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什么功效。

从CCTV报道到双十一普洱茶之路有多远

双十一来了!

自阿里巴巴造节,造了"双十一"之后,"双十一"便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标志性的日子,也正是这样的日子使中国传统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它带来的不仅是消费形式上的改变,更是消费理念和消费心里的"极度体验";使B2C、B2C、O2O转变关系日益明显和迅速,同时驱动着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相互转变。

时至今日,"双十一"仍是很多人一年中所期盼的日子,尤其是电商、消费者为甚。当然在大趋势下,普洱茶也不免要加入这样的行列中来,而就在临近这特殊日子的时候,CCTV财经频道报道出普洱茶所处的困境时,有人猜测和担心,在这重要的时间段上,报道会不会对普洱茶又造成什么意想不到的影响,特别是在销售量和销售额上?对于身在行业内的人来说有这样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双十一"是全民参与的活动,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交易额是非常可观的,就必然引得商家蜂拥而上。

今年的"双十一"作为2015年重要的日子,无疑它已经成为了商家必争之地,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新的较大规模的模式出现之前,大家可能会乐此不疲玩下去,即使烧钱也狠狠的露脸以保证“存在感”或者是此后的流量以及影响力。但是对于普洱茶来说不是一个"双十一"就能完全拯救的,它的发展还需要靠长时间的利润增长才能带动其发展。因为从2007年的经验教训中走过来之后,告诉我们,稳定持久的发展,才是普洱茶致胜之道。而面对央视的报道我们可以参照着此前普洱茶的情况来简要的分析一下。

曾在《翘首以盼下一场"普洱茶盛宴"》一文中提到,"2007年的普洱茶崩盘是茶商受伤,而2015年受重创的却是茶农",在这次CCTV财经频道报道中也恰恰反映出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来。尽管终端市场情况也十分不好,没有了2012年--2014年上半年的巨额利益。但至少面对萧条的市场,茶商应对还是相对平稳的,即使不赚钱,也不会像茶农那样手无足措毫无应对之策略,在坐等市场回暖茶商大量的进山寨收茶的情况下,反映出了茶农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局限性。而茶商则不然,尤其是在经历过2007年普洱茶暴跌的茶商,他们极其懂得"收住手脚"缩减经营范围,节约资金成本。即便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茶商也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自己的店面,力求"两线"的顾客都能抓牢。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茶叶店在萧条之下关了门,也有因为自己的激进破了产,从全国普洱茶最大的交易市场芳村来看,茶叶市场的萧条无不在反映着这类似情况的发生。

而据《销售锐减20%,普洱茶能不能完成自我救赎?》讲到的,"普洱茶在天猫、淘宝和小C店的销售量相比去年甚至今年年初至三月份,下降了20%左右"。从此次CCTV报道中可以得知,普洱茶市场的整体销量下跌30%,这个数字是远远高于6、7月份的。而在这个数据之下反映出来的不管是茶农、茶商,还是线上线下所面临的整个茶叶市场的困局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今年整个茶叶市场的困局以及普洱茶行业持续走低,在很多茶商看来,大品牌始终受影响最小的,尤其是以大益为首的各大品牌,仍旧冲击着小品牌,导致普洱茶行业不良性的发展,有知名人士分析大益之所以在这一年来都采用走低价路线的策略,一方面是因为它今年的鲜叶成本很低,虽然制作成本和以前一样没太大区别,但在原料的成本控制上恰到好处,在成品流向市场后,依然是不影响它的销量的,尽管它没有像往年一样的拥有那么大的利润,但至少它的销量始终保持在各大知名品牌的在前列甚至是首位的;另一方面还在于它往年的存货还很多,跟随今年的新品影响一起"流通"出去,这就重新打开了标准性普洱茶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使得普洱茶在忠诚客户和忠实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此举的另一个作用也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兴消费群体陡然崛起。“也就说明大益始终的在用量来控制它的覆盖面,从而保证它的群体,待整个经济环境好转的时候,它才发力普洱茶市场。

也有茶叶电商大佬分析后认为,今年的普洱茶在“双十一”期间与往年的将有很大的区别,行业一片良好的时候,普洱茶也紧跟“双十一”动了起来,但是在2014年下半年形式直转急下之后,各商家开始大力的寻找自己的突破点,这种不是形式上的变动,很大程度上是与原来的模式相平行运行,而不是紧靠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些平台来运转。换言之,“双十一”这个概念没有改变,变的是趋同化的模式和体系。

另外,他们还认为,在"双十一"的造势之下,不能局限在品牌的对立面上,更有极大可能的是对普洱茶的格局和模式带来新的影响。像淘宝这样形似一个大数据的平台已经发展到一个峰值,尽管它的流量很大,但以门户网站和独立商城将站出来,以全新的路线和新玩法将在这次活动中大量的凸显出来,这也标志着单一的玩法将与行业慢慢的告别,迎来的是更加个性化的玩法和新的盈利方式。此外,在建立全方位体系上,许多小品牌和电商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而针对普洱茶市场回暖,他们坦言,2016年5月份之前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做好打地基的准备,也就意味着普洱茶在起起伏伏的道路上距离目标还很远,只有披荆斩棘方能继续前行。

但是不管居于何种情况,做出怎样的分析,把怎样的方向指向谁,这都已经不再是重中之重。在普洱茶充满荆棘的道路上,面对央视的报道茶商虽有些担心,但就从其反映的面来说不足于对普洱茶的发展道路有实质的影响,也就是说普洱茶的本质还是在市场之上,在系统的建立上,在商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上,所以对于即将来的"双十一"大家尽极大可能的放手一搏,但是过了之后,还是应该及时的收回来,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并不断的完整,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顺畅,走得更加长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线下“双11”我们送送送!

“双十一”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称为光棍节。2009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但是,“双十一”对于陈升君来说并不完全意味着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的必要运作节点。茶叶有别于其他行业是它必须鉴于体验,鉴于品饮。说到底,茶叶是用来喝的,一切晒美图、道听途说都不及最后茶汤入口来得直接。

陈升号:一座城市一杯茶

所以,今年的“双11”,我们不仅有“全民炼茶季”让您喝足18道陈升号生茶盛宴,在这个冬天来临之际,我们的“暖冬”计划也开始实行,暖心暖胃的熟茶系列——【大树熟普】、【福茶】相继上市,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只要您的城市有陈升号专营店,都可以前往店内随意体验。

体验+买一送一:尽享陈升线下“双11”

随着市场对普洱熟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普洱熟茶的醇和、内敛和保健功效各方面逐渐被广泛接受。其实,世界上有两种普洱熟茶,一种叫“陈升号熟茶”,另一种叫其他熟茶。2015年年末,陈升号熟茶似乎比往年来得多,新品【大树熟普】(点击获悉)更成为定位陈升号大树熟茶的标杆之作,恰逢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狂欢,陈升君在此开启线下体验式“双11”活动,活动详见下方:

活动时间:2015.11.05——2015.11.11(11.12活动失效)CY260.com

活动内容:在活动期间,随时可前往全国陈升号专营店体验新品【大树熟普】,凡购买一饼【大树熟普】即送一饼最新上市的【福茶】(点击获悉),以此类推,一件封顶。

(也就是说,购买一饼【大树熟普】,另一饼【福茶】是白送的,你没有听错,送送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是不是心动了,陈升君在此温馨提醒,新品【大树熟普】、【福茶】产量有限,各专营店配货有限,赶紧搬好凳子坐在门口抢占先机吧~~

cY260.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从树叶到茶汤


普洱茶:从树叶到茶汤制茶步骤一:采摘鲜叶步骤二:鲜叶入槽萎凋步骤三:杀青步骤五:晒青步骤六:剔捡碎叶黄片步骤七:调配

从鲜绿的茶叶,到一杯清亮的茶汤,每一个工序都容不得半点差池,一步走错,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浸透了一代代茶人的智慧和悟性,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向来是秘不可宣的独门秘籍。

身体周刊记者肖蓓

当翠绿的嫩芽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经过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等程序,制成毛茶,一片茶叶便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毛茶经过发酵、晾干、筛分、拼配、压饼,最后才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

从鲜绿的茶叶,到一杯清亮的茶汤,每一个工序都容不得半点差池,一步走错,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浸透了一代代茶人的智慧和悟性,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向来是秘不可宣的独门秘籍。

在机器大工业面前,传统手工显得有些笨拙。然而,恰恰是这种手与手的耳鬓厮磨,才让每片茶叶都有了生命体感,释放出最好的能量。

采摘只选一芽两叶

四月的勐海古茶山,百年的古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开始了每年第一次的萌发。勐海的春季温度舒适,雨水充分,使百年古树春茶茶芽肥硕,叶质柔软,翠绿鲜活,香味纯正。清晨,古茶山上的云雾还未散去,世居在这里的茶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在勐宋古茶区的一片古茶园中,茶农们背上小竹筐,身手矫健地爬上高过屋顶的古茶树,在树上攀上爬下移来移去,采茶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艺术的美感。仔细看,他们只采集最鲜嫩的一芽两叶,这种茶叶制成成品后,是上等精茶。

雨林茶山行的领队马世荣说:“按照茶树的年龄分,小树茶指50年以下的茶树产的茶,大树50-100年,古树100年以上。古树茶因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无需施肥也几乎无虫害,和其他树木混合自然生长,根系深厚,吸收土壤深层养分,内含物质丰富。而且随着存放年代的增加,古树茶口感香气经过转化,其醇厚感会更为明显。我们传承古法制茶,经反复试验,将采摘标准定为一芽二叶。一般来说,一芽三四叶偏老,杀青发酵后容易黑化,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口感。古树红茶中的一芽一叶,单芽是制作顶级红茶的采摘标准。”

萎凋不可人手触摸

当天采摘的鲜叶及时送入雨林古茶坊的勐宋一坊——茶叶精致加工厂,防止鲜叶堆置时间过长出现叶底变红现象。进入萎凋环节后,鲜叶会被分片分区分茶性,倾入萎凋槽。槽底是通透的铁丝网,底部是空的,装有巨大的风扇呼呼生风,让鲜叶均匀地散失水分,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马队长说:“萎凋时间要根据季节、气候、鲜叶嫩度等来决定,自然萎凋要求室温在25℃~30℃之间,依据不同的鲜叶数量,耗时6-8小时不等,萎凋时鲜叶需铺得很薄,如气温低时需要人为升高控制室内温度,保证品质。鲜叶萎凋时不可接触外物不可人手触摸,否则做出的茶叶会碳化变黑,影响品质。自然萎凋好的百年古树鲜叶,含水量减少,叶片和梗柔软,有利于后续的传统工艺杀青。”

杀青重火候

萎凋之后的杀青至关重要,茶叶香气是否弥散,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环节。古茶坊里,并排八个手工打造的铜制大锅,锅底凹凸不平,茶叶在杀青过程中不粘锅、受热均匀、导热更快,更利于香气的生成。

制茶师傅将萎凋后的鲜叶倒入铜锅中,戴着手套的双手插入滚烫的锅底,在划过锅底的瞬间,双手迅疾抖动,扬起底部的茶叶,一层层白汽冒出,香气弥漫。这样的工作不断重复着,锅台前蒸汽缭绕,灼热异常。三十分钟后,杀青好的古树鲜叶,色泽均匀,叶片柔软,梗不能脆硬。

马队长说:“每个锅里放约4公斤鲜叶,太少容易杀得过熟,太多则不容易翻炒。在炒茶时的火候非常重要,锅内温度保持80℃左右,温度过高就会使茶叶焦糊。杀青要均匀杀透,恰到好处,杀得太生或太熟,将严重影响茶的品质。我们秉持炉灶分离的方法,将烟火跟茶叶隔开,这样炒出来的茶没有烟熏味。”

揉捻须把握手劲

杀青结束后,原来柔韧有度的茶叶会变得松散开来,体积减少,油绿褪去,转为灰褐。茶被移到手工编成的竹箩上摊凉降温,防止杀青好的鲜叶发酵。制茶师傅先让茶叶焖捂七八分钟,然后赤手将松散的茶叶反复搅扬,让茶叶均匀地散热,几分钟后茶叶变成恒温,他们才开始揉捻。

手工揉捻不仅是个功夫活,在制茶师傅的心中,茶叶是有生命的,不同地区的茶叶有不同的特点,揉捻茶叶时要精微把握力度和分寸。先松后紧,松到何种程度,紧到何种程度,这完全取决于师傅的经验、心智和悟性。

通过一双手的力量,茶叶细胞逐渐破碎,体内的果胶类和其他物质溢出,附着在叶面上,形成不同的口感和香韵。

同样,揉捻的分寸感至关重要,用力过猛会破坏条索的完整性,用力过轻,内涵物质则不能充分释放。十几分钟后,茶团在手中来回滚动,卷曲成条,慢慢变成泡条、中泡条或者紧条。

传统揉捻费力费时,但可以使古树鲜叶表面均匀破坏,保持古树鲜叶的内含物质,在泡茶时滋味更醇厚。

晒青沐浴阳光

揉捻之后的茶叶,为了防止打结,要将茶叶条索均匀撒在簸箕上,先放置在阴凉处进行适度的发酵,然后进行传统工艺晒青。高品质的古树普洱茶,必须是在充足阳光下直接照射5-6个小时,形成独特的晒青毛茶。

晒场也是十分讲究的,必须在视野开阔、光照充足的阳光下晒,让阳光充分直射茶叶,生成有益物质,让茶叶释放出自然的本性。

晒青毛茶,最后还要经过手工剔捡,将碎茶叶和黄片剔除出来。传统工艺完成的晒青毛茶,条索显毫,完整,香味纯正,内含物质丰富。

蒸压阴凉定型

晒青好的毛茶,经过再次剔捡后入库。压饼时,首先要称重357克毛茶,放入铜蒸桶中,使散茶就蒸汽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布袋中用手轻揉成型。将石墨压在茶饼上定型,压制成直径宽七八寸的圆形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压制好的茶饼松弛有度,饼形圆润,有利于后期储藏。

压制好的茶饼连同布袋放在通风的架子上阴凉定型。取掉布袋的茶饼经过检验合格后,放在自然通风的木架上晾干。为了防止茶饼的内部水分不干,还可以进行低温内部烘干处理。

包装时先用棉纸包好,然后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饼茶之名由此得来。笋壳包装能防潮、防虫、防止阳光直射阻隔异味,有利于后期保管存储。

发酵区分生茶熟茶

普洱茶以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行业流行一句话“喝熟茶、藏生茶”。

生茶即将晒青毛茶及其紧压制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陈化,使其叶内多酚化合物在残余酶作用和缓慢自然氧化的共同促进下逐渐形成独特的色、香、味,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俗称“生普”。生普茶性偏寒,需要陈化6年以上才适合饮用,20年之内茶性仍带有寒性,但因未经过渥堆发酵故保持了很多的活性,口感有些苦涩刺激,但回甘生津非常好。

普洱熟茶,即将晒青毛茶洒水堆积,在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的共同促进下促使叶内多酚化合物快速转化,形成色泽褐红、汤色红浓、醇厚陈香等近似于陈年生茶的品质特征。“发酵”完成后经筛分拣剔为散茶,或经蒸压为紧压茶,即一般俗称的“熟普”。普洱熟茶茶性温和,有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能。

关于普洱茶的发酵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前。那时云南民间所制晒青茶已有类似现代黑毛茶初制的捂堆“发酵”(少数民族称其为“发汗”)。而清代以后,云南各茶区茶叶初加工由茶农完成,将春茶中最好的鲜叶加工成芽茶、蕊茶、宫廷团茶作贡后,才将其他相对粗老的原料加工为毛茶或“改造茶”运至思茅、普洱等地(总茶店)进行集散贸易。

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多崇山峻岭,旧时交通不便,将晒青毛茶运出产地全靠人背马驼,一般到达思茅、普洱等加工地需时一二十天不等,加之当地气候湿热,所以将晒青毛茶洒水后用篾篮、笋叶包装,在运输中自然形成特有陈香的普洱茶品质,有意无意形成了“后发酵”。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香港为代表的部分海外市场已经有了对陈年普洱的需求,商家认识到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而刻意将新茶进行存放陈化后再销售。虽尚未成为一种完善的加工工艺,但已初具形态,可视为后世普洱熟茶的雏形。

1973年始,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发酵时间过长的问题,勐海茶厂开始研制人工发酵陈化技术,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1975年,人工发酵技术生产出了被业界推崇为评判普洱茶熟茶的标准产品“7572”,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熟茶的新篇章。

据业内专家介绍,所谓“渥堆”发酵技术,是酶、微生物、湿热三种动力综合作用,引起叶内物质的相互转化,特别是多酚类的自动氧化的结果,从而形成茶品独特的品质特征。是将一定数量(10吨左右)的普洱茶生毛茶堆放在卫生、专业的渥堆车间里,洒上水利用湿热作用使茶叶进行发酵,通过60天左右的时间,茶叶经过发酵后由绿转红,茶性由寒转暖,口感由苦涩转甜滑,此时停止发酵,用篾席将之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然后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便制成普洱散茶。普洱散茶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花色可拼配再加工制作普洱圆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这就是普洱熟茶。

在现代制茶科技不断提高,现代普洱茶的湿水后发酵已经发展成一种完善成熟的加工工艺,并形成现代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同时,自然后发酵形成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成为“可以喝的古董”,被不同人群所钟爱和收藏。

所以,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不同的味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遇到最合适的普洱茶,当你品尝到普洱茶生命中最精华的那一刻时,就像人与人的相遇一样,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缘分。

普洱茶之路,何去?何从?


普洱茶之路,何去?何从?

经过了~~几个世纪沧海桑田的波折!又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沉淀!再经过了~~市场需求的炒作!让普洱茶面目全非地热火了短短的几年!

无论是什么类别的茶,都全部运往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来当作普洱茶销售给了跟风、追茶的有钱的人们。呵呵,这些是谁的错?难道是各个茶区善良、朴实的茶农们吗?难道又是那些在市场上起早贪黑倒腾过来、折腾过去辛勤付出劳动的茶商们吗?

我想,大家都不会忘记,普洱茶被莫名其妙的一股什么力量弄得火热之时,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N多个专家、N多个XXX协会、N多个促进会,还有所谓不同层次的XXX普洱茶茶友会等等···,总之,当时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啦!而没有人做不到的事情了!再加上两届由地级政府评出的“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和一届“普洱茶十大名人”。还有对云南普洱茶研究而几乎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专家们。

按照常理,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众多各界人士们努力,普洱茶产业应该是欣欣向荣才对啊!反之,结果是相反的一面。这个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而现在在云南普洱茶界内,大家不去找出造成普洱茶产业下滑的真正原因,而是抱着熬的心里态度。以为守株还可以待得到兔呢!如果再继续把普洱茶当作“普通的原料、一般的原料”的话,再不真正了解好普洱茶到底是怎一回事的话,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和延续就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专家和茶人们还在继续上演之前的做法,还继续对消费者们有着误导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专家和茶人们应该重新对普洱茶有一个认识。要让消费者们知道,为什么要喝普洱茶?喝普洱茶不仅仅是为了感受口感和解渴及跟风才喝的。而是要告诉大家,喝普洱茶是真正为了身体的健康!和普洱茶对人体与众不同的保健功效,更要告诉大家:喝普洱茶不需要以“因人而异”为借口。因为她属于中性的,无论是男?或女、老幼皆宜!要在品质上相互竞争、而不是在价格上恶意竞争!告诉消费者们“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道理!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价值之后,这样才可能做到对消费者们的负责。最后,提醒消费者们注意:不是所有的千年古树茶就可以标天价的;也不是包装纸上写着古树乔木的就一定是古树乔木的;也不是压制成“饼、砖、沱”的就是普洱茶品的;但是,记住一个真理,便宜的一定没有好货!

原文地址:普洱茶之路,何去?何从?作者:车智洁

从藏品到饮品 普洱茶回归理性


从藏品到饮品普洱茶回归理性

你印象中的普洱,价位为多少钱一饼?至少两三千元一饼,还是拍卖会上的几十万元?会觉得“传说”中神乎其神的普洱,是土豪们的专利吗?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就证明你去茶叶店逛得太少了。“普洱就是普通老百姓喝的,在云南当地一百多元一饼的就算是好茶”,“一般茶店的主流产品,都在三五百元一饼,一两千元一饼算是中高端了”,青岛天普聚升、红瑞徕、百茶堂、极普号等品牌普洱经销商表示,普通的普洱茶其实并不高端,觉得价格特别高是被资本炒作的古树、名山茶和导游误导了。而除了价格之外,对于一般的茶友来说,对普洱茶的误区其实还有不少。

百元一饼,就不是好茶吗?

来自云南景迈山古树的晒青毛茶,经过称重、蒸茶、制饼、压饼、摊凉、解袋、包装,一个完整的茶饼就出炉了。1月16日,南京路110号半岛都市报业大厦一楼,在浓浓的茶叶芬芳气息中,远道而来的茶友们,现场观摩了天普茶苑用古法制作的普洱生茶。

“天普聚升”的原料都是春茶,包括古树普洱生茶、普洱古树红茶、滇红等十几款系列产品,是从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树上采摘后,统一运至青岛的,天普聚升茶苑销售总监陈李伟介绍说,就连用于压饼的石磨,也是从云南运过来的,展销会将持续到20日下午。

“禅茶一味”生茶230元一饼(357克),熟茶240元一饼,“和润”生茶252元一饼,熟茶266元一饼,尽管标明都是折后价,不过还是有人不断地询问价钱。

“这茶香气醇正,回甘也好,价格咋这么便宜呢?”一对从青西新区赶来的七旬夫妇表示,家人去七彩云南旅游,购买了4饼普洱花费了4000多元,低价的普洱倒有点不敢买。

很多人看拍卖的普洱价格,上万元、几十万元一饼,就觉得整体价格很高,其实是以偏概全。漳州二路上的红瑞徕茶店内,总经理车联勇介绍说,班章、昔归、冰岛等名寨、名山头的古树茶、陈年茶,在当地也有一公斤过万元的,但更多的是大众化茶叶。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印象,都被导游给引导坏了”,业内人士表示,到云南去旅游时,导游引去的景点内,一般茶叶价格很高,质量却不一定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游客留下了普洱价格高昂、是奢侈品的不良印象。

“一百多元一斤的普洱茶,在当地就属于好茶了,2007年的台地茶,30多元一饼,就是当地平民老百姓喝的东西。”车联勇介绍说,很多人一看是普洱茶店就不敢进来,其实部分普洱茶比崂山绿茶还便宜。

300元一饼(357克)的古树普洱,就是质量相当好的了,车联勇介绍说,“一次冲泡6克,可以冲60次,每次又可以冲15泡到20泡,算下来一泡大概两三毛钱,你看便宜不便宜?”他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地算了出来。

而刚进入山东的普洱品牌“极普号”,也是以三四百元每饼的茶叶居多。在城阳区润东茶都内,观音红茶店的老板苏秀娜刚成为该品牌的经销商。“青岛人对普洱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是和南方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希望通过平民价格、平民路线去占领市场”,苏秀娜这样介绍该品牌的营销思路。

古树大树,都被人承包了吗?

云南地域比较大,受到阳光、温度、土壤的影响,不同山头的普洱茶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同,大树茶、小树茶和台地茶的价格差异巨大,天普茶苑销售总监陈李伟介绍说,该茶苑旗下的茶叶,全部来自云南景迈山的古茶园。

听说云南的“古树”、“大树”都被广东、福建的大老板们包下了,市场上能喝到的多数都是小树茶?市民刘先生曾经多次在岛城的“斗记普洱”喝茶,他发现小树茶也不错,但是对于市场上还有没有真正的古树茶、大树茶,并不太知情。

光景迈山就有上万亩古茶园,怎么可能都被包下来呢?陈李伟2014年到普洱市考察学习了七八个月,他说,一般而言,大树树龄比较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相对便宜,不过大树茶小树茶都属于山地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低矮茶园,产量多价格低,就是台地茶。

通常来讲,300年以上的茶树,叫“古茶树”,百年以上的叫“老茶树”,古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这些古茶树病虫害少,不需喷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因此产量低,不易采摘,但茶叶内含物丰富。车联勇说,虽然名山头的一些古茶树存在被哄抢现象,但是多数都是春季采茶时临时承包的,而且不可能被土豪们包完,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大茶树太多了。

古树茶确实比较受推崇,车联勇介绍说,去年他和一帮青岛的茶叶爱好者,跑到老班章的村寨里自己采摘,最后加工制作成的茶饼,算下来16000元一公斤,压制成了三个饼,一饼合5000多元。而班章、昔归、冰岛的鲜叶收购价,高的时候能达到1700元一斤,四五斤鲜叶才能炒制一斤普洱,因而售价一两万元也很正常。

有些茶价格可能比较高,好像比较神秘,其实茶的内质是一样的,都是茶多酚、氨基酸、茶可碱、芳香类和多糖类,不过有的可能氨基酸多一些,有的茶多酚多一些,都是用绿茶做底制成的,国家级高级评茶师、百茶堂负责人纪文尚介绍说,同一种茶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没有污染、环境造成的口感茶艺以及后期的转化处理等。

不是所有的古茶树都产好茶;不是所有的好茶,都是古树茶,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比如说班章,新班章村寨与老班章村寨的环境差距就很大,因为土壤达不到原有的要求。但是一般人分辨不出来。适合你的,自己感觉好喝的,就是好茶,业内人士介绍说,对于古茶树不必过于迷恋。

生茶熟茶,哪种更受认可?

以前普洱茶作为收藏和礼品的比较多,这两年基本都以自己喝为主了,位于敦化路和绍兴路路口内的大益普洱经销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说,几十元的、上百元的速饮普洱茶在各大超市也有销售。

而闽江路上的七彩云南庆沣祥内,也有各种几十元的速饮茶。除了价格的变化之外,两家店铺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普洱逐渐被岛城市场认可,而且喝生茶的人在逐步增多。

在云南当地,大家经常喝的也是生茶多,天普茶苑销售总监陈李伟表示,在各山头考察学习期间,他曾经有过一晚上喝八种生普洱的经历。由于促进消化功能比较好,凌晨早早就饿醒。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大家喝的都是生普洱,存放起来自然转化,没有熟普洱之说,在位于山东路华宇大厦的百茶堂内,国家级高级评茶师纪文尚拿出一款大益普洱介绍说,上面的“7572”熟普洱中“75”指的是1975年,另外的一个“7”指原料是7级茶青,而“2”是代表勐海茶厂。

熟普洱口味比较绵柔,不像生普洱那么冲,更适合大众人群。不过,由于需要人工发酵,偶尔会出现发霉等情况。还有的人急于把茶叶推向市场,又采取了高温加快速度等做法,因而比较难掌握火候。

在资本市场炒作的,主要是生茶。因为不同年份、不同山头转化的口感不同,很多人由此追求不同的体验。不过,当年下来的生茶,也很好喝,二三十元一饼,感觉浓烈刺激,也很受一部分人的喜欢。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百茶堂主人纪文尚认为,大家喝普洱茶更多的是喝的其中的故事,有历史沉淀感;而大益茶业的负责人认为,品普洱品的是转化后的不同体验,喝茶可以让人沉静下来,体验人生。

拼配更好,还是要“一口料”?

1月18日下午,天普聚升系列普洱茶展销会现场,市民孙先生要了十张棉纸,用毛笔写下“如意”“顺其自然”等,自己亲自压制了普洱饼,用棉纸包上,准备过年时送给亲戚朋友。

“我平时经常喝普洱,天普聚升的难得之处是用的‘一口料’,都是景迈山的原料,口感一致”,孙先生表示,自己定做的普洱茶,无论是送人还是个人收藏都很有意义。

而在资深茶友刘先生看来,拼配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拼配有的是把大树茶、小树茶拼配,有的是把不同山头的茶拼配,凡是能做好的,都是高手”,刘先生表示,有的普洱茶香气比较浓,有的回甘比较好,把这些茶调和到一起,把优势发挥出来,缺点相互补充,其实也相当不错。

“越是大品牌,拼配的越多,因为市场太大,同一山头、同一品种的古树原料可能满足不了市场”,天普茶苑销售总监陈李伟表示,而独立的新品牌,为了保证统一口味,用一口料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至于“一口料”和拼配茶谁更好,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普洱不是越陈越好,任何东西都有年限,而且一旦存放不当,有可能生虫、有异味甚至发霉,国家级高级评茶师、百茶堂主人纪文尚表示,生普洱存放的时间以8至15年为佳,时间再久了,质量和口味都会变弱。

百茶堂开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纪文尚也经历了普洱茶的巅峰和低谷,从2005年、2006年企业家、个体户个个抢茶、人人存茶,到普洱茶店遍地开花,高峰时几斤普洱就可以换一辆小轿车。不过到2007年跌入低谷后,不光多家店铺关门,积攒在手里的茶叶也流转不动。

“我有个东莞的朋友,是职业藏茶的,他年年买名茶、古树,目前市值已经有数亿元”,纪文尚表示,不过这只是市场的估值,其实这些高端茶有价无市,也只能存下去。那么,以后是否会升值呢?存茶人日益增多,古树受到的保护也越来越多,目前来看还不好判断。

天普聚升在崂山区岸琴御、市南区南京路都布下据点,云南极普号也通过安徽老乡进入了青岛多家茶店,斗记普洱年内要再开设数家分店,而作为岛城老牌的茶叶经销商,百茶堂也准备到市区东部开疆拓土。在纪文尚看来,与2005年不同的是,这一拨的普洱扩张,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是普洱回归饮品本身属性后,准备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百茶堂的普洱茶主要是2005年进的,现在储存时间都在十年以上,但是价格也并不高昂。因为无论是茶农、经销商还是茶厂手里,都有积压现象,纪文尚认为,除非是自己财力物力都没有问题,又真心喜欢喝茶,否则把茶叶当成投资品,前景也许并不光明。

毕竟,茶叶是给人喝的。普洱前景如何,得大家“口头”投票。

从工艺角度看普洱茶的独立之路


从工艺角度看普洱茶的独立之路

从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普洱茶与云南绿茶、红茶都有不了之缘,也知道了云南普洱茶是从云南绿茶中演变而来(工艺角度),普洱茶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既然普洱茶要独立出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黑茶类。那么我们还是从工艺的角度来看看,为什么普洱茶不适合在黑茶类里。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从上往下看,上图是当今普洱茶的一个整体框架,能一目了然的明白普洱茶。我们从晒青毛茶的制作工艺开始来看看为什么普洱茶要独立。

晒青毛茶制作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渥黄→揉捻→干燥(日晒)

原料晒青毛茶的萎凋,晒青茶按说是云南绿茶,是绿茶首道工序就应该是杀青,而不是萎凋。

原料晒青毛茶的渥黄,渥黄是黄茶工艺,是利用杀青出来的茶叶温度短暂渥堆发酵,使汤色变黄,叶底变黄,去掉一部分青草味、苦涩味。也有认为渥黄是在揉捻之后进行,但从发酵需要温度来理解,揉捻后的茶叶温度已不具备渥堆的条件,严格来说揉捻后摊晾(阴晾)是干燥的过程。

普洱茶生茶(散茶)制作工艺——晒青毛茶→轻发酵/熟成→干燥

要成为区别于晒青毛茶的散生茶,就需要晒青毛茶发酵,有人工参与的轻发酵(以前使用的工艺是洒水’筑茶’、现在使用的是蒸汽)。另一种是自然发酵,以前发酵时间长叫“熟成”,时间短叫“发汗”。目前没有这道工序。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制作工艺——晒青毛茶/散生茶→拼配→蒸压→干燥

紧压茶形状的普洱茶生茶,所使用的原料宽松来说有三种,一是晒青毛茶,二是散生茶,三是往年紧压生茶。由于往年紧压生茶打散之后就是散生茶,故不在以上流程里。普洱茶紧压生茶,关键的是拼配这道工序,而且生茶不需要渥堆这道工序。

普洱茶熟茶(散茶)制作工艺——晒青毛茶/散生茶→渥堆发酵→干燥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制作工艺——普洱茶熟茶(散茶/紧压茶)→拼配→发潮→蒸压→干燥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的制作过程中是需要拼配、发潮等工艺的,而所使用的原料已经不是鲜叶了。

从以上的工艺对比,很明显黑茶的工艺是从鲜叶到成品一气完成的。而普洱茶则是分为几个步骤完成,其中出现了晒青毛茶,生茶熟茶等属于普洱茶独有的分类。普洱茶的独立之路,是在工艺层面上吸收学习中国其他茶类的优点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在普洱茶身上,可以看见很多其他茶类的影子。假如普洱茶要独立,是需要理清很多的关键点,起码要做到名正言顺。就比如普洱茶当下很尴尬的一个问题,明明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完全是走的两个反方向,近年来有了越来越融合的情况,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情,毕竟这会给刚进入普洱茶行业的新人迷茫,说白了就是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临界点在商业运作中被表现得很模糊。明明打着是生茶的茶品,却喝出了熟茶的感觉,反之亦然。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普洱茶行业的乱,全部是始于内心的乱。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从毛茶到熟茶的普洱茶香气释义


香气释义:

2.1不成熟的香气: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成熟的香气: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从防空洞到普洱茶原产地窖藏


从防空洞到普洱茶原产地窖藏

窖藏脱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东肇庆防空洞仓储。防空洞仓储被简称为洞藏。普洱茶的窖藏史,无疑就是一部从洞藏到原产地窖藏的发展史。

1、“脑筋急转弯”开启肇庆藏茶时代

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大省,还是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大省,肇庆占广东省茶叶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在80年代,作为茶叶货源基地,肇庆每年为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采集茶叶超过2000吨(当时省公司茶叶年存量约5000吨)。货多的时候,仓库不够摆,有聪明人发现可以租用防空洞装茶叶。谁知这迫不得已的“脑筋急转弯”竟然开启了普洱茶的“洞藏时代”。从防空洞出库的第一批普洱茶竟然受到香港买家的好评,就这样“洞藏普洱”就成为从80年代一直到2005年最热门的仓储形态之一。加上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地价、房价猛涨,为节约仓储成本,香港茶商也大力支持以肇庆为代表的“洞藏事业”。

80年代一直到到21世纪初,洞藏非常盛行,不但广东有肇庆防空洞,昆明也于90年代利用圆通山的防空洞仓储茶叶。到了2005年以后,随着干仓概念的兴起,洞藏变成湿仓茶的一个代表,让人敬而远之。因为,那个年代高温高湿仓储盛行,存放于肇庆防空洞的普洱茶,往往会加水增湿,从而变成典型的湿仓茶。2006年以后,柏联进军普洱茶,借鉴法国葡萄酒庄经验,打造全球首家普洱茶庄园。红酒有窖藏,于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提到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以陈杰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也在借鉴红酒酒窖与茅台酒窖,研究怎样发挥原产地菌群优势,根据普洱茶固态发酵、持续性发酵之特点,以期打造为普洱茶量身定做的原产地窖藏。

2、被高湿耽误的防空洞藏茶

客观来说,窖藏的前身——防空洞藏茶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以肇庆防空洞为例:防空洞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多摄氏度左右,恒温且恒湿,正是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好地方。这指的是不积水,干净,内部环境优异的防空洞。许多防空洞达不到这个要求。窖藏有三个优点,一再被大家强调,一是菌群优势,二是恒温恒湿,三是区别于外部大环境的非常适宜存茶的小气候。以窖藏的这三个特性去考量,肇庆防空洞都具备。首先广东那么长年高温的地方,其能做到冬暖夏凉,证明其小气候非常好。其次,恒温恒湿。最后其是深藏山里或地下,密封环境,接地气,拥有菌群繁殖的优良环境,故菌群优势明显。

洞藏普洱之所以成为湿仓茶的一个代表,很大程度是为了迎合港商的要求,在仓库里洒水所致,造成高湿的环境,让茶叶变成了湿仓茶。干仓概念兴起之后,大家知道了不能高湿存放,开始主张通风存放,后来发现密封存放效果好,也发现葡萄酒、白酒在原产地也是密封存放的。到了2008年以后,大家开始尝试窖藏普洱,这才恍然大悟:洞藏就是窖藏的前身与原型。

3、恒温恒湿的窖藏,也需要有段时间变温

无独有偶,广西六堡茶也有窖藏,据说是有60多年的窖藏史。其窖藏也是脱胎于防空洞藏茶。他们多年来总结出“防空洞窖藏十砖木仓”之移仓技术,就相当于普洱茶的昆明+广东来回倒仓之旅行仓。

主营六堡茶的梧州中茶认为,茶窖常年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湿度常年保持在55%—75%之间,对于六堡茶而言,是一个最为科学合理的区间。

温度20℃—28℃、湿度55%—75%,是不是非常像普洱茶的昆明干仓?

再来看其移仓模式。在防空洞窖藏一年左右以后,六堡茶转移到砖木仓存放。也就是将茶从防空洞搬出来,放在砖木结构的大仓库里陈放。砖木仓的温湿度肯定要比防空洞里高得多,是不是有点类似普洱茶的广东干仓?

目前,普洱茶界许多人在宣传恒温恒湿仓的好处。其实从长时间的仓储来看,真正优良的仓储还是需要温湿度的变化。“恒温恒湿仓+变温仓”才是最佳的仓储方式,这就是六堡茶、普洱茶为什么要移仓的原因,因为移仓能改变温湿度。当然,现在先进的窖藏技术,可以不移动茶叶,就在同一个恒温恒湿的窖藏内实现变温。

4、专家解读普洱茶原产地窖藏

据《普洱》杂志报道,陈杰先生特别提出普洱茶“原产地窖藏”的概念,他认为法国葡萄酒庄园,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企业,而是从葡萄的种植,到葡萄酒的酿造再到窖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无论是葡萄酒还是白酒,其酒窖都是在生产区域内,这样,原产地的特征性微生物就会与“窖”中接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普洱茶有百山百味的特点,正是因为茶园的微生物菌群产生外源酶,与茶叶自身的内源酶共同协作,形成生物学的特殊标记,产生百山百味。普洱茶的后发酵在茶树的原产地环境中进行,陈化效果可以达到最优化。

陈杰先生与柏联普洱茶庄园合作,用近10年的时间深度研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普洱茶窖藏场所,真正实现了从茶园(茶叶种植)到茶厂(茶叶加工),再到茶窖(专业窖藏)的“无缝链接”,茶窖的创立,不仅完善了庄园的整体概念,也通过研发各种发酵模型,填补普洱茶后发酵工艺的空白,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

陈杰先生撰文,论述了怎样打造原产地窖藏(节录如下):

窖藏的概念。著名品牌的葡萄酒与白酒在后续陈化中,基本采用窖藏的方式(白酒中也有洞藏的方法)。这样做的原因是控制陈化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形成可控的“恒温恒湿”现象。普洱茶也属于后续发酵的产品,如果借鉴这种窖藏方式,其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相比“湿仓”与“干仓”来的更科学,后发酵的效果也会更好;

围绕普洱茶专业窖藏,有很多问题急待我们解决。这其中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思考:

第一,硬件设施必须满足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要求。这里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窖”的属性。“窖”是普洱茶后的场所。只要是“窖”的概念,绝大部分是密闭的,既不能设有窗户透光,也不能开辟通风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制造半厌氧环境,促使普洱茶中酚类物质产生降解、缩合、还原,使大分子物质一次次向小分子转化与过渡。这中间即使有间断性换气的要求,也需要特殊的空气静化设备来完成。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仓库通风孔和换气扇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它的墙壁与顶棚应是火山岩或带有蜂窝孔的石材,便于微生物的“寄宿”,且顶棚应呈拱形(因微生物喜圆形,忌直角);

二是固态发酵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液态发酵(专指窖藏而言)。这是因为液态发酵是将液体(如葡萄酒或白酒)灌装在玻璃瓶与木桶里,与窖内的空气产生“相对”隔绝。因此对客内空气、微生物茵群、人员的流动要求不是太高。普洱茶的后发酵则不同,因为它仍然维持固态发酵,是将产品始终裸露在空气中,接受特定环境微生物“侵扰”与“占领”。因此除了密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人流与物流分开,人员进入物品区必须二次更衣与消毒,避免杂茵侵入及二次染菌(也叫二次污染)。

第二,科学的功能布局。

第三,专注“窖”的特征性微生物的培养。

第四,研究发酵模型,使普洱茶的窖藏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学层面。

“窖”有空间要求,在这个特定空间里,普洱茶比较容易进行多菌种的混合发酵,随着微生物发酵的不断进行,培养基(普洱茶)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种群会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演变。这个演变一旦可数字化,其发酵模型就可确立。而发酵模型一旦确立,其发酵过程就可人为操控。而人为操控就可使发酵时间大幅度缩短。从理论上测算,专业的窖藏与简单的仓储可达到1:20年速率。

从入门到精通 : 普洱茶究竟要放多久才好喝?


从入门到精通:普洱茶究竟要放多久才好喝?

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有些新手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会问:这个茶放多久好喝呢?

普洱茶在不同时期的品质表现的确是不一样的,但因普洱茶又有生熟之分,对于“放多久才好喝”这个问题,生茶与熟茶还是要分开具体来讲。

生茶篇

生茶用晒青毛茶直接压制成饼,未经渥堆发酵处理,经过后期陈放的生茶饮用口感会更佳。下面,我们将来看看生茶的存放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如何,滋味口感将会产生什么变化?

1-6个月的生茶

新制生茶从外形看,饼面呈现墨绿色,白色毫毛较为明显;冲泡时,叶底鲜绿之感突出。一般来说,新的生茶香气明显,但刺激性强,对于肠胃不是特别好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这时候的生茶,只能浅尝,不宜多饮,还需继续存放。

1-5年的生茶

存放有几年的生茶,从外形看,茶饼表面原本呈现的墨绿色也会转偏为黄褐色。随着陈放的时间越久,茶性也会越来越稳定,苦涩逐渐弱化,茶汤滋味愈加厚重,回甘明显,对肠胃的刺激性也会减弱很多。

5-10年的生茶

放置5年-10年的生茶,茶性随时间变的更为温和,品饮时能感觉到有陈香或木香。茶汤香气明显,回甘明显而持久。

10年以上的生茶

10年以上的生茶,茶汤红润透亮,滋味香甜醇厚。对于很多茶友来说,能够品饮到自己珍藏了10年的老生茶,心中必定别有一番成就感与满足感。

熟茶

熟茶,同样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但从工艺的角度看,渥堆发酵,又决定了生茶与熟茶本质上的区别。熟茶放多久才好喝?这要考究熟茶的原料品质、原料等级、发酵程度的轻重,以及存放环境条件。

1压制几个月的熟茶

刚压制好的新熟茶,渥堆味、水味较重,品饮体验较差,茶性燥热,很多人说喝新熟茶容易上火的原因就在这里。新熟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也会偏暗红色,通透感较弱。

润元昌全线熟茶均采用春茶发酵,所用原料会置于专业干仓中存放1-2年的时间,在压制之后又会继续存放好几个月才上市。所以润元昌熟茶现喝口感舒适,基本已无堆味、杂味,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省时省心。

3-5年的熟茶

一般的熟茶放置2-3年的时间已有不错的滋味呈现。如果是轻发酵的熟茶则需要多点耐心来等待,通常要放到3年或以上的时间。3-5年的熟茶,内质趋于稳定,冲泡出来的茶汤油光明亮,口感更加纯净,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在平时饮用养胃护胃。

10年或以上的熟茶

在存放得当的情况下,存放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熟茶,可称为老熟茶,老熟茶茶性温和,茶汤红艳通透犹如红宝石,滋味醇厚,甜滑细腻,陈香明显,(优质熟茶还会出现枣香、荷香、樟香),养生功效极佳。

关于普洱茶原料等级的特别说明:

普洱茶原料等级是以芽叶的嫩度进行划分,芽叶嫩度越高,级别也就越高。但这并不代表等级越高的原料就越好,对于普洱茶的制作来说,过嫩的原料内含物质积累相对不足,不利于后期陈化。在生茶制作的杀青环节中,过嫩的茶叶容易被揉碎,影响茶质;在熟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则容易被烧焦。

老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今了解了生茶与熟茶在不同阶段的品质滋味,日后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喝啦!如果是学茶新手,不妨在年轻的时候就存上几款好茶,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品饮,更能体会普洱茶的转化过程。

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的存放,都要先过“三道关”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第一道关:原料品质;第二道关:制茶工艺。第三道关:存放条件。只有过了这三道关,普洱茶才能体现越陈越香的品质特性,好茶的价值也才能够不断提升。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从香港仓到健康仓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从香港仓到健康仓要谈论仓储发展史,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产销格局。普洱茶有边销、内销与外销。普洱茶的仓储概念是诞生于外销。普洱茶的外销长期以香港的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为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外销史就是普洱茶的港销史。普洱茶的仓储史是附属于港销史的。

这说的是,1950年到1978年的情况。其后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再是港销与港仓一统天下,其他地方的消费市场与仓储也蓬勃兴起来了。而且外销带来的两次普洱茶热,一次是80年代的西方社会的热,另一次是90年代的台湾热,最终这股热潮传递回大陆,形成了2003年以后的大陆普洱茶热。

普洱茶的外销变迁,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线路:香港(1950—1978)-日本、法国(1978—1989)-台湾(1990—2002)-大陆(2003至今)。

下面白马非马,将围绕这条出口转内销路线图,来梳理普洱茶产业的变迁大逻辑。并在产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揭示普洱茶仓储发展脉络……

普洱茶的龙门一跃(三级跳):先后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中国主流文化接轨,并在大陆完成产业链崛起。

1978年,有香港茶商将普洱卖往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普洱茶热。1979年,甘普尔先生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总代理商。这意味着,普洱茶的外销继传统的香港、东南亚市场之后,西方主流国家的市场也迅速打开了。

自1978年开始的普洱茶健康热可以用以下两个故事来说明:

据老茶人邹家驹撰文介绍,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两三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

据下关茶厂宣传资料,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1975年开始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好评,1979年香港天生行罗良先生陪同甘普尔先生到广州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签订了由甘普尔先生在欧洲独家经销云南沱茶的长期协议。之后批量出口,销往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享有“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如果说,普洱茶的传统外销地区贡献了普洱茶的大众品饮价值,即低档的廉价日常饮料,虽然也有一些有钱人、读书人在喝它,但都是将其当成普通的茶品;那么西方社会则发掘了普洱茶的神奇保健功能,让其脱离了引车卖浆者流的“低级趣味”,与西方主流社会的健康价值接轨,从此普洱茶交了好运。这是普洱茶的第一跳。

90年代,台湾为普洱茶穿上尊贵的文化外衣,让其成为最具历史感、最神秘、最原生态、最具品饮价值的中国茶,不喝显得没文化,不做普洱茶显得没追求,变成投资收藏界的宠儿。台湾人的第二跳之后,就是大陆人在2003年开启了惊天动地的第三跳,让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疯狂追捧与炒作。

如果说,日本人、法国人玩的是健康股,台湾人玩的是文化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股阶段,那么大陆人就将这些概念股进行放大,并落实到强大的普洱茶产业链,让普洱茶真正雄起并傲视中国茶界!

建国后,普洱茶的产销格局变迁如下:

01

1950年-1977年

普洱茶外销香港

做旧技术催生仓储与熟茶事业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港商主导的香港、东南亚普洱茶市场。这是低档大众口粮茶时代。

五六十年代,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故普洱茶的外销产销格局,由拥有出口权的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拥有销区话语权的香港人所保持。50年代,香港茶商不但是销售主力军,还是生产主力军。因为50年代初期,他们采用人工做旧技术,复制号级茶,并将快速陈化后的普洱茶大量供应茶楼。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于是香港茶商向东南亚与广东调原料,生产做旧普洱茶。做旧就是熟茶与湿仓茶的前身。可以说,香港人在五十年代初研制的做旧,开启了普洱茶的仓储时代,以及其后的熟茶时代。此外,越南、泰国的“边境普洱”也在兴起。

五十年代,广东进出口公司的成品茶在香港不太好卖,因为没有经过做旧。广东为打开成品茶市场,于是在50年代后期破译香港的做旧技术,并于60年代初期形成广东普洱茶的技术风格,并将成品茶大量出口香港。在广东普洱茶的冲击下,香港丧失了生产普洱茶的优势,转而大量向大陆进口普洱茶成品。广东普洱茶,是带有广东烙印的熟茶,其跟后来的云南现代熟茶风格差异很大,其采用广东毛茶、云南毛茶与越南毛茶进行发酵,故生产出来的成品,被称为“广云贡饼”。

在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的年代,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每年向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提供原料,用于生产普洱茶,出口香港。当然,广东公司用得最多的原料还是广东原料,云南青只是配角。广东公司也会向云南计划调拨成品茶,但数量有限。

70年代初期,云南取得茶叶自营出口权,自然想生产成品直接出口,于是派人去广东学习做普洱茶,加以改进提升,从而诞生了划时代的现代熟茶。熟茶在1975年试制成功,通过参加广交会,引起了香港茶商的极大兴趣。香港茶商将云南普洱茶(特指熟茶)出口到日本,引起了日本普洱茶热,并介绍法国人甘普尔来做沱茶,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普洱茶热。

于是,从1978年起,云南开始在普洱茶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但真正取得统治地位还是在九十年代完成的。

02

1978年-1989年

保健价值逆袭西方社会

肇庆开启普洱茶洞藏时代

这是普洱茶健康价值传播到西方主流社会的时代。也是全国人民都来生产普洱茶,出口日本与西欧的时代。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代,大量过期烘青、炒青用来渥堆生产普洱茶,这样的普洱茶不但不好喝,苦得像中药,而且对身体没好处,这让追求健康而来的老外情以何堪!最终普洱茶因供过于求,以及质量信誉问题在日本等国家销量萎缩。

但因祸得福,过了混乱的八十年代,自然要正本清源,万法归宗,最终奠定了云南的江湖地位。因为,通过市场的教训,商家意识到普洱茶还是云南产的最正宗,因为其有核心武器——云南大叶种晒青原料,以及先进的熟茶渥堆技术。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慢慢就在90年代形成共识,并在2003年以后通过云南茶界的努力争取(制定云南独享的排他性标准),最终于2008年写进国标里——云南之外产的普洱茶,属于非法。

八十年代,云南普洱茶的出口量只能排第二,广东普洱茶出口量比云南大得多。从1980年开始,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海南、江西等地也在生产普洱茶,多的生产几百吨,少的几十吨,甚至几吨,都来蹭普洱茶出口的热度。香港人只认广东与云南产的普洱茶,但为了利润,还是将其他省份五花八门的普洱茶买过来,转手卖到日本等国。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热,也让肇庆防空洞仓储横空出世,从而终结了普洱茶只是藏在香港之格局,开启了90年代台湾仓、广东仓、昆明仓、大马仓等早期地域仓储热潮。

之所以出现肇庆仓,是因为8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生意太好,要准备的存货太多,仓库装不下,有人打起了防空洞的主意,就诞生了继香港仓之后全球第二个地域仓——广东肇庆仓。

据媒体报道,上世纪80年代,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大省,还是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大省,肇庆占广东省茶叶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作为茶叶货源基地,肇庆每年为省公司采集茶叶超过2000吨,而当时省公司茶叶年存量约5000吨。货源多时,各仓库都堆满了,剩余的只好堆放在公司内的空地上,常常是堆成十几米高山丘似的,上下用油布包起来,但一遇到阴雨天,就必须提前将货物转移。

时任肇庆茶叶公司第一任老总的黄总想到一个办法:租防空洞存放。当第一批送到防空洞存放的普洱出仓后,竟受到了香港买家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防空洞成了存放普洱的宝地。现在肇庆市城区已有六七个防空洞用来存放普洱。最有名的要数七星岩的象山防空洞,近4000平方米的地方,从1985年沿用至今。不少爱茶人士都十分青睐肇庆的防空洞普洱茶。

资料显示,他们不但藏茶,还利用防空洞恒温恒湿的特点发酵普洱茶。

03

1990年-2002年

投资收藏市场启动

地域仓储勃兴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西方国家热,引起了马来西亚、韩国人,尤其是台湾人的关注,一些小圈子里开始喝普洱茶。为什么这些小圈子非常重要,因为里面的人大都有经济基础,读过一些书,这些人参与进来,最擅长的事莫过于为普洱茶贴金。

如果说,香港人在七十年代后期,将普洱茶的保健功能作为卖点,吸引了日本人、法国人的极大兴趣,从而为原本不入流的普洱茶贴上了神奇功效的金,那么以台湾人为代表,包括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无疑就为普洱贴上了文化的金。于是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价值、投资收藏价值、原生态价值被挖掘出来了。

既然谈历史文化,那肯定要寻宗问祖。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地的普洱茶肯定要跳过,连生产了数十年普洱茶的广东也要跳过,越南、泰国被归为“边境普洱”也要跳过,要追溯到云南这个原产地来。这还不算,对普洱茶进行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个时代的断代,认为“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号级茶被神话,被这些有文化的喝茶人、研究茶的人、卖茶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

于是他们要去云南寻根,一定要跑到普洱茶的龙兴之地——易武看看。1993年,全球首次破天荒的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在思茅召开,为他们来云南寻根大开方便之门。其也通过到易武凭吊与复制老字号的辉煌,续接了普洱茶的先天祖气,从此普洱茶打通了任督二脉,凭借文化普洱的名义,在中国茶界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普洱茶大时代……

台湾人的加入,让89年萧条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又热闹起来。90年代的普洱茶产销格局是,云南生产,地域仓储开始遍地开花,台湾玩文化,主导产业话语权。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台湾普洱茶靠文化起家,但真正将台湾普洱茶市场推向高潮的,还是普洱茶神奇的疗效。

台湾茶人石昆牧在《真实的台湾与普洱茶近年史》一文中说:

台湾普洱茶收藏,起于邓时海教授于1991年-1994年间开始系统整普洱茶历史与部分茶品。此时有—群台湾政商、学界、医界、宗教界、IT界等爱好者开始收藏。1995年12月《普洱茶》一书正式发行,开启普洱茶茶品系统研究之始。

时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卫生署参亊孙露西教授于1993年开始研究普洱茶,证实1986年法国研究报告,普洱茶能降低三酸甘油脂与胆固醇,其效果比西药安妥明还快且无副作用,1999年媒体公布此份研究报告,瞬间台湾普洱茶市场兴起,也带动1995年12月邓时海教授出版《普洱茶》一书的销售及影响。1999年是台湾普洱茶兴盛始启。

台湾普洱茶崩盘,是因为香港媒体于2001年勘查港粤普洱茶湿仓,又前往云南国营厂,由谢姓廖姓台商带领进入参观紧压车间、渥堆车间、毛料仓库。而后在11月周刊发表,极其丑化,中伤普洱茶制作、紧压、仓储。兴也健康,败也健康,台湾普洱茶市场至此崩盘。然而紧接着,2002年广东市场兴起。

地域仓储之所以在90年代开始遍地开花,是因为台湾人开启了普洱茶投资收藏时代。以前普洱茶藏在香港,是一种以品饮为目的的快速仓储陈化技术。也就是在高温高湿的仓库存放三四年,茶叶变旧了,就大量上市交易,用来品饮消费。香港人已经将茶叶快速转化了,可以现喝,大家没有必要买一大堆茶,摆起来慢慢喝,都是喝多少买多少,其他地方也就没有建仓的动力。

总而言之,90年代之前,普洱茶是低值消费品,普洱茶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与仓储专业分工之格局。也就是云南与广东作为生产方,为降低库存,增加资金周转率,往往以销定产。也就是生产方靠规模产量、资金周转与低库存赚钱,而香港人通过仓储再加工赚钱。普洱茶才生产出来,是半成品,要通过仓储才是成品。这样一来,大家分工明确,各赚自己应该赚的钱,配合非常默契,即云南、广东赚半成品加工的钱,香港赚仓储后期加工的钱。

但80年代中期横空出世的广东肇庆仓打破了“大陆生产,香港仓储”之格局。肇庆仓的出现,开始是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因为仓库不够摆,将茶叶放进防空洞。不料香港人非常认同防空洞仓储。加上80年代香港的地价房价已经很高了,大规模仓储茶叶变得不经济,其恨不得能找到新的“小弟”来替代自己仓储。

有了港商的大力支持,以肇庆为代表的大陆防空洞藏茶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广东不但肇庆,而且其他地方也在探索洞藏,昆明也有圆通山防空洞藏茶。在很长一段时间,连云南产的普洱茶,都要拉到广东肇庆洞藏一段时间,再销往香港,从而开启了继香港仓之后的普洱茶洞藏时代。

与此同时,云南人也没闲着。80年代普洱茶生意非常火热的年份,加上特区建设热,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想到离香港最近的深圳特区淘金,这样既把茶叶出口生意做了,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又支援特区建设,是不是很爽的事!于是,1988年底云南茶叶公司在深圳设立子公司——深圳富华茶叶公司,以富华公司定制茶的名义开发香港市场。因富华公司在深圳有仓库,普洱茶在仓库里放一段时间,再运香港,故非常受茶商欢迎。富华公司的仓库,可以算深圳仓的鼻祖。现在深圳房价这么贵,在深圳大规模藏茶不经济,早年深圳还是为普洱茶仓储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90年代,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被台湾人挖掘起来,那些在销区收藏茶叶的人,肯定要建仓,从而推动台湾仓、大马仓、韩国仓等等地域仓之兴起。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之外的地域仓兴起,开始是为了货物周转(中转仓库)与降低仓储成本(相比香港仓储费用极低)——肇庆仓,后来是为了投资升值。

投资收藏推动年份茶交易火热,台湾人、马来西亚人等普洱茶新贵,不但到香港淘老茶,也跑到云南找茶。但云南省公司与茶厂没有仓储成品的传统,除了积压的滞销货外,其提供的都是新茶。他们经常跑云南也辛苦,加上差旅费不断增加,但是又需要昆明有合作伙伴帮他们组织货源。昆明的一些茶商抓住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一边帮外商向厂家下单定茶,一边在昆明建仓存储年份茶,卖给台湾人、马来西亚等外商,在淘了普洱茶第一桶金的同时,也在90年代开启了昆明仓时代。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随着90年代兴起普洱茶投资收藏热,复制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茶成为了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大量的假老茶就是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生产出来了,让人趋之若鹜,奉为神明!直到现在做假老茶,还是一门赚“白粉的利润,不用操杀头的心”的“绝好”生意!!

04

2003年-2007年

(仓储的大盘时代)

大陆普洱茶兴起

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

虽然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但直到2008年之前,市场上的茶品良莠不齐,湿仓茶可以说泛滥成灾。

这里要说一下香港传统仓储的霉变现象。香港的完整仓储是由入仓与退仓构成。入仓,就是将茶叶放入密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让茶叶快速转化。在入仓过程中出现发霉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其原理跟熟茶渥堆一样,都要利用微生物来发霉。

对霉要一分为二来看,益生菌我们欢迎,杂菌与腐败菌要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之内。在密封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茶叶转化其实是很难控制的,在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的同时,也会滋生许多杂菌与腐败菌。我们通常说的“霉变”,是指杂菌与腐败菌多的情况。对于入仓后有一定“霉变”的茶,就要用退仓技术来清除杂菌与腐败菌。

在通风透气、温湿度降下来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会继续变化,益生菌会增多,杂菌与腐败菌会减少。当杂菌与腐败菌在安全范围以内,我们就说仓退得干净,在安全范围以外,就会觉得仓味重,仓很难退干净。

所以,我们对湿仓茶要科学辨证地看,不能一棍子打死。高温高湿只是表象,怎样将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关键。现在香港的仓储技术已经在湿仓基础上进化,变得安全可控得多,不能简单的说港仓一定就是湿仓茶。即便是湿仓茶,也要辨证来看是否可以喝。

干仓不需要退仓,因为其没有入过高温高湿的仓,其主张茶叶密封自然存放,将湿度严防在75%以下,湿度低了许多,茶叶的微生物作用就没有湿仓茶激烈,也会产生不同于湿仓茶的菌群,以益生菌为主,杂菌、腐败菌少。这就是干仓茶为什么闻起来没有刺鼻的仓味的原因。最多是茶叶存放久了比较沉闷,需要在通风透气环境下“醒茶”。

为什么会出现干仓概念,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茶,茶叶虽然能快速转化,但茶叶往往会霉变。在普洱茶不值钱的年代,消费者认为其就是一种低档的东西,便宜就好,品质没必要去过多追究与较劲。

但日本人、法国人把普洱茶当保健品卖就不一样了。如果普洱茶过不了安全关,老外是不买账的。于是我们看到80年代做了普洱茶的药理实验,证明对人体有益,特别是“降三高”作用明显。为消除日本人对“发霉”的误解,就要研究微生物怎样参与后发酵,以证明“发霉”是健康安全,对人体有益的。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普洱茶的加工与仓储已经提升到食品安全、保健价值的高度上来。90年代,台湾人在宣传普洱茶的品鉴审美价值、越陈越香价值,其对普洱茶的要求,不但是健康、安全,还要好喝、颜值高,越存越好。显然香港传统的高温高湿存茶,无法满足这一消费升级之需要。于是在九十年代酝酿,到了2001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干仓概念,并将香港传统仓储贬低为湿仓。

2003年大陆普洱茶市场兴起,开始大家受香港传统仓储影响深,随着干仓概念的普及,到了2005年以后,干仓取代了湿仓,成为行业共识。

2003年-2007年,是普洱茶仓储的大盘时代,藏品良莠不齐,只要是片树叶说是普洱茶,都会有人要,傻傻收藏起来,期待若干年后解决女儿的嫁妆,与自己的养老问题。虽然2005年以后干仓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用湿仓茶来投机获利的还是非常多,也就是说那是湿仓与干仓并行其道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天量茶叶存放在东莞,东莞也取代了香港、肇庆,成为了藏茶之都。

05

2008年-2014年

(仓储的小盘时代)

自然仓大行其道

科技仓引领未来

2007年,普洱茶价格冲顶暴跌,市场上的天量库存动不了。于是普洱茶进入了小盘时代,也就是选择古树茶、品牌茶来建仓。这时普洱茶也进入专业仓储时代,不但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仓技术成熟,而且北方仓、西北仓、华东仓、华中仓,等各种销区地域仓兴起来了,原产地仓储也在兴起,勐海仓、思茅仓、景谷仓、临沧仓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时期,不再是湿仓与干仓并行,而是干仓一统天下,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干仓存放,并摸索出干仓自然存放之道,于是各地的自然仓成为最主流的仓储形态。与此同时,人工控温控湿的技术仓也在兴起,并研究微生物与仓储的转化,打造科技仓。

被否定的湿仓,在这一时期借助技术仓之名义,获得新生。高温高湿虽然有弊端,但其能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加快茶叶转化时间。那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又让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以内,这就是技术仓兴起的原因。

目前自然干仓大行其道,随着微生物科学深度介入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仓已经披上最时髦的外衣,将以科技仓的名义,在未来与自然仓并驾齐驱!定向培育与选择菌群就是黑科技之一,也就是今后你需要什么样风味的普洱茶,我都可以通过菌群的定向控制,来按需制定微生物配方及仓储模式,以陈化出消费者需要的口感……

06

2015-

(健康仓时代)

大健康产业与年份茶交易

催生新型仓储概念

2015年以来,有三个东西需要关注:

一是普洱茶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前途无量。

这样,普洱茶仓储将迎来健康仓时代。以后各种仓储概念会弱化,会形成自然存放与人工深入干预两大流派,不管采用何种仓储模型,其最终目的都是回归到健康之道,这就是未来将进入健康仓时代之原因。

二是普洱茶告别卖新茶的“速成普洱”时代,重回年份茶交易体系。

过去的传统工艺强调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过后期仓储来将普洱茶养“熟”(不是指熟茶,是指仓储陈化的后熟作用)。只有经过“后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后,流行卖新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的工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其实是“速成普洱”,即为了让普洱茶能尽快好喝,尽快上市交易,改变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艺。

在生茶方面,许多人将前发酵的萎凋、渥红、闷黄、摇青工艺,绿茶的高温提香等带入普洱茶的初制中来,这些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乌龙茶化的工艺窜进来,虽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涩度低、香甜柔,适口性好,适合现喝,但缺乏后期陈放价值。

在熟茶方面,传统工艺以轻发酵、适度发酵为主,2005年以后为了让熟茶做出来马上能喝,能尽快上市交易,采用了重发酵技术。重发酵的熟茶,口感顺滑,适口性好,发酵出来,摆放几个月就可以喝。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香气不够,喝了口腔有点干燥,没有回甘,后期转化空间不大。而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不好喝,需要长时间后期转化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喝。转化到位的轻发酵熟茶,香气好,回甘生津,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

今后,普洱茶要重新回归半成品工艺,让半成品在通过后期仓储熟化为成品,并形成绝大多数的新茶、中期茶以品饮消耗为主,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的格局。

也就是,新茶品饮消费,以前发酵与绿茶化的创新工艺为主,其适合现喝及三到五年之内喝掉。(占40%)

中期茶以传统普洱茶半成品工艺为主,后期仓储五到十多年,转化到一定程度,大量品饮消费掉。(占40%)

挑选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占20%)

三是仓储形成金字塔结构:原料仓、流通仓与精品仓各安其位。

仓储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原料仓,这是料头与生产厂家的战略性收储,以应对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为拼配储备原料。

二是流通仓,其模式是仓储两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规模推向市场,其是快速流转,走大货的模式。而且其是一边仓储,一边卖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还是中期茶,都很乐意开仓放粮。

第三个层面是精品仓。仓储要大幅度升值,必须物以稀为贵,显然不是大货,而是精品才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大货还是要在流通仓快速变现。天量的莞仓,为什么卖不起价,变现难,其实就是搞混了流通货与投资货,大量的流通货长期投资,这无疑是莞仓的悲剧。

流通仓与精品仓可区隔建仓:大货存流通仓,以卖新茶与中期茶为主,有长期陈化价值的优质茶品入精品仓,以卖中期茶与老茶为主。二八法则,将成为普洱茶仓储发展的主流:仓储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货流通。

如今,普洱茶仓储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仓的高地,东莞是速成仓的高地,昆明是慢养仓的高地。

至于流通仓这块,勐海会形成原产地流通仓,东莞会形成速成流通仓,昆明会形成“互联网+流通仓”。

普洱茶旅行仓:从退仓到综合地域仓储风格


普洱茶旅行仓:从退仓到综合地域仓储风格

入仓与退仓,是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存茶技术

要谈旅行仓,我们要先了解下湿仓茶的入仓与退仓。香港的完整仓储是由入仓与退仓构成。入仓,就是将茶叶放入密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让茶叶快速转化。在入仓过程中出现发霉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其原理跟熟茶渥堆一样,都要利用微生物来发霉。对霉要一分为二来看,益生菌我们欢迎,杂菌与腐败菌要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之内。在密封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茶叶转化其实是很难控制的,在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的同时,也会滋生许多杂菌与腐败菌。我们通常说的“霉变”,是指杂菌与腐败菌多的情况。对于入仓后有一定“霉变”的茶,就要用退仓技术来清除杂菌与腐败菌。在通风透气、温湿度降下来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会继续变化,益生菌会增多,杂菌与腐败菌会减少。当杂菌与腐败菌在安全范围以内,我们就说仓退得干净,在安全范围以外,就会觉得仓味重,仓很难退干净。

所以,我们对湿仓茶要科学辨证地看,不能一棍子打死。高温高湿只是表象,怎样将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关键。现在香港的仓储技术已经在湿仓基础上进化,变得安全可控得多,不能简单的说港仓一定就是湿仓茶。即便是湿仓茶,也要辨证来看是否可以喝。放得好的干仓不需要退仓

干仓不需要退仓,因为其没有入过高温高湿的仓,其主张茶叶密封自然存放,将湿度严防在75%以下,湿度低了许多,茶叶的微生物作用就没有湿仓茶激烈,也会产生不同于湿仓茶的菌群,以益生菌为主,杂菌、腐败菌少。这就是干仓茶为什么闻起来没有刺鼻的仓味的原因。最多是茶叶存放久了比较沉闷,需要在通风透气环境下“醒茶”。

干仓分两大流派,一是以广东为代表的高温低湿的速成仓,二是以昆明为代表的低温低湿慢养仓。广东跟香港一样是高温高湿的环境,但广东自然干仓强调控湿不控温,将湿度控制在75%以下,也就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干仓存放环境。在低温低湿与高温低湿的干仓环境中,茶叶基本上不会放湿,也就不用去退仓,当然也有放湿的干仓茶,这就需要去退仓。

速成仓与慢养仓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旅行仓,昆明摆两年,拉到广东摆三年,再拉到昆明摆两年,最终以昆明中期干仓茶的名义上市,是不是很爽!

自然仓的时代,旅行仓会非常流行。就像古树茶热一样,开始大家都玩古纯,玩到后面古拼越来越多。自然仓开始流行的几年,大家都会强调地域,经常会冒出某某地域的仓储放茶最好之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理性看待各地不同的仓储风格。如同纯料一样,地域自然仓玩的是独特个性,优缺点都很明显。而旅行仓就像拼配,能综合不同地域仓风格,显得更厚重大气!

旅行仓的起源与发展

旅行仓最开始源自技术仓的退仓。一代、二代技术仓,有仓味,许多就将茶拉到温湿度相对低的地方进行退仓,由此产生了旅行仓。干仓概念兴起后,做自然仓的发现,移仓能综合不同地域仓储之特点,也因此热衷于搞旅行仓。到了第三代技术仓,即科技仓兴起,其不主张让茶叶旅行。其认为,移动仓储没必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同一仓库里实现不同的仓储环境。

故今后的旅行仓发展趋势是,以自然仓旅行为主。采用传统技术仓的,也会搞旅行仓来退仓。而科技仓不主张,也不需要茶叶旅行。退仓与综合地域仓储风格需要进一步辨析:

退仓,多为以港仓为代表的技术仓,以及仓储不太好的自然仓所采用。其茶品多少带有仓味,需要退仓去除仓味。

早期的香港技术仓都是高温高湿的不通风仓储,普遍需要退仓。为了退仓,他们研究了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等不同仓储环境,发现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适合快速退仓。

综合地域仓储风格,一般是指仓储良好的自然仓,其让茶叶旅行,不是去除仓味,而是让茶叶在不同仓储环境中存放,综合提升品质,在快速转化与慢养陈化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从入门到进阶 普洱茶迷必备的10本好书


从入门到进阶普洱茶迷必备的10本好书

普洱茶|书单

记得刚开始喝普洱那会儿,被茶友们嘴上那些“江湖黑话”弄得云里雾里,扭头扎进书店里想恶补一下基础知识,结果除了一堆花花绿绿你抄我、我抄你的册子之外,真心一无所获。回过头看看,一本好书虽然替代不了多喝多实践,但对于入门阶段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知识架构是很有益处的。

Anyway,言归正传,来推荐几本入门阶段的好书。

►入门篇:《普洱茶》

首先,当然是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以纪念其对普洱茶研究的开拓之功。

但强烈不建议深入阅读,错误不少,观点也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对于这样的书,个人认为只需要知道其存在就行啦。

►入门篇:《迷上普洱》

duangduangduang~真正的入门好书登场啦,隆重推荐石昆牧老师的大作《迷上普洱》,当年我就是靠着这本书搞懂了普洱界那些黑话的,正本清源,清清爽爽,深入浅出,绝对的普洱入门良心好书(请自动屏蔽书中石老师自家茶品的图片,恩,瑕不掩瑜嘛)。

►入门篇:《普洱茶名词释义》

看完这本书,你的感觉多半是看的时候都懂了,但看完脑子里概念太多还是一团浆糊。没关系,石老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课后复习手册《名词释义》,所有的概念一目了然,哪里不懂点哪里(话说石老师本来就是台湾大学老师,真心为学生着想呀)

►扩充篇:《漫话普洱茶》

看完这两本书,一般普洱奸商的低级忽悠基本就骗不了你了,可以开始喝茶交学费啦。

如果你还有时间(真是好学的好孩子),可以读一读邹家驹(原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的两本书:《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话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种》,对普洱茶历史和现状的批判绝对针针见血;

►扩充篇:《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还有詹英佩的书也是普洱茶界的良心之作,也在此一并推荐:《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了解普洱茶历史)。

►进阶篇:《深邃的七子世界》

如果你不幸进了普洱老茶这个大坑,那后面这几本就要成为你的案头必备啦。此书为玩老茶必备之书,他将云南国营老厂的历代普洱茶选录进来,同时讲解了当时一些历史情况。虽然对某些茶品、历史描述部分存疑,但总体上它的参考功能还是被普洱茶界所肯定的。

►进阶篇:《號級古董茶事典》

以普洱茶的的史实入手,目前较忠实全面的茶书,同样,玩老茶必备

普洱茶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普洱茶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普洱茶是茶还是文化?

200多年前,非洲的土著们发现了一种豆类,经烘焙后它的浓香弥漫了整个地球。磨成粉,冲上水以后,它的名字叫咖啡。

100多年前,西方的实验室里配制出了一种加入碳酸的糖浆,它随着二战走遍了世界,现已成为全世界销量第一的软饮料。它的名字叫可乐。

5000年前,中国人发现了几种树叶,经过加工,树叶可以香飘四周,沁人心脾。它的名字叫茶。

中国的茶类众多,各有千秋。但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甚至城市以茶叶命名的,只有一个普洱。

几百年前普洱茶就通过马帮走向了世界各地。几个世纪过去了,普洱茶的“领地”似乎没有变化。有几千年历史、一千多家茶厂的普洱茶和历史不长、单单一家苏格兰企业立顿比起来,历史、数量、产值正好相反,呈反比例。

过去的数年间,普洱茶曾和中国股市一起,成为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行业。

自2004年起,普洱茶曾一度价格高涨,成为国内当时最被看好的投资市场。然而,随着价格虚高泡沫的破裂,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在2007年,普洱茶价格从巅峰急转直下,迅速跌入谷底,云南有不少于3000家的普洱茶厂随即倒闭。

近些年来。国际上也在关注着普洱茶。韩国、日本等许多医学机构加大对普洱茶的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都首次出版了关于普洱茶的书籍。

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2008年6月,云南省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与励海县“大益茶制作技艺”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洱茶到底是茶还是文化?普洱茶何时能揭开神秘的面纱?以功能著称的普洱茶能不能踏出国门走向世界?疑问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缠绕多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宁洱县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普洱茶和贡茶制作技术的传承人李兴昌。墙上挂着文化部颁发给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大牌子。他用祖传的办法为我们演示了普洱茶制作过程。将干茶原料放入特制的蒸筒,蒸好后将茶叶装入布袋压成饼状,再放到特制的石滚下压实。一个茶饼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普洱市有大大小小的茶叶粗制厂和生产厂1097家,除了生产绿茶、红茶和白茶外,其中绝大部分以生产传统普洱茶茶饼在市场上生存。”普洱市茶叶局副局长刘伦向记者介绍,“目前的状况下,普洱茶传统生产厂家更看重的是原料的正统正源,加工工艺的传承。这是目前普洱茶的最大卖点。”

“发酵技能和发酵工艺各个厂家掌握的不同,因此会形成熟茶的不同风味。”李星昌对于父辈传授的手艺很满意。

如何才能让普洱茶走向世界?

“尽管喝起来并不十分便捷,但厚实的茶砖是普洱茶的特色,熟茶浓浓的陈香味和生茶入口后的苦涩回甘,则已成为品茶中最令人享受的过程。”李兴昌这样说。

作为普洱茶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拼配师李文华认为,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和口感是其精华所在,也是中华乃至世界茶文化中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宝藏,而且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及个性化文化消费趋势看,仍具有潜在的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他希望通过生态茶园的建设,改善加工工艺等,实现普洱茶的精品开发。他们经营海外市场的策略,普遍是茶文化传播在前,茶叶推广在后;不以强调短期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注重长期市场的培育与系统性优势的构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普洱茶只有坚持传统,确保品质,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才可能像中华文化一样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决不可丢!

曾常年在国外生活的普洱市副市长盛军则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茶,就是个生活品,外国人看喝茶那么麻烦,早就吓怕了。都不喝你的茶了,市场也就没了,哪谈得上什么文化。更何况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与龙井、铁观音、******茶相比,普洱茶的口感没有什么优势,就是茶叶发酵后的味道,照这样下去,普洱茶走出国门哪有可能?”

创新才是出路?

“为了喝普洱茶,面对坚硬如铁的茶饼,我好几次都把手撬出了血。普洱人可以忍受,但对于不是特别爱好普洱茶或者有其他选择的人来说,一般都是不方便不喝就是了。”生物制品研究专家出身的盛军认为,中国从来就不缺好茶,“茶叶之所以流传这么久,是因为它的功效。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是可以创新和进步的”。

按照此理念,盛军开始思考如何让普洱茶喝起来更加方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进来。在此基础上,他也对普洱茶功效作起了研究。

在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盛军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普洱茶科研组专门喂养了30只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寿命均只有10个月的老鼠,10只喂自来水,10只喂降糖药,10只喂普洱茶。11个月后,只有用普洱茶喂养的老鼠安然无恙。

“普洱茶如果能在工业化、功效研究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那么未来走出国门将不再是个难事。”盛军认为,以“袋泡茶”为文化的苏格兰企业立顿,如今年产值达到230亿元,顶过了我国7万家茶企业。

为此,盛军提出了“速溶茶”文化的观点。“工业化要使第1袋和第100袋,乃至第1亿袋茶的品质都是一致的;而功效是市场的卖点,降血糖、抗癌等就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叶的地方。”几年里,盛军与制药企业天士力集团合作,开发出了“帝泊洱”速溶普洱茶。

不过,这种速溶普洱茶目前在市场上的售价偏高,达到了4位数,而针对的消费者也更多的是亚健康、病后调理的人群。

“那叫药,不叫茶。普洱人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东西的,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中国一定是最大的茶消费市场,没有了这个市场,那还叫国际?”已经在普洱生活了几十年的李大明说得很肯定。

另辟道路才是办法?

“虽然普洱茶是普洱市的标志性产品,但其实作为优良的茶叶产地,普洱市的茶叶也可以做成红茶、绿茶等进行销售。”普洱市市长助理郑佐华认为。英国、印度等也都有喝茶的传统,相比普洱茶,红茶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而且红茶更好掌握标准。

又是标准!

传统的东西过于神秘,缺乏标准。只有有了标准,才能被国际接受。传统的普洱茶不行,但普洱红茶可以。这或许是普洱茶走向国际化的突围之路。

但是现在的红茶市场,早已是琳琅满目。立顿占据了绝大部分国际市场,滇红等品牌已经在国内遥遥领先。普洱走红茶路线,会不会是以己之短对人之所长呢?如果等那个时候再另寻他路,会不会已经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了?

面对忧虑,明显看得出普洱红茶的信心不足。

为何16世纪之前中国传统科技长期领先西方,而现代科学竟出现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令全球科技史学家困惑不解的李约瑟难题,也是普洱茶发展历史的写照和疑惑。

加拿大茶叶协会主席路易斯在2011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期间的讲话对普洱人或许是个好消息,随着加拿大移民数量的增加,茶叶市场正逐渐多样化,其中普洱茶在加拿大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过去十几年中,加拿大的绿茶和红茶销量不断增长,其中绿茶85%都来自中国。

但是这样的消息只是一个短暂的强心针,冷静下来似乎并没有真正解决什么问题。刘伦认为,大起大落给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普洱茶敲响了警钟,如果换来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反过来是件好事情。

经历了市场的“过山车”,过了五年的“冰河期”,普洱茶产业应该有了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审视和思考。然而,通过在和与普洱茶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展开对话后,记者却发现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理念和答案。

普洱茶能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像咖啡和可乐一样“开花结果”?或者这永远只能是一个留在心中的美好的愿望?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审评名词

芽头: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

茎:尚未木质化的嫩梢。

梗:着生芽叶的已显木质化的茎。

筋:脱去叶肉的叶柄、叶脉部分。

条:条状茎、梗、叶。

碎:呈颗粒状细而短的断碎芽叶。

夹片:呈折叠状的扁片。

单张:单瓣叶子。

片:片状叶。

末:细小呈砂粒状或粉末状。

朴:叶质稍粗老,呈折叠状的扁片块。(粗茶梗大茶叶)

红梗:梗子呈红色。

红筋:叶脉呈红色。

红叶:叶片呈红色。

渥红:鲜叶堆放中,叶温升高而红变。

丝瓜瓤:渥堆过度,叶质腐烂,只留下叶脉的网络,形成丝瓜瓤。

麻梗:隔年老梗,粗老梗,麻白色。

剥皮梗:在揉捻过程中,脱了皮的梗。

绿苔:指新梢的绿色嫩梗。

上段:筛摇后,上层较轻、松、长大的茶叶。也称面装或面张。

中段:筛摇后,集中在中层较细紧、重实的茶叶。也称腰档。

下段:筛摇后,沉积于底层细小的碎茶片末。也称下身或下盘。

审评虚词

高:程度明显的好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好。

低:程度水平差距大,明显的差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差。

强:程度总水平要好些。

弱:程度总水平要差些。

微:程度上很轻微时。

稍:程度不深时。

略:程度稍不深时。

较:有一定差距。

欠:在规格上或程度上不够要求,且差距较大时。

尚:程度有些不足,但基本还接近时。

有:表示某些方面存在。

显:表示某些方面比较突出。

从入门到精通:买到普洱茶的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从入门到精通:买到普洱茶的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对于喜欢普洱茶的朋友来说,总是买茶如山倒,喝是喝不完的。日常消耗的话,总是每款茶都想试一下,时常拆了这饼拆那饼;而收藏的话,当然是完整的一件一件放在一起先存着了。

但是,不管是因什么初衷入手的,普洱茶的储藏问题得重视,不然一不小心可就得和心爱的好茶说byebye了。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具有很强的吸湿、吸异味能力,因此水分、异味是茶叶品质的大敌,极易使普洱茶变质。除此之外,高温、强光,也易使普洱茶劣变。了解如何存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影响茶叶品质的4大关键点。

水分

水分是促进茶叶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反应的溶剂,水分越多,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移动和互相作用也就越显著,当普洱茶吸水受潮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变质。

异味

干燥的普洱茶吸附能力强劲,很容易吸附各种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迅速失去普洱茶本身的风味。如果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如香水、烟酒、食物等混放在一起,茶叶不用多久就会被污染,从而影响品质,入口尴尬,体感不适。

茶叶对光的反应很敏感。在光的照射下,茶叶色素和脂类物质等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生茶容易逐渐失去绿色而变为暗褐色。同时光照也易使温度升高,加快变质。

温度

茶叶贮藏过程中,温度越高,茶叶内含物质氧化降解速度越快,茶叶劣变速度也就加快。

变质后的普洱茶表现为干茶、茶汤、叶底色泽加深变暗,香气显霉,滋味淡薄。喝下去身体很抗拒,扔掉又心里接受不了。所以各位朋友,为了这种“悲惨”事件发生,趁着刚买的茶还完好无损,赶紧开始从根源预防吧。

存茶大宗旨:自然存放

说起来,普洱茶相对其他茶类来说,储藏相对容易很多。只需自然通风的环境下储藏就行了,但自然存放绝不是一味的通风透气。

相对密封

自然存放的前提是相对密封,即以密封为主,定时通风换气,排除异杂味。

密封可以在一定程度隔绝水分、光线和异味。

对于成件笋壳扎筒的普洱茶来说相对简单,不拆开用纸箱、大紫砂罐等装好即可。但是如果是单饼尤其是拆过的普洱茶,需要用食品用袋装好密封,并用茶叶罐等容器装好。

1.定时通风换气

天气比较干燥时,需要一定的通风透气才能更好促进普洱茶的后期转化。然而参与普洱茶后发酵的真菌需要厌氧环境才能很好的繁殖,如果常常通风透气,微生物便无法好好生活繁衍。而且持续的空气流通会带来大量的湿气,让茶叶霉变。因此,普洱茶以定时通风换气为宜。

2.防潮

不同地方气候不同,藏茶方法有所不同。

天气好的话,尤其是像北方这样比较干燥的气候,紧压状态的普洱茶转化较慢,储藏起来很方便,大环境下自然存放即可,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变质现象。

但南方地区常常遇上连续的多雨时节,此时存茶的房间应该保持门窗紧闭,不要开窗透气,如果通风透气会导致存茶房间涌进许多潮湿空气,此时一定要密封,没有空气对流就没有湿度的伤害,必要时需进行抽湿。

量小的可以使用隔水的藏茶容器,对于量大的整件普洱茶,最好不要拆开笋壳包装,放在房间里面,下面垫纸箱或者木板,不要靠墙壁存放。

3.防异味

存放时,生、熟茶需分开用不同的容器存放,避免串味互相影响。同时存放时要隔绝密封,不能与有异味的物品放置于一起。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喝茶剩下的茶渣在生活中常常再利用于祛除异味。

4.避光

然后放在不透光的容器里密封储藏,不要暴露在空气中,同时置于阴凉无光的位置。

5.常温保存

普洱茶存茶温度以20—40℃左右为宜,温度过高茶叶易变质,温度过低茶叶则转化缓慢。

润元昌仓库一角

简单来说,在一个干净无异味的大环境下,以密封自然存放为主,偶尔通风换气,排除异杂味,便可保证普洱茶良好长久地储藏。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透视中国普洱茶”系列研讨活动侧记

6月19日,以“透视中国普洱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双陈”普洱会所举行。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著名农艺专家黄炳生和著名普洱茶专家张顺高,率云南省种茶、制茶、茶学理论专家一行10人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安排了一项互动内容:干仓茶和湿仓茶品饮比对。一饼是略呈霉变的湿仓茶,另一饼是在“双陈”生态仓库陈化后的干仓茶。冲泡后,茶汤同样清澈通透,茶底同样完整舒展。但冲泡前的条索却有明显区别:湿仓茶条索间界限模糊,色泽暗淡;干仓茶条索清晰,芽叶区分明显,色泽呈澄绿色。冲泡后的茶汤更是大相径庭:湿仓茶有明显霉味,难以入口;干仓茶汤香气醇正,层次丰富,回甘绵长。

在随后参观“双陈”普洱的生态仓库时,黄炳生说:“看来,我们应该考虑修订普洱茶标准了,仓储应该纳入标准。”他毕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做过10年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对普洱茶产业和市场状况了如指掌,对2005年前后普洱茶的大起大落更是记忆犹新。

选择:艰辛的,也是光明的

东莞不产茶,但茶人们却说,东莞是中国的“藏茶之都”。有专家透露,仅普洱茶,东莞就藏了超过2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黄炳生告诉记者:云南全省普洱茶年产量约为8万吨。

因为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只能做以上描述性的说明了。但仅此,茶,尤其是普洱茶在东莞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陈永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收藏普洱茶。别人藏茶是藏新卖旧,陈永堂当时是只藏不卖。

他每年都要去云南的西双版纳,去易武、布朗、巴达、南糯……,徒步走近一座座令普洱茶人景仰的古茶山,探访一株株几百岁、上千岁的古茶树。在这里,他结识了傣族制茶专家杜琼芝、布朗族种茶专家“老茶树”曾云荣、彝族小伙于大海,还有很多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瑶族、苗族的茶农。

陈永堂的解释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茶树才能长出最好的茶叶。

在东莞,他盖了三间房子,分别存放同一年份生产的同一配方的普洱茶。他在一间房子里加装了空调用来调节温湿度;另一间房子没做任何处理,顺其自然;在第三间房子里放置了适当数量的活性炭和生石灰。他要观察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这三间房子里存放的茶各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永堂的解释依然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普洱茶的最佳陈化环境。

在勐海县曼恩村的鹏程茶厂,他和厂长杜琼芝一道指导着工人,反复试验着把不同的初制原料压制成饼所需要的压力。有一款茶前后试验了9种不同的压力,历时近一年。为此,他俩曾发生争执,甚至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陈永堂的解释还是很简单:压力决定了茶饼的内部松紧度和后发酵的进程,他需要最具陈化价值的压制茶。

东莞有很多人做茶生意,其中的不少人无法理解陈永堂的行为:不把藏的茶卖出去怎么赚钱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钱,钱都换成了茶”,陈永堂说。

曾经是躲在深山人不识,在最近的20年中普洱茶却成了茶界宠儿,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20年的普洱茶市场也从未平静过,特别是在2005年前后的数年中,对“越陈越香”的片面宣传、理解和追求,严重扭曲了普洱茶的品质真相,也背离了普洱茶悠远厚重的文化内涵,普洱茶数度上演了大起大落的悲喜剧,不少久经历练的茶商都被疯狂的茶价搞得叫苦不迭。

然而,不论涨也罢落也罢,陈永堂却不为所动。他曾在90年代末收购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高品质熟茶,2006年,这批茶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周围的朋友劝他赶快出手,他笑着摇摇头。直到今天,这批称之为“90散”的熟茶依然摆放在“双陈”的陈化仓库中。

一天晚上,陈永堂亲自执壶,我们相对而坐,泡的就是“90散”。

“其实你只要到西双版纳的茶山中去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做好普洱茶的原料,都来自那些几百年、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每棵树每年只能采两三公斤的茶叶。资源有限,高品质普洱茶只能越来越少,不可能如市场炒得那么多。”陈永堂说。

后来,我和他一起去了易武、布朗、南糯,看到了那些在热带雨林中与其它植物杂居的老茶树。其中大都是树龄两三百年以上的,也有少数极为珍贵的千年古茶树。它们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应日月寒暑之变化,汲山川雨雾之精华,与其它植物构成了相互支撑、无需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弥足珍贵。

“这么难得的东西,如果我们没存放好,发霉了,不能喝了,就是暴殄天物。所以我要了解它们的生命发展规律,研究普洱茶在陈化期间的环境诉求。这就是‘双陈’理念的缘由。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就有了今天的‘双陈’生态仓储系统。”

两杯清茶,一片心曲。

与别人的区别在于:陈永堂不喜欢、也从不参与市场炒作,而是全身心投入普洱茶仓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并由此追溯到种茶、制茶,将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过程纳入到他的关注和研究范围,并在每一个环节都全力倾注心血,力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毫无疑问,他选择了一条独特、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理性、光明的道路。

理念:人文的,也是生态的

如果用科学语言定义陈永堂的“双陈”理念,应该是:在适宜普洱茶内含物质蜕变积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中,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普洱茶贮存的时间越长,就能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多的有益于健康的物质。

是为“陈化时间,陈化质量”。

有人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科学认为:物质是不能凭空产生和消失的,它们的变化仅仅是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改变。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哲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存在形态,每一次生命的终结都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生命是永恒的,而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有限的。

所以,生命存在的过程和形式永远是一个科学命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和与会专家、茶友交流时陈永堂说:“茶树是普洱茶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只适宜于西双版纳的大山中。采摘下来的叶片是普洱茶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发酵、压制等制茶工艺,虽然表现为人的主观行为,却是基于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对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不断深化的理解,就此而言,传统制茶工艺流程是适宜于普洱茶青的生存环境。”

“对于普洱茶来说,陈化是一个最为漫长的生命旅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营造适宜于普洱茶陈化的动态环境,正是‘双陈’理念的核心内涵。虽然陈化环境的营造需要人工干预,但前提是尊重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而不是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茶。”

这一番议论,不但令与会专家、茶友连呼“精彩”,就连年逾八旬、一生事茶的普洱茶学者张顺高也不禁击掌叫好:“‘双陈’的生态仓储是普洱茶的工艺创新,也是普洱茶学的理论创新。”

事实上,我们无法确定普洱茶的最长陈化年限,只能靠品饮时的直觉确认其陈化的程度。据说故宫存的金瓜贡茶陈期已近两百年,已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了。

陈永堂说:“普洱茶的陈化年限总会有一个极限值。到那时,普洱茶被彻底碳化了,不再是普洱茶了。”

那么,普通家庭如何贮藏普洱茶呢?

陈永堂给出的建议是:普洱茶与其它物种相似,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性,所以,贮藏空间必须无杂物、杂味;春季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8℃,相对湿度不能超过70%,夏季温度在33℃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下,秋季温度在26-31℃之间,相对湿度在60-65%之间;千万不要把受过破坏的茶与好茶混藏。

品味历史,收藏时光。

当生活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普洱茶的浓郁厚重中回味,体悟从大漠洪荒到现代科技文明的漫长道路上,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和人类祖先的智慧光芒给我们的启迪。

时光倏忽而逝。每一次日生月落、每一轮斗转星移都值得珍惜。我们在品饮时的每一次灵光乍现,我们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的日月精华,都是这一代人的享受,也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在西双版纳的茶山中,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奉献着它们的全部心血。

对于大自然的恩赐,陈永堂说:“我们能够回报的,唯有怀着敬畏之心,殚精竭虑,做好每一片普洱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从CCTV报道到双十一普洱茶之路有多远》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有什么功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