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错误标准1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所谓的“专家”如是传授经验,说紫砂壶盖取下,倒扣桌面上,壶嘴、壶口、壶把三点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壶。

这个观点误导了很多壶友,这个跟壶嘴壶把的高度有关,跟壶好不好没有半点关系,如果按这个标准来选紫砂壶,很多有实力的制壶艺人,还有大师都该下岗。切莫被所谓的砖家误导!

为何有的壶取下口盖倒扣会不平?

与器形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考虑茶壶的实用性,有的茶壶壶嘴会高于壶口,因为壶嘴做的太低,壶里注入水还未满,水已经通过壶嘴留出。你想过没有,提梁壶如何倒扣?

总而言之,三山不能都要求齐平,是从实用和审美两方面考虑的:有些壶流把比壶口高一点更好看,大部分壶如果流把与壶口都完全齐平,泡茶时可能会从壶口溢出,这样就不实用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有意识把壶的流安装超高一点。这个跟壶好不好没任何关系。

错误标准2

有些壶友,特别是一些新壶友对壶的三点一线非常在意,有的可以说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了,要知道只要是真正手工做的有那么精准么?能做到像自动化机器那么精确么,当然我不否认有这种壶,但不可能把把都是。手工制作的壶不会绝对的笔直,只能说完全是靠做壶艺人目测尽量笔直。如果用尺子等专业测量工具测量是否三点一线,是不合理的。手工制作的壶不像现代化机器下的产品,可以量化的。有些壶友却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用直尺测量相差半毫米就认为壶三点不在一线,太过于钻牛角尖,有过而无不及,做紫砂壶的师傅都要气得吐血。手工制作有个半毫米偏差很正常。

错误标准3

有的老玩家认为倒茶时茶水一丁点都不允许有顺着壶嘴往下流。流涎严重是不能允许的,但是过于偏激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很多壶因为整把壶的造型而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还有方器和筋囊器,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要综合而论,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就认为是壶做得不好,那样的话做紫砂壶师傅都得改行。

错误标准4

倒茶时茶汤不能从壶口流出,实际上很多紫砂壶都做不到这点;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壶;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劣壶;

这里除了跟个人使用习惯有关外(有些朋友出茶时候,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还与壶型不同有相当关系。

错误标准5

有些朋友相当在意壶盖与紫砂壶身之间的间隙,选紫砂壶的时候总要左右晃一下壶盖,要是能晃动的距离大一丁点马上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是纹丝不动的。每个人制壶的思路和理念不同,有时候还要考虑实用性。现在有整口工艺,在一次烧成后进行整口再烧二变,要做到扣盖紧密,绝非难事。口盖紧密度太好的话,如果有茶叶卡在其中,有时候很难把壶盖拿出,稍有不慎还会把壶盖打烂。

错误标准6

认为通过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流出与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壶。这个是很多壶友所追求的。实际使用当中却很少有人以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收放,使用起来是相当的不自如,而有相当的壶是按压不到气孔的,比如牛盖壶根本无法按住气孔。而市场上很多价格在几十块的紫砂壶只要整口后壶盖和壶身的紧密度较好,都可以做到上述要求,而像石瓢,哪怕是顾景舟做的石瓢就没办法按到气孔,也就做不到上述的要求。

错误标准7

用开水淋壶,觉得干得快的泥料就好。这种做法广为流传,许多壶友都非常相信,那么是否是正确的,依据又是说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问题。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热水浇淋到壶表面,壶的吸水性好,自然就干的快;另外如果不易在壶身挂水,自然也干得快。我们先说不挂水,这取决于几个因素,我们主要说三个。

壶型与水干快慢是有关的。举例来说,西施等壶型,在壶表面并不会形成积水,相对来水肯定是干的比较快的,而像仿古这类壶身线条比较平缓的,流水自然也较慢,干的就比较慢。

第二个因素紫砂壶的烧结度。如果烧结度、结晶度比较高,那么壶的瓷化程度也就越高。朱泥就是很好的例子,表面细腻,这类水也就容易从壶表滑落,自然也是干的快。

第三个因素紫砂壶是否进行后处理。如果壶经过抛光、打蜡等工序处理,那么自然壶表面也是非常光滑,不易挂水,干的就快。

错误标准8

认为全手工紫砂壶一定比半手工壶好,全手工制作是传统工艺,非常考验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也精品不断(如汪寅仙曲壶)。不管全手工成型工艺还是半手工成型工艺,关键要看这个壶做出来的整体品质究竟如何,成型工艺只是作为评判紫砂壶品质的其中的一个要素,因为还要结合泥料,造型,做工。装饰等因素综合起来评判。

希望大家看完上面总结的八个错误标准,在购买紫砂壶的时候能以客观实际的要求和标准去重新审视一把紫砂壶。(来源:紫砂文化馆,

小编推荐

这些选壶经验是不靠谱的?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所谓的“专家”如是传授经验,说紫砂壶盖取下,倒扣桌面上,壶嘴、壶口、壶把三点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壶(误导了很多壶友,这个跟壶嘴壶把的高度有关,跟壶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按这个标准来选紫砂壶,很多国家级工艺师,还有国大师都该下岗。切莫被所谓的专家误导。

关于三点一线这个问题,有些朋友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用直尺测量相差半毫米就认为壶三点不在一线,太过于钻牛角尖,有过而无不及,做紫砂壶的师傅都要气得吐血,手工制作有点偏差很正常,讲究的是大架构的平衡,纯正原矿朱泥要想绝对不偏,几乎不可能,那也失去了纯手工的意义。

倒茶时茶汤不能从壶口流出,实际上很多紫砂壶都做不到这点;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壶;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劣壶;这里除了跟个人使用习惯有关外(有些朋友出茶时候,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还与壶型不同有相当关系。

认为倒茶时茶水一丁点都不允许有顺着壶嘴往下流。流涎严重是不能允许的,但是过于偏激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很多壶因为整把壶的造型而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要综合而论,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而毙掉,那样的话做紫砂壶师傅都得改行。

有些朋友相当在意子口与紫砂壶口的间隙,选紫砂壶的时候总要左右晃一下壶盖,要是能晃动的距离大一丁点马上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是纹丝不动的。子口与壶口要是一点间隙都没有,想想看会不会好用?只要有一丁点的茶叶挡在壶口,壶盖就合不上了,要取下盖子也是恼人的事情。

认为通过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流出与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壶。这个是很多壶友所追求的,实际使用当中却很少有人以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收放,使用起来是相当的不自如,而有相当的壶是按压不到气孔的,比如石瓢根本无法按住气孔。

认为全手工紫砂壶比半手工壶好,全手工制作是传统工艺,非常考验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也精品不断;不能以片言只语而论。

关于铁壶的一些传说


铁壶起源于日本岩手县,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是江户时期的小泉仁左卫门清尊,第一个发明用失蜡法铸造铁壶的人是江户末期安之介。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出现过铁壶这种器具,中国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没有这种器具的收藏,中国出现铁壶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主要产地在浙江广东两省,为欧美市场代工的泡茶壶。

但是,铁壶的原型叫釜,在唐代随茶道一起传到日本。

一直以来,一些销售日本铁壶的商人有一种说法,日本的铁壶用的是“砂铁”,那么什么是砂铁呢?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五金》:“北京、遵化和山西临汾都是盛产“砂铁”的主要地区。至于“砂铁”,一挖开表土层就可以找到,把它取出来后进行淘洗,再入炉冶炼。这样熔炼出来的铁跟来自“土锭铁”的完全是一种品质。”笔者问过中日多个冶炼专家,他们对“砂铁”的也不知所云。日本的高冈,山形,盛岗造壶商人说,“砂铁”是来自河床的铁矿石。也就是说,“砂铁”只是一种铁矿石,经过冶炼后形成的也是生铁。生铁品质的好坏取决于铁矿石和冶炼技术。日本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禁止从河床采砂,那么现今流入中国的大批的“砂铁”壶,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一把铁壶的微量元素大体有碳、硅、锰、磷、硫五种,含硫量越少,对人身体的危害越少。日本的铁壶也不例外,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都做不出不含硫的铁壶,只是含量多少的问题。

日本老铁壶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日本老铁壶铁质纯净,不含有害成分”。大家知道,有收藏价值的日本老壶,其年龄都有100多岁了,你相信100年前日本的冶炼技术比现在的中国的冶炼技术高吗?你相信100年前日本有技术能检测出铁壶里的有害成分吗?你知道你的老铁壶在这100年里都干过什么吗?商业的宣传应该有度,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忘了道义!

喝茶人,需要一些茶桌配置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饮茶。既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那么茶桌上,要备齐哪些东西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茶桌必备紫砂壶

紫砂壶被称为茶器之首,最宜泡茶。

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失原味。

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利茶发茶。

公道杯、壶

如今公道杯多用于分茶,满足喝茶功效之需要。

比如铁观音、乌龙茶泡入紫砂壶里,每次都要将茶汤滤干倒出,这就需要一个承装茶汤的容器;

一壶普洱茶,前几泡的与后面倒出的茶水浓度是有明显差别,如果有另外一个容器能够承装茶水就能够把前后茶水充分混合,而公道杯就能够起到这个作用。

此外,把茶水倒入公道杯里可以尽快降低茶水的温度,也能使细微茶叶末沉淀,保证分到每位友人杯中的茶汤都清澈见底。

主人杯、客杯

主人杯,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品茗杯,自用的主人杯可体现出个人品味及性格等。

客杯则是于招待客人的杯子,多选用款式、材质皆相同的,白瓷、青瓷紫砂类等。

茶盘

湿泡茶海、干泡壶承

茶盘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款式有单层也有双层的:单层一般是以一根塑料管连接至茶桶排水,双层的一般以抽屉形式出现,可盛废水再倾倒。

湿泡多用茶海,比较宽大,可直接浇淋。

干泡台则是一块小小的壶承,款式多样,但都较小,多为单层。

茶漏

能有效过滤茶汤中残留茶末,保持茶汤口感润滑、色泽透亮,极大提升品茶乐趣。

茶巾

茶桌上必备,用以擦干茶具,保持清洁、干爽。

注:与擦桌面洒出茶水的毛巾要区分,切不可混用。

茶叶罐

存茶、醒茶之用,便取便存,茶桌必备。

如是茶饼、橘普等则要备茶刀,用以分茶

茶桌选备:

茶宠

茶宠为茶案上赏玩之物,年长日久会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深得品茗人的宠爱。

菖蒲盆景

菖蒲是历代文人雅士的案头标配,素有文人草之称。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

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

一般多为茶艺中用到,如果平时对喝茶比较讲究也可配齐。

注:其中的茶漏个人认为是必备的

香插

饮茶、焚香,敛神静心,也是极为有意境的。

水盂

必备的茶器是不可少的,选备的也多为茶具、赏玩之物。

通过敲击的方式来判断紫砂壶茶具好坏不靠谱


通过敲击的方式、真的能够听出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吗?关于这一点还得从紫砂壶的原料和制作工艺说起。

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来源于宜兴黄龙山的紫砂矿;紫砂矿要经过风化、筛选、碾磨、陈腐等过程之后,才能成为紫砂泥。从一块泥巴成为一把紫砂壶,需要再经过设计、制作、烧造等过程。泥料不同、造型不同的紫砂壶,其制作方式、烧造温度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种泥料,采用不同的烧制温度,制作出来的紫砂壶成品从外观到内质也会存在差异。

了解过紫砂壶基本的制作过程之后,也许就会明白,通过敲击的方式来判断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其实没什么意义。为什么呢?因为紫砂壶并非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即同一泥料、同一造型的紫砂壶也可能存在很大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用同一种紫泥同时制作两把石瓢壶,然后一把用电窑烧制、一把用煤窑烧制,而且温度略有不同,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其内部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直观一点的方式,比如采用敲击的方式来判断,通过听声音可以很明显发现不同。

但是,如果事先不说这两把壶的泥料相同、烧制方式不同,一个普通人难道能通过听声音了解这背后的区别吗?再者,即便是卖壶或做壶的人,也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壶的好坏。

所以,既然听不出来什么,那就真没必要再去敲击紫砂壶了,这样既不会让制壶人、卖壶人担心,也能避免因敲击紫砂壶而出现损坏、还得掏腰包赔偿。特别是遇到古壶、老壶,更不要用这种方法去试壶,因为那些老古董可不经这么折腾。

相信看过文章之后,应该基本能够了解,敲击紫砂壶对制壶人、卖壶人和自己都没什么好处,而且也听不出什么效果,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想要判断紫砂壶的好坏,还是通过多学、多看、多玩更为靠谱。

你以往选紫砂壶的标准可能都是错的!到底如何看壶?


壶友们在刚接触紫砂壶之后,都会看到各种紫砂知识,但是其中有些所谓的知识,则是壶商营造的卖点和噱头。

如果壶友们按照这种标准买壶使用,便是进入误区了,今天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

倒立不落盖

这种其实是商家的卖点,证明气密性好,咋看好像挺对的,其实没什么道理。

其实无非就是一个「内外气压的物理原理」,导致盖子不会掉落,而且大多是西施这种壶型,像石瓢、汉瓦之类的壶型是根本不能玩倒立的。

另外还有捏住壶钮能提起整个壶而不掉落的,这类也都是「壶整口的功夫」,与壶做的好坏是两码事。

所以壶友们购壶时不要再以倒立等为标准。

三山齐平

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也讲过,是不是壶嘴、壶口、壶把不在一条水平线就不是好壶,是做工不到位的缘故吗?

三山一线齐平在制壶时是很容易做到的,有的壶不齐,完全是为了实用与结构美观而调整的。

例如柿子壶,流必须高于壶口,如果三山齐平一线,那么壶内水还未注满,就已经从壶嘴自动溢出了,这便不符合标准。

所以壶友们购壶时不要再以三山齐平为标准。

内壁章

全手半手之分,从各位接触紫砂的那天起可能就一直在分析讨论,许多壶友看见壶内有内壁章,往往就以为是全手工了。

其实不然,现如今有的商家为了卖高壶价,以半手冒充全手出售的并不少见,而内壁章这个差别标准已经被攻克了。

以小片的橡皮软章印于壶内壁,造成全手内款假象,很多新手都是无法分辨出来的,只有少部分老玩家能通过形变、痕迹深浅一窥一二。

所以壶友们购壶时不要认为有内壁章就是全手工了。

注:壶友们也不要污名化半手,觉得半手工就是不好。半手工与灌浆模型壶完全是两个概念。

甘蔗豆腐开壶

最后是一直在说的开壶,“甘蔗豆腐开壶法”真的是无稽之谈,壶友们不要再这样做了。

这样的开壶最早是商家提出来的,符合人们心里的一种仪式感,而并不是正儿八经有历史传承的所谓开壶。

将壶洗净,热水冲淋再放茶叶久闷,之后再倒掉清理干净就可以正常泡饮了。

上面四点也是许多新手壶友们经常会犯的错误,也是需要注意的,资深壶友也不妨转给朋友看看,以免朋友入坑。

银壶怎么选


银壶的挑选一般要看壶口、水孔、壶嘴等方面。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有很好的软水效应。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银壶的挑选:

1、壶口;

为便于置放茶叶及夹取茶渣,壶口直径不宜小于3.5厘米,即可伸进并拢的双指。若是嵌盖式壶口,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突出的一圈,否则不利于往渣、涮壶。为加大壶口与壶嘴的高度差,避免倒茶时水从壶口先出,可将壶嘴方的壶口上扬,并做一块挡水板。

2、水孔;

茶壶的水孔有单孔、网状孔和蜂窝孔三种。一般小壶为单孔,易被浸泡后的叶底堵塞,使流的出水不畅,尤以喇叭状小孔为甚,冲泡时需常用茶针疏通,故其流为直形。网状孔可以直接制坯而成,亦可在单孔外加金属网,避免叶底进流堵塞,但仍易为单片叶底粘住,出现水流不畅。最佳水孔为蜂窝状,即将水孔处制成一半球状,向壶身内突出,凸面上面满蜂窝状小孔,即使有单片叶粘着,也只是盖住了一部分小孔,又因是凸面,很快会滑落,不易堵塞,但制作难度较大。

3、壶嘴;

要求出水顺畅、流速适中、水注成线,特别是断水要良好,即斟好茶后,壶嘴的水能马上回落,不会沿流的外壁滴于杯外。断水功能与壶盖是否密封有关,选购时应注水试用。

4、壶把;

作为壶的提握部位,壶把的重心十分关键。冲满水的茶壶靠手腕提握,位置不对则未斟茶时已洒出茶水。前文已述,侧提壶之三同等原则应牢牢记住。从把的外形来看,固定的提梁壶把,必须加大梁的高度和宽度,使掀盖、置茶、往渣方便,但斟茶时又显笨拙,可改用活动壶把,则可扬长避短。一般多用侧提壶,泡茶时操纵方便,姿态优雅。

5、壶形;

壶形的种类很多,同类壶的大小、高低与直径的比例、装饰花纹等千变万化。壶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时的动态美观,方便实用的壶用来得心应手,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艺的美感。在泡茶之前,可专门用一段时间用于赏具,如举行茶会时,首先由各茶人彼此观摩茶具,从每人所备之茶具的风格,可想见其人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茶艺造诣等等。所以,在选择壶形时,应摒弃华而不实的装饰,以质朴取胜。

银壶的辨别:

1、看颜色:

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2、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它金属。

3、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4、听声韵:

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选购紫砂壶,要以壶的重量为标准吗?


紫砂陶土,素有富贵土之称。千百年来被匠人们做成紫砂壶,从此大放异彩,倍受青睐。但对紫砂壶轻好,还是重好的说法却始终各说其词,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紫砂金贵,分量越重越划算,那就理解错了,这不是我们上街买菜,付了钱你就要给足分量。紫砂壶如果抛开工艺和做工,单以壶的轻重来衡量好坏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也有人觉得紫砂壶轻较好,说明紫砂气孔完整,没有被堵塞,这是对紫砂壶气孔率错误理解。如果两个器型、大小完全一样的壶,因为气孔率的原因导致重量上的明显差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气孔得有多大。我想用肉眼都能看到气孔了,这样的壶能不漏水吗?

或者觉得,壶轻代表壶壁做的薄,表示工艺相对比重的做得好。相同器型和大小的壶,要使之更轻,合理的办法只有从胎上着手,即尽量降低胎的厚度。

最常见的便是薄胎制作工艺,要求把泥片尽量打薄,拍身桶或搪胚时也需异常小心,在制作工艺上难度相当高。所以比较轻、薄的壶并不是说壶有问题、师傅偷工减料,而是说明制壶师傅的技艺娴熟。

紫砂壶轻重跟壶品质的好坏没多大关系,不能简单的说成轻的一定好或者重的一定好。像早期批量生产的手拉胚,分量都很轻,我们不能把它说成是好壶吧?像机车壶很多拿在手里就显得很重,我们能把它说成是好壶吗?

个人认为壶的重量只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都是没有问题的。壶的品质体现在整体造型,泥料,做工等多个方面上,而不是在重量上。

轻重到底哪个好?

一把紫砂壶是由泥片围筑成型,壶的重量由泥片的厚度所决定。一般情况下,泥片的厚度都在2到3毫米左右。

如果泥片太厚,做出的壶就比较重,届时倒满茶水,单手泡茶便极不方便。比较轻的紫砂壶泥片比较薄,导致壶身整体更轻巧。壶体过厚的壶,一般多是新手制壶者对于泥条把控不好,打泥条时薄厚不均所致。

轻的壶价格相对较高,原因在于其透气性好,难以烧制,做工难度大!考验的是艺人的制壶功力。虽然更考验一个人的制壶水准,但也不能太薄,太薄的让人不敢上手泡茶,那便没有了意义,紫砂壶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作为泡茶的器皿,紫砂壶绝不能够失去其使用价值,丧失壶的基本用途。

总而言之,紫砂壶无需过重,轻一些的壶相对较好,但也不能走极端。极轻的薄胎要注意使用,小心磕坏。壶胎轻重各有特色,如何选择,关键取决于个人喜好。(文章来源:紫砂文化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圈一些不靠谱的选壶标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