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

如何审评普洱茶?

茶叶的审评分为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感官审评是由茶师运用丰富的经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判断茶叶的色、香、味、形是否达到普洱茶的品质特征或标准样的品质水平。理化检验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通过对茶叶物理性状的测量和对茶叶或茶汤中各种化学成份的分析,从而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不可避免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应尽量创造相同的主、客观环境,减少误差。由于理化检验需要仪器设备多,分析操作繁杂,时间比较长,有关实验数据尚不完善,目前茶叶的审评仍以感官审评为主。

一、审评环境及用具

1、审评环境

审评室感官审评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审评室,室内光线要充足、均匀,避免阳光直射。室内墙壁、门窗、天花板宜涂成白色,并安装足够的灯管以便在自然光较少时用。审评室要求干燥清洁,空气流通,避免烟、酒、腥、辣等异味进入。最好设在楼上远离有异味的场所。 

2、审评用具

评茶盘用于审评普洱茶外形,以木质为宜,形状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正方形样盘的规格是长、宽各23厘米,长方形样盘的规格是长28厘米,宽16厘米边,高3厘米。均涂成白色,有助判断茶叶的色泽。样茶盘的一角开一缺口,口径上大下小,以便倒茶。

审评杯用来泡茶和审评香气,瓷质白色,杯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锯齿形,容量一般为250毫升。口径8.5厘米,高8厘米,有盖。

审评碗用于审评汤色和滋味,白色瓷质,容量与审评杯一致,即容量250毫升,口径11厘米,高6厘米。

叶底盘审评叶底用,一般为木质,涂成黑色,有正方形(10×10×1.5厘米)和长方形(22×15×4厘米)两种。

天平秤用来称量茶叶。

计时器用于计时。

网匙用于取茶汤中的碎片茶渣。

茶匙选用大小适宜的白瓷汤匙,用于品尝茶汤滋味。

茶盂审评时吐茶汤及盛废水茶渣用。尺寸要适合,过高不方便,过低茶汤易溢出。

煮水壶以钢质为好,无金属味,最好用电茶壶,既清洁又方便。

二、普洱茶感官审评

普洱茶感官审评的方法,分为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步骤。无论干看、湿评,都要对照实物标准样来审评外形和内质的各项因子,然后根据各项品质因子的审评结果,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普洱茶(熟茶)的感官审评分为散茶(级别茶)和紧压茶的感官审评两部分。散茶感官审评其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一)普洱散茶审评方法

1、外形审评

评比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肥壮、紧结(或紧实)的程度。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松泡、身骨轻的为差。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评比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坏。色泽红褐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

评比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有无脱档现象,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评比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以及是否含有非茶类夹杂物,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2、内质审评

取试样茶5.0g,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2次冲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之后,又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二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再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又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

评比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较差。比汤色的深、浅、亮、暗、浊、透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评比香气:比香气的纯度、陈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正常,有酸味、异味、杂味为差。

评比滋味:比滋味的醇和、顺滑程度、浓度及回味。以入口顺滑、醇浓、回甘、生津的为好;不苦、不涩、不酸、醇厚回甜的为正常,有酸味、苦味、涩味的较差。

评比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无光泽(或呈黑色碳化)叶底硬,或用手指触摸如泥状均为较差。

(二)普洱紧压茶的感官审评

普洱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包括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

1、外形审评

由于紧压茶未设标准实物样,且具多种规格形状,故紧压茶外形审评,评比试样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整齐、光滑、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不起层落面。紧压茶要求松紧适度,过松、过紧都不符合要求。色泽红褐,无黑霉、青霉等霉菌。

2、内质审评

将试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5.0g,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2次冲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之后,又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二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再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又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

cY260.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审评名词

芽头: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

茎:尚未木质化的嫩梢。

梗:着生芽叶的已显木质化的茎。

筋:脱去叶肉的叶柄、叶脉部分。

条:条状茎、梗、叶。

碎:呈颗粒状细而短的断碎芽叶。

夹片:呈折叠状的扁片。

单张:单瓣叶子。

片:片状叶。

末:细小呈砂粒状或粉末状。

朴:叶质稍粗老,呈折叠状的扁片块。(粗茶梗大茶叶)

红梗:梗子呈红色。

红筋:叶脉呈红色。

红叶:叶片呈红色。

渥红:鲜叶堆放中,叶温升高而红变。

丝瓜瓤:渥堆过度,叶质腐烂,只留下叶脉的网络,形成丝瓜瓤。

麻梗:隔年老梗,粗老梗,麻白色。

剥皮梗:在揉捻过程中,脱了皮的梗。

绿苔:指新梢的绿色嫩梗。

上段:筛摇后,上层较轻、松、长大的茶叶。也称面装或面张。

中段:筛摇后,集中在中层较细紧、重实的茶叶。也称腰档。

下段:筛摇后,沉积于底层细小的碎茶片末。也称下身或下盘。

审评虚词

高:程度明显的好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好。

低:程度水平差距大,明显的差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差。

强:程度总水平要好些。

弱:程度总水平要差些。

微:程度上很轻微时。

稍:程度不深时。

略:程度稍不深时。

较:有一定差距。

欠:在规格上或程度上不够要求,且差距较大时。

尚:程度有些不足,但基本还接近时。

有:表示某些方面存在。

显:表示某些方面比较突出。

实用普洱茶感官审评常用术语大全


实用普洱茶感官审评常用术语大全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的感官审评来决定。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位普洱茶的资深茶客或专业玩家,掌握审评术语的应用就非常关键!根据审评的基本流程与关键因素,感官审评的基本术语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觉得赞的话记得要收藏哦,偶尔运用一二,保证泡茶的妹子也对你刮目相看!)

1外形常用术语

端正:指形态完整,无破损残缺,整齐。

松紧适度:指压制茶松紧适当。

龟裂:指压制茶表面有裂开现象。

平滑:指表面平整,无翘起、脱皮及茶梗刺出等现象,反之称为粗糙。

缺口:压制茶表面或边有残缺现象。

泡松:沱茶、饼茶等因压制不紧结,呈现松而易散形状。

松泡:茶条卷紧度较差。

歪扭:沱茶碗口不端正。

通洞:因压力过大,使沱茶、饼茶撒面正中心出现孔洞。

脱面:压制茶盖面脱落。

芽头:指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茸毛多。

单张片:单片叶子,有老嫩之分,一般指叶形较大,嫩度差的单叶。

茎:未木质化嫩梗。

梗:着生芽叶的已木质化嫩枝,一般指当年青梗。

猪肝色:红而带暗,颜色似猪肝。

黑褐:褐中带黑。

黑润:色黑而深,似涂上一层油而亮。

棕褐:褐中带棕。

褐红:红中带褐。

乌黑:黑而无光泽。

褐黑:乌中带褐,有光泽。

泥鳅条:条索圆直较大。

折叠条:条索折皱重叠。

壮结:茶条肥壮结实。

金毫:嫩芽带金黄色茸毫。

显毫:茸毛含量较多。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分量很轻。

粗松:嫩度茶,形状粗大而松散。

2滋味常用术语

陈纯:汤味醇厚且留有陈香,无霉味。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醇和:醇而平和,回味略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醇厚:入口爽适甘厚,余味长。

浓厚:入口浓,刺激性强而持续,回甘。

回甘: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有滋润的感觉。

鲜爽:新鲜爽口。

水味:茶汤浓度感不足,淡薄如水。

平淡:入口稍有茶味,无回味。

青涩: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苦底: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3汤色常用术语

嫩黄:金黄中泛出嫩白色。

绿黄:以黄为主,黄中带绿。

黄绿:以绿为主,绿中带黄。

浅黄:内含物不丰富,黄而浅。

黄亮:色黄、有光泽、黄而明亮。

橙黄:黄中微带红。

橙红:红中带黄。

深黄:黄色较深,无光泽。

褐红:红中带褐。

红褐:褐中带红。

深红:红而深,缺乏明鲜光彩。

清澈明亮:清净、透明有光泽,无沉淀物。

浑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昏暗:不明亮,但无悬浮物(暗,茶汤不透亮。叶适用于叶底,指叶色暗沉无光泽)

红浊:汤色红、沉淀物多,浑浊不见底。

红浓:汤色红而深浓。茶汤颜色红,且内含物丰富。

栗红:红中带深棕色。也适用于普洱熟茶的叶底色泽。

4香气常用术语

馥郁:香气幽雅,芬芳持久。

毫香:芽毫显露的茶品所具有的香气。

浓烈:香气丰满持久,刺激性强烈。

清香:香清爽鲜锐。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幽香:香气幽雅,似花香。

甜纯:香气纯而不高,但有甜感。

花果香:似新鲜花、成熟果香气。

焦糖香:烘干充足或火功高致使香气带有糖香。

5叶底常用术语

红褐:褐中带红,为普洱茶渥堆成熟的叶底色泽。渥堆成熟度接近猪肝色。

褐红:红中带褐,为普洱茶渥堆正常的干茶色泽,渥堆成熟度略高于猪肝色。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绿黄:以黄为主,黄中泛绿,比黄绿差。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

黄绿:以绿为主,绿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或多梗、朴等茶类夹杂物。

嫩匀:茶品嫩而柔软,匀齐一致。

嫩软:芽叶嫩而柔软。

虽然掌握上述感官审评术语后,对普洱茶的审评可谓了然于胸,但是要注意理解术语在程度描述上的差别,最好是结合实际经验来充分理解“尚、稍、带、有”等程度副词的含义。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茶客,在自己的普洱审评专业道路上再进一步吧!(本图文版权归大益集团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普洱散茶(熟)感官审评要点


普洱散茶(熟)感官审评要点

普洱茶是产于我国云南省的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茶,为历史名茶,素来深得海内外嗜茶者所喜爱,特别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备受青睐。近年来,出口到日本、欧洲、北美洲,市场行情看好。普洱茶还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有降脂、降糖、消食、和胃、健脾等功效,赢得了“降脂佳品”、“美容茶”、“益寿茶”等美誉。普洱茶因具有长期收藏品饮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国内外许多“饮者”所喜爱。藏普洱、品普洱渐成时尚,成为一种独特的“普洱茶文化”。

然而,在众多的茶叶技术员、销售商甚至普洱茶审检工作者中,能够正确审评红、绿茶的人很多;但有能力正确审评普洱茶的人,少之又少,其相关技术文献也不多。多数厂家也分不清楚普洱茶的感官品质如何判定,结果是各说各理,生产混乱,以致市场上普洱茶质量良莠不齐,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使消费者难辨优劣,严重影响了云南普洱茶声誉,制约了云南普洱茶效益的发挥。

笔者总结普洱散茶(熟)加工技术和感官审评的经验,提出了普洱散茶(熟)感官审评要点,为正确评定普洱茶品质提供参考。

一、普洱散茶(熟)的冲泡

普洱散茶(熟)的冲泡要求茶水比例以1:50为宜(3克茶叶、150毫升水或5克茶叶、250毫升水);水温100℃沸水,冲泡时间共5分钟,水质的选择,一般用纯净水,在有条件的地方以山泉水为好。在茶具的选择上一般用白色审评瓷杯、碗,亦可用紫砂茶具,有利保存茶味。在第一泡时,加水10秒将茶汤倒掉(温茶、洗茶)以去掉表面茶灰和预溶,然后重新加开水冲泡3分钟,冲出茶汤即可初评;再重新加开水冲泡2分钟,冲出茶汤复评。另外,用紫砂茶壶冲泡过程中为提高水温,可用开水淋在所泡茶壶的壶身外,有利茶味的泡出。

二、普洱散茶(熟)的审评要点

普洱散茶(熟)的感官审评通常采用先评外形后评内质,内外兼顾,重点评滋味和香气的方法。

1、外形审评

普洱散茶(熟)的外形评定,审评干茶香气、条索、色泽、整碎、净度,侧重色泽、香气和条索。首先,色泽看含芽头、茸毛的多少,色泽的润度、光亮性、深浅程度,以色泽褐红、油润匀齐为好,以色泽乌黑、花杂、枯暗的品质为差。其次,看香气陈香显露、是否透甜香,或透其它特优的异香;条索主要看松紧重实和完整的程度;整碎主要看匀齐度,上中下三段茶比例搭配,净度主要看含梗量、杂质的多少。优质的普洱散茶(熟)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花香、干桂园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红熟度好),条索肥壮紧结、重实,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2、内质审评

普洱散茶(熟)的内质评定采用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侧重香气与滋味。

(1)汤色主要评色度、清浊度、亮度。普洱散茶(熟)汤色要求红浓明亮(褐红),具“金圈”,汤面上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深红色为正常,黄、橙色过浅或深暗发黑的汤色均屑不正常。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熟),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2)香气主要评高长、纯度、持久性。普洱散茶(熟)要求有陈香,好的还要透甜香、花香、干桂园香、干霉香、樟香等;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3)滋味主要评醇厚、爽滑、粘稠、润喉、回甘度。醇厚指味清爽带甜味透陈香,刺激性不强。爽滑指爽口、润滑,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不苦不涩,滑与爽口有一定的相同意义,“滑”与“涩”相反,茶汤入口有很舒服的感觉,不涩口。普洱散茶(熟)忌涩、酸、麻味。粘稠指茶汤入口有比较好的粘稠状物在口中回转,有如喝米汤一样有很舒服的感觉,忌水味、泥味和腥味。润喉是指茶汤入喉比较舒服,无刺、叮、挂等不适感。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感觉到舌根生津、味韵暖甜,茶汤入喉有明显的回甜味。普洱散茶(熟)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4)叶底主要是评嫩度、色泽、匀度和叶质,在四者中又侧重于叶质和色泽。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看叶底色泽是否褐红、匀亮;优质的普洱散茶(熟)叶底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行业大事: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


行业大事: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

近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风云变幻,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其中尤以2007年和2014年最为激烈。不论是2007年的断崖式跳水,还是2014年的古树普洱茶神话,均在暴热后短时间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似乎都能找到炒作的热点,从“包治百病”到“天价老茶”,从名牌名品到名山古树,从纯料到拼配到小产区,从健康饮品到金融产品……一个接一个的概念层出不穷,一个接一个的热点被制造出来,然而这一切,并未真正给普洱茶带来一个理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普洱茶的未来在哪里?普洱茶的路在何方?带着各种问题,记者拜访了国家高级评茶师、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363普洱茶审评法”的创始人周云川先生,请他从一个行业观察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度,来诊断普洱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找到普洱茶的未来发展之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周老师作为普洱茶的资深专家,以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现在的普洱茶市场?

周云川(以下简称周):首先,我认为普洱茶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局面,是注定会发生的,只是时间来得比预想的快了一些。这么些年来,普洱茶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中,一段时间受到追捧,一段时间又遭到冷遇。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比较复杂,有资本的因素,有行业自身的因素,有企业的因素,但归根结底,产品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普洱茶虽然全国知名,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是好的普洱茶,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普洱茶好不好,没有一个标准。

记:按照您的说法,这种无序的竞争主要因素是普洱茶产品本身,您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周: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知道,严格按照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具有“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存放时间越久,品饮的价值就越高。但这样的普洱茶,在出厂时,其品饮价值就稍弱一些,有的甚至不怎么好喝。十余年来,一些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工艺,使得普洱茶在出厂时便获得较好的香气、口感和滋味。从及时品饮、消费的角度来说,这没什么错,但问题是,更多的消费者、收藏者、投资者、商人等等,将这样的普洱茶用来存放,以期获得“越陈越浓越香”的效果!而现在大量的事实证明,改变工艺之后的普洱茶,即使存放了10年,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品饮价值,这些普洱茶不是“越陈越浓越香”,而是“越陈越寡越淡”!再说了,如果一个产品都不是按照普洱茶的工艺来制作的,那这个产品实质上也就不是普洱茶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厂家都在使用改进后的工艺,而不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来生产普洱茶。

另一种情况是,多年来行业内对消费者混乱的宣传,小产区普洱茶、山头茶、古树茶被认为是高品质普洱茶的代表,市场上出现的怪现象是,不论什么样的产品,只要在包装上印着“易武”“冰岛”“昔归”“老班章”“景迈山”等等知名茶区茶山,就能卖出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价格,这是非常畸形的。我们暂且不论不法商人的造假,单就小产区和知名茶山来看,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其品质往往相去甚远!一些企业宣传大树茶比小树茶好,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小树茶比大树茶品饮价值高的,比比皆是。

记:可是,消费者无法判断工艺是否被改变,也无法辨别棉纸里面包着的茶饼是不是知名山头的茶,当然也就更加无法分辨茶树品种了!是否有一种评价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普通消费者呢?

周: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消费者唯山头论、唯纯料论、唯古树茶论等等的论调,是长期以来商家不断引导的结果,当我们看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生产的名山古树茶的数量,甚至超过这个山头的总量时,这不是分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企业的诚信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卖茶的人说“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好和不好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的,当消费者不掌握辨别普洱茶好坏的基本知识时,他也难分辨出茶叶是否“合适”自己!要判断一个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完全有方法可以做到的。我们知道绿茶、红茶、铁观音等等,都有自己的审评方法和标准,通过这个审评方法,能够评判产品的品质特点,再根据这个品质特点来确定大致的价格范围,这是比较科学的做法。然而,普洱茶发展到今天,还在借用绿茶、红茶的审评方法,这种审评无法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这明显是不利于其发展的。

评价普洱茶价值高低,不应该仅仅建立在看产区、名山、古树、台地等等因素上,而应该回归到产品的品饮价值上!所以,建立一套合乎逻辑又容易掌握的审评标准,对普洱茶无序的市场竞争,应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记:我知道这十多年来,您一直带领着团队在倾心研究普洱茶的工艺、品种以及普洱茶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整理出了一套专业的普洱茶审评方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审评法么?

周:这是我们沿用了10多年的普洱茶专业审评法,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对其品饮价值、工艺以及收藏价值进行评判,验证了这套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个审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三次冲泡出汤,来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做一个综合的判断。由于第一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为60秒,第三泡为30秒,所以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如果我没有记错,“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普洱茶行业第一个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那么这个审评方法和现在常用的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有哪些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众所周知,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主要用于评价绿茶、红茶等茶类的品质优次,五因子审评法针对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因素进行评价,八因子则按照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以及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八项因素来进行评价。使用五因子、八因子来评价普洱茶时,并不能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比方说,绿茶的外形占有较大评分比重,但普洱茶的外形并不是主要特征,而普洱茶强调耐泡度,绿茶则不要求!

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四个方面,针对普洱茶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进行评价,总结出了一套能完整反映普洱茶品质特点的方法,就是现在使用的“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说到审评法,似乎是专业人员才具备的知识,“363普洱茶审评法”是否较难掌握?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是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其兼顾到了普洱茶生茶、熟茶,并推出了更为严格的专业版本和更大众的普及版本。普及版“363普洱茶审评法”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通过简单的训练,便能掌握其要点,普通消费者通过“363普洱茶审评法”,也能很好的判断一个普洱茶产品的品饮价值。

相比较五因子、八因子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最大特点就是,方法简单,学习容易,不仅适合专业审评,更加适合普通大众使用。

记:过去十多年,普洱茶市场经历了各种动荡,行业也受到各种冲击,从业者、消费者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对普洱茶的怀疑,甚至是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行业自身没有一套科学的普洱茶的价值评价体系!“363普洱茶审评法”发明至今已十余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公开呢?

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任何的产品评价系统,都必须经历大量的实验、验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363普洱茶审评法”经历了十余年,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其二,普洱茶行业以及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任何评价体系都会受到巨大的质疑,甚至是打压。在普洱茶市场持续火热的时候,公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小得多,甚至有可能出现反作用。

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普洱茶评价方法,但都具有较强的个性,甚至是蛮不讲理,没有一个方法能够推而广之。在普洱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今天,发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规范、引导普洱茶价值体系的重建,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363普洱茶审评法”对普洱茶市场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准备怎样推广?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的推广,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重建普洱茶的价值体系。比方说,过去评价一款茶的标准,会集中在区域、山头、古树、台地甚至是大师等等方面,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将这些因素全部抛开,从产品本身入手,关注其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等,综合评价这款产品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一款大树茶的品饮感受不如一款小树茶时,大树茶的价格还能超过小树茶吗?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让从业者、消费者能对普洱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从更专业的层面上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对一款产品的工艺特点、未来陈化做出基本的判断,能有效指导普洱茶发烧友、收藏者、投资者找到可以“越陈越浓越香”的普洱茶。

至于推广,我们将推出“363普洱茶审评法”的APP,也希望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推进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普洱茶如何保存?


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一般说来,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厨房、卫浴等即可。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温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利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普洱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新茶上,且让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新,阴阳互补的效果。

此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装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以前藏茶是收藏级或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名茶”,近来,另行兴起的藏茶风,则是主张提早参与普洱茶的“养茶计划”,许多未雨绸缪的茶友纷纷着手收藏陈期在十余年以内的生茶,他们认为,既然喝茶、保健是一辈子的事(甚至是要传承给下一代),那么趁现在留藏一些茶质不错的新茶,不但价格较低(不用负担业者的仓储成本),而且自行保存、养茶,较无卫生安全的顾虑。

普洱茶如何品鉴?


普洱茶如何品鉴?

普洱茶如何品鉴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茶人,喝一口就能知道是哪个山头的茶、树龄多少、存放了多久。而对于入门茶客,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普洱茶,往往无所适从,只得盲目跟风。如何鉴别一款普洱茶呢?且听专家说。

看干茶

看干茶主要看条索与色泽。条索的形成与茶种、制法有直接关系,品鉴时一定要对各茶区茶种、制作习惯有所认识才行,如果有标准样就更好。

从茶种看,例如困鹿山、倚邦、黄草坝、那卡等茶山,大小叶混生,小叶占相当比例,制成品的条索就会显紧细。景迈、贺开、攸乐等茶山中有不少中叶型,因而条索也比较紧细。而老班章、老曼娥等几乎都是大叶,条索就会显得肥壮。

从制作看,易武、蛮专、江城、景洪勐宋、小景谷等有做泡条习惯,茶条显得松大。掌握了这些后,如见到一款条索紧细的茶说是班章或易武就要打问号了。当然不要忘了看色泽。

闻干茶香

看完条索色泽后,要闻茶香。不同茶山的茶香型、强弱有别,台地茶与老树茶区别明显。嗅觉灵敏的人老班章、易武、景迈这些名山香型可以较明显分辨。台地茶与老树茶的香在强烈度、深沉度上明显有别,老树茶香闻之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台地茶则有飘忽、轻浮的感觉。

观汤色

汤色主要用于鉴别制作工艺、茶叶存放年份与存放方式。制作工艺正常的茶其汤色是透亮的,根据存放时间呈现黄色或金黄或黄红或栗红色。

存放一定年份的普洱茶,其正常汤色变化应该是1-5年汤色黄绿向金黄转变,5-10年金黄向黄中带红转变,10年后黄红向栗红转变。

如果一款茶才有5-6年汤就转,10年左右就栗红,就要怀疑是否经过轻度发酵或是进过湿仓。

另外正常老茶色泽是栗红色,宝石红是夸张的形容词。老茶中湿仓茶退仓后汤色也会很透亮。

品滋味

第一杯茶汤咽下之后,请集中注意力,感受口腔里的回甘、生津具体准确位置。判断好茶的标准包括:香、甜、滑、顺、回甘、生津。

喉韵,就是当你咽下茶汤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茶汤是一咽到喉底甚至更深的部位。喉韵越深,茶质越强,茶的口感越甜,改变口腔味蕾的时间越长。

同时,品滋味可以鉴别茶的茶种、树龄、茶园类型、茶区、制作工艺、存放年份与存放方式条件。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是大叶种和历史上的小叶种,小叶种由于内含物不如大叶种,因此虽生长于普洱茶区且有百年以上树龄,但一般都具有苦涩、甜滑、回甘、耐泡度不如大叶种,香近于或略高于大叶种的特点。

一般而言,树龄越长苦涩度越低,甜滑感越强、耐泡度也越强。自然存放没受潮霉变的茶,随着时间推移、内部物质的分解,茶气不断降低,苦涩也逐步降低。

台地茶苦涩较突显而且苦中基本无甜或少甜,质感薄,苦得直接而无层次,苦涩会稍长久,回甘一般。老树茶多数苦中带甜,汤质较厚滑,苦得有层次,虽然苦但会觉得很受用,回甘快而明显、持久。

一般而言,茶区越往南则茶气茶味越强,茶气茶味强的茶多在澜沧江外的勐海、澜沧。但如果加上苦涩的长久度、回甘的程度、汤质甜滑感等因素综合评价,有的江外茶又不如江内茶。如易武茶其茶气茶味逊于江外很多茶山,但因其甜滑感、回甘度等原因,其身价又超过了好多江外茶。

闻杯底香

杯底香主要用于鉴别是否老树茶。多数台地茶没有杯底香,有一些矮化老树茶如果周围生态环境较好也会有杯底香。临沧有不少矮化老茶园的茶有杯底香。杯底香分热香和冷香,其强度与持久度与老树茶的树龄和生态环境有关。

看叶底

正常的普洱茶叶底是色泽一致,不软烂,无杂色,10年内黄绿向黄栗转变,10年后黄栗向栗色转变。如果叶底有焦糊边、焦片,是杀青锅温过高,如果有黑硬的梗、叶,是毛茶时受潮霉变,如果叶色正常但是软烂则是加水发酵过。如果叶底有红色、红边,是鲜叶时或揉捻后轻度闷到,酶的催化作用使其变红。

冲泡到最后的叶底,如果是老树茶,闻之仍然有正常的茶香,如果台地茶则会有一种树叶味,另外如果制作工艺有问题或存放不好,叶底也会有异味表现出来。

试耐泡度

耐泡度与茶叶中的内含物的量有关,可能还与茶叶的物质结构有关。在实际冲泡中,台地茶耐泡度则明显低于老树茶。老树茶由于树龄、采撷量、根系与吸收养分的关系等因素,其内含物明显高于台地茶。

普洱茶如何醒茶?


普洱茶如何醒茶?1、正常普洱茶的醒茶

普洱紧压茶无论生熟,无论瓜、饼、砖、沱,饮用前首先要醒茶。

用茶针将紧压茶撬开,撬成厚薄均匀,颗粒大小基本上差不多的小块,然后装入茶缸内,避光保存一到二个月,醒茶就基本上完成了。

2、有异味的普洱茶的醒茶

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如果串味了,有轻微的异味或仓味。

在去掉包装后首先在通风干燥的阴凉处晾上几天,异味减轻后再撬茶。

撬茶后还要继续在干燥阴凉处晾放,等到基本上闻不到异味后才能装入茶缸,在茶缸中避光存放二到三个月就可以达到醒茶目的。

3、冲泡前的醒茶

如果前面的醒茶叫干醒,那么冲泡前的醒茶就叫湿醒。湿醒是普洱紧压茶最后的醒茶,也是彻底激活普洱茶的关键一步。

泡茶前用沸水将茶叶冲洗一遍。洗茶和醒茶表面一样但内涵却有本质的不同,关键是看泡茶人的目的。

洗茶,其目的是清洗一下茶叶表面的灰尘杂物,用沸水冲洗一下茶叶,倒掉后就会进入正规的泡茶程序;

醒茶,是在泡茶前彻底的唤醒和激活茶叶,适当降低水温,注水后会浸润几秒钟再出水,出水后还会停留几秒让茶块浸润松散得差不多了,才会注水进入正常泡茶程序。

一样的动作和步骤,不一样的内涵,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是不一样的。

喝普洱茶,醒还是不醒?

这是个选择。

选择醒茶的一般很在意醒茶这一过程。不醒茶可能有二种:

一是不知道怎么醒茶;二

是知道醒茶,但平时没有醒茶习惯。无论是什么原因,茶友们看完这篇文章后,都可以试试看:醒和不醒的不同之处。

如何选购普洱茶 普洱茶选购技巧


大多数刚刚喜欢上普洱茶的朋友,上X宝或者其它网络购物平台一查普洱茶,从9.9元/片包邮的到上千上万元一片的都有,而且描述得都很好。顿时懵逼,不知道该买哪一款。笔者根据自己喝茶的经验和买茶经历,来谈谈如何选购普洱茶能少走弯路,少花学费。

首先不要有侥幸的心态,天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花20元买到200元的茶;当然,更不要任性认为只要买高价普洱茶,就一定是真的好茶、老茶。千万不要受商业炒作的影响,去相信几万元一饼的老茶;更不要相信一些所谓大师推崇的百年老茶(上当受骗的很多,因为写了茶书为证)。

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对20年-30年的老茶,要持谨慎态度;对30年-40年的老茶要持怀疑态度;对50年以上、100年的老茶,一定要相信那是鬼话!尽管笔者认为几十上百年的普洱茶不是一饼都没有,甚至可能有十饼。但是做为一般的消费者,相信自己可以买到一饼这样的茶,就如同中了500万的彩票!

好了,言归正传。做为普洱茶的消费者,购买时可以参考以下方式。便可以买到真正的普洱茶。

一、初级阶段:建立好喝标准

购买历史较长的大厂家的口粮茶。就是已经被广大茶友认可,代表这个厂基本品质或标杆产品的茶。比如勐海茶厂的大益;普洱集团的老同志;下关茶厂的甲级沱茶等。

这样可以建立起自己对普洱茶的基本认识,认知自己的口感喜好,让身体确认自己对“好喝”的标准。以后就可以一直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是否购买一款自己没有喝过的茶。

二、中级阶段:建立各山头普洱茶的感知

时下这茶是“哪个山头”的,被做为普洱茶选择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偏颇的,它基本抛弃了工艺的重要性和其它因素。但是目前市场就是这样,所以消费者也得去适应。)价格也是出名山寨的贵,不出名山寨的相对便宜。尽量多喝多感受这些标明山寨的茶,来建立对它们的感知。

那么问题来了!普洱茶主要产区就有普洱、版纳、临沧、保山四大区,每一个产区又有N个山头和寨子。如何才能喝到这些茶?如果一个山头的买一饼、一个寨子的买半斤,先不要考虑俺是不是土豪,就是任性地买,我也要喝到猴年马月!

别被吓倒了。建立各山头寨子普洱茶感知,要多喝多感受。其目的不是让你成为所谓的专家、不是让你写书,更不是让你喝一口就能说出这茶是哪座山哪座寨、哪一年哪个师傅做的。其实不管哪个大师,也做不到。

那就是要花很多很多试喝的钱啰!还是买不了啊!笔者认为这倒不是一个问题,所谓书非借不能读、茶要免费才能喝。

对,就是喝免费茶。免费茶的来源有三个重要的渠道:一是茶友。只要认识几个茶友,做为分享文化的普洱茶,茶友是很乐意把他认为的好茶一起分享的。而且还可以得到这款茶的很多信息;二是网络平台或各茶厂家的免费赠样,也可能花很少的钱买到想试饮的茶样。因为在这上面的店家一旦派样,就有对这款茶的各种描述,可以在试喝时对比;三就是让你一次喝个够的茶博会。在中国的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每年都有1-3次茶博会。很多茶厂茶商会来推广他们的茶叶。与其它产品不同的是,茶博会卖茶的每个展位,都会泡茶给你喝。喝完上家就到下一家喝。没有人会说你是来蹭茶喝的。(尽管事实如此。要不你来喝喝看,一天喝十几二十种茶,人没喝醉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多喝多感受的目的,还是让你自己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喜欢的那款(或那个山寨)。从而为自己购买价位更高一点的普洱茶做好准备,形成自己中级阶段的选茶标准。

三、高级阶段:建立各种普洱茶的评判标准

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有的认知、感受和喜好,建立一套评判普洱茶的标准。在选购普洱茶时,让自己自由地游走在这个山寨、那个厂家的产品之间。符合自己标准的就买,不符合标准的、不能用自己标准判断的就再多喝!

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自己对普洱茶的认识和感受与茶友分享,帮助小白们少走弯路;帮助自己获得爱好普洱茶的价值感!也可以开始去追寻那些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千百年来又让人神魂颠倒的茶道世界!

茶是俗物,也是雅物!雅俗可以共赏。价格有高有低,但不分贵贱,自泡了己“好喝”,才是爱茶之本质!

笔者喝茶到现在,对于如何选购“好茶”的建议,就只能写到这里。普洱茶一季一刻一春秋;一山一寨一世界!一树一叶一韵味!

普洱茶如何久藏


都说陈年普洱茶好,越藏的久,茶的口感和其它都越好,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普洱老茶如何久藏呢?

1、陈化到一定年份的老茶一定要密封,而且量越大越好,每一个老茶仓,每一件老茶,每一筒老茶,陈化到一定时间都会产生一个微生物生态系统,老茶存储最低标准也要一桶一桶收藏,如果一片单独收藏会很危险,茶中的微生物走掉,水会变空洞无味。有人在买几泡红印,宋品收藏,买回来当年品鉴很好喝,放在紫砂罐密封保存,过了些年,与刚买回来天壤之别,为何,微生物跑了,成垃圾了。不要神化茶之储罐有人专门长篇大论过紫砂罐,瓷罐,铁罐,等藏茶之不同,其实都是自我陶醉,只要不产生异味他们的不同主要是密封性有差异罢了。有的一仓库茶,各种器物储仓,总结,一个没有异味的容器,透气性的不同,一样的茶,多少年后完全可以储存出紫砂的效果,瓷器的效果,铁管的效果,陈化差异不是以器物决定而是以通风量调节决定。所以大家重金买的紫砂罐,硒罐,瓷罐,主要差别更多是观赏价值的不同!

2、普洱茶仓储很重要!普洱茶陈化与酿酒一样,酒窖就相似于普洱茶的仓,很重要!但可悲的是,全民藏茶,就如同把五粮液刚做好的新酒从厂里拉到我们家里自己陈酿一样,能成五粮液吗?

3、普洱茶越陈越香,说的是专业仓库出来的。个人收藏普洱茶到头来就是一堆垃圾。也许这话会打击到很多人,很多店,很多品牌,但却是真理。什么叫做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经过陈化过的。三者缺一不可,才叫普洱茶。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喝到的那些成功的陈年普洱,没有一片是家庭收藏,都是香港,台湾,新马泰等地专业仓出来的,个人收藏普洱,越陈越香,历史上没有成功经验可寻。失败案例倒是不少!家庭收藏晒青普洱茶前几年一定要适当通风去青味,最后密封养气。

4、有人买了一仓库普洱茶,一年两年都发霉变质起绿毛了,其实,买的是烘青普洱茶,烘青普洱茶,其实也能越陈越香,但储存与晒青完全不同,烘青普洱茶最怕水分子参与发酵,必须是密封,从头至尾都要密不透风,否则就越陈越垃圾。品鉴老茶是一种修行。

教你如何选好普洱茶?


教你如何选好普洱茶?

原题:臻味茶园教你如何选好普洱茶

“四月底普洱新茶就要上市了,我想咨询一下如何购买好的普洱,免得上当受骗。”近日,家住沙市区九曲桥社区的陈先生给记者打来了电话。

“市场上出现的普洱一般以饼茶、砖茶、沱茶为主。当得到一款普洱时,要先观察它的外形,从形状上看,主要看饼形、砖形是否工整端正,菱角是否整齐,不起层掉面,撒面均匀,松紧适度,茶叶条形讲究完整、紧结和清晰。”臻味茶园园主尚文表示,普洱的生茶和熟茶也是有区别的,首先熟茶茶色如枣,不能太黑,生茶由于未经发酵,所以色泽以青绿、墨绿为主,显芽毫;其次是香气方面,熟茶香气独特陈香,有明显的渥堆味,但绝非霉味;生茶香气清纯持久;最后可以冲泡一壶品尝,熟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入口顺滑;生茶汤色绿黄清亮,滋味浓厚,回甘较明显,层次感强。

“当然购买普洱时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尚文介绍,首先是产地,通常以南糯山茶山、南峤茶山等地较出名;其二是茶叶拼配,不同的拼配有着不同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需求购买不同唛号的普洱;第三是选择具有商业诚信、业内声誉高的茶叶店购买;最后是选择知名的品牌,近年来普洱茶品牌出现了很多,知名品牌通常质量比较有保障,每款茶的拼配也比较稳定。以上几点茶客都可以综合考虑。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如何审评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