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六堡茶存放有讲究

随着六堡茶逐渐被认识了解,很多茶友生活中已离不开六堡茶了。大宗收藏为主的茶友,家中的六堡茶可能来自礼品茶,自购的大箩散茶、茶砖、茶饼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茶品应该如何存放才能不失原味并且越陈越香呢?南国早报记者走访了一些资深六堡茶藏家,让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

礼品茶最好抛弃礼盒储存

生意人陆先生逢年过节都能收到各种精美包装的礼品茶,其中六堡茶占了多数。陆先生爱喝茶但不讲究,再加上平时工作忙,收到这些礼品茶基本都是直接原封不动的放在杂物间,一放就放好几年。

据记者采访了解,像陆先生这样的茶友有不少,如何处理这些礼盒装六堡茶让人头疼。对此,资深六堡茶友郑召海的建议是抛弃华丽的包装礼盒,把茶饼放到紫砂茶缸或者坭兴陶茶缸里保存;礼盒里还有坭兴陶茶罐和马口铁罐包装的,则可以直接取出,放在通风干燥的高处存放即可。因为所有的茶叶都容易吸味,茶叶礼盒一是不透气,二是长期存放,一旦茶叶吸了茶叶包装盒的味道,茶叶就变味了。

不同种类不要放在一起

唐桂平说,茶叶集中存放,茶气十足,有利于后期转化。有经济条件的茶友,建议购买较大的坭兴陶或者紫砂茶缸存放六堡茶,一是可以有效阻止异味,另外也可以很好地防潮。如果实在无条件的,也可以将茶饼一起放在同一个纸箱里存放,箱子要求没有异味,越厚越好。

郑召海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茶叶千万不要放在一起。例如为了省地方,将六堡茶饼、普洱茶饼、白茶饼等一起放在同一个茶缸或者纸箱里,这样是不行的。茶叶之间互相会串味,茶叶品质就被破坏。“如果同是六堡茶但不同年份,则可以在一起存放,这样新茶可吸收老茶的茶气,加速转化。”

散茶可用牛皮纸袋储存

不少茶友是小量购买大箩装六堡散茶回家品饮。对于这些边存边喝的小量六堡散茶,资深六堡茶友李良荣选择了一个经济又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用牛皮纸袋包装存放,喝完就可以把纸袋扔掉。“牛皮纸袋价格便宜,而且防潮效果好”。www.cY260.coM

延伸阅读

如何存放六堡茶?


如何存放六堡茶?

熟悉六堡茶的茶友肯定知道,经过时间的沉淀,六堡茶是越陈越佳的。如同看着一位小孩慢慢的成长,最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人才一样,陈年六堡茶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味觉上享受,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

但近来有不少刚接触六堡茶的茶友表示,自家存放一段时间的六堡茶,味道反而多了一股“霉味”。这是因为六堡茶对存放的条件也有一定要求,温度、湿度、氧气、光线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六堡茶的好坏,其中恰当的温度和湿度将有利于六堡茶的陈化,阳光直射、杂味串杂等因素则会影响六堡茶的品质。

由于一直以来绿茶都是国人主要消费的茶品,所以大部分茶书上表述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气保藏法”等多是针对绿茶而言的。并不适合六堡茶这一类黑茶的存放。

那六堡茶到底该怎么存放呢?

首先我们要选定一个存放器皿。一般茶叶都喜欢拿锡罐来存放,但六堡茶还是不太合适用锡罐来存放,因为六堡茶的陈化需要有氧气和适合的温度湿度。玻璃罐也不合适,一是玻璃器皿透气性不好,不利于陈化;二是玻璃器皿透光,会使茶叶更易受到阳光照射,使原来的香味改变为强烈的杂味,同时也会使干茶加速变质。其实六堡茶的存放器皿也不挑剔,可以使用瓷器、陶器、竹篾编织物、竹木类器皿、葫芦等等,无杂味透气性好的这几样器皿来存放。

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一般都会提及“放置在阴凉通风之处”。而对于六堡茶而言,这个“阴凉通风之处也有讲究。”一般在放入器皿之前,六堡茶可以先用纸包好。纸张的选择最好是以透气无异味的为佳。如生宣纸、棉纸、毛纸等。这样器皿和纸张就能营造出一个“湿度缓冲区”,减少潮湿天气对茶叶的影响。如果是新茶,所含水分较多,在无雨的秋冬季则应该适当晾开透气,使其干燥。而在多雨潮湿季节则尽量少动,避免茶叶受潮。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文/彭庆中(三口居士)

有经验的茶友都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六堡茶越陈越佳,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欢多买些存着,边喝边放,感受六堡茶随着岁月慢慢老去所带来的变化。六堡茶该如何存放呢?家庭中存放六堡茶须注意些什么呢?

从主要因素而言,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六堡茶的存储,需将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其中恰当的温度湿度等为利于陈化的因素,阳光直射、杂味串味等为劣变因素则须注意避免。

书上的方法并非都正确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书上都有关于茶的存储的方法,比如常见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真空贮藏法”等。这些方法对不对呢?

客观地说,这些方法都正确,只不过不适合我们常常说到的六堡茶存储而已,或者可以说,对于六堡茶或者是普洱茶而言,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一直以来,平常看到的很多茶书都会说到茶的存储,而且这类茶的普及读物多半不会针对不同茶的分类而提出不同的存储方法,而单一地介绍一大堆“抽真空”、“密闭”、“低温”等措施,往往会误导很多新茶友。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品种非常多。茶行业中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确实,中国茶叶种类很多,权威分类中基本大类就有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等,其在种植、加工、品饮、存储等都各有其特性,不可一概而论。

由于过去绿茶是主要消费的品种,所以,很多普及类茶叶书籍介绍的常识多是以绿茶为主。而书中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气贮藏法”多是指绿茶而言的,而“抽真空”、“冷藏”等做法,也常见于闽南乌龙茶如铁观音、本山等。因此,新茶友必须了解这点,存茶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容易踏入误区,“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锡罐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

从前,很多茶客认为,储装茶叶以锡器最好,至今仍有一些老茶客有这样的看法。还有书上说从古至今已被公认为保存茶叶的最佳器皿。现在,市场上好的锡罐还非常昂贵而畅销。

锡罐的兴起应该是在陶罐、瓷瓶、漆盒(漆器的茶器具由于其难以消除的油漆味道而没有太流行)之后。锡罐流行始于明清两代,一则金属制品罐口紧密,而锡又较软而密封功能不错,二来质地光泽明亮,表面很容易做上精美的浮雕,造型又可多变,一经出现,便迅速风行。清末之后,随着手工业、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饮茶之风兴起,居家必备各式锡罐。纯锡熔点低,不需高温便可熔解,锡版成型之后镌刻容易,加之能工巧匠各出奇技,雕刻繁复精美的花纹,而更为盛行。

在明清两代,粤东潮汕各地陆续发现锡锌等混生的矿脉,潮汕即成锡矿产区。后来,马来西亚也发现了锡矿,开始了开采。潮汕盛行喝茶,将饮茶之风带到马来西亚的也有潮汕、闽南及两广人,他们对茶也是情有独钟,一时间,生产加工锡器皿的锡罐的行业配套便因应市场需要迅速跟上,并向各地推广,清末至民国期间锡罐一时风行各地。

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锡罐并不是特别适宜用来贮藏东西。因锡极易氧化,虽然新品出来,令人眼前一亮,但时间长了,都会氧化发灰发暗。不过,即使现代工艺逐步解决了锡罐易于氧化变暗的问题,但由于其质地软、过于密闭等特点,锡罐还是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的。因为,六堡茶的陈化需要氧气、适合的温度湿度环境。

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有一些茶友提出,用玻璃瓶或玻璃罐来存储六堡茶,其实这个做法欠妥。在茶的存储中,避光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在茶叶中,光照会加速茶中芳香类物质的分解,促进脂类化合物的氧化。光使茶叶中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了反-2-链烯醛和庚醛,使原有的香气变坏,形成强烈杂味(有人称之日晒味),有资料表明,贮藏在透光玻璃瓶比贮藏在木盒中的干茶变质更快。

记得小时候,印象中我们梧州很多茶叶店在售卖茶叶的时候,大多曾采用过玻璃坛罐装着茶叶。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做法,毕竟商家要向顾客展示所售茶叶的色泽和形状。不过,据向一些年老的茶商了解,按他们的经验,这类“露光”展示存放的茶叶,必须尽快清货,快则半月,多则几月茶就会慢慢劣变、色泽变得暗哑,香气变弱甚至变异。

梧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冬春空气湿度较大,夏秋高温干燥,是比较理想的存放气候。而在北方,在秋冬季节往往会过于干燥,春季也不如南方潮湿,没有南方地区典型的每年干湿冷热循环一次的气候变化,而这点对于六堡茶的陈放是很有利的。就如同过去曾经将搬进搬出防空洞作为六堡茶的工艺流程的效果一样。

六堡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不论是空间大或小,是阁楼还是专有茶仓库,只要不受阳光直射,不受雨淋。基本是适宜存放。

存放六堡茶器具的材质有瓷器、陶器、竹篾编织物、竹木器物等几大类。用瓷瓮放置六堡茶得留心,厂家茶特别是带略带酸气的新茶,偏于潮湿不宜放入这种容器,还是放入竹编箩筐或陶瓮较好。瓷瓮以存放陈茶为宜,特别是已经非常完美的老茶,用瓷质的容器放置,更为适宜。陶罐细分为上釉与不上釉两大类。上釉的陶瓮保湿度较佳,活性适中,同样适合放置陈茶。不上釉的陶瓮、竹编箩筐、竹木器物以及葫芦等,透气性好,有温湿度变化,利于茶的转化,一般的六堡茶都可以放置。

竹木器物(或者是漆器)的话,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因为新的竹木器具往往还有一些气味,漆器也是,衡量这些器物是否适合存茶,还是以其是否有异味为前提了。假如是经过长时间的晾放或采用工艺去除异味,这些竹筒、木盒、漆器之类存放茶叶,还是可以的。

放入这些容器前,六堡茶可以先用纸包好。纸的选用,最好是透气的无异味的玉扣纸、砂纸、生宣(不宜用熟宣,熟宣多有矾的气味)、棉纸、毛纸等,不宜使用塑料袋。一般家庭中如果放不了这么多坛坛罐罐,也可将六堡茶用纸包好后,存放于干净无味的装食品用的纸箱中。

正确把握通风和透气

一般茶书上,说到茶叶存放,大多都会写着“放置在阴凉通风之处”,对于六堡茶而言,此说值得商榷。尤其是梧州的冬春季节空气湿度很大,这种做法就必须小心,因为茶叶,容易吸潮。春季,如果增加了通风相反会令茶品很容易受潮。

六堡散茶可用纸包好或放入陶罐中,箩装茶、饼茶等可放入无味的纸箱中,并封好,做到“透气”就可(在春季“回南天”这点尤为重要,包装纸和纸箱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可以封好度过春天雨季的茶品本身所含水分也不能太高,如果是新茶,本身含水很高,就在无雨的秋冬季就应该适当晾开透气,使其干燥。在春季湿度大的季节,不宜频频翻动纸箱,以免六堡茶受潮。

不过,也无需过于担心,即使是天气潮湿,对于存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做到了上面几点,用包装纸和纸箱营造一个“湿度缓冲区”,就很足够了,建议不要使用除湿机或是空调的抽湿功能长时间“吸干”茶的水分,而以自然状况下的湿度存放为最佳。

即使是空气湿度不大的季节,也应该慎重看待这个“通风”,按一些茶人的经验,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气流动过快,也就是说不需要太“通风”。一般而言,经过充分沤堆发酵,发酵比较完全的六堡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放置,去除堆味后,不宜存放在过于通风的环境中。甚至,如果是一定年份的发酵充分的六堡陈茶更要避免通风,基本保持透气即可,过于通风相反是对存茶不利的,这里须把握好这个“通风”的度。

农家茶、厂家茶宜分开放

茶很容易吸味,有一定经验的茶友都知道这点,有的茶友更有一些教训。所以,我们存放茶叶的地方都必须远离污染和味源如化学品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而且一旦染上杂味,是很难去除了的。花茶的窨制也是利用了茶易于吸味的原理生产出来的。六堡茶中,六堡农家茶(即传统工艺的六堡茶)以有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很多茶友的喜爱。但很多茶友同时也觉得困惑,农家茶、厂家六堡茶这两种茶一起存放,可以吗?

一般而言,很多农家茶品有其特有的松烟味、炭火味,与厂家六堡茶(后期渥堆发酵)气味有很明显不同,混放在一起,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窜味”,是不适宜混放的。不过,由于茶友们手中的茶,往往都有各种独立的包装,不会真正“混”放,因此觉得“问题不大”,实在是没有分开存放的空间,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假如家里空间许可,还是分开存放为好。

说到这个包装,尤其需要注意异味,一些厂家商家往往会忽略了这点,在此提醒茶友们的注意。一款六堡茶拿回家中,请首先检查一下现有的包装是否有异味,特别是一些印刷的油墨味、锦盒包装味等等。如果发现有异味,请尽快地将茶取出,用干净砂纸简单包好,放置在通风处摊晾一段时间,或能补救。千万不能直接放置在有异味的包装内存放。

最后,强调一点,存放六堡茶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根据季节变化和存放地点因地制宜,务实、灵活,个中既有效果又有乐趣。

家庭存放六堡茶指南


家庭存放六堡茶指南

不似绿茶讲究新鲜品饮,六堡茶越陈越佳的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存放。在家里屯一些好原料的六堡茶,假以年月,就可以喝到真正意义上的老茶,且干净卫生。在存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年份变化,对比品鉴,颇多乐趣又可提高学习。

家庭存放六堡茶,对存放环境的要求

1、干燥

如果在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的环境中长期存放,六堡茶很容易发霉变质。所以家庭存茶要保持干燥,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最好。

2、阴凉、避光

存茶环境温度最好不超过35℃。另外,防止六堡茶叶变酸甚至变质,应避免长期光照,存茶房间可用稍厚窗帘遮挡光线。

3、通风

存茶的房间不能完全封闭,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段开窗通风。存茶的容器选择有透气效果的纸箱、陶罐等,更利于茶叶本身的转化。

4、无异味和污染源

存茶房间不能放置如香水、肥皂等带有香味的东西,也要避免点香、喷防蚊雾剂等会产生异味的行为。无污染是指存茶房间和器皿不能有化工或者重金属的污染源。

六堡茶家庭存放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存茶量,外包装可选择双层或者多层的瓦楞纸箱,或者陶制容器、竹箩筐、木盒等。陶制类容器要求不能上釉,以保持其透气性。使用前清洗干净,去其土味、火味等。木盒存放不要选择有香味或异味的,比如樟木盒子、沉香木盒子等,以避免茶叶吸附异味,影响品质。

2、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分开存放,不同年份分类存放,外包装上可标注茶品信息。

3、整件购入的六堡茶,不必再拆封存放,用原包装整件存放即可。

4、离地离墙存放。要存放的六堡茶,包装合适后可以放置在有一定高度的木架上,离开地面,同时和墙体保持一定距离。

5、在存茶房间不同位置放置温度湿度计,定期观察。温度控制在15℃-35℃左右,湿度在40%-70%之间。

南方茶友如果遇到回南天、梅雨季,不要开窗,可以在存茶室内不同角落放置适量木炭或者竹炭除湿。等到天气晴朗干爽的时候,再适当开窗通风。特别潮湿的时候,如果使用纸箱,可以用棉纸将纸箱外围包裹起来,以隔绝湿气。北方干燥的季节可以在室内放几盆水加湿,但是要注意常换水,或者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

潮湿天气该如何存放六堡茶?


潮湿天气该如何存放六堡茶?

最近在南方潮湿的天气已经持续了2周,相信全国也有不少地方出现类似的情况:墙壁“冒汗”,渗出了一串串细密的水珠,地板上也湿漉漉的一片。对于六堡茶存放的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素:温度、湿度、通风、无异味,存放的最佳环境,温度摄氏20~30℃之间、相对湿度65%~75%,存放的好坏会影响六堡茶的口感与茶气。最近的天气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过是潮湿罢了,但是对于藏茶的爱好者或者茶商而言,损失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每到这个季节,把门窗关得严丝合缝,同时使用各种除湿装置,成为不少存茶者解决茶叶防潮的常用方法。有些存茶者把空调24小时地开起来了,电表哗哗地转,虽然确实让房间干燥了不少,但电费支出也不少。那么小六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潮湿的天气存放六堡茶的心得。

家庭存茶

撬开过的茶饼/散茶

一般建议将六堡茶置于陶瓷缸中存放。在家可把即将要喝的六堡茶拆去包装,整块或用撬茶刀小心将其开松成小片,用宣纸或无味吸潮的纸张包好后放入小型的陶瓷茶罐存放。同理散茶亦可用同样的方式。

注:如果是经常拿出来喝的茶就不用纸包了直接置于罐中就可,只要注意不要吸收异味就可!(潮湿天气不建议大家用紫砂罐存放茶叶,通风透气会吸收水分)

整片和整篓茶叶的存放

整饼和整篓茶叶的存放就比较严谨了,很多茶友买来的好茶都不舍得喝,有些一放就是几年,那防潮防异味就不得不仔细了,万一发霉了就太可惜了,不光是茶的原因,还有对茶的那份执着的感情!那该怎么存放呢!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牛皮纸(一定得没有异味的)木炭,牛皮纸袋

步骤二:将茶饼或者整篓茶用纸袋或者整张牛皮纸包装起来。

步骤三:将包装好的茶叶置于准备好的纸箱内,把木炭置于空位,用一张牛皮纸把茶叶隔开,箱内不要太满保持20%的空位,然后密封把纸箱放在干燥无异味通风处。

店面存茶

也就是茶叶商对于档口茶叶的存放,在档口的茶叶流通性强,很有可能刚刚进来的茶叶5分钟后就被客户拉走了,所以要做严谨的防潮比较麻烦和不必要,至于单片和整桶的茶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存放,那我们说说整件的,在芳村一家档口堆放几十件茶叶是很正常的,由于是档口环境不严密,放大量干燥剂和活性木炭基本是没用的,就是抽湿机的效果也是甚微,所以我们建议店面只放客人马上要提走的货。要存放的直接入仓库(仓库的存放等下我们会介绍),但是回潮天或者雨天地板会比较明显的潮湿,这样我们就要注意了,推放的时候地面上放一个防潮板,茶叶箱不要靠着墙放,茶堆之间留点空隙。

注意:防潮板的购买,首先要闻下防潮板是否会有异味,有些防潮板的味道很大,然后看防潮板的表面是否平整,有些会有突起的尖锐的小块,所以这一块大家要注意了,还有就是防雨,下雨的时候不要让雨飘进店面里面!

仓库存茶

对于有比较有实力的藏友来说,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下,有个大型仓库专门藏茶也不例外,要让这么多茶正常陈化,保证它们不发霉,不受潮,无异味那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了,众所周知六堡茶的保存与其它茶叶的存放有着质的区别。绝大多数茶叶的收藏都追求“保鲜”以防止茶叶氧化,然而六堡茶就不同了,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对六堡茶的“陈化”是很有必要的。那要达到这些标准就需要专业的装备,比如排风扇,湿度计,温度计,除湿机等,那下面就一步步来介绍:

摆放

在仓库里面怎样摆放茶叶比较合适呢,推荐大型的铁架(个人不推荐木架因为木架可能会吸水),用铁架的好处就是,一不会接触地面避免从底部受潮,茶叶之间有空隙,利于通风转化,茶也不会“闷”着。

防潮、除异味

茶叶仓库里面,不要放有异味的东西,如果那样茶叶很容易吸收,基本就是只放茶叶,按时通风,避免阳光直晒,防潮的话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准备温度计和湿度计还有除湿机,如果湿度过高要使用除湿机除湿,平时也得多注意通风干燥,冬季的湿度较低,湿度用除湿机很好控制,主要是春季梅雨季节,要控制好!

用熟茶测试仓库的湿度变化

在仓库里面分散放几饼熟茶,如果一直让六堡茶的存放环境的湿度处于75度以上,空气的湿度会把茶体本质香不断的吸走(茶香),如果湿度越高茶体本身自带的原香就会散得越快(好比人为发酵的渥堆熟六堡茶,茶叶原本的樟香清香在2个月内就会全部被改变了),所以根据茶叶的变化你可以判断仓库的湿度高低从而做出反应。

活性木炭去除异味和防潮

如果只是200平方米左右仓库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仓库过大的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众所周知活性木炭有吸收异味的功能,同样它防潮也是一个好手,它对人的身体也是无害的,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活性炭的多孔结构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从而赋予了活性炭所特有的吸附性能,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分子的目的,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把空气中的水分子吸收掉,从而达到干燥的作用!活性炭大概3块钱一斤每1.5平方需要一斤,那200平方的仓库大概就是133斤差不多就是400块钱左右,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回潮天一年也就2个月,用完后可以把活性炭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干,同时活性炭还可以吸收异味,拿去晒里面的异味也会挥发了来年可以再用!就是用完之后打扫的时候需要点人力!

六堡茶的储存方法,家庭存放六堡茶的方法介绍


茶叶的储存,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茶叶是一种具体非常强的吸附性,所以是非常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异味的,所以大家存放茶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今天来教大家家庭存放六堡茶的方法!

家庭存放六堡茶,对存放环境的要求

1、干燥

如果在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的环境中长期存放,六堡茶很容易发霉变质。所以家庭存茶要保持干燥,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最好。

2、阴凉、避光

存茶环境温度最好不超过35℃。另外,防止六堡茶叶变酸甚至变质,应避免长期光照,存茶房间可用稍厚窗帘遮挡光线。

3、通风

存茶的房间不能完全封闭,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段开窗通风。存茶的容器选择有透气效果的纸箱、陶罐等,更利于茶叶本身的转化。

4、无异味和污染源

存茶房间不能放置如香水、肥皂等带有香味的东西,也要避免点香、喷防蚊雾剂等会产生异味的行为。无污染是指存茶房间和器皿不能有化工或者重金属的污染源。

六堡茶家庭存放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存茶量,外包装可选择双层或者多层的瓦楞纸箱,或者陶制容器、竹箩筐、木盒等。陶制类容器要求不能上釉,以保持其透气性。使用前清洗干净,去其土味、火味等。木盒存放不要选择有香味或异味的,比如樟木盒子、沉香木盒子等,以避免茶叶吸附异味,影响品质。

2、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分开存放,不同年份分类存放,外包装上可标注茶品信息。

3、整件购入的六堡茶,不必再拆封存放,用原包装整件存放即可。

4、离地离墙存放。要存放的六堡茶,包装合适后可以放置在有一定高度的木架上,离开地面,同时和墙体保持一定距离。

5、在存茶房间不同位置放置温度湿度计,定期观察。温度控制在15℃-35℃左右,湿度在40%-70%之间。

南方茶友如果遇到回南天、梅雨季,不要开窗,可以在存茶室内不同角落放置适量木炭或者竹炭除湿。等到天气晴朗干爽的时候,再适当开窗通风。特别潮湿的时候,如果使用纸箱,可以用棉纸将纸箱外围包裹起来,以隔绝湿气。北方干燥的季节可以在室内放几盆水加湿,但是要注意常换水,或者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

此外,原包装茶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可以先放入牛皮纸袋,整理好之后,将它们堆叠放置在干净无味的纸箱中,纸箱里面堆放的茶叶密度越大越好。

六堡茶的冲泡技巧有讲究


六堡茶的冲泡技巧有讲究

六堡茶虽然是历史悠久的广西名茶,但因为近几年来才被茶界追捧,逐渐被人熟知,所以许多人对它的具体冲泡方法并不熟悉。而冲泡不得法,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以及品质。

喝茶前必须洗茶

南宁市民陈女士最近收到梧州同学送的一箩六堡茶。从没喝过六堡茶的她按照平时喝绿茶的习惯,用大茶缸装了一大瓶开水就泡了起来。结果刚一入嘴她就喊苦,而且有股陈味,不好喝。这事被她的另一朋友资深茶友覃先生知道后笑道,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以及陈年时间较长,在冲泡上有一定技巧,首当其冲就是要洗茶。

洗茶,又名醒茶,顾名思义,以水冲洗茶叶同时唤醒茶叶到最佳的品饮状态。六堡茶通常陈年时间长,难免落有浮尘等污物,洗茶不仅可洗掉浮尘,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杂味,让“沉睡”多年的茶叶渐渐苏醒。

“喝六堡茶前至少洗茶两遍,每遍大概3秒即要倒掉,不宜浸泡过长时间,否则就可能把茶中的精华一起洗掉了。”资深茶友李良荣提醒。

温馨提示:每遍洗茶,盖碗里的水都要全部倒干净,并打开盖碗或紫砂壶的盖子以给杂味散尽,之后大概放10~20秒左右,再倒水入杯,继续冲泡。

开水冲泡,每泡5~10秒

“都说水是茶之母,冲泡六堡茶的水有什么讲究吗?”茶客新手莫先生询问。南宁市陈韵茶行总经理唐桂平说,最好是山泉水,但城市里的茶客找山泉水不容易,用纯净水就行。相对水质,冲泡的水温更为关键。冲泡六堡茶,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因为六堡茶叶粗老,水温够高才能把其中的香气逼出来。

纯净水煮开后,先冲洗两遍茶,之后沥尽茶汤,再重新倒水高冲,沿碗边顺时针绕圈入碗。盖上盖子,焖5秒钟左右,就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分给客人品饮。唐桂平说,六堡茶属后发酵茶,茶的内含物质极易溶解于水,如泡的时间太长,很容易泡浓了、泡苦了,口感就会像喝中药一样。

温馨提示:有些人不喜欢泡六堡茶,而喜欢用铁锅煮着喝,对此,牛洛河茶行总经理贡国璋认为不可取。他说,煮茶温度高,时间长,一直滚沸,容易将茶叶中的溶解度慢的有害物质如鞣酸逼出来,对胃影响很大,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紫砂壶、盖碗各有长处

冲泡六堡茶究竟是用紫砂壶还是盖碗,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两种茶器都有人用来冲泡,说法也见仁见智。因此关于哪种茶器更适合冲泡六堡茶,未有定论,大家可以分别尝试比较,从而增加品茶乐趣。

喝六堡茶已经20多年的李良荣是坚持用紫砂壶冲泡的。他说,紫砂壶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吸附作用,能聚集茶香,而且香气容易溶于茶汤,使得口感更为醇厚,入嘴更舒服。而唐桂平则认为想品评出六堡茶的真实品质,不加任何修饰,那必须用盖碗。盖碗导热快,可提高冲泡温度,从而能品出六堡茶自身的原味。贡国璋属于中立派,认为两者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场合。

温馨提示:冲泡的时候可以留意盖碗边的茶汤是否变红,如果有“金边”则更棒,表示滋味已经泡出来了,可以品饮。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功夫在茶外

前几天喝到一泡令人铭心刻骨的茶。说来茶也平常,只是市场多见价廉物美的六堡茶。只是此茶选料格外精妙,年份又有三十年之久。人为的精心制作、存放,加上偶然配合的天时地利,再加上永恒的时间,方才成就这一泡韵味极佳之绝品,一饮之下,自然难忘。

几天之后,偶然想喝一碗薄茶,喝完翻出日本茶道的书来看,当看到过去的日本茶人茶会之前所做的准备时,心中若有所动。在日本的茶事里,茶会的主人往往要准备超出我们想象繁杂、整洁的茶庭与茶具。洁净到每一块炭都事先用湿布拭去炭屑,用心到每一块踏脚石提前三十分钟洒上一些水。为了茶事里的一朵茶花,甚至提前半年去云游寻访。我想这个寻访,并不仅只是为了一朵花,也是为了内心的成长。

合上书时,忽然想起这泡老六堡茶,于是我想,不写不行了。

茶之艺

茶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了。干茶盛装在竹制的小篓中,颗颗饱满,粒粒匀称,是六堡茶中少见的芽叶成茶,虽然比平常的茶细嫩些,盛装的竹篓又比平日见到的小好几个单位,但是当此茶呈现在茶人面前时,仍是带着别开生面的大气与威严。带茶来的老师并没跟同座的茶友说这是什么茶,但仅凭这干茶透出的松、定、静,大家纷纷推测:此是年份极老的六堡茶。

开汤润茶,乳白纱状的茶烟自茶台飘起,久凝而不散,举座皆静。平时要喝好茶前,老师总特别提示我们:要安静,谁也不许说话了。可是泡这泡茶时,大家都敛神静气,注视着茶与水的交融,注视着每一丝茶气的唤发。使人宁静的,并不是“茶”,而是茶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它的力量博大,却来得从容而宁静,足以使人静下来,我想所谓爱茶,就是希望与之达成交流。

吃茶之美,在于静默,在于不分别。老六堡的茶汤味若槟榔,可嚼,可听,可琢,可磨。当你口中含着一口温润的茶汤,茶气与茶汤的温度合力将四万八千个毛孔一齐打开,污浊尽散,烦闷尽破。此时,茶的苦、甜、陈、郁皆在口中轮回,入口时是清凉、甘甜的,徐徐咽下后,从胃里缓缓升上一股暖意,一种老六堡茶特有的甘醇馥郁徘徊在唇齿之间,使你舍不得张嘴,不忍心讲话。于是平时必不可少的评论与交谈也省略了,你咽下了茶,也咽下了没出口的话,方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不必说的……

最妙的,原是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苦。苦,本是茶中难以回避的,有的茶用香来遮盖这苦,有的茶用润来化解这苦,有的茶苦的钻心,有的茶苦的回甘。而此茶,此苦,天真坦然,令人直面。初入口时那丝微微的苦,在向你诉说:我是茶。回味时那一缕稍纵即逝的苦,则更短暂,更直接:喏,此即是苦。佛遗四谛:苦、集、灭、道。苦乃第一谛也,你知道这是苦了,并不回避它,贪恋它,追逐它,而是放下它,遇苦之时不惊不怖,不喜不悲,方才算是“经历”过苦了。

经历过苦的人,是可以从苦中得到自由的人。

唯此似有似无,似苦似甜,无是无非时低首一瞥,杯中之汤,如琥珀,如老蜜蜡,如寒夜古寺中老禅师点起的暖暖一盏酥油灯……

自此一茶,物我两忘。

茶之境

世上茶岂止万种。而每一种茶,都必有其知音。读茶如六堡,我觉得六堡中最有力的乃是:和光同尘(注1),不忘初心。

人生,还真是像是一次旅行。跟自己商量好了目的、归期,联系好了驿站,最后却往往忘了要到哪里去。一些美丽的风景可以使我们迷路,一些荆棘可以使我们退缩,因为这种种假象层出不穷,种种假我使自己迷惑,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要去哪,也忘了为什么要去那儿。我们将自己调整到越来越随波逐流,越来越自欺欺人的境地,教自己的心各种偏见与谎言以适应这个暂时的驿站和暂时的假象。

可是心不昧境。于是在旅途与终点的屡屡错过之间,矛盾产生了,慌乱产生了,不确定、不安全与不信任也产生了,彼此之间的仇恨,不可回避的产生了。可怜的世人,为了在假象中维持那一个苦苦捏造的假我,不停地制造着动向和意向,不停地暗示着别人和自己:这是我的房,这是我的车,这是我喜欢的品牌,这是我厌恶的人……

茶之境,亦是一条茶之径。拨开这些假象,拨开那个不停要跳出来证明“自我”,害怕真相的软弱的“我”。当你卸下种种面具,不再苦苦扮演自己,当你放下种种欲望,不再迎合执著,当刻意熄灭,造作止息,定有一个自然之真我,在路之尽头与你相遇。当一泡茶用发自生命的体验,用真实向你发问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茶之道。

禅茶不二

禅茶的可恨,可恨就可恨在“禅”之一字。赵州从谂禅师之可爱,可爱就可爱在三称“吃茶去”(注2)而不是“吃禅茶去”。

禅茶不二,是身体力行的体证,而不是费劲心机、自以为是的弄出一种叫做“禅茶”的东西,满怀期待的等着世人顶礼膜拜。如果说茶与禅之间有一些联系的话,我想那在于茶事之中的念念不失,在于“善护念”,在于对一次茶事与茶、茶人乃至世间万物发自内心的珍视与尊重。一种来自接受的尊重,一种洞察世事的穿透力,一种理解之后的宽容。一种拨除纷乱,静至极谧时可聆听和发现到的宇宙语言,这,也即是成就菩提,禅茶不二的指向了。(张菁)

注1:

和光同尘:语出《道德经》五十六章,原文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注2:

吃茶去公案:有两个新来赵州观音院参访的僧人,赵州禅师问他们其中一人,你从前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位僧人说:没来过。赵州禅师就跟他说,那你吃茶去吧。又问另外一个人,你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个僧人说,我来过的。赵州禅师仍然说:吃茶去。院主(寺院中的一种职务)在旁很不理解,就问:方丈和尚,没来过的,让他吃茶去也就罢了,那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就唤他一声:院主!院主忙应“喏”,就相当于答应着了。赵州禅师对他说:你也吃茶去。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谈到六堡茶的渊源,当今报刊、网文、南北方的茶业专家们均说始自唐代,有1500年的历史,依据是权威经典唐人陆羽《茶经》,似是定论了。

笔者有疑,以苍梧悠久的历史、岭南文化之灵气,这不太蠢看岭南人了吗?于是就查这本中国第一位茶叶专家、人称“茶神”陆羽的《茶经》。

成书于公元780年(唐中叶)的《茶经》开篇第一句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请注意这一句:“其树如瓜芦”。

那么岭南的茶的来历呢?陆羽引用了在他之前问世的《桐君录》(东汉人著,一说南朝刘宋人著,全名《桐君采药录》,已佚)一书的记载: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

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

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

此《桐君录》说得很分明,瓜芦木,高大的茶树。显然,南方种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茶都长成高大的乔木了,长成乔木的茶树,人称老茶婆,百龄以上了;“交广最重”,重,即看重、重视。文中的“?”,此字有三解:1、菜;2、择取;3、通“茅”字用。显然是茅之意,且是香茅、桂、姜一类(辈)的香料之属。

整段《桐君录》传递了历史深处的信息:南方有“老茶婆”,树龄上百年了,叶芽也似通常的茶叶,但味很苦涩,只制作成细碎的屑茶,饮用可提神,通夜不眠。煮盐人常买它饮用,而岭南两粤的居民十分看重此茶,视为珍品,有贵客来预先备设此茶,并在茶中加上香料一类的东西用以去其苦涩。

“交广”呢?“交广”二字的“交”字大有玄机!关键就在这个字!

就是:交、广二州。读不懂这“交”字,便只能在唐代止步了。

交州和广州的行政建置,是唐以前、隋以前、两晋南北朝以前东汉未年三国的吴国孙权(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设立的。在这之前,汉献帝在岭南只设一个交州管辖(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州府设在苍梧郡之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交州一分为二后,梧州划入广州辖内,原交州治所迁至交趾(今越南国之北方)。

弄清“交广”的历史沿革,才能揭开岭南茶文化的历史真面目,

这一厘正,可以改写岭南茶文化历史传统的说法(自唐朝始,仅1500年),而应往前推500年,足有2000年的沧桑岁月了!

《桐君录》这段史实,交代了梧广两地人茶文化之精彩和艺术品格。你看:以茶待客,“客来先设”,隆而重之,敬而待之;诚诚兮、恭恭兮、虔虔兮,酽茶一盏,加上香片,请君先尝;涩中有甘,甘中闻香,这远远不是云南、四川煮井盐人那种低水平的牛饮了,而是由饮而品,升格成粤人待客品茗之道,升华、精致为“茶道”了;茶,已从饮、满足解渴的生理需求,雅化为一种高级文化精神享受了。《桐君录》记述的,仅是粤人对百年老茶婆的饮法,“至苦涩”吗、?就“取为屑茶”,就“加以香?辈(香片之类)”;如此泡制、如此品茗、如此茶道、如此茶艺,大异于他地的饮法与做法,洋溢着岭南文化活色生香的独特韵致和异趣奇巧,《桐君录》能不记上一笔吗?陆羽先生能不将其载入经典吗?

老茶婆有老茶的制法、饮法,百龄老茶婆年轻时就没有通常新茶的制法和饮法吗?当然有,但并无特别之处吧,《茶经》不载了。

如上所述,汉代梧州就产茶,饮茶已成习俗。饮的什么茶?梧州向来只产六堡茶,这六堡茶有二千多年历史,似无疑问,并非虚言了。一个“交”字之考,考证出个交州来,把汉未的苍梧六堡茶摆上了桌面,意外之得也。

陆羽在《茶经》还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存世在黄帝之后舜帝之前,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鼻祖,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是华夏饮茶的第一人,中国人饮茶始自神农氏之传。《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大帝曾南巡狩苍梧之野,给岭南带来华夏农耕文明和生活方式,使苍梧蛮族“明德”。这位岭南文化开拓者,南巡苍梧之野之时,其明德、教化的“菜篮子”是否也有“茶文化”的项目呢,这当是在不言中吧。

六堡茶:煮饮六堡茶果壳


一直以来,听说过六堡茶除了常规的老茶婆、中茶、茶谷之外,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品种,如茶巴、蜂窝茶、茶花蕾、茶果壳等,只不过,除茶花蕾得品尝过外,其他因甚是少见,一直无缘一饮。

这天,在鸳江丽港的六堡农家茶展示馆,遇上六堡农家茶协会的会长黎坚斌和副会长黄超,有缘一试六堡的茶果壳所泡的茶,也有所收益。

煮饮茶果壳的渊源

在六堡民间茶果的壳用做饮用始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也并非每家每户都用茶果壳饮用。据一些老茶人说,从前,茶农大都很穷,就如《蚕妇》一诗中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所说的一样,省俭的茶农大都不舍得将可以换钱的茶谷、中茶等自己饮用,所以,大多都是制作老茶婆或是这种茶果壳来饮用。

据黎坚斌说,六堡民间一直就有用老茶可治病的传统说法,所以,六堡茶农多有在家中存放着一些茶叶的习惯。有老茶婆、茶谷,也有部分的茶果壳,茶果壳耐放,经放置数年,往往更有“沉香”,与老茶婆等都不同,备受到茶客追捧。不过,单纯这样以盖碗或壶泡饮,茶果壳是不会很有味的,是以,必须烹煮才会“出味”,不过,如此“煮茶”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据笔者向一些六堡茶发烧友中了解到,口感醇和风味独特的茶果壳的煮饮这两年来颇受一些茶人的欢迎。特别是一些品质好、存放了一定时间的茶果壳,有着很独特的沉香,汤色红透如琥珀,味道甘醇,韵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据资料显示,茶果壳含有木质素、茶皂甙、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其中茶子壳含有28.4%缩戍糖、8.7%茶皂甙是比较高的。

煮饮茶果壳有讲究

茶果壳的茶好不好喝,茶果壳本身的品质、年份是一个方面,而煮饮的用器、方法和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煮饮茶果壳可先用清水将果壳清洗干净,特别是放置了一定年份的茶果壳更须清洗去浮尘,一般可用温水冲洗几遍即可。

据六堡的老人介绍,六堡农家煮茶用的是一种叫“茶急”的粗陶茶煲,现在已难觅踪迹。其外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煮中药的茶煲,但又颇有差异,煮饮农家老茶婆和茶果壳等都可以使用。

平日泡茶用铸铁壶烧水,其水的味道会有所改善。但如果直接用铸铁壶来煮茶果壳,煮出的茶汤水会偏黑,而且茶汤越煮越深。所以,最好选择陶瓷类的器皿来煮茶,煮饮花茶的玻璃茶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难忘茶果的风味

前几天,在一次在近郊农家煮饮茶果壳的体验中,深深地体会到茶果壳独有的风味。

在农家的院子,一个小炭炉,一个瓦煲,一桶山间清水。很朴素的一切,却自有其自然清新之气。炭炉的火不大,煮茶刚刚合适。据有经验的茶友说,猛火煮的茶不好喝,先中火煮开,改文火烹煮,比较合适。

茶果壳是几年的陈壳,比想象中容易“出味”,改慢火后,便隐隐闻到茶香了。而且,通过这次煮茶,发现茶果壳很“耐煮”。

用的杯子也是中等的“茶碗”(较之平时用的小杯而言)。茶果壳茶的汤色红中带褐色,隐约有一种特殊的茶香,很内蕴,茶味醇和而回甘。跟平时喝的茶叶茶不同,却又是另一种“茶味”。细细品来,竟是别有洞天的一种新的感觉。不由得想,原来可以有这么一种“茶味”的。

这些天天气较热,试着将煮好的茶,以大碗盛着放温凉了,到村头田间走走之后,回来仰头一口喝干,顿觉全身舒泰清润,齿颊余香,非常爽快。就如感受到六堡农家上山下田回家,喝上一口农家六堡茶那种淋漓、畅快。心底里不由得衷心地赞叹六堡劳动人民发现和利用茶果壳煮茶的聪明智慧。

不过,夏季或秋初的茶果,个头小,味道足,如能找到有十多年陈放的

那个味道,喝了难忘啊!

而且,特别耐泡,喝上一百几十道都可以,很神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存放有讲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