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常听茶友标榜,我这个是全手工的茶,以此作为好茶的判断依据,真是如此吗?

大家认为全手工的茶是好茶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现在人工贵,只有好的原料,才会去用全手工来做。比如西湖龙井,好的炒茶工日工资在千元以上,必然不会用差的鲜叶来炒制。

2、对于制茶过程中变化比较微妙的茶,要靠人工凭经验及时调整手法和温度等等的茶,比如高端绿茶,好的师傅是好茶的一个保证。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天气,对茶的炒制需要炒茶工凭嗅觉、触觉的感知,随时调整炒制手法、炒锅温度、炒制时间等等变量,来炒出一款好茶。

是否只有全手工才能制出好茶?

1、首先,利用工具是人类的进步。

要想炒出一锅好茶,好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绿茶的炒制,都是用的电锅,如果还用以前的柴锅,温度控制肯定没有现在精准方便,你如果说用柴锅炒才算传统手工工艺,比电锅炒的茶更好,制茶师傅也不能这样肯定。既然柴锅可以变电锅,其他工具只要能更好地控制制茶条件,做出更好的茶,为什么不能用,或者说用了就不是全手工,变得不值钱了呢?

2、由于全手工主要凭个人经验,不同的人制出的茶品肯定不同,同一个人也无法保证每一批都是好茶。

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全手工做出来的茶变化万千,这也是手工茶的魅力所在。但对于一个商品来说,缺乏稳定性,对制茶人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制好茶要靠运气,喝到好茶也要靠运气。

3、个人经验和现代工艺的结合,才是制出好茶的关键。岩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岩茶采摘普遍用机械,这也是岩茶10斤鲜叶做一斤干茶的原因,鲜叶中含大量机械采摘的梗,在精制时要人工剔除。做青、揉捻、烘干基本上用机械完成,但师傅全程观看,随时调整机械的各种参数指标。到烘焙时,电焙还是炭焙(最好用荔枝炭),对岩茶的香气和滋味影响很大,这时候传统工艺的魅力就体现出来了,炭焙明显优于电焙。

现在一款好的岩茶,是传统经验和现代工艺的结合。不然你叫那些老师傅,全手工去摇青,于心何忍。机械可以做到的事,何必费时费力。

要结果还是过程?

茶不是艺术品,说到底只是一种饮品。

有人追求全手工,“我是不喝半手工或全机械的茶的”,以此体现茶人的调性。甚至以此先入为主,以是否全手工来评判一款茶是否好坏。那么,你是要享受全手工带来的心理享受,还是最终喝到嘴里时是一款好茶,你如果要选择前者,那也只能表示尊重,但是应当求同存异。

对于一个进步的社会,多元的时代,全手工的传统工艺必须保护和传承。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工具可以有利于制出更好的茶,而不去使用,是不是得去传承原始社会的制茶方法才最好?

我们要继承传统是没错,但是传统也在进步,手工也在改变,泥古而贬今,必然被扔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独自叹息。

cy260.com小编推荐

选六堡茶有门道 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选六堡茶有门道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好茶应汤色明亮

如何选购六堡茶,确实是一门学问。目前,市场上有两大类六堡茶,即现代工艺六堡茶(多直接叫六堡茶或厂家六堡茶)和传统工艺六堡茶(也叫传统六堡茶或六堡农家茶)。按传统工艺生产六堡茶的六堡茶现在茶友多简称农家茶,其实更应该将其命名为“古法六堡茶”,规范工艺,以利于推广营销。

这两类茶无论从工艺、外形还是口感都存在着较大差别。传统六堡茶从外形来看,条索粗壮,黑褐,重实,汤色较现代工艺加工的六堡茶浅一些,甚至一两年的呈现绿黄色、橙黄色,但茶味较浓厚。按现代工艺加工的六堡茶,外形匀称,紧细,色黑褐,汤色深红,内质浓厚,口感醇和。

选购哪种六堡茶更适合自己,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不单看干茶,还要多试验,合适自己的才是好茶,用心品茶、用口选茶。

怎样选呢?不妨先从外到内,先看外观,再闻茶香,品茶汤。眼看,鼻闻,口尝,找到合适自己的茶。一泡茶,经过开汤试饮,喝起来舒畅通达,觉得是一种享受,没有让你感到不适,那估计这款茶适合你了。

口感好是首要标准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辨别茶质的优劣,品茶确也有它的学问所在。

饮茶是消费,是为了享受其美味。茶中如果有非正常而使人厌恶的滋味或气味,而这类滋味和气味,不管是源于毛茶原料、加工不正常或保存受污染等等因素,都不会被人所接受。因而加工正常并保存良好是好茶的基本要求。而加工正常主要指采摘、鲜茶存放、杀青工艺、揉制、干燥、后发酵等等工艺的规范。

饮茶的目的,是为了生津润喉,并从中享受香甜醇美,使喉咙滋润顺滑而舒适。因此,回甘快而强烈,生津润喉度高,而且香气浓而纯,滋味正而厚,喝着口感好、舒服,便基本成为茶友们认定好茶的标准。

很多茶友对制茶工艺很熟悉,这对于挑选茶叶确有一定帮助。他们往往讲求茶叶的品种、选料的优劣,还有毛茶也讲究采摘的时序,如社前、雨前、明前、夏茶、秋茶等分类,六堡茶在茶叶等级、制作工艺、存放时间、存储环境等多方面,都也有很大的学问。不过,这么多从技术层面上的分类,其实只是为了制作出更优秀品质的茶。作为消费者,了解这些当然更好,不过即使是最好的选料、最好的工艺、最佳的存储,做出来的六堡茶还是必经用口品尝来验证,好喝的就是好茶。

让人愉悦即是好茶

随着六堡茶被市场广泛认同,厂家多起来了,品种也多了起来,有轻发酵的风格的、有传统工艺的、有各种不同香型的,但面对风格各异的六堡茶品,何者为好?各种风格,适合各人的口味,有喜欢轻发酵的铃兰香,有喜欢陈茶的木香,有喜欢六堡茶特有幽幽的槟榔香,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笔者以为,能让品者愉悦的茶,即是好茶。好茶,说复杂,也很复杂。很多讲究,如从茶树品种、茶青等级、采制季节、制作工艺,保存环境等等方面来评判一个茶的优劣,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喝着,感觉好,让人愉快,就是好茶。

一泡好茶,是通过茶汤来体现的。茶汤,细而分之,有色、香、味三各方面。推而广之,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道理也是一样的,好茶,总是相通的。

我们说茶的好与不好,茶汤占有绝对的分量。茶汤的好坏就等同于茶之优劣。其他诸如干茶条索、形状、干茶香气等等指标,可以供我们可以辅助手段来判断茶的好与不好。

有茶友说,苦味是人们都不喜欢的,有苦味怎么还会有好茶呢?其实,关键还在于这个苦,还应细分为让人“苦后回甘”的可转化的苦、苦而不化的苦。

品质很好的普洱生茶、古法六堡茶(农家茶)、绿茶,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涩,但苦在口里,会很快转化为甘甜生津,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愉悦,这便是好茶。但如果单纯的苦不化去,犹如苦丁茶那种苦,或者是苦持续到最后,或是我们平日说的“苦尾”,让人品饮中觉得不快,觉得难受,那么不管商家怎么巧舌如簧地推销,你都要不为所动,远离这些不好的茶。

好茶应具“色香味”

说一泡六堡茶好,笔者认为应该是指这个茶在色、香、味三个很基本的方面让人愉悦,之后,方能称之为好茶。

一泡好茶,冲泡开来,新鲜绿茶有清新的绿,看着如春天般的新绿,让人心旷神怡,六堡茶、红茶如红酒般的红亮通透,闽南乌龙茶有黄绿澄明,即使是白茶,其浅浅的绿中微黄,都是一般的醉人。好茶的茶汤汤色,会让人看了,有愉悦之感。

而如果一泡六堡茶,冲泡开来,像酱油的颜色,其色黯哑,黑而浑浊,则无论如何,即使是甚少喝茶的新手,也都会知道这茶,好不到哪儿去。

好的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比之上好的铁观音,从香型来看,一个是清香扑鼻,令人愉悦,而上品的铁观音,兰香满室,丰韵悠悠,何尝输于绿茶呢?比较起闽北乌龙中的水仙、肉桂、大红袍,其火香浓烈,岩骨花香,又何尝不是让人愉悦呢?再比较起其他茶种,道理是相通的。

一泡好的六堡茶冲泡开来,必然是有令人愉悦的茶香,无论其是兰香、木香、槟榔香或什么香型。如果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杂香、霉味、“吭”味,又或窜有其他香皂味、油漆味、汽油味,必然不会是好茶。

说穿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泡好茶,“色香味”三方面怎么可以有让饮者觉得不快的杂香杂味呢?

传统的评价体系

一款六堡茶在“色”、“香”、“味”这三个方面,给人的感受基本上可以很完整地评价一个茶。六堡茶历来有“红、浓、陈、醇”几大特点,说的正是色“红”、香“陈”、味“浓、醇”这三个方面。其实,六堡茶原有的“红浓陈醇”中,也不是一出产就具备的,经过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在出厂不久,“红、浓”或许有了,但“陈”是显然没有的,“醇”更是应借助时间的。

有一些资深茶友在评价六堡茶的“红、浓、陈、醇”的四个方面中,加入了“甘、香、爽、滑、清、凉”六个字,可以更好地评价六堡茶,但这些评价可能是“更高的要求”,更适合针对有一定年份的老茶,特别是古法工艺的六堡茶,不能推而广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有些茶友提出的增加几个字,这些“指标”在某些茶品会有,比如有些在六堡农家茶中会更为突出。“甘”、“香”是颇有道理,好茶回甘,是指口腔喉头中的余韵。六堡茶历史上有神秘的槟榔香,而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六堡茶也出现了一些特有的典型的香,如木香、药香、樟香、兰香等等。口有余香,确实也是六堡好茶的指标,原来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如果单纯强调“红、浓、陈、醇”而不重视“香”的话,显然是有所欠缺的。厂家所产的经沤堆工艺的六堡茶也可具备“香”这个特点。“爽”、“滑”这两项中,“爽”往往与工艺关系更大,有数年的茶也可具有“爽”的特点,“滑”则非一定的年份不可。而后面的“清”和“凉”,则是对原料和工艺都有一定要求,这样的特征,古法六堡茶(农家茶)或许会比较明显,现代工艺六堡茶更明显体现“温”、“醇”“和”这样的口感。因此,这“甘、香、爽、滑、清、凉”几个指标应该有所侧重。

好茶之妙:茶气和茶韵

评价一款茶的好坏,有一个评价标准:“质、形、色、香、味、气、韵”七个方面,确实,前面几个方面还容易理解,但后面的“气”和“韵”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往往会觉得难以捉摸,一款真正上品的有年份的六堡茶,在“茶气”和“茶韵”都应该有优秀的表现。而一个上品好茶,真正的好,往往也会在“茶气”和“茶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于茶气,众说纷纭,有些人往往将其与“茶香”混为一谈;也有很多人觉得非常神秘,归入气功经脉之类,说得如真气游走、神乎其神;更有人归入玄学一类,误人误已;事实上,也有很多资深茶人,是能够体会、能够感悟到茶气,却无法以言语表述。因此也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如何理解茶气和茶韵,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描述品茶的静态思维,加入时间轴的概念,茶气,就是在品饮过程中,从茶汤一开始进口,到人体充分感受到茶汤滋味的时刻,茶汤所表现的所有因素包括茶汤感,温度、茶香、茶味等给人的综合感觉。就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给你感觉器官刺激的综合表现。尝到茶气足的茶时,茶友往往有为之一振的感觉,“茶气”之奇妙可见一斑。而“茶韵”呢,则是这个品饮过程的后半部分(包括咽下阶段),这些茶汤的各种感受综合其他品茶因素(甚至会结合环境因素,如光影、音乐等)给人感官上的感受,由此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由之产生的更为高层次的境界,称之为茶韵。茶韵往往跟一个人的品茶经验、修养等等有关联。正因为这个“茶气”、“茶韵”一般难于理解,也往往不好把握用之于品鉴六堡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茶气”“茶韵”表现优秀的六堡茶是好茶。

民间有句谚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饮食习惯,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则偏爱辣的,更有地区上的差别,川人喜辣中带麻,湘人则最喜咸辣,所谓众口难调,烹调如此,品茶也一样,有人偏爱茶的芳香,有人钟情茶的甘醇,有人或许喜欢茶的清苦,饮茶习惯也是因人而异。有这么个说法:“廉、敬、和、美乃茶之四德,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这既是茶友之道、论茶之道,衡量茶的标准、也是业界的商业道德,适合顾客口味、消费水平的茶才叫好茶,而不是价格贵的茶才是好茶。”

好茶与好水为相得益彰,会泡才是灵魂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普洱茶最大的魅力是层次和变化,其冲泡不同于其他六大茶类的泡法,它的冲泡技术,就像武术、医术一样,是大道的通行之路,有别于茶艺偏向的表演性质,我们把这个叫做普洱茶术。

真正的茶道从来是心法加技术,然后上升到道的境界,但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偏重于形式,而忽略内法,就像千利休之后,日本的后人做茶道时虽重仪规,但很难再达到千利休的高度。普洱茶术有两部份组成,一是心法,二是冲泡技术,今天分享普洱熟茶的两种茶术,同样的茶、水、器、人,泡出偏向香和滑的两种分别滋味。

云南的普洱茶,尤其是古树茶,是大山深处先辈们千百年所传承下来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天赐。这么美好的茶叶,千万不要被“头泡洗茶”浪费掉第一道好茶汤。

有人会质疑茶里面是不是有农残;也有人说普洱茶加工步骤和陈化时间长,会有灰尘才要洗茶。

茶本身是灵物,第一,如果有农残就算你洗上十道八道还是在茶里,所以洗茶是洗不了农残的,大家要喝全生态无农残的茶;第二,人的一呼一吸间者会有尘埃,世间即为红尘,你也不能每天戴着过滤网来呼吸,况且通过冲泡,不用茶滤就可以将看不见的尘埃过滤掉,只是很多人泡了二三十年的普洱茶却不知道怎么泡普洱。

这些是普洱茶术的基础之一二。普洱熟茶的感官主要评价指数是厚、滑、甜、润,虽然熟普的层次变化性相对生普较小,但通过不同的冲泡技术,对机,可以喝到自己想喝的滋味。

一、香泡法

通过泡法将熟普的陈香、果木香最大化展现出来。

1、高温提香

盖碗暖了后,再在底托里注上水,然后再将茶叶拨入盖碗,焖上大概一分钟,利用盖碗内部和底部的热度将熟普进行高温提香。

2、溢泡

第2页/(共3页)

采取低位定点注水。将沸水缓缓沿着内壁注入盖碗,水满后仍然持续注水,让茶水沿着盖碗外流,根据茶叶浸出物和杂物来判断持续注水的时间,约30秒左右,直至茶汤清澈停止,让茶叶始终处于内热外蒸当中。

3、碗盖引流

将碗盖搭在碗沿倾斜65-80度,将满碗的茶水引流出去,离碗沿1CM停止。

4、击流出汤

第3页/(共3页)

普洱茶术都不用茶滤,可以直接出汤,汤色干净透亮,为了激发香气,将茶汤直接倒入公道杯的底部,通过茶水的冲击,进一步让香气渲扬出来。如此,一杯陈香、果木香飘逸的熟普就完美地绽放。

二、滑泡法

通过泡法展现出熟普的顺滑口感。

1、分叉注水

暖了盖碗后,将熟普投入盖碗,然后低位分叉注水,水流对着碗刃,一半流到碗内,一半流出碗外,盖碗里的熟普沉淀不动,直至正常注满。

2、杯壁下流,茶水分离

茶汤沿着公道杯的内壁绥绥倒入,水在前茶在后,能够明显地看到水和茶的层次。

出汤时的动作一定要轻柔,手要稳,最后的茶汤不要点头,要定式直到茶汤出尽为止。这样的茶汤,口感顺滑,茶气温婉,忍不住多喝上几杯。

观音韵真的存在么 浓香铁观音才是一味回归自然的好茶


时光的变迁给安溪铁观音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也让铁观音逐渐失去了它最初的自然与淳朴。但是传统工艺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加以传承。加上一些老茶客的怀旧情结,茶叶市场上出现了铁观音复古的呼声,如“古早味”、“传统型”、“手工茶”等类型的铁观音。并且在近几年,安溪铁观音在回归传统的道路上走的是一帆风顺。

传统铁观音的制作最关键的一步掌握在茶师手中,只有几经五六十载以茶为伴的老茶师,才能练就一手炒制好茶的手艺,夸张一点的说就连血管中都流淌着金灿灿的茶汤。老茶师摈弃现代化的制茶工具,回归古法制茶,完美地还原了安溪铁观音最初的香韵。为了保留住传统铁观音的独到香韵,凭借精湛的炒茶技艺,对火候与手法的精准把握,才成就得上好茶品。

浓香铁观音韵味的形成主要是期制茶工艺上的重摇青、重发酵,浓香型铁观音由于茶叶的发酵程度大,形成了厚重的口感。因为口感较重,叶子的成色看上去在绿色的茶叶后面还有轻黑和微黄的叶子,也就是成色不是最好,但是口感是最纯正的,深金黄色的汤水是浓香型茶叶的代表,喝起来的感觉是醇厚甘爽,意思就是纯正。

纯正的铁观音更具观音韵,对于观音韵这一词,茶友们也经常是道不清说不明,或者干脆来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这观音韵确也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那么传统味的浓香铁观音是如何体现观音韵的呢?

观音韵,从闻香开始,如梅似兰的香气。但是身在其中的你,想像它是什么香,它就有什么香,而且它就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会穿透你的五脏六腑,甚至于每个细胞。入口一霎那有“钻”感觉,铁观音一入口就好像千万个神奇的物质“钻”进你的牙缝,并且向两腮扩张,直入候根底部,在舌的表现则为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冰膜,而其他乌龙茶则没有这种感觉,一般是粗淡或平淡的感觉。最后,就是回甘了,带有“气”的感觉,两腮生津,这种回甘从喉咙到鼻孔之间长时间保留……

现实中,人们对“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铁观音茶汤中存在着观音韵。如果不是深层次的茶叶文化的探讨或是说到精神方面的,那通常“观音韵”的意思最简单的就是铁观音味了。

话说回来,坚持传统味铁观音的做法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安溪的高山铁观音与外县、市及低山铁观音区别开来。因为土壤、气候等独特因素,是形成安溪铁观音独特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但这种独特的品质必须由传统的制作方法造就,一味追求“青绿”,就难以将安溪铁观音与外地铁观音区别开来。这传统归古的茶味让久居浮世的我们体会到淡然不迫的从容感,这也正是都市一族们的最或缺最渴求的心境。身处喧嚣都市,我们更需要一份淡定从容的心,一味回归自然的好茶。

手机浏览点此

什么才是高端的普洱茶?


什么才是高端的普洱茶?一、饮用价值高,口感好高端茶,首要特性是茶的基本品质,即饮用价值高,口感好。不好喝的茶,无论怎么说高端,都不能理解这是高端茶。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二、原料的珍稀性任何产品,都可以分为高端、中端、低端。而高端普洱茶,更多时候表现为原料的珍稀。这个珍稀,可以从数字上划分,总产量10%以下的高海拔古树茶,是高端,而20%左右的是中端。大量生产的低海拔高产台地茶,占了产量的70%,可以理解为低端。从原料价格体系来划分:200元以上/公斤的是高端,500元以上的是高端中的上品,1500元以上的可以认为是极品,当然,前提是真货。每公斤80~200元之间的茶,可认为是中端茶;40~80元的茶,可认为是低端茶。40元以下的茶,是低端中的低端,20元以下的就是垃圾茶了。原料价格,是由市场自行决定的,好原料好价格,虽然有时会背离价值曲线,但总体来说,一分钱一分货,是基本跟品质相关的。20元一公斤的茶,无论你如何包装,如何制作,冠于何种品牌,都无法高端起来。三、名牌不等于高端名牌跟高端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代表了高端,因为名牌有大众名牌和高端品牌。一个简单的例子,长城干红在中国的知名度,尤其是在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一定会比拉菲高,因为是中国的著名大众品牌。在普洱茶界,大益、中茶、下关是名牌,却不是高端品牌。国内普遍认同的出货量大就等同于品牌大,大品牌质量就很好,这点相当错误。对比下红酒,我相信长城干红的产量比拉菲要高,但若说长城跟拉菲比是高端品牌,那就是贻笑大方了。?四、高端不等于高价同样的原料,制作的成品,有不同的销售策略。每个厂商的成本不同,销售渠道不同,销售策略不同,对市场判断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格体系。这其实跟是否高端并不相干。1、市场地位决定价格独一无二的茅台,不管你爱喝不爱喝,都要喝,涨几十一百,对公款消费者都无意义,所以,尽管涨价,我相信对茅台毫无影响。2、市场容量决定价格某些所谓高端品牌普洱茶实际上是为特殊的对象而制作,对消费者公布一个象征性的天价,并不是为了卖给普通消费者,而是作为政府采购的基准价格。政府实际采购价格为基准价格的3~4折,看起来节约了很多钱。这些狭小的市场容量空间,决定了价格必须高价。8000一饼的茶降低1000元,并不会带来销售数量的增长。大滇品牌扎根于竞争最激烈的互联网,不做官茶,不宰熟客,完全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加有竞争力的价格,促使品牌迅速发展。3、高价茶不一定品质高,更谈不上高端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高价的茶,有时只是包装漂亮,或者是年份久远。然而,黄金制作的盒子装上一饼十元的茶,让我说是高端茶,我不敢苟同。80年的号级茶,如果喝起来很难喝,虽然你售价100万元,我也很难苟同是高端茶。我宁愿认为茶王树的茶是高端茶,因为原料的珍稀。普洱茶市场到现在为止,严格来说,并未诞生真正的高端品牌,但的确诞生了高端原料为基础的高端茶。一个贵族的养成,的确需要若干年代,现代普洱茶正经做茶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后期,但大规模精选制作,则是在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灭后的2008年。号称高端品牌的不少,但也仅仅是号称而已。但原料则不同,老班章也好,麻黑、倚邦、蛮砖等也好,这些称为高端原料,我想,懂茶的人,没有人会反对。结论就是:中国没有高端品牌普洱茶,但的确有高端普洱茶。这一点,跟全国茶行业的形势一样,有名茶区,无名牌产品。西湖龙井是名茶,但什么牌子的西湖龙井能够服众,被大家认为是高端品牌,这个真没有。五、非高端转化为高端的情形1、陈期的增加导致品质的上升许多不起眼的新茶,在经过了10多年20年的陈化后,口感异常出色,从而被列入高端茶。比如传说中的88青,永远卖不完的88青。2、非知名茶区变成著名茶区老班章、冰岛、昔归是典型,然后的例子是章家三队。这些茶区从非知名到著名,原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市场的普遍认同,使得不知名茶区变成知名茶区,原来制作的茶也变成了高端茶。3、一种邪路制作茶的人有名,使得一般的茶被高端起来,即名人效应。紫砂壶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都在等职称升了,原来的壶价格就升了。普洱茶行业也有这样的情况。4、过度包装采用名家字画,加金银包装等,茶被高端化。前面两种是高端的正常进程,后面两种是非正常路子。综上所述,单一用价格来衡量是否高端,在现阶段的普洱茶行业,肯定是不合适的,还是从原料价值来衡量,更加可信一些。普洱茶行业,没有高端品牌,这一现实,起码在未来5~10年,不会有大的改变。

紫砂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一些路边茶具店经常能够看到几十块一把的“紫砂壶”,而在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也能经常看到几十万一把的“天价紫砂壶”;同样是紫砂壶,为什么价格会相差如此之大?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

原矿紫砂vs化工原料

正宗的紫砂壶,采用的原料是来自宜兴黄龙山的紫砂矿,包括紫泥、红泥、段泥等等。采用纯正紫砂泥料制成的壶,外观古朴、色泽温润,透气性和保温性也比较好,是泡茶的好帮手,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不仅没有采用纯正的原矿紫砂,还在普通泥料中加入了化工材料,以此来提高成品的光泽度——原矿紫砂壶色泽沉着内敛,而化工紫砂壶则有一种“贼光”。这种所谓的紫砂壶虽然价格较低,但是长期使用却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具备收藏价值。

手工制作vs模具成型

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捏泥巴”的技艺;除了一小部分工序借用简单的工具,整把壶基本都是手工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制作一把手工壶,一般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有些难度大则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而采用模具成型的方法制作紫砂壶,好比开动印刷机——只需做好一个模具,然后就可以复制出无数造型相同的产品,经过简单的手工完善就可以做出批量的紫砂壶。

模具制壶对于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对于紫砂爱好者来说,批量化生产、千篇一律的紫砂壶用于泡茶还可以,但不具备收藏价值。而手工壶对于工艺师的制作技艺、经验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制作也比较耗时,所以从价格上来说手工壶比模具壶会贵许多。补充一点,名家制作或是制作难度大的手工紫砂壶,价格和收藏价值都会比普通的产品更高一些。

简单地说,名家制作的原矿手工紫砂壶比普通的化工模具壶价格更高、也更具有收藏价值。如果是存留至今的古董壶、而且是保留得比较好的名家壶,那就更具备收藏价值了,因为更具有稀缺性。

对于我们普通茶友来说,购买紫砂壶第一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其次才是艺术性。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壶就好;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这才是闻茶香的正确姿势


一盘热腾腾的炒菜端上来,还没有入口,光是闻着菜香,就馋得要流口水了,如果说一盘菜失去了香气,则很难带给人美味的感觉。

实际上,在饮食中,80%以上的愉悦感受是嗅觉带来的。

喝茶也是一样,在茶的色香味形里面,香与味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跟味比起来,香的稍纵即逝、捉摸不定又令它更加迷人。

闻香不仅仅是辨别茶叶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欣赏茶魅力的重要方面。

茶香是很美的,学会闻茶香也会让品茶会变得更有意思。

茶香闻什么?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总数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红茶则400多种,乌龙茶那就更多了。

品闻香气的时候,主要关注茶香里有没有异味,比如霉味、陈味、焦味等等,还可以感受茶香的高低、浓淡。

●温闻类型

等茶壶稍凉,打开壶盖闻香可判断茶香是什么类型,毫香、豆香、花香、坚果香、熟果香、蜜香、陈香等等。

●冷闻持久

冷后再闻,如果茶香依旧明显,可见香气持久,如果香气已经很淡了,说明香气短暂。

茶香怎么闻?

我们泡完茶时,会习惯说马上把壶盖打开,但建议在闻香之前先别开盖,因为香气很容易散去。

下面说说闻香的标准姿势:

出汤之后,一手拿着盖碗或茶壶,一手将盖子打开一半,半掩着壶盖,将鼻子凑近品闻。

需注意的是不能一下靠得太近,小心烫伤,先远一点感受热度再慢慢由远及近,最佳的闻香温度是55℃,这是热闻。

等温度降下来之后,可以再进行温闻和冷闻,期间可以打开壶盖,避免闷到茶叶。

茶香闻哪里?

上面所说的热闻、温闻、冷闻以及闻香的方法都是针对壶内香。也就是出汤之后,湿热的茶叶在壶内的味道,这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关键方面。

不过在我们日常的品茶中,除了壶内香以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的香品闻。

●干茶香

干茶叶可以直接闻香,也可以呵一口热气让茶叶湿热之后再闻。

●温壶香

温杯洁具之后,将茶叶置入温热的茶壶,轻轻摇晃一下,再闻一闻。

●壶盖香

香气是往上飘的,所以香气会凝在壶盖上,很多人习惯直接揭盖闻香,可以辅助判断茶叶品质。

●茶汤香

最佳的方法是使用闻香杯,闻完香之后再倒入品茗杯中品尝。

除了用鼻子闻,喝茶时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也能够感受茶香。而且,“喝到的香”比“闻到的香”更加高级,是茶叶品质优良的表现。

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除了用香气判断茶叶的品质以外,其实享受香气才是最重要的。

香气曼妙,缥缈无常,却让人魂牵梦绕。

好比很多人买鲜花、喷香水、焚香等等,都是为了那一缕让人神往的香。

在品茶中,不妨从多个角度去品闻茶香,感受香气的美好,让品茶成为一种乐趣。

何时才是普洱茶的适饮期?


何时才是普洱茶的适饮期?

对于普洱茶的适饮期,有着诸多的决定因素。

有普洱茶经销商以茶叶选料为基础来解读,也有茶友以普洱茶的香气为基础来解读。

近日,一个谈论普洱茶适饮期的话题在普洱圈里展开,其中有从事普洱茶研究的云南农大教授以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和转化为基础解读普洱茶适饮期问题,有普洱茶经销商以茶叶选料为基础来解读,也有茶友以普洱茶的香气为基础来解读普洱茶适饮期。对于普洱茶的适饮期,有着诸多的决定因素。

以品质划分

普洱茶的适饮期基本取决两大因素,一是普洱茶的品质因素,另外一点是品茗者的自身因素。普洱茶的品质因素由普洱茶的选料、加工工艺、存放环境和存放时间决定。原料等级高的普洱茶如芽茶类的,其转化规律是依次由青叶香向花香、果香、坚果香、木香转化,最后转化为陈香。口感滋味则由烈转柔。

以加工工艺来区分,发酵过的普洱熟茶比普洱生茶转化时间要快,口感也更平和。存放环境对普洱茶的品质转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湿度和温度较高,转化较快,反之则转化较慢。陈放时间越长,普洱茶的口感越平和。总体趋势是由烈转柔,由浓转淡的过程。

另一个判断普洱茶适饮期的因素就是我们自身对普洱茶的口感要求。无论是普洱熟茶还是普洱生茶,其味觉体现基本都是甜度与苦度的高低、涩感与回甘的强弱以及汤感的浓厚稠润。

对于新茶来说,口感一般浓强度要比旧茶要高,即所呈现的苦涩度和回甘都比较强烈,对于品茗者而言可能难以接受,所以需要通过陈放使苦涩度降低,但伴随的是回甘也会降低。

由于陈放后苦涩感降低以及糖类物质的降解,使得茶汤的甜味更容易被味蕾感觉到。茶叶中的果胶类物质陈放后降解使得茶汤从浓稠变得清爽顺滑。

以品茗者口感划分

由于每个人对味道的感受都有特殊的偏好,比如男性茶友大多会喜欢味道浓重且回甘强烈的口感,对苦涩度的耐受性较高;而女性茶友则偏向于甜润感较强的茶品,对苦涩感耐受性相对较低。

所以同一款茶男性茶友喜欢而女性茶友却会觉得过于浓重难以下咽。反之,口感温和的茶品男性茶友则可能会觉得平淡无力。

另一个因素是我们在不断品茗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茶的了解,我们也会不断修正对茶品的要求,所以会出现以往觉得好喝的茶现在觉得不好喝,或者以往觉得不好喝的茶如今会变得适口。

就一般而言,普洱茶的适口性一则是普洱茶综合品质的表现如何,二则我们自我的口感的要求如何以及对茶叶的陈放变化规律及转化后口感的判定,不同的茶品不同的品茗者不同的口感要求和对茶叶的理解不同,都会改变对同一款茶适饮期的判定。

其实所谓的适饮期就是以当下的茶汤是否符合品茗者的口感要求,如已达到这一基本条件,我们则可以广义地认为这一款茶对某一人进入适饮期。

经常听到的“好茶不怕开水烫”是真的吗?


经常听到的“好茶不怕开水烫”是真的吗?

近日,小编在闲逛茶叶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到店喝茶的老茶客常常要求茶艺师使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茶叶,美其名曰好茶不怕开水烫。事实果然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好茶真的不怕烫吗?

在日常的饮茶习惯中,我们会根据茶叶属性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冲泡水温。例如,我们在冲泡绿茶时,会将沸腾的开水静置一段时间,等温度降至85℃左右再进行冲泡。那么,为何常喝茶的老茶客喜欢用高温冲泡茶叶呢?主要是因为,用沸水冲泡的茶叶,其芳香类物质和内含物质会充分溶出,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它的优缺点。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好茶不怕开水烫呢?除了审评学的知识,它还牵涉到茶叶的品饮性。老茶客们所说的好茶不怕开水烫,一来是说茶叶内含物质的有效溶出,二来是指在这种浓度状态下,茶叶的口感相对可感,不会令人反感。也就是说,茶汤中的苦感与涩感是相对适口的。

好茶不怕烫的物质基础

说到苦感与涩感在茶汤中的比例问题,我们就必须探讨那些影响茶叶品质的要素。一般来说,能达到内含物质丰富且口感协调的茶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茶叶的原料基础要扎实。茶叶作为农产品,有着浓郁的自然属性,其品质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原料的特性有关。可以说厚实的内含物质是茶叶是先天基础。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周围植被、土壤肥力等环境要素对茶叶鲜叶质量的影响较大。

其次,得当的加工工艺不可或缺。好的原料只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基础,得当的加工工艺更是必不可少。好的原料,配合得当的加工工艺,成品后的茶叶无论是条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且不失内质饱满的特点。

▲得当的加工工艺

通过以上这些分享,相信大家对于好茶为何不怕开水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唯有厚实的内质和得当的工艺,才能让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好、更扎实。也因而,老茶客口中所说的好茶不怕开水烫,其本质是对茶叶品质的高要求。懂得了这些道理,爱茶的你也不妨试试吧。(资料来源:一道茶网)

品健康好茶,得身心安泰,茶叶需要洗茶吗?


许多刚开始饮茶的朋友,在喝茶时候总看到人们第一道的茶汤都倒掉了,是因为什么?茶叶要不要洗?

许多茶友认为洗茶可以洗去茶叶生长过程中沾染的灰尘,这是对茶叶本质上的误解。茶不要洗,但要醒。任何成品茶,外形都是干燥萎缩,松紧程度不等的卷合,如有灰尘,无法清洗。茶叶生长过程中的灰尘,一是微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在制作工艺,如蒸汽杀青等环节,早就干干净净。而裸放到沾染灰尘异味的成品茶,它已不算茶了。如果第一道茶汤是脏的不能喝,怎么就确信第二道茶汤能喝呢?但很多茶的第一道汤,的确可以倒掉,不品饮。

人们通常认知的"洗茶",实际上是醒茶的泡饮手法,通过醒茶绽放茶性,最大程度的发挥茶叶优点。根据发酵程度,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绿白黄青红黑,其中绿茶和芽尖红茶以及芽尖白茶,不必"洗茶(醒茶)",可以直接用泡具的温度,"干洗(干醒)",所以第一道茶,茶艺师可以根据茶品,确定水温和冲泡时间,这样第一道茶汤,是可以奉给客人品饮的。青茶类,有些需要"洗茶(醒茶)",有些只需要"干洗(干醒)",看茶施为。一般来说,小袋分装的干洗,散装的将水温降至95度以下,85度以上洗茶为佳。

普洱与黑茶类,包括一些安化本地出产的"家制红茶"这种茶用料非芽尖,一般是二三级拼配,还有生普熟普,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四川藏茶、陕西黑茶等等黑茶类,尤其是这类后发酵型茶品的老茶,都需要"洗茶(醒茶)"。洗茶的第一道汤,只为舒展茶性,为降少茶汁流失,要控制在较短的浸泡时间出汤,因此第一道茶汤并没有出味,这样的第一道茶汤,自然是不品饮的。

愿君遇良师益友,品健康好茶,得身心安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全手工的茶,才是好茶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