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茶是自然界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女人应该爱喝茶,养成喝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正确科学地饮茶,学会怎样利用饮茶实现身体健康。

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每一个角落,都飘着那一抹抹茶的清香。夏季天气炎热,苦瓜茶荷叶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热,又能促进口内生津,有利消化。

秋饮青茶: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宜饮用玄米茶,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还有缓解疲劳,暖胃健脾,抗氧化,滋润皮肤之功效。在秋季,也可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青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味甘性温的活力元气茶既可以补充人体的水份,又可以补益身体,善蓄阳气,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

冬饮黑糖姜茶:黑糖姜茶由黑糖生姜乌龙茶配比而成,乌龙茶是发酵茶,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气易损。此时,选用味甘性温的黑糖姜茶,以温育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广大女性。有生热暖胃之功;乌龙茶茶有助消化去油腻之功,于冬季进补肥腻时有利。

冬天运动减少,大家靠食物来补充热量,气温下降,姐妹们也不愿意到室外锻炼了。相反的,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平时所消耗的热量也会比在温暖环境中要多得多,所以一进入冬天,食欲会大增,活动量又少,很容易发胖。,这时很多女性选择喝茶来瘦身,那么冬天女人喝茶尤其要注意选好产品!荷叶茶具有健康减肥、清油去腻、分解脂肪、调理脾胃的特点,独有的减肥成分“荷叶碱”能在人体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使脂肪随体内垃圾排出体外,从根本上减重,并且天然健康,为女性朋友冬季减肥的首选。

常润养颜茶还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更好的调节了人体的平衡态,排出体内的毒素,润肤养颜。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为您送上温暖与健康。

精选阅读

推荐八款秋冬养生茶


1、萝卜茶

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于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白萝卜营养丰富,含钙且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化痰,配茶饮用能清肺热、化痰湿,少加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

2、桔红茶

桔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

3、姜苏茶

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4、银耳茶

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勿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银耳是食药两用滋补佳品,内含蛋白质约10%、碳水化合物65%、无机盐4%;还含有维生素E以及磷、铁、钙、镁、钾、钠等。药用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

银耳配冰糖可助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5、甘草茶

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水烧开,再将甘草、茶叶、食盐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可治风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症。

6、大黄茶

取生大黄3~9克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服用。长期饮服大黄,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再吸收。

具有清热解毒、泻下等作用。每日少量饮服,可健胃、助消化、泻胃火、增进食欲、调和气血、健壮体质、防病治病、抗衰老。用于便秘腹痛、目赤喉痛、麦粒肿等。

7、荸荠茅根茶

鲜荸荠100克洗净切碎,鲜茅根100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水烧开,投入荸荠、茅根,煮20分钟左右,去渣,加白糖适量,饮服。

能清热化痰,生津止渴,降压利尿。

8、荷叶甘草茶

鲜荷叶100克,甘草5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荷叶洗净切碎,把水烧开,然后将甘草、荷叶放入水中煮10余分钟,滤去荷叶渣,加白糖适量饮服。

安化黑茶里金花的好处


安化自古以来有着用烟熏的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用这种工艺所制出的熏鱼、腊肉都十分的美味。于是安化古人把这一习俗也沿用到茶叶储藏上,发现用松烟熏焙的茶,剔除了粗老茶固有的苦涩之味和青草气息,并且还会让茶叶散发出浓烈的松烟香味。除了味道的升华,经过这一工艺的安化黑茶,色泽也会更加的黑褐油润。自此把它作为安化黑茶加工的一个特殊工序,沿袭至今,其中安化黑茶就是金花就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具体的好处如下!

金花的好处

1、补充维生素

黑茶金花中的维生素A含量会明显增高,这跟黑茶的发酵工艺有关。

2、调理肠道

黑茶金花表示黑茶中含有很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都是肠道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正常蠕动。

3、减肥解脂

金花属于菌类,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

4、降低血糖

黑茶金花含有较多的寡糖类物质,能够分解多糖,降低血糖。

5、增强茶香

黑茶金花中的金花越多,说明发酵工艺越到位,茶的香气就更加浓郁。

6、抗肿瘤

黑茶金花中的锗元素含量丰富,而锗元素的合成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金花是黑茶独有的物质,这种物质与千年灵芝的成分类似,对人体有很好地保健作用。

7、降血压

黑茶金花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功能,所以黑茶金花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8、增强身体免疫力

黑茶金花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营养,以及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所以黑茶金花能够提升身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升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9、抗衰老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数据显示,长寿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体内硒元素含量很高,而黑茶金花中的硒元素含量非常丰富,这种元素是人体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的必备物质,所以黑茶金花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安化黑茶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冠突散囊菌”,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叶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优化。

只有黑茶类茯茶,才会在制作过程中刻意培植“冠突散囊菌”群落,这需要极独特的加工工艺才能制成。

茯砖茶真正的“金花”也是“冠突散囊菌”,在存期久远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现。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前提下,茶品内果实较多或鲜叶较粗老而茶叶渗出物浓稠情况下,且得有“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遇有此类微生物附着,还得在短期内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陈年熟茶中较陈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现几率更高些,但也是相当少见的,毕竟“冠突散囊菌”的孢子,并不十分容易介入并适合在黑茶的后发酵过程中大量存活。

冠突散囊菌,属益生菌,是茯砖茶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经科学研究,“金花”对后发酵茶品质不但没有影响,反而“金花”能分泌茶叶中的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它具有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其颗粒的大小会随着湿度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萎缩时会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的小斑点。

“发花”对茯砖茶品质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有研究表明,经过“发花”后的茯砖茶,其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类、咖啡碱、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安化黑茶的金花的好处

咖啡碱下降10.85%,有利的降低了茯砖茶的苦涩味;茶多酚中的黄酮类下降51.52%;氨基酸降低了36.84%,氨基酸的下降、与糖类发生的反应和转化,是茯砖茶香气多变的重要原因。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含量变化最小,分别只有5.9%和2.34%。

而“金花”的形成是大量微生物的产生,繁殖,氧化聚合的过程,而微生物繁殖和氧化聚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有效的减少了茯砖茶的粗涩味,增加了醇和的滋味,对改善茯茶的滋味品质取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金花”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由于“金花”即冠突散囊菌的存在,使得茯砖茶具有了不同于其他茶类的色、香、味,并且促消化、降脂减肥、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更为突出。

理想状态里的普洱茶


理想状态里的普洱茶理想状态,普通人不易达到。修道之人也许会达到,或偶尔会达到。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试什么茶都不难了,入口就可以评判一个茶的好坏了,它优点和缺点都会明于心中。如果,用这理想状态去评茶,大概也免去了许多复杂与争呦。茶常常会有个体主观的争呦,你说不好,他偏要说好,如果再加一句,“我喜欢!”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其实茶是客观的,平摆着在那里,好是好,不好是不好。但因为有了个体千差万别的口感,才会有,有人喝出好,有人喝出不好。但如果,用这一理想状态去评茶,就会,好是好,不好是不好。

既然这是理想状态,普通人无法达到,这与我们何关,说了岂不是白说。我们说人知道与不知道是两回事。不知道是在“梦”中,知道是在“觉”中。用社会作个譬如,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的最高标准,人人都向往的。因为这样人才会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它。如果,我们不知有一“理想社会”,那么社会,人生就没了方向,迷糊了,像在梦中一样。对于茶来说,我们知道有理想的身体状态,理想的口感,还不仅“梦”中与“觉”中的问题,起码让我们清楚知道”茶“的主观与客观之别,主观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相应的口感是千差万别的,这可以说是变的,是主观的;茶是客观的,它平摆放着,好是好,不好是不好,是不变的,是客观的。免去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不必要争呦,让许多人越弄越糊涂。明白这些,我们可以诚意,正心去学茶,评茶了。

世界茶源上演普洱传奇


世界茶源上演普洱传奇

彩云钟爱的云南,还有一片树叶的传奇,这就是茶。

云南澜沧江腹地独特的气候,孕育了茶树这种奇特的植物。在传统的汉文献记载中,茶出西南巴蜀地区。但最早的巴蜀,是个泛化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日的云南部分地区。现代边疆地理史学的兴起和现代植物学谱系的建立,让张宏达教授这样的学者们最终确立了云南是世界茶树之源的结论。

这种结论和在云南相继发现了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的完整古茶树系列是无比吻合的。实际上,云南不仅是世界的茶源之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无论是文献里濮人种茶的记录还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各种活着的古老的茶俗都能佐证云南是世界种茶、饮茶的发源地。如今的田野调查、科学研究加上文献梳理,已经不难勾勒出世界茶叶传奇的大致脉络:茶源云南,由云南传至巴蜀地区,由巴蜀地区传至中国内地沿海地区,再由中国内地沿海地区传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和欧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

茶从云南传到内地之后上千年,在唐代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并在宋代达到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巅峰,明清时期虽有回落,但却继续发展。在中国的茶文化谱系里,唐代崇尚阳羡茶,宋代崇尚北苑茶,明清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崇尚武夷茶、乌龙茶、龙井茶。尤其是清代中后期,普洱贡茶已“名重京师”并被皇家尊为国礼,甚至还被大文豪曹雪芹写进了不朽名著《红楼梦》。但名气也仅仅是在贵族圈子里,这是因为普洱茶在京师是很精贵的,一是因为量少,二是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以古代的交通条件,贡茶从今日普洱的古六大茶山运到北京,那价格不贵得令人咋舌才叫奇怪!那个时期的普洱茶除了进入藏区的边销茶,并没有进入内地人民的寻常百姓家,甚至也极少进入内地文人的文章诗词里。

普洱茶的真正崛起,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天这短短十余年的事情。但这十余年,借着现代媒体打造的“平的世界”普洱茶却崛起得极其强势和惊绝,堪称中国茶近十余年来上演的最大传奇!这十余年里,普洱茶不仅迅速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还在迅速巩固地位的同时势头全面压过了其他茶类。这是不是有点来得太玄乎?一点都不玄乎?只需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普洱茶的现代传奇虽然令人炫目,但却没有任何奇技淫巧的花架子,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现实因缘,它虽然来得如此迅猛骄傲,但它一切的光荣,却都名至实归,实属必然!

必然之一:这是历史的积淀,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积淀,也是云南数千年茶俗的积淀。世界上最好的茶出自世界上茶树的发源地,本属理所当然!

必然之二:云南普洱茶的价值,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过往,受到某种程度的遮掩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今日的信息时代,人们认识事物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有全面提升。普洱茶在生态文化崛起、多元文化兴盛、中心文化受到反思,边地文化价值更受尊重的当下,得到发现和受到推崇是必然的。但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就能明白普洱茶崛起的必然性:普洱茶崛起的推手不是云南人,而是台湾、香港、广东等地的国人,是因为这几个地方的经济生活水平较高,品味的提升之所至。一句话:世界茶源之地的普洱茶传奇,不是被世界茶源之地的人们掀起的,而是被一种当今世界受到推崇的现代观念掀起的!

当代普洱茶惊艳传奇的上演,说白了,是当今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传奇上演,它才如期上演!

茶船古道寻迹 境外行:一条蜿蜒的河道 在悠悠岁月里 把梧州与世界勾连起来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一条蜿蜒的河道在悠悠岁月里把梧州与世界勾连起来

六堡茶是梧州市的特色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令到六堡茶得以走出深山,进入珠三角地区,甚至走向世界的,则是一条独特的“茶船古道”。

然而,社会上对于“茶船古道”的研究还较为有限,更未能形成客观权威的资料文献,以致“茶船古道”几乎成为一个有迹可寻又无多少史料记载的传说,这不利于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宣传和利用。去年,梧州日报社派出采访组,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茶船古道”的史实进行见证式采访、抢救式挖掘,较完整地还原了“茶船古道”的历史轮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今年,梧州日报社再次派出采访组,启动“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系列报道活动。本次活动将聚焦于六堡茶产品覆盖和文化影响较明显的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采访组将全力收集与六堡茶文化相关的资料史实,为今后关于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

第一集:六堡起运

一种独特的历史名茶,一条蜿蜒的古老河道,在悠悠岁月里,把梧州与整个世界勾连起来,那就是六堡茶以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

六堡镇(网络图)

苍梧县六堡镇,位于梧州市区东北偏北60公里的大山深处,山中自古多产茶,清朝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六堡镇的山间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老茶树,六堡镇四柳村茶农易良成以前在不倚村和四柳村的山中,就见过许多径围达到两三尺的野生老茶树。塘平村黑石顶茶山更被誉为“六堡茶的源头”,当地曾经有不少树干直径达30厘米左右的古茶树,专家估计这些茶树的树龄已经超过500年。

每年三月,春茶初发,六堡茶区就开始进入生产季节。茶农们采摘了自家茶园的茶叶后,经过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焙等传统工艺,最后晾晒成茶。

历史上,自清代起,已经有明确记录,六堡镇出产的六堡茶制作完成后,大部分在合口码头被压入箩筐,装上尖头船,然后沿着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这条“茶船古道”运往广州和港澳地区,再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南洋地区华工聚集的锡矿区和种植园区里,六堡茶一直都是备受欢迎的祛暑保健的必备饮料。

茶农把一担担六堡茶送到合口码头,还原当年通过“茶船古道”外输六堡茶的情景。西江都市报记者陈健新/摄

这条“茶船古道”为远方的都市带去了六堡群山里的茶叶,也为闭塞的乡间带回了近代文明的火花。在六堡镇九城村,82岁的陈成联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的父亲陈甫苍生于1870年前后,30岁左右就外出贩茶,跑遍了“茶船古道”沿线的城镇。1916年前后,到广州销售六堡茶的陈甫苍还专门在当地拍照留影。

茶船古道”还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与西江上游的联系,无数广东地区的茶商沿着这条古道进入六堡收茶,同时又面向我国的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销售,为梧州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还是新加坡人的黄用珍,在澳门与六堡镇源盛茶庄的三少爷苏金润相恋结婚,两人沿着“茶船古道”回到六堡镇,开设了“三记”茶庄,在广东地区经销六堡茶,并利用黄用珍娘家关系在海外推销。

时至今日,六堡茶区里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梧州市出产的六堡茶,在1956年以后,也开始大量采用“冷水发酵”的现代精制茶工艺。

但无论时代如何改变,“茶船古道”的影响至今不变。数百年间,沿着这条古道输出的六堡茶,已经遍布南洋各地,融入到海外华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他们化解乡愁的一种信物。

相关链接:

梧州苍梧县六堡镇盛产茶叶,茶叶因“茶色香味俱佳”而畅销一时,清嘉庆年间,六堡茶被列为当时全国24种名茶之一。1937年出版的《广西特产物品志略》提到,当时苍梧县每年出口的六堡茶超过60万斤。

在过去陆路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走水路成了六堡茶向外运输的最佳选择。“茶船古道”雏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代,到了清代中期固定成型。“茶船古道”的线路走向大致如此:从六堡河畔的合口码头起航,沿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这条“主道”和梧垌河——夏郢(思良江)——桂江——西江,以及六堡——狮寨——长发(桂江)——西江这两条“辅道”所组成的“茶船古道”一路向东,在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连接后,再延伸到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然后通往东南亚乃至北美地区。

“茶船古道”线路图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施茶叶统购统销政策,“茶船古道”的线路走向因此发生了变化,沿着“主道”输出的六堡茶经过贺江后不再直接运往广州,而是先运到梧州加工。而这一时期,桂中横县地区出产的六堡茶沿着郁江、浔江,桂林地区出产的六堡茶则沿着漓江、桂江,也一起汇集到梧州。于是,八桂生产的六堡茶,都沿着西江输出到广州,并出口港澳地区和海外。

20世纪90年代后期,梧州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六堡茶的输出逐渐转向公路运输,此后,“茶船古道”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城重庆 隆冬里暖暖的茶友会


山城重庆隆冬里暖暖的茶友会

2011年12月11日,对于重庆下关沱茶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重庆德轩龙茶叶公司发起的“下关沱茶之友”筹备会隆重举行。本次筹备会有幸邀请到西南大学教授、普洱茶专家刘勤晋、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敏,重庆长城茶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德平、重庆江风茶道研修馆馆主魏自建等茶叶界的教授、专家、茶叶前辈等亲临现场,与100多位下关沱茶的忠实爱好者一起品茶、论茶,共度周末。筹备会上,西南大学教授、普洱茶专家刘教授还作了一场题为“下关沱茶与健康”的专题报道,深受茶友的高度评价,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敏的讲话肯定了下关沱茶在重庆二十多年来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感谢下关沱茶及下关沱茶经销商对重庆茶文化的贡献,重庆江风茶道研修馆馆主魏自建一段重庆话版的“沱之源赋”更是赢得满堂喝彩。

最后,重庆长城茶叶公司董事长、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董事唐德平给予本次活动高度评价,指出这是山城重庆下关沱茶茶友的一次盛会,并对“下关沱茶之友”寄予新的希望。

热情洋溢的下关沱茶之友”筹备会

故纸堆里的云南普洱茶香


故纸堆里的云南普洱茶香

恐怕没有哪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热衷谈论“民国”。人们体悟“民国范儿”,认为它是“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人们阅读民国小学生作文,感叹彼时人的纯善与忧患意识。就连商业电影,比如姜文的《让子弹飞》,还有尔冬升的《大魔术师》,无不让人对那个时代产生种种念想。我们在做“云南茶的民国时代”这个选题时,也想着李拂一、范和钧这样颇具民国茶人范儿的人物。在发黄的书页里,苍老的是岁月,而其中的文脉和茶香,愈久弥新,也启迪今天的茶界吧。

周学曾景东《茶山春夏秋冬》

《茶山春日》:本是生春第一枝,临春更好借题词。雨花风竹有声画,云树江天无字诗,大块文章供藻采,满山草木动神思。描情写景挥毫就,正是香飘茶苑时。

《茶山夏日》:几阵薰风度夕阳,桃花落尽藕花芳。画游茶苑神俱爽,夜宿茅屋梦亦凉。讨蚤戏成千里檄,驱蝇焚起一炉香。花前日影迟迟步,山野敲诗不用忙。

《茶山秋日》:玉宇澄清小苑幽,琴书闲写一山秋。迎风芦苇清声送,疏雨梧桐雅趣流。水净往来诗画舫,山青驰骋紫黄骝,逍遥兴尽归来晚,醉初黄花酒一瓯。

《茶山冬日》:几度朔风草阁寒,雪花飞出玉栏杆,天开皎洁琉璃界,地展箫疏图画观。岭上梅花香绕白,江午枫叶醉流丹,赏心乐事归何处,红树青山夕照残。

点评:民国《景东县志稿》卷十八载有这四首诗,作者周学曾是民国训导。与浙江、江苏等东部茶相比,文人对西部茶的着墨可谓惜墨如金,而在民国写云南茶的古体诗就更少见了。因此,周学曾的《茶山春夏秋冬》显得十分宝贵,是对云南茶文化的升华。从内容上看,四首诗写出了诗人春夏秋冬四季到云南景东茶山游览、夜宿、吟诗的感受,诗情画意之外,兼有“讨蚤戏成千里檄,驱蝇焚起一炉香”的野趣。

徐珂《梦湘呓语》

民国16年(1927)徐珂撰《梦湘呓语》中载:“珂平生不喜龙井茶,而嗜云南普洱茶。”……“亦如普洱茶之能消食,若君山则味至淡,色诚白、之二者,珂悉赏饮之。”

点评:首先,需要介绍的是“普洱茶资深爱好者”徐珂(1869―1929),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非常关注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编撰过清代掌故遗闻《清稗类钞》等。

记述文人墨客品茗论茶的《梦湘呓语》,出现了作者自己对普洱茶的评论,虽然不多,但表明云南普洱茶在民国的影响在持续。

柴萼《梵天庐丛录》

《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

点评:《梵天庐丛录》是柴萼1925年撰写的笔记小说,里面这段有关普洱茶的描述很有意思。首先表明,民国时期普洱茶名遍四海,懂茶的名士贵宦都喜欢,普洱茶从一种宫廷品饮文化蔓延到了文士和官员阶层,价格在当时很高。“价等兼金”,意思是易武、倚邦普洱茶价格是黄金的两倍。而“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柴萼将普洱茶与龙井对比,以杜甫喻普洱茶,而以陶渊明喻龙井,前者博大精深,集茶美之大成;后者清新可爱,显得寡淡小众。这才今天看来,也是如此。

马一浮《桐庐负暄》

《桐庐负暄》载:“这时候正是隆冬……僮仆搬了几只椅子,捧了一把茶壶,去安放在篱门口的竹林旁边。这把茶壶我见惯了:圆而矮的紫砂茶壶,搁在方形的铜炭炉上,壶里的普洱茶常常在滚……弥高弥坚,忽前忽后,而亦庄亦谐的谈论……我的心被引入高远之境。”

点评: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这段描写,表明江浙一带喝普洱茶在文士学者中比较常见,而且相互影响,也可见“煮茶”这一品饮方式。

董泽撰《纪襄廷墓志》

《纪襄廷墓志》“……公之为人,曾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抱,初不以谋一人一家之幸福为己足。曾日观景谷之山脉重重,农田稀少,每岁米谷所出不敷食用。民生日困,盗匪充斥想焉。如捣而思,有以匡救之。经若干心血之研究考察,以景谷气候土质之宜于种茶也。乃向外选购种子,先于陶家圆试种百株,复于塘房山续种数十万株,胼手胝足,躬亲栽植,保护培养,煞费苦心,不数年而蔚然而林可供采摘,并以所栽出者资为观摩,广事倡导,使大众群起为普遍与大量之种植。于是景谷若山荒山,已由无用化为有用,将荒山变为茶山,以昔日穷乡僻壤之地区,一变而为商贾云集之市镇,国计民生日以富裕,地方文化日以发展。公苦心倡导种茶以福国而利民之丰功伟绩,久已无人不道,有口皆碑。前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教授王毓嵩先生曾书赠公一联日: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跻而后见公一人。事功所在,固将与景谷茶同垂不朽也。”

点评:民国二十九年(1940),前云南教育交通两司司长、东陆大学校长董泽,为景谷县(原景东县)前清进士奉上谕赏给六品衔的茶人纪襄廷撰写墓志,刻立于景谷乡纪家村纪襄廷墓左右。墓志所撰墓主人纪襄廷,名纪肇猷,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是清末民初在景谷引种茶叶的老茶人。

陈邦贤《自勉斋随笔》

《自勉斋随笔》载:“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为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

点评:《自勉斋随笔》是四川民国文士撰写的随笔集,里面提到了云南的沱茶。这句话表明,沱茶在民国期间,在四川大受欢迎,下关沱茶品质优异,对汤色和耐泡性作了言简意赅的描写。

李拂一《佛海茶业概况》

《佛海茶业概况》载:“佛海一带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气味浓厚,而制法最称窳败,不规则之多次发酵,仅就色泽一项而论,由绿而红以至暗褐,印度之仿制无成,或以此耶。近年来南洋一带人士之饮料,大多数已渐易咖啡而为红茶,消费数量,虽未有精确之统计,然以其人口之众,及饮用范围之普遍而推测之,当不在少数。遍南洋售品,大部为印度、锡兰所产,唯是价值高昂。在印缅方面,每磅平均售价在半盾以上,似非一般普通大众之购买力所能及。佛海茶叶底价低廉,若制为红茶,连包装运费在内,估计每磅当不超过四分之一盾之价格,亦即印、锡红茶售价之半。即仅就南洋一带而论,当又获得新畅销。若再能运销欧美,则前途之发展,尤为不可限量。此应以一部分改制红茶,广开销路,在印度尚未对佛海茶高筑关税壁垒以前,作未雨绸缪之准备,此其一。”

点评:李拂一,原名李承阳,字一,1901年生于普洱。祖籍广西桂林,台湾国民党终身国大代表。

《佛海茶业概况》,是一篇近7000字的长文,分为绪论、产区及产量、品质、制发及包装、运输及运费、出口数量及税捐负担等8个部分。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佛海茶业在民国时期的情况,是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从语言风格上,可以看出民国语文的特点:简洁,精准,有金石之声。

鹿桥《未央歌》

《未央歌》:“童孝贤此时早已不听他的了。因为他们出了校门顺了公路往西走已到了凤翥街北口。这里一路都是茶馆。小童早看见一家沈氏茶馆里坐了几个熟朋友喊了一声就往里跑。在茶馆里高谈阔论的很少。这几乎成为一种风气。在茶馆中要不就看书作功课,若是谈天只能闲谈些见闻,不好意思辩论什么道理,所以大宴要赶忙结束这一路说来的话,而小童已冲进茶馆里笑语一片了。大宴也笑着跟进去。”

“学生们坐茶馆已经成了习惯。为了新舍饮水不便,宿舍灯少床多,又无桌椅。图书馆内一面是地方少,时间限制,――凭良心说人家馆员可够辛苦了。早上、下午、晚上都开,还能不叫人家吃饭吗?――或是太拘束了,他们都愿意用一点点钱买一点时间,在这里念书,或休息。这一带茶馆原来都是走沙朗、富民一带贩夫,马夫,赶集的小商人们坐的,现在已被学生们侵略出一片地上来,把他们挤到有限的几家小茶馆去了。”

点评:《未央歌》是华裔作家鹿桥的著名小说,故事的背景是西南联大。黄舒骏被小说深深触动,写了一首《未央歌》:“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嘴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在小说《未央歌》里,昆明的茶馆成为一道特别的景观,既是生活的茶馆,也是特殊年代学习、社交的场所,由此可体会“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的联大风气。

姚荷生《水摆夷风土记》

“从前十二版纳出产的茶叶先运到思茅普洱,制成紧茶,所以称为普洱茶。西藏人由西康阿登子经大理来普洱购买。民国七年云和祥在佛海开始制造紧茶,经缅甸印度直接运到西藏边界葛伦铺卖给藏人,赚到很大的利益。商人闻风而来,许多茶庄先后成立。现在佛海约有大小茶号十余家。最大的是洪盛祥,在印度和西藏都设有分号,把茶叶直接运到西藏销售。较小的商号联合起来,推选两个人负责把茶叶运到缅甸的景栋,再经仰光到印度,卖给印度商人,由他们转销西藏。”(姚荷生《茶的都市――佛海》)

点评:姚荷生(1915-1998),医学教育家、作家,江苏省丹徒县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随校迁至昆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并留该校农业研究所工作。1938年12月参加云南省建设厅组织的“边疆实业考察团”赴西双版纳,1939年2月28日抵车里(今云南景洪),1940年深秋始返昆明。姚荷生在版纳期间,“往返各地,投宿夷家,衣其琴,甘其食,听传说于乡老,问民俗于土酋,耳目所及,笔之于书,日积月累,居然成伙。”(《自叙》)。这就是《水摆夷风土记》的诞生经过。

《水摆夷风土记》分两部分。第一部是“征程记”,叙述了作者从昆明到车里(景洪)的旅途艰危。第二部分是“十二版纳见闻录”,作者以巨大的热情,自然客观地描绘出20世纪30年代西双版纳傣族的生存状态、民俗风情、自然环境、社会组织、语言文字以及民间文学等。藉由此书,我们得以多角度地感受云南茶在民国时代的风貌。

方国瑜《普洱茶》

《普洱茶》载:“清道光年间至光绪初年,普茶运销盛极一时,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于途,还有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国的驮马商队,每年来往于西双版纳……”“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又布朗族与佤族(自称布饶、布幸)、崩龙族(自称布雷,即今德昂族),语言同一属系,族属亦相关(称蒙克族,亦称南亚语族),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崩龙(德昂)诸族之先民。”

点评:方国瑜(1903-1983年),字瑞臣,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20世纪30年代,方国瑜在报刊上发表短文《普洱茶》,第一次简明扼要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对普洱茶的产地和命名,从历史、语言和经济三个方面作了界定,从而成为后代学者研究普洱茶史的一座丰碑。

牛蒡补充体力促进消化秋冬可常饮牛蒡茶


俗语云,“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那么秋冬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看着身旁很多人都在忙着养生保健,可是盲目的养生只会适得其反的哦。中医认为,秋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养生,一般是平时体虚、缺少锻炼的人才是养生的“主力军”,一些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都是阴虚的表现,而这类人群也是最适合秋冬两季养生的了,不过即使养生也不能盲目而行,要稍加控制。

冬季饮茶养生法

传统的进补养生多是以人参、黄芪、桂圆等中草药配合牛肉、羊肉和狗肉,这也适合体弱多病之人,只不过有些人不懂得把握一个度,盲目的进补只会致使阳气过足影响健康。在当代社会偏于肉食的膳食结构中,大家不妨试试其它的方法,比如最近几年盛行的饮茶保健就是不错的选择。

随着饮茶保健的盛行,众多的保健茶饮也层出不穷,但是很多茶饮并不是适合每个人,也不是一年四季也都适合饮用,那么冬季喝什么茶养生保健呢?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敏德尔在他的《抗衰老圣典》一书指出:牛蒡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的温和营养药草,而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他还指出--全世界最长寿的日本人就是长期食用牛蒡。所以冬季也不妨饮饮牛蒡茶是不错的选择。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牛蒡茶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排毒通便、滋阴补肾、益气降压等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过长期饮用牛蒡茶者抵抗力明显高于普通人。牛蒡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新生细胞生长,能防三高、排毒养颜抗衰老等,故而早已流行于其它国家。

牛蒡的功效有哪些

牛蒡主要产于中国,在欧美国家中有着“东方参”的美誉,台湾人喜爱喝黄金牛蒡茶养生保健,那么作为原料的牛蒡又有哪些功效呢?

1、牛蒡根富含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所以拥有诸如健脑的作用,感觉自己脑力不行的可以食用牛蒡。

详解各种(花草茶)花茶的功效、冲泡方法和搭配方式

牛蒡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喝牛蒡茶的副作用牛蒡茶怎么喝最好?

桂东玲珑茶香飘万里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讲究质量,花样越来越新。就说喝吧,有的人喝咖啡,有的人喝牛奶,有的人喝健力宝,有的人喝橙汁……而我却偏偏爱喝那充满乡村风味的玲珑茶,家乡的人们对她也有说不清,道不尽的厚爱之情。

玲珑茶是家乡著名特产,它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的桂东崇山上。这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经常是夜雨日情,终年云雾缭绕,由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所产的绿茶外形紧细弯曲,状若环钩,色泽翠绿,银豪显露,汤色浅绿清亮,滋味浓醇爽口。玲珑茶的制作工艺是选取一芽一叶初长细嫩芽叶为原料,经过拣剔推放、杀青、清风、揉捻、初开、摊凉、整形、复干等八道工序而制成。再加上精美的包装,使玲珑茶有了新的生命。简装、盒装、袋装的桂东玲珑茶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每逢节令,人们争相购买赠送,其名远扬。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桂东,无论到哪一家做客,主人首先招待你的,便是玲珑茶。茶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把茶饮当作敬客、励志、雅情的一种手段,当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好载体。通过饮茶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往杯中放入几片茶叶,冲上沸水,顿时热气腾腾,芳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闻其味,清香扑鼻,如雨后茶林的清新;观其色,绿中带黄,似碧玉一块;品其味,甘里透出清凉,饮后口角留香,热喝顿解疲劳,真乃玲珑茶馨香醇味,天下客欣赏佳名。因此,有人仿苏东坡诗吟作:

日饮玲珑两三杯,不辞长作桂东人。

玲珑茶不仅是“郴州三件宝”之一,还在湖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名茶评审会上列为湖南八大名茶之一,并以制作精细,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获北京首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名扬全国,声至海外。而今,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提高“玲珑茶”的产业地位,促进茶文化和茶经济的繁荣发展,正在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

玲珑茶,带着它独有的风味,带着家乡人的深情厚谊已经走出了山沟,飘进了千家万户,远销东南亚、欧洲市场。真不愧为著名茶叶专家朱关明教授所赞誉:

高山云雾玲珑茶,

色香味形十分佳。

饮料之王延生法,

休作寻常一等夸。

普洱茶里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


普洱茶里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喜欢普洱茶,尤其喜欢普洱熟茶的朋友,一定熟知一款优质普洱熟茶离不开“香、醇、润、厚、滑、甜”六大特点。

近期,有茶友询问说在品饮一款小沱茶时,喝到了糯米香味,于是询问:“普洱茶汤中的糯米香气是茶品本身所特有的吗?”

具体缘由,请看下文:

一、糯米香普洱茶是什么?怎么来的?

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茶中,加入“糯米香(一种植物)”所制成的一种调味茶品。即,如同市面上常见陈皮普洱,菊花普洱一般,都是窨[xūn]香或调味的茶品。

何为“糯米香”?即糯米香是一种云南所特产的草本植物,含有香草醇等多种芳香成分,及其大量对人体有益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除却用于普洱茶配料之外,还可供调配香精。

那普洱茶的糯米香是怎么来的呢?目前在市面上,普洱茶糯香来源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直接添加糯香植物切碎,混合茶叶进行一起压制。这类糯香普洱大多以小沱茶为主,用在普洱熟茶身上的居多。

第二类,运用普洱茶特有“吸附性”特性,采用糯米香叶进行窨[xūn]香,让茶叶与糯香味充分融合。不过,这类制法成本更高,通畅在二三线厂地制造。

二、如何理性看待普洱茶中的“各类”香气?

除却上述所说糯香味,普洱茶还会有陈香、木香、樟香等香气。而且,品质、工艺、仓储越发得当的普洱茶,所呈现香气越发变化莫测,曼妙无穷。

然而,市面上普洱茶香气来源,既有普洱茶先天转化香气,也有后天人为加工转化香气(各有利弊)。作为茶客,或许我们该端正自己的认知,不盲目追寻各类香气,也不过分排斥有益香气。

作为消费者,选择途中可保持茶中香气既不过分浓烈,也不显得怪异,且能与各种香气的原始气味相符合的原则挑选。

作为商家(厂家),也应守住自己的道德及其法律底线,力争为茶叶消费者用心缔造每一款茶品,确保茶品的品质安全。

当然,茶品归根结底只是一类饮(药品、食品)品,选取途中,还应适口为真,不过度追求价格、品牌,或者某一类极端工艺。

茶米铁观音里的那些古早滋味-


茶叶,在闽南语中被称为"茶米"。将茶与米并列,可见茶在闽南人眼中的重要性。尽管空腹喝茶有伤胃之嫌,但许多闽南人的一天,往往还是始于清晨的一杯香茶。而后便汤水不绝,直至夜间。

待客吃茶,读书吃茶,听戏吃茶;有事吃茶,没事也吃茶。在廊顶高高挑起的闽南骑楼下,常可见屋主摆张小桌,烧起热水,泡上一杯功夫茶。行人在廊下的步道上来来往往,也丝毫不能打扰身边茶客的兴味。

功夫小盏中的茶汤,多为闽地所产的乌龙茶。这似乎已经成为闽南人喝茶的共识,茶就是乌龙茶就是铁观音最好,以至于在闽南语中,并无与乌龙茶对应的名词。更多地是直呼茶的产地或品名。比如武夷茶、铁观音,又或是黄金桂、本山、佛手等。而其中被闽南人最为喜爱的还要属铁观音。

品质上乘的铁观音茶重如铁、条索肥壮紧接。外形俗称“蜻蜓头、青蛙腿”。冲泡之后黄中带绿或汤色金黄,香气如兰似桂,色如琥珀剔透。汤质细腻甘滑,七泡有余香,滋味千转百回。

真正上品的铁观音,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有相当明显的观音韵。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最能代表闽南乌龙观音茶的,还要数传统铁观音。

市面上的铁观音除了清香型外,还有韵香型和浓香型。其中,浓香型铁观音与清香型铁观音相对,技法上更接近传统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延续了"茶为君,火为臣"的烘焙技艺,使用传统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其茶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粟香、蜜香,汤色橙黄色或深金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音韵显现,叶底带有余香,令茶色泽乌润,滋味浑厚。

近几年,铁观音市场复归理性,不再仅仅只是轻发酵铁观音一枝独秀,浓香的传统铁观音亦悄然回归,渐成声势。两者所占市场份额大致相当,已有平分秋色之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传统浓香铁观音,发酵程度较高,茶性温润,于肠胃无伤。其茶汤厚重,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入口与味蕾相逢,初时略感苦味,但很快复归甘甜,齿颊留香,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

六堡农家茶:春天里的回归与启程


六堡农家茶:春天里的回归与启程

开春以来,韦洁群一直很忙。她创办的六堡茶厂每天都赶着生产春茶,她带着十多个工人遵循传统工艺加工茶叶,忙得不亦乐乎。她说,春天是最好的采茶、制茶时节,茶叶尤其鲜嫩,所以要抓紧时间做出更多好茶。

近年来,六堡农家茶的市场销量和知名度持续提升,这给一路坚守过来的韦洁群带来了不少信心。

数十年坚守传统技艺制茶

现年57岁的韦洁群出生于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六堡镇,做六堡茶几十年,一直坚持采用传统生产技艺。2009年,她获评选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日前又升格为该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3月24日,记者来到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走进韦洁群的茶厂,看到了传统农家茶别致有序的生产流程——十几个炉灶同时开火,工人们在对鲜茶叶进行杀青、炒制、揉捻,将经过渥堆的茶叶取出,再复揉、烘干、分类……整个厂区茶香扑鼻。

韦洁群穿梭其间忙活着,一会儿看看炭火的温度合不合适,一会儿瞧瞧揉捻的力度够不够,一会儿又去检查分类筛选的情况,每道工序都看得很紧。那些通过她现场检查的茶叶成品,条索紧结、粗细均匀,呈鱼钩或螺状。她算了一下,当天的产量约20公斤,均为上等一级茶,预计今年包括社前茶和明前茶整个春茶的产量有几千公斤。

不过,跟现代机器日产数十吨六堡茶相比,传统工艺茶的产量实在是少得不显眼。近十年来,机产茶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逐渐抢占市场,六堡镇及周边很多茶厂纷纷建起生产线,实行大批量生产和销售,传统工艺茶的市场份额被迅速挤压和消减,手工制茶的人越来越少。

“越是这样,我才越要坚持传统工艺,老祖宗的东西需要有人传承。”韦洁群说。那一套传统六堡茶的的制作技艺,她早就熟记于心,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从种植、采摘直到制作、陈化等各个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古法。近几年来,她还开班授课,向乡亲们传授制茶技巧,不遗余力地推广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六堡茶吸引力在攀升

和韦洁群一样,在制作和推广传统六堡茶的道路上努力着的,还有以“公司+农户”方式加工生产销售传统手工六堡茶的六堡镇人邓俊义和一批茶娘。近年来,邓俊义将当地热心种茶制茶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家庭茶叶农庄,实行规范化种植、采摘和手工制作,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再统一包装上市。

“如今的消费人群大都追求产品的自然生态和养生价值,喝茶也一样。虽然产量不如机械化制茶,但六堡农家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原生态性质,原产地原茶种纯手工制作,风味独特。”市农业局有关技术人员说。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实验分析报告,六堡农家茶的茶多酚平均含量、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含量等相关指标都比厂制茶要高,其市场潜力正在逐步显现,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事实就是很好的说明。韦洁群的执著和坚守正在得到回报,不少喝过的客人会主动找上门来买茶,她生产的优质农家茶供不应求。而邓俊义带领的茶娘所生产的精致手工茶,在市场上卖到2000多元一公斤,高品质的甚至卖到20000多元一公斤,在广州、北京等地大受欢迎。

茶叶专业农艺师韦成高从事六堡茶生产销售几十年,见证了六堡茶产业的一路发展。他说,六堡茶历史悠久,在清朝后期就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但在上世纪末期,六堡茶生产销售一度没落,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招商引资、企业“走出去”等措施,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机械化厂制茶已经逐步打开市场,六堡农家茶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打好原生态品牌,走出一条与厂制茶互补的发展道路,推动整体六堡茶产业提升。”韦成高说。

六堡农家茶发展还需努力

“村里种茶制茶的人又开始增多,我感觉以前那种‘茶香满村’的盛景很快要回来了。”最近,六堡镇塘平村的茶农梁家艺颇多感概。他和周边近30家农户与韦洁群签订了合作协议,发展规范化管理的有机茶园,由韦洁群收购他们的茶叶原料,并聘请他们参与生产,进行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这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茶叶有人收,还有工作做,收入不用愁了。”

早几年,六堡镇的茶叶销售并不稳定,种植成本高,客商收购价又低,茶农想靠种茶增收非常困难。渐渐地,一些茶农选择少种茶或者干脆不种茶,传统农家茶变得少人问津。

“现在好了,茶农的种茶、制茶积极性开始回升了。”苍梧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近两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提速,政府也逐步加大对茶农种茶以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六堡茶种植和茶叶生产销售趋势向好。截至目前,该县六堡茶种植面积约7万亩,主要集中在六堡镇,当地农家茶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加快发展,茶农收入大幅增加。

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麦楚均指出,发展六堡农家茶是振兴六堡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不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农家茶在坚持和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在茶叶原料的供应和质量、生产包装过程的安全和卫生、文化内涵的宣传推广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科学健康发展。

如今,一些农家茶生产企业和家庭手工作坊已经在努力寻求突破点。部分企业新建了厂房,规范杀青揉捻、发酵、烘干压制、分茶等生产环节;部分茶农开始改变原有种植方式,实行标准化种植,提升原料品质;部分厂家还规划建设休闲农家乐项目,对外展示农家茶的加工、成品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农家茶……

六堡农家茶,期待着演绎越来越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世界里的春夏秋冬》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