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特点。

景迈茶的滋味特点

1、树龄古老。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数百年的茶树为主。

2、生态环境好。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全部同山上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在古茶园里,百分之六十的老树茶是需要攀爬才可采摘到的,这种混生正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

3、景迈山古树茶有大叶型也有中小叶型。叶型呈现多样化特征。

4、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景迈茶与森林混生,茶中具有强烈的山野之气,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在与普洱茶中景迈茶的香应该用普洱茶香气中最高境界的香——花香,而且是兰花之香。

景迈三香

一是:干茶香,嗅茶饼就有十分明显的兰香,其香气强度只有像千家寨野生茶之类的优质野茶才能产生。

二是:茶汤突显而持久。纯正景迈茶在茶汤中能品出兰香味,而且可以持续到十多泡后。

三是:杯底留香。杯底香是展现古乔木茶山野气韵的最直观表现,景迈茶由于混生于山野之中,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十多泡后仍可嗅到。香是景迈茶最大优点,也是人们喜爱景迈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景迈茶更容易鉴别的原因。景迈茶的香气强烈程度与采摘时间相关,春茶香强,夏茶弱,秋茶也弱。同时还与茶叶的老嫩度有关,景迈茶是越嫩越香。

5、甜味明显而持久。这也是景迈茶难于做假的又一特征。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景迈茶的甜是直接的快速到来的,同时又是持久的。品饮景迈茶时,茶汤一入口就可以出甜味,而且持久性长,好的景迈茶上午喝了,只要中午没有吃过分影响味觉悟的食物,睡中午觉起来,口中舌上都还有甜感。

6、苦弱涩强。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

7、汤质厚而口感显薄。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矛盾现象。纯正的景迈茶冲泡后会发觉汤质很黏稠,甚至有时会出现汤中气泡浮在中间不移向杯壁的现象,这是汤质黏稠才会出现。但黏稠的景迈茶汤进入口中产生的却是“薄”的感觉,这可能是涩味掩盖了醇厚感。

CY260.com扩展阅读

澜沧古茶:景迈陈醇 纯粹之味


澜沧古茶:景迈陈醇纯粹之味

澜沧古茶洋洋上千款茶品里,为人所熟知的,多不胜数,它们价格有高低,品质皆上乘,每一款茶品都凝聚了古茶人的智慧与汗水,并在澜沧古茶的历史长河里,闪耀出各自别样的光辉。景迈陈醇,便是其中的一员。

景迈陈醇诞生于2008年,至今共有三代,其选用3—5级,及少量7级景迈大树茶为原料,并拼配古树料压制而成,陈香明显,醇滑甘甜,是一款口感优良、性价比高的常规经典熟茶,深受大众茶友,特别是熟茶爱好者的喜爱。

一直以来,即使是在日常品饮的常规茶品中,澜沧古茶都会适量拼入古树料作为“调味剂”,以提升茶品的品质,景迈陈醇也不例外。通常,在古树熟茶的发酵过程中,所有的古树毛料会被成堆进行整体发酵。原料发酵成熟后,经过分筛,最终会被分为不同等级。级别较粗老的原料,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较精细原料多,其甜味感也更加明显。而景迈陈醇,正是因为加入了这些原料等级较粗老的古树料,品质得到了提升,口感更加醇甜可口,并依然能保持大众化的价格。

于茶友而言,景迈陈醇是一款有着优良口感且性价比高的日常口粮茶。而对于澜沧古茶,它更是一款镌刻了深刻历史痕迹的茶品,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景迈陈醇2008年,在整个普洱茶行逐渐摆脱2007年普洱茶风波的影响,整体行情好转的大背景下,澜沧古茶也从普洱茶风波的阴霾中慢慢走出。为了重新拓展新渠道,2008年景迈陈醇应运而生。当年的景迈陈醇为250克沱,与景迈春香搭配为一生一熟组合。凭借优良的口感、大众化的价格,景迈陈醇稳扎稳打,成功为澜沧古茶打开了新的市场新渠道,并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友,也通过它认识了澜沧古茶,恢复了对普洱茶,特别是对澜沧古茶的信心。

经过了五年的转化,如今的08年景迈陈醇已是凸显出特别的陈年老味,香气浓郁高扬,还隐隐透出一股奇特的杏仁香,汤色更加红亮,滋味醇滑甘甜,成熟纯粹的气质明显。

2009年景迈陈醇:由于08年景迈陈醇受到了众多茶友的喜爱,公司选用2006、2007年景迈大叶种优质茶叶为原料,于2009年继续推出规格为357克的景迈陈醇饼。

这一代的景迈陈醇继承了08年景迈陈醇口感优良、性价比高等特质,也被公司作为开发经销渠道的重要产品,当年一上市,便吸引了各地大批收藏家、茶商蜂拥购入。通过大力的推广,2009年景迈陈醇也再一次为公司的市场新渠道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功地完成历史使命。

2013年景迈陈醇:

时隔4年,为了让茶友们能重新找回久违的味道,澜沧古茶选用2011、2012年澜沧江流域大叶种乔木茶为原料,于2013年再度推出357克景迈陈醇大饼。上两代景迈陈醇成功的市场定位,也为2013年景迈陈醇推出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景迈陈醇继续以超高的性价比,成为各地合作伙伴、经销商开发渠道、拓展市场的首选产品。

新一代景迈陈醇延续了上两代的优良口感,且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其香气显陈香、甜香,香气沉稳,滋味醇滑,甜润感明显,口感刺激性低,冲泡后期汤质如米汤般绵滑,给人以纯粹的味觉感受与踏实的心灵体验,非常适合作为日常品饮的口粮茶。

景迈陈醇也许是粗犷、平凡的,然而,它却简单得如此纯粹,纯粹得让人感觉亲切。它,陪伴我们慢慢地走过似水流年,在经历时光的淬洗后,散发出成熟的芬芳,为我们平淡的生活,装点出蜜样的甜润。

四十八载坚守传承 致敬景迈诠释辉煌


四十八载坚守传承致敬景迈诠释辉煌

一千多年前,濮人以其生存之需识得茶叶,开创了人类种植茶叶的历史。布朗族首领岩冷秉承濮人先祖之业绩,智慧显彰,领导族群广植茶树,并成为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沧江两岸,遗留下众多宝贵茶林,带给众生福祉,开启华夏文化之先河,令世人敬仰。在茶祖岩冷遗留下的众多宝贵茶林里,景迈山是最令人神往的一处。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烂漫,果实累累,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犹如人间的世外桃源。

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是人类赖以慰藉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被誉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是世界级凤毛麟角的自然宝库。

2012年11月17日,景迈山古茶园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次以“茶”之名为一座山申遗。因为这里繁衍千年的古茶树延绵数万亩,它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人工驯化栽培的生命脉络;因为这里传承着千年布朗族、傣族山民的文化和信仰,它呈现着远古的农耕文明的村寨和习俗,令世人可以凝视人类童年的眼眸;因为它表达着人、村、茶、林四位一体的多元生态系统,它不可再生,无可复制!1966年,一批接受启蒙的各族青年来到了这片神奇的热土。在茶祖岩冷祖居地上,他们开荒拓土,披荆斩棘,接受培训,开办茶厂……用一辈子的时光和努力,深深扎根在这片万亩古茶林中,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践行茶祖岩冷的教诲,缔造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品牌——澜沧古茶。

景迈茶厂旧址

48年来,怀着对景迈山的崇敬和热爱,制茶匠人们依据季节的特性、茶树的特性、景迈山小茶区的特性,奉献了春?、001、景迈春香、005古粗、古树秋香、兰香等精品,把景迈山完整的茶性淋漓尽致地传达给爱茶人。

景迈产品全家福

怀抱赤诚持守真味

春?:独一无二景迈明珠“春?”原料精心选自景迈古茶山明前的古茶树。通过专人对每棵古茶树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审核,从中甄选出年份古老、生长状态佳的单株进行悉心的养护。每年明前古树春茶发芽之际,由专人进行定点采收,从鲜叶采摘,到鲜叶下树后的每一道工艺,小心而耐心的监控和制作,确保原料最终的品质。每片“春?”捧在手中,芽头肥壮,银毫显露;香气馥郁持久,兰花蜜香沉稳厚实,汤香饱满强劲;汤质浓稠细腻;滋味醇厚饱满,层次丰富;回甘持久,喉韵深长,气韵无穷。

001:十五载春秋缔造传奇001是澜沧古茶自1999年至今历经15年每年打造的扛鼎之作。有着48年制茶经验的制茶匠人令每一片001显得独特而奢侈。

001选料一定是景迈山古茶园里的明前古树春茶!来自景迈山上数个顶级茶区的原料,经过极为严格的筛选,才得以进入001。制茶匠人通过多次精心细致的审评及品鉴,在当年入选的原料基础上,调入陈年的001原料,经过多重工艺,新料的鲜香活力和陈年老料的成熟芬芳完美结合;采用“机械压制,石磨定型”的独创工艺,与“螃蟹脚”一同压制,为后期的存放带来绝妙变化。成型后的001,圆润饱满的茶饼透着高雅的兰花香;纯正剔透的茶汤沁人心脾;强劲的香气融于茶汤,与浓厚饱满的醇甜滋味交相辉映;饱满的口感引发持久回甘;独有的山野气韵让人感受到千年积蕴的浑厚;长时间的杯底留香、深长的喉韵更是极品好茶的标志。这001,每啜一口,都让这世间的爱茶人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景迈春香:绿色生态纯正天然景迈春香系列茶品2008年上市。精选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生态茶园。茶园内通过对茶树留养、茶园种植覆荫树、间种名贵树种、施用有机肥料等管理形式,建立起了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立体复合园林,使茶园中的原料更加绿色、生态、安全、优质。

茶妈妈于60年代种植的生态茶园

景迈春香以景迈明前生态茶为主料,精心调配景迈古树茶料,经传统工艺高温蒸压而成。原料细嫩,内含物质丰富。香气纯正浓郁,具有兰花香,并带细嫩原料特有的毫香,冷杯留香;茶汤细滑;滋味醇厚,甜味明显;回甘生津,韵味悠长。

005(景迈古粗):成熟丰富一芽四叶“古粗”是“古树粗大原料”的简称,也是“005”最早的别名。“005”系列2003年上市,选用景迈茶园中一芽三四叶的古树茶为原料。由于古树原料本身产量较低,加上要保持茶树生长的势头,一芽三四叶的采摘需要等到原料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进行,同时又需要预防生长过于成熟导致芽叶木质化。每批“005”的原料需要特别留采,采摘时间只在4月尾短短几天,并且为了保护古树,每年需要轮换不同的片区采摘。因此,每一批005都需要经过数年的积累才能得以生产。“005”条形完整,香气成熟、滋味香醇、柔甜耐泡、口味独特,韵味悠长。

古树秋香和006:春华秋实古韵迷香深秋的景迈天气晴爽,随着雨季的退去,千年万亩古茶园里的古茶树群落经过数月的休眠期后,积蓄了足够的养分,带着植物成熟的香味,迎来一年中另一个黄金采摘期。这时古树茶上的嫩芽白毫尖上透着点点金黄,茶口感纯和,味幽香如兰,成熟的味道让人细细品来回味不已。2002年,景迈古树秋茶的代表006面世,并在2004、2005、2006年均有生产。2008年开始,延续了四代的006系列正式更名为“古树秋香”,在名称上直接了当地表明了用料。随着在制茶技艺上不断地摸索和提升,加上当年原料品质优异,2011年推出的“古树秋香”成为可以完美诠释景迈香气的一款可遇不可求的好茶。

?香:气质如兰春秋圆满春水秋香。“?香”采用景迈山春、秋古树原料,再调入一定比例的老料精制而成,香气纯正芬芳,滋味甜润成熟,韵味绵长。2006-2007年普洱市场的泡沫引发云南茶树的过度采摘,使得2008年景迈山古茶林的茶树仍然处于恢复期。由于对品质的坚守,当时已经延续九年的001由于原料品质不达标,取消上市,以另一种方式问世——?香。同年,澜沧古茶进入自力更生的品牌创业阶段,一批风雨同路的古茶家人携手前行,因此,“?香”也被赋予了一种高贵、坚持的品格。一饼?香圆满春秋。

诚如千年前,茶祖岩冷种下第一棵茶树开始,祖先们的灵气,便凝聚在景迈山,通过一棵棵茶树给澜沧古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这些树叶化成了我们的一片片茶叶,进入无数人口中,祝福与恩赐便通过这一口口的茶汤传递,传递,再传递。

对澜沧古茶来说,景迈山就是母亲。她从澜沧古茶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保护、动力和灵感。从上山做茶到山下建厂,从茶区的无人问津到万人追捧,澜沧古茶在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景迈山被人逐渐认知后一点一滴的变化。

如今,景迈山的人、树、茶、林已融汇成了澜沧古茶生命中的魂,滋养着她不断成长,而国家首次以“茶”之名为景迈山“申遗”,更是让这份生命脉络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古茶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对景迈山的认知和爱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以虔诚、执着与更多出色的茶品,继续诠释这片古老圣地永不落幕的辉煌。

普洱景迈芒景山人的茶叶经:将古茶做出品牌


普洱景迈芒景山人的茶叶经:将古茶做出品牌

古茶需爬到树上采摘

布朗小伙张光明

景迈芒景山中的布朗族古寨,除了茶有名还是一个旅游景点。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冬日里的景迈芒景山,漫山村落与茶园从沉浸于云海中的甜梦里醒来,云雾升腾,翠峦舒展。

芒景村翁基小组的布朗族小伙张光明,开始冲泡早餐后的第一道生茶,一口下去,提神生津。“接待游客的客栈要抓紧了,制茶的厂房也要尽快搞好,将来申遗成功了,等着我们的事儿还多呢!”张光明一面品茶,一面打理着生意。

而10公里外景迈村芒埂小组的傣族姑娘仙贡,打开了自家经营的特色农家乐的大门,准备迎接南来北往来收茶、旅游的客人。“将自家的茶叶品牌推向市场,做出名气,精深加工,提高茶叶附加值……”仙贡对于自家茶叶的发展之路,很有想法。

祖祖辈辈生活在景迈芒景山的人们,尽管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却皆因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10年来,普洱茶热潮将这座山的居民们捧上一夜致富的云端,却也让他们经历泡沫经济的破灭。幸运的是,当普洱茶最终回归理性消费时,许多山人因茶而富,一些山人因茶而名,千年万亩古茶园景迈芒景山,给予山人的最好馈赠也将踏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漫漫征程。

千年古茶园,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车辆行进在景迈芒景山,弹石路的颠簸仍止不住那满眼的绿色。位于大山中的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这座大山的灵性所在。古茶树分布于景迈、芒景等10余个傣族、布朗族村落,总面积达2.8万亩,有林成片采摘面积超过1万余亩。

据专家考证,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由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生长在万亩丛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品质优良,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保存完好、年代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保存完好的茶树基因也被视作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

看着翠绿的青山,张光明有些出神,生长于斯,他眼前的这片绿色是他重要的根,无论年少时走南闯北,还是如今五湖四海地跑,他总恋着这里,对他来说,赖以生存的便是这采不完的茶叶、数不完的茶树。说起张光明,许多外地人都认识他。张光明的布朗族名字叫“倪罗”,之后,他向外人介绍时,更多的是用张光明。

而对于早已是当地名企业家的仙贡而言,这片绿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追求。仙贡是传统的傣族名字,事实上,上学时,老师也为她也取了个学名——朱艳芳,不过,多年以后,她更愿意向外人介绍“我叫仙贡”。自从读书回山,仙贡的命运再次与绿色茶山息息相关,仙贡爱这片绿,不止是固守,更是发展。“在普洱、昆明已开有专营店,做精茶产品,让景迈山的气息深入大城市。”仙贡在谋划着自己的绿色版图,书写着自己的创富故事。

大山的古茶,没人料想能成为摇钱树

在同样的年龄里,张光明和仙贡有着同样的记忆: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张光明家只将这些茶叶粗制一下,当做劳作间的普通饮品。仙贡家则将多余的茶叶存下来,等到有人进村收茶时,交换一些生活用品。

1983年,仙贡出生在景迈村芒埂小组的一个傣族家庭。3年后,10公里外芒景村翁基小组布朗族小子张光明也来到了世界上。两人关于童年的回忆,均与采茶相关。

那时的古树茶,对于生长在景迈芒景山的孩子们来说,经济意义远没有现今那么重要。采茶,只是沿袭传统的农业活动。5岁时的张光明,第一次跟着大人到两公里外的茶林采茶,那时他还不会爬树,只能仰头看着大人们从高高的树上把绿色摘下。大人们会把绿叶夹在自家带来的豆腐中,混合着一并吃下,这样一顿简单的饭便是一天劳动最大的犒劳。竹箩里背着一天劳动的果实回到村寨,开始了炒茶,揉捻,晒干;有时,被蚊虫叮咬过后,大人们会教他采一片鲜茶叶,或者用泡过的茶渣,嚼碎后擦一擦,不到5分钟,就能消痒止痛。事实上,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当年看中的就是茶叶的药效,在他们的眼中,这种称为“腊”的东西,药用功能远不止消痒止痛。

茶,在傣族同样称之为“腊”,在仙贡的记忆里,采茶更像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除了就着茶尖吃下的午饭外,采茶时节里,无论走进哪户傣家,都能看到炒茶,“空气中都能嗅到令人神清气爽的茶香味。”

20多年前的景迈芒景山,古茶树如此野蛮地生长着,世代生存于此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几乎没有人上心的绿色,会在日后成为摇钱树。当仙贡站在茶树下仰望,张光明第一次爬上茶树,两个少年的生活依旧是贫穷和无助的。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张光明没读完小学就辍学了,他甚至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到最近的集镇,3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看运气才能坐到出山的拖拉机,他的愿望,是有一辆摩托,而那时,整个山寨别说摩托,就是拖拉机也只有两台。1999年,张光明试图将一些从古茶树上摘下的茶叶出售,没有人买,因为茶商们更喜欢条索更为均匀、饱满的台地茶。

仙贡还清晰地记得,以前走出大山赶集是件辛苦而又幸福的事,天还未亮,就得点起火把,背上茶叶,走几小时到集市,最后买回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还可以美美地吃上一碗米干。“那时我就想,我一定要读书,离开这个地方,到城里找工作、生活。”仙贡当年的梦想很简单。命运在那时眷顾了仙贡,1999年仙贡如愿以偿考上了重庆的一所中专学校,她背着书包,离开了家。

回家做生意,芒景古茶赚得金钵满盆

2004年,普洱茶开始大热。茶价几乎打着滚翻了几个番,古树茶的价格涨到了每公斤50元,在茶厂做出纳的仙贡最明显的感觉是,来的客人增多了。“一车茶就能有好几千元的收益,而我每个月苦死苦活只有300元。”仙贡第一次动了在茶叶上找钱的心思。

“老树茶没有人要,也没人采老茶树,我也没有做茶叶的打算。”回顾起最初几年的景象,张光明说,那时的自己,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茶叶上,刚刚具备了劳动力的他,在离家2公里的地方,挖了6亩地种甘蔗。辛苦一年,亩产11吨的甘蔗以95元/吨的价格被人收走,除去成本,张光明赚了3500多元。2003年,拿着人生第一笔“巨款”,他到惠民镇以6500元的价格买了翁基小组第一辆摩托,“当时还是赊了一半钱买的。”张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同一年,张光明继续在地里种甘蔗,他渴望着和上一年同样的收成,没想到,山寨放养的牛把甘蔗吃得个半残,最后只剩得10多吨,装了辆车,连工本费都没有苦到,望着远去的甘蔗车,张光明蔗农的生涯结束了。

2002年,仙贡读书回到澜沧,在县城找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她完全没有回乡的打算,而是准备复习考公务员。当年9月,仙贡在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以0.3分之差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她在熟人的介绍下回到了景迈山,来到了当地引资来的一家茶厂当出纳、做饭等,月薪300元。更早时候,仙贡的妈妈已经活跃在芒埂一带做茶叶收购生意,2002年家里在村寨建了个加工茶叶的小厂房,那时,仙贡对茶叶还没有更深的认识,只是觉得10多元/公斤的价格收来的毛茶,经公司一倒腾,竟然能卖到50元/公斤,相比之下,妈妈收购鲜叶卖出去所赚到的钱就太少了。

2004年,伴随普洱茶的火热,芒景一带台地茶价格也有了起色,从2002年的10元/公斤上涨了不少,不过那里的古茶树,还是无人问津。不过,比古树茶更为赚钱的生意还是有的,倒卖古茶树上的螃蟹脚(衍生在古茶树上的植物),收购价就达到了400元/公斤。那时的张光明,窥见了商机,在当地收了不少螃蟹脚,然后走10公里路送到景迈大寨,每公斤能赚1元多辛苦钱,一晚上弄200公斤左右,赚的钱也就水涨船高。

2005年初,仙贡辞去了茶厂的工作,专心回家打理自家茶厂。此前一年,她家已经通过收茶卖茶淘到了第一桶金,除去成本,银行卡上有了超过5万元的积蓄。经过在外茶厂一年多的工作学习,仙贡已经认识了不少客户,而且摸清楚了如何通过茶叶赚钱的商业规则,加之本来家里就有收茶制茶的基础,2005年一年,仙贡家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些一次性订购2吨、3吨茶叶的大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为了这些客户方便,仙贡家在村口花20余万元钱盖起了一幢小楼,有4个房间可以接待9个客人同时居住。

同一年,张光明回到了翁基,在走南闯北中,他结识了一个陈姓的四川商人。“他觉得我们这里的茶叶不错,就叫我做茶算了,他来收。”张光明回忆道,“我就开始在山寨里收购鲜叶,然后拉到2公里外的翁洼进行加工,加工好的茶叶13元/公斤,弄到勐海就可以卖到30元/公斤。”

冰火两重天,茶价暴跌戳破泡沫经济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山人们以为茶叶会一直走向高位时,命运开了个玩笑。价值规律成为了戳破普洱茶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的那颗针,美梦破灭了。仙贡和张光明成为了击鼓传花游戏的失败者。

2006年~2007年,普洱茶从大热到暴跌,许多人义无反顾投身茶业,有的很快暴富,有的却空手而归,而有的则赔得血本全无。2006年,仙贡家迎来了重大转折,租地、扩大原来的岩勐茶厂规模。仙贡家的茶厂已经有了50吨左右的规模,到年底厂房扩建完成,原计划60万元搞定的事情最后竟花了90多万元,可没有人在意这些,节节上涨的茶价,让他们充满了希望。在2007年初茶价高位时,用当年第一批春茶赚来的钱买了一辆帕拉丁越野车。这在村寨引起了轰动,从没有摩托到越野车代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仙贡一家通过茶叶完成了飞跃。“当时来的客人多了,需要到机场接,没有点像样的车不行。”仙贡对记者说。

2006年,张光明到勐海等地收茶,因为不懂技术,在天气上吃了很大的亏,收了水汽重的鲜叶,屡创新高的茶价并没有让他们得到多少实惠,吃点中间差价的他们,最终以每人亏本1.8万元散伙。张光明没有后悔,他注意到从这一年开始,芒景一带古树茶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虽然产量不高,当地的古树茶最低也能卖到70元/公斤,而越发稀少的螃蟹脚更是逼近1000元/公斤的大关。2007年,张光明揣着以前卖螃蟹脚剩下的5000元,向一个朋友借了款,拉回了一台制茶机,将自己的初级茶叶加工厂办了起来。

在2007年初一天一涨价的行情下,张光明以120元/公斤的价格向老乡们收购了差不多9吨茶叶,钱还没付,他想再屯一屯,卖上更好的价钱,殊不知,下半年一瞬间茶价崩盘了,跌到了大约9元/公斤,原收购价450元/公斤的老树茶直接就无人问津。“突然间差了乡亲们90多万元,我觉得天旋地转。”张光明悻悻地对记者说道。

张光明把这9吨茶拉到了思茅,一呆就是3个月。有家不敢回,茶叶卖不掉,他觉得完了。“当时也有人出到20元/公斤买茶,这么多茶才卖18万元,我拿什么还账?”张光明感到了绝望。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张光明无奈之际,遇到一个曲靖老板愿意以原价购买张光明部分茶叶,当年9月,张光明以125元/公斤的价格把1.6吨茶卖给了这位老板,拿着到手的20万元,张光明一分钟不敢耽搁,立即赶回老家,先兑付了一部分钱给老乡。

靠着慷慨的曲靖老板,张光明分批次卖出了一些茶叶,拿到当年最后一笔茶叶款12万元,张光明并没有及时兑付给老乡,而是回乡买了120亩茶山。这时,张光明的总欠账也达到了50万元。2008年延续了2007年的茶叶寒流,生态茶的价格甚至低到了11元/公斤,这让张光明感到悲哀。张光明硬是咬着牙,靠着茶价每年理性上浮15%,一点一滴地将欠下的账,用了3年时间还完。

仙贡日子也不好过,虽说有长久合作的大客户,她还是欠下了乡亲们近50万元的茶叶款。因为2006年底的扩厂,仙贡的库存有所下降,在2007年茶价泡沫中虽然有损伤,但不至于伤了元气,加之有稳定的客户来源,随后的两年,收来的钱还了前年的鲜叶款,账很快就还完了。

古茶将申遗,助推芒景茶叶品牌发展

景迈芒景山的两个不相识的小伙伴,在2013年的冬天,终于对未来有了同一种美好的期待。当然,这种期许还不仅仅来源于经济。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已经踏上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征程,这是张光明和仙贡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茶价回归正道,受益的还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茶农。从2009年开始,仙贡瞅准了进山收茶人越来越多这个契机,扩大了原先客栈的规模,将原先可以吃点便餐,随便住宿的小楼庭院扩大成独具特色的景迈人家农家乐。

靠着当年种下的百余亩茶园,张光明在2011年迎来了收获,不仅有了10多万元的盈余,还成了家。因为资金不足,张光明本想做个客栈的计划稍微推迟了些,可看着茶价平稳,张光明心里越来越敞亮。他认真地考虑了未来,到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翁基这个商标,虽然他的茶厂还不是很大,仅有8吨左右的库存,可是他已经设计好了6个品种的茶叶。“布朗族的翁基古茶,最高可以卖到3000元一饼。”张光明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

仙贡要想得更长远些。早在以弟弟名字命名的岩勐茶厂建立之初,她就虚心请教每一位来景迈山的客人,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书籍,查阅资料,虚心学习,掌握了先进的茶叶制作和管理机制。去年底仙贡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860万元。有了钱,仙贡有更大的规划。“以前,茶叶不好卖的时候,我们都是送茶,心想着送10个客人总会有2个客人过来买茶叶吧,果不其然。”仙贡说。到如今,仙贡也想通过类似的方式把景迈山的茶做成品牌推向市场。一定要做品牌,这样才有高附加值。仙贡的想法还不仅如此,通过3年左右的市场反馈,仙贡想采用独家定制等方式为消费者做茶服务。“以后,我们只做半年茶,然后用半年时间来为客户服务。”仙贡说。在她的版图里,和弟弟妹妹齐心协力,延伸茶叶产业链,做精深加工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在张光明、仙贡的眼中,景迈芒景的名声之所以不断远扬,正是因为祖辈们为他们留下了茶树这一宝贵财富。因茶,景迈、芒景的茶农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再是神话,收入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在当年看似高端、奢侈的摩托车,现如今已变得再普遍不过,许多人家都拥有了轿车。同样因为茶,景迈芒景也成为绿三角旅游环线开发建设的重点景区。目前,景迈芒景一带还被列为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核心区域,此项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在打造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千年万亩古茶园的申遗工作也正徐徐拉开帷幕。景迈芒景大山的子民们知道,如果申遗成功,又将多一个金字招牌,游客的增多,必然带动茶价的上涨。同时,他们也希望因茶而形成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被世界所熟知,景迈芒景的独特普洱茶,亦能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

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


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

11月11日至12日,省政府副省长高峰深入到普洱市澜沧县调研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工作,重点研究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

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负责人,市委书记卫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联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忠民,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分别陪同调研。

高峰一行走进澜沧县职业中学、澜沧县人民医院、澜沧县县小、惠民镇卫生院了解当地教育卫生发展情况,深入酒井乡老达保文化传习场所和景迈山古茶园核心区大平掌、惠民镇翁基布朗族古村落、糯干傣族古寨实地考察,同当地茶农和少数民族群众交谈,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12日下午,在听取了普洱市申遗工作情况汇报后,高峰对普洱市在古茶园生态保护、古村落风貌保持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景迈山古茶园申遗有利于弘扬挖掘普洱茶文化,实现普洱品牌价值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将为普洱发展助力,为云南添彩,为国争光。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明确目标,打好基础,强化保障,统筹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要尽快完成申遗文本、保护规划制定工作,力争在2016年实现申遗成功。高峰要求,普洱要发挥特色和优势,打好绿色、文化、幸福“三张牌”,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要围绕“文化乐民育民富民”,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和谐优势、发展优势;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入和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卫星说,高峰副省长深入普洱市调研,指导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为我们下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卫星强调,申遗是普洱的大事,云南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全市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申遗有利于提升普洱的国际国内形象;有利于用文化包装普洱,提升普洱品牌的含金量;有利于宣传推介普洱,推动普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文化遗产保护负责的态度,增强推动申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卫星表示,普洱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申遗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制定保护法规,加大投入,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全力以赴推进申遗工作。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澜沧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中缅边境旁的普洱居所


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中缅边境旁的普洱居所

能让大家不惜长途跋涉,来到这家距离中缅边境只有三十多公里、被群山环绕的精品酒店,原因就是这千百年来生长于景迈山上、南朗河畔的万亩普洱古茶园。所以酒店从整体形象设计到客房内部细节,无一不围绕着普洱茶主题来展开。

深夜,一行人努力与困意及劳顿作斗争,捕捉窗外隐没于夜色中的边境风土人情。从凌晨4点出发,经历18小时的转机、延误等周折后,我们来到距离中缅边境只有35公里的景迈山一带。途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其中以“曼”字打头的傣族同胞居住村寨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一路上边防检查的武警则不断提醒我们正身处边陲小镇的事实。

此行目的地是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与城市里的酒店不同,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的围墙形同虚设,整个酒店反而像个大花园,周围被景迈山那千年万亩的普洱古茶园所环绕。半夜一点,看着满园的热带植物和花卉,一个疑问也升上心头:美则美矣,交通如此不便,此处会有客人入住吗?担任陪同的酒店管家Jack却告诉我们:整个4月份酒店客房已经全部订满。一部分用于政府接待,散客也为数不少。

大家之所以不惮于长途跋涉,来到这家群山之中的精品酒店,原因大抵只有一个:为了这千百年来生长于景迈山上、南朗河畔的万亩普洱古茶园。理所当然,整个柏联精品酒店的设计,从整体形象包装到客房内部细节,无一不围绕着普洱茶进行。我们入住的标间每晚近5000元,富有民族特色的钥匙上系着中国结和佤族的吉祥物小葫芦。房间里另有全套茶具和普洱小沱茶,客人可以随时自煮自饮,拂去旅途劳顿。

(提示:以上内容为会员自行转载或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请慎重判断。)

走进普洱茶新六大茶山 带你认识景迈山


走进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带你认识景迈山

在《新六大茶山释义每一座你都知道吗?》一文里,小编为你介绍了普洱茶古今六大茶山的一个兴衰转化过程以及新六大茶山的简单介绍。而前文中,我们也介绍了布朗山、南糯山和勐宋山的茶山和产茶的特点。今天,小编将为你带来的是新六大茶山的另一员,景迈山普洱茶的世界。

景迈古茶山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优良

景迈古茶山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据考证,这里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更是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和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其中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

景迈山普洱茶特殊兰花香浓郁,享誉中外

景迈山普洱茶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嗅茶饼就有十分明显的兰香。经过充分揉捻的传统制法之后,所成茶品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冲泡之后,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还带着独特而浓郁的兰花香。入口甜味明显而持久,苦弱涩显,极耐冲泡。

香是景迈茶最大优点,也是景迈茶受人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纯正的景迈茶有“三香”:干茶香,茶饼带着明显的兰香,这也是人们可以快速鉴别景迈茶的原因之一;茶汤香突显而持久,纯正的景迈茶在茶汤中能够品出兰花香,甚至可以持续十多泡;杯底留香,混生于山野之中的景迈茶,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

在市场上似乎很少听到景迈茶的某个出名寨子,不过这并意味着景迈茶的热度不高,相反很多人喜欢喝景迈山普洱茶——喜欢它的香,它的甜。当然,好的景迈山普洱茶的价格肯定不低,尤其是古树茶更是居高不下,不过一般非古树的景迈茶已经值得有一定茶龄的茶友消费了。(一道茶网)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

3月19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讨论会在北京中国文化院举行。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门的申遗专家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文本出谋划策、把脉问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参加讨论会。会上,申遗文本编制团队就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文本的编制情况进行了演示说明。听取介绍后,参会的专家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有见解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说明理由和修改意见。大家认为,在文本编写及申遗过程中,要以深入的遗址研究、严谨的价值阐述以及充分的现场展示和完美的保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奠定基础。童书玮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专家对普洱申遗工作给予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文本编制单位要按照要求,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修改和完善文本,再发现问题、再核实情况、再深入研究、再简练文字,对编制中不充分、不准确的地方做到字斟句酌,使其更加完善,为文本编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市、县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为文本编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熊正益要求要尽快修改完善申遗文本,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申遗工作。市、县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大申报遗产区的保护力度,科学维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意义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申遗成功。据了解,我市启动申遗工作以来,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6月,普洱景迈山古茶园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2012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今年1月,申遗文本通过云南省专家初审,文本将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底前上报国家文物局。

洞庭碧螺春的品质特点香气“嫩香芬芳” 滋味“


洞庭碧螺春

(1)产地。洞庭碧螺春产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碧螺春创制于明末清初。当地人称碧螺春为“吓煞人香”,意为挡不住的奇香。后因乾隆下江南品饮后以为味道很好,但茶名不雅,便题名“碧螺春”。

(2)品质特点。

洞庭碧螺春的品质特点

形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

色泽:银白隐翠

汤色:嫩绿清亮

香气:嫩香芬芳

滋味:鲜醇

叶底:芽大叶小、嫩绿柔匀

(3)采制。碧螺春的采制手艺异常高明,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竣事,约1个月时间。品质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最名贵。

(4)地理天气。洞庭碧螺春的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树、李树、杏树、石榴等果木交织莳植。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果窨茶味,熏陶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自然品质。洞庭分器械二山,两山天气温顺,水气蒸腾,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呈酸性,土质松散,异常相宜茶树生长。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连日来,普洱市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景迈山古茶园已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申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景迈山古茶园,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首家以茶为申报主体的项目。申遗范围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行政村,申报的遗产区面积2.8万亩,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该市邀请和组织了多批国际国内遗产专家对景迈山古茶园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和基础研究,聘请北京大学申遗专家团队到古茶园进行考察,对茶园保护与管理规划和申遗文本进行专题编写。

为保护好景迈山的自然生态、古茶树、古村落,普洱市采取了多种手段和保护措施,通过立法工程加以规范和保护。自200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保护景迈山古茶园和景迈芒景古村落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同时,在上景迈山的路上设立关卡,禁止外面的茶叶、未审批的钢筋水泥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对不符合规划的茶厂和民居建筑进行拆除,还逐步引导景迈山申遗区居民逐步搬迁,减少景迈山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保持申遗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另外,普洱市加大对景迈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恢复造林等工程,切实保护好景迈山的一草一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景迈茶的滋味特点》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特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