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牡丹王白茶】

​念师恩:我与我的老师王九朝先生二三事

早上送女儿上学,路过航海路紫荆山路,忍不住向车窗外眺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林立,已经看不到往日的痕迹。

十多年前,这里是郑州最早的茶城,一次书画笔会上,无意间遇见了满头银发,正在挥毫沷墨的王九朝先生。于是恳请我学茶的老师李伟先生出面,向王老师求一幅字:“知行合一”,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转给王老师,王老师看了一眼,随手把它压在了最下面,继续书写。

直到最后才轮到我,王老师问:“这谁要的?”我连忙趋步上前:“老师,这我想要的。”“做得到不?”“我尽最大努力!”老师思忖良久,一挥而就,转而对大家说:“今天,就这幅字最满意,主要是字的意境高。”落款题下小字:“哲峰小友雅赏,可好?”诚惶诚恐之下连忙作答:“好,好,好!”

就此算是结识了王老师,三天两头同老师喝茶聊天。过了半年后,老师提出来,想要收我为弟子。大出意料之下,颇为踌躇不决,见老师有些不高兴,连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老师以书画著称,而自己于此,完全不通,恐怕会累及老师的名誉。”

听闻此言,老师当场并未作答,隔不数日,又给我了一幅小斗方,节录的是孟子的话:“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而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爱者。此五者,君子所以教也。”老师说:“你就是最后一种,这叫私淑弟子。”

仰慕老师的人品、学问、书画已久,眼见老师不弃,于是择吉日,在众师兄们的见证下,欢欢喜喜地拜入了老师门下。

拜师之前,老师又给了一幅小斗方:“哲峰吾徒,事于调酒之业,缘聚以来,知我解我者也。吾为之书,每题曰峰,徒从未以误正之者,是会也?是慧也?徒今年少,锋芒之锋为家人所取,未尝不可也。师望徒从业治学,渐去锋芒,并以峰为终身之追求耶!”

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专门又给又了一幅“漱石枕流”的竖条幅,并笺注小字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以砺其齿。”老师借用典故时时提醒弟子,深意不言自明。并为弟子的书房命名为“枕流山房”,每每睹物思人,惭愧不能自已。

一次闲聊,老师漫不经意的说:“小马,你学那个调酒有什么意思呢?学到老,也是跟着外国人的屁股后头跑,都不入流。我看你这么喜欢茶,不如学学茶,到底有可能成为三流,为了这个有可能,值得奋斗一下。”很多年后,与老师闲聊,说起当年:“老师,早年我都认为自己在调酒领域已经是一代宗师了呀!”老师听了,笑出了眼泪。而当时老师这句话如醍醐灌顶,在自己的内心顿时化作滔天波澜。自此下定决心,转行事茶。

几年后,老师又讲:“小马,花上十年、二十年的工夫,写上一本小书,有一点点自己的东西!”当时心下暗自思忖:“这还不容易?我26岁都出了第一本调酒方面的书,28岁又出了第二本,写本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直到过了多年,与老师闲话:“出本书容易,想要有点自己的东西,太难了。”老师笑着说:“现在你知道,我写个字,画个画得有多难了?”还真象老师借一位禅师所言:“蜡味谁真尝透者,说来容易验时难。”

当时暗暗下定决心,读书行走,原本打算十年写上一本小小的茶书,放到二十年的期限来做。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收藏的茶方面的书已逾五千册了,足迹更是遍布四大茶区的名山,至今仍然行走在路上。尚且未曾完成老师的嘱托,人已经远远的去了。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听到央视十频道百家讲坛钱文忠先生讲《三字经》提到:“中国,向有以大家而著小书的传统。”忆及老师当年的嘱托,才明白老师的深意,顿时泪如雨下。

一次次的出行访茶,一晚又一晚夤夜读书,终于明了,老师所指的三流茶人,是指把自己放到自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后一千多年的时空里,以历代茶人为典范而求诸自身。这个三流是多么大的期望啊!

九年前的今天,在老师的见证下,我和我的爱人魏菲菲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老师挥笔一幅“振翼双飞”寄语我们,至今依然悬挂在客厅里,日日睹物思人。

因为九年前的今天,那场举世皆知的劫难,九年来从未曾庆祝过这个日子。

可是一生中能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能让人泣不成声、泪如雨下。今夕,在想念您的这个夜晚,我想为自己的恩师寄啸散人王九朝先生敬一盏茶:“老师,您在天堂还好吗?”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念师恩:我与我的老师王九朝先生二三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牡丹王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