经过上千年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过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种植后,才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

野生茶树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逐步形成大、中叶种的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茶树;向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

早在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就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的记载。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中,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迁,现代我国的茶树品种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这也是市面上普遍认可的区分茶树树型的主要标准:

一、乔木型

乔木型茶树具有明显的主干,树形一般较高大;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差的特点;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这类型茶树大多分部于云南、海南、广西一带。

二、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也有较明显的主干,但树形不如乔木型高大,叶片为中叶型,但同样具有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热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适宜,使得这地区的茶树长期以来保持较原始或半原始的系统发育特性与生态类型,存在着不少的近于原始或半原始的茶树群落,基本为乔木或者小乔木树型。

三、灌木型

灌木型,没有明显的主干,树形矮小,叶片也较小,茶多酚含量通常较低,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这类型茶树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南北区域。

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茶树,同时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合存在。但就外形来看,我们通常所见的规模化栽培型茶园基本以“灌木形态”居多,即原本是乔木型的茶树,但通过后天的人工干预,使茶树人为“矮化”,于是显现出类似灌木的特征。云南的许多茶园,茶树看似整齐低矮,但如果完全去除人为因素的干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类乔木型小茶树是可以生长成为标准的乔木大茶树的哦。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普洱茶产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云南古树普洱茶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普洱茶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对行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普洱茶,并开始收藏一些古树普洱茶。

初学者容易被古树两个字所迷惑,见到大茶树便激动不已,并以此作为自己玩茶的切入点,把树龄大小或者是树的大小作为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而茶始终只是一种饮品,最大的价值是靠品质给人们带来健康,藏茶更多的是希望其后续转化能给自己带来惊喜,这就需要对原料的品质作综合分析,成就一款好的普洱茶需要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首先要有先天的地理环境优势,茶树生长在生态优良的无公害茶园,原料得到科学的加工处理以及合理得当的后期仓储转化。普洱茶藏身于云南这片得天独厚的神秘境土,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环境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云南茶区多分布在海拔1200~2000米左右的澜沧江两岸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仅为区域内的茶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说是普洱茶品质化学形成的先天优势。

气候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侯和山原气候的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并且常年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普洱茶产区的年平均温度在17~22℃,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区域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有利于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充沛的雨水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得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提高。

日照

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光有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像云南的高海拔茶园,特别是古树茶生长的高山密林里,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从而会导致茶叶内的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较多。

温度

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因此不同海拔最高度的茶叶原料,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茶叶品质化学成份的含量也不一样。

海拔

可以说海拔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提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另外,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海拔地区生长的茶气相对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气候特征也会随海拔变化有所差异,又进一步作用于茶树生长。

纬度

地理纬度不同伴随日照、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茶叶化学成分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有明显影响。纬度偏低,地表接受日光辐射量也较多,有利于碳素代谢,也就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

所以说云南普洱茶的品质取决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这片“彩云之南”的美丽国度,曾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独特的地理风貌、复杂的气候类型与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共同孕育出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大自然的眷恋和馈赠,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云南的名片,是世界的绿色黄金。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编者注:本文是编者2014年春季亲赴西双版纳勐海县茶山所见所感,亲眼见证了雨林古茶坊茶人守护古茶园,传承古法手工,将古树普洱茶呈现世间的全过程。雨林古茶坊采茶、收茶、制茶全程无时间限制对外界公开,欢迎全国茶友赴茶山亲身体验。

感恩天赐古茶园

寻访古树普洱茶的源头,看制茶匠人用手心的温度熨烫鲜叶,看雨林古茶坊茶人隐匿在西双版纳茶山深处,对百年古树普洱茶的守护与传承,能感动于古茶树的沧海桑田,便断断容不下速成的口感。“内质丰富,茶汤厚润”,它虽不语,却给予满口香醇。

西双版纳早在1700多年前已种茶,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亦是普洱茶的故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超过5万亩,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树龄的长短对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台地茶树龄较短,一般为十余年或几十年种植时间,高密度栽培需要施肥、打农药。台地茶生长周期短,根系不发达,吸收的土壤养分有限,茶碱含量较高。

从植物学上说,任何树种生长超过100年即可称之为古树,雨林古茶坊所采收的都是超过300年树龄的古茶树,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存活下来。千百年的共生,古茶树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周围生物群落融为一体。古茶树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极为丰富,后期陈化必然优于内涵物质少的。

树龄的长短造就了品质与口感的天差地别,古树普洱茶口感柔和、汤醇厚、内涵物质丰富,生态、好喝又健康。

以传统手工致敬时间

茶山的少数民族茶农是最懂茶的人,他们的先辈种茶制茶,世代守护古茶园、传承制茶工艺,雨林古茶坊将他们当做老师,又和他们亲如兄弟。

走进雨林古茶坊布朗山二十三坊,热火朝天的收茶制茶场面尤为壮观。雨林古茶坊向茶农收取鲜叶的价格是双方共同协商而定,上交鲜叶——现场检验是否符合标准——称重——现款现结,茶农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雨林茶人心里感受到的是欣慰。另一边,古茶坊内十余口铜锅齐上阵——古法手工杀青,茶叶翻滚、热浪蒸腾……“春茶季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鲜叶都要及时精制,我们古茶坊里师傅常常通宵达旦奋战”古茶坊坊主说到,此等茶人心让编者感到深深叹服,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像布朗山二十三坊这样的古茶坊雨林人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深山修建了85座!

一款古树普洱茶的诞生,要经历:采摘——自然萎凋——手工杀青——摊晾——手工揉捻——阴凉——晒青——第一次剔捡——原料检验入库——原料出库第二次精挑细选——称重——蒸制——手工包揉——石墨压制——阴凉——第三次检验——低温烘干——第四次检验——包装,全程由当地少数民族师傅手工完成,雨林古茶坊古树普洱茶,呕心沥血之作!

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全程公开

雨林古茶坊茶山行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媒体团等等共同行山路、访茶园、亲制茶,这种零距离探寻古树普洱茶制作过程的方式比任何有关茶的故事都更动人。茶人的世界没有捷径所以茶路必然不易,雨林茶山行至今已接待全国乃至海外的客人超过4000人次,用坏的轮胎已经堆积成山。雨林古茶坊首家开创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山行活动引领茶友们参观见证古树普洱茶的诞生,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这样全程公开。

真实、公开、诚信、一诺千金,这是我深入雨林古茶坊源头腹地最大的感受,感恩此次茶山行所学、所见、所感,感恩天赐古茶山,感谢雨林古茶坊坚持高标准呈现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于天下茶友!

回程路上,听到当地雨林古茶坊几位发起人早期寻茶的小故事:他们开着皮卡车,带着帐篷、铁锹、面包上路。在一次去勐腊县寻找古茶园的过程中,由于不认识路,又遇到塌方,寻茶人被困在一个村寨里,由于彼此不熟悉,他们没有被邀请住进村寨里。在被困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吃住都在车上,寨子里唯一一家小卖部的食品都被他们买光了,在面临断粮的临界点时,大雨终于停了,路通了,几位才得以脱险。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①什么是古树茶?

古茶树顾名思义,就是栽培年代久远有些树龄甚至已经无法考证的茶树。古茶树上所采摘的鲜叶按标准制作的毛茶称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近年来始终以一种高姿态、高热点受众人追捧。那么,古树普洱茶真的代表普洱茶的最高品质吗?以及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茶树?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随即而来,并在行业内争论不休。

古树普洱

一般人觉得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却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后才大规模开辟台地茶园。

由此,按茶园种植年代来划分显得更加合理,在古普会标准:《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和《收藏级云南古树普洱茶制作标准》中,将1949年前人工栽培的茶园定义为古茶园,1911年前人工栽培的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古茶园成为原生态古茶园。并综合茶园生态、茶叶品质等因素将古树普洱茶分为普世级、品鉴级和收藏级三个等级。根据古普会标准,品鉴级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原料应产自1911年前种植的原生态古茶园。

布朗山古树茶(普洱生茶)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如果有人问,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核心特点是什么,答案是醇厚、丰富;如果说有什么滋味可以代表普洱茶味的“正”,那应该是“布朗山的味道”。

不同于易武产区的历史光辉,布朗山的地位,是经过市场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普洱茶历经过默默无闻、缓慢发展、瑞贡天朝和潮落潮起的阶段,而布朗先民们,一直都在这段历史中演绎着重要角色。

纯正血统:人类消耗第一片茶叶的地方

布朗山世居着百璞后裔布朗族,他们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这里种茶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最古老的老曼峨村寨,也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

漫长的闭塞和隐居生活,使得布朗山民们得以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里,他们食百草、尝百味,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普洱茶就是在这里,被最早驯化和享用的。

功不可没的“老班章”

随着普洱茶小产区概念的兴起到火热发展,老班章俨然成为每一个喝普洱茶的人心目中的朝圣之地。普洱茶著名大产区有三: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西双版纳产区尤以勐海地区最为著名。勐海之于西双版纳,正如老班章之于布朗山。

布朗山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大的村寨,而普洱茶原料中所说的班章产区,正是包含了整个布朗山最优秀的产茶村寨:新老班章、老曼峨、曼糯、贺开、班盆、卫东、广别老寨、章家寨……

整个班章产区的原料特点基本上是以老班章为标准的各个生态各异的小产区,概括下来就是“耐泡、气足、正味、甘甜”。可以说,整个班章产区是基于老班章的兴盛所形成的一个特色普洱茶产区,班章产区的闻名,老班章功不可没。

辨别普洱茶古茶与台地茶


辨别普洱茶古茶与台地茶

茶树属于常绿木本植物,实生苗多为乔木。乌龙茶、绿茶等制程为求定性、量产,所使用栽培茶园多数为灌木,是以扦插无性繁殖,目的在于栽种管理、稳定茶性、不会有变异品种导致香气和口感的差异。

20世纪60年代前,普洱茶品制作均以栽培野生、实生苗野放为主。20世纪70年代开始则以实生苗矮乔木茶园管理,1985年计划经济结束,云南也开始大量培植良种茶,无性生殖培育云抗系列品种。20世纪90年代末期,市场又重新关注原生态的栽培野生茶。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实质影响观念与经济发展,在普洱茶历史上可以深切体会。

一、以茶树的生长形态区分

从生长环境与品种上,略可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

野生型

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茶叶因种生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者少毛,叶缘有稀钝齿或者无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捻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特别粗壮而明显野生型茶树通常生存于杂树丛林中,密度不大散生。目前所了解的分布区域在思茅北部、临沧中部、西双版纳的南部、保山怒江流域的两侧等地。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低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惠甘持久且稳定。因此叶质过于肥厚而且革质化,杀青时常以水煮或者洒大量的水焖炒,若处理不当易导致酸化水薄。

许多野生型茶青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容易导致轻微中毒或者是腹泻,以中医学立场,野生型茶茶性过寒,并不适合正常人长时间饮用;以目前调查的结果,野生型茶能适合做茶品者反而较少。加上茶树过于高大,采摘不易,当地居民常将茶树砍倒以采鲜叶,为保护茶树林,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制作与采摘。

栽培型

以乔木、矮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者是办开展,树高1.5-3米。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较野生型细而锐齿,亦无锯齿状况。半展未开之三级芽3-5厘米,成叶长达6-15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者黄绿色。主副叶脉都十分明显。

栽培型茶树为先民所栽种,茶树较为密集、较有规律种植。目前较老的古茶树区以景迈、困鹿、南糯、版纳的古六大茶山等茶区较为出名,思茅(现改称普洱)中北部地区的镇沅、景东、景谷,临沧中南部双江勐库、永德等地也陆续发现古茶区。早期先民所培育种植茶种很明确,以云南特有原始之中小叶种茶居多,比如景迈、倚邦、莽枝、南糯等都有大量的原始中小叶种茶存在,其特点是香甜而韵深是其特色。

栽培型野生茶茶性较之野生型强烈而质地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但是,当地茶农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许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者是1950年代种植而后野放的老式茶园,甚至有些是1970-1985年的实生苗群体种。

二、以茶园的管理形态区分

从树龄、管理形态与实生苗与否上比较,可分为野放茶和茶园茶。

野放茶

早年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是野放茶,为茶园经过栽种后很少有人管理,不施用人工化肥和农药,只是稍做锄草和翻土整理。多数茶龄在五六十年以上,至少是1985年以前栽种。树高约为1.5-2.0米。茶种因种生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色泽较深,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和茶园茶之间。

野放茶的特性,只要是在其兼具野生茶和茶园茶的优点。香气较茶园茶沉稳,但比野生茶高扬。汤质不像野生茶那样的水软与韵广,但较茶园茶甜而绵。喉韵虽不如野生茶内敛,但口感更具全面性。

茶园茶

云南当地学者及制茶界所认为的好茶种,就是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高。这与台湾市场以香气口感评鉴其茶质优劣方式不同。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选9号、云瑰、矮丰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灌木台地茶园,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2-3毫米,成叶达5-10毫米。叶缘齿细锐而密,叶身薄、叶脉不明显。毛茶多呈浅绿色、黄绿色。越是原始的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较重。相对于前二者,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稳定。以现在云南学术界和业界所认同的茶种改良,朝向香扬而水清甜的趋势十分明显。

三、以茶汤的口感区分

在同一产区与制程条件下,野生茶津出物与多酚类物质比台地茶高,口感也较为宽广,滑润、刺激性低。基本上区分茶树年龄,是以香气口感最为准确。外观辨别能达到50%左右的准确性,配合口感就能较准确的判断。

野生型刺激性最低,香型最宽广、特异、韵最深、汤质最柔,口腔刺激对应点在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栽培型香气清新、略带刺激性、韵深,口感对应点在舌面中后段与两颊。野放茶刺激性强、口感对应点在舌面中段和上颚中段,茶园茶刺激性最强,汤质最薄,口感对应点在舌面前段。

综上所述后得出:茶树龄越大刺激性越低,汤质越柔、香型越宽广、对应点越往后往下、茶气越强。茶树龄越小刺激性越强、汤质越烈、越薄、香气集中在舌面上下、口腔对应点越往前、茶气越弱。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茶园生态环境

上一期我们讲到成就一款高品质的云南普洱茶应具备的几个因素,并对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作了简要介绍。大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云南普洱茶的先天优势,今天我们来讲讲大环境下的茶园生态,同样对普洱茶特别是古树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古茶园形成的时间是漫长的,万亩古茶园积淀的历史也是厚重的,历史上的普洱茶几经沉浮,战乱人祸社会动荡古茶园也随之被几度沉静几度重视,少数民族茶农种植茶树大都采用最原生态的方式管养,茶市不好便“放荒”修养生息,茶市好便上山采茶。这让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在最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中,植被、土壤、以及伴生的植物在最佳“平衡且可持续生态循环”状态下。

一、土壤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地,茶树所需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获取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云南普洱茶产区土壤多为赤红壤、红壤、黄壤,pH值在4~6之间,更适合茶树生长。

《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高山古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一应俱全,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

二、植被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相比,前者树木比后者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

三、伴生植物

张顺高老师曾作过“五代茶园”的划分,从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栽培驯化历史以及茶园发展进程。茶树是一种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工作物,以园式栽培相比,最初的驯化栽培是混林共生的。茶树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较多的漫射光。而古茶园由于被树木所荫蔽,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增加,对改善茶品质十分有利。

“茶园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由以茶树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由光、热、水、气、土、生物等因子结合在一起的环境系统所构成,它的结构演变由从事茶叶生产的人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导向,真正的制导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三大效益的认识。茶叶生产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经济规律的严格支配。当人们的认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学知识的限制,尚不能深刻洞察生命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依存关系时,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经济效益)表面上高于重于生态效益的现象,会诱导生产活动偏离生态稳定性的运动轨道,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一原理可以为某些文明消亡作出解释,也是茶园历史结构演变的认识根源。”

古树茶之所以如此受亲睐来源于其生态价值符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价值观念,不仅给人以独特的品饮享受也有非凡的经济价值。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能不能守护好每一株古茶树?自然状态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是循环往复的,一旦循环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因此,守护好茶园生态就是守护古茶树。

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


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

1.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

属于黑茶类,

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

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2.什么是古树普洱茶

古树茶是指采摘存活百年以上的云南大叶种乔木科茶树上的叶子制作成的茶叶。古树茶仅在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古镇易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的新六大茶山茶区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并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3.古树茶的特点

①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 

②古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能够抵抗各类病虫害,故无需使用农药,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更自然,无污染。 

③古树的根部深入土壤,更利于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并转化为营养物质。因此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古树茶叶也因此更加的耐泡,更具香气,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无需施肥,故更天然。

④古树茶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区,产量十分稀少,采摘较难,因此古树茶的价格相较台地茶的价格更高。

4.古树普洱茶的价值

制作工艺精悍的上等纯料古树茶已成为众多藏家的新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古树茶都能够保证升值。可以储存和收藏升值的古树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古树茶的茶饼必须是采摘自百年以上古乔木树,且必须是纯料,不能有拼配,否则会影响日后口感和茶饼的储存保值升值空间。 

②古树茶的茶饼必须以精悍的加工制作技艺手工精致而成。其中,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普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精制的古树茶收藏价值最高。 

③古树茶的茶饼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如储存在潮湿,或有异味的环境,则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甚至会导致无法长期保存。

5.古树普洱茶代表企业:臻味号

​以倡导"大树""纯料""古法""老寨"的行业制茶模式的臻味号,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已发展成为以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区原生态古树茶园为基础,集茶叶初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并拥有以领先的手工制茶技艺与一山一寨一毛茶初制所的茶基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知道:如何辨别古树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古树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