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野生茶白茶】

野生茶、年份茶、大师茶……你被哪种茶忽悠过?

野生茶中藏猫腻

我经常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其中不乏茶友特别关照过的茶叶,“老师,我的是野生茶哦,只做了一点点,寄给您尝一下”,盛情之下,怎好推却。

国人似乎很崇尚野味,大家都崇尚的东西就会流行,一流行就会有商机,有商机就会有猫腻。比如去某饭店吃饭,老板会介绍说有野菜,其实可能是东村张三田里种的;说有野鸡,其实可能是南村李四后院养的;说菌是野菌,其实可能是北村赵六蘑菇棚里培育的。

茶也顺应时势出现了野生的,其实故事版本基本是这样的:隔壁老王二十年前种了5亩茶园,后来他跟儿子搬城里去住了,于是他家茶园抛荒了,隔壁王二头脑聪明,采来加工后拿去卖说是正宗野生茶,卖的比普通茶要贵不少。野生茶!有谁家的茶是家养的啊?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茶的故乡,那里有乔木古树茶,也只有那些茶树才能真正称为野生茶。从我国的植茶历史来看,其余茶区的灌木茶基本都是人工驯化的,偶遇几棵野生的也是拜人为或鸟兽传播茶苗、种子而生存的。

而那些在荒弃的茶山上生长的茶叶只能称作荒山茶,地里的只能称之为荒地茶,田里的只能称作荒田茶,其口感与人为管理的其实没啥区别。因为茶叶的生长海拔高度、土壤成分、植被环境、区域小气候已经大致决定了茶叶本身的品质,人为干预只是最后一道关罢了。WWw.cy260.coM

“野生茶”走红的原因有三,一是受国人“野生即美味”的传统观念影响;二是受利益驱使下那些茶商们的忽悠所赐;三是受当下中国食品安全危机而产生的副作用。

在这个物资充盈、信息泛滥的时代,当我们遇上一个陌生事物不知其真伪对错而左右摇摆时,用科学的角度去辩证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年份茶里有乾坤

茶友们都知道有些茶是不讲保质期,相反是越陈越好,尤其以白茶、普洱茶为甚!谁都知道茶叶年年都在长,年年都在做,年年都在卖。茶叶是个管理很粗放、又高产的经济农作物,一年种植几十年收益,只要每年加以管理就行。曾几何时,茶叶总是越新鲜越好,过了年有新茶了,去年的茶就称之为陈茶,比起新茶要差几个档次(这里我会听到骂声一片,我当然知道你们想说普洱茶、白茶肯定是陈年的好,你懂不懂茶啊!)。呵呵,此一时,彼一时。

四十年前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如何解决温饱;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解决了温饱开始思淫欲。四十年前,我们有茶喝就感到很幸福;四十年后,我们却挖壁撬洞追求古董茶、印级茶,追求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过去我们挖野菜充饥,现在我们挖野菜养身,时代真的变了,思想和观念也如同孙悟空翻筋斗,一翻翻了十万八千里。

一位老茶发烧友送我的茶,发烧到什么程度,他能一口气花几十万把他发现的几十斤70年代大马(马来西亚)六堡茶吃下。起初我还真舍不得去喝那些老茶,只留作平时炫耀之用,有一天实在经不起一同学怂恿,拆了那盒93年的“一枝春”。撕开那老化得一塌糊涂的塑料纸时还怀着一腔期待的喜悦,等打开茶叶一闻,心里顿时打个问号,难道老茶是这种怪味?再一开泡,完全失望,一嘴的苦、涩、辣口,赶忙拆开96年的“流香”,一样的结果。过了些天朋友问我那些茶味道如何?我只好撒个谎,太忙还没喝,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他收藏了多少类似这样的“老茶”,怎能忍心去充当“司马南”。

看着黑茶、白茶、乌龙茶的老茶做的风生水起,坐十大名茶头把交椅的西湖龙井也蠢蠢欲动,去年底朋友从杭州回来告诉我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卖不掉的陈年龙井茶要吃香了,这次在杭州看到他们将10年前30块一斤的龙井茶卖到了1200一斤。我当时正在用陈了三年的龙井茶泡脚(告诉你除脚气一流),听到这消息后顿时感觉菊花一紧,尼玛!不早说,赶紧起身把剩下的几斤泛黄变色的龙井茶精心藏好,并四处打听谁家有卖不掉的陈年龙井,但直到今天这个天大的利好消息还未兑现。

亿兆丰号的传奇骗了大家很多年才被揭穿,其中不知有多少冤大头花一百块买了这古董,不知有多少人无比光荣地喝过这饼名扬天下的古董茶。

熟普工艺75年才成熟,文革76年就结束,然而大量的文革砖依旧在市面上招摇过市,大多数茶人仍在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茶知识,其实他们更应该去恶补历史。在市面上流传的宋聘号、福元昌号等老茶饼就算是真的,那也只是某类商品在某个时期的几个产品标本而已,根本称不上古董,其价值就如当年的兰花,可以是天价,也可以是白菜价。

茶,这片再也普通不过的树叶,却被现代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玩弄着、神话着。其一,怪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某些无良的台湾、香港商人;其二,怪国内的游资炒作投机者;其三,怪我们自己的愚昧和无知,但总的来说还是怪人性的原罪:利和欲。

某日,在茶市闲逛,与摆古玩地摊的河南人寒暄了几句,问及茶叶及包装做旧的技术含量?“哈哈,比起金银铜铁玉的做旧,那只是小儿科罢了”,对方笑道。

还是那句话,几千年来,茶,始终未变,人心,却变了!

大师茶也不简单

近代大师,荟萃于民国之时,没落于建国之后,消亡于文革之中。现在所谓的大师,自诩也好,别人标榜也罢,与当年的同志、小姐、老板一样,已经变味,成了满大街的称呼,早已没有了当初那种至高的荣誉与地位。

做一款好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师那里的茶区在下雨,我这里的茶区天晴,大师做的茶定不如我;大师那里的茶山海拔300米,我这里的海拔800米,大师做的茶未必能赢我;大师只是在那里挂个名打麻将去了,做茶的师傅是谁他也不认得,而我起早摸黑,全程亲手制作,我想我做的茶也不会差于大师的。

人们席间谈茶时,都会高姿态的说什么适口为珍,但真正坐下来喝,又会以价格论高低,又会以出处划贵贱。因为大家都还脱不了这个俗,正因如此才有大师们的市场。

现在所谓的大师多数为长袖善舞、能言善语、极其活络之辈,他们耐不住匠人的寂寞,他们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相对挥汗如雨的茶灶,他们更喜欢春风八面的舞台。是的,你们曾经苦过,你们曾经是优秀的匠人,眼前的利益是你们应该得到的,但现在的你们已经没有了匠人精神,已经失去了匠人的灵魂,这样的匠人还能称之为大师吗?

古人云:“己成,则物成”,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成人“,也就是古人讲的真正的君子,或者说德、才兼备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成人”?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试问一个匠人连君子都做不到何以称大师?

利不断,大师不绝。匠人精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停留在口号阶段,做匠人难,称“大师"易;匠人会越来越少,“大师”会越来越多。大师茶还会在茶界继续流行,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在这个很容易出名的时代、在这个人人想成为大师的时代!

“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黄永玉说的。黄永玉是谁?找度娘去吧!这年头也只有度娘称得上大师。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野生茶、年份茶、大师茶……你被哪种茶忽悠过?》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野生茶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