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小刘,你怎么还没创业?”才一见面,茶窝网CEO付颖便拿记者打趣。作为云南省互联网大会的元老级人物,付颖给人的感觉从来都是幽默、直率且平易近人。如果一定要找一句话来形容付颖,那就是“不懂茶的互联网咖不是好段子手”。

付颖,茶窝网CEO,自1999年初次接触网络至今,已有15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从当年的6万块起步资金,到现在的每年千万成交额,茶窝网已然成为了行业“互联网+”首屈一指的企业。当记者问到,当初为何选择创业的时候,付颖直言说到“2011年,我在进入普洱茶领域之前,是做网站卖翡翠的。做了四个月,就在昆明买了一套房子。但是我还是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可能是不适合自己吧。经过长期细致的比对后,我把目光聚焦在普洱茶这个领域。普洱茶在云南可以开发的行业太多了,我选择通过互联网销售普洱茶,也算是做点自己能把控的事情。说实话,大部分创业者的结局都是‘死掉’,因为他们不够了解市场,总是空喊口号,这些没用,都是忽悠!创业是因为有梦想,但也死于只有梦想”。

“曾经吹过的牛,现在实现了”

早在两年前的云南省首届互联网大会时,记者就跟付颖打过交道,也去过其在康乐茶城的办公地点,那时候茶窝网还仅有6名工作人员。今年,茶窝网依旧是互联网大会的理事单位,记者再次带着采访任务拜访付颖,一进到他的办公室,记者就感觉到了较之前年的巨大差异,付颖更是热情地引荐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团队,现在已经有28人了,编辑、设计、技术、销售......我们啥都有!”对于茶窝网的经营模式,付颖表示绝对自信,“我们在全国共有几千家经销商,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将行业间的各个关节打通,培养成熟的互联网+普洱茶模式。而我们对人员培养也做的不错,他们的成长速度很快,别的不敢说,普洱茶领域里,我们绝对是行业第一的B2C平台。”当记者玩笑着问付颖,他每年卖掉的普洱茶可以绕地球几圈时,付颖也风趣回应“销量遥遥领先”。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付颖总是强调一句话:“一家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总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作为一家日访问量占行业总访问量比例比较大的网站,茶窝网坚信自己日均3万的访问将成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资源。“构建产品库”是付颖一直引以为傲的决定之一,他说,“我们是普洱茶领域第一个打造产品库的网站,我们的模式绝对先进、规范,产品库里有上千种产品,全国很多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时,付颖斩钉截铁地说。也许没计划反而是最好的计划,就像2011年时的付颖,身边几乎没有人支持他走普洱茶这条路,也没人认为他梦想的会成功。现在,付颖和他的茶窝网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选择一个行业,并好好做下去就是最靠谱的!”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这个时代大经济环境下的一份子,“云南互联网的发展相对滞后,西南很多省份的互联网经济都发展的非常好,我们云南的互联网企业只能尽量将自己分内的事做到最好,至于其他的,我不敢讲,只想骂人!哦对了,这个不能写进去”。付颖双眼放光地交代完记者之后,哈哈大笑。

扩展阅读

大学生变身“茶场主”用互联网改写茶市格局


当同学们离开校园,青涩而忐忑地走上工作岗位时,郑州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陈星却已变身为“茶场主”,坐拥千亩茶山,月销售额达50万元。他还“牵手互联网”,悄然改写着茶叶市场格局。

22岁的小伙子陈星,身材消瘦、皮肤黝黑,脸上还长着几颗青春痘。他出生在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信阳市龙潭村,可谓是喝着毛尖长大,对茶叶也自有特殊的感情。他发现茶叶销售中的一对矛盾难以解决——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却又难有好的销路。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茶农只会种茶不会卖茶,卖茶的却往往又不懂茶,市场逐渐被‘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搞乱了。”说起茶叶,陈星收起了稚嫩的笑容,露出一股认真劲儿。

为了找到化解矛盾的答案,陈星开始了创业探索之旅。他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习市场分析的方法和创业理念;他走访茶馆、观摩学习、到茶叶公司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信阳市绿泉茶叶营销策略分析》,获得郑州大学优秀论文。

“我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整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建立从种到饮的闭环,用互联网提高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喝茶的喝到放心好茶。”说这话时,陈星的眼神里写满了自信。

有想法容易,能干成却很难。2014年底,陈星和同乡、校友组建了团队,用十万元启动资金成立茶叶公司。他和团队走遍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逐步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虽然资金有限、缺乏实践经验,但团队新颖的创业理念和年轻人的干劲,赢得了各界的赞许,校方和资方也纷纷伸手相助。

如今,陈星的团队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在生产基地信阳市黑龙潭,他们的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2000多亩茶山,包括体验采摘区、茶山分租区、立体种养区,游客可以实地体验采茶、炒茶等生产工艺,分租属于自己的茶山;在郑州市,他已经铺开了三家品茶体验馆,客人在此可以品茶、斗茶,以茶会友;在互联网端,他开网店、上线客户端,开发出茶叶“从种到饮”的可追溯系统,客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够了解、购买“绿泉茶叶”。

关于未来,陈星希望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也期待建立茶叶销售的统一网络平台。

网商宋琴:普洱茶的网销之路


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宋琴基本都在昆明北市区雄达茶城的小店里打理铺面生意和网店。晚上到家,又坐在电脑边继续打理网店,兼顾其他,直到深夜十二点——几乎天天如此。小店位于二楼,地方不算好找,但有客来,宋琴泡茶以对:一部分时间,网上谈茶;另外一些时间,拍摄整理上传茶品图片;偶有余暇,还要照顾一下一岁多点的小儿子。

宋琴个子高挑,长相文静清秀,不知道用“南人北相”一词去形容,算不算合适?70后的宋琴,是两个小男孩的母亲,实在是忙不过来,只得把五岁的老大送到大理奶奶家。助手不够,还把原本从事广告业的老公也拉进来协助生意,干脆开成了夫妻店。

宋琴老家西双版纳景洪,农垦农场长大,从小就经常接触茶园、茶叶,经年耳濡目染下来,算初有见识。90年代昆明读完大学,马上就回到西双版纳,跟随着在国营负责茶叶业务的堂哥玩茶、学茶、做茶,将近十年时间,已然“资深”茶艺师。恰好这个时间段,也正是普洱茶从起步到逐步发展间有起落的阶段,说起这个机缘,宋琴深感有幸。

2006年初,宋琴在昆明开了家实体茶店,开始“独立”经营普洱茶;2008年开始做网店,开展远程业务;2010年有了第二个小孩,只得关闭实体店,单做网店;2010年年中,重新做回实体店+网店的模式。谈起这些年坚持下来的原因,宋琴觉得无外两点:舍不得那些非常不错的普洱茶;更舍不得那些已经慢慢处成朋友的消费者。

宋琴的茶叶,多半出自西双版纳勐海一带,比如纳卡古茶园;还兼及普洱、临沧,比如普洱的景迈茶山。有前面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普洱茶经历,宋琴往往可以拿到第一手好茶,做成高、中端不同类型茶饼、茶砖等等,看需要或存放在西双版纳,或发到昆明。前些年她做的茶,熟客直接就发“白皮茶”,生客发贴牌茶。今年年初,宋琴注册下来自己的商标,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省内不说,宋琴的省外客户,遍及京、沪、浙、粤,“粘度”很高,做到这点,全赖宋琴把消费者当朋友对待,即便遇到不太懂普洱茶的,也不会马虎对待,坚持自己先确定茶品不错,先做消费者的“小白鼠”,才推荐出去,即便低价位,也不卖低质茶。也许常年涉茶淘染出来的性子,宋琴做事稳健、耐心极好,比较善于引导客户逐步认识普洱茶,慢慢可以独立分辨出好坏。

有一次,一个浙江客户买了一片茶,因为样茶摆放在昆明店面里,而稍后发出去茶品直接出于西双版纳库房,口感略有细微的差别,客户比较敏感,且先入为主,认为样茶好于库存茶品,要买下样茶而退回库茶,但要退的那茶片已经开过,不便退回。一般情况下,库茶的存放条件要优于店面,宋琴耐心解释无效,干脆建议客户还是买下那片库茶,而她也让上一步,以样茶相送。两片茶叶客户对比着慢慢喝下来,渐渐感受出库茶的好来,终于青睐有加,自己喝还推荐给朋友,几年下来,居然把那款库茶买下小半,金额达二十几万。宋琴和客户,也终于处成了好朋友,逢年过节,一定还有些礼尚往来举动才行。

宋琴和普洱茶的关联度,连她自己都觉得已经密不可分。去年“淘宝”政策变动,对宋琴的生意多少有些负面影响,她准备扩大网点,做进“商城”。

文/胡乱,文章转载自普洱杂志2012年2期!

张瑞耀:以执着和宴客之道,做普洱茶行业的“不同”


以执着和宴客之道,做普洱茶行业的“不同”

中国,一个有着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素来以兼容并包之势,接纳八方宾客。可谓“席开三千,终得一扬”。而茶界也从来不缺少传奇,只是缺少续写传奇的舞台!如今,茶东家用“宴·客”来延续这种礼仪,用这款茶的内涵叩开中国茶行业的大门,续写另一种传奇!

在普洱茶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偏安一隅已不现实。怎么才能在这种“遇强愈强”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快速的成长起来呢?怎样在经济大潮中,打造一个让人们记忆深刻的,是茶东家倾力打造的主打产品。从选料到仓储,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是茶东家茶业品牌的代表产品。

对于自己的做茶历程,张瑞耀说,自己像一个“布衣使者”,秉承普洱茶的淳朴之风,走入千家万户。然而一款茶从面市,到让广大消费者认可它并非易事。对于“自由品牌”来说,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面对品牌差异性的挑战和市场的巨大压力,但张瑞耀仍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以山头论好茶”的口号用得太过频繁,既然用滥了,我们就用茶的品质和口感来说话。

基于这样的意识,茶东家的产品“不以山头论好茶”,茶好不好,喝了才知道。我们要在口感上做出“不同”。只有消费者真正认可的茶才是好茶,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宴·客”就是这样诞生的。

“宴·客”与茶东家的理念相呼应,切中品牌与茶品完美结合的要点!

那“不同”在哪里?

不同的理念——今天我做东,请喝一杯茶!

不同的口感——“宴·客”生香甜,“宴·客”熟醇滑。

不同的信念——茶东家做自己,品质过硬,与众不同。

温星:中国普洱茶网媒体顾问之一


温星:媒体顾问之一

为了的发展,特邀原生活新报政法部主编,现春城晚报新闻策划中心副主任温星担任()的顾问之一,指导本网站的新闻策划工作。

温星,本名温元召,男,70版“媒体川军”。

现供职于《春城晚报》,任新闻策划中心副主任,《人物地理周刊》主编。

“躲猫猫”调查三剑客之一。

腾讯网推荐中国深度记者、先锋记者之一。

《北京晨报》《现代快报》2009年年度网络人物之一。

昆明市作家协会理事、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发表诗文200余章,散见《诗刊》、《诗神》、《中国诗人》、《青年作家》等及诸多报纸副刊。

有人物传记及传媒文化类专著出版。

2009年2月,参与调查昆明晋宁县看守所“躲猫猫”案,被新华社《现代快报》誉为“‘躲猫猫’调查三剑客”之一。当年底,与潘石屹、桑兰、蒋方舟等人一道,被《北京晨报》评为“用博客影响生活”和推动时代进程的“年度五大网友”之一。

个人语录:

1、以新闻立世,但求为民请命;以闲文娱己,试问有谁共鸣?

2、早年爱写很苍白的诗文,如今只做有温度的新闻——温暖那些在阳光下感到寒冷的人。

流丹茶业 张宇:的普洱茶网销之路


相对于淘宝商城其他普洱茶店的名号,流丹茶业的招牌算不上响亮,但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后起之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同行盯在眼睛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月销售从起初的5位数,跳到现在的6位数。他们用茶告诉消费者“喝”才是硬道理。让普洱茶不再神秘,而是共同分享最纯粹的喝茶乐趣。

流丹茶业的大本营在昆明雄达茶城附近,淘宝店的后台就安放在一问300m2左右的复式小楼中。一层作为临时仓库,打包发货,二层作为销售中心。流丹茶业的掌柜张宇是一个80后青年,他幽默爱笑,但聊起茶店就一本正经;他曾是航空大学的高材生,如今却将网店打理得有声有色。

B店通货C店淘

张宇的淘宝商城一开始只做普洱茶,为了拓宽消费群体,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加入了红茶的销售,整个推广思路还是以普洱茶为主,滇红为辅,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不用大力推广的滇红,销量就赶上了普洱茶,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尽管自己的普洱茶品质够高、推广方式够好,性价比高,但为何滇红就是比普洱茶销售容易。在与诸多普洱茶资深淘宝卖家的探讨中得出了个结论,“这是涉及的消费者的心态来讲,古董讲究‘淘’,不可能有人到超市去买古董,正好‘淘’的这种感觉,可以在一些茶品好的C店里找到。”

普洱茶淘宝C店利润远远高于普洱茶淘宝商城(B店),B店的平均客单价在120元左右,而C店的平均客单价就可以做到300~400元,这一组出自淘宝内部的数据,让淘宝总部食品分类项目的店小二都觉得奇怪,按照其他类目的订单数据,B店的平均客单价都是高于C店的。

与茶共鸣

起先张宇就尝试把普洱茶做得精美、做出档次,做出品质,但对于这个真正喝普洱茶,有购买能力,35岁以上的有普洱茶辨识能力的传统市场,收效甚微。但是把这一套方案运用到滇红,却见效很快。

“我们一直在思考,普洱茶淘宝商城在这样的形势下生存,就必须在推广路线上有所突破,试图让普洱茶变成一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推广成本更低,让没有饮用习惯的人来喝的茶。这可能是网络销售普洱茶的方向之一。”

在他的办公室的墙壁上贴了很多淘宝其他分类项目做得很成功的网店截图,让大家参考,学习,寻找灵感。他认为,每一种全新的普洱茶形式出现,都意味着一个空白市场,除了茶品自身的品质外,怎么推广才是重点,倡导的理念是否能与你的目标消费群体产生共鸣,有了共鸣,这样的推广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一款朋友做的名为“brDther”的普洱茶带给了张宇很大的启发,brother中文译为兄弟,大方简单的牛皮纸包装,在宝贝介绍中有一句温暖的文字,“给兄弟的关怀”。“这六个字会让人产生一种联想,是否我也应该关心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这一份礼物送的不仅仅是茶,还是一声温暖的问候和健康的祝愿。这就是共鸣,也就是茶产生附加值的地方,有了共鸣就可以吸引目标消费群体,茶自然也就卖得起价。”喝才是硬道理

好茶“喝”才是硬道理,这是流丹茶业淘宝客服一直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信息。在淘宝上,普洱茶的年份比拼,普洱茶山头之间的较量,让普洱茶这个本就普及成本很高的茶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变得更加虚幻缥缈,宛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面对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所坚持的是,带领消费者穿越普洱茶众说纷纭的是非之争,回归闲品佳茗的纯粹乐趣。

张宇认为,“对于才接触普洱茶的茶友来说,普洱茶始终是茶,喝进去才能体现普洱茶本身的价值,也只有喝了,消费者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我们针对的买家基本都是刚接触普洱茶的消费者,只有带他们走简单的饮茶路线,整个市场才会良性循环。等他们了解普洱茶,有了各自的饮茶经验再去玩山头、玩年份、玩纯料、玩收藏。”

让山头、年份、等级、产地、树龄、配方、干仓、湿仓、季节选料、发酵程度等疑惑消费者的普洱茶关键词,变为好喝、适合喝、值得喝的健康茶饮,就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文/李楠,原题:张宇:“喝”才是硬道理!

高林锐:科技是推动茶行业转型的最大动力


高林瑞,茶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七号院)主持工作副主任,大益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管办主任,是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团队带头人。与茶相伴十余年,一直坚守在普洱茶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在质管部工作期间,70多岁茶厂老专家刁老师对茶的专注及认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影响我事茶至今。

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学茶、事茶、品茶,使自己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为实现世界级茶业品牌的愿景目标,已完成营销、科研、文化、生产的战略布局,产业支撑的科技文化研发生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在侍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开发出像样的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健康茶品,每天奉一杯健康茶饮料,使人健康生活每一天。

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一生学茶、事茶、奉茶,健康生活每一天。

益友网:您与茶是如何结缘的?

高林瑞:我从师范大学毕业后教书,晚上批改作业,为了提神就喝茶,后来到云南农大茶学系读研究生,云南大叶茶以其浓强的滋味给我以很深的印象,尤其普洱茶越陈越香,经岁月沉淀而愈发醇香,这种独特的“变化”使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结缘,从事普洱茶的研究至今。

益友网:作为科技工作者,你眼中的茶是什么?普洱茶呢?

高林瑞:茶是健康饮料,不论何种茶,都是一种饮料,而且是非常有益于身心的。饮茶作为华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就是因为茶的健康属性,喝茶才会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同。我们(茶行业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不同消费者做像样的健康茶品。

益友网:您认为,科技对茶行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对茶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高林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可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形成新的产品类别、品类,延长产业链,使产品类别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总体来讲,传统茶产业产能相对过剩,潜在市场尚需挖掘与开发。新的消费市场的开拓、产业整体工业化水平提升及新品的开发都要依赖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是茶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及基石。

益友网:大益作为行业的龙头和标杆,它的科研团队最大的使命是什么?您觉得它能为普洱茶行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高林瑞:大益作为行业的龙头和标杆,它的科研团队最大的使命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者现实与潜在需求的健康茶产品。

普洱茶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茶树资源利用、市场培育都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整个产业总体来讲,仍是资源支撑型的传统农业。整个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工业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普洱茶产能相对过剩,普洱茶产业也到了由资源支撑型的传统农业向科技支撑型的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大益科研团队经过10年的技术传承、积累、创新,从“茶园到茶杯”的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技术、物质开发及机理研究、普洱茶加工特种设备开发等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将为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将会极大延长产业链。

益友网:您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对大益未来十年有什么期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高林瑞:为实现世界级茶业品牌的愿景目标,大益已完成营销、科研、文化、生产的战略布局,产业支撑的科技文化研发生产技术体系也基本形成。大益近几年扎实的做好每一个基础工作,有些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我期待未来的大益不仅仅是少数普洱茶发烧友的心头宝,更是一个属于全球普通消费者的茶饮料品牌。

我的建议也非常简单,希望大益能以科技为支撑,建立普洱茶“收藏、品饮、功效的三位一体”价值体系。

益友网:您最大的期待和梦想是什么?

高林瑞:我最大的梦想是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健康茶品,使大家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幸福的生活。在茶的陪伴下,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益友网:您对自己未来十年的事业或生活,有什么规划?

高林瑞: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与茶的关系都密不可分。不仅仅是未来的十年,我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坚持学茶、事茶、奉茶,健康的度过每一天。

白马非马: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普洱茶仓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截至目前,共分为湿仓与干仓两个时代。

湿仓是做旧与随便乱放的产物,其反映了当初做仓是为了追求快速达到老生茶的口感,或者普洱茶不值钱,乱摆乱放,茶叶经高温高湿变成湿仓茶。

在湿仓茶风行的数十年间,我们要明白是存在"湿仓里的干仓茶"的,也就是台湾人在2000年以后鼓吹干仓茶,是因为他们不掌握港仓老茶话语权,从而在一大堆湿仓里挖掘出来干仓的价值。

为什么湿仓茶的时代会有干仓,是因为在同一茶仓里可能90%的茶经高温高湿变成湿仓茶,但有极少数的茶,比如10%幸运地没有高温高湿,成为湿仓茶堆里的干仓茶。

另一种情况是,茶叶不值钱,将茶叶在仓库里一放了之,过了十年左右,到了干仓概念兴起之初,打开仓库一看全部是干仓茶。"干仓鼻祖"88青的传说就是这么来的。我估计88青放成干仓茶,可能跟相对密封的自然存放有关。那个年代,茶叶不值钱,虽然茶存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茶主人会经常将大门一锁,没去人工干预仓储,形成相对密封的自然存放环境。

复盘普洱茶在八九十年代的兴起,最开始靠的是降三高之神奇保健功效宣传,造成在法国、日本等地的热销。虽然卖得好,普洱茶也不是一种很值钱的东西。真正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价值与投资收藏价值挖掘出来的是台湾人。九十年代中期,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经过数年的酝酿,而在1999年达到疯狂,2001年因香港《壹周刊》之普洱茶负面调查报道,台湾普洱茶市场崩盘。2003年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火热,一方面普洱茶的保健神话广为流传,另一方面普洱茶作为能喝的古董,其收藏投资价值得到空前强调,引来了全民收藏炒作普洱茶之热潮。

九十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加入的台湾人、大陆人,尤其是台湾人,其中的一些人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通过钻研与梳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品鉴与收藏投资体系,并大力宣传之,取得了普洱茶产业的话语权。但他们没有年份茶库存,仓储的话语权在香港人手里。普洱茶的收藏投资价值要靠仓储来体现,仓储话语权的缺失,让台湾与大陆的茶文化人很难走到话语权的中心。与此同时,台湾、大陆许多茶商,是做普洱茶的新人,他们手里没有老货,也要向香港人进货,他们不愿意被香港的大盘商、二盘商"剥削"一道。

台湾人带头振臂一呼,大陆人云集响应,于是一套全新的体系诞生了:其中有古树茶(当年叫野生茶、乔木茶、野放茶等)对台地茶之否定,石模对机器压茶的扬弃(这是古法制茶的滥觞),干仓对湿仓之否定,等等不一而足。

2000年以后,台湾人开始宣传干仓,到了2005年干仓概念深入人心,广东存茶大都按照干仓理念来存茶,于是港仓逐渐被边缘化,进入了东莞为藏茶之都的时代。

宣传干仓显然是一本万利的事:

首先,能攫取仓储话语权。世界上本没有湿仓茶,是因为有了干仓概念,才制造出一个对立批判物--湿仓茶。香港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湿仓茶,一直强调自己的仓储是港仓。港仓就是世界上最专业、最健康的技术仓,干仓是不太懂茶的人乱搞的。香港人的辩解,在干仓掀起的时代洪流面前苍白无力,在许多做茶的"明白人"看来,貌似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其次,能改变过去普洱茶交易以年份茶为主的模式,转而形成"卖新茶,收藏新茶"之交易模式。干仓作为新概念仓储体系,肯定要重新建仓,最好从藏新茶开始建仓!

邓时海先生的"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台的,并成为市场之圭臬。天量的新生茶,被广东人收藏起来了,而不是喝掉。现在我们知道了,普洱茶还是要以消耗为主,收藏为辅。"藏生茶"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改成"藏精品生茶"可能会好很多。大量生茶被用于收藏,造成了新茶交易火热,进而市场由追捧年份茶,转向追捧新茶。将才出厂的,或者只见到绵纸设计稿还没压茶的概念股生茶价格不断炒高。非理性的市场行为造成了2007年崩盘之悲剧。2011年之后,古树茶大热,大家又去追捧古树新茶,将山头生茶的推得很高。

由此可见,新概念出台往往能绕开原有的主流体系,开辟全新的主战场。干仓、古树茶,等等,一个个概念对普洱茶原有的经典体系进行围剿,抓住对方所谓的核心问题进行痛打落水狗,让其一夜之间废掉武功,成为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的时代弃儿。

你香港人不是有许多年份茶想待价而沽吗?我轻轻一个干仓湿仓之辨,就让整个香港的茶变成发霉的"黑心茶",成为一种见不得光之灰色买卖。到了2007年,全民都在买新茶干仓存放,经销商、消费者都变成"藏家",家家有茶,走不动货。好了,古树茶的概念来了,我们要告别台地茶的天量干仓库存,开启古树茶收藏投资新时代。于是原有的天量库存积压货被绕开了,开始新一轮古树茶建仓。如今古树茶仓建满了,家家都是古树茶,云南每年生产的天量台地茶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好了,高端熟茶来了,建仓,收藏投资又开启一轮大周期……

客观来说,干仓取代湿仓不完全是概念驱动,其背后有消费升级与消费人群口感取向等深层次问题。

先看消费升级。港仓作为第一代仓储,在引领时代的同时无疑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按港仓老经验存茶,霉变的多是客观事实。过去我们经常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那是老一辈人的健康概念。时代在进步,港仓也要与时俱进,将茶仓储得更安全与健康一些。干仓的出现,其实迎合了消费者对品质升级的期盼与诉求。

再看消费人群的口感价值取向。香港人喝了几十年港仓茶,已经习惯了仓味(指港仓特有的味道),其他地方的人一喝,可能不认为这是陈味,而觉得怎么有一股霉味。我们说,仓储跟山头一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的。港仓茶体现的是香港藏茶的地域风格,而且其能融入了香港人的饮食文化中去,港人天天喝,已经习惯了,就认这个味。广东人不太接受港仓,热爱自己的广东自然仓。但北方人、昆明人喝了广东仓放出来的茶,觉得有股仓味。广东人说你们不懂茶,那是陈味。而昆明仓存放的茶,广东人又觉得除了香气好,没什么茶气,但许多新消费人群就认昆明纯干仓茶。

仓储的地域风格带来的地域文化认同与偏见,这很正常!(文章来源:请上帝喝茶)

梁慧颖:从来佳茗似佳人


春日融融,柳丝轻扬,正是茶乡好时节。独特的武夷岩茶,既来自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离不开传统的制作技艺。“每个制茶人心中都会有一泡最好的茶。”2日,武夷山市立生名茶中心总经理梁慧颖对记者说道。

梁慧颖出生于岩茶世家,自幼便在茶山里跑、茶厂里转,对武夷岩茶是耳濡目染,用她的话说,是闻着茶香长大的。“做茶完全是出于喜欢。当我喝茶的时候;当我能品出这是哪个山头的茶的时候;当我和其他茶人交流,收获到许多不为我所知的和趣闻的时候,心里就很高兴,有点小小的满足,感觉很美好,或许这就是我与茶的缘分。”梁慧颖笑着说。

“与其他年轻茶人的茶叶之路不同,我对岩茶的真正认识是从审评开始的。”梁慧颖说,从小就经常看着父亲拿着几个碗在评茶,最初,是由于好奇,她经常跟着喝。慢慢的,父亲让梁慧颖也参与到拼配的过程中,让她拿出自己的拼配方案。之后,再让她把自己的拼配茶与父亲的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正是从审评开始,梁慧颖有了自己学做手工茶的想法。2007年7月,大学毕业的梁慧颖正式开始了她的制茶人生。万事开头难。面对着新鲜嫩绿的茶叶,梁慧颖刚开始有些手足无措。茶叶制作分很多道工序,就拿手工制茶来说,要经过采摘、开筛、晒青、摇青、炒青、揉茶、拣茶、焙茶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茶人熟练的掌控能力。

“刚学做茶的时候,体力完全跟不上,第二天手就起泡,摇青摇到稍微有点感觉就要练十几天。”梁慧颖说,当时真是含着眼泪在摇。

也正是因为这份单纯的喜爱,梁慧颖摇青磨练出水泡,炒青时忍住烫伤,不嫌劳累地反复练习。为了在烘焙过程中最敏锐地捕捉到茶叶的香气、色泽、温度的变化,梁慧颖自觉杜绝了一切会影响感官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手工制茶是个苦差事。很多男制茶师都坚持不下来,更别提一个85后的新生代女茶人。“苦点、累点还不算什么。”对于梁慧颖来说,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制作出的茶叶不好看、不好喝、顾客不满意,

“失败的经历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所有手工制茶人而言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只有不断摸索尝试,才能制作出好茶。”父亲经常这样勉励我。这一路,是父亲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谈及父亲,梁慧颖满是感激,她说自己的父亲是块宝,父亲的踏实本分,让她明白实实在在才是真。

梁慧颖的父亲梁立生先生,是典型的实干型老茶人。1983年,梁立生从宁德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崇安茶场(武夷山市茶叶总厂)工作。从此之后,他跟随姚月明、谭素芳、林志远、郑先祥等前辈学习制茶、评茶。1999年,梁立生任茶叶总厂厂长期间,参加首届武夷山市茶王赛便夺得了“名枞”茶王,通过拍卖,茶叶更是以68万的高价被广东茶商买下。

在父亲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经过十年的磨练,梁慧颖已经成长为一名专业武夷茶人。父亲也早已经把武夷山立生名茶中心的日常经营管理权交给了梁慧颖,并由她负责公司产品的推广,自己则退居二线,专门负责茶品原料的采购、原料质量的把关、生产环节的监督和技术指导。

谈及公司产品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梁慧颖侃侃而谈,干劲十足。她说,立生名茶中心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在特色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两个商标,涉及了高低端茶品,近期重点将放在主要产品“武夷一号”的推广上。

回顾近十年的做茶历程,单纯为了做茶而做茶的梁慧颖,并没有因为武夷岩茶的跌宕起伏而患得患失,她一步一个脚印地了解武夷岩茶,一点一滴地学习摸索着。在手工制茶师这个队伍里,85后的梁慧颖绝对是年轻的一分子,但手工制茶对于她来说,早已从一门单纯的手艺,演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她做茶的历程,就像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水到渠成。

当记者问及“有没有觉得特别艰辛的时候”,梁慧颖笑着说,好像没有。手工制茶虽然辛苦,但制茶过程充满乐趣。再多的辛苦,也抵不过自己做出一泡好茶后的那份喜悦,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云普茶行老板卓桂周的普洱茶经


“喝生的还是熟的?”刚进云普茶行门店,卓桂周马上问记者。

“刚一路喝了太多吧。”望着他身后满墙的茶饼装饰墙记者说道。卓桂周站起来,双手叉着腰看了许久,从墙上找了一块开封过的熟饼:“2006年的,试试看。”

卓桂周掰了一片放入盖碗中,温杯、洗茶,他倒是也讲究一连洗了两道。再灌入开水时,卓桂周手机铃响便去接了一圈电话,回到茶桌前,斟出茶汤,此时的汤已经是黑红色。

“跑去接了一圈电话才出汤,这浓汤不好喝!”卓桂周嘿嘿傻笑,倒了重泡。夏天泡茶要快速出茶汤亦是茶人的技术活,但是6月的四川成都,午间闷热,90多度的热水冲下的盖碗杯尤其烫手,几次被烫到的卓桂周,甩了甩手用福鼎方言说“泡茶比卖茶难”。

卓桂周,1974年生,四川省成都市大西南茶城云普茶行的老板。大西南茶城是四川省第一个标准化茶市,卓桂周作为这个茶城第一批商户,做了七八年普洱茶,是茶城知名的福建茶商之一。

2005年,卓桂周在上海郊区种植蘑菇,行业并不是很好。这一年,他第一次喝到了真正的普洱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一位上海客户卓桂周带来了云南产的普洱茶。“作为福鼎人,我是喝白茶长大的,从来没有喝过那样的普洱茶。那时,在上海的福鼎人并不经常购买其他茶类的产品。”卓桂周说。

卓桂周开始对普洱茶着迷。他带着好奇,来到云南普洱产区,开始接触茶叶,也接触了许多茶叶生产商和茶城推广公司。

一个老乡建议他去大西南茶城看看。大西南茶城是四川省第一个标准化茶市,2006年3月开始对外招商。当年3月,卓桂周第一次来到成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30多个普洱商户,大家都租了商铺,开了自己的茶行。“那时我不认识四川、云南做茶的人,我想做家乡茶。”卓桂周说,在老家也是做福鼎白茶的,轻车熟路。

“那时,普洱茶远不像现在这么有名和受欢迎。”卓桂周谈到,在成都茶市,他去了一些茶商店,大多数卖绿茶和红茶,绿茶种类很多,但很少有普洱茶。“我决定更多地了解普洱茶。”卓桂周说,成都茶市有几家云南人开的普洱茶店,很多穿得像黑帮一样的人围在店周围(当时流行服装)。“我觉得像在买吗啡。我在他们那里第一次嗅觉到了普洱茶的商机。”

此后,卓桂周再次来到云南,被福鼎老乡介绍认识了当地一家茶企。从他们这里,卓桂周学到了关于普洱茶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云南很多地方。

就这样,卓桂周赢得了当地茶农和茶商们的信赖,开始了他的普洱茶生意。

“刚开始做这个生意的时候,有很多福建老乡对我说,四川人是不会欣赏普洱茶的,你在浪费钱。”卓桂周说,“不过,这不是事实。我喜欢茶,那至少会有一些四川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

卓桂周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决定把主打产品定位为普洱茶。

在成都茶市,卓桂周刚开始卖普洱茶的时候,没有人听说过这种茶。那时,人们只买生普洱,而不是上好的熟普洱。现在,越来越多的四川人开始对收集普洱茶感兴趣。

开始在四川做普洱茶生意,卓桂周说很艰难:“因为这些茶很贵,远比四川的茶包要贵。但是一旦客户品尝了,他们就会被普洱的茶文化教育,认识到茶的价值和历史,深深地被吸引。”

卓桂周自称“进入四川市场的时候并不是很聪明”。因为和他一起过来开拓普洱茶市的云南人,他们都改行其他茶类或转租商铺返乡。

卓桂周在当地卖了很长时间的茶,质优价贵,赢得了很多顾客。“尽管这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商店,但我们在四川茶叶市场上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我们关闭了店铺,将会有很多人难过。”

随着普洱茶在逐渐炒热,卓桂周的茶行也逐步发展起来。他说:“对于我们来说,茶的质量与品质是我们的生命,自己把不住品质的茶叶,不会放入市场。但是外地过来的茶商做茶叶,更多经的是‘商’。”

“道理很明白。”卓桂周道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普洱茶在全国很热,但是毕竟喝茶、收藏普洱茶的,对于茶叶的了解大多数一知半解,可钻的空子很多。我们对茶是一种敬重,而真正把茶当做生意来做的人,低买高卖,只要赚到钱就好,不用管品质。”

“现在普洱茶做的人多了,外地来的浙江商人、福建商人、广东商人等,慢慢也把触角深入房地产、加油站,或者各种各样来钱的生意。可能茶叶就是他们产业的一部分。”卓桂周说道:“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赚多赚少已经不是很重要,只要不砸了自己的招牌就好。”为此,卓桂周在研究茶叶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他提供每一种茶叶是谁做的、什么时候做的、具体的售货点等,并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去了解一种茶叶,不仅仅是跟茶厂老板和销售经理谈,我们还会跟其他人谈,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就像记者一样,我们需要3、4个不同来源的信息来确保信息可靠。”卓桂周说,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福鼎白茶具备了这些流行元素。

虽然,卓桂周的白茶卖得并不是很好,但他说:“现在茶叶消费档次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工艺制作、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品质好的茶叶会得到人们的认同,随之茶叶的市场也将更加广阔。我想我还会回到最初的执著,推广好家乡白茶。”

筱谐茶业:起于电商立志 “深扎”于茶行业


图为:何谐(2012年华山)

时至今日,云南筱谐商贸有限公司—筱谐茶业2周岁了!筱谐茶业发起人何谐在此感谢各位股东、同事、茶友、供应商、客人在这两年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会一如初心,诚信经营、奋力图强,在为大家提供优质产品,贴心服务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壮大!

筱谐茶业,一个托起大学毕业生少年创业梦的支柱;一个上班族转行的起点;一个草根创业者的勇气;也是一个处在变革浪潮里的砾石,需要磨砺前行!

图为:本科同学

2012年7月,一群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离开古都西安,奔向祖国的东西南北,去憧憬、闯荡的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此时的何谐,离开了大学校园,从北方一路南下到了广东,进入一家大型毛纺厂做了管培生,各个岗位轮流学习,一天上班12小时,还得轮班。本就消瘦的他一个月瘦了好几斤,好在有朋友照顾,生活各方面还算不太糟糕。偶尔也会出点小意外,比如,有一次去安排生产修改计划的时候衣服角就被旋转的机器卷起,幸亏反应灵敏,硬是把衣服撕了,才擦了一点肚皮,逃过一劫。

图为:广州厂里

所谓“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自从上了三年级之后,他就基本很少回家,十几年的求学路,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父母年纪也大了。这年中秋回家和家人商议后回到了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管理。一个之前都没在网上亲自买过东西的少年接触了电商,但是他没有行动,也正是这样,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那会他励志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此后,先后考取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一级证书。

图为:何谐

上班之后以为自己经济独立了,开始挥霍,后来发现被印上了“月光族”的烙印,开始了打双工的日子,当然在时间不冲突的前提,恪尽职守把每份工作做到最好。

在2014年的“双十一”,一个剁手党的夜晚,几个朋友小酌,其中一个做电商的,聊起来,一时兴起的何谐便注册了个网上商城账号。“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的是在2015年商品上架后的两个月,其中一款产品报名促销活动竟然卖疯了,以单价90的产品,在一个新手运营之下,做到了一天销售额奇破5万。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图为:当年活动当日成交截图

初次的小获成功,对于何谐来说,虽然算不上人生的一桶金,但通过这次“触电”带来的销售额和纯利润,绝对让这位年轻人心潮澎湃,颇具做事的成就感。

初次尝到甜头并无商业天赋的他说干就干,零基础转行加入了茶业大军,从此便义无反顾的一头深扎在了茶行业。2015年9月注册了云南筱谐商贸有限公司,从大学同学和父母那里筹集了一点资金加上自己积攒的一点本钱便开始运作了起来。

图为:筱谐茶业店铺

然而,运作一个公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遇到不少挫折,他总是坦然面对,自信乐观的坚持,不断地成长。订单从几天一单到一天几单十几单几十单甚至几百单再到接大单。认识的同行,圈子也在不断扩大,大家也很乐意在各方面给予支持。

图为:当年打包现场

早上10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客服不断虽然很累甚至饭都没好好吃上一口,不过那个下单的叮咚声实在是太让人亢奋。

图为:筱谐及干将

或许对于何谐来说,茶叶电商、茶行业,这不仅仅是一种机缘,更是方向!时至如今,这样的巧遇和创业故事,一直在他朋友中流传至今。

2年之后的今天,筱谐茶业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业务范围涉及云南各大品牌普洱茶、茶具以及云南地方特产等。线上线下相结合,业务交错有序,销售额、利润都在增长,产品也在健全,也深得客户信任,同行赞许!

机缘也许是一种巧合,抓住机遇不忘初心,顺势而为。相信上天不会辜负何谐这位青年才俊,筱谐茶业会越做越好!

喝茶若成瘾,此生可付深情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

瘾、癖、痴,无一不带着“病”字,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中庸才是可取之道,过犹不及,所以凡事太过痴迷皆是病态,成瘾成癖为人所不齿。即便有“瘾君子”的雅称,也不过同“梁上君子”一般,此君子非彼君子。

与中国中庸之道背道而驰的,反倒是从中国哲学中汲取营养的文学家们。诗仙李白爱酒,说白了就是“酒鬼”,即便没什么癖好的诗人,他们总归是醉心文字啊。

不然哪来“诗魔”、“诗鬼”这些称号,也就不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这样的诗句了,所以文学的真理似乎在两极,中庸在文学艺术里终归有点不吃香。

与此同时,文人雅士对茶的钟爱也渐入佳境,自古至今,茶痴、茶鬼、茶魔不在少数,有人说,爱茶的最高境界,是茶人,似乎又回到中庸的调调上来,但在笔者看来,这是经历了痴、鬼、魔的轮回,得大道,顺自然的境况。

《花姑子》中一句台词“至于花姑子开始寄聪慧于娇憨之中,最后托深情于淡漠之间,由此可知娇憨是聪慧的极端,冷漠是感情的顶点。这就是仙人吧!”在此来诠释茶人也未尝不贴切。

寄聪慧于茶的澄澈,托深情于茶的淡泊,茶对爱茶之人来讲,又何尝不是聪慧与深情的顶点呢?喝茶成瘾,必定要喝到骨子里,当茶与人融为一体,又怎分得出哪里是茶的清香,哪里是人的高贵?

茶本性淡,没有酒的浓烈,更没有毒品的勾魂,它不过以独特的清、苦、涩、香安然于人世间,却依然让无数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痴心以待。说到底,茶拥有的魔力,是喝茶人自身的性灵,因为惺惺相惜,所以一往而深。

遇到喝茶成瘾,爱茶成癖的人,要细细交流,好好端详,被茶香熏陶已久的灵魂,往往有你意想不到的魅力与神奇,当相对茶一盏,便会无比认同张岱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喝茶若成瘾,此生可付深情。当真?当真!

张靓颖《茉莉花》初试牛刀保利首演采茶情


北京现代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并制作,郑天玮编剧、导演的大型多媒体歌舞剧《茉莉花》在保利剧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演出一开场便投入使用的多媒体用水打茉莉做开篇,转而舞台实景营造的翠绿景色把观众带到了江南的茶园间,演员身着茶农茶女的民族服饰跳起了欢快的采茶舞,在众人的期待中,当晚最令人瞩目的主角当红流行天后张靓颖(听歌,blog)所饰演的“茉莉”从舞台一侧出现。早前一直强调自己“以唱为主”的张靓颖,除了剧中的大量唱段外,其参演的部分舞蹈段落也让在场观众小小惊艳了一把。据了解,“茉莉”的戏份较集中在第一幕,“茉莉生日”、“茉莉心声独白”等部分的大段现场表演唱相当考验功力。而第二幕则是剧情冲突最多的部分,张靓颖在二幕开场的一曲“茉莉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演员演出的世界风情舞蹈等段落都相当出彩。

与12月初合成时的《茉莉花》相比,正式亮相的版本明显经过了更为精心的调整,一些细节部分处理的更加符合情理。加之多媒体的大量投入使用替代了部分歌舞剧常规使用的硬景,令现场声效更显突出,这种融歌舞、多媒体于一体的演出也是在歌舞剧中不多见的,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据悉,歌舞剧《茉莉花》将从13日演出至16日,13、14日张靓颖主演,15日和16日的女主角“茉莉”分别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韩延文、董蕾蕾饰演。

附:剧情介绍

多媒体歌舞剧《茉莉花》讲述的是一个江南茶园走出的女孩“茉莉”寻找真爱的故事,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了爱的美。在这里你看不到脸谱型的人物,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就好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情节曲折紧凑,两个小时内,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丰满、精彩的故事。场景风格鲜明,既有江南茶园的宁静、清新,又有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豪华、绚丽。舞美脱俗现代,运用世界顶尖的高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灯红酒绿就在身边,洁白清香的茉莉花在眼前开放……

张靓颖《茉莉花》初试牛刀 保利首演采茶情


12月13日晚,由北京现代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并制作,郑天玮编剧、导演的大型多媒体歌舞剧《茉莉花》在保利剧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演出一开场便投入使用的多媒体用水打茉莉做开篇,转而舞台实景营造的翠绿景色把观众带到了江南的茶园间,演员身着茶农茶女的民族服饰跳起了欢快的采茶舞,在众人的期待中,当晚最令人瞩目的主角当红流行天后张靓颖(听歌,blog)所饰演的“茉莉”从舞台一侧出现。早前一直强调自己“以唱为主”的张靓颖,除了剧中的大量唱段外,其参演的部分舞蹈段落也让在场观众小小惊艳了一把。据了解,“茉莉”的戏份较集中在第一幕,“茉莉生日”、“茉莉心声独白”等部分的大段现场表演唱相当考验功力。而第二幕则是剧情冲突最多的部分,张靓颖在二幕开场的一曲“茉莉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演员演出的世界风情舞蹈等段落都相当出彩。

与12月初合成时的《茉莉花》相比,正式亮相的版本明显经过了更为精心的调整,一些细节部分处理的更加符合情理。加之多媒体的大量投入使用替代了部分歌舞剧常规使用的硬景,令现场声效更显突出,这种融歌舞、多媒体于一体的演出也是在歌舞剧中不多见的,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据悉,歌舞剧《茉莉花》将从13日演出至16日,13、14日张靓颖主演,15日和16日的女主角“茉莉”分别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韩延文、董蕾蕾饰演。

剧情介绍

多媒体歌舞剧《茉莉花》讲述的是一个江南茶园走出的女孩“茉莉”寻找真爱的故事,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了爱的美。在这里你看不到脸谱型的人物,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就好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情节曲折紧凑,两个小时内,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丰满、精彩的故事。场景风格鲜明,既有江南茶园的宁静、清新,又有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豪华、绚丽。舞美脱俗现代,运用世界顶尖的高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灯红酒绿就在身边,洁白清香的茉莉花在眼前开放。

书呆子赵育怀:云茶“淘品牌”的进化之路


京东老板刘强东说,电商越大越安全。这揭示了包括淘宝、京东在内的大众电商平台的生存残酷性。要不你做大,从钻石做到皇冠,从皇冠做到金冠,从金冠做到……“淘宝大学”的进修道路是一条漫长的不归路,前有狙击,后有追兵,除了不断做大做强别无他途。要不你做特色,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丛林中靠着自己独门绝技,行走淘宝江湖。

淘宝,难道一定是淘宝吗?草根可以借助淘宝的平台资源修炼成“淘品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而是打上淘宝版权所有的品牌。“淘品牌”在享受淘宝的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取的。2011年发生的淘宝10月围城事件,无疑就是一个惨重的教训,淘宝改变游戏规则,一夜间让众多集市店主OUT了。于是,他们出离地愤怒了,一些草根店主集结起来,对韩都衣舍这样的淘宝大户展开恶性的商业攻击。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过激行为只会受到法律的制约。理性表达诉求,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的命运我做主,才是真正的出路。淘宝是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在创业期借助了草根的力量,在成长期抛弃了草根转向扶持品牌商。在将来,我们不排除,淘宝会整顿淘宝大户,进一步规范市场,压缩品牌商的利润空间,就像沃尔玛、家乐福一直在传统卖场做的——利用自己掌握终端资源,将品牌商收拾得服服贴贴,后者好像前者的打工仔。

世界上可供选择的机会很多,但人们做任何事都是有粘性的,都要付出机会成本。对于习惯依附淘宝的“淘品牌”而言,要做成独立自主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目前云茶行业而言,由草根修炼成“淘品牌”的有十多家,但还没有一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知名品牌。“书呆子”作为云茶电子商务的一个奇迹和典范,2008年就在淘宝上卖了一千万元的茶,目前一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其也是普洱茶界唯一的一个金冠店,正向双金冠店作最后的冲刺。书呆子的基础打得最扎实,这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布局淘宝以外的体系,其离修炼成自主品牌还有多远?带着疑问,我们访谈了书呆子掌门人赵育怀,请他谈谈书呆子做大做强的秘笈,以及如何打造将来的自主品牌。

从草根到金冠,书呆子凭什么

白马非马:你们是做茶的,为什么取名“书呆子”?

赵育怀:这跟我们的经历有关,我教过历史,待过图书公司,2005年做淘宝最开始也是卖书,当时就给淘宝店取了个“书呆子”的名号。

白马非马:听说当时你们做书,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到皇冠级别的店铺,为什么要放弃生意火红的书生意,转来做茶?

赵育怀:2006年,我们卖书就卖到皇冠,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淘宝网最好卖的就是书,第一批网购人群以办公室人群为主,有知识,有文化,喜欢读书。“书呆子”是2006年8月转向做茶的,这是因为是当时普洱茶很火爆,而且我们觉得做书,云南没有优势,不能跟北京等地比。做点有云南资源优势的东西,才会长久,所以就选择了做茶。书与茶的客户群体有相当大的重合性,都是喜欢安静,有内涵的人,我们从做书转向做茶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

白马非马:现在你们的店铺做到什么级别?

赵育怀:我们是普洱茶行业唯一一家金冠店。50万好评,可以得金冠,目前,我们好评92万,预计明年春季可以超过百万好评,达到双金冠。

白马非马:我很好奇,淘宝上卖普洱茶的千千万万,为什么做到金冠的是“书呆子”?

赵育怀:首先我得感谢运气,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事,做了多次转型,时机把握得不错。比如,我们才开淘宝店,书卖得最火,要淘第一桶金是比较容易的。我们转向做普洱茶又碰到普洱茶最红火的时候;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崩盘了,很多厂家被迫寻找销售通道,而我们能帮厂家消化库存,获得大厂家的支持肯定不言而喻。2009年底我们开始尝试做自有品牌,2010年淘宝就提出了扶持品牌商的计划。总之,一路走来,我们时机把握得很好,不是刚好遇到了黄金时代,就是在机会降临之前提前布了局。所以,我们才显得主动,从容不迫,能稳定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白马非马:表面看是运气,其实深层次的是你们对市场的解读和把握功力,这才是书呆子一直做得很顺的原因。请谈谈你们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

赵育怀:我们注重品牌、平台、团队三个核心资源的建设。因为注重品质,在网上我们老客户的回头率很高,可以达到50—60%。我们多年以来做茶的理念与价值观是,只有大厂的、我们自己开发的、品质稳定的、性价比高的产品才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我们做茶,是做品质这个核心。当然,这个品质除了产品本身要好,受消费者欢迎外,服务也是品质的一个重要内涵。比如“书呆子”在茶界首倡7天无理由退换货,运费由我们承担。马上我们要推出24小时值班制,除了节假日休息外全天候为顾客服务。我们心里装着消费者,一心一意为顾客服务,这才是我们做起来的根本原因。

白马非马:忠实的“书呆子”粉丝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吧?

赵育怀:是的。我们没做多少宣传,为什么客户这么多,不断有新客户进来?

靠的是质量与口碑宣传。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很多人买茶,成了我们的粉丝。这些粉丝挺让人感动的,他们向别人积极介绍“书呆子”的茶叶,积极参与我们举办的互动活动,四处传播着“书呆子”的理念和品牌文化。举个例子来说说“书呆子”粉丝的疯狂。今年10月8日是我们的店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一系列活动的预热,每天几万人参与购茶活动。而“撞楼有奖”活动,我们盖楼(指在消费讨论区跟帖,跟一个帖叫盖一层楼)已经盖到24万层,预计到10月8日店庆那天,要到30多万层。书呆子的“帮派”,在淘宝卖普洱茶的店铺中是最活跃的。书呆子有一批痴迷的“集邮党”(指像收集邮票一样买茶),我们一出什么茶,就买什么茶。我们的老客户回头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业界同行一般是做不到的。老客户的购买占销量的一半。每天来淘宝店访问的人数达几千,来看有什么新品、促销活动等信息。

淘宝“忍者神龟”: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白马非马:都说淘宝竞争空前激烈,对于新手而言还有机会吗?

赵育怀:现在做淘宝的起点跟以前差别很大,以前草根做普洱茶的两大法宝——大厂支持和价格战,都不是现在的新手所能玩的。就拿低价武器来说吧,比如大益很难淘到货,即便淘到了价格也贵,这样一来你还有什么空间打价格战?淘宝已经进入了品牌化运作阶段,新来做淘宝的成功率很小,因为对资金、团队、库存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不是小商家所能承受的。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价格透明,竞争加剧,即便拥有大厂货在集市店也赚不了钱;专营店也不好做,厂家管控比较多,只能做品牌店(旗舰店)。

白马非马:对于你们这样的“淘品牌”而言,未来的道路怎么走,是继续依托淘宝做,还是走独立品牌道路?

赵育怀:就目前而言,书呆子还有以淘宝的平台为主,继续夯实自己的基础,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逐渐创建自己的独立品牌。

白马非马:你们现在做了哪些基础性的布局工作?

赵育怀:主要体现在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线规划、客户管理等方面。在基地建设方面,我们的基地在普洱市营盘山万亩茶园,在原料这块跟跟初制所、农户合作,精制厂叫藏香茶厂,占地10多亩,投资了几百万元。自己建厂的好处是,品种增多,库存可控,上货及时,质量可控。在控制质量方面,我们采取人工与机器两种方式去除杂质。比如我们就采用了摩擦静电去杂质的机器,可以去除肉眼看不到,人工无法剔除的细微杂质。这款机器是去年才开发出来的,我们是第一批使用的企业。还有烘房,过去用锅炉,我们用电,靠电阻产生蒸汽来烘干茶叶。我们有后发优势,业内改进的设备与工艺,我们都用起来了。普洱市茶办带人参观了我们的车间,作为一个严格控制品质的典范在推广。

白马非马:产品线规划与客户管理这两块,你们是怎么抓的?

赵育怀: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中高端,以专业市场为主,药用功能、快消品涉及得比较少,自有产品占半数以上,主要针对喝普洱茶的人群来卖。产品线主要分为礼品、高端收藏、大众口粮茶、特色茶四块,每个系列采用极有针对性的产品文化和包装。比如,针对骨灰级喝茶的人,我们推出的是“单株”顶级产品,包装传统、环保,简单到极致,因为好茶靠内在说话,修饰性的包装对茶品而言反是一种伤害。这款“大器”茶,就是玩“单株”概念的,限量版,茶样一上架就被一抢而空。而这款“早春黄片”就属于大众化的“口粮”级系列,品质很高,属古树黄片茶,三四十元一片的售价,是让茶友喝得起的真正“口粮茶”。这种黄片其实是嫩叶,因为春天天气干燥,茶农不敢用力揉捻,有些叶片揉不拢,但叶子很嫩,不是真正的黄片(指粗老的叶片)。

在客户管理这块,我们用好的软件来跟踪管理客户,数据化管理一直在做。跟一般做淘宝的比,我们更专业,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做这个数据管理这个事。数据做到精细化,数据分析是我们的决策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前来购买人群的年龄段为25—50岁,有一定消费能力,过了喝可乐的年纪。25岁以下是可乐人群,50岁以上使用网购有困难。男女比例差不多,很多是妻子帮丈夫买茶。以单位上班人员、白领为主,学生不多。

放飞梦想,从“淘品牌”到自主品牌

白马非马:目前你们还是要依托淘宝这个平台来做,请讲讲你们以后做自主品牌的规划。

赵育怀:我们会继续做好淘宝,练好内功。比如以前我们以集市店为主,今年10月份天猫书呆子旗舰店会上市,将来以天猫为主。目前以大众平台为主,独立平台还在规划之中,但前提是先把自己的旗舰店做好,再推。我们现在做“淘品牌”,将来我们会做线下渠道,比如明年会尝试通过来招商;也许还会做门户网站,进行战略延伸。此外,在仓储方面我们也有规划,明年起准备每年都留部分新茶放在仓库里,这样我们不但卖新茶,还有历年的老茶,可以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在做活动时,也可以拿出老茶来跟茶友分享。

白马非马:要做大做强,从“淘品牌”到实现独立品牌的龙门一跃,实行战略延伸是必须要做的。但问题是,很多企业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在多元化尝试方面迷失了自己,不但新业务没做好,原有的核心市场也丢了。你们怎么来规避风险?

赵育怀:首先,我们紧紧围绕品牌、客户、服务来做,这是我们立足之本,是不会丢的,其次,我们的基础比较扎实,有延伸的基础。现在能做到产销一体化,从原料、生产到终端客户,已经具备了打造全产业链企业的条件。打基础是最慢的,我们主张厚积薄发。我们有稳健的发展战略,相信在未来不会迷失自己。

白马非马:在品牌文化的导入上,你们有什么构想?

赵育怀:到目前为止,品牌形象上我们做的只是点,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点,比如产品包装设计就请专业设计工作室来做,深受茶友好评。到今年12月份,会请咨询管理公司全方位诊断,出品牌形象全案,要正式做面上的东西了。

白马非马:将来会考虑风投吗?

赵育怀:我们不会考虑风投、天使投资。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喜欢受约束。

白马非马:最后,请谈谈梦想,让我们带着书呆子的梦想一路同行。

赵育怀:梦想是立足云南,由茶业品牌逐步向云南生态食品品牌过度。如果能通过搭建平台,向这些食品领域延伸,是很开心的事。我到州市出差看到很多好的东西,比如咖啡、核桃都不错,心动了,想把云南的好东西推出去。

文/白马非马(云茶电商系列报道之三,来源:普洱中国网)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窝网CEO付颖:互联网优化带来普洱茶行业“进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