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

喝茶,最重要的两个感官体验就是闻香气+尝滋味,这既是人们对喝茶最原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真实最客观的体验。

茶中自有兰花香、芝兰香、美食之香,香水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散发的香,各有各的香味体验。而茶之香,是一种含蓄的、隐晦的、幽远又绵长的香感。

只有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其中之香意。

那么,来自茶中的香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茶中的香味含量低,但作用却特别大,是种事半功倍的存在。

茶叶香气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一般只占干物质量的0.02%,但研究表明,如果将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去除,我们将无法体会到茶味,因为茶叶的芳香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茶香种类多,香气类型丰富多变,茶叶中的香气物质被发现鉴定的共多达约700种,有醇、醛、酮、酸、酯、酚,及其衍生物、硫化合物等共十余大类。

这些种类的香气成分在,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工艺特色、不同生长区域下,形成了丰富多变的香气类型,所以才有毫香、花香、果香、火香、陈醇香、松烟香、甜香等等香气类型,再细致分下去还可以有十分明显的桂花香、花蜜香、栀子花香、玫瑰花香、水蜜桃香、梅子香等等,令人愉悦的优质香味。

为什么香气是茶叶品质的担当呢?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我们遇到一泡香气馥郁的茶时,会由衷的赞美它,“好香”。买茶时我们会问这茶香不香,两泡茶放着对比的时候,我们也会分出个香气高低,人天生喜爱有香味的东西,对茶香也有着特别的偏好。

香,不仅愉悦心情,还对人体有妙用,科学研究已经积极表明,吸入香味对人体能产生积极的生理影响。

不同的香味还有不同的作用,例如薄荷的香气可以提神醒脑,檀香能放松神经、安抚心情,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点香的习惯。

现在又发展出了各种的香料、香水,在家里、办公室、车上以及身上使用。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香气,既可以做天然的熏香使用,也可以在喝茶的过程中,让人心情愉悦、静心涤虑。

宋代小龙团的创造者蔡襄,在《茶录》之二茶香篇中提到“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这里道出了事实的重点是,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关键点。

蔡襄提出茶叶是有其本香的,喝茶人应该要注重体会茶叶的本来香气。宋代入贡者,借以添加龙脑助茶叶香气来提升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的感官体验中,香气与滋味是及其重要的。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品鉴武夷岩茶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才能体会岩茶“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的真韵,细细品鉴武夷岩茶的香味,能够令人“解燥平矜,怡情悦性”。

茶叶的香气有优劣之分,并与茶叶的品质呈现正相关!

茶叶无香,就好比饭菜无味,食之味同嚼蜡,好的茶叶必定是“香水并重”的,而后才成“韵”,茶无香,便无韵可谈。

你今天喝的茶,够不够香?

(信息来源:白白的夜浏览更多好文请关注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普洱茶“越陈越香”是存出来的?


为什么说普洱茶“越陈越香”是存出来的?

说起普洱,大部份人都有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说普洱放几年口感更好,时间越久,口感越佳,越陈越香。其实,这个越陈越香只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这个“香”是指普洱在存放过程中自然发酵后,普洱茶品质口感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化。

因为在存放这个过程中,附着在普洱茶上的微生物利用茶叶为基质,进行发酵,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及香味物质,从而导致普洱在口感上发生变化。

说起普洱越陈越香,并不是指随意的放几年口感就真的会变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普洱越陈越香。

一是必须在合适的储藏条件下。普洱茶的存放是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会使普洱发酵转化缓慢或者发生质变。如不小心与汽油、油漆等放在一室,或者是放在新装修的房屋内都会使得普洱吸入其他味影响茶品;

二是越陈越香的茶,是建立在优质茶菁的基础上,如果茶质不好,其存放年限再久,也不能转化出优质的口感;

三、越陈越香”,只是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的越陈越香。每一种普洱茶,都有一个最佳的陈化期,在这个时间内,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普洱茶的品饮品质会与时俱进。但当茶叶的品质在经历一定时间达到一个峰值状态后,其品饮品质反而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被缓慢损耗。

为什么说冬天要、存生茶?


为什么说冬天要喝熟茶、存生茶?

中国茶叶大家庭中,是非争论神调调最多的,恐怕非普洱茶莫属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来自于彩云之南那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可以在时间轴上跳舞的茶叶,是当年清朝戍边的政治计谋和手腕的产物,也是现今被某些无道者无情利用的悲情角色。

其实,普洱茶没那么神秘。

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说,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的一种,和各种酒、酱油、醋、腐乳、泡菜、豆酱、酸奶、奶酪,鱼露虾酱等一样。只不过,那些发酵食品的原料是粮食、果实、豆子、奶、蔬菜、小鱼小虾等等,而普洱茶用于发酵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做的晒青毛茶。发酵食品在人类社会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最早的无意识的发酵食品据说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大增,发酵食品的好处逐渐突显,比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还能让食物中的营养素得以释放,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等等。借由现代科技之光,我们对大部分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很多也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相对来说,普洱茶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尚处在初级阶段,比如生茶存储过程中的发酵和熟茶的渥堆依靠的是环境中的野生菌种,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运气。

由于工艺差异,普洱茶大致被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有关这两类产品的茶类归属,圈内曾经也争的不亦乐乎。其实,它们发酵过程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晒青毛茶上安居乐业,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会促进毛茶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比如淀粉酶会把淀粉水解成糖增加甜味,氧化酶能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而降低苦涩,聚合酶可以把多酚转化聚合成茶红素而使茶汤红浓,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从而产生鲜味……只不过生茶的这些变化是在存储过程中缓慢发生的,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而熟茶是在一个几十天的生产周期内,在比较高但是可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同样的微生物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使茶叶的变化极尽高效。可以说,如果把同样的毛茶分别做成生茶和熟茶,熟茶就是生茶的“速成版”。

那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喝熟茶,存生茶”呢?这并不是说生茶刚生产出来不能喝,而是有可能不甚好喝——苦涩不协调或者滋味不丰富。在存储陈化的过程中,每个时间点上的发酵反应结果都不相同,表达在茶汤的色香味上就有了差异。但这些差异有的是向善的,有的是劣变的,都会给品饮者带来神奇的体验——常见常新的风情。而不同产区、不同树种树龄、不同鲜叶质量、不同毛茶初制水平、不同毛茶配方、不同紧压成型工艺、不同仓储环境甚至不同的泡茶技术等等,都会导致生茶品质特征表达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琢磨不定,无法预见,令人困惑,更令人痴迷。

熟茶呢,短时间内强化发酵使其浴火重生,苦涩隐去了,茶汤甜润稠滑了。所以说,熟茶只要渥堆工艺好,成茶品质就差不了。熟茶存储带来的差异化没有生茶那么明显,也不大追求什么山头老树的,对冲泡技术要求也不很高。总之,熟茶喝的就是个省心省事,而生茶呢,品的是差异,是变化,享受的是伴随它一起成长的过程。

近些年,商品经济大潮使普洱茶几起几落,各种神化或者妖魔化普洱茶的说法使受众缺乏安全感。真心希望产业以及科研机构愿意投入,从茶园管理开始,对原料进行细分,在工艺标准化、菌种识别、后发酵流程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还普洱茶真实、客观和公正。

为什么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听起来就跟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农谚,如“瑞雪兆丰年”等等,看似一句定律,被运用了几千年,不变。

或许听惯这句老话的人,都已经懒得去思索到底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了,会自然而然地说,高山嘛,云雾多嘛,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都好嘛,自然就是好茶啦。

那究其根底,到底高山云雾出好茶出自何处?为何好茶非要高山云雾作伴?

1 茶树本身

首先,我们要从茶树本身的习性讲起。据考证,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雨林之中,它和热带森林植物共生,被高大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渡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山茶香气相对较高,冲泡后杯底留香,持续时间较长。

2 光照

高山上温度相对较低,由于云雾遮蔽,光照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氮代谢,从而使带鲜爽甘甜味的氨基酸与形成香气馥郁、强烈、持久的芳香类物质含量则较高。

说到光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到“赤橙黄绿青蓝紫”,高山上云雾弥漫,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返航,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茶树,茶树会形成不同的内含物质。红光利于茶多酚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这也是高山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涩味主要原因。

3 气温低

昼夜温差较大

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茶树自身营养物的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高山地区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较低,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由于呼吸消耗减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4 云雾湿气大

水分充足情况下,更利于氮代谢进行,能够合成更多的氨基酸类物质。

水分较多时,纤维素不易形成,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能够提高茶叶的新梢持嫩性,有利于茶树新梢维持幼嫩的状态。

5 高山土壤因素

唐代陆羽《茶经》也谈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高山茶园土壤与平地茶园相比,石砾相对较多,结构较疏松,通透性较好,所以土壤容重较低,总孔隙度较大,益于根系扩张,吸收根的比例增大。

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还能促进土壤与大气中的空气交换,给茶树根系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有利于茶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茶叶的品质。

高山茶园土壤的物理结构好,根系固氮有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多,活跃程度高,茶叶品质好。

6 高山植被

挡风

茂盛的森林能降低高山上的风速,避免茶叶的机械损伤,及其伤后病原菌从伤口浸入导致的病害。

挡光

茶园繁茂的植被,既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熟化程度,促进微生物的滋生,又能改善茶树生长的光照条件,益于茶树生长。

茶园周围繁茂的植被,可降低土壤和茶树的蒸发量,增加茶园小气候的空气湿度。

清代冒襄在《芥茶汇抄》中记载:“茶产平地,受地气多,固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固为可尚”。

人们常以“雾淡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来形象说明高山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为什么说喝茶的人更有修养?


为什么说喝茶的人更有修养?

茶,是大大的乾坤。“万丈红尘一杯茶”,无论浩瀚如天穹的大事,还是生活中的蝇蝇小事,都在一杯茶中诠释得清楚。拿起、放下,看淡、放空。一切早有安排、一切均是天意。有时,是一晌贪欢。有时,是庄周晓梦。拂尘一念,只要一份心安与一朵静莲,才是心灵的家园。“心远地自偏”一茶在手,人在何处都是桃花源,身处何时都是水云间。

读书,升华自己;喝茶,则是为了健康。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个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

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并觉知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所以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轻易投身于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这大概就是最自由的孤独,最温柔的叛逆。你将在身边营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小世界,宁静而淡泊。

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如果没有那么多执念,只是,安于当下与眼前,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只是,在一盏茶中心境欲加平和,与四季风光同在。很多时候,都是时间陪着时光,日月伴着年华。一份好的心情陪着一段好时光,不惊不扰,去留无意。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管人生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少点执着,都需要学会时不时放空自己。其实,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不是那样的重要,变得无所谓。放自己一马,让心真正休息,一步步学会放空的智慧,让生命微笑说:"放松,真好!"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烦恼;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书剑说普洱 |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哪些?


茶香,是使人心脾清爽,神智清新,心旷神怡,属于一种沁人心脾的嗅觉之美。品茶、评茶的一道工艺程序,就是闻香,辨香。说到茶叶香气,一般是干茶叶或茶叶冲泡时散发出来的茶叶芳香气味。通过现代化手段检测,目前已经检测出有700多种物质影响茶叶香气。

那么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哪些呢?

任何一种香不是单一原因形成的,香气的形成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茶树生长环境的土壤、气候、区域、以及鲜叶采摘的老嫩、采摘季节、后期的制作工艺、茶树品种以及仓储以及冲泡方式等多种因素。

一、生长环境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叶质的老嫩以及茶树品种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等的香气就不一样。

二、不同的加工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加工方法中制程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

例如: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豆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

三、不同的储存方式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吸异味的特点,于普洱茶而言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为什么是六堡?


为什么是六堡?

“六堡茶”之名,起于何时?

行内人流行说六堡茶有1500年历史,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1500年开始。

我想,如果说梧州产茶的历史有1500年,就茶的采、用(也指采摘野生)而言,这个年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六堡茶,作为梧州区域茶叶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梧州区域茶开始称之为“六堡茶”的历史,则肯定没有1500年。

我这个商人也吊吊书袋子,跟大家一起看看有关记载。

我找到的,明确记载梧州茶业有关的史料,有清代同治版《梧州府志》和《苍梧县志》,从志书记载看,当时梧州产茶品种丰富,产茶地域比今天宽广,茶品从名字上看,有多样性,茶叶产销出现兴盛繁荣的局面。

《苍梧县志》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中卷十《食货志·物产》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冲者名虾斗茶,色、香、味具佳,惟稍薄耳。”

而成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梧州府志》卷三《舆地志·风俗物产》“货”编属的‘茶’条目则记载:

“茶,梧属山间皆产,种者少。岑溪大岗山巅有之,叶粗味厚,故有岗茶之名。今各乡近山处皆植。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多。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粉泥可作饼饵。”

据此看,其时,梧州茶品种就有多贤乡六堡茶、长行虾斗茶、岑溪岗茶。产茶地域有今六堡镇(多贤乡)、广平镇(长行乡)、岑溪大岗及谢孟堡;其时,茶叶销售出现过“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的兴盛局面。

尽管能找到的梧州开发、利用茶的史载历史晚(我推测有因历史上岭南苍梧开发与发展时间较晚的因素),但它作为名茶之乡的历史地位素受世人公认。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由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记载:广西“浔江茶区:本区位于桂东一带,包括桂平、藤县、苍梧与岑溪分布较多,品质之优者为岑溪之岑茶,苍梧之六堡茶与虾斗茶。”可见梧州名茶凸显之优势地位。

以上资料可见,梧州区域茶叶名称和中国很多茶类的名称一样,是以产地命名的;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代以“六堡茶”之名,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建国之后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为什么是“六堡”,而不是“虾斗”或“岗茶(岑茶)”?

我没有找到民国乃至清朝梧州区域内,这几种茶每一种年销售或产量的统计数字,下面就我能知道的信息,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广生祥老茶票

广生祥老茶票

这是广生祥当年总号和分号的茶票,从茶票上看,广生祥总号的“虾斗茶”曾经也是在六堡选料的。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曾经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按目前的六大茶类来分,是一类茶吗?广生祥当年为什么去六堡选料做“虾斗茶”?

我没有查到明确的文字资料,提供两个经历,跟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一是2016年6月20日,受广州作家、苍梧广平乡(古长行)人李庆林先生之邀,和香港陈克伦先生(梧州人)等,到广平乡李传武先生(现镇民政干部)家。从李传武先生的太太口里得知,她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询问当时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广平的茶厂七十年代关停了。当天,李传武先生带领我们大家,去到一处当地人称之为“虾斗冲”的地方,看了当地的茶树,也特意和李传武先生攀到山顶的“茶岭”(其一侧属广西,一侧属广东)看老茶树,也专门看了当地目前栽种的茶树,询问了山的另一面广东的茶树,得出的结论是:茶树是原种六堡茶树。但是,时人做茶的工艺早已面目全非了。

“茶岭”老茶树

以下几张图片是当地目前种植的茶树,实地查看,当属原种六堡茶树。

李庆林先生介绍这里说我们“吃饭的那个村叫旺洞,爬的那个山叫旺洞界(茶岭)。但在300年前这个村还是荒芜人烟的,而在它前面的小村庄——下冲己有人居住,并开始采摘旺洞岭原生茶制茶”,李庆林先生说:“我估计,旺洞岭也属下冲范围,因当时旺洞尚未有人居住,现今下冲还有200多亩山地在旺洞界上。”

二是从苍梧文化学者、也是土生土长的广平人黎军先生处得知:“广平还有另一处叫“虾斗冲”的山冲,该冲极深长,有梯级水塘从冲口叠连至冲笃,共72张,清末以来一直养鱼,产虾极多,当地人群汇该冲以竹蔑织成的虾狗(又称斗)装虾,故得名。冲两面坡岭过去多野生茶,亦或人工种植过。但因世纪沧桑,……茶业亦沉落了。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造田造地,茶资源更毁了。”

从以上信息推测(期待苍梧及梧州政府有关部门的后续调查信息),广平乡规模化加工制作“虾斗茶”,应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断掉啦,有点可惜!

古长行即今日的广平乡,产“虾斗茶”推测应该属实,从苍梧县志和当年广生祥茶票看,“虾斗茶”亦当属上品茶。

“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一样是目前的六大茶类的黑茶类吗?

“虾斗茶”肯定是的。前面已经提到,李传武先生的太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她叙述当时茶厂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与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基本一致,只存在制程细节的个性化差异。“岗茶”我本人没有见过,也没有什么资料,但按照梧州区域的气候特点推测,应该也是黑茶类,因为这一带按照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加工制作茶叶,才最合天地之道,法阴阳之理:北回归线横贯梧州区域,常年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山里人最方便的加工茶叶的方法,就是目前六堡茶地标和国标里的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479—2014》的《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第2-3页

那么,广生祥当年为什么从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呢?(这个弯子绕的有点远,但愿大家没有被绕晕!)

我推测起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志书上记载的六堡的料“味厚”,这一点我本人也有切实的感受;二是六堡当年外运(主要往港澳东南亚)茶叶比这一带的长行和岑溪更便利。

茶船古道图

方便的水上交通,优良的原料和丰富多彩的工艺,成就了一代茗品六堡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梧州区域弃“虾斗”、“岗茶”而用“六堡”,是有彼时六堡茶比其它两个影响更大之故,抑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计划经济的需要?仅仅就我了解的“虾斗茶”做个分析:当年长行虾斗冲的“虾斗茶”,选料精细,一般只选春社时令的“茶谷”,先萎凋后罨堆,汤红味甘,故志书有“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之载,是当年主要供销社会上流的茶品;而多贤乡六堡区域内,则是一年四季的“茶谷”、“中茶”、“老茶婆”各种料都选用,工艺亦丰富多彩,普罗大众市场其中特别是港澳东南亚市场,对六堡这个茶区的茶认知更多;六堡茶区,因料内质好、量大,适宜各种工艺,加上有便利的水路交通,广生祥在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当有其必然。

再推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施行计划经济,梧州区域内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工艺类,随着1953年国有茶厂的建立,规范工艺和统一名称当是当时国家的统一安排。加上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封锁和港澳、东南亚各国普罗大众普遍认知也普遍需要“六堡茶”,那么综合出口和统一规范管理等因素,影响力较大的“六堡茶”最终成了梧州区域内黑茶类工艺茶的统一名称,当属必然。

结语

历史的存在,启迪人思考存在的历史。“六堡茶”最终成为梧州茶区黑茶类工艺茶的代名词,经过了数百年的历程,说是历史选择了“六堡茶”倒不如说是“六堡茶”靠自身的优良内质、丰富工艺而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天平上。是否1500年不重要、是否历史茗茶不重要…,保证自身优良内质、博大工艺、强劲进取才是关键。一个茶品如此,一个茶企也是如此。悠久的历史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出身”抑或好的名字,只是一个可以借力的助缘,而决定高度和长度的是自我的修炼和成长。——我愿和所有六堡茶同行一起,砥砺操行,自强不息,远博己爱,广大茗品。(人物介绍:四味居士:广生祥公司总经理项广胜先生。特别鸣谢:香港陈克伦先生、苍梧黎军先生为本文提供有关史料。)

茶叶为什么会变质?


对于一个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保藏方法。因为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

茶叶品质劣变的主因在于受潮与感染异味。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试验,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克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g以上。在阴雨的天气里,每露置一小时,含水量就增加1g。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超过10g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在感染异味方面,因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轻则喝了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另外,光线对茶叶品质也有影响。特别是率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为什么说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


为什么说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

熟茶消费基础好,消耗量大,但少有精品

在普洱茶传统消费市场中熟茶以消耗量大、消费群体广占据优势,主要用于酒楼、茶楼、办公场所等。与之相比的普洱生茶在新茶阶段普遍存在入口苦涩度高、难以下咽等情况,不易被刚入门或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接受。本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快速消费的熟茶,经过发酵使得茶性温和,具备了适宜立即品饮的口感特征。

传统熟茶也常被用作基料,配合陈皮、菊花、玫瑰等制成花式熟普,多以独特的口感与功效深受年轻化群体和注重养生保健的群体喜爱,被制作成袋泡茶或单泡装的熟茶也颇受白领人士和户外人士的青睐,由此可见,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的熟茶,都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

尽管熟茶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事实上用来制作熟茶的原料则以夏秋料为主,发酵工艺更是各持己见。相比生茶,熟茶自然很少有精品的出现,但不排除有用古树纯料制作的高端熟茶,撇开发酵工艺来说也只能是小众消费,用来满足熟茶发烧友的个人需求,昂贵的价格与成本绝非大众消费所能接受的。

消费市场崛起,精品熟茶更为抢手

静观这两年的普洱行业发展可谓是大起大落,由于生茶投资遇冷,很多茶客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生茶,这些生茶并未达到适口的品饮阶段,迫使品饮需求转向熟茶,使得熟茶消费市场急剧升温。而这些长期喝惯了高品质生茶的老茶客,对现有熟茶口感存有芥蒂和不满,渴望寻找一些精品熟茶的作为口粮茶。与此同时,也存在大量熟茶消费者喝熟普已有多年想在口感和品质上有所提升,对于精品熟茶也抱有一定程度的渴求。

而以“春茶发酵”为代表的精品熟茶,很快成了这两大群体的新欢。因为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相比夏秋茶香气高扬馥郁,其次春茶的氨基酸含量相对夏秋茶高很多,使得春茶发酵的熟茶更具鲜爽度与润滑感。事实上用春茶发酵制作熟茶并非是什么新鲜事,早期也有个别厂商采用春茶发酵,由于原料成本高、发酵难度大等原因,春茶发酵的熟茶也只是局限于一款或几款产品。

春茶发酵的熟茶不仅是对茶企发酵技术和生产控制的考验,而全线熟茶皆采用春茶发酵更是对企业实力和资金投入及原料储备等方面的挑战。2012年知名茶企品牌润元昌提出了全线熟茶产品均采用春茶发酵并在去年上市数十款精品熟茶,如勐海印象坨、民族系列以及高端熟茶大美之春等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好评,抢占了精品熟茶的消费市场,也让“春茶发酵的熟茶”成了润元昌熟茶的代名词。

熟茶除品饮价值外,也兼具收藏价值

由于工艺与原料的原因,精品熟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口感与功效。相比生茶的苦涩,熟茶则以甘、厚、醇等特点令人印象深刻,熟茶的出现,多少填补了普洱茶日常饮用品的空白,也让普洱茶爱好者拥有了一种相对价格低廉,且适宜入手后立即品饮的茶品,大大降低了普洱茶的门槛。

熟茶性温和、入口醇厚,更有养胃暖胃、降血脂、助睡眠、减肥瘦身的功效,很是适合饮食不规律、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以及爱美时尚的年轻化群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口感,更容易被大多数没接触过普洱茶的人所接受。也有不少熟茶爱好者,通过仓储消除普洱熟茶的渥堆味,提升其品饮价值,经过3-5年的转化,更易形成熟茶特有的陈韵,使其具备了收藏价值。

普洱茶之所以具有收藏价值,多数说的是生茶。而熟茶收藏醇化与红酒的收藏醇化可谓异曲同工,虽然两者发酵基本完成,但也需要时间完成其纯化的过程,获得更加纯正的滋味与香气,陈香也才能更好的展现。事实证明,存储几年后的普洱茶口感更优秀,很多茶友能以品鉴到老熟茶独特“绵柔、砂化、陈韵”等为喜好,认为和品饮老生茶相比更是另外一种享受。

可见熟茶以庞大的消费群体、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消费市场的崛起及独特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优势被认可,也奠定了熟茶日后高速发展的基础。从熟茶的诞生到精品优质熟茶的热销,却只用了短短四十多年,对此我敢断言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而已“春茶发酵”为代表的精品优质熟茶必将成为熟茶消费者的首选。

什么是茶叶发酵?


说起茶叶,大家常常说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这跟我们常见的发酵食品酸奶、葡萄酒、食醋等,是同一个发酵吗?他们有什么样的不同?一起了解一下茶叶的发酵。

茶叶的发酵——生物氧化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

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以上是中国茶叶常说的发酵基本含义。不过,由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和制法丰富多彩,品质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叶的制作和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有些环节也会有微生物也会参与。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为什么说香气是茶叶品质的担当?》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