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市场价格。

邹炳良:记住广东市场的贡献

原勐海茶厂厂长、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炳良:

谈到普洱茶的问题,我看了以后,普洱茶本身价格的飙高,是原来的基础太低,普洱茶本身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制成的,内质丰富,一般的含量在45%左右,我们能够喝到肚子里的茶质是45%左右,比其他小叶种高得多。近几年普洱茶发展得很好,这与媒体的宣传、政府支持,还有我们商家大力的推广宣传分不开的,普洱茶从珠江三角洲开始,走入现代生活,销量越来越大,喝普洱茶的群体越来越多。由于供需矛盾的差异,普洱茶原料,从去年7月以后,就逐渐上升,我个人觉得上升是符合规律的。由于普洱茶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我们的收入是合理的。现在觉得四五十块钱的原料价并不高,就从我现在的公司,出的产品,并没有降的趋势。所谓降价是市场规律,它违反了规律,就说价格和价值,价格必须要围绕价值转,如果脱离了价值的磁场,利润就要提上来,基本上是平稳地走,我们的生产同样正常。所以我的看法市场前景还是好的。

普洱茶不仅是云南的,而且云南普洱茶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打品牌。现在有几个厂家的品牌,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它的价位就高。没有炒作就没有今天,但不能过分炒作,只是适当炒作。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会是开得相当及时,今天要形成一个文件,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好,我提一点建议。我们普洱茶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要有高度性,不要在文章中直接指责其他茶类。另外,广东市场对云南普洱茶贡献相当大。这点我想在座的朋友都有共识,我建议在文章中,干仓和湿仓问题不要提,什么是干仓与湿仓,拿什么做标准?广州、香港温度就高,储存的就比云南快,云南如果储存三年,放到广东不到一年。应该承认的。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 你别忘了广东人的贡献


普洱,你别忘了广东人的贡献

关于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及广东普洱茶发展简况

广东是茶叶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茶叶消费省,而且是茶叶出口的重要口岸。广东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普洱茶的生产历史已有50多年,可以说,普洱茶熟茶工艺起源于广东。

一、广东普洱茶发展及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研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茶叶产销发展较快,尤其是茶叶出口快速发展。广东的茶叶出口由成立于1952年的广东茶叶公司负责经营。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普洱茶由广东口岸集中出口,并以出口原料茶(青茶)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是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由于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对普洱茶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四、五十年代,香港茶商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地窖的特殊温湿环境,人工促进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发展,至五十年代后期,香港的茶楼以普洱茶为主,占了60%以上,而消费者又喜欢喝有陈香味红汤褐底的熟普洱茶。

由于香港地价昂贵,地窖式小作坊的普洱茶加工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市场对“普洱熟茶”日益增长的需要,解决供需矛盾,加快普洱茶的熟化醇化过程。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香港茶商将普洱青茶放入地窖中催熟的做法中得到启发,于1955年成立普洱茶攻关小组,从事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研究。

二: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研制及工艺流程

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攻关小组由袁励成、曾广誉、张成等同志组成,负责收集整理散存于港、澳等地茶商有关普洱青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并参照香港茶商贮存的具有陈香味、红汤的普洱茶样,在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的大冲口简易仓库进行发水发酵试验。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研究,于1957年获得成功,大大缩短了之前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陈化过程和时间,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工艺主要流程为:晒青(有时也用烘青)毛茶原料——润水——渥堆——翻堆(解块)——摊晾——起堆——筛分——拼堆——装包——贮旧——成品。

其关键工序是渥堆,包括加水量、温度及发酵度的控制。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于1957年开始利用此项技术在大冲口仓库进行普洱茶发水批量加工,并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普洱熟茶从此诞生。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品质汤色红浓、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和)、叶底黑褐,存放一段时间后陈香明显,特别适合港澳及东南亚、日本市场消费者的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广东普洱茶的出口及人工加速发酵工艺技术的传播

广东普洱茶的原料比较复杂,以广东大叶青茶为主,还有其他产区的中小叶种,也有进口茶。港澳及东南亚市场主要以大叶种为主,日本以大叶种拼中小叶种为主,产品有散茶、熟饼,也有“青饼”。至1965年普洱茶出口已达572公吨。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边生产边改进工艺,边组织扩大生产,并于1970年建成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二茶厂(简称河南茶厂),进行普洱茶加工,以满足出口的需要。当时生产的饼茶称“广东饼”,也称广云贡饼,很受港澳市场追捧,广东的普洱茶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大幅增加。至1974年发水加工普洱茶1000多吨。随着出口量的不断扩大,为了解决普洱茶加工场地的不足,省公司生产扩大到属下英德、肇庆、四会、韶关、惠阳等支县公司生产,产量快速提高,1975年出口达1235吨。1980年开始,普洱茶的生产从手工操作转入半机械化生产,1983年加工出口达3858吨。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由于普洱茶生产原料短缺,省公司又从越南、缅甸进口青茶,进行拼配加工普洱茶,使普洱茶出口得以持续增长。

云南省有关方面得知广东人工快速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获得成功的喜讯后,于1974年派昆明茶厂吴启英,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等技术人员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第二茶厂学习此技术,并将“发水茶”技术带回云南。从此,云南开始效仿广东做法进行加速发酵工艺试验,以后逐步在云南推广和完善。云南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原料优势,使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这一事实在雷平阳所著《普洱茶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及刘勤晋所著《中国普洱茶之科学读本》(广东旅游出版社)中均有记载阐述。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首创的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属于保密技术,至今国家仍未予以解密。因此,当时技术都是通过省茶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技工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的,并未将此技术加以总结形成任何文件,直至1984年才形成内部保密技术资料。

1984年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在英德召开普洱茶专业会议,对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和出口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今后的生产计划做了详细安排,并邀请省茶科所、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参与进一步深入研究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变化及卫生等深层次问题。

以上一段历史根据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有关历史资料及参与研究加工工作了解这段历史的广东老专家、老师傅回忆口述整理而成。知情人有:吴子先、丁俊之、薛秋祥、张成、林茂河、徐福祥、梁振龙、田洪恩、汤桂林、周继红等。

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技术即“熟普”加工工艺术,是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40年前发明的专利技术,是广东老一辈茶人的心血和贡献。如当时有专利制度的话,肯定可以申请工艺技术专利。望有关部门在编教科书或写普洱茶的发展史时,实事求是,不要忘掉广东的历史及其贡献特别是首创人工加速后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加工生产熟普洱茶。

赤壁青砖茶亮相广东中山抢滩登陆珠三角市场


1月31日,以“万里茶道·青砖之源”为主题的“2015中山赤壁青砖茶推介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向外宣传推广赤壁青砖茶,同时为赤壁青砖茶进军珠三角市场谋篇布局。

此次推介会由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赤壁市茶叶协会主办,得到了赤壁、中山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两地茶企、茶友、相关组织、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当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赵李桥洞庄茶业有限公司等赤壁市7家茶企“以茶会友”,在中山市华通行茶叶市场文化广场与当地400家经销商联合举办“赤壁青砖茶”推介会。推介会上,青砖茶文化历史与健康讲座、青砖茶文化与收藏互动论坛、青砖茶茶艺表演、陈年青砖茶品鉴会、青砖茶文化科普展及茶企品牌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将赤壁青砖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赤壁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欧亚万里茶道发源地,也是全国“青砖茶之乡”、“米砖茶之乡”、“名茶之乡”。近年来,赤壁市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12.3万亩。去年茶叶总产量3.14万吨,茶叶总产值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21亿元。

此次走进广东中山,是赤壁青砖茶进一步开拓市场“走出去”的又一举措,也填补了当地青砖茶市场空白。对传承和弘扬赤壁青砖茶文化,擦亮赤壁青砖茶品牌,开拓珠三角青砖茶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两地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推介会当天,赵李桥洞庄茶业有限公司中山旗舰店在华通行茶叶市场正式开张,为中山市民带来了极具咸宁地方特色的多个青砖茶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当地群众,首日便进账百万元。

广东特产大叶青


广东大叶青为属黄茶类,但与其他黄茶制法不同,其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杀青前的萎凋和揉捻后闷黄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青气涩味,促进香味醇和纯正。

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产品品质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共同茶类。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

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

大叶青茶也称广东大叶青,主要产于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属于黄茶,是黄大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大叶青产于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地处南方,北回归线从省中部穿过,五岭又屏障北缘,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热多面,年平均温度大都在22℃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甚至更多。茶园多分布在山地和低山丘陵,土质多为红壤,透水性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广东大叶青的冲泡方法


不同的茶叶冲泡方法也是不一样。茶叶的冲泡,一般只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即可饮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冲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广东大叶青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叶底呈淡黄色,滋味浓醇回干。广东大爷青冲泡步骤顺序如下:

1、烫壶:在泡大叶青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据史书记载,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解放日报、大公报刊登启示,征求商标图案。华东公司职工曹承煦设计的商标图案(八个红色“中”字组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在众多送选图案中被选中,于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发给商标审定书,取得专用权。使用时间从1952年3月1日起到1972年2月28日。

既然20世纪40年代“八中茶”商标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子虚乌有,那1951年以前使用什么商标呢?老茶人李钧先生在大炼钢铁时期保留了两片印有“云南中国茶业贸易公司”商标的金属包装材料,我在重走茶马古道途中拍了照。商标呈盾牌型,繁体字,顺序从右至左。上述档案资料找到了铁证。李钧老人告诉我,云南中茶公司统一注册商标,安排顺宁茶厂和佛海茶厂使用。范和钧先生的任务同冯绍裘先生一样,发展云南红茶。他于1939年春,偕同张石城先生由昆明出发,经滇缅公路绕道缅甸到佛海,进行茶叶产制调查,工作半年多,冬天回昆明汇报并得到建厂指令。1940年春,他赶赴重庆,请中茶总公司支援技术力量。1941年秋天基本建成厂房,安装好制茶机具,生产了一批滇红,同时还生产了一些绿茶和紧茶圆茶。建厂期间,收购了私商加工的紧茶经缅甸、印度销往西藏(藏销紧茶为心脏型)。1942年4月景栋被炸,日军逼近缅、泰,茶叶出路受阻,7月省里通知停业疏散。这两年里,范和钧先生够辛苦的,他在昆明组织了90多人,包括泥水、竹木、打铁工人,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前往佛海筹备建厂。选定厂址,规划设计,从上海聘请电气工程师,动员在上海医院工作的妻子来云南,采购一批机器设备、医药器材、防疟药品、甚至日用百货,海运曼谷,经缅甸景栋转到佛海。他亲自跑曼谷购买制茶机器,去仰光采购水泥、钢筋,忙得不亦乐乎,不会有时间来替十年后的中国茶业公司构思和设计“八中字”商标,没有心情制作“贡品”,更臆想不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会变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而提前印在“中茶牌圆茶”的外包装纸上。范和钧先生含泪于11月7日率20余职工撤回昆明。1944年,曾一度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抗战胜利后又告停业,时间长达6年,直至1950年交军事接管。捉弄命运的日军战火,没让辛辛苦苦的范和钧先生同冯绍裘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茶叶史上的“滇红”之父。

尽管1951年底有了中茶牌商标,我问1953年奉调离开佛海茶厂(1954年改为西双版纳茶厂)到顺宁茶厂工作的黄方文老人商标使用情况。他告诉我当时没有生产,也没有定牌委托私商生产,商标之事无从谈起。他正在写文字材料来澄清事实真相。黄方文老人随谷应、唐庆阳从昆明乘火车到蒙自,在屏边住了一星期,等护卫的解放军一同赴勐海接收佛海茶厂。另一位汤仁良老人于1950年5月受思普边防军副司令余为民令,武装接收佛海茶厂(后移交唐庆阳)。汤仁良老人说:“国民党军队败走后,茶厂所有可搬动的东西荡然无存,一时无法全盘筹组生产。”那时茶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恢复生产,收购和调运晒青毛茶。黄方文老人和汤仁良老人还健在。到60年代,勐海茶厂的包装都还在普洱县印红印云南沱茶也成了神话。40年代康藏茶厂使用的是“宝焰牌”商标。

《普洱茶》里唐庆阳亲口对作者说“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作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这段有悖历史的话于1995年浮现,可惜唐庆阳老先生于1994年去世,有无亲口对作者说过,已死无对证。好在档案馆资料还在,浑浊尚可澄清。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一双眼皮凤凰

我在三醉斋网站上贴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散记》后,有几个茶友发短信要来昆明与我结识。一天上午,上海的茶友清心居士竟然摸到我的办公室同我饮茶交流。他是从广州芳村过来的。他说,在芳村不敢买茶了。芳村茶市上,要什么标贴有什么标贴,要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要什么茶品可以马上做。清心居士品普洱已有一定功底。我手边没有用来作对比的劣茶。他说不用了,市面上的冒牌货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也熟悉了那些味道。泡了三壶茶,不用我介绍,他和昆明的关燕小姐就认出了陈香味悠的那壶好茶。

我们品茶说茶。清心居士认为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说话间,公司参加广交会回来的同事送来芳村30元一张的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的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124页132项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133项标明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我告诉清心居士,图谱离谱了。计划经济时代,南涧根本没有茶厂,更不可能生产沱茶。下关茶厂的技术员林兴云八十年代中因故离开了下关茶厂到南涧,1990年南涧县长带人到勐海学习办厂经验,勐海副厂长卢云负责接待。南涧办厂和生产凤凰沱茶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下关茶厂原厂长李仕达到省公司告状,因省公司当时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八十年代后期办精制茶厂还要经省计委批准。宋文庚经理在大会上发火制止了南涧的行为。大理州政府也对南涧生产沱茶一事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清心居士说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出现的偶然性问题都有得文章做

晚上我同马来西亚茶人林福南先生和萧慧娟女士话别。聊到白天同上海清心居士的会面,林先生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换对襟衣服后变成茶博士,用耳朵就能听出茶叶好坏。这些年,外行卖外行,热闹;内行卖外行,冷清;外行卖内行,无门;内行卖内行,无聊。看来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二银毫沱茶

1984年以前,茶叶属于特控计划商品,邮寄一斤以上茶叶,都要有“省茶司”的放行条。在规划上,临沧被列为红茶生产区,没有紧压茶和普洱茶生产计划,区内所产的晒青毛茶按计划调下关和昆明茶厂。芳村出售的那张普洱茶图谱,既不能反映云南沱茶的整体情况,又不介绍主流茶品——云南沱茶和下关沱茶。除凤凰沱茶外,图谱特意介绍了临沧茶厂的银毫沱茶。图标很清楚,“银毫”普洱沱茶,云南省临沧茶厂出品。文字介绍是“银毫沱210X210MM1973~1985”,标明产于1973~1985年。台湾出的《普洱茶谱》121页将银毫沱茶分为70年代中期的三分熟茶和70年代后期的半生熟茶。有史可查,云南1976年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但只有下关茶厂可以生产。有文件为证,云南沱茶只分两类:用晒青茶压制的青沱和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压制的普沱。《普洱茶谱》是2000年12月31日由台湾盈记唐人出版社发行的,不知这些没有历史根据的荒谬说法源于何处?

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12月通过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了《普洱茶》一书。在190页里介绍的银毫沱茶,注明已存仓储藏了20年。按出书前一、两年收集资料时间推算,该产品出产时间为1973年前后。邓老不是云南人,书中的事发生的时候,信息还被海峡里的滔天大浪阻隔。最终的源头不该出在他老人家身上。他或许是找了不该找的人,或许是受资讯传递的限制,在无奈中出了错误。

不知道《普洱茶谱》和芳村图谱的作者去过几次临沧,我们可是几十次往返于无量山通往临沧的公路。记得有一次是从下关茶厂搭乘凤庆茶厂黄方文副厂长的昆明产吉普到凤庆,又从凤庆搭乘班车到临沧,在临沧两元一晚的小旅馆里发热找不到药,睁着眼睛熬到天亮。当时还不是厂长的董家顺来送我上的临沧班车。

临沧茶厂前老厂长董家顺于1990年退休。银毫沱茶的历史就开始于他在任时,时间是80年代中后期。1984年国内茶叶市场放开,但出口尚未开放。为避免发展势头正好的欧洲云南普洱沱茶市场受其它来货的冲击,省里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普沱出口作出禁止转口欧洲的规定,条件谈不好就不签合同。省里同时规定除下关茶厂外,其它茶厂不得生产普沱。董家顺老人在电话里向我详细描述了当年的情形。当时临沧地委有一位领导,在台湾的亲戚要求他帮助购买普洱沱茶。临沧茶厂派人到勐海学习普洱沱茶制作工艺,并开始暗中试生产。后来任销售科长的高军回忆,1987年学生实习时,不让他们进车间看普沱试生产。

将银毫沱茶出产时间提前到1973年,目的是在年份上弄虚作假。认真一点的话,只要把云南的老茶人召集几位,不用几个小时就可理清银毫沱茶的来龙去脉。前面有文人编史造年,后面有商家亦步亦趋按图索骥,普洱茶市场不乱才怪。2004年,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院竟在云南茶叶界面前展示所谓的“73—77年临沧茶厂生产的银毫沱茶”,依据和胆量来自几本“权威”的普洱茶书。在台湾自己乱,倒也没什么,眼不见,心不烦。跑来云南乱,那些年代的老茶人都还在,这些书还“权威”得起来吗?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三古玩

前些年我陪北京的朋友去逛昆明古玩城时,朋友看中一个小香炉。店主说,至少是汉代中期制造的,时间还可以往前走。店主开价是二万元,最后八千元成交。店主我认识,同意出售好像是因为熟识我的缘故,岂料鉴定结果出来,香炉竟是清代后期仿造的,市价两千多元。我当时很生气,要去找店主理论。北京朋友对我说,别人怎么吹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买古玩是买自己的眼力,走眼了也是自己的事,这可是行规,没得讲的。

此事可隐喻普洱茶。

翠湖宾馆在水一方茶馆开业前夕,馆主章琴女士邀请我去讲讲普洱茶。章女士办事很认真,不懂就学,有这种精神,她开办的茶馆一定会兴旺的。一个昆明的朋友,酷爱摄影和普洱茶,听说在翠湖宾馆茶馆品评普洱,也跑来交流。他前些日子在昆明一家茶馆喝了一壶据说有50年历史的普洱砖茶,消费二千多元。问他味儿如何,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看他茫然的表情,知道他对普洱茶的认识还有限。他问我那家茶馆怎么样,我跟他说起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毕业于云大外语系,做导游的叫做KITTY的女孩。我有她的姓名和电话。她在网上喜滋滋地告诉我,她带一个印度人到那家茶馆去买茶,三筒茶的价格三千多元。印度人前脚走,店主后脚跟上给了她一千多元的回扣。普洱茶是茶中古玩,买陈年普洱需要培养眼力。认识标牌,懂得香气滋味固然重要,但学习历史,了解时代背景知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芳村卖的云南普洱茶图谱谬误太多,我准备写一系列的云南普洱茶史话来逐一澄清。图谱中的云南普洱茶砖内飞,标明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57年生产的38X50MM枣香厚砖。在此我仅指出三点:一是1957年省公司的全称是“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名称中没有“进出口”,也没有“分公司”;二是1972年2月启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三是1976年才增加普洱沱茶和普洱砖茶两项生产。1957年到1976年,时间出入达20年之久,生个小孩都成人了。至于价格上闹出多大差距,我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想象,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空间,混水摸鱼者宰客会更加得心应手。标帖弄老弄旧,造假者办法多多,花几分钱的内飞成本,企图换得成千上万的历史价值。

而枣香厚砖的说法,也不知道是怎么“商文化”出来的。或许茶叶容易串味,不小心串出了大枣的味道?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四班禅紧茶

文革时期的政治浮躁,特征是追求某种革命理想而不惜毁灭一切。而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浮躁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抛弃理想、信念以致信仰,完全忘了还有明天。

我同友人去一家针对旅游者开的云南普洱茶专卖店,货架玻璃柜里有两个心脏形紧茶,边上的文字说明是从云南藏区寺庙回购得来的班禅沱茶,数量有160多枚。

中国名茶网:2002年12月12日文章《普洱茶之名品》,表述班禅礼沱系云南下关茶厂专为班禅大师特制的礼品,压制时采用“牛心”外形,共生产了六件,当时送大师四件,现下关茶厂、我中心各存一件,实为茶中珍品。

在电脑里键入“班禅紧茶”四个字,查找出来的卖货的店家有几十个。龙泉茶庄(中山)最离奇,售卖的班禅紧茶存放期有35年。云南大友在昆明办了一个普洱茶博物馆,2004年8月8日开业时兜售包装上标明于1980年冬天生产的“班禅紧茶”,不知库存有多少,光货架上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下关茶厂当时送班禅大师的总量。

表现商业浮躁的假货赝品充斥市场,人心变“牛心”,最终摧毁的将是消费者的信念。以史为鉴,看看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先说说概念。班禅紧茶不是沱茶,沱茶是“碗臼型”,而班禅紧茶是“心脏型”。“心脏型”紧茶源于唐代的团茶,清代在现今西双版纳的车、佛、南有较多生产。紧茶销往西藏有悠久的历史。藏民向喇嘛敬献哈达,可同时献上四个心脏型紧茶。紧茶带把,献哈达时才可以一只手握两个。滇西北进藏区的路冬天被大雪封闭,进藏的紧茶只得绕道缅甸、印度,因而40年代车、佛、南还保持藏销紧茶生产。藏商到云南收购紧茶,一元一个,贩到藏区,四元一个,茶马古道上的运输成本大大高于茶价。下关离藏区较近,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所以紧茶的生产重心慢慢移到下关。1941年,蒙藏委员会派代表格桑泽仁同云南洽商,各出资15万元成立康藏茶厂,周东白为首任厂长,生产专供西藏(藏区)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解放后,省公司指定下关茶厂为“心脏型”紧茶惟一的生产厂家。

1951年12月,“中茶牌”商标在北京注册,中茶公司通知全国国营茶厂使用统一商标。紧茶换商标,藏区却不接受。1953年,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紧急调运54吨“宝焰牌”紧茶到畹町,经缅甸、印度转运西藏。“宝焰牌”商标保留下来了,商标由红、黄、黑三色和三个部份组成。1.香炉采用宝鼎黑边,黄色金黄色金鼎。2.炉内四个桃形图象系元宝,象征贡茶。3.炉中火焰象征佛光,故为红色。金鼎中元宝的熊熊烈火燃烧正旺,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1966年12月,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部份职工在“破四旧”运动中贴出大字报,批评“宝焰牌”商标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迫于形势,省公司下文同意将“宝焰牌”改为“团结牌”。

解放后,一直有一股力量尝试终止“心脏型”紧茶的存在。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当家做了主,但“心脏型”紧茶不能机器生产,主人还没有被解放出来;二是创新开发的先驱,前进中总喜欢抛去传统的束缚;三是心脏型紧茶外形特殊,难于包装和运输。1952年3月16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加工200担方砖茶到西康省试销。

1955年4月6日,经省公司批准后,原料配方不变,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压制十吨到丽江等地区试销。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活动中,引人注目的产品中多了方茶、小砖茶。1963年9月,厂领导李时达带着省公司批准试制的砖型紧茶,率领冯炎培、沙永康等人组成边茶工作组,到中甸、维西征求藏民意见。1966年底,工人“闹革命”去了,工厂请居委会的老太太帮助扎茶、打包,不能机器加工的“心脏型”紧茶自然被丢到一边,有限的劳力用来生产机压砖片型紧茶。“文革”之风愈吹愈烈,茶厂群众组织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抢班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7年,“总公司”正式下文批准,将带把心脏型紧茶改成长方型砖块状。

70年代初,藏区传来饮用方型砖块状紧茶出现不适的消息。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问题,还是销区不对路;是误采误收了“荒野茶”,还是充满了藏传佛教色彩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消失的缘故,总之云南紧茶逐步退出西藏市场。计划经济时期,边销茶供不应求,人们尚未冥化,没有更多人关心藏民的要求。流年似水,二十年过去了,随着云南紧茶淡出藏区茶市,似乎没有人再记得这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了。198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视察下关茶厂时指出:仍有部份藏族人民喜欢原有带把的心脏型紧茶,希望恢复和生产,以资供应。为迎接班禅大师的到来,下关茶厂选用云南上等原料精心制作100斤礼茶送班禅大师和同来的客人。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最高的活佛之一,被称为无量光佛的化身。这批经过大师点化重新生产的礼茶,后人亦称之为“班禅紧茶”。视察期间,大师订购了700件传统原料配方制作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收。从此,下关茶厂恢复生产“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藏区的销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班禅紧茶用料极其特殊,与一般“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茶质和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原料上乘、做工精细,没有丁点枯枝败叶,极易对照出赝品假货。

《普洱茶》123页:“左为第一批班禅紧茶内飞”,不符合事实。1967年到1986年都没有“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生产,这款内飞用的是50年代省公司名称,却又是简体字。而班禅大师86年到云南,礼茶上宝焰牌商标的落名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关茶厂出品”。

在视察了下关茶厂二年半后,班禅大师圆寂,“宝焰牌”心脏型紧茶是他留给藏区人民的慈悲心。今天的商业浮躁远离了佛的慈悲,如果没有了精神上的信仰与追求,物欲横流的市场究竟能走多远?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五丽江问茶

时逢国庆大假,又来丽江怀旧。观看四方街民族舞和逛街之余,也顺便走走茶铺。普洱茶雄风重振,在古城转前转后,都能见到新开的茶铺。

(一)四方街中部一条小巷里有一家专营台湾某茶商普洱茶的店铺,我们走了进去。包茶叶的纸张,没有印刷任何图案和字样,有散茶,还有沱茶,但都是清一色的熟茶。我刚拿起一个沱茶,还未打开包装,店主已经热情地换上一个去掉包装纸的样品让我闻。

“这是烘焙普洱茶。烘焙后不会有霉菌,常饮不会有害身体健康。烘焙后茶叶由内向外收敛,工艺特殊。”

闻起来有一股明显的烟焦味。“普洱茶是茶马古道上走出来的,过去自然陈化,没听说过烘焙的说法,现今的人工发酵,也没有烘焙这道工序......

“那只是你的看法,”店主打断我的话,脸色已由晴转阴。

我不想惹事,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便招呼几个同伴离开。这个茶我喝过,是张国立先生送来品尝的。一小块长条砖,装在蜡染布袋里。烘焙后不再有后续陈化,凝固的苦涩味伴着烟焦味,辛辣地刺激味蕾和喉头。好友国立没有继续喝这个茶。大家知道,烘焙茶快要“流芳百世”了。

(二)又进一个茶铺。店主是福建人,但卖的不是乌龙茶。

他介绍了一个15年的普洱茶饼,开价是180元。包装是机制纸,印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字样

“电脑字是95年以后的事,机制纸……”

不等我说完,他抢着说:“包装是新换的。在窑洞里存放了15年,旧包装不能用了。”

“放窑洞?”我们一副疑惑的表情往外走

福建人追到店外,“别走嘛,你们出个价。”

我们头都不回。

生活在云南高原和珠江流域的人真不知道窑洞是怎么挖出来的。

(三)店铺的醒目位置,展示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块“建国茶砖”,生产时间1949年,用熟茶压制。

造假的人不知道试验生产小块边销砖茶是50年代后期的事,人工发酵普洱茶是1974年以后的事,当然更不会知道生产普洱砖茶是1976年以后的事.

我们没有进店,只摄了一张有趣的“建国茶砖”。

(四)在货架上发现两块白纸盒装“普洱方茶”。这家茶铺,半边卖古玩,半边卖陈年普洱茶。

80年代初安排生产普洱方茶时出了两个差错:一是包装上印的是“普洱方茶”,但茶体却是晒青方茶,名不副实;二是计量单位表述有误。广州交易会上,陆伟镇老先生和香港负责供应零售商店的中国国货有限公司的采购员都说,放到市场上会闹笑话。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与销售脱节,改动很难,业务员只好将“普洱方茶”销往日本或其它地区。而这些细节,造假者是不会知道的。

眼前的“普洱方茶”,茶体是地地道道的人工发酵茶,计量单位表述准确,原来光白的盒底还加上几排说明文字。名副其实了,然而却假了。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六云南熟茶

众所周知,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末代,指的是清末民初。思茅当地报纸亦报道展示的末代熟紧茶生产于1927年。记得八十年代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香港茶人陆伟镇先生说过熟茶生产50年代初才在香港出现。为搞清熟茶的历史,我最近到香港走访了现年八十六岁高龄的陆伟镇老先生。

我同陆伟镇老先生于1982年在杭州茶叶出口洽谈会上相识,他16岁在广州当茶叶学徒,后移居香港,毕生做茶叶生意。我们多年不见,相见分外高兴。他虽然退了休,还在为元亨茶行顾问茶事。他生命中的70年,是同普洱茶连在一起的,他是普洱茶历史变迁的活见证。陆老先生提供了一份文字材料。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份改为散茶。老先生不知道的是,建国初期内地土改,茶行老板成分高,正在运动中,故而紧茶加工中断了。云南山高路险,旅途遥远,茶行雇佣马帮,一匹马只能驮运50公斤散茶,紧压茶却可以驮运70公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方式,决定了紧压茶的身世。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没有熟散茶,自然不会有熟紧茶了,因为生紧茶不可能再人工发酵为熟紧茶。是时香港经济发生变化,地价高涨,散茶体积大,存放成本高,人们发明了发水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又一个历史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了进来。1955年11月2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对出口紧压茶进行后发酵实验。由于缺少资信,试验不了了之。1973年4月3日,“省公司”召开茶叶加工座谈会,上午传达外贸部李强副部长讲话,下午讨论,下关茶厂的代表林兴云问李强副部长讲话中提到的“普洱茶”是指什么茶。事实上李强副部长讲话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人工发酵普洱茶。

许多普洱茶书对熟茶一贬再贬。当我写了云南普洱沱茶在法国大行其道后,有人专门问我,到法国的云南沱茶是生普还是熟普。回答是肯定的:熟普!云南普洱沱茶是用人工发酵普洱散茶压制的,法国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云南沱茶进行的系列研究和药理实验,对象都是熟茶。法国人与我们不同,注重药理结果而不过分注重过程。话又说回来,等几十年的陈化期,法国佬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云南1974年开始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几十年来基本上出的是熟茶,生茶出口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的分类上都列入了绿茶类。人工发酵普洱茶是发明创造,与自然发酵异曲同工。当然,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普洱,陈年是需要岁月洗礼的,只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陈化时间大大少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既决定于渥堆技术,又决定于存放时间。发酵时出现黑霉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报废了。熟茶的优点是立竿见影,存放五年以上就能喝到一杯醇和的普洱茶,缺点是渥堆发酵茶身受损,不耐放。生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耐放,待醇和时,茶汤中还有一股活力;缺点是陈化周期长,老子存茶儿子喝,会渐渐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市场上有人提倡喝尚未陈化的生饼,那不是喝普洱,是喝绿茶,一是浪费,二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和陈香,喝不到历史、喝不到普洱茶奉献给人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有一个茶友说得好,霸气大的新的生茶,现在喝一是口感不好,二来也是浪费;没霸气的新的生茶,尽管口感还行,但是达不到甘纯滑陈的口感;没霸气的新茶,存放也没用,不如现在喝。

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重,太霸气,对味觉的刺激太强,生产的滇青茶和滇绿茶口味不适合已适应小叶种绿茶口味的许多销区。二十多年来,我们邮寄大量云南绿茶样品到非洲绿茶销区,甚至组团到摩洛哥等国推销,但一点回应都没有,一斤茶也卖不出去。普洱茶的“醇”是由生涩对应来的,越生涩转化得越“醇”。小叶种“普洱茶”不耐放,不出“醇”,因为它不够苦涩。正如食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又如同酿酒葡萄,苦涩味极重,当水果吃,味则不对路。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若要喝绿茶,有龙井,有碧螺春,小家碧玉,性柔味薄,没必要去会五大三粗、生涩刺喉、还不会温顺体贴的高原汉子。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七“干仓”砸“湿仓”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2003年3月5日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茶。

这个定义,既包括了历史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制成品经自然发酵而来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烘青毛茶,130度以上的高温烘烤,使其丧失后发酵有利条件,最终加工成一至四级等滇绿茶系列产品。晒青毛茶,未经后发酵,传统上加工成云南人熟悉的属于绿茶范畴的滇青茶,系列产品有春蕊、春尖、春芽、春玉、滇配茶等。普洱茶之绝,在于她的后发酵。先人没有烘干机,只得依赖自然。柔和的阳光没有使青茶定格,不经意间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普洱茶区别于滇青茶,在于他的后发酵,滇青茶不能叫普洱茶,因为没有后发酵。如晒青毛茶及制成品未经后发酵(包括人工和自然)也纳入普洱茶概念,那可是天下乱弹琴了。

微生物的繁衍过程叫发酵。发酵的先决条件:一定的水分、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氧气。没有水,就不会有发酵,道理同星球上没有水就不会产生生命一样。同港九茶叶商会小聚时,说到几十年前有人用塑料纸密封生茶饼,后来打开,变化很小。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许多普洱茶书,把“干仓”捧上了天,殊不知没有一定的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新认识的茶友作家吴合对请我同台湾来的江先生在他的《知轩斋》品茶,我们在干仓和湿仓问题上意见相左。他一味扬干贬湿,我却有不同认识。干仓水分越少,茶叶陈化速度越慢。发酵陈化的目的,是散除杂味涩味,引导出醇和平滑,陈香久驻,充盈饱满不锁喉的感觉。存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是必要的。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周琮先生应邀来云南交流普洱茶发酵工艺,他讲了普洱茶在加工和保管中需要一热一冷、一伸一缩的道理。云南是高原立体气候,有几个特点:白天和夜间温差大;室内和室外温差大;山顶和山脚温差大。晒青毛茶水分一般保持在12%以上,为防止破损,马帮捆扎运输前还要再撒清水回软茶包。走入干热河谷气温颇高,走上山顶空气凉爽,加上白天升温,夜里降温,茶胚在不停的一伸一缩。运输方式改变后,时间大大缩短,在存放中继续保持正确的发酵陈化尤为重要。江先生试验过,一块茶饼在干燥地点存放了十年,变化不大。片面强调干仓,结果是老子存茶,儿孙辈享受,意义有多大?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在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观察。技术掌握得好,出正常的白毛,堆子温度高了,茶胚烧掉,温度低了,堆子表面出现黑毛。后两种情况茶叶都做坏了。对湿仓有争议,是因为部份货品有时会出现黑霉和绿霉,笔者认为还是技术掌握不当,或湿度过高,或温度不适。以此全盘否定,不让茶叶置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甚至装上除湿机,在观念和做法上都是错误的。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货品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一定能够陈化出好茶品。最后,江先生和我统一了认识。江先生的湿仓概念是因为个别商人为了商业目的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或直接摆放在潮湿之土地上,生长出其他种类的霉菌,以达到普洱茶所谓的陈化和年份。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茶自然就没了存放的韵味,也就没了普洱茶保健的效果,反而伤害人体。这很容易鉴别,人为的“湿沧”开汤后会有刺鼻的气味,汤色黑混,锁喉,干茶见红色霉斑,冲泡后叶底发粘稀烂,而自然的仓管置放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此仓非彼“沧”。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八 铁饼神话

传统加工圆茶的模具,原是石质的。加工时,布袋里装上茶叶,袋口打个结,置入木模或石模压制。袋口打的结,正好在底部留个坑。技术革新的热潮,一直在鼓励改进模具,试图用机器替代笨重的手工操作。50年代中,铁制模具出现了,但只试验,没有正式生产。70年代初,开始用机压模具生产饼茶,因未使用布袋,压出的饼茶底部无坑,边缘平直,与传统的泥鳅边大不相同,被称为“齐边”七子饼茶。机压同人压完全是两回事,紧结度比正常饼茶高了许多倍。机压铁饼难掰难陈化,入市后没有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没有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铁饼的优点。这批前所未有的茶品,成了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奇闻逸事。同时,也有人出来编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

普洱铁饼的佳话成了普洱茶文化的一部份,以至于网上有多名茶友嘱我一定求证核实。我三进三出下关茶厂。应我的要求,罗厂长走访了退休老职工,原供销科长及技术员李鸿基、马俊堂等人,详细了解下关生产铁饼的时间、过程及加工模具情况。经回忆和查实历史资料,60年代前只有石头模具生产的饼茶,没有生产过铁饼。70年代改进模具后只生产过一批。我从厂里送来的十几箱历史样品里,找到了1972年的铁饼。装铁饼样品的纸袋上还有72年和机压字样。这款茶较特殊,内飞没有压进茶体,从外型、茶质、色泽、松紧和尺寸来看,正是香港新界茶博会展出的铁饼。《普洱茶》154页上那图茶,内飞压进茶体,不要说不是50年代初期的产品,连72年那批独一无二的铁饼也不是。圆茶是出口产品,不知为什么会在书里被立即运销西藏和新疆。下关茶厂志130页,圆茶“注册商标统一为‘中茶牌’,开始是红印中茶牌,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红色的,到了50年代末改为绿印。”邓先生照片里送给冯厂长的“铁饼”是绿印,文字说明又是50年代初从勐海调原料来压制的,前后矛盾。台湾另外一本书《普洱茶谱》(发行人黄键亮)69页也做了假。悬挂于各茶庄店铺上的百年普洱茶图谱又多了一个赝品。生产“最普通下关茶”的下关茶厂,沾了六大茶山原料的光,压制了空前绝后的茶品,殊不知香港茶客赞誉的铁饼,原料来自澜沧江两岸的勐库、博尚、凤庆和景谷。

有一次在广州芳村见到皱先生和邓先生,入到一条是叫云南一条街的云南茶叶区,居然见到有人冒充他老人家的茶叶照片挂在墙上,而云南籍店主居然连皱老先生都未能认出来,呜呼,后进到原广州本地人最早的真正芳村,受到老茶商的热情接待,真是什么才是爱茶人,洞企石茶叶市场是顶起云南茶叶的中坚呀。

看来藏送云南茶叶的未来不止是广东省某些地方的人,还有云南的本地人呀。

广东名茶--古劳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广东名茶--古劳茶”的资讯内容,更多茶类知识请关注!

广东名茶--古劳茶

古劳茶,产于广东省高鹤县古劳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

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雾气蒙蒙,空气湿润,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劈蕊”。

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搓揉、炒、焙干五道工序。分“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个产品,以丽水所产的“翠岩银针”品质最佳。

古劳茶,广东省的历史名茶,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又称之“火花香茶”。即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冲泡提示: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泡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水烧开后再冷却);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广东大叶青的冲泡步骤


饮茶在中国已有很长历史,而茶叶冲泡过程独具情趣,已成为茶文化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下介绍广东大叶青的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广东大叶青的新茶怎样保存


新茶如果贮存不当,尤其容易发生质变。茶叶贮存的环境很重要,温度、湿度、异味、光线、空气和微生物等都会造成茶叶色泽、香气的流失。

生石灰贮存法:选用干燥、封闭的陶瓷坛,放置在干燥、阴凉处,将茶叶用薄牛皮纸包好,扎紧,分层环排于坛的四周,再把灰袋放于茶包中间,装满后密封坛口,灰袋最好每隔1-2个月换一次,这样可使茶叶久存而不变质。

木炭贮存法:取木炭1公斤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其上,直至装满,再密封坛口,装木炭的布袋一般每月应换装一次。

暖水瓶贮存法:将茶叶装进新买回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蜡封口并裹以胶布。此法最适用于家庭保管茶叶。

化学贮存法:用较厚的塑料袋,将除氧剂固定在一个角上,然后封好茶叶袋,除氧剂在一二天内能将茶叶的氧气吸收掉,实现除氧封存,效果很好。

冷藏贮存法: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新茶装进铁或木制的茶罐,罐口用胶布密封好,把它放在电冰箱内,长期冷藏,温度保持在5℃,效果较好。

广东大叶青简介


中文名:大叶青

产地环境:亚热带、热带气候区,温热多雨

功效:散热、理气、补脾

主要产区:广东舌耕内韶关、肇庆、湛江

制法: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

保鲜方法:密封、防潮、防光

简介

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他黄茶不同。杀青前的萎凋和揉捻后闷黄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青气涩味,促进香味醇和纯正,产品品质特征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黄茶类,但与其他黄茶制法不完全相同。

大叶青产于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地处南方,北回归线从省中部穿过,五岭又屏障北缘,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热多面,年平均温度大都在22℃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甚至更多。茶园多分布在山地和低山丘陵,土质多为红壤,透水性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大叶青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

品质特点

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芽毫明显,干茶色泽青润显黄,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叶底呈淡黄色,滋味浓醇回干。

广东名茶--潮安凤凰水仙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广东名茶--潮安凤凰水仙”的资讯内容,更多茶类知识请关注!

广东名茶--潮安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

采摘标准为驻芽后第一叶开展到中开面时最为适宜。凤凰水仙中的凤凰单丛品质最具特色。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凤凰水仙为采摘水仙茶树鲜叶,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制成。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

【采摘】

凤凰水仙采摘十分严谨精巧,鲜叶要有一定成熟度,按适中一片片采摘;亦要求“阳光太耀不采、清晨不采、沾雨水不采”三诀。所以,多选在下午两点左右;全部被采下的茶叶一律立即晒青;傍晚时份逐一分株制造;如夜有北风更佳最后连夜赶做余下的工作、入箱。制作工序过程大致和乌龙茶一样。

广东大叶青的药用价值


广东大叶青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乳腺癌

大青叶、七叶一枝花、金银花、夏枯草、白芷各1.92克,冰片30克共研细末和密制为消瘤丸,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能消肿瘤,解热毒。宜于单纯癌、硬癌症。

白血病

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生黄芪、薏苡佳期各30克,玄叁、生地、丹皮、蚤休各15克,黄药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3次分服。能除血热,缓脾肿。宜于各型急性白血病。

喉癌

大青叶、白英、海藻、牡蛎各30克,北消参、干蟾皮、山豆根各15克,当归9克水煎服。另以虎杖30克,藤梨根、月杨梅根各60克水煎3小时,加入上药,同时兑服,日1剂。能缓解肿痛阻梗、肺部感染。宜地初期末溃者。

食管癌

大青叶60克,蒲公英30克,雄黄15克,硇砂、硼砂各150克,干蟾皮500克共研细末,和适量黑豆面糊制为消癌丸,绿豆大,每服3~5粒,日服3次。能使肿痛缓解、吞咽顺利。亦治胃癌、直肠癌。

2、清热解疫,用于热蕴疫毒。

乙脑流脑

大青叶、海金沙根各30克水煎2次分服。

3、凉血除班,用于血热班疹。

4、消炎退肿,用于内外炎肿。

黄疸肝炎

大青叶、茵陈各30克水煎服。

乳腺炎

大青叶、蒲公英各30克,银花、连翘各15克水煎3次分服。

广东大叶青茶叶的冲泡步骤


饮茶在中国已有很长历史,而茶叶冲泡过程独具情趣,已成为茶文化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广东大叶青的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炭焙型铁观音 应酬过多的保健良品


我们都知道,喝茶有养生健体的作用,对于应酬比较多的朋友来说,长期在外吃饭喝酒,会造成变胖,血脂血压偏高等症状,因此学会保养身体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炭焙型铁观音,一款不可多得的养生良品。

那么什么是炭焙型铁观音呢?炭焙型的铁观音就是对传统半发酵的铁观音茶用木炭再次进行约5-12小时的炭焙,因此对火候是十分讲究的。火候的把握影响着茶叶的质量,所以传统的炭火烧铁观音茶必须有人看着炉火,温度不能太高,50 - 60度长时间的烘焙是最好的。

从干茶来看炭焙型的铁观音颗粒紧结或圆结,颜色变深,变暗,呈灰褐色、深褐色,如果太黑就是败品。虽然从表面上看,炭焙型铁观音有些灰灰雾雾的,不太起眼,但是其内含的茶韵、喉韵、泡水后劲十足。

泡开后的炭焙型铁观音,汤色呈橙黄或者橙红,明亮清澈,像琥珀一样,灯光下比葡萄红更迷人。茶香隐含着一股深沉内敛的炭火香,从第一泡直到最后。炭焙铁观音的茶叶回甘特别,有独特的口感,品尝之后喉咙特别舒爽。因为炭焙型没有了原来铁观音的香气,所以口感饱实,偏重。

炭焙型铁观音不必放入冰箱就可长期保存,而且耐泡。由于经过碳焙,更合适胃寒者,也更去火。以上就是什么是炭焙型铁观音的详细介绍,如果各位觉得近日饮食不规律,可以尝试饮用炭焙型铁观音。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邹炳良:记住广东市场的贡献》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市场价格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