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人生漫漫,已过不惑之年,本不愿轻谈生命相关,然而提及紫砂,总说它是一种苍劲有力的生命。《隐居通议》中说:“醇正之作,尤深於经者,其苍劲处,非浅学能及。”而今,用苍劲来表达对紫砂的一点理解,想来还是合适的。

有人认为,“苍”是一种颜色,适合于天空、树木,或者书法。我却觉得,纵然紫砂也有诸多色彩,然而,它却有一种本色,朴素而内敛。这一点与天空、树木和书法触类旁通,却无异致。事实上,“苍”不仅是颜色,更是形状,是体态,是神魂,是人用心与手塑造出的一种生命。说得再深厚些,更是一种生命的再造和传承。

有人说“劲”是一种力道,我觉得更是一种光芒。这种光芒,能感受,而不能触及;深藏于内,又幻化于外。它是一种经历,是我笔下“陈泥稚褪芒初现”的历程。它是一种历练,是一代伟人眼中“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心境。物理的温度,让它从胚胎收缩,造就了它刚毅的筋骨;岁月的浸泡,让它与人世融合,练就了它的浩然的光泽。

作为用器,我看重器型的舒适、用料的安全和使用的方便。作为艺术品,自然也追求精工手作带给我的遐想与思索。同一种器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紫砂之于我,或用,或玩,往往与收藏无关。很多时候,我对紫砂的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宽容,唯独一点深求不懈,那便是每一件紫砂的神态。因为,神到了,它才能活。

“神”总是以“型”为载体,又通过“型”来展现。盖钮,一个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无论是壶是杯,我们只需要看盖上的钮,但凡传神的作品,一个钮便是一个整体的缩影,看到了钮就应该能看到整个器物的神态。

有的人,讲究一茶一壶,一茗一杯。也有的人,无论是杯、是壶,都进进出出了各种各样的茶叶。我欣赏专一泡养所成就的纯粹,也希望五味杂陈的循环能陶冶出它们泼辣的内心。专家也好,杂家也罢,爱,就好。

对紫砂的追求,从爱上便未停止,就像生命难舍蓝蓝的白云天。能见到的紫砂太多太多,然而能做出心动的器型却很少,过程往往很难。遇见,真是一种机缘,亦与造化有关。

对于紫砂,有很多的话娓娓道来,而在这里想表达的感悟,是一种简单的纯粹。(来源:紫砂壶玩家,

扩展阅读

与紫砂壶对话,为自己收藏一种心情


紫砂壶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泡出的茶汤不失原味,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饮茶的最佳器皿,出现了一批批制壶高手,使得紫砂壶不仅成为艺术品,亦逐渐纳入收藏投资家的视野。

紫砂壶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实用品,既能适于生活,又能装饰生活,还能陶冶性情,可称为“气质工艺品”。

看待一把紫砂壶:

首先是观其形,视其态,察其大势。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观察它各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均衡,需观察它明暗面的技法处理是否自然天成,需观察它空间与实体的虚实对比是否强烈有序。

其次是析其体,判其线,考其布局。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注意它点、线、面、体的搭配是否合理,需观察它外轮廓线的缓冲过渡是否天衣无缝,需注意它流、把、口、身、底、足、盖、钮等的配置是否精当。

做壶练手练到熟时,尤重练心,心熟、手熟,其壶神也熟。“怎样才是一把好壶?”随着时间岁月的推移,经得起推敲、永放光彩的是佳作、是好壶。

好的作品创作时特轻松,其实是前面已付出了辛劳的积累。天资、才情,外加钻研传统,多看传统优秀实物及图片,从中提高修养,充实底蕴,丰富构思,不断更新,是作壶人内在应具备的条件,创作精神才能旺盛,灵感才能触发。

茶事为何盛?

现代生活发展需休闲性、愉悦性、康乐性。茶艺则利用茶的品味,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个性,环境的不同品格,泡茶的不同情趣,创造和拓展了茶事的整体艺术性。含蓄、质朴代表了紫砂壶之特点,再加上意境传神、有神韵才是紫砂壶的精髓。

光货壶身、嘴、把连接上不难,而难在连接后是否协调,是否有神,连接皆有之,有神者得用心求之。做壶者总期待作品能早成功,工作时需全神贯注,要需时间坐得住做壶,在壶界充满商品性时,我认为诚实、求索,更具有诱惑力,更有追求。

光货壶简洁明快,可为写意者。贵不在其简,更贵在简外之工。

花货壶要做出活力,做出生机。做得死僵无生气,即违背了花货壶的本旨。

艺术贵独立,传统的优秀造型是从前的,也是未来的。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在座的境地中格外能领略优雅的紫砂壶情趣与茶的滋味。(来源:紫砂壶玩家,

紫砂壶赏玩之道,你是哪一种


一、玩投资

选择投资紫砂壶,应该充分了解、认识和研究紫砂壶。首先应该认识和研究所投资壶的泥料,要明确泥料的来源、存储时间以及泥料所能够表现出作品的质感魅力;其次要对所投资壶的工艺进行研究,一把好壶一定是设计理念独到、做工考究精致、整体完美无瑕的一件作品。第三要研究壶的造型。这不仅是对你的“眼力”和欣赏、判断水平的肯定和考验,使你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和经济效益。这也许就是能够让人们对紫砂壶情有独钟的另外一种魅力所在。

二、玩茶道

品茶是一种享受。在我国,茶被视为健康的饮料、生活的享受、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备受国人的喜爱。因而饮茶也得到大家的推崇,被视为“道”。通过玩壶品茶,既能提高品茶技艺、规范品饮方法,又能交流思想、陶冶性情。

三、玩朋友

因为紫砂壶收藏热,现在紫砂壶的热爱者也越来越多。通过收藏,可以认识很多壶友,可以互相交流知识,探讨一把作品,交流把玩紫砂壶艺的心得和体会。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繁重的今天,壶友们一起品茗论道,真是其乐融融也。

四、玩历史

紫砂壶从宋代开始出现。明代紫砂壶制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艺体系,此时名家辈出,做工讲究规整精巧,紫砂壶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鉴赏性的统一,成为传世佳品。明代中叶,制壶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技术精湛,迎来了中国紫砂陶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壶艺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每把经典的壶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故事,因此把玩紫砂壶也是对历代紫砂大师的致敬。

紫砂壶艺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文化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珍爱之物,所以把玩紫砂壶就要从心里喜欢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紫砂壶的保养,特别是按照紫砂壶的习性进行养护,保持壶的品质和洁净,一件布满茶垢的紫砂壶,无论身价再高,也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紫砂行业里面有一种说法叫赚快钱


2010年紫砂门事件的发生给了宜兴紫砂的发展插上了翅膀,紫砂行情可以用火爆来形容。这正是行情的火爆造成了现在市场的鱼龙混杂,太多不懂壶的人挤进这个行业,用其他工艺在做紫砂壶,比如,手拉壶、机车壶。

行情的火爆带来紫砂壶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最厉害也是对紫砂伤害最大的就是卖职称证书的这部分壶。大量的流入到壶友手中。而通过卖职称壶发家致富的这部分人就把这种赚钱的手段叫赚快钱,有的说的更离谱叫抢钱。

这种模式是对紫砂的亵渎和对行业的透支,对壶友的信用透支。

无限的透支是走向灭亡的第一步。自己毁自己,谁也救不了你。成就部分人的财富,毁灭的是下一代的饭碗。这样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机械化生产的机车壶、手拉壶大量在市场上,还在冒充全手工壶,这种欺骗壶友的做法,只会走向灭亡。有量无质,到最后是很可怕的。景德镇陶瓷的昨天或许将会变成宜兴紫砂的明天。

当消费者不会辨认的时候只会直接放弃。到最后毁灭的是整个行业,不要认为你不做这些垃圾东西就与你无关。这些赚快钱的人毁灭的是整个宜兴正经做壶人的信誉。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要认为你不做就没关系,这是错误的想法。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要是真的爆发了比你后果比你想象的可怕。(文章来源:纯色紫砂文化;

紫砂壶:有一种美,叫朱泥的残缺美


很多刚接触朱泥的朋友常常这样问道,什么是朱泥?朱泥跟紫砂有甚么不同?

很多刚接触朱泥的朋友常常这样问道,什么是朱泥?朱泥跟紫砂有甚么不同?

大多刚接触朱泥的朋友经常冒出这几句话,从紫砂壶开始制作时便有了朱泥壶的存在,早至清初即有史籍资料寄载朱泥底料矿可陶成壶,横跨清代三百余年华南八闽一带朱泥壶更融入生活,妆嫁墓丧典迹可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宜兴朱泥有主要几个泥矿

分别为黄龙山朱泥,小煤窑朱泥,赵庄朱泥。

这几个主要矿区普遍朱泥矿料顔色主要爲浅白,浅黄,金黄,成品泥状况含水分其颜色较深,制作泥胚干燥后爲黄白,各矿种的朱泥因泥料制成制程手法有异表现各有不同。

从壶的成品角度来观察判断一把朱泥壶是比较合理直接,色韵饱满,皮相光泽润结和柔,使用包浆快速,具备这些条件功能就是一把好的朱泥壶。

朱泥壶形美质更美,她细嫩滑腻,烧成后肌理效果变幻神奇。朱泥壶既有造型的艺术美,又有生灵般蠕动的质感美。业内专家称朱泥壶有“活动着的面层感觉,生命着的肌理效果”神奇独特,逸趣横生。

为什么都是朱泥,但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质感不一样?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备受争议,外界的各种传言闹的壶友们人心惶惶,我碰上最多的情况就是,许多壶友找到一朱泥壶作参照,对其他所有质感不同的朱泥壶都抱质疑态度。

关于朱泥的分类,行业内说法诸多,总的来说朱泥一般分三种:赵庄朱泥、黄龙山朱泥、小煤窑朱泥。每个产地的色泽有些不一样,加上泥料的目数不一样,颗粒感也就不一样,而且紫砂壶每一个步骤都是老师们手工操作,最终呈现的质感肯定是多样化的。

所有的紫砂泥料都是如此,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它的名字叫朱泥,就把它认定为“只应该是某一种形态”,紫砂泥,本来就千姿百态。

原来茶具的缺陷也是一种美


在现代的泡茶桌中并不再是那么的单调了,喜欢铺上茶席,茶席上的设计不但有茶,还有茶具的美,花的点缀以及香道。茶席的要求是大方、简洁、美观。如果茶具有缺陷不用担心,有时候它也能成为一种缺陷美。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

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在品茗中茶具的缺陷有时也是一种魅力,不必为两难全而伤神。

紫砂壶泡茶为什么要固定使用一种茶叶


紫砂壶,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是老朋友了。尤其是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这一特性使得很多茶友都爱不释手。明代文人闻龙曾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紫砂壶既然越用越好,而且强调内外皆用,泡多样的茶岂不是对壶的保养更有效果,但为什么都说“一壶不事二茶”呢.

不少紫砂壶玩家在用紫砂壶泡茶时都会固定使用一种茶叶,其中缘由许多人并不知道。

这种习惯的养成与紫砂壶的特性有关。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泡乌龙茶,明天泡普洱茶,后天又泡花茶,那么必然导致茶味混合,了无个性可言。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具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若是当地高温多湿,茶壶内极易产生霉菌,若就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善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是得不偿失。

喝茶品茶这种休闲似的文化活动,除了本身品尝茶的滋味,另外讲究的一是静心养心,从容淡定,二是快乐随意,舒畅欢心。当你坚持“一壶不事二茶”时,你体会到的是茶汤细微的原味本色,是没有一丁点香气混杂的最原始的清雅之味,感受到的是一种个性张扬的意境;而当你的视线越过了“一壶不事二茶”时,感悟到的又将是另外一种境界:散漫、随意、包容,从容而为,却又天然成趣!

建水紫陶是这样一种陶


因泥土之灵,所以有紫陶。泥土是有灵性的,因此女娲用它造出了人类。即便那只是个传说,而且传说已经很远,但泥土的灵性,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而且似乎永远无穷无尽。人类在大地上生存上百万年以后,在与泥土的无限亲近中,终于渐渐读懂并参透了泥土的部分灵性,并借此造出了陶。陶的出现,已有万年之久。

人类最早创造而又能延续至今的物品,陶最老,而且是。然而,陶是那种极为悠久又极为普通的器具,普通到一旦成型,就几乎不值得再花费制造者更多的心思。所以陶之一物,能摆脱器物的宿命者少见,能修炼得道、自成大器者更加少见。

陶度过了漫长的年月,在种种因缘凑巧之下,终于衍生出了紫陶。

一、紫陶是很年轻的陶

中国是陶器大国,四大名陶都是陶器中出尘脱凡的精品。其中,出现最晚的是紫陶,成器最快的也是紫陶。以三四百年的修炼,在享天地之厚爱的同时,能汲取并彰显诸多教化之得、艺术之工的,正是紫陶。

紫陶虽为陶器,已经打破了很多普通陶器所受的局限,以泥土的古朴醇厚,承载起了诗画的飘逸洒脱,造型丰富、装饰精细,将普通的陶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成为独步天下的陶之大器。

紫陶之所以成器,因为它能够承载并表现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诸多艺术,其必须经历镂刻、镶填、打磨等加工手段,内涵之繁,工序之多,远甚于其他陶。可以说天下陶器的制作之精,到紫陶为止。

是故,唯有产自滇南群山之中、建水那一块小小坝子中的紫陶,兼具粘土之纯、金石之坚、色彩之丽、打磨之精、造型之繁、雕刻之细、书画之美,人文之盛。

二、紫陶是那种极难的陶

紫陶的困难,在于它成器的路上必须要过水、火、石三关。

与一般仅仅需要加水沉淀的陶土不同,紫陶所用粘土必须“洗澡”和“发酵”。首先要将本地特有的五色粘土,加水制成浆状,细纱过滤,过滤后只取最上最细的漂浆,反复五六次后,得到的泥浆几乎不含任何砂石,已是腻如膏脂。首先要将这样的泥浆静置于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取出后泥料还必须像揉面一样,不断搓揉,揉去空气,才能用以制作紫陶。经过水的洗礼,在泥料的一洗一揉之间,紫陶已经悄悄保留下了与众陶不同的优良品质。

火是陶的必经之路,紫陶在烈焰中的历炼尤其凶险。在超过上千度高温的炙烤中,紫陶要么不折不扣地全身而出,要么开裂以杀身成仁。烧制后的紫陶器物,绝对没有形变而器全的情形。究其原因,紫陶只用颗粒极为细微的粘土做胚,在烧制过程中丧失水分很多,收缩很大,所以过火不易,器形大者更是难全。传统烧窑方法成品率约不足六成,即便是以今日的技术烧制紫陶,成品率也只到九成左右。很多紫陶在泥坯阶段造型、书画皆尽善尽美,却在烧窑过程炸裂成为废品。经过火的考验,紫陶有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诗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紫陶虽不是玉器,却偏要去承受不计其繁的打磨,而后成为文采斐然的陶中君子。经历多种砂纸的打磨后,最后一道竟然是用鹅卵石抛光。紫陶成品通体无釉却平滑如镜,清可鉴人,显示出与其他陶器迥然不同的如玉如冰的明亮。更有不完全打磨的、亚光的紫陶。它等待的是有心人的赏识与亲近,在经肌肤长期的摩挲之后,这样的紫陶能产生特殊的、细致的质感上和光泽上的变化,品质更加温润细腻,也更加令人不能释手。

三、紫陶是纯净的陶

紫陶近乎苛刻地选择了自己出身,只用建水特有的红、黄、紫、青、白五种颜色粘土,拒绝任何砂质。这些粘土细度远远高于三百目,质地比女人用的化妆粉还要细,且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因为过于纯净细腻,所以紫陶所用泥料的质地偏弱偏软,不能像其他陶器那样灌浆注模,拉坯的难度也高,更难以制作大型器件。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纯净,成就了紫陶可书可画、可雕可刻、可填可磨的特殊之处。紫陶成品,细度高,硬度大,观之有字画之趣,抚之有铜铁之质,叩之有金石之声。紫陶之美,总体在于以陶为质,以书画为文,从它身上,一眼就可同时感受到造型的直观美和书画的意境美。

能像玉器一般精雕细琢,能如纸品一般挥毫云烟,能似镜面一般光亮可鉴,能有金属一般回音清脆,全得力于紫陶的从粘土之始就坚持的纯净,坚持虽然难,一旦得来金不换。

四、紫陶是很巧的陶

陶成之于土,也受制于土。瓷出现之后,陶就被降级定格了。很多地方的陶,至今未能完成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原因不仅是土质不够好,而且从没有遇到过适合的机遇。

建水一地汉代就有了成熟的制陶业,发展至宋代,烧制出青瓷。元明两代,建水的青花瓷器尤为繁盛。

不知何故,建水人在几百年前忽然弃瓷就陶,离开新欢,重归旧爱。现在想来,其中的缘故或是因为瓷器虽然精美,但受到釉料限制太多、发展有限,或许是因受到景德镇等地瓷器的激烈竞争、前景不明。更大的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紫陶之成,始于建水的瓷器之困,这种历史性的转折,既是磨难,也是厚爱,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经过数百年的摸爬滚打,经过不断的尝试求索,紫陶以天造地就的五色粘土为浑实底气,凭借着种种磨难中锤炼造就的博大胸怀和巨大力量,厚积薄发,终于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获得强大的新生,不仅战胜了挑战,且入辉煌之境。

建水人放弃精美的瓷器,重新选择紫陶,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仍然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应了“人无我有”的那句老话。凭借历史的厚爱和大地的恩赐,紫陶竟然奇巧地取本地瓷器而代之,终于获得了令其难以比肩的巨大、独特的成就。

五、紫陶是有德的陶

陶应该保存着那种来自泥土的灵性。不过有的陶是用矿、或者用石,更多的陶又杂有大量砂质,所以其德性大打折扣。与它们不同,紫陶直接从大地上取得的粘土,质地纯净无暇,其成品经上千度烈火炙烤,但淳厚不损,仍然秉承了泥土滋养万物的德性。

同为可器之材,紫陶有异金、玉、瓷而另胜之。黄金虽贵,没有摆脱金属的冷冰与无情。玉石虽温,但太过娇贵而难以实用;瓷器虽美,但被釉封闭的太死而过于沉寂。紫陶则不然,不仅活泼可亲,而且能滋养生命。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用紫陶茶壶泡茶,久不变味;用紫陶花瓶插花,时长不衰。云南名菜“汽锅鸡”,味道鲜美,冠绝天下。它的烹饪取材并无多大奇特之处,关键在于凭借了紫陶所制汽锅的特殊能力,绝对是独靠紫陶之德而成其美味。

六、紫陶是好养的陶

可以养的陶不多。粗糙的陶只能作为瓦货,精细的陶又往往过于昂贵而叫人望而叹止。紫陶虽然精美,好在不贵,正适合养玩。因为擅长精雕细琢,紫陶所成的茶具既温润别致,又古朴清雅,入手把玩让人倍感亲切,品读书画更觉韵味深长。经过人体肌肤的亲近与摩挲之后,紫陶能如生命苏醒一般,自在成长,收获属于自己独有的包浆。其滑熟可爱,幽光沉静的喜悦,竟不输玉石。

紫陶好养,不仅单单在于把玩。若往大处走,紫陶可酝酿出犹如青铜一般浑厚、斑斓的大器之美,高古淡雅,能入雅士高人之眼;如往粗简处走,可以烧制出无字无画、不加打磨的壶杯碗碟,简单之中又暗暗隐含不落一字的禅意,最能与寻常百姓相亲相近。紫陶好养,藏于馆室而不觉其俗,放于灶台而不觉其傲。养陶如此,不亦乐乎?

七、紫陶是能悟的陶

建水地方虽然不大,也不算是沃野,山不甚高,水不甚美,人文也非极盛。但一方山水有一方山水的精华,造物主必定有青睐之物。此物岂非紫陶乎?

究其来由,紫陶所用五色粘土本已少见,颗粒细小,偏又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大自然不知花了怎样的功夫,用了怎样的能事,竟然把比磐石还要坚硬的顽铁,琢磨成了微米级的颗粒,还赐予了其丰富的色彩。

看其出身。那些在草木之下静静沉睡的粘土,经历了几世几劫,终于等到有缘人发现了它们特殊的秉性,并在熊熊烈火将其烧制成了美轮美奂的紫陶。五色粘土的埋藏固然极其罕见,制陶人的磨难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观其成器,其粘土纯净依然不变,在朴实浑厚的底气中绽放出明艳瑰丽的光芒。成品的紫陶既满足生活之需要,又能阐发人文之情怀,可谓出入两便、雅俗两宜。

虽为紫陶粘土所造,其品性与上苍所造人类有几分相似之处,以《西游记》来比喻,有唐僧的纯真,又有悟空的精灵,有八戒的粗俗,又有沙僧的朴实。紫陶成器,需经历水的洗礼、火的冶炼,石的琢磨,与人的成长的经历与磨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陶不言,大有故事。有心人观之,也许定然会有所感悟吧!

《雅贤舍》位于美丽七星湖畔,名字取义于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傍湖光山色之美,众高雅贤能之士共处品茶赏陶之舍。

雅,五行属木,从隹牙声,良禽择木,吉雅之兆。有正确、高尚、美好之意。如雅致洁净、雅致素净、雅正、雅道;

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舍,房屋,也有舒气之意。《史记·律书》:“舍者,舒气也。”

建水紫陶是这样一种陶!


因泥土之灵,所以有紫陶。

泥土是有灵性的,因此女娲用它造出了人类。即便那只是个传说,而且传说已经很远,但泥土的灵性,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而且似乎永远无穷无尽。人类在大地上生存上百万年以后,在与泥土的无限亲近中,终于渐渐读懂并参透了泥土的部分灵性,并借此造出了陶。陶的出现,已有万年之久。

人类最早创造而又能延续至今的物品,陶最老,而且是。然而,陶是那种极为悠久又极为普通的器具,普通到一旦成型,就几乎不值得再花费制造者更多的心思。所以陶之一物,能摆脱器物的宿命者少见,能修炼得道、自成大器者更加少见。

陶度过了漫长的年月,在种种因缘凑巧之下,终于衍生出了紫陶。

一、紫陶是很年轻的陶

中国是陶器大国,四大名陶都是陶器中出尘脱凡的精品。其中,出现最晚的是紫陶,成器最快的也是紫陶。以三四百年的修炼,在享天地之厚爱的同时,能汲取并彰显诸多教化之得、艺术之工的,正是紫陶。

紫陶虽为陶器,已经打破了很多普通陶器所受的局限,以泥土的古朴醇厚,承载起了诗画的飘逸洒脱,造型丰富、装饰精细,将普通的陶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成为独步天下的陶之大器。

紫陶之所以成器,因为它能够承载并表现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诸多艺术,其必须经历镂刻、镶填、打磨等加工手段,内涵之繁,工序之多,远甚于其他陶。可以说天下陶器的制作之精,到紫陶为止。

是故,唯有产自滇南群山之中、建水那一块小小坝子中的紫陶,兼具粘土之纯、金石之坚、色彩之丽、打磨之精、造型之繁、雕刻之细、书画之美,人文之盛。

二、紫陶是那种极难的陶

紫陶的困难,在于它成器的路上必须要过水、火、石三关。

与一般仅仅需要加水沉淀的陶土不同,紫陶所用粘土必须“洗澡”和“发酵”。首先要将本地特有的五色粘土,加水制成浆状,细纱过滤,过滤后只取最上最细的漂浆,反复五六次后,得到的泥浆几乎不含任何砂石,已是腻如膏脂。首先要将这样的泥浆静置于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取出后泥料还必须像揉面一样,不断搓揉,揉去空气,才能用以制作紫陶。经过水的洗礼,在泥料的一洗一揉之间,紫陶已经悄悄保留下了与众陶不同的优良品质。

火是陶的必经之路,紫陶在烈焰中的历炼尤其凶险。在超过上千度高温的炙烤中,紫陶要么不折不扣地全身而出,要么开裂以杀身成仁。烧制后的紫陶器物,绝对没有形变而器全的情形。究其原因,紫陶只用颗粒极为细微的粘土做胚,在烧制过程中丧失水分很多,收缩很大,所以过火不易,器形大者更是难全。传统烧窑方法成品率约不足六成,即便是以今日的技术烧制紫陶,成品率也只到九成左右。很多紫陶在泥坯阶段造型、书画皆尽善尽美,却在烧窑过程炸裂成为废品。经过火的考验,紫陶有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诗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紫陶虽不是玉器,却偏要去承受不计其繁的打磨,而后成为文采斐然的陶中君子。经历多种砂纸的打磨后,最后一道竟然是用鹅卵石抛光。紫陶成品通体无釉却平滑如镜,清可鉴人,显示出与其他陶器迥然不同的如玉如冰的明亮。更有不完全打磨的、亚光的紫陶。它等待的是有心人的赏识与亲近,在经肌肤长期的摩挲之后,这样的紫陶能产生特殊的、细致的质感上和光泽上的变化,品质更加温润细腻,也更加令人不能释手。

三、紫陶是纯净的陶

紫陶近乎苛刻地选择了自己出身,只用建水特有的红、黄、紫、青、白五种颜色粘土,拒绝任何砂质。这些粘土细度远远高于三百目,质地比女人用的化妆粉还要细,且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因为过于纯净细腻,所以紫陶所用泥料的质地偏弱偏软,不能像其他陶器那样灌浆注模,拉坯的难度也高,更难以制作大型器件。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纯净,成就了紫陶可书可画、可雕可刻、可填可磨的特殊之处。紫陶成品,细度高,硬度大,观之有字画之趣,抚之有铜铁之质,叩之有金石之声。紫陶之美,总体在于以陶为质,以书画为文,从它身上,一眼就可同时感受到造型的直观美和书画的意境美。

能像玉器一般精雕细琢,能如纸品一般挥毫云烟,能似镜面一般光亮可鉴,能有金属一般回音清脆,全得力于紫陶的从粘土之始就坚持的纯净,坚持虽然难,一旦得来金不换。

四、紫陶是很巧的陶

陶成之于土,也受制于土。瓷出现之后,陶就被降级定格了。很多地方的陶,至今未能完成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原因不仅是土质不够好,而且从没有遇到过适合的机遇。

建水一地汉代就有了成熟的制陶业,发展至宋代,烧制出青瓷。元明两代,建水的青花瓷器尤为繁盛。

不知何故,建水人在几百年前忽然弃瓷就陶,离开新欢,重归旧爱。现在想来,其中的缘故或是因为瓷器虽然精美,但受到釉料限制太多、发展有限,或许是因受到景德镇等地瓷器的激烈竞争、前景不明。更大的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紫陶之成,始于建水的瓷器之困,这种历史性的转折,既是磨难,也是厚爱,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经过数百年的摸爬滚打,经过不断的尝试求索,紫陶以天造地就的五色粘土为浑实底气,凭借着种种磨难中锤炼造就的博大胸怀和巨大力量,厚积薄发,终于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获得强大的新生,不仅战胜了挑战,且入辉煌之境。

建水人放弃精美的瓷器,重新选择紫陶,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仍然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应了“人无我有”的那句老话。凭借历史的厚爱和大地的恩赐,紫陶竟然奇巧地取本地瓷器而代之,终于获得了令其难以比肩的巨大、独特的成就。

五、紫陶是有德的陶

陶应该保存着那种来自泥土的灵性。不过有的陶是用矿、或者用石,更多的陶又杂有大量砂质,所以其德性大打折扣。与它们不同,紫陶直接从大地上取得的粘土,质地纯净无暇,其成品经上千度烈火炙烤,但淳厚不损,仍然秉承了泥土滋养万物的德性。

同为可器之材,紫陶有异金、玉、瓷而另胜之。黄金虽贵,没有摆脱金属的冷冰与无情。玉石虽温,但太过娇贵而难以实用;瓷器虽美,但被釉封闭的太死而过于沉寂。紫陶则不然,不仅活泼可亲,而且能滋养生命。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用紫陶茶壶泡茶,久不变味;用紫陶花瓶插花,时长不衰。云南名菜“汽锅鸡”,味道鲜美,冠绝天下。它的烹饪取材并无多大奇特之处,关键在于凭借了紫陶所制汽锅的特殊能力,绝对是独靠紫陶之德而成其美味。

六、紫陶是好养的陶

可以养的陶不多。粗糙的陶只能作为瓦货,精细的陶又往往过于昂贵而叫人望而叹止。紫陶虽然精美,好在不贵,正适合养玩。因为擅长精雕细琢,紫陶所成的茶具既温润别致,又古朴清雅,入手把玩让人倍感亲切,品读书画更觉韵味深长。经过人体肌肤的亲近与摩挲之后,紫陶能如生命苏醒一般,自在成长,收获属于自己独有的包浆。其滑熟可爱,幽光沉静的喜悦,竟不输玉石。

紫陶好养,不仅单单在于把玩。若往大处走,紫陶可酝酿出犹如青铜一般浑厚、斑斓的大器之美,高古淡雅,能入雅士高人之眼;如往粗简处走,可以烧制出无字无画、不加打磨的壶杯碗碟,简单之中又暗暗隐含不落一字的禅意,最能与寻常百姓相亲相近。紫陶好养,藏于馆室而不觉其俗,放于灶台而不觉其傲。养陶如此,不亦乐乎?

七、紫陶是能悟的陶

建水地方虽然不大,也不算是沃野,山不甚高,水不甚美,人文也非极盛。但一方山水有一方山水的精华,造物主必定有青睐之物。此物岂非紫陶乎?

究其来由,紫陶所用五色粘土本已少见,颗粒细小,偏又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大自然不知花了怎样的功夫,用了怎样的能事,竟然把比磐石还要坚硬的顽铁,琢磨成了微米级的颗粒,还赐予了其丰富的色彩。

看其出身。那些在草木之下静静沉睡的粘土,经历了几世几劫,终于等到有缘人发现了它们特殊的秉性,并在熊熊烈火将其烧制成了美轮美奂的紫陶。五色粘土的埋藏固然极其罕见,制陶人的磨难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观其成器,其粘土纯净依然不变,在朴实浑厚的底气中绽放出明艳瑰丽的光芒。成品的紫陶既满足生活之需要,又能阐发人文之情怀,可谓出入两便、雅俗两宜。

虽为紫陶粘土所造,其品性与上苍所造人类有几分相似之处,以《西游记》来比喻,有唐僧的纯真,又有悟空的精灵,有八戒的粗俗,又有沙僧的朴实。紫陶成器,需经历水的洗礼、火的冶炼,石的琢磨,与人的成长的经历与磨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陶不言,大有故事。有心人观之,也许定然会有所感悟吧!

《雅贤舍》位于美丽七星湖畔,名字取义于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傍湖光山色之美,众高雅贤能之士共处品茶赏陶之舍。

雅,五行属木,从隹牙声,良禽择木,吉雅之兆。有正确、高尚、美好之意。如雅致洁净、雅致素净、雅正、雅道;

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舍,房屋,也有舒气之意。《史记·律书》:“舍者,舒气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一种生命的再造和传承》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