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生茶熟茶】

沧源县茶办深入茶区开展茶园秋季管理培训

图为技术人员指导茶农进行机械修剪操作演练

为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全年茶叶增产增收,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夏茶采摘结束后,沧源县茶办领导和生产技术人员,就及时深入到低产茶园改造项目之一的勐角乡茶山组,展开了今年的茶园秋季管理培训。

茶叶收入是勐角乡茶山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村32户农户140多人的衣食住行几乎全靠茶叶。改变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加强茶园管理,提升茶叶的单产和品质,是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道路的关键。县茶办开展的这次培训,以加强茶园规范化管理和机械修剪为主要内容,采取了室内授课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茶农既能增强理论知识,又能及时解决使用机械修剪后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在指导茶农抓好茶园修剪的同时,还向茶农们传授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帮助茶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茶园的生态化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创立茶叶品牌打下好的基础。培训深受少数民族茶农们的欢迎。

精选阅读

沧源县15000亩茶园成为全国首家雨林联盟认证茶园


沧源县15000亩茶园成为全国首家雨林联盟认证茶园

8月7日,由临沧市政府、云南省商务厅和雨林联盟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家雨林联盟认证茶园颁证新闻发布会暨茶叶产业推介会在临沧举行。会上雨林联盟认证部总裁谭明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雨林联盟茶园认证书。至此,沧源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1.5万亩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雨林联盟成立于1987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非赢利性的国际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也是国际森林认证体系FSC认可的最大的和最权威的专业FSC认证机构。机构倡导采取传统农业法来防止滥开发,确保生产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商业行为、以及消费者的行为来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保护生态系统,并规定遵守该国所订定的最低薪资法。

目前,雨林联盟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企业、政府和社区组织合作,雨林联盟的茶叶认证始于2007年,至今,全球已成功实现雨林茶叶认证一亿多英亩。认证国家主要是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国家,产量已超过15万吨。

2012年前,中国尚无茶叶企业(或团体)申请雨林联盟认证。开展雨林联盟认证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产业卫生和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茶叶产业与国际接轨步伐,实现茶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茶产业调查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茶产业调查报告

为深化对县情民情的认识,进一步摸清沧源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全县茶叶产业跨越发展,沧源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成立了以主任彭国强为组长、副主任曹红芳、主任科员肖新民为副组长、茶叶股肖红荣、李学玲、黄敏为成员的茶叶产业调研组,制定了调研方案,于2013年8月5日—10日深入到各涉茶企业,各涉茶乡镇对茶叶产、供、销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调查采用走访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共走访了90家茶叶初制所,三家茶厂。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沧源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基本情况:

沧源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原名沧源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茶办),由原沧源县“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办公室演变而来。始建于1997年11月。2011年6月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直属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加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牌子,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职责是对全县生物产业、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龙头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规划和技术指导。

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内设办公室、生物产业股、茶叶股、茶叶项目技术推广站4个职能股室和1个党支部。有干部职工20人,其中公务员4人,事业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2人,初级技术职称15人,有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9人,中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1人。工作人员大多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专业技知识,能较好胜任岗位工作。

二、沧源县茶叶产业基本现状

沧源县以山区为主,山区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9.2%,有70%的农业人口生活在海拔1000米—2100米的冷凉山区。这一县域特点,形成了“东茶、中蔗、西胶”的经济格局。截至2013年7月,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06712亩,比2012年减5451亩(主要因素是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其中高优生态茶园55132亩,有机茶园13690亩(其中:碧丽源11280亩、勐省农场350亩、佤山茶厂1560亩、糯良乡贺岭茶山500亩);采摘面积100217亩,比2012年增6318亩,自主经营茶园企业6户(碧丽源茶厂、佤山茶厂、勐省农场茶叶公司、联合乌龙茶厂、山川茶厂、滇?茶厂);吸纳劳动力人数31350人,其中长年用工62156人,季节用工62033人;茶叶下树率达到85%以上;茶叶下树方式主要是人工采摘,有3个茶馆(云南省沧源县佤山映像茶馆、沧源碧丽源佤山茶谷、沧源县茶办佤王府茶楼)。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0多个村委会、12350户61750名茶农;茶叶对农业人口贡献率占43%人。

2013年全县毛茶总产量达5115吨(含农场),比去年同期4763.9吨增351.1吨,增幅7.37%;实现农业总产值9718.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975.5万元,增11.16%;(干茶)平均价格19.2元/公斤,比2012年同期平均价格18元/公斤高1.2元,增6.67%;精制茶产量8541.91吨,比2012年同期增2360.91吨,增幅38.19%;精制茶产值达19312.19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6254.69万元,增47.9%;茶叶工农业产值29030.69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7230.19万元,增幅33.16%。茶叶销售平均价22.6元/公斤,比2012年同期21.1元/公斤增1.5元/公斤,增幅7.11%。

预计2015年底毛茶产量7000吨,茶地综合产值6亿元;2020年底毛茶产量1.2万吨,茶地综合产值达22亿元。2012年10月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全国性评比中,沧源县获得了“2012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的称号。

(一)茶叶种植分布情况

沧源县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董镇(碧丽源)5个乡镇,累计茶叶面积79082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的74.1%;其他5个乡镇累计茶叶面积2763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5.9%。除此之外,沧源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地处县内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班洪、芒卡五个乡镇均有野生古茶树分布,其中分布面积较大为联接单甲、糯良、勐角、勐董四个乡镇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通过对古茶树代表性群落调查的初步统计,全县野生古茶树园的分布面积约为83443亩(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勐角乡16578亩,勐董镇16578亩,糯良乡30419亩,单甲乡5787亩)。

2013年沧源县各乡镇茶叶面积及产量

乡镇

名称茶园面积(亩)其中采摘面积(亩)茶叶产量(吨)勐董镇42163953305.6岩帅镇32856299232238.6芒卡镇3611303289.5单甲乡89358935385糯良乡103237603275.1勐来乡84688468278.6勐角乡72737273113班老乡21902190113.5班洪乡45354535163.1勐省农场58055805613.5合计1067121002175115

(二)茶叶初制所概况

1963年,沧源县的岩帅区(镇)的岩帅村和联合村,建设了沧源县有史以来的两个茶叶初制所,其动力采用的方法是用牛拉(岩帅茶所)和水力冲(联合茶所)。1978年,全县茶叶初制所发展到14个;2013年底,全县茶叶初制所发展到了93个。这些茶叶初制所的从业人员规模都是在20人以下,年提供的税收为317万元,属于微型企业。其中岩帅镇47个(含团结工委的10个)、糯良乡10个、勐角乡5个、勐来乡10个、单甲乡10个、班洪乡2个、芒卡镇3个、勐懂镇3个、勐省农场3个。据不完全统计,93个茶叶初制所的厂房建筑面共有66467.82平方米;其中,加工房建筑面积48054.4平方米,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18113.42平方米。其固定资产投资为4180.87万元,其中,加工房投资2604.32万元,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投资883.61万元,加工设备投资722.94万元。

(三)县内三家精制茶厂情况

1.沧源佤山茶厂:沧源佤山茶厂厂房占地面积20亩,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一条传统的红茶工艺生产线和普洱茶渥堆专用场地1500平方米。具有年生产能力2500吨,其中普洱茶产品年生产能力1500吨,红茶产品年生产能力500吨,绿茶产品年生产能力500吨。企业自有5000多亩高优生态茶园,同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和有机茶认证1560亩。现有公司员工72人,755人茶农,年税收34万元,属于小型企业。2013年底精制茶产1189.89吨,比2012年同期增17.2吨,增1%;工业产值2872.46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426.06万元,增17%。销售产值达2622.7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389.42万元,增17%。

2.国营勐省农场茶厂:国营勐省农场茶叶公司始建于1980年,1981年竣工投产。现有11000平方米的初、精制双套加工厂房,刹那品主要有红条茶、烘青茶、绿茶等。现有公司员工70人(初制所),2300人茶农,属于小型企业。同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石佛洞”和有机茶认证350亩。2013年底生产毛茶613.5吨,比2012年同期减158.7吨,减21%。农业产值1227万元,比2012年同期减162.96万元,减12%。销售产值达1220万元,比2012年同期减169.96万元,减12%。

3.碧丽源茶厂:碧丽源(沧源)茶业有限公司使用面积4121.6?,建筑面积2101.97?。现有公司员工67人。属于中型企业(从从业人员来讲属于小型企业,但从产值上看已达到中型企业)。其中中专学历18人,占34.6%,大专学历1人,占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9.6%,1500人茶农。目前公司自有茶园基地面积15000亩,有机茶园认证11280亩,位于勐董镇芒摆村,基地建成后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于勐董镇龙乃村和羊冷村近5000亩,带动缅甸司岗惹、水牛寨等地5000多亩。芒摆茶山现已建成初制加工厂2所,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以上,目前还准备新建一个5000吨的清洁化精制加工厂。同时碧丽源(沧源)茶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出口基地备案申请,于2009年10月通过了整改审核,即将完成出口卫生注册、领取出口基地备案证。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加工线、与40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园管护合同,年加工各级干茶320吨。目前已能生产的茶叶种类有: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2012年8月7日,雨林联盟认证部总裁谭明为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了雨林联盟茶园认证书。至此,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2013年底精制茶产量达6194吨,比2012年同期增1229吨,增25%;工业产值14238.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4762.5万元,增50%;销售额13453.6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5874.6万元,增78%。

(四)茶叶产品情况

近几年来,三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了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技术与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效益不断提高,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系列”的砖茶、饼茶、陈香、佤山金毫、?丽花茶、绿茶、红茶、普洱茶、大境界、普洱1618”煮饭茶等;碧丽源系列的西代蒙、绿曲、沧源红、宣紫红、金针、安东山、西代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怕迫古茶、CTC红碎茶、1618”煮饭茶等;勐省农场的“石佛洞”茶;其他的还有“岩波”、“岩帅”、“岩峰”、“娜玛达”、等十多个品牌。

(五)茶文化情况

佤山沧源县各族人民最有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在收集茶史典故最有佤族茶俗(茶图腾与茶崇拜、佤族的饮茶方式和茶礼仪);有茶事传说,在我国4700多年前《本草》中“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毒”、“单甲乡、单甲寨”的佤语名称应是“得茶乡、得茶寨”等;在茶风茶俗上佤族人民自古到今的重大事情和最有意义的议事活动以拜王访宫的礼仪、赠送礼品中,必是茶叶先行,故有“烟给面子、茶见心意”之说,在饮茶上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就烦”的佤族俗语。

三、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茶叶产业工作顺利开展,沧源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纪委书记和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茶办,负责研究制定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2012年以来县政府把茶叶产业发展纳入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合理规划,有效整合资源。为进一步优化全县产业结构,使茶产业按“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面发展,做优茶产业,2012年县里出台了《“十二五”期间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有计划的调减低产低质低效茶园,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叶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量达1万吨。主要做法是:在不影响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将竹子、核桃科学的套种在茶地里,待竹子、核桃成林后,茶叶逐步退出。目前,全县茶叶面积为106712亩,比2012年开末减5451亩,其中套种竹子2610亩,套种核桃2841亩。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因地制宜,强化基地建设。

一是着力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目前沧源县茶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低产低质的老茶园多,要使全县茶叶提质增效就必须有计划的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围绕临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依托农业开发、扶贫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全县2012年投入300万元,完成了低产低质茶园改造1万亩,通过改造的茶园亩产均提高20公斤以上。

二是按照生态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标准,大力发展有机茶园。根据沧源县的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群众拿一点的办法进行有机茶园建设,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县共有有机茶园13690亩,同时,促成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建成芒摆1.5万亩清洁化茶园。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2012年8月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基地建设通过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至此,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

(四)强化招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沧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重要产业和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茶叶产业要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龙头兴,则产业旺,龙头企业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前提。本地没有龙头企业怎么办?只有通过招商。只有依托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才能大发展。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引进的佤山茶厂和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沧源落户。并促成两家企业以各种形式在沧源建设2.5万亩茶叶基地,建设两个茶叶精制厂和一条CTC生产线,同时,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5000吨清洁化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效的带动了沧源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借助平台,提升“沧源茶”知名度。一是利用网络平台,组建“佤山茶叶和发展生物资源信息网”,大力宣传佤山有机生态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沧源茶”系列产品,有效提高了茶产品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以展会为平台,多次组织县内三家龙头企业参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叶大会”、“中国普洱茶节”等省内外博览会、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活动,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仅2012年,共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活动3次,企业自发参加8次,发放各种茶产品宣传册1000多册。通过宣传推介和营销打造,“沧源茶”产品逐步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得到逐步提升。

(六)打造品牌,带动企业、农民“双赢”。茶叶品牌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了品牌重要性的认识,在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技术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大境界”、“石佛洞”、“帕拍”“安东山”“西代蒙”“沧源红”“碧丽源”等二十多个品牌。目前我县茶叶企业有注册商标9个,其中“石佛洞”、“西代蒙”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通过品牌带动,提高沧源茶产品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农民得到了实惠。

四、制约沧源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茶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较少,加上平常不注重学习业务、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许多人相关的专业知识、现代经营管理和经营理念还很缺乏,与新时期茶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制约着沧源茶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种植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沧源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农民素质较低,茶园的管理水平依然十分低下,全县虽然有10·67万亩茶园,但高优生态茶园面积少,茶园整体素质差,茶园管理粗放,茶树生长势弱、品种老化现象特别严重,产量质量上不去,茶园产出率低,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的使用不科学,给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

(三)生产加工水平低。绝大部分茶企的加工条件都比较简陋,93个茶叶初制加工厂中,除了佤山茶厂、碧丽源茶厂和勐省茶厂有一定的规模、加工设备上等次外,其余的基本上是一些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产品粗糙档次低,质量难以保证。茶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利于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四)基础设施滞后。沧源县因为地理、历史的原因,茶叶基地标准化生产较弱,经济效益不高。一是交通困难,乡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难,特别雨季天更是睛通雨阻,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上我县茶叶产业主要以旱地为主,平缓地少、陡坡地多,无灌溉条件,如果风调雨顺,萌发率高、长势较好、产量较高、群众收入增长,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是雨水多的年份,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产量低、群众收入减少、经济效益低,不同程度影响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五)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沧源县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有91个,但“龙头”企业仅三家,年均加工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不足总产量的60%。其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表现:一是茶叶初制所70年代和80年代建盖的占比例高,占56%以上,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三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六)虽有品牌,但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活力不足。对茶文化挖掘研究不够,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小,沧源的茶叶品质优势,滇红茶的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品牌仍然停留在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省名牌产品阶段,品牌提升产业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县内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低,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仓储物流、酒店餐饮、信息服务、机械制造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七)资金短缺,阻碍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茶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形、建设投入大的朝阳产业,但受地方财力限制,对茶业投入扶持力度还不够,茶业专项资金投入少,茶园和厂房设备改造升级难度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很多承包经营者自身实力不强,投入有限,影响了茶叶基地建设步伐,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因此,要保证“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任务十分艰巨,更何况是发展新茶园,投入就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八)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少茶农和企业经销人员仅仅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茶叶质量,缺乏相关的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多数小规模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加工设备、环境检测以及茶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缺乏相关部门监督,严重制约着沧源县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五、今后加强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发展思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名优茶,培育、壮大、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努力把我县茶产业培育成我县重要特色产业,加快使茶叶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二)主要措施:

1.狠抓基地建设,加快老茶园改造步伐。以实施5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为主要任务,以改树、改土、改园和推进茶园机械化,提升水利化,建设防护林为主要内容,合理布局路网、管网,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实现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目标。

2.抓好茶叶庄园经济。,重点抓好碧丽源芒摆有机生态茶业庄园,建成集采摘、加工、销售、旅游、体验、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

3、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按照市委提出的临沧茶叶要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以“建设红茶之都,打造天下茶仓”为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茶产业发展之路。沧源县的茶叶内质很好,但目前部分农户农残控制不好,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必须在质量安全上下大功夫,大力推进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改造工作,从良种繁育到基地生产、到加工销售,都必须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好茶叶质量安全。

4.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沧源县茶叶产业主要是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进度缓慢。同时茶农以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县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初制所+基地”的产业化路子,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和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服务、质量监管专业化和系统化,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5.加强基地管理,提高茶园效益。

一是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重种轻管的粗放经营向抓管理提单产、保品质增效益的集约化经营转变。

二是投入主体要改变,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充分调动茶企和茶农的积极性,抓好茶企的“第一车间”,解决龙头和基地脱节的问题,保证企业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和原料来源,有稳定的产品品质保障,使企业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三是要建立企农共建的长效发展机制,明确企业、乡镇、村办、茶农的权责利关系。政府应建立茶园标准化管理、低改高、有机茶园和企业扶持茶农等方面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乡镇、村办、社区、茶农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对茶农的培训。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围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茶叶质量安全,转变茶农的思想观念,提高茶农的科技素,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和培训。要充分发挥“佤乡叶茶信息网”优势,及时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

6.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营销建设。目前沧源的茶叶品牌很多、很乱、很杂,经济总量上不去,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必须下大气力整合品牌,确立2-3个主导品牌后,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加强营销体系的建设打破封闭,走出大山,积极参加全国性的重要茶事活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把知名品牌规模化,规模品牌系列化,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茶源名特优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要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畅通沧源茶叶的销售渠道。要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茶产业化开发步伐。

7.重视茶文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佤族是最早利用野生茶和种茶饮茶的民族之一,茶叶是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部落之间友好交往离不开茶,在说媒定亲、婚丧嫁娶、亲友互访时都要送茶,魔巴的祈祷中也少不了要念到茶,因此,茶自然构成了佤山源远流长、灿烂夺目、朴原生态的佤文化的馨香奇葩一蔟,佤族人民要想沐浴博大精深的原生态佤文化的福远,不凡先品尝览游佤民族的茶文化这一蜜池,所以下步一定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要广泛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结合下乡开展技术培训时对广大群众宣传茶文化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一步了解茶叶。

二是积极申请举办茶文化节,广泛渲染本乡土的茶文化。

三是围绕创建临沧“中国红茶之都”这一城市品牌主题,借助沧源摸你黑狂欢节的魅力,大力宣传茶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做茶,做到茶文化和佤文化的有机结合。

四是大力开发特色茶叶旅游文化。首先,充分利用沧源境内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场所,让游客参与其中,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的知识,领略茶趣,品味茶文化,要充分体现茶产业开发需要茶文化做文章,茶文化需要茶产业做基础。

五是要大力开发外形、材料、文字等具有沧源地域特色的茶叶旅游商品,满足旅游市场需要。

六是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在有条件的茶产区,扶持开发、建设一批茶旅游生态观光园区,实现旅游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8.切实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除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外,县财政和乡镇每年都要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低产茶园改造、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特色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茶叶清洁化加工、品牌宣传创建、技术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开拓市场等,不断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

圣源茶业开展企业培训: 自我修炼不断 成就美好人生


自我修炼不断成就美好人生

为了使员工对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各种性格的优点与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加强修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邀请了长洲区政协委员、太平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公开课创业导师聂初云女士到公司给员工进行演讲辅导。

聂初云女士的精彩授课

优雅美丽的聂初云女士运用“性格色彩分析原理”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用“红、绿、黄、蓝”所代表人类存在四种性格的各自优点与短处,让大家根据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与特点,从而在工作、家庭生活与其他社会活动中,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调整自己从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

聂初云女士的精彩授课,圣源员工们听得津津乐道

圣源茶业公司员工聆听了聂初云导师精彩生动的演讲辅导,认识到我们圣源公司做的就是健康产业,圣源人就是给人们传播健康,倡导优雅、从容生活方式的使者,圣源人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性格,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在未来不断增值,在自己的事业舞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家人、同事、客户与朋友的关系处得更好,成就自己更美好的人生!

圣源人与聂初云女士合影留念

大益开展论茶活动培训从业者


大益开展论茶活动培训从业者

原题:选好茶理性更健康--大益全国巡回培训从业者

6月份以来,作为实施普洱茶终端消费战略的一部分,大益集团开展了大益嘉年华——论茶活动,提升各专营店成员论茶水平,加强广大茶友对大益普洱茶的认识,帮助消费者选好茶,泡好茶,喝好茶,倡导普洱茶行业回归到理性和健康的发展轨道。

培训由大益集团资深茶叶专家主讲,内容涉及茶叶基础知识(六大茶类加工工艺)、普洱茶产品知识、茶艺常识等。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还穿插了问答环节。佛山大益专营店从业人员、大益茶友和大益员工学员们还现场品鉴了各类茶品,通过对各种茶类的比较更深入了解普洱茶的独特口感和特性。

在讲授终端店面销售技巧时,老师与学员进行了角色情景模拟对话训练。新颖的互动模式激发了学员更大的参与热情。俊盛茶行负责人姚伟强表示,大益普洱茶品鉴系统讲述了大益普洱茶产品的价值与架构、普洱茶的审评与品鉴、大益普洱茶品鉴实例、普洱茶的品鉴与保健、大益普洱茶的品鉴之巅等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轻松愉快的讲解中,学员们不仅进一步夯实了茶叶基础知识,更通过销售实际演练和老师专业指导,增强了优质服务的理念。

西湖龙井茶园的栽培管理


1、选用适制龙井茶的茶树品种

良种龙井种茶原产于龙井茶区,最适宜于炒制龙井茶;“龙井长叶、龙井43”系是从龙井茶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属次特早生和早生,育芽能力强,耐采,适制龙井茶。当前炒制西湖龙井茶的主栽品种仍为龙井种,辅栽品种是“龙井长叶和龙井43”。

2、“三耕四削”结合土壤状况施饼肥

这是龙井茶区农民根据自然条件和茶树生育特点,从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精耕细作措施。土壤三耕,即通过春耕、伏耕、秋耕,结合施肥,既可熟化土壤,深埋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改善根系生长营养条件。四削,指削春草,削伏草,削秋草。旨在解决杂草与茶树争肥水的矛盾,变杂草为肥料。茶树施肥要四看。一是看天施肥。雨季采用干施,旱季采用湿施。二是看地施肥。土壤板结施栏畜肥,土壤疏松施饼肥;土层薄的追肥用量少,土层厚的追肥用量多。三是看肥施肥。有机肥与磷、钾肥,秋冬季作基肥;氮素肥料作追肥和根外肥。四是看树施肥。幼龄茶树以磷、钾肥为主,辅以氮肥;采叶茶树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3、龙井茶的采摘

及时、分批、多次、留叶采的制度和采摘方法,是龙井茶区长期积累的经验。采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品质的优劣和茶树生长的盛衰。上述采摘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茶树生长与采摘的矛盾,保证了龙井茶的鲜叶品质。采摘方法可分单手提采和双手提采。采摘的顺序:因茶树品种的生长状况和产地条件的不同而异,早发园先采,迟发园后采;地力差的先采,地力好的后采;阳坡先采,阴坡后采;低山先采,高山后采;成年茶园先采,幼年或更新园后采。总的要求是偏早嫩采,开采期宜早不宜迟。当芽叶在茶园树冠面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应开采。全年采摘40~44批次。春茶,每天或隔天采一批;夏茶,每隔3~5天采一批。秋茶,每隔5~8天采一批。每批次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质量标准: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一芽三叶。芽叶要完整。鲜叶分级,详见表1。

表1鲜叶分级标准

等级形状长度质量要求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长度3厘米

1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长度3.5厘米

2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长度3.5厘米

3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叶长于芽芽叶长度4厘米

4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叶长于芽芽叶长度4厘米

茶叶知识

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广西举行


探讨管理模式确保源头安全

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广西举行

1月14日,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位于广西北海的喷施宝股份公司召开。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董事长王祥林、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博导、安溪茶学院副院长孙威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炎等专家,以及2014年接受捐赠的茶区政府代表湖北省兴山县特产局局长黄德淼、茶企业代表云南龙生茶叶集团董事长朱启忠等以及其他茶叶企业家、广西喷施宝公司中、高层领导30余人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首席专家姚源琼首先介绍了目前茶园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对去年冬天前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五省区茶园中了解到的问题向各位专家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就各地不同的土壤情况、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茶树品种等在种植管理中施用肥料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目前茶叶种植中的肥料使用是茶园管理中的一大难点,茶叶长在高山上,交通不便,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施肥成本越来越高。此外,2014年4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版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对有机茶园在肥料方面的选用将更加严格,施用什么样的肥料才能保证出产的茶叶是有机茶,茶企和茶农无从选择。研讨中,专家认为,目前茶园管理中喷灌设施的缺乏也是茶园管理中的难题,国家应加强在茶园设施方面的投入。

代表们在探讨茶园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之余,对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市场推广提出了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增产、提质、增强茶叶抗病性及耐寒、耐旱的效果毫无疑问,而茶园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降解农残,改良土壤,降低铅、镉、铜、汞、砷、硒等重金属含量。喷施宝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接受捐赠的茶区使用后已经证明在这方面有明显功效,但依然需要做大量的试验,用科学的数据来支撑。大家还建议,茶叶专用肥品种还要细化,可以推出红茶、白茶、黑茶专用肥以及茶苗专用肥等以及重点在夏秋茶上推广意义更大。此外,目前有机茶园肥料是市场空白,建议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可以率先在全国的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

会后,来宾参观了喷施宝现代化、花园式的工厂,感受到了喷施宝30年产品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企业团队精神。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按照市委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战略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茶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2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14.3万亩,采摘面积12.3万亩,茶叶产量145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3.5%。已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9户,其中茶叶初制所93户,绿茶精制企业14户,普洱茶企业82户;年生产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4户、区级5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品牌有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双兄”、“帕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品牌。今年全区春茶产量3200吨,同比增300吨,增长10.3%;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2.11亿元,增长25.9%。

据统计,思茅区茶园面积13.64万亩,按每亩茶园种植10株覆荫树不少于6种树种的标准实施13.64万亩,种植覆荫树167万株。完成市、区、乡(镇)领导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65块4.3万亩,其中:市级领导示范样板5块0.5万亩,区级领导示范样板29块1.88万亩,乡(镇)领导示范样板31块1.93万亩。实施高密度留养茶园0.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套种绿肥示范样板0.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务32个;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7个乡(镇)、60个村委会、22家茶产业、11386农户、13.5万亩,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农资专用服务门市(店)14个;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培训247场次,培训人数12033人次;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4041.388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619万元,2011年投入500.3万元,2012年投入2922.088万元;投入600万元对12户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投入180万元对两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下关沱茶主动寻求专业培训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下关沱茶主动寻求专业培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大理州质监局及我公司领导参与质量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

州质监部门相关领导与我公司首席质量官及相关部门商讨培训计划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着眼未来发展,提出实施中长期质量战略规划、质量文化建设、员工素质教育培训等计划,主动向质监等职能部门寻求帮扶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内在素质、提高公司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大理州质监局收到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帮助企业加强质量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公司全体员工质量安全意识”的申请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质企质量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结合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需求和质监工作职能,提出了相应的帮扶意见。

7月23日,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科、食品安全科、州质量协会相关领导到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依据座谈会上提出的帮扶意见进行质量培训前期调研工作。质监部门相关领导参观下关沱茶博物馆了解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工艺流程及生产细节,并与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褚九云和质量、技术、采购等相关部门就具体实施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方式等问题进行商讨,以便尽快实施质量培训计划且提高实际培训效果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

2011年9月20日—22日,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全省8个茶叶主产州市农业局(茶办)、以及38个茶叶优势区域县农业局(茶办)和茶技站(经作站)的负责人、昌宁县茶叶主产乡镇的负责人共140人参加了培训会。

云南省茶办主任杨善禧主持了培训会。云南农大蔡新教授就中低产茶园的概念、成因以及改造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参训学员还参观了昌宁县温泉乡光山村高优茶园建设现场及田园镇西山片中低产茶园改造现场。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大理州、红河州、文山州在培训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培训中,杨善禧主任介绍了今年全省茶业的基本情况。他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茶园面积达560万亩,比上年增8.45万亩;投产茶园410万亩,比上年增7万亩;茶叶产量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27%;茶叶农业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25.6%;全省60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670元,比上年同期增20%;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25万吨,农业产值50亿元。杨善禧主任指出,“十二五”全省将改造中低产茶园250万亩。他要求,各茶叶主产州市要尽快启动中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将中低产茶园改造的规划细化到田头地块;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州市、县区都应建立样板,扎实推进中低产茶园改造的各项工作。

(供稿:保山市茶叶产业办公室)

2016广西商品交易会在邕亮丽开展 圣源六堡茶受追捧


商交会上展特优桂人踊跃爱桂品

——2016广西商品交易会在邕亮丽开展

为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府关于“广西人优先用广西产品”和“勇于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产品竞争”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广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广西产品消费市场,由商务部直属国际商报社主办、南宁环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自治区商务厅指导的主题为“开放合作,发展共荣”的“2016广西商品交易会”,于2016年12月23日——25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这次商交会旨在通过一个良好的广西名优特产展示平台,向全国客商展示广西产品形象,推广广西产品优势,加强广西企业与国内外客商进行合作销售、信息技术交流等。活动得到了新华社广西分社、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中新社广西分社、国际商报、新农村商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等50家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广西特产核心品牌企业代表,专门精选了一批名优特六堡茶产品参加了这次内容丰富、规格颇高的大型商品展示交流贸易活动。12月23日上午商交会开幕当天,圣源公司展位前便人头攒动,早早前来参观交流、品茶聊天、洽谈商事的各路宾客、茶客、商客络绎不绝,自治区商务厅副巡视员熊家军等领导也来到圣源展位,兴致勃勃地一边品尝圣源六堡茶,一边了解列为广西特产核心品牌的圣源六堡茶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对圣源六堡茶凸显的红、浓、陈、醇方面的色香味赞不绝口。展示期间,圣源公司的“好师傅”、“槟榔香”、“经典红”、“香远”、“时光”、“邂逅”等不少精装六堡茶产品特别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圣源展示的特优产品前,许多客人都表示对圣源产品有所了解且特别喜爱,选购的产品也大多集中在包装大方设计精简方面。

据了解,这次商交会前来参展的共有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工艺礼品、电子家电、车辆及配件、家居装饰、医疗保健、机械工程、纺织服装等十多个大类。而在各个展区各个展位采购洽谈、聊天交友的消费者和宾客,除了邀请到的不少国内行业经销、采购商,而更多的都是广西人,甚至在圣源展位,有些还是在听说南宁举办大型商交会后专门驱车前来的广西各市县的爱茶好茶之客。由此可见,在自治区政府“广西人优先用广西产品”的大力倡导下,“桂人踊跃爱桂品”则成为了这次商交会的一个凸显的亮点。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雨后的景谷民乐镇,入秋后田野依然郁郁苍苍,山巅云雾缭绕,原生态环境自然天成。正是夏初时分,放眼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园,田垄间相隔一段距离,有序地排着一行行的香樟树,色彩鲜艳的“色诱”牌和光诱灯,无不昭示着茶园的“生态”气息。

“10多年来种茶让我们一家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发家致富门路,可是再好的茶种,不搞生态茶就是卖不出好价格。”民乐村湾水寨的杨应刚望着截枝后已抽新条的长势喜人的大白茶高兴地说,自从今年政府提倡规划实施生态茶园开始,他是积极响应,将自家150亩茶园纳入了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今年政府在生态茶园建设上还给我们投入,这是多好的机遇啊。”杨应刚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这些茶园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了生态茶这一品牌后,少说也要增加五成的收入呢。

茶产业是景谷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栽培的茶树品种较多,统称云南大叶茶、大白茶、紫茶。全县有10个乡镇127个村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50000余人,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5.5万亩,采摘面积为12.24万亩,平均单产54.97公斤/亩,茶叶总产量达6728吨,平均单价88元/公斤,实现产值5.9亿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要求,景谷于2010年开始启动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15.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任务。

自2010年以来,景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为根基,以严谨的科学管理为依托,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复合生态茶园为目标,聘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GAP的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园区科学化管理,在基础建设及硬件投入上更是不惜血本,加大绿化力度,兴修水利。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为了确保普洱茶以恒久的至好品质走向市场。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景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有法人实体44家,实力强有一定规模,并通过QS认证的有19家,上规模,符合普洱茶精深加工标准的企业14家,年生产加工量200吨以上,产值上千万元的有5家,县内茶叶加工企业自有茶叶基地5万余亩,龙头企业通过预购农用物资和技术辅导等形式辐射带动1万余户种植茶园10多万亩,加工产品主要有普洱茶、名优绿茶、炒青、烘青、晒青。

民乐镇镇长王景说,民乐通过20余年的发展,种植茶园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茶产业成了全镇富民的绿色产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是民乐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镇上成立了8个挂钩工作组,分别负责8个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建设要求、工作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镇茶农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民乐镇结合实际,采取示点先行,总结推广的方式,在5个村民委员会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目前合作社运转正常,作用得到发挥。

位于民乐镇东部的秧塔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215人。多年来,秧塔村民小组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下,以打造茶叶专业小组为目标,致力开发种植大白茶,形成了茶叶专业村民小组,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秧塔村民小组种植的茶叶面积1080亩,其中农户的有600亩,人均2.79亩,古茶树有1万余株,其中大桥木古茶树3000余株,年总产值400多万元。通过开发大白茶,秧塔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道路,全组有小车5辆、摩托车50多辆,各种家用电器齐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拥有2000亩茶园的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了白象专业合作社,有102户村民入社,共有1000亩茶园纳入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董事长李大昌说,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非常及时,有了这样一个大生态茶园的环境,我们茶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就有了大背景,市场的品牌效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

景谷三合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景谷县的一个茶业龙头企业,公司正在对芒玉茶厂基地茶园进行特色茶园改造。董事长温源森说,特色茶园改造是实现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主要途径,配合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保证古茶资源的延续,还能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形象,也必将有利于整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准备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将特色茶园改造、芒玉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千亩观光茶园,全面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笔绘出一方春!景谷生态茶园建设,使全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的魅力、生态产业的活力,以及生态经济的张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沧源县茶办深入茶区开展茶园秋季管理培训》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熟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