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名白茶。

白茶品种

白茶的主要品种有出自福建北部的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

1、银针白毫: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2、白牡丹: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

3、贡眉: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

4、寿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白茶工艺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细分有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品质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

白茶功效

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防癌抗癌、治牙痛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二灵妙的保健作用。

白茶存放

白茶俗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是说白茶头一年只能当茶喝,而存放三年可以当药治病。而存放七年之后效用大增,疗效神奇堪称宝贝。所以说白茶不怕存放,且存放5年以上的白茶,功效不让中草药的;为了便于收藏和存放,通常白茶都压制成饼状,存放白茶的地方要避光、防潮、密封就好。

新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

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传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白茶的专业评说

1、毫香

是福鼎白茶的特殊香气,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银针的香气是毫香蜜韵。

2、鲜浓

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3、鲜嫩

香气高洁细腻,新鲜悦鼻,为芽叶细嫩的特殊香气,类似毫香。

4、清香

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5、清高

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

6、甜长

香气清高,带甜感而久留。

7、鲜爽

香气新鲜,明快,嗅后清爽。

8、鲜甜

鲜爽带有甜感。

9、甜纯

香气不太高,但有甜感。

10、纯和

香气纯净而不高不低,无异杂气味,也可用“纯和”。

11、钝浊

气味虽然有一定浓度,但滞钝,感觉不快。

12、粗淡

香气低有老茶的粗糙气,也称粗老气。

13、浊气

夹有其他气息,有沉浊不爽之感。

14、高火

干燥温度较高,火温尚可且时间过长,干度十分充足所产生的高火气。

15、闷气

白茶下匾后,堆积时间过长,干燥不及时形成的不愉快的闷味。

16、老火、焦气

制茶中火温不当所致,轻微的焦茶气息称老火;严重的称为“焦气”。

17、异气

焦、烟、馊、酸、陈、霉、油气、铁腥气、木气以及其他劣异气息,或一时难以指明的异杂气,一般要指明具体哪一种气味。

cY260.com编辑推荐

识茶、泡茶、品茶之黄金桂


黄金桂,属乌龙茶类,产自福建省安溪县和漳州诏安县一带,是以黄旦(也称棪)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又名黄旦、黄棪。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因其汤色金黄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黄金桂是发芽、采摘最早的乌龙茶,因此被称为“清明茶”。

茶之赏

【赏干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有“黄、薄、细”之称。

【赏叶底】叶底较薄,呈狭长形,中央色泽为黄绿色,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赏汤色】汤色金黄明亮或浅黄明澈。

【尝其味】滋味醇厚鲜爽,有水蜜桃或梨香味,还有“未尝天真味,先闻透天香”之誉。

茶之鉴

黄金桂最核心的特征是干茶比较轻,叶片未采摘时颜色就已经偏黄。叶底很薄,呈狭长形,叶缘锯齿较浅。品之有水蜜桃或者梨香味,鲜爽有回甘,素有香、奇、鲜之说。

茶之存

一般将黄金桂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再放入冰箱中即可。如果茶叶量比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1个月内)喝完,也可以放在室内干燥阴凉处。

茶之泡

【茶具】盖碗、过滤网、公道杯、茶荷、茶匙、茶巾、品茗杯各一。

【温杯】将开水倒入盖碗进行冲洗,用温盖碗的水倒入公道杯,以提高公道杯的温度,然后温过公道杯的水倒入品茗杯,以提高品茗杯的温度,然后将水倒掉。

【投茶】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盖碗中。

【冲水】用100℃的开水冲入盖碗。

【出汤、分茶】将盖碗的茶汤倒入装有过滤网的公道杯,让茶渣经过过滤,然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入品茗杯中。

【品饮】将品茗杯中的茶汤细细品尝,入口后,滋味纯细甘鲜,令人回味隽永。

茶之效

1、黄金桂含硒量很高,可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对增智还有功效。

2、黄金桂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降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

学茶,识茶的入门知识


有位嗜好饮茶者曾说过:喝茶人必须懂的一些茶知识小知识,可是不知道今天小编告知你的小知识,爱茶的你懂多少呢?

不管你懂多少,懂或不好,这篇文章,是根据一些资料,总结的关于茶的基本知识,能为忙碌着却又多少想了解点茶文化的朋友,提供一些便利。

中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连外国人都说“一茶一时间,一叶一乾坤”,想提高知识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不耻下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茶的入门知识,绝对靠谱实用。

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发源地主要是在云、贵高原,世界各国茶叶语言源于中国。

中国茶的历史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

2、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3、商朝周武王伐纣,酋长就曾有进贡茶叶。

4、西汉吴理真开始在蒙山植茶,其有“植茶始祖”之称。

5、兴于唐,陆羽的《茶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第一部茶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茶叶知识,如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冲泡等,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从《茶经》之后,茶开始独立于药材和食材。

6、宋朝记载茶的名著有很多,赞颂茶的茶诗不少,如欧阳修的《归田录》,范仲淹的《斗茶歌》等。

7、明朝“废团茶兴散茶”,制茶工艺发生变革,炒青茶出现。

8、清朝以后传统名茶到现在都一直延续,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

我国茶区的分布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

茶叶的辨识

1、水:泉水上,江水中,井水次;

2、水温:绿茶80℃,乌龙茶95—100℃左右,白茶80—90℃,黑茶90—100℃,红茶90℃以上,黄茶80—90℃;

3、泡茶的用具:陶具、瓷具、紫砂。

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锌、硒等多种。茶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维生素、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识茶、泡茶、品茶之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产自福建武夷山,又称闽北水仙,是以乌龙茶采制技术制成的条形乌龙茶,也是闽北乌龙茶中的两个品种之一,水仙是武夷山茶树品种的一个名称。武夷水仙的产量占闽北乌龙茶的百分之六七十,堪称闽北乌龙茶中的王者。水仙茶质美而味厚,采摘武夷水仙时采用“两面采”,即当茶树顶芽开展时,只采三四叶,而保留一叶。制作包括萎凋→做青→揉捻→初焙→包揉→足火等工序。

茶之赏

【赏干茶】条索肥壮紧结,叶端折皱扭曲,色泽油润,间带砂绿蜜黄,呈“青蛙腿”状。

【赏叶底】叶底厚软黄亮,绿叶红边,即“三红七青”。

【赏汤色】汤色清澈橙黄,呈琥珀色,陈茶呈橙红色。

【尝其味】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清醇回甘。

茶之鉴

上品武夷水仙外形壮挺,干茶色润,呈金褐色,表面略泛朱砂点,隐镶红边,闻之清香扑鼻。而较次的武夷水仙则无上述品质。

茶之存

将少量武夷水仙放入密封的茶叶罐,然后置于干燥避光、密封、低温的环境下储存。

茶之泡

【茶具】紫砂壶、过滤网、公道杯、茶荷、茶匙、茶巾、品茗杯各一。

【温杯】将开水倒入紫砂壶进行冲洗,用温紫砂壶的水倒入公道杯,以提高公道杯的温度,然后温过公道杯的水倒入品茗杯,以提高品茗杯的温度,然后将水倒掉。

【投茶】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紫砂壶中。

【冲水】用100℃的开水冲入紫砂壶。

【出汤、分茶】将紫砂壶的茶汤倒入装有过滤网的公道杯,让茶渣经过过滤,然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入品茗杯中。

【品饮】将品茗杯中的茶汤细细品尝。

茶之效

1、帮助人们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武夷水仙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起到一定的体外抗癌作用。

3、武夷水仙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清热利尿作用,可用于缓解水肿、水滞瘤。

4、武夷水仙中的茶多酚和鞣酸能破坏和杀死细菌的蛋白质,从而消炎除菌。

识茶、泡茶、品茶之武夷肉桂


武夷肉桂,又名玉桂,产自福建武夷山,“蟠龙岩之玉桂......皆极名贵。”玉桂就是指武夷肉桂,因其香气滋味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其品质优异,性状稳定,成为乌龙茶中的一直奇葩。武夷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喜爱。采摘标准为二、三叶,然后经过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

茶之赏

【赏干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赏叶底】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

【赏汤色】橙黄清澈。

【尝其味】有肉桂特有的奶油、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

茶之鉴

武夷肉桂的干茶色泽褐禄,油润泛光,泡之有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冲泡六、七次仍有“岩韵”的肉桂香。

茶之存

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抽氧充氮袋来贮装武夷肉桂,这样至少可保持其3~5年内不变质。

茶之泡

【茶具】紫砂壶、过滤网、公道杯、茶荷、茶匙、茶巾、品茗杯各一。

【温杯】将开水倒入紫砂壶进行冲洗,用温紫砂壶的水倒入公道杯,以提高公道杯的温度,然后温过公道杯的水倒入品茗杯,以提高品茗杯的温度,然后将水倒掉。

【投茶】用茶匙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紫砂壶中。

【冲水】用100℃的开水冲入紫砂壶。

【出汤、分茶】将紫砂壶的茶汤倒入装有过滤网的公道杯,让茶渣经过过滤,然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入品茗杯中。

【品饮】将品茗杯中的茶汤细细品尝。

茶之效

1、武夷肉桂味辛性温,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等功效,尤其适合冬季饮用,可以暖身体,预防感冒,还可祛痰镇咳。

2、武夷肉桂中的桂皮酸钠有抗辐射的作用。

3、武夷肉桂具有镇静和降温作用,适量饮用可以缓解头痛等症状。

4、武夷肉桂刺激嗅觉,能促进胃机能,也能直接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胃液分泌增加,蠕动增强,有健胃作用。

识茶、泡茶、品茶之黑茶茯砖茶


识茶、泡茶、品茶之黑茶茯砖茶茯砖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的一个最具特色的黑茶产品,约在1368年问世。原产于湖南益阳,早期被称为“湖茶”,因在伏天加工,形状类似砖头,故又俗称为“茯砖茶”。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X18.5X5厘米,属边销茶,是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最爱。获砖茶的质量高低取决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并由此分为面茶和里茶。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鲜叶采摘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然后毛茯砖茶经过原料处理→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制成茯砖。

茶之赏【赏干茶】长方砖形,色泽青褐,有金黄色的“菌花”。【赏叶底】叶底暗黑粗老,多为黑褐色。【赏汤色】汤色呈棕红色或者橙黄色,清澈明亮、红黄明亮。【尝其味】香气纯正,醇味香浓。茶之鉴真的茯砖茶叶脉明显呈网脉状,主脉直射顶端,叶的边缘锯齿显著,基部锯齿渐稀;假的茯砖茶叶脉不明显,一般侧脉直射边缘,边缘锯齿般不明显或锯齿粗大。优质的茯砖茶砖面平整规则、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发花普遍茂盛,砖内没有杂霉,色泽为黑褐色,汤色红亮,滋味醇和;劣质茯砖茶砖面多会缺角或厚薄不一,没有开花或少花,有杂霉,色泽偏黄褐色,汤色浑浊,有涩苦味,不耐泡。好茯砖茶有较多金黄色的霉花,且有茯砖茶特有的菌花香,劣质或假茯砖茶则无菌花香,有奇异的青气或怪味。茶之存因为茯砖茶属于深度发酵茶,需要一定的湿度加快陈化,因此最好不要放在绝对密封的地方,宜放在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下。如果早期发现茯砖表面轻微发霉,只要通过除潮、晾晒等方法,霉毛会自然消失。但如果时间太长,出现黑霉、绿霉或灰霉就不能再饮用了。茶之泡【茶具】紫砂壶、茶荷、茶匙、茶巾、品茗杯各一。【温杯】将热水倒入紫砂壶中进行温壶,再倒入品茗杯进行温杯,而后弃水不用。【投茶、洗茶】用茶匙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紫砂壶,注入开水,再迅速将水倒掉。【冲水】冲入100℃左右的开水,冲泡8~10秒。【出汤】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敬茶】入口后,滋润醇和无涩味,回甘十分明显。

【降血糖】茯砖茶含有的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可降低血糖。因此茯砖茶可改善糖类代谢,预防和缓解糖尿病。【降血脂】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与脂蛋白酶结合,促进动脉壁脂蛋白酶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将血脂的作用【促消化、醒酒】茯砖茶虽然比较苦涩、味重,但因为是经过充分发酵的茶,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醒酒解毒等药用功效。【保健】茯砖茶中的茶黄素、茶氨酸和类黄酮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六堡茶常识 | 发酵与长虫


六堡茶常识|发酵与长虫

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茶好在哪儿?

有茶友觉得后期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六堡茶,喝了对身体不好。

小编不得不把《黄帝内经》和豆腐搬出来说一说了。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通嗅)腐。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还有一个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豆腐。

在古代,肉食性蛋白严重缺乏,豆子不但能补充蛋白,而且还补肾。可是豆子难消化,吃多了不消化,老放臭屁。怎么办?于是就发明了豆腐。为什么会叫豆腐,就是发酵的意思。这种发酵过的食物,无论是从中医或者西方的角度,都是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

除了豆腐,还有醪糟、酸奶、纳豆等等。

茶叶亦是如此。绿茶是不发酵茶,但利用自身的酶轻微发酵后就变成青茶(乌龙茶),深度发酵后为红茶,咱家的六堡茶,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后期利用微生物转化,属于黑茶,亦称为后发酵茶。

西方的概念中,常听到“酶”。吃东西,在口中消化,有唾液淀粉酶,食物到了小肠后,转化吸收也是靠着各种酶。那么从中医的角度,酶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肾精。肾乃先天之本,有养生习惯的人们都知道,应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将身体内宝贵的肾精省着点用。消化食物都靠小肠里的酶,而人体的酶是肾精化成的,肾精是支撑人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发酵过的食物,不但容易消化,而且里面的酶节约我们的肾精,促进消化。

古法六堡茶入肾经走督脉,祛湿调肠胃,茶叶经过古法罨、蒸、焗发酵工艺及后期微生物转化,茶气足,茶中的各类物质在发酵与微生物转化后,已成为人体非常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祛湿、扶振阳气。

听听中医怎么说(节选自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十九讲)

回南天里的“长毛”与长虫是怎么回事?

六堡茶树,属灌木型中叶种,茶青的叶、梗中内含物质较多,其中多种糖类物质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中茶料、老茶婆料。后期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制作,茶中的内含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基础,使得微生物可以更快更好地繁殖。特别在频繁出现回南天的南方春季,是六堡茶一年当中转化最快的季节。因为温度升高湿度较大,满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六堡茶中的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迅猛,特别是含糖量高的六堡茶,如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韵醇系列(老茶婆料),灰青色的灰绿曲霉菌更是肉眼可见,导致许多茶友会误以为茶长霉了,熟不知在这段转化期过后,六堡茶的口感与收藏价值都将上升一个级别。

▲春季回南天时,正处于转化期的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

另外,此时茶中还会迎来一些“朋友”——茶虫。

茶虫,以老茶或者甜度较高的六堡茶叶为主食,排出的粪便,俗称茶虫屎,亦称茶宝。因茶叶经其肠道消化,合成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所以旧时民间流传,茶虫屎可缓解小儿痢疾。

茶虫在春季时最为活跃,一是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茶虫的孵化速度较快,二是,南方春季常见回南天,温度高湿度大,适宜茶虫生长。

从未听说过茶虫屎的茶友们,以为茶长虫了,立马把茶扔掉,真是心疼啊!茶虫屎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而且非常难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说到此处,再提一下在名字上与茶虫屎类似的虫屎茶。

茶虫屎与虫屎茶,名字差不多,但区别却是非常大。通俗点说,茶虫屎,是茶虫吃了茶叶排出来的粪便;而虫屎茶,则是化香夜蛾取食三叶海棠,食化香树,毛豹皮樟,苦藤茶,苦丁茶等植物排除的粪便。两者在口感、汤色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茶虫屎干茶:色泽棕黑,不匀称,伴有碎茶叶

▲茶虫屎茶汤:清澈透亮,有活性

▲茶虫屎茶底

▲茶虫较细小,肉眼难见,它偏爱陈年老茶婆,逐产茶宝

PK

▼虫屎茶干茶:色泽较黑,较匀称

▼虫屎茶茶汤:汤色沉闷

▼化香夜蛾以化香树叶为食物

业内普洱茶常识你知识多少?


业内普洱茶常识你知识多少?

互联网上盘点的普洱茶常见十七大谎言,真真假假,来看看你认可几条,真相与谎言直接你愿选择什么?

普洱茶真的是过于复杂了,还是静下心,喝茶比较实在。

谎言1 云南普洱茶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一些商人为了掩盖自己茶叶的假冒伪劣问题,拿大叶种还是小叶种来做文章,甚至宣称,小叶种的也有普洱茶。按照普遍认同的普洱茶的定义,只有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才能加工成为普洱茶,才具有对人体更多益处的茶叶品质。

真相:小叶种做的茶饼不叫普洱茶。(依据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定义得出的结论)

谎言2 云南没有小叶种的茶叶

从产地或产区上来强调一种概念,认为云南没有小叶种的茶叶,这也是一种误导。云南大叶种的普洱茶的形成与云南省独特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高山茶园和古茶树都是大叶种为主,一些后来经人工改良或栽培的茶叶很大一部分是大叶种,但这并不等于说是云南省没有小叶种。像用来加工成为花茶、红茶的一些茶叶原料中就有小叶品种。

真相:叶种说到底只是个生物学的问题,喝茶,适合最好。

谎言3 大叶种茶叶优于小叶种

由于普洱茶的特殊制作工艺,再加上当地适宜的气候、土壤环境,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等于大叶种的普洱茶一定优于其他的中叶种、中小叶种的茶叶。只能说对比某一款茶或者某一个档次的茶叶时,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口感辨别出一个高低。普洱茶的炒作与传播中,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大叶种是普洱茶品质优良的源泉:大叶种的茶叶更耐充泡,大叶种富含更多微量元素,大叶种才越陈越香,太多普洱茶的优势寄托在了生物学的品种上,这大小问题实在有些不堪重负。

真相:普洱茶终归是一种饮品,叶种大也好、小也好,归根到底,适合自己口感的普洱茶才是好茶。当然,如果一种茶的概念仅仅是靠原料或者生物学的归属来作为其定义的话,恐怕总也不可能太过严谨,自然也难加以控制,毕竟对茶这种非标准化的食品,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谎言4 云南普洱茶分乔木和灌木两种

不能直接讲这种做法不对,因为这实在又是一个植物学的问题。调查了解过云南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在云南普洱茶区,茶叶仅有老树、大树和台地之分,并没有像北方所说的乔木和灌木的区别。一些前卫的观点甚至认为,普洱茶全是是乔木茶,而台地茶是为了便于管理而人为地不让茶树长的太高,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样子。从茶树和根茎上来看,台地茶也应属于乔木茶。

真相:乔木和灌木无非茶叶经销商为了区别自己的不同产品而演绎出来的观点,甚至是一厢情愿地把台地茶作为灌木茶,目的只有一个,抬高乔木茶的价格。对于普洱初入行者来讲,所谓经销商口里的“灌木茶”更适合一些,可以节省学费,但千万别买到假茶!

谎言5 乔木茶比灌木茶品质更好

这也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应该说,整个澜沧江流域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都是差不多的,不管台地茶还是大树茶,乔木茶还是灌木茶,都具备了良好的生长及生态环境。但是,茶叶品质的最终形成还取决于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工艺和做工的问题,品质上相近的茶叶,因工艺的不同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别;再一个就是不同茶区茶叶的香气和内质也是不同的,对比时也只能选择同一区域内,同一时间段的茶来比较,绝对不能拿勐海的台地春茶与普洱的大树秋茶相比,那是毫无意义的。

真相:对比也要有一个原则,只能选择同时期不同茶区的茶叶进行相似性和差别性的定量分析,或者将同一茶区不同时间的茶叶进行纵向的比较,笼统意义上的对比毫无意义。如果经销商出于某种目的将茶叶进行某种对比,则可能在其后系着自己的好处在上面。

谎言6 台地茶就是不如大树茶,更不如老树茶

又陷入了时间、地点的茶区的无底洞中。任何比较都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在那里。不能笼统地讲一种茶不如另一种,这中间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如果哪个茶店老板一直在没来由地褒奖某类茶而去贬低其他茶的话,你就得多长个心眼儿,没准他想忽悠你!

真相:在不足以辨别台地茶还是大树茶、野生茶的前提下,选对的,别选贵的。

六堡茶基本常识:发酵与长虫


六堡茶基本常识:发酵与长虫

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茶好在哪儿?

有茶友觉得后期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六堡茶,喝了对身体不好。

嗯,小编不得不把《黄帝内经》和豆腐搬出来说一说了。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通嗅)腐。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还有一个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豆腐。

在古代,肉食性蛋白严重缺乏,豆子不但能补充蛋白,而且还补肾。可是豆子难消化,吃多了不消化,老放臭屁。怎么办?于是就发明了豆腐。为什么会叫豆腐,就是发酵的意思。这种发酵过的食物,无论是从中医或者西方的角度,都是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

除了豆腐,还有醪糟、酸奶、纳豆等等。

茶叶亦是如此。绿茶是不发酵茶,但利用自身的酶轻微发酵后就变成青茶(乌龙茶),深度发酵后为红茶,咱家的六堡茶,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后期利用微生物转化,属于黑茶,亦称为后发酵茶。

西方的概念中,常听到“酶”。吃东西,在口中消化,有唾液淀粉酶,食物到了小肠后,转化吸收也是靠着各种酶。那么从中医的角度,酶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肾精。肾乃先天之本,追求长寿的人们都知道,应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将身体内宝贵的肾精省着点用。消化食物都靠小肠里的酶,而人体的酶是肾精化成的,肾精是支撑人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发酵过的食物,不但容易消化,而且里面的酶节约我们的肾精,延年益寿(能赚不如会花~)。

古法六堡茶入肾经走督脉,祛湿调肠胃,茶叶经过古法罨、蒸、焗发酵工艺及后期微生物转化,茶气足,效果明显,茶中的各类物质在发酵与微生物转化后,已成为人体非常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不但祛湿,还能扶振阳气。

回南天里的“长毛”与长虫是怎么回事?

六堡茶树,属灌木型中叶种,茶青的叶、梗中内含物质较多,其中多种糖类物质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中茶料、老茶婆料。后期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制作,茶中的内含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基础,使得微生物可以更快更好地繁殖。特别在频繁出现回南天的南方春季,是六堡茶一年当中转化最快的季节。因为温度升高湿度较大,满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六堡茶中的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迅猛,特别是含糖量高的六堡茶,如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韵醇系列(老茶婆料),灰青色的灰绿曲霉菌更是肉眼可见,导致许多茶友会误以为茶长霉了,熟不知在这段转化期过后,六堡茶的口感与功效都将上升一个级别。

▲春季回南天时,正处于转化期的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

另外,此时茶中还会迎来一些“朋友”——茶虫。

茶虫,以老茶或者甜度较高的六堡茶叶为主食,排出的粪便,俗称茶虫屎,亦称茶宝。因茶叶经其肠道消化,合成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所以在旧时民间医疗中,茶虫屎是用作治疗小儿痢疾的一味良药。

茶虫在春季时最为活跃,一是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茶虫的孵化速度较快,二是,南方春季常见回南天,温度高湿度大,适宜茶虫生长。

从未听说过茶虫屎的茶友们,以为茶长虫了,立马把茶扔掉,真是心疼啊!茶虫屎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而且非常难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说到此处,再提一下在名字上与茶虫屎类似的虫屎茶。

茶虫屎与虫屎茶,名字差不多,但区别却是非常大。通俗点说,茶虫屎,是茶虫吃了茶叶排出来的粪便;而虫屎茶,则是化香夜蛾取食三叶海棠,食化香树,毛豹皮樟,苦藤茶,苦丁茶等植物排除的粪便。两者在功效、口感、汤色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茶虫屎干茶:色泽棕黑,不匀称,伴有碎茶叶

▲茶虫屎茶汤:清澈透亮,有活性

▲茶虫屎茶底

▲茶虫较细小,肉眼难见,它偏爱陈年老茶婆,逐产茶宝

PK

▼虫屎茶干茶:色泽较黑,较匀称

▼虫屎茶茶汤:汤色沉闷

▼化香夜蛾以化香树叶为食物

六堡茶专家:闻香识茶话六堡


六堡茶,一直以其“红浓陈醇”而驰名,而对其香是研究得很少的。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个资深六堡茶人,老人也慨叹道,一直以来,作为黑茶出口为主的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为世人所称道,其他资料不多,对香型的研究更少。

六堡茶香缺乏研究

香气,作为品鉴一个茶汤的重要指标,在六堡茶的品鉴中一直未被重视。因为,在现在我们常规的品鉴标准中,香是纯粹以鼻子所得出的感官标准定义的,所以只有陈香和菌花香两类。当然,包括其他名茶在内的大多数黑茶都是如此。

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其具有独特的饮用享受。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香气。茶的香气是由茶的鲜叶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茶叶香气除了决定于制茶的工艺之外,茶树的品种、采摘季节、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等,都对成品的香气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后发酵工艺的六堡茶,包括其他黑茶由其工艺决定,不可能如乌龙茶“摇青”“碰青”等出香的做法,也不能如绿茶有后期烘干逼香这些工艺,所以,一直以来,单纯从鼻闻来辨香的角度而言,包括六堡茶在内的黑茶都远远不是四大乌龙、绿茶龙井、红茶金骏眉的对手,这也导致了六堡茶一直只提“红浓陈醇”而不强调其香气,因此对六堡茶的香型、品鉴的研究就更少了。

茶友们说到六堡茶,大多是说“色”和“味”,并不突出其“香”。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在短时间内仍是有一股沤堆味,需经过一定时间才慢慢减弱。从干茶到茶汤,用鼻子闻香,六堡茶的香确实是不太明显的。因此,甚至有人说,“六堡茶不香。”

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品鉴六堡茶之香

人类嗅觉的受器是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嗅觉是一种远感,与味觉不同,嗅觉可以通过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距离感受空气飘来香味化学成分的刺激。据现代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我们平日说的味道实际上是饮茶过程中所有感觉的混合(包括味觉、触觉、化学灼热感以及嗅觉),其中嗅觉在味道感知的过程中占很主要的地位。

人类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分布大量着嗅觉感受器嗅细胞,饮用到我们口腔中的东西,其香味通过口腔上颚后部进入鼻腔,让我们在品尝到味道的同时,感受到香气。因此,品六堡茶,更须善于利用口腔来识别香气。

口腔中的香气通过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进入鼻腔,获得嗅觉感知,因此,为了利于鉴别,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口腔中的空气流动,来加强对于茶香的鉴别。茶友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品鉴茶汤的时候,吸入空气,让茶汤在口中翻滚,空气将茶的香味向后部口鼻交界处提升、呼出,可以明显感受到用鼻子不易闻出的香气。

有些评审茶的评茶师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略微张开嘴,同时从嘴唇吸进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平日,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尝试一下。不过要注意慢慢“练习”,不要一下子“呛”着了。(要注意吸气的量和速度,不要发出声音。在一个很优雅安静的环境中,因品茶吸气而发出怪声,就有点“失礼”了。)

这其实不是什么必需的品鉴程序,也不是什么高手品茶的招数,就是跟我们平日喝茶的时候,轻轻吸,同时吸进空气的做法是一致的,所以,有部分资深茶人,也不需要专门一个在口腔翻滚的过程,就这么吸、饮、品、咽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包括品味、闻香、感受茶气、体会茶韵整个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无须刻意,不着痕迹,更得品茶之道了。

初学喝六堡茶的茶友,不妨做做这些练习,认真体会一下这种从口腔、鼻腔感受茶汤的香的品茶方法,懂得这个,我们才可更好地体会六堡茶香。在自己静心感受之后,可以与茶友们一起品茶交流,互相切磋,弥补自己感知上的喜好和偏见,增进对茶味茶香的认识。

六堡茶香型分类

六堡茶的种类分厂家生产的现代工艺六堡茶和古法六堡茶(即六堡农家茶),这两个种类,其原料及工艺都不相同,做出的六堡茶成品香型也不相同,这点类似于普洱茶熟茶和生茶香型不同。而其中,现代工艺六堡茶的香型,根据其茶青毛料、发酵的轻重、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香型;古法六堡茶(即六堡农家茶)也分茶谷、中茶、老茶婆三大类,其茶品的香型差异更大,各具特色。

六堡茶的香型分类颇为丰富,基本可分为槟榔香、兰香、樟香、木香、沉香、铃兰香、葛菜香、菌花香、荷香、药香、参香、枣香以及果香、青果香、瑶香(也有人称山里香)、烟香、松烟香、火香、罗汉果香、青叶香、茅根香、蜜香等大类。

其实,每一款六堡茶中的香味成分,都不是单一的。茶叶的香味是多种生化成分的综合体现(而且是必须超过人体感觉阈值的分量,才能令人感受到其香气),这里所列举六堡茶的香型分类是指其香型复合整体体现出来的特征,或是其主要表现出来的香型特征。研究表明,茶叶与樟树共同拥有的成分是芳樟醇,我们一般会把含有这个成分的香辨别为铃兰香,但假如结合一些其他香味成分共同表现,有人则称作樟香。

六堡茶的香味中,最值得研究的是其特有的槟榔香,也叫槟榔味。槟榔味有多种,有淡雅、浓郁、清幽、暗香几大类,其表现也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香型是一致的,总称为六堡茶的槟榔味。

而黑茶审评中的陈香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很多黑茶(包括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经陈放后,都会有陈香,但其表现不同,香的类型也不同。就六堡茶而言,经过陈放后,仅仅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家茶)的陈香中就有药香、木香、樟香、沉香、参香、菌花香等多种表现,而古法六堡茶(农家茶)陈茶的香型就更为丰富多变,果香、青果香、瑶香、烟香、松烟香、火香、罗汉果香、青叶香、茅根香、蜜香等茶品经过陈化后,其香型都会有所变化,但又有迹可循。

据日本茶叶专家山西贞教授等人的研究,果实及干果类香气来自茉莉内酯及其他内酯类,紫罗酮类。老茶婆所表现出来的果香、熟果香、罗汉果香都属于这一大类的典型。

择器以利鉴茶香

为了更好地品鉴六堡茶香,我们还必须讲究一下茶器茶具的选用。

有茶友喜欢用紫砂壶来冲泡六堡茶,其双气孔结构确实利于保持温度,使得茶(特别是老茶)的内含物更能充分析出。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双气孔结构有另一个“弊端”,就是容易积聚一些茶垢茶香茶味成分,会混杂了茶的香。充分清洗是必须的,但紫砂壶是不主张“刷洗”的,内壁往往仅是“冲淋”而已。假如能做到每类香型的六堡茶专用一个紫砂壶泡饮,则是最好不过。

台湾的功夫茶具中专门有闻香杯,是针对其香型特点而设。六堡茶的香型不张扬,很内蕴,讲求沉郁、内敛,因此,在口腔中才能很好地品鉴六堡茶的香。如此就有必要讲究一下饮用杯子的选择了。

就六堡茶的饮用杯子,不少茶友尽显个性,各有喜好,有茶友使用墨玉杯、绿玉杯,甚至有小叶紫檀杯、黄花梨杯的,笔者认为,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内壁有色的杯子,会影响鉴别茶色,比如,绿色的茶杯会把通红而明亮的茶汤变为红中发暗的色泽,不宜选用。虽然是名贵的小叶紫檀、黄花梨杯,但也是不适合的,因紫檀自身就有一股檀香,黄花梨木有降香味。

笔者比较过很多类型的杯子,发现比较适合品饮六堡茶的是口稍微敞开的小碗或盏,内壁洁白或青花(青花不能太满,影响观察茶色)。品鉴六堡茶最适合的温度是微烫,因此,要求取茶时茶汤不能晾置太久,敞口小碗其口沿稍张,取茶时不会烫手。小碗的汤面面积比常规的闽南乌龙薄胎杯(有人称铁观音杯)大,饮用时其混合茶汤入口的茶面上混有茶香的空气更多,在吸入茶汤的同时可充分体会到六堡茶之香。而且,白瓷或青花的小碗其形更能体现岭南饮茶文化,与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2020北港毛尖的饮用小常识


饮用北港毛尖茶,有很多益处,不过也需要要正确的喝茶,才能获得最大最好的效果。

喝头遍茶:有的人泡茶会将头遍的水滤掉、喝第二道,这是懂喝茶的做法。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表面会有一定残留,所以头遍的水作为洗涤之用最好弃之不喝。

空腹或饭前喝茶:空腹喝茶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可使茶叶中的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喝茶时若能搭配一些小点心对肠胃很好。同样的,饭前半小时也不宜喝茶。

饭后立即喝茶:饭后立即喝茶,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长期可能引起人体缺铁性贫血。所以喝茶最好是在吃完饭半个小时以后。

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溃疡喝茶: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会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引发溃疡甚至穿孔。所以溃疡病人不宜喝茶。

睡前喝茶:如果晚上喝茶离睡觉时间太短的话,容易影响睡眠。

妇女经期,孕期喝茶:会影响内分泌,对喝茶的妇女胎儿造成不好的影响。

喝很浓的茶:茶汤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加重内脏器官的负担并且扰乱内分泌。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识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识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相比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的时间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会随着存放年限的延长而提高。但是,普洱茶是不是应该几十年无限制的存放下去呢?收藏散茶还是紧压茶呢?怎样存放普洱茶才是科学的呢?用什么气血存放才好呢?1、普洱茶越陈越香?

首先指的是自然慢慢发酵的茶,也就是我们说的“生茶”,真正经过了数十年存放的普洱茶,在陈化后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但这类茶稀少,只能作为文物保存。

2、收藏散茶还是紧压茶?

如果您真的自己有兴趣存放普洱生茶,来体会一下普洱茶品质的改变过程和奇特有风格的形成经历也是很有意义的。建议您储存紧压茶:由于紧压茶体极小,且有规则,易于存放。由于紧压茶耐储藏,不易变质,紧压在内部的茶所处的环境较好,利于后发酵。通常需要10年优质的自然陈化才能获得普洱的自然风味。

3、普洱茶是否存放的越久越好呢?

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成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4、普洱茶适宜存放在怎样的环境下呢?

一般来说普洱的存放并不困难,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

5、用什么容器存放普洱比较好呢?

普洱茶和其他绿茶、乌龙茶不同,普洱茶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普洱喜好通风干燥的环境,所以一般建议将普洱存放在陶瓷缸中。在家可将即将要喝的普洱拆去包装,整块或用普洱刀小心将其开松成小片,用宣纸或无味吸潮的纸张包好后放入小型的陶瓷茶罐存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识 | 白茶常识扫盲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