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黄茶有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种,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不及黄芽茶,但明显优于黄大茶。那黄小茶的品质特征如何呢?

黄小茶的特点

黄小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作而成的,主要品种包括有: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白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安徽的“皖西黄小茶”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成茶外形芽壮叶肥、豪尖显露,为金黄色,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味道醇厚,甘甜爽口。

一般采摘时间都是在清明后的一个星期开始,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采摘有严格标准,需要在晴天采集,不采虫伤叶、紫色叶,并且还要分五个档次,黄小茶北港毛尖属于是黄茶里面的一种上等茶叶,是我国著名特产,历史悠久,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是进贡皇家朝廷饮用的贡茶。

黄小茶的功效

1、帮助消化

黄小茶,内含一定含量的消化酶,对人体肠胃是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缓慢消化不良的问题。并且适当饮用黄茶,对身体的脾胃健康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对于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那么可以适当饮用些黄小茶吧。

2、消除脂肪

黄小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鞣酸成分,可以通过促进代谢,来分解脂肪,排泄脂肪,消除脂肪,尤其是对于腹部上的脂肪,有很好的去除分解作用,所以生活中适当饮用黄小茶,是可以达到减肥祛脂的效果的。

3、提神醒脑

黄小茶中所含的咖啡碱、茶多酚、茶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成分可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可以兴奋大脑,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提神,还可以消除疲劳,重要的是,可以缓解疲劳的身躯哦。

4、抗辐射

黄小茶中的营养成分,是可以有效的吸附身体内的辐射物质的,可以减少辐射物质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有效的给身体及时清除自由基,可以达到抗辐射、减缓细胞衰老的速度,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5、消炎杀菌

黄小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所以可用于涂抹外伤,或是治疗口腔溃疡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健康佳饮。

黄小茶属于是黄茶中的精品,代表的种类有很多种,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健康品饮,将会收获到不少的好处哦。

cY260.com编辑推荐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征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征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蒙顶黄芽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蒙顶黄芽的加工工序

1、杀青:

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2、初包:

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3、复炒:

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4、复包:

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5、三炒:

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6、四炒:

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7、烘焙:

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太平猴魁品质特点香气幽香扑鼻 滋味醇厚爽口而


太平猴魁

(1)产地。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新明乡的猴坑、猴岗和颜村3村。太平为县名,产茶可追溯到明朝以前,太平猴魁创制于清朝末年。

(2)品质特点。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点

形状:挺直、扁平重实、白毫隐伏

色泽:苍绿

汤色:杏绿清亮

香气:幽香扑鼻

滋味:醇厚爽口而回甘

叶底:肥厚柔软、黄绿明亮

(3)采制。太平猴魁的采摘是很讲求的。一样平常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15~20天时间,采摘尺度为1芽3叶,并严酷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生长兴旺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叶,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现分为3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4)地理天气。猴坑地处黄山,境内林木参天,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跨越80%。茶园土壤肥沃,腐殖质厚实,酸碱度相宜,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皖西黄大茶品质特征


霍山黄大茶又名皖西黄大茶,是中国名茶,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其中以霍山县火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那么,皖西黄大茶有什么品质特征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皖西黄大茶品质特征

皖西黄大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

皖西黄大茶怎么制作?

皖西黄大茶加工技术加工工序为炒茶、初烘、堆积、烘焙。

1、炒茶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连续操作。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破坏酶的活性;二青锅主要起初步揉条和继续杀青的作用;熟锅主要是进一步做条。炒茶锅都采用普通饭锅,按倾斜25。~30。砌成相连的三口锅炒茶灶。

炒茶都使用竹丝扎成的炒茶扫把,长约1米,竹丝一端分散直径约为10厘米。所不同的是炒法,当地茶农总结为“生锅要旋,二锅带劲,熟锅要钻”,另外锅温也有所不同。生锅锅温为180℃~200℃,投叶250~500克,两手支起炒茶扫把在锅中旋转炒拌,使叶子随着扫把旋转翻动,受热均匀,此即“满锅旋”。

同时注意旋转要快,用力要匀,并不断翻转抖扬,散发水蒸气。炒3~5分钟,叶质柔软、叶色暗绿时,可扫入二青锅内继续炒制。二青锅锅温略低于生锅。进入二青锅后,及时用炒茶扫把将叶子困住在锅中旋转,转圈要大,用力也较生锅大,即“带把劲”,使叶子顺着炒把转,而不能赶着叶子转,否则满锅飞,起不到揉捻作用。

然后再加上炒揉,用力逐渐加大,做紧条形,通过多次炒揉,当叶片皱缩成条、茶叶黏着叶面、有黏手感时,可扫人熟锅继续做形。熟锅温度更低,为130℃~150℃,炒茶方法基本同二青锅。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旋转搓揉,使叶子吞吐于竹丝扫把问,即“钻把子”。如此炒揉、搓揉连续不断进行,待炒到条索紧细、发出茶香、达三四成干时,便可出锅,进行初烘。

2、初烘

炒后立即高温快速烘焙,温度为120℃左右,投叶量为每烘笼2~2.5千克,每2~3分钟翻烘一次,烘约30分钟,达七八成干,茶梗折之能断,即为适度。这样就可下烘堆积或者直接交售给茶站,由茶站统一堆积。

3、堆积

下烘后将茶叶趁热装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放置在高燥的烘房内,利用烘房的热促进蒸变。堆积时间长短可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大小及其黄变程度而定,一般要求5~7天。茶站对收来的茶叶,先进行拉小火,烘到九成干,而后堆积,堆积时间相对长一点。堆积到叶色黄变,香气透露,即为适度,可开堆进行烘焙。

4、烘焙

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黄变和内质的转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焦香味。烘焙是采用栎炭明火,温度为130。C~150。C,每烘笼投叶约12.5千克,两人抬笼,仅几秒钟就翻动一次,翻叶要轻快而匀,防止断碎和茶末落入火中产生烟味。火功要高,烘得足,这样色香味才能得到充分提升,时间为40~60分钟,待茶梗折之即断,梗心呈菊状,茶梗显露金色光泽,芽叶上霜,焦香明显,即可下烘,趁热踩篓包装。

皖西黄大茶功效

黄茶是轻度发酵茶,各种品质特征偏向于绿茶,的香气和醇厚口感,适宜绝大多数人品饮享用。同时又改善了绿茶的苦涩味道,增加了发酵茶。

黄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矿物质及纤维素等有益成分,在调理消化系统,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功效。同时,黄茶还有提神醒脑、敌烟醒酒、排毒解毒和消炎杀菌等功效。

黄茶茶性寒凉,鲜爽适口,香气怡人,尤其适宜在夏天饮用。

黄茶的特征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如君山银针以形似针、芽头肥壮、满披毛的为好,芽瘦扁、毫少为差。蒙顶黄芽以条扁直、芽壮多毫为上,条弯曲、芽瘦少为差。鹿苑茶以条索紧结卷曲呈环形、显毫为佳,条松直、不显毫的为差。黄大茶以叶肥厚成条、梗长壮、梗叶相连为好,叶片状、梗细短、梗叶分离或梗断叶破为差。评色泽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金黄色鲜润为优,色枯暗为差,评净度比梗、片、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黄大茶干嗅香气以火功足有锅巴香为好,火功不足为次,有青闷气或粗青气为差。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黄茶有什么样的特征?怎么鉴别黄茶的品质呢?


茶叶变黄对于绿茶来说是失败品,但是对于黄茶来说却是其独特性,那么黄茶有什么样的特征?怎么鉴别黄茶的品质呢?

黄茶的品质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如君山银针以形似针、芽头肥壮、满披毛的为好,芽瘦扁、毫少为差。蒙顶黄芽以条扁直、芽壮多毫为上,条弯曲、芽瘦少为差。

鹿苑茶以条索紧结卷曲呈环形、显毫为佳,条松直、不显毫的为差。

黄大茶以叶肥厚成条、梗长壮、梗叶相连为好,叶片状、梗细短、梗叶分离或梗断叶破为差。评色泽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金黄色鲜润为优,色枯暗为差,评净度比梗、片、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

黄大茶干嗅香气以火功足有锅巴香为好,火功不足为次,有青闷气或粗青气为差。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

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黄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怎么鉴别黄茶的品质

观外形:

成品的黄茶外形比较肥硕挺直。厚重也很匀实,叶片完整整齐,茶芽之间呈现出金黄的发亮的感觉。颜色以黄为主。

嗅香气:

判断香气是否纯正,它的高低和长短判断优劣,香气黄茶的香气不似绿茶的清鲜浓郁,而是带熟栗香(黄小茶)或甜兰香(黄芽茶),多带焦豆香(部分黄小茶、黄大茶)。一般黄茶香高浓带火旺香气,部分黄小茶亦带兰花香气。

察汤色:

黄茶颜色要求微黄、黄亮的汤色,黄大茶要求深黄色,冲泡出来的黄茶的汤色主要呈现为嫩黄发亮而有清澈。没有任何的浑浊之感,绿色、褐色、橙色和红色均不是正常的色泽。

品滋味:

从纯异、浓淡、强弱、鲜滞等方面予以评定。醇是黄茶的基础滋味。这种醇和不似绿茶或红茶的醇和,而是入口醇而无涩;不似绿茶呈现的极快的爽,红茶呈现的极快的强,而是吐出茶汤后回味甘甜润喉,别具一味。君山银针有黄针也有绿针两种规格。黄针的滋味醇浓,绿针滋味鲜醇。从回味上评,前者快而甘;后者略慢而鲜爽,回味长。

看叶底:

叶底黄茶叶底从嫩度、色泽、匀度来评定优次。

嫩度:从芽与叶的含量、硬软、厚薄、摊卷程度予以区分。其嫩芽多和厚、软、摊者为好茶,其硬、薄、卷而不散摊的叶底是低级茶的象征。

色泽:叶底色泽看色度和亮度。黄茶叶底要黄亮,有绿有红都不是好黄茶的叶色。黄而亮,不能暗。黄茶叶底暗可能是闷黄时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造成的。

匀度:看叶底的匀齐度。看是否有“公孙茶”、“父子茶”,1芽1叶的黄小茶中亦可能夹杂1芽3叶的较老芽叶,或夹杂对夹叶、单片等。叶底要求老嫩一致,色泽匀齐。

总之,黄茶的品质的特殊性来源于加工中的闷黄,鉴别的时候也是要根据品质来鉴别。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征及冲泡技巧


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

黄芽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芽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

蒙顶黄芽的冲泡方法:

冲泡蒙顶黄芽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

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匙轻轻从共罐中取出蒙顶黄芽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蒙顶黄芽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刚冲泡的蒙顶黄芽是横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

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有诗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芽。

峨眉竹叶青品鉴品质香气高爽 汤色清亮,味道浓


竹叶青的茶名由来是有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1964年,陈毅元帅来到峨眉山,在万年寺与方丈品茗下棋时,对所品的茶赞叹不已:“此乃何茶?”方丈答:“峨眉山特产,尚无名称。”并请陈毅赠名,元帅说道:“多缘嫩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由此以竹叶青声名传遍天下。

峨眉竹叶青茶产自四川省峨眉山海拨800-1200米。在云雾弥漫的峰顶,竹叶青茶摄取了日月之精髓,屹立青翠。竹叶青形状扁平碧绿,恰似杭州龙井,而风味却别有差别。听说,竹叶青的创始者为万年寺的觉空僧人,是陈毅元帅为其命名的,竹叶青茶选用的鲜叶异常细嫩,生产工艺异常精致。通常是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点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平均,巨细一样。

竹叶青茶的特征是形状扁平,两头尖尖,形如竹叶;品质香气高爽;汤色清亮,味道浓醇;叶底嫩绿平均。1985年荣获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天下食物评选会国际金质奖。

味道鲜醇回甜,汤色嫩绿透亮,叶底润绿并光明。香味浓醇恒久,沁人心脾。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六安瓜片,明清时期都作为贡品。在慈禧膳食单上,划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开国以后,六安瓜片被列入天下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以单片鲜叶加工而成,没有芽头和茶梗。鲜叶一定要养到新梢“开面”方可采摘,采回之后鲜叶要“扳片”,剔去芽头、茶梗,且老叶、嫩叶要离开炒制。炒制方式异常讲求,尤其是在最后用老火烘焙:燃木炭在地炉中,火苗高可盈尺,每两个人抬一烘篮,在炉火上一罩即走,交替而行。抬篮人一招一步均有节奏并配合默契,好像在跳古典舞蹈一样平常,颇为悦目。

千两茶的品质特征!


千两茶是产自我国湖南的传统名茶,也是安化黑茶中的经典,其不仅茶质上乘,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饮用陈年的千两茶对身体还具有相当好的保健作用。那么千两茶的品质特征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千两茶简介】

很多人初次见识千两茶的时候,肯定都是被它那大气的茶身、传统的包装所吸引。而它也正以其古朴、大气之风范立于世界茶业之林,“千两茶”采用茶学界俗称为“后发酵茶”的黑茶为原料,因此,只要存放在干燥、无异味的场所,时间越久,其药理保健功效则更加突出,而且口感更醇厚、自然。

千两茶如此独特的外观,再加上它极高的收藏收藏价值,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具有远见人士的收藏品和客厅装饰品。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强、难度大、消耗体力。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做工精细,千两茶已逾千年历史,被世人冠予“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华茶文化之瑰宝。近年来,千两茶风行韩、日和东南亚地区。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日晒夜露是千两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

千两茶早在很久以前就负有盛名,并且国内外的消费者都对它尤其青睐。它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千两茶其外观硕大,为圆柱造形,每支茶一般长约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净重约36.25㎏,压制成型后经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自然晾置干燥;以竹黄、棕叶、寥叶为包装,朴实无华,风格式样天下唯一,包装与产品同步生成,是天下唯一的非后包装产品,如果茶客朋友觉得购买一根比较多或者觉得饮用起来不方便的话,可以选择已经锯好的千两茶,百两茶,并且价格比较的适中。

【千两茶的品质特征】

千两茶的品质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在茶叶外形上还是在内质上都很不错。其茶重约37公斤,老秤16两为1斤故曰千两。千两茶以蓼叶包裹,外包棕片,再用竹篾捆压箍紧,呈圆柱形状。千两茶其色如铁,卷内金花茂密;汤色则橙黄明亮似桐油,沉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绵长。

【千两茶的泡法】

1、用水选择

首先,在冲泡千两茶的时候,要注意用水选择,其中包括水质和水温。水质的话,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为佳。而水温要高,一般用100℃沸水冲泡。也可用沸水润茶后,再用冷水煮沸。

2、茶具的搭配

其次,在冲泡千两茶的时候,要注意茶具的搭配。那么冲泡千两茶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陶壶或如意杯冲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则以透明玻璃杯为佳,便于观赏汤色。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2020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注重:活、甘、清、香的特点。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货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凤凰单丛茶的品质特征!


说起凤凰单丛,活性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它的特点就是香型非常的多,多到甚至连当地一些老茶农都分不清楚。凤凰单丛茶,有蜜兰香、芝兰香、杏仁香等等,它的分类,往往是根据它的树种、树叶形状、香型去分类的。为了让大家更加的了解凤凰单丛茶的特点,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凤凰单丛茶的品质特征,还有香型分类、品种等。

《凤凰单丛茶的品种特征》

一、形美、色翠、香郁、味甘

1、有挺直肥硕、油润的外形特色。

2、优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气。

3、浓郁、甘醇、爽口、回甘的滋味。

4、橙黄清澈明亮的汤色。

5、青蒂绿腹红壤边的叶底,还有耐冲泡的低力。

6、构成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色、香、味的特点。

二、山韵

凤凰单丛茶,都有一种“山韵”。所谓的“山韵”是形成凤凰单丛茶特殊品质的关键,是用来区别于其他产地单丛茶的一个辨别要点。而形成“山韵”的三个原因,是优越的生态条件、良好的茶树,还有制作工艺,缺一不可。、

中段结文:其实,凤凰单丛茶的品系目前总共有80多个,不同的品系之间,都有不同的特色,当然了,最大的区别还是不同品系之间的香味,其实以凤凰乌岽村所产的单丛茶是最出众、最好喝的,乌岽单丛在市场上的地位很高,价格也高,冲泡有独特的花香味,滋味鲜爽浓后,回甘好,汤色清澈黄亮。

《凤凰单丛茶的品种》

1、按茶树命名:大丛茶、望天树、团树、娘仔伞。

2、按树叶形状命名:柚叶、柿叶、杨梅叶、仙豆叶。

3、按叶色命名:浅绿或黄绿色称为白叶、深绿称为乌叶。

4、按叶片大小命名:大乌叶、乌叶仔、大白叶、白叶仔等。

5、按成茶外形命名:大骨杠、丝线茶、大蝴蜞等。

6、按成茶香气命名:蜜兰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7、按成茶冲泡后口感命名:杏仁香、肉桂香、水蜜桃味等。

8、按所在地命名:乌岽单丛、中坪芝兰、坡头芝兰等。

9、按事件、时代背景命名:东方红、棕蓑挟等。

10、特殊命名:八仙过海、老仙翁等。

《凤凰单丛茶的十大香型》

1、黄枝香:似黄栀子花香。

2、芝兰香:香高细锐,香如幽兰。

3、桂花香:似桂花香。

4、杏仁香:杏仁香味明显。

5、蜜兰香:似番薯的香蜜气味。

6、夜来香:似夜来香花味。

7、姜花香:似姜花香,香气冲天,又名“通天香”。

8、肉桂香:似有药材肉桂香。

9、茉莉香:似茉莉花香。

10、玉兰香:似玉兰花香气。

从以上的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实凤凰单丛茶的品质是非常独特、突出的,在茶叶中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它的分类、香型都比较多,所以大家可以视自己喜爱的口味喜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丛茶。在这里建议大家,最好的单丛茶,是以乌岽村所产的老丛春丛是最好的,参考一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黄小茶的品质特征,香气清高且味道醇厚!》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