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近年来,宜兴号称“紫砂大师”的人越来越多,简介永远是长长的,有时候用鼠标翻网页看得都眼花缭乱的。

其实,在我看来,紫砂是一种指尖艺术的传承。然而紫砂工艺与技术水平是日积月累的经验,紫砂艺术是文化学识在作品上的综合反映,一张劳动人事部门所发的技术职称并不代表艺术水平,从协会、学会等民间组织所买来的职称更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紫砂壶,更多的是工艺品,所有成型工作者基本都是以技术吃饭,劳动人事部门不可能鉴定出一个人的艺术水平,故用职称层级的高低来规定艺术水准,以职称的高低来衡定紫砂壶的价位,在中国的紫砂陶瓷行业确实是一个大笑话。

现在的紫砂很多从业人员,急功近利,以职称层级来推高紫砂艺术。普通消费者买紫砂壶的时候也总是认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市场形态,造就了紫砂行业的怪象。

这里有几点说明一下:

第一:紫砂大师一般有自己擅长的紫砂领域,比如说方器紫砂,光货紫砂,花货紫砂等。

第二:紫砂大师一般都有自己创作的黄金年龄,如果说紫砂大师已经到了70多岁而市面上还有大量的新作,你认为正常么。70岁的老人一般都眼花,手脚也不如以前灵便,即使亲自做壶,一年应该做不了几把。除非代工,才有可能出大货。

第三:证书还有另一种方法获得,那就是买或造假,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行业里,一直有人对紫砂职称进行炒作,中国最多的大师应该在紫砂界,佛教界,国家级、省级大师数都数不过来,江苏省为了建设文化大省,大量评选中国工艺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在的紫砂陶瓷职称,大师荣誉职称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紫砂艺术的悲哀。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一般而言,紫砂的评判基础标准是:泥、型、工、款。

为什么最后才是落款呢?因为紫砂不仅在于艺术性更在于它的实用性。

好的紫砂与差的紫砂作品,很多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这样呢?紫砂的泥好不好表现在壶色泽与光泽上,型好不好,表现在壶的外形上。很多壶友买壶的时候,第一眼就是看对不对眼,当谈到价格方面才是看壶的做工细腻程度,触感,落款等方面。

让紫砂回归到艺术本真,积极探索紫砂创新之路,才是真正的紫砂出路。一味的紫砂技术职称用来评判艺术水平的高低,只会本末颠置。

扩展阅读

紫砂界“职称”泛滥


近来,宜兴紫砂从业人员石先生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接到相关机构邀请他评定“职称”的电话,不堪其扰。在紫砂界,职称等级上升伴随着作品价格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这造成紫砂界“职称”又滥又乱。

在有了技术职称头衔、作品就能卖出好价钱的诱导下,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精力不是放在专业上,而是如何能搞到职称上,真正默默无闻的民间工艺传承者却无心也无力去随波逐流。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民间传统工艺从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审应该进行创新,切合实际,让宜兴紫砂早日走出职称“迷途”。

紫砂界“职称”泛滥

目前,宜兴地区从事紫砂及相关产业的人不下20万,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丁蜀镇紫砂村、西望村以及双桥村一带。近日,记者走进双桥村的一家紫砂店,老板顾女士随即倒茶欢迎,询问是否买壶,并从抽屉里拿出人社部门颁发的“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证书。顾女士介绍,评价一件紫砂作品,要看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做壶者的职称是敲门砖,买卖双方通常在职称的基础上综合泥料、做工等因素进行议价。虽然高职称不一定会卖出高价格,不过顾女士表示,从行情来看,一个从业人员职称上升,壶价一定会随之提高甚至翻番。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分析,除了少数行家之外,大多数爱好者很难对紫砂壶的价值进行判断,只得以做壶者的技术职称作为重要依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唯职称论”的怪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宜兴紫砂界,除了人社部门通过严格考试等程序颁发的技术职称之外,还活跃着上百种各类社团、行业协会颁发的“职称”。记者发现,在紫砂村等地,从业人员持有诸如“中国国家人才网”、“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等颁发的各类“职称”,名目繁多。陶瓷行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前不久,某机构给当地20多位紫砂从业人员颁发了所谓的“大师”荣誉称号,给市场秩序造成了很大混乱。

底层从业者“作嫁衣”

近年来,陶瓷行业协会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布紫砂从业人员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完全名单,今年还首次公布了省级和国家级陶艺大师完全名单,以引导行业秩序。不过史俊棠说,目前紫砂界为了名利拼命追逐职称、荣誉称号的潮流对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大为不利,静心做壶授徒的人少了,很多底层没有职称的艺人有水平却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在丁蜀镇双桥村周边,随处可见挨家挨户的紫砂作坊。一位姓胡的老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50多岁,小学毕业,从事紫砂壶制作约有八九年时间,没有职称,一把壶顶多三五百元。记者询问为什么没去考职称,胡师傅表示,考职称学历等方面都有要求,考文凭要花很多时间,养家糊口压力不小,没有这方面的精力。

除了零售,胡师傅承认常为有职称的人代工,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好几把做出来敲了别人的章或附带别人作品证明的壶。目前在紫砂界,取得职称后自己不做壶而找别人代工敲上自己的章、附上自己的职称证明,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投机取巧做法。史俊棠说,目前代工现象已引起市场警惕,相信在市场日趋理性的当下,代工壶终究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职称评定亟须创新

宜兴人社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对紫砂职称的评定越来越严格,监管力度也逐年加大。不过,很多陶艺人认为,目前的民间工艺行业职称评审体系下,艺人常常冠以“研究员级”高工之类称号,很不符合实际。许多紫砂艺人为了评定或晋升技术职称设法发表论文,去年还发生了两位壶艺人为评高级职称抄袭他人论文遭起诉的事;底层工艺者和一些不愿意追逐职称的实力派长期被排除在主流紫砂圈之外。

史俊棠建议,政府部门完全可以从民间工艺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审中退出,让每个传统工艺的行业组织去发现推荐,权威的中介机构参与,社会监督评价。职称和荣誉称号的评定应该立足于解决好技艺传承的问题,鼓励优秀传承人并从中选拔各级大师,一个行业中最高级别的大师一位就好,不能过多过滥。

有的紫砂艺人在获得相关职称或荣誉称号前,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而当上“高工”或“大师”之后再无艺术突破。省陶瓷艺术大师、范家壶庄创办人范伟群认为,评职称本意是好的,但不能趋之若鹜和一评了事,无论是各级职称还是大师的荣誉称号,都要经得起时间检验,不断超越自己,并在行业内起到引领作用。“真正令人信服的‘职称’和‘大师’不是几位权威人士或某个政府机构可以认定的。”

紫砂壶:用来泡茶还是摆设


7月19日,2014中国紫砂100艺术展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开幕,这次展览的举行和相关人士的表态,对藏友为紫砂壶定位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宜兴来京参展的顾景舟先生的再传弟子夏瑞娟女士,在提到先师作品的高价位时,首先说的是“艺德”。

张浩

近年来,紫砂壶的价格不仅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且一路走高。在今年的嘉德春拍“紫泥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专场上,顾景舟先生的“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创紫砂壶拍卖新高。

标志性的价格引起了众多藏友对紫砂壶后续市场表现的关注。实际上,当4年前顾景舟的作品突破千万元后,紫砂壶的价格就一路飙升,如今的两千多万元的新纪录,是前期行情的积累。

然而,与没有悬念的价格飙升相比,紫砂壶爱好者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紫砂壶越卖越贵,尤其是大师壶、名家壶,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这么昂贵的壶还能用来泡茶吗,磕碰了怎么办?据了解,顾景舟先生的“九头咏梅茶具”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之日起,就被宜兴紫砂厂作为贵重物品保存起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台湾收藏家购买,存放在保险柜里。如今卖到两千多万元,更不可能用来泡茶了。什么样的壶适合泡茶,什么样的壶适合收藏?如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7月19日,2014中国紫砂100艺术展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开幕,这次展览的举行和相关人士的表态,对藏友为紫砂壶定位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宜兴来京参展的顾景舟先生的再传弟子夏瑞娟女士,在提到先师作品的高价位时,首先说的是“艺德”。的确,顾景舟先生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享有的知名度,是市场对其作品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而且,顾景舟弟子众多,其中有不少人成为了紫砂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弟子们出于对前辈大师人格品质的敬佩,推崇他的作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每一个艺术领域都需要一个标杆,作为紫砂界的标杆,顾老的作品价格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从前辈的拍卖神话回到当今的艺术创作上来,如今多数的紫砂艺人并不浮躁。夏瑞娟说,做壶是相当寂寞的,她自己便是“宁缺毋滥”。“哪怕是白送人,也要自己觉得看得上才行。做壶时不可能只想到市场价格。”她介绍,紫砂壶的泥料和纯手工性是不能打折的,必须用纯紫砂原矿,也不能过分依赖模具。

说起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由荣会艺术中心举办的本次紫砂大展的策展人宋宁颉先生介绍说,夏瑞娟女士此次带来参展的紫砂壶,定价只是一两万元一把,从泥料、造型到做工,都令观众称赞。“这种定价让普通的大众能够接触到名家的壶,并消除了对于紫砂壶的神秘感。”宋先生认为,买一把紫砂名家的壶来使用,也属于“藏宝于民”。

参展的另一位陶瓷工艺大师蒋彦先生提出,“今天的壶应该一看就是现代的,在传统器型上有所发展和改变。”蒋彦说,他此次参展的一把提梁壶,就是用传统的器型进行的改良,将原本较扁的器型改成了圆形,容量也从200毫升变成了450毫升。在这种改变过程中,线条和壶盖都需要重新设计。紫砂壶如今有实用品和艺术品两个分类,实用品强调泡茶便利,艺术品更追求个性和美观。藏友在衡量一把紫砂壶的价格时,必须将两个层面分开。艺术作品要有独创性,壶型和装饰的选择要和主题协调一致。

紫砂文化学者、收藏家宋双才先生认为,明代时的紫砂壶是为了摆放在黄花梨家具上看着漂亮而设计的,和如今使用的环境并不相同,因而壶型的改变也是有原因的。“其实,紫砂壶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代家具用料的改进,有了黄花梨、紫檀家具,上面摆的东西当然要与之相适应,紫砂壶从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当时的紫砂壶重视是否好看,而非好用。”

宋双才对蒋彦等当今的紫砂艺人能觉悟到壶的文化内涵而感到欣喜。“紫砂壶首先是造型艺术,以前只把它看作是泡茶的器皿,这是不全面的。”当很多人只把紫砂壶当作实用器皿的时候,它已悄然异化为艺术品。对收藏家来说,收藏的不是一把壶,而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判断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的高低,不仅要看它的用料和是否好用,更要看其艺术价值有多高。

按照一般的说法,紫砂壶讲究的是“泥形工款功”,即材质、造型、工艺、作者、题辞、功能,宋双才则认为,首先必须明了紫砂壶的根本属性:“它是跟实用紧密结合的器皿,同时具有艺术性。”以此为前提,他把紫砂壶分为三个层次——收藏、把玩、实用。“这三者功能有交叉,但标准不可以混淆。不能拿判断实用壶的标准来判断收藏品。一件紫砂壶是否值得收藏,最重要的是考察其艺术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今的紫砂壶必须要有创新,符合当下人的审美习惯,这样才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才能给人收藏的理由。否则,我们还是应该用实用器的标准来衡量它。”

紫砂壶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融入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因素,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外饰上对诗书画印的运用,造型与雕塑艺术的交融等,由此,也推动了紫砂壶从实用器向艺术品的性质演变。

紫砂大师职称背后的利润空间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近年来,江苏宜兴紫砂成交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形成了年销售80亿元的产业链,从业人员更是达20万人。然而,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因“大师、名家”效应而滋生的大师紫砂壶鱼目混珠之乱象丛生。4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将焦点聚集在商家鼓吹的“名家壶、大师壶”上,大师职称与作品证书再次成为紫砂界关注的焦点。

泛滥的大师壶

最近几年,在紫砂市场,随处可见冠以“大师设计、制作、监制”的收藏级限量紫砂壶,这些壶的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发行量也从几十套、上百套,甚至几万套不等。

一款“中国航天国礼紫砂壶”的发售商家宣称,该壶由“国礼壶第一夫妻”联合创作,并邀请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全程参与创作。“中国航天五色国礼紫砂壶”配有“国礼紫砂艺术研究院”的出品证书,还包括中华航天博物馆的“监制证书”“特许商品证书”“大师设计创作证书”“泥料证明”“收藏证书”。商家宣称,全国发行2013套,统一市场价9980元。

另一款“五德天下紫砂壶”,商家宣称该壶收藏价值非常高,“五德天下紫砂壶”由一代紫砂大师鲍志强制作,“堪称‘文壶之王’,是紫砂收藏的超高境界。”其收藏公告表示:每把壶底均有鲍志强大师“乐人督造”落款,是真品的标志性印记,每套产品证书上均有鲍志强亲笔签名。该壶证配有监制证书、收藏证书、泥料说明证书、防伪证书、检验报告。全国限量发行599套,发行价每套15800元。

而某报刊为了纪念其发行第2万期,宣称委托宜兴陈曼生紫砂艺术馆承制“中国梦紫砂壶”,由“紫砂大师陈光德”设计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字“中国梦”,称其为集艺术欣赏、生活实用、收藏传承于一体的紫砂艺术珍品。全国限量发行2万套,每套价格为1980元。除了这一限量紫砂器之外,这位“大师”还有多款限量紫砂壶:十二生肖壶、荷塘月色紫砂壶等,每一种的发行数量从数千套到几万套不等。

在宣传中,各商家均表示,限量大师壶是“大师参与设计创作、监制”,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大师监制”本身就有炒作之嫌。

“这些大师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监制上吗?几千上万把壶,大师怎么监制?大师监制是一种不自爱的表现,监制的利益比创作来得更容易,来得更实际,不需要劳心劳力,凭借大师的名头就能敛财。”紫砂收藏投资顾问张明强如是质问,“顾景舟一生创作,从20岁一直做壶到80岁,存世的紫砂壶精品也不超过500件,现在大师们的年纪大多在60岁以上,一年能亲手做几把?精品能有几件?有多少作品是有创意、有思想,可成为藏品传世的?”

也有紫砂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要完成一把普通的全手工紫砂壶,所需时间为3天至5天,这些所谓的限量壶,若真是大师制作,就算一款生产几百套,也需要大师夜以继日地赶工数年才能完成,如何量产出几千套,几万套?以上述发行量最少的“五德天下紫砂壶”为例,全国发行599套,需要大师工作七八年才能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

知情人表示,参与以上商家类似活动的部分“大师”也有利润分成,他们对于商家的做法心照不宣,只是商家在对外宣传和营销时,偷梁换柱,将“大师监制”变为“大师制作”。“他们自己也知道监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他们的默认和纵容,这些厂家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打着幌子做那些招摇撞骗的事。”某位紫砂制作者如是说。“挂羊头卖狗肉”的经销商夸大宣传,在事情暴露之后,“大师”又将责任推卸到经销商。

而对于那些没有“限量发行”的大师壶而言,也有很大的水分。在利益驱使和市场需求下,“枪手壶、代工壶”在大师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壶一般是大师工作室的学生或者熟人制作,盖上大师的印章完成的。“有些没有职称的做壶人,做了一世,大家公认做得很好,但卖不出好价格,其中部分最终沦为大师的枪手。”张明强介绍。

职称背后的猫腻

“在江苏宜兴丁山的任何一个地方,随处可遇到一位‘大师’。伪大师、‘大师传人’满天飞,各种民间协会也评选‘大师’,职称太乱太可笑,大师称号已达到泛滥的地步。”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这样形容。

对于前文提及的“紫砂大师陈光德”,在宜兴紫砂工艺美术查询系统网站上,根本没有查到被商家誉为“重量级大师、紫砂泰斗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的再传弟子、陈曼生第七代传人”的“紫砂大师陈光德”。在宜兴紫砂界,类似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数不胜数。

在宜兴,自我炒作的“大师”或者标榜自己是“大师传承人”的也不在少数,有一些年轻的工艺师,制壶水平一般,只是与某位大师有亲戚关系或相识,就称是其弟子,自己制作大师证书,拍几张名人合影,壶价立刻飙升到几万元。“顾景舟是紫砂行业的标杆,市场上就有各类‘顾景舟弟子’‘再传弟子’,或者声称顾氏后人、亲属,尤其是各种展览和销售活动,职称和传承人成为商家的卖点。”张明强说。

“只要评上‘大师’这一职称,就意味着你的作品价格‘鸡犬升天’,甚至可以漫天要价,带来的利润空间不可限量。”张明强做了这样的比较,一名没有任何职称的制壶人,制一把普通的手工壶价格在2000元左右;如果评上高级职称,这把壶的价格可以卖到2万元;如果被评为大师,这把壶的价格就可以上升至20万元。赵炎也表示:“一般来说,职称级别的高低直接影响紫砂壶的市场价格,职称上升一级,价格几乎可以翻10倍,这就是大师职称强烈的诱惑和利益。”职称加价的行情,已经成了紫砂行业里众人皆知的“潜规则”,在整个紫砂产业链上已经根深蒂固,也很少会有人去破坏这个规则。

从上世纪80年代紫砂行业职称评选以来,这个行业就不再平静,赵炎形容每届评选都是“暗潮涌动、明争暗斗,打得头破血流”。

尽管如此,评选出来的各种职称的工艺师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现在的研究员、高工中,很多人徒有虚名;有的大师原来根本不做紫砂,是从陶瓷等行业转做紫砂;有的是根据评选要求,达到一定的年限,上升一个级别。”

职称就像房地产开发

张明强表示,大师壶、大师职称大行其道,职称评定过多过滥,与相应管理部门受到利益驱使,利用评定职称收取各种费用,且工艺师职称高低与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度多少也有密切关系。“税收及人事管理部门根据紫砂工艺师不同级品的职称,采用定额上税的规则,按职称收税,若不交,职称网上就没有名字。而考试也成为从业人员晋升的手段,职称与作品的价格紧密结合,职称级别决定壶价高低,过分强调紫砂从业者的职称名气,助长了紫砂行业功利主义思想的泛滥。”张明强说。

更为严重的是,除了公认的几家评定机构之外,社会上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些商业机构都在评定工艺美术大师。在业内人士看来,各种紫砂大师的评定就像房地产开发。“现在的紫砂行业职称评审事出多门,没有一家权威,什么人都可以成立一个法人商业机构来评审。按不同级别缴纳不同的费用,成为紫砂职称乱象的根基。”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叫“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的机构,也对外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与轻工部等部门授予的名称一字不差。

此外,最近几年,在已有职称的紫砂壶人中,有的甚至用职称敛财,买卖证书。知情人介绍,有些具有高级职称的工艺师,通过中介运作,将一定数量的职称证书批发给中介,按照作品售价的1/5或者1/10明码标价。最终,上演了假壶配真证书,真壶配假证书,假壶配假证书的“真假谜案”。

张明强感慨:“当前,由于初入紫砂门槛的收藏爱好者只能凭借职称、证书作为衡量标准,紫砂壶又是工艺美术品里最容易炒作的门类,商业利益驱使,于是价格开始离谱,作假开始流行。”而在整个行业中,大师职称的乱象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最为深刻,大师借名敛财,伪大师粉墨登场,不仅伤害了消费者,误导国人的审美水平,还严重透支了紫砂壶业的信用和未来。

紫砂艺术作品将可以领取统一的身份证


3月27日,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成果评定会在江苏宜兴召开,会议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定,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李小磊、中国艺术科技研所副所长兰静、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张大为、浙江大学教授钱大宏、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赵建军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对该技术成果进行了评定,并顺利通过。从今以后,每一件紫砂艺术作品可以领取统一的身份证了!

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尹志华到场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无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贺军、宜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燕军、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程同德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网络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柳鹏主持了评定会。

会上专家委员会听取了技术成果研制总结报告,审查了相关技术文件资料,观看了产品演示,专家认为,此项技术在领域与行业的适用性上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该技术首创了一种面向紫砂艺术市场防伪-认证-交易活动,提供紫砂艺术全息化防伪新模式,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产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一致鉴定通过。

在技术成果发布会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李小磊、无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贺军分别讲话,表示肯定,并给予很高的期望。发布会由宜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燕军主持。

“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技术由上海优尼客物联网有限公司和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该技术的基本构架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基于公司发明专利保护的紫砂壶物理特性的全息数字防伪等技术,通过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给予每把紫砂壶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重新整合宜兴紫砂壶资源,纳入一个公共服务的权威数据平台。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接入,则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这些“紫砂壶身份证”,只需点击所需的服务模块,无论是名人名家紫砂壶信息查询,还是防伪辨识数字认证服务功能等,都能快捷享受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数字化服务。

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中,生成和管理紫砂壶物理特征(DNA)和交易流通信息等组成的全息数据库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紫砂壶物理特征空间尺寸的数字化转换,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原理是对物体三维自由曲面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进行精确测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如此所取得的数据具有不可复制性,彻底杜绝了仿冒、山寨等行为的发生。

该技术由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和上海优尼客物联网有限公司协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行业专家学者等专业技术团队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通过近一年的论证及研发,已于2014年7月开始在利永紫砂壶的生产过程中投入应用,辨识正确率100%。

这一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不仅是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碰撞出了火花,而且有效解决了紫砂艺术品溯源论真问题,能为紫砂作品交易活动提供其“公开、公正、公平”的数字化防伪认证保障,将彻底盘活紫砂壶的规范流通。同时,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对宜兴紫砂壶行业的信息化、市场规范化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便于政府部门对紫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到监督及调控。

此项技术有广泛的推广前景,不但在紫砂艺术品行业,而且在文化艺术产业等的众多领域都能应用,并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原标题: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成果评定会在宜兴召开)

中国宜兴紫砂艺术走进尼泊尔


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尼泊尔展10日在尼泊尔帕坦博物馆开幕。

该展由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禾宜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据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尹坤松介绍,本次展览向来宾展示了紫砂矿到炼成紫砂泥做成紫砂壶的全过程。展览现场展示的作品都是获得“景舟杯”金奖的传世力作。来自中国宜兴的制壶高手现场进行传统紫砂壶的制作;观众亦参与互动,在陶艺家的指导下进行打泥片、搓壶把、搓壶嘴等工序创作。

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马哈拉在致辞中表示,中尼双方的文化传统皆很悠久,且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此次展出的紫砂艺术作品是两国文化交流深入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的紫砂艺术独一无二,也在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介绍了中国紫砂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并用“工匠精神”将中国紫砂艺术同尼泊尔传承丰厚的艺术文化勾连起来。她说:“此次展览是向尼泊尔人民展现中国紫砂工艺的文化传播活动。希望尼泊尔朋友从中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侧面。”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会长塔姆、尼中文教协会会长哈利仕、紫砂艺术团团长陈加兵、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胜利等约200名中尼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完)

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作为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一个门类,它的市场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艺术收藏市场的大环境。横向看整个中国艺术收藏品市场的状况,2010年前后这三年是空前繁荣的时段,相关艺术作品的成交价格从数百万到数千万乃至数亿元呈现裂变式的增长,但当2010年有关艺术作品创出过亿元的成交记录、2011年创出数亿以上的成交记录后开始出现了降温趋势,之后过亿的作品不易出现了,媒体评论艺术收藏品市场进入了调整时期。从顾景舟大师作品的市场表现看,经过08年、09年的市场发展,2010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突破了千万大关,之后则进入了稳固阶段,并且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状态。作为紫砂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向标,顾景舟作品的市场状况基本上也体现了目前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为什么紫砂艺术品市场没有像其它如书画作品市场一样出现明显的调整呢?实际上,在艺术品市场上,部分高端的艺术作品已经不单纯是被当作艺术收藏品而是当作投资运作的“艺术金融产品”——一些海外的投资机构投资“当代艺术作品”、一些原本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人积极参与其中,当部分作品如书画作品、当代艺术品等的市场价格推到过亿甚至4、5亿的时候,在短时期内人们的价值概念里已经没有了想象空间,市场调整也就难以避免。而紫砂艺术品市场中,投资运作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大部分收藏者主要是源于自身对紫砂的喜爱,所以,紫砂艺术品市场虽然也受到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而它的价格发展基本保持着理性的趋势。

最近这些年的紫砂艺术品市场发展可以分成两部分——2008年以前实际上是价值回归阶段,2009年、2010年后才是市场真正发展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大陆经济发展处于改革开放后的起步阶段,与港台地区经济还有较大差距,当时的紫砂艺术品主要是流向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台湾较好的经济状况以及对茶文化的热衷催生出了第一个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时期,那时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就有了超过百万元的成交记录,其他大师以及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有数万元到数十万元的市场定位。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港台地区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此影响,紫砂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调整。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促使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也开始进入的繁荣发展的新阶段。约2005年前后,内地的紫砂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升温,早先流向台湾地区的紫砂艺术作品也开始逐步回流到大陆市场,紫砂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恢复性的发展阶段,至2008年秋拍,顾景舟作品创出156.8万的成交单价,标志着紫砂艺术品市场基本恢复到了前期台湾地区繁荣时期的水平。

紫砂艺术品市场至08年完成恢复性行情后,时逢09年至11年整个艺术品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阶段性鼎盛期,出现了多件过亿成交的艺术品,也创出了单价4、5亿的阶段性“天价”艺术品。在这个市场环境下,以顾景舟的“相明石瓢壶”创出1232万元的成交记录为标志,人们对紫砂作品的价值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紫砂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可能正因为市场已经公认了顾景舟在一个历史年代的特殊意义,也认同了顾景舟作品价格的标杆意义,所以,高端紫砂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即顾景舟作品在一段时间里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即使到现在,市场定位真正超过千万的依然只要顾景舟大师的作品,而整个紫砂艺术品市场则在顾景舟作品这个标杆下进行着结构性的价值发现。因为价格的因素,顾景舟作品已经不是一般紫砂壶收藏者的收藏目标,而是用来作为一个参考,去寻找挖掘有收藏潜力的紫砂艺术作品。

在2010年顾景舟作品首次超过千万之时,紫砂艺术品市场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与顾景舟大师同时代的“紫砂七老”的作品的市场价格基本都在百万以内,当代大师作品的价格基本也在数万到数十万元之间。最近两年里,顾景舟作品的价格稳中有进的表现促使人们对其他紫砂艺术大师、名家的优秀作品的价值认识不断提高。在今年的春拍中,“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的作品也创出了650余万元的成交记录,而当代大师作品这两年里也出现了数件成交价格超过百万至数百万元的成交记录,这其实给予了广大的紫砂爱好者、收藏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更多的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的价值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会不断地得到重新发现。

紫砂艺术有自己独立的尊严


紫砂行业在历史上起起落落,发展到现在,出现了非常繁荣兴旺的局面。文人接触紫砂后,将紫砂向“文人化”发展:把原有的“平民紫砂”、“宫廷紫砂”推向了具有紫砂研究价值的“文人紫砂”。文化人除了推荐、传颂紫砂的文献之外,也直接涉及或参与紫砂壶艺的制作。

文人参与紫砂的另一主要方面即陶刻装饰,历来一直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称颂。我一直认为文人题壶时,起题诗词、书画、镌刻应合理地布局到紫砂茶壶上,应该是“切茗”“切壶”的融合。如果装饰的内容与茶与壶不相关联,纯属壶上有了添加,有的更是画蛇添足糟蹋了茶壶的艺术性。当今有很多人对陶文化、茶文化不作研究,不考究诗句的来龙去脉,参与纯为挣钱。这就是顾景舟常说的用“萝卜”来煨“肉”,肉与萝卜一起烧,萝卜的味道好,其实得益于肉味。就算书画名家,如果不加思考在壶上作与茶与壶无关的笔墨装饰,这也只能是茶壶上留下了某某名人的笔迹。

我们的一些陶刻前辈,他的刻壶已是职业,刻法已程式化了,变成习惯性工艺装饰,句子是老句子,装饰也是老三套,变成行业里面一个品类的工艺品,刻得再细再精再好,也只是一件工艺品。诗、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关键要融为一体,要有镌刻者的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紫砂壶的文化品位。

现在有很多人把设计看作是形而上,把制作看作是形而下,这种认识对紫砂艺术而言是不正确的。故现在也有大师不愿提自己是工艺美术大师,而称自己是美术大师,他怕工艺两字。我认为,如果我拿工艺出来跟别人比,我在哪里都对得起这个称谓的。不敢把艺术家的头衔往头上套,我清楚自己有多少本钱。

我写书总结手工工艺传统,谈紫砂茶壶是如何做出来的。你不要怕自己是搞工艺的,我到哪里讲话都说自己是搞工艺美术的。因为我有一个出发点,凡创作、制作,第一个想的就是要考虑到将来的出路及后果,即归宿在哪里,做了干什么用。这个是我们搞工艺的一个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致命伤,这种思维往往阻碍了创作遐想空间。因为搞艺术的可以不用考虑艺术作品的具体用途。但是工艺是有实用性的,我们手工艺人对实用性是负有责任的。

紫砂行业也是一个“市场”,对于“市场经济”需要冷静看待,有真正艺术水平的评论家、鉴赏家不等于就是这个行业的购买者、收藏家。前段时间,很大一部分紫砂产品是礼品,吹得响、卖得好,虚高价格的攻关作用大。花钱的人不一定欣赏东西,欣赏东西的不一定花得起钱。所以,有责任心的人,须考虑自己的身份,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就不光只有经济的考虑。我一直认为价值不等于价格,今天的价格不等于明天、后天的价格,历史长河会检验一切的。

紫砂圈内有人这么讲:“现在我不赚钱到什么时候赚?现在趁人家还没看懂,人家还没搞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正好利用有利时机赚一把”。从经济规律上讲,他是掌握了经济利益的规则,也没差错。但是我认为,现在要关注紫砂圈子里的主流与本体,一个行业里面要有一批注意自己的形象的人,这一部分不能乱。在树干上什么都可以长出来,哪怕是生一点虫子,有点蛀虫都没事,但是本体要健康。我们要把自己的形象树好,做自己该做能做到的,我们的责任就在这个地方,历史自有评论。

紫砂行业最大的隐患,关键就是紫砂作品上下档次分辨不容易,何谓好,何谓差,这个标准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认识。过去只有上千人做紫砂,在一个厂里面冒出来的没几个;现在发展得太快,光从业人员就5万左右,不仅是本地的,全国各地来宜兴参与到紫砂设计制作的,也占了很大比例。做出来的紫砂壶,一般的都要称工艺品,谁都有名气,谁都有品牌,有很多真真假假的大师和艺术家。一般情况下只能认职称买茶壶,这样,有了职称就有价格。行内也热衷于职称的追求,出现了职称产业链,因此职称也是越评其后果越复杂,选壶凭职称也使你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总之,认职称买壶也是一个时代的“卖点”。其实赏壶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你收藏的壶体现了你的审美眼光,要不断地做“学”做“问”,提高自身的美学知识,才能在紫砂壶上得到真正的乐趣与享受。

(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泡茶,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道艺术


我们学习茶,皆从技术入门。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认识各种茶,了解他们的区别,掌握不同的泡法,力求通过反复的练习,泡得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会常常听到这样的一种评论:“你泡茶挺专业”或者“你泡茶还要练习”……这种判断从何而来?从泡茶的技法而来。

泡茶分很多不同的程式,每一个步骤之中,都有标准的动作要求。一个人评论某位茶人泡茶很专业,那说明他对这些标准动作的掌握非常熟练。泡茶就好比一场体操比赛,裁判依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程度,来判断一个运动的优劣。

但只能熟练的完成标准动作的体操运动员,是无法问鼎世界冠军的。世界级的体操选手,除了能够扎实的掌握技术动作,还能给人带来一种美感——生命的运动之美。

泡茶,亦是如此。一个习茶者,把泡茶的技法掌握的无懈可击,但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那他只是一个入门而未入道的习茶者。

技法如蜂蜜,习茶者是清水,而茶人,则是一杯蜂蜜水。

蜂蜜放入水中,蜂蜜依然是蜂蜜,水依然是水。习茶练习技法,如同要将这看得见的蜂蜜,不断的搅拌,让它慢慢融入水中。蜂蜜尚未完全融入水中的时候,见者会说:这是一杯加蜜的水。就像别人评价习茶者泡茶很专业,因为他泡茶的过程,有很鲜明的技术痕迹。

等蜂蜜完全融入水中,水中再也看不到有什么存在,但这杯水喝起来,却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这种香与甜,便是一个茶人近乎于道的艺术境界了。

技法是有形的标准之美,它是茶之门;

艺术是无形的自然之美,它是茶之道;

茶者,要将技法的痕迹,渐渐的化作自然呈现的美感,达到技法、内心、茶,融合为一的境界。如此,才能算入了茶的门,得了茶的道,才可谓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

紫砂艺术应涌现的创客


“第二届山东艺术鉴藏文化节”4月24日青岛正式开幕,中国紫砂界中青代领军人物、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大师携自己新近创作的两件《青岛印象》主题壶《红日》、《盼》,甫一亮相即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在翌日举行的文化节首场主题讲座上,吕俊杰分享了自己紫砂创作心路历程,呼吁紫砂艺术应涌现更多的“创客”。

本届艺术鉴藏文化节由美国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艾达集团、艾达艺术银行联合主办,为期三个月,分为紫砂艺术、陶瓷艺术、雕塑艺术、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花道艺术等多个主题,有诸多国家级艺术大师助阵,其中多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节期间还展出众多收藏家的重量级私人藏品及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吕俊杰说,《青岛印象》主题壶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共历时半年多时间,是自己从艺30多年来首次创作的城市主题紫砂壶。生活即艺术。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为了创作《红日》、《盼》,他先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到青岛采风多次。作品《红日》将紫砂壶艺与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轻扬的浪花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色彩奔放。《盼》则是以青岛著名景点“石老人山”的传说故事为背景,写意地塑造出海水中石老人的景观,壶底的钉足则选用青岛最常见海鲜—海螺造型,充满海洋气息。这两件作品轮廓大气、线条流畅,原创之中极显时代特色,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堪称紫砂壶艺之精品。其中《盼》一亮相,立即被收藏家看中,收入囊中。

紫砂壶艺,方寸之间,万象乾坤。作为此次艺术鉴藏文化节首场主题讲座的主讲者,吕俊杰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紫砂创作的感悟与心得。他认为,一味效仿古人或许能再现一件件古意盎然的作品,但对紫砂创作而言,其艺术生命却是枯萎的,因为艺术家是以创造为己任,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创新成为紫砂界稀缺的精神。紫砂这一传统工艺要传承下去,发展下去,必须创新,决不能守旧。当然,这种创新,应该立足于紫砂传统根脉,要充分展现紫砂的材质美、造型美、触觉美、视觉美、功能美,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木了。令吕俊杰开心的是,这一点已逐渐为业内紫砂艺人所认可。他说,紫砂壶艺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紫砂艺术应当涌现更多的“创客”,创作出更多地体现时代审美和潜在精神需求的作品。晓秋

紫砂艺术品可质押融资


紫砂等艺术品今后可以到银行质押贷款融资了。近日,中超利永紫砂与民生银行、无锡农商行、工商银行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向市场推出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服务。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表示:“此次紫砂与金融携手,一方面显示了紫砂艺术品的价值在金融领域得到认同,另一方面对收藏紫砂的人而言,变现渠道更宽广。”事实上,早在2009年,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就曾与通银典当行签署过有关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合作协议,但因典当艺术品的客户需在歌德拍卖进行艺术品鉴定和估价并在歌德拍卖上拍,才能够在通银典当办理质押贷款,所以开展业务半年,成交还不到10笔。

尽管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中买家人数逐年增长,艺术品成交额也处于世界艺术品成交额的前列,但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发展却相对滞缓,大部分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也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涉足。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只有艺术品的基金和信托产品设计,尚未有针对艺术品的质押贷款,“国内艺术品市场无法建立诚信的标准估价体系,所以做不出艺术品质押融资贷款业务,做出来也是泡沫”。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技术职称可以用来评判艺术水平高低么》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