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茶作为中国百姓不可缺少的一种常用饮品有着它不可撼动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饮茶品茶,甚至用茶来治病,有的人甚至是一年四季以茶代水,茶不离口。作为泡茶神器“紫砂壶”,不知大家在泡茶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呢?

泡茶时观其形,视其态,察其大势。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观察它各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均衡,需观察它明暗面的技法处理是否自然天成,需观察它空间与实体的虚实对比是否强烈有序。

其次是析其体,判其线,考其布局。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注意它点、线、面、体的搭配是否合理,需观察它外轮廓线的缓冲过渡是否天衣无缝,需注意它流、把、口、身、底、足、盖、钮等的配置是否精当。

泡茶的时候,我们一般习惯性地喜欢在泡茶前,先拿开水冲洗一下壶,然后再开始泡茶,一是为了清洁,冲洗一下,经过100度的开水,基本微生物全部搞定,一冲烫干干净净,二是温一下壶,因为紫砂透气性强,就像打开紫砂气孔一样,等泡茶的时候更容易发香。

这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壶经热水冲浇之后,颜色会变得深沉起来,和之前完全是判若两壶,这也就是“显色”。显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往往会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久逢甘露。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掉的一点,就是紫砂壶有一段时间没用它,壶内干透的话,这时候你倒入热水,耳朵挨近壶口(要小心烫伤耳朵〕,这时会隐约听到壶中发出“沙沙”的吸水声,这样的壶大体泥料很好,也可以看出它的透气性强,那些声音都是紫砂气孔发出来的。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醒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醒过呢?这里有两种: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我是比较偏向第二种,可以洗洗茶叶,有人说“头道茶”好,好东西都在头道茶里,可我还是喜欢拿它来养壶,习惯吧,不必较真,喝茶喝得就是自然、舒心。

有时候会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倾出,茶壶又长期不用,就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异味。这时候可注满沸水晃数下倾出,即没入凉水,反复几次,霉味即无。就是这么神奇。

精选阅读

用紫砂壶泡茶的同时,仔细品味它的变化


泡茶时观其形,视其态,察其大势。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观察它各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均衡,需观察它明暗面的技法处理是否自然天成,需观察它空间与实体的虚实对比是否强烈有序。

其次是析其体,判其线,考其布局。即是说,面对一把壶,需注意它点、线、面、体的搭配是否合理,需观察它外轮廓线的缓冲过渡是否天衣无缝,需注意它流、把、口、身、底、足、盖、钮等的配置是否精当。

泡茶的时候,我们一般习惯性地喜欢在泡茶前,先拿开水冲洗一下壶,然后再开始泡茶,一是为了清洁,冲洗一下,经过100度的开水,基本微生物全部搞定,一冲烫干干净净,二是温一下壶,因为紫砂透气性强,就像打开紫砂气孔一样,等泡茶的时候更容易发香。

这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壶经热水冲浇之后,颜色会变得深沉起来,和之前完全是判若两壶,这也就是“显色”。显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往往会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久逢甘露。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掉的一点,就是紫砂壶有一段时间没用它,壶内干透的话,这时候你倒入热水,耳朵挨近壶口(要小心烫伤耳朵〕,这时会隐约听到壶中发出“沙沙”的吸水声,这样的壶大体泥料很好,也可以看出它的透气性强,那些声音都是紫砂气孔发出来的。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醒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醒过呢?这里有两种:

1.闷香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文章来源:紫砂文化馆;

紫砂壶泡茶搭配技巧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醉如梦已千年。选一壶好茶,寻一片内心的安逸。

随着制茶技艺的不断变化与改革,茶类也日趋丰富,不同的紫砂壶配不同的茶叶,相辅相成,才能见真知灼味,调养生息。

目前茶叶种类依据发酵程度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根据各种茶叶类型,选择合适的紫砂壶冲泡才为上佳之选。

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以茶树新鲜采摘,经杀青、揉捻、干燥、炒制而制成的茶叶。色青,泡出茶汤微青,闻而清香,叶片以绿色为主调。绿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合适壶型:适合井栏、仿古、虚扁等壶身较矮,壶口大的壶型,因绿茶娇嫩,长时间闷泡会破坏绿茶里的有益成分,所以这类低矮大口的紫砂壶能尽快散热,泡绿茶更为适合。

优选泥料:从泥料选择的话,例如底槽青、清水泥、段泥等透气性更好的泥料更为合适。

冲泡要记:因为绿茶娇贵,不易长时间闷泡,投茶选量易选择刚覆盖壶底为佳,热水85℃即可,即冲即饮,最能闻香,口感最佳。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与绿茶一样,只是在干燥之前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艺,此工序是形成黄茶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好之后的茶叶用纸包裹,在水热作用下,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使茶叶形成黄色,成为黄茶。

合适壶型:选择底座大,同样身形不易过高,壶口大的壶型,如石瓢、德钟壶就比较合适,可以给茶叶充分的扩散的空间,也不会长时间闷泡而失味。

优选泥料:这类茶叶比较不挑泥料,所以紫泥、绿泥、段泥等所有泥料都可以适用。

冲泡要记:泡茶的水温不宜太高,以85℃左右为佳,冲泡黄茶时,第一泡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约2分钟,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采摘后不炒不揉,经过萎凋、干燥而成。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的茶叶。

合适壶型:紫砂壶适合泡老白茶,中品的大肚紫砂壶如汉扁、仿鼓之类的形制,是最佳选择。

优选泥料:以段泥、降坡泥为宜。白茶汤色清浅,与段泥、降坡泥泥色相称,相得益彰,更利于紫砂壶的养护。

冲泡要记:白茶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根据平时饮茶的习惯,增加一半左右较为合适。

青茶

我们常见的乌龙茶就是青茶,是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合适壶型:乌龙香气浓,壶型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宜小不宜大,例如小水平壶、西施壶,利于聚热扬香。

优选泥料:选择朱泥最佳,朱泥的含砂量少,密度大,不夺茶叶香气,对于乌龙茶这种高香型的茶类最宜。

冲泡要记:乌龙茶冲泡,味浓口感偏苦,需细品的茶类,有苦尽甘来之感。其冲泡时不宜投茶过多,特别是球状茶叶,因经过烘焙,所以冲泡后茶叶会舒展是,所以投至壶底大半即可,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对付。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合适壶型:建议选择容量大,壶身高的壶型,防止高冲溢水,例如秦权壶、汉铎壶等,利于茶叶充分泡发的同时还便于清理。

优选泥料:适宜选择颜色深或者与汤色接近的泥料,紫泥类比较合适。

冲泡要记: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壶底,可以比绿茶稍多些。水温在85℃~95℃之间。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合适壶型:宜选择如掇只、潘壶、文旦壶腹较大的壶,防止茶汤过浓。

优选泥料:适合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紫砂壶不会养花,且养出效果佳。

冲泡要记:黑茶冲泡水温以95℃-100℃最佳,水温过低则无法将黑茶真正滋味泡出。

茶叶界有几大误区,会让你选错紫砂壶,可别一把好壶养花了,泡废了再去心疼!

一、铁观音不是绿茶,其实是乌龙茶!可千万别混淆铁观音的分类啦,否则要被笑话的。

二、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虽有白茶的名号,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绿茶!

三、同样因为名字而引发的误会,还有君山银针。虽然名字与“白毫银针”有些相似,但却属于黄茶分类。

四、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别因为名字带红就是红茶。

影响紫砂壶泡茶味道的因素


发茶,它的力道是先全面接触后发力,深具渗透力,但却是有选择性的。同时,它善于有效的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故发出来的茶汤,香气虽不似瓷器般飘扬,但滋味醇厚,茶汤香韵悠长,入口亲和力好,味属中正和顺。这是它迷人之处,也深符合茶道精神,故自古以来独备受推崇。

紫砂发茶时,具体的影响因素:

首先,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全面接触后而发力渗透。出来的结果,是茶汤中心结实,外围柔和,实现外柔内刚的效果。

然后,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其次,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如果优质泥料,它会更进一步的有效的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然后茶汤味道按清浊规类,达到茶汤味道清晰,茶水醇厚的效果。所以,这一得一失之间,得远多过失,不夺香的意义,也是在这儿体现了,失去了一点飘香,换回来了珍贵的韵香。

故双气孔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协调,续热力的调控,出来的茶汤有活力,而不是硬梆梆的纯味觉刺激。然而,紫砂虽需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并不是说透气性越高就越好。透气性太高了,尤其是人为的,调控幅度就大了,容易造成发力不足,温度气味隔离不足,茶汤质量下降,韵味不足。

倘若泥料不够坚实,首先牺牲的是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也就是韵味上有所衰减。然后,不坚实的壶身,发茶力比较散涣,发茶力,协调性,混合度,也会有所减弱。

紫砂壶泡茶才有岁月的味道


如果用玻璃材质瓶瓶罐罐来装茶水,夏天端着烫手,冬天倒端着暖手,就是茶水很快就凉了,喝下去不舒服。另外,冬天泡茶时,玻璃瓶如果一次性倒入开水,温差过大,很容易爆裂,因此必须先倒稍许开水进去,然后端着玻璃瓶轻轻晃动,让整个瓶子受热均匀,这才能够将茶泡好。虽然玻璃瓶冬天泡茶耽搁时间,但饮茶不就是让我们回归慢生活吗?玻璃材质透明,泡茶时还可以看见茶叶受热后舒卷开的过程,那也是一种意外收获。我觉得自己倒是挺享受用玻璃瓶泡茶的日子。

结婚后,妻见我喜欢饮茶,特意给我购置了一套紫陶壶茶具。于是我开始了用紫砂壶泡茶、饮茶的日子。紫砂壶已经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了一起,有些人更是将紫砂壶作为收藏品,时时把玩,似乎转瞬间也成为风雅之士。我一向对那些附庸风雅者嗤之以鼻,但于我自己来说,用紫砂壶泡茶、饮茶实在就是人生一大美事,可以在时间的消磨中领悟禅茶真味。“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要论紫砂壶,还得数宜兴紫砂壶最好。许多人竞相高价收购名壶珍藏,但对纯粹的饮茶者来说,选壶不必过分讲究,蕴味育香使用经久后,就会光润古雅。

什么样的茶该取什么样的壶,沏壶饮茶怎样用好壶和养好壶,这些都是有一番科学方法和养壶之术的。沏好茶的壶,周身是热的,浇在壶身上的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要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是“茶汤养壶”。如此日擦洗涤,壶的表面愈用愈光亮,这就是“包浆”。这种包浆用高温高压都冲刷不掉,甚显品位高雅。

养壶有道。每天清晨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一则可以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后会使壶体光润亮泽。这一过程中,自己浮躁的心灵慢慢平静下来,悠哉乐哉,这就是岁月的味道。

(责编:官爱华)

为什么要用紫砂壶泡茶?


有很多壶友看了很多关于紫砂的报道后,不禁有些疑惑,为什么要用紫砂壶泡茶,瓷器壶和玻璃壶就不能泡了吗?

当然没有人说瓷器壶和玻璃壶不能泡茶,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有人喜欢朴素厚重的紫砂壶,就有人喜欢剔透的玻璃茶具,和秀气素雅的瓷器茶具,这都是大家自己的喜好,谁也不能说不对,我们不能否认他人的喜好,但也要对自己的爱物有一定的了解。紫砂壶在爱喝茶的人之中备受推崇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天我就给各位喜欢紫砂壶的壶友细谈为什么用紫砂壶泡茶,紫砂壶泡茶的优点是什么,不为反驳他人观点,仅供壶友自娱一笑。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茶为日常的主要饮品,家中客至,富贵人家自然是以好茶相待,就算是穷苦人家,当有客人来到家中,也不会直接端一杯清澈见底的白水上桌,至少会冲一些细碎的茶叶末。由此可见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很重的地位.

好茶自然要有好茶具,随着朝代更替,主流的审美一直在变,茶具种类和材质层出不穷,金银富贵繁丽,玉石玛瑙素雅温润,水晶琉璃晶莹剔透,而紫砂,则随着时间的沉浮积淀愈加古朴大气,甚至被诸多文人墨客赞为茶具之首。为什么呢?

首先从紫砂壶的功用和材质开始说起。

不论什么样的茶具,再漂亮精美,工艺繁复,追根究底都是为茶服务的。

唐宋时期,人们饮茶多为抹茶、煎茶,日本如今盛行的茶道就是抹茶,就是从我们唐朝时传过去的,这里不再赘述。唐宋饮茶器具就多为瓷壶瓷盏,一直到明朝中叶,紫砂才逐渐为世人所知,因其对茶叶的功用而备受推崇。

明朝文震亨《长物志》有云:“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人们在泡茶时经过无数次比较之后,用紫砂壶只要将茶叶简单冲泡,泡出的茶汤更为清亮,香气也更为馥郁,无杂味,无锈蚀味,能极大的发挥出茶叶的本味,且由于紫砂壶的材质紫砂泥料烧制之后有极佳的气密性,可以固存茶味,温而不闷,不会使茶久置变味发馊,于是认为茶壶还是“以砂者为上”。

因冲泡方法简单易行,并更能保留茶味,紫砂壶由此日益盛行。

文人之好

紫砂壶不是突然盛行起来的,但后来在饮茶爱好者之间备受推崇,其实也确实是有“炒作”的,只不过,这个“炒作”的推手,是那些没事儿就爱吟诗作对,逮着个喜欢的物件儿就要吹上天的文人墨客,嘿嘿。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明]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宋]米芾《满庭芳》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紫砂向来不以秞饰、以本体泥色为主不媚俗,稳重古朴,与文人自得的气节气质类似所以深受文人喜爱,于是后来泥坯做纸,以诗为铭,以花草,人物,山水为衣,提款刻印,因寄所托,成为一种文人茶客间的风尚。

以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为例,以器载文,既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又增加了紫砂壶的文人气息,这一点让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日常器具,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成文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阳羡茗壶系》有言:“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茶笺》云“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紫砂壶随着使用的时间越久,壶身会越发润泽,有玉质的光泽,温文尔雅,气韵天然。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包浆了,日久天长,随着不断的冲泡把玩,紫砂壶的壶体会越来越细腻可人,润泽如玉。

在使用紫砂壶的过程中温养,日益感受到紫砂的变化,看着紫砂壶表面的光泽逐渐明亮,触手之时日渐温润细腻,其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饮茶中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恰恰是瓷器壶和玻璃壶所不具备的。

紫砂文化发展已经百年,其间涌现不少宗匠名家,无数佳品传世。紫砂壶兼具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实在是泡茶的不二之选。

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功用,文化,文人推崇,古朴厚重,兼具艺术性于一身的优点得以使紫砂壶变得少有,用紫砂壶泡一壶清茶,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茶器古朴,茶烟袅然,宁静致远。茶器之首,紫砂壶当不虚此名。

以上就是我对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优势的一些理解,也许并不,也许说不到有些人的心坎儿里,但壶友们对紫砂壶的喜爱是真的,我们圈地自娱,愿每一位壶友都能拥有一把让自己“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的紫砂壶。

紫砂壶泡茶是种享受!


紫砂壶,作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其肌肤的光润,肌里的内涵,久蓄的陈香,本质的纯正,无不令人着迷,用它品茗喝茶,简直是一种享受!

视觉上的享受

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是世界所有壶类中样式最多的,以至不少专家都惊叹:紫砂壶把造型都做绝了(不但多,而且美轮美奂)。

其中每件砂器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让人爱不释手。

视觉除形象空间外,还有色彩空间:紫砂壶呈色深褐温厚,无刺眼高光,虽长时间面对眼睛也不苦累,能有这么一片温馨的天地,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享受。

嗅觉上的享受

古人称万香之中茶为第一香,这是因为茶菁中有三十多种芳香类物质自然合成,更奇的是没有固定程式那么固定的口气,可变数十分之大。

而用紫砂壶泡茶,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香气,如空谷幽兰,清高隽永,灵妙鲜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正如《长物志》中说到:“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这是因为紫砂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

味觉上的享受

茶汤入口的滋味,是由于茶叶本身多种化学成分所构成。

用紫砂壶泡茶,能促使上述化学成分得以发挥极致,配合恰当,相互协调,使得茶汤滋味圆润,满口,甘甜回味,顺畅温润,扩张力大,渗透力强(特别是那种润厚的感觉,若口腔中有东西存在,有嚼之物之感)。

听觉上的享受

此话听起来荒谬,在紫砂壶会有声?会唱歌?其实不然。一把好紫砂壶确实能有音乐。古代诗人把煮水注入茶的声音叫做“石上清泉”,“幽谷钟声”,实际是指茶壶出水之声。

现代作壶名工,都十分重视壶嘴的制作,最忌壶嘴“延水”,因为“延水”则说明水无力、不畅,就失去了“泉水叮咚”的音乐感。

触觉上的享受

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在融洽茶事过程中,人们不但闻香、品茗、赏壶、闲聊,还不断抚摸着壶体,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触摸紫砂壶也是一种享受(紫砂、紫砂,贵在有砂,紫砂壶带沙的材质,给人手感特别好)。

紫砂壶与玉器、红木器并称为世间越用越新的三宝。长久使用,器身会因茶汤的滋养而变得越发光润可爱,产生盈润包浆,这是人与壶之间灵魂交流的岁月留痕,使紫砂的材质肌理之美充分展现,灵光萦绕。

紫砂壶泡茶有什么技巧?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醉如梦已千年。选一壶好茶,寻一片内心的安逸。

随着制茶技艺的不断变化与改革,茶类也日趋丰富,不同的紫砂壶配不同的茶叶,相辅相成,才能见真知灼味,调养生息。

目前茶叶种类依据发酵程度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根据各种茶叶类型,选择合适的紫砂壶冲泡才为上佳之选。

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以茶树新鲜采摘,经杀青、揉捻、干燥、炒制而制成的茶叶。色青,泡出茶汤微青,闻而清香,叶片以绿色为主调。绿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合适壶型:适合井栏、仿古、虚扁等壶身较矮,壶口大的壶型,因绿茶娇嫩,长时间闷泡会破坏绿茶里的有益成分,所以这类低矮大口的紫砂壶能尽快散热,泡绿茶更为适合。

优选泥料:从泥料选择的话,例如底槽青、清水泥、段泥等透气性更好的泥料更为合适。

冲泡要记:因为绿茶娇贵,不易长时间闷泡,投茶选量易选择刚覆盖壶底为佳,热水85℃即可,即冲即饮,最能闻香,口感最佳。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与绿茶一样,只是在干燥之前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艺,此工序是形成黄茶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好之后的茶叶用纸包裹,在水热作用下,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使茶叶形成黄色,成为黄茶。

合适壶型:选择底座大,同样身形不易过高,壶口大的壶型,如石瓢、德钟壶就比较合适,可以给茶叶充分的扩散的空间,也不会长时间闷泡而失味。

优选泥料:这类茶叶比较不挑泥料,所以紫泥、绿泥、红泥等所有泥料都可以适用。

冲泡要记:泡茶的水温不宜太高,以85℃左右为佳,冲泡黄茶时,第一泡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约2分钟,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采摘后不炒不揉,经过萎凋、干燥而成。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的茶叶。

合适壶型:紫砂壶适合泡老白茶,中品的大肚紫砂壶如汉扁、仿鼓之类的形制,是最佳选择。

优选泥料:以段泥、降坡泥为宜。白茶汤色清浅,与段泥、降坡泥泥色相称,相得益彰,更利于紫砂壶的养护。

冲泡要记:白茶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根据平时饮茶的习惯,增加一半左右较为合适。

青茶

我们常见的乌龙茶就是青茶,是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合适壶型:乌龙香气浓,壶型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宜小不宜大,例如小水平壶、西施壶,利于聚热扬香。

优选泥料:选择朱泥最佳,朱泥的含砂量少,密度大,不夺茶叶香气,对于乌龙茶这种高香型的茶类最宜。

冲泡要记:乌龙茶冲泡,味浓口感偏苦,需细品的茶类,有苦尽甘来之感。其冲泡时不宜投茶过多,特别是球状茶叶,因经过烘焙,所以冲泡后茶叶会舒展是,所以投至壶底大半即可,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对付。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合适壶型:建议选择容量大,壶身高的壶型,防止高冲溢水,例如秦权壶、汉铎壶等,利于茶叶充分泡发的同时还便于清理。

优选泥料:适宜选择颜色深或者与汤色接近的泥料,紫泥类比较合适。

冲泡要记: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壶底,可以比绿茶稍多些。水温在85℃~95℃之间。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合适壶型:宜选择如掇只、文旦壶腹较大的壶,防止茶汤过浓。

优选泥料:适合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紫砂壶不会养花,且养出效果佳。

冲泡要记:黑茶冲泡水温以95℃-100℃最佳,水温过低则无法将黑茶真正滋味泡出。

茶叶界有几大误区,会让你选错紫砂壶,可别一把好壶养花了,泡废了再去心疼!

一、铁观音不是绿茶,其实是乌龙茶!可千万别混淆铁观音的分类啦,否则要被笑话的。

二、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虽有白茶的名号,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绿茶!

三、同样因为名字而引发的误会,还有君山银针。虽然名字与“白毫银针”有些相似,但却属于黄茶分类。

四、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别因为名字带红就是红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泡茶过程中紫砂壶的奇妙变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