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一旦有裂,就会渗水,影响实用功能。此外,如果有裂,应力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受到外力,就很容易破碎,所以紫砂壶开裂,一概视为废品。这都算不上瑕疵了,因为裂痕不会缩小,只会扩大,热胀冷缩会扩大,受到外力更会断开。紫砂壶的制坯和烧制,也最忌讳开裂,可以说,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别开裂。

一、制坯过程的开裂

泥料如果过酥,制坯的时候就会开裂。泥料能不能做壶,最主要就是看能不能制作把子(弯把),因为一般把子的弯曲度是最大的。如果弯把的时候开裂,壶艺人就不会给你用这种泥料制壶。拍泥条的时候,泥片边缘也会发散性开裂,但如果切泥条的时候也会裂,或者重新拍泥条,切泥条,或者干脆也不给你做壶了。

所以,制坯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开裂问题的,因为制坯时发现开裂,无论怎么弥补,烧制时也肯定开裂,没人会在已经判断烧制肯定开裂的生坯上,再花更多的功夫。要知道,光身桶,制作嘴鋬,安嘴鋬,做明针,所花的功夫要比做身桶多几倍。

二、干坯过程的开裂

紫砂壶的收缩,分为干燥收缩和烧制收缩两部分,干燥收缩占全部收缩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干坯过程会出现开裂。但干坯过程的开裂只有两种情况:

衔接处开裂。紫砂壶,是几个部分粘接组装起来的,身桶的围片的粘接,一般只蘸水,其他部分的粘接,比如上片、按嘴鋬、的子,则需要用脂泥(用水稀释的泥)。如果脂泥过多、过厚,干燥收缩时就会出现开裂,一般这时的开裂很难发现,烧制后才会显现。但这种开裂,一定是在零件衔接处。

口沿开裂。大家都要求紫砂壶的密封性好,主要是口盖严谨。但口盖严谨主要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整口磨出来的,所以如果成品口盖严谨,坯的盖子子口(盖裙)就必须稍微大于壶口,预留出整口需要磨掉的部分。

身桶和盖子是分开做的,很难保证泥料的干湿度一样,即使湿度相同,收缩率一致,但由于壶口和盖子的收缩基数不同,所以壶口和盖子收缩程度不同,盖子要大于壶口,所以,盖子也要做大一些。但在干燥时,壶身干得要快于盖子(因为盖子面积大)。这就要求干坯过程中,要不时把盖子拎起来松一松,如果稍有忽视,砂性重的泥料就容易把壶口撑开。这种开裂,肯定在壶口,而且会对称出现。

三、烧制过程的开裂

1、制坯或干坯过程的开裂,如上所述,烧制后在相应位置就会开裂。

2、湿开。如果生坯没有干透,有水分,在烧制时水气膨胀,就会导致开裂。但这种开裂基本上都出现在壶身下半部,上下走向,而且只有一处。

3、惊开。有些泥料烧制时膨胀系数很小,如果突然遇冷,比如出窑遇风吹,或者出窑还没降温,就直接放到较凉的地下。但惊开一般呈放射性,风吹惊开在靠近下部的壶壁,放在地下惊开在壶底。

4、未知原因的开裂。这种开裂迄今为止只发生在含铁量较低的泥料,如白砂和烧成后呈黄色泥料(行业称之为黄段),原因至今我还没搞懂(肯定是和铁有关,很可能铁在烧成时融化程度高,起到了粘结作用,所以朱泥、大红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特点很明显:a、常发生在圆器中。b、出现在身桶最受力的部位(壶身的下半部)。c、呈一条横主线,上下几个分线。d、为隐裂,只有沾水,才能发现。南山白砂、老宕黄段、黄降坡、白麻子都出现过这种情况,特别是白麻子,几乎百分之五十出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后来白麻子作品全部下架,卖出的也无条件召回)。

5、过烧开裂。少数泥料,高温还没起泡,就会开裂。这种开裂的裂痕很明显,出现在身桶上,上下走向,迄今只在豆碧泥上出现。

四、运输过程的开裂

陶器的开裂只有两个原因,收缩开裂和受外力开裂。以上讲的是收缩开裂,运输过程是应力开裂。但运输过程受力的开裂,不是断,就是裂,断多裂少。

如果包装时壶没有悬空,如果野蛮装卸,如果与包装盒接触的位置着地,就会因为集中受力出现断掉,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壶流、壶把,不是裂,而是断。

子口(盖裙)磕碰。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壶盖要塞上卫生纸,其实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包装时壶盖上没有填充满,留有较多空间,运输时上下翻转,壶盖就会跳出来,与壶口磕碰,比较薄的子口就会出现豁口。

壶身开裂。如果填充过实,且填充物缺乏缓冲,运输过程摔扔,壶身受力(着地),壶身也会开裂。这种受力相当于导致内伤的受力,只裂不断。但这种裂只要一沾水,马上就会显现。

五、使用过程的开裂

1、骤冷骤热炸裂。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朱泥壶中,紫砂壶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2、受力断裂。紫砂(包括所有陶器)不怕水,不拍火,就怕受外力,所谓宁折不屈。最容易被忽视就是所谓“煮壶”的开壶过程中的受力开裂。在滚沸的开水中,壶也会随水流沉浮,或触碰锅底,或相互磕碰,导致开裂,这种情况比较少,但的确也会发生。

六、自然开裂

环境温度太低。比如我国北方城市的冬天,紫砂壶的壶身温度本身比较低了,如果你用滚开的热水直接用紫砂壶冲茶,就有可能出现紫砂壶开裂的现象,这也属于“惊破”的一种情况。

延伸阅读

紫砂壶突然开裂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近日,有个朋友整理几年前买的紫砂壶时,被吓了一跳,有一把壶的壶底竟然出现了裂缝。用的时候好好的,收藏几年竟然开裂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近日,有个朋友整理几年前买的紫砂壶时,被吓了一跳,有一把壶的壶底竟然出现了裂缝。用的时候好好的,收藏几年竟然开裂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紫砂壶开裂,实在是让人心疼的事,尤其是名贵的壶,一旦出现裂痕,价值立马大幅缩水。壶为什么开裂呢?主要有这几种可能。

一、使用不当造成

除了工艺问题,人为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裂痕。

常见有发生磕碰造成损坏(有时候自己也没发现磕碰出现的暗伤)后续使用导致紫砂壶开裂。

紫砂壶长期被太阳暴晒也有可能导致出现裂纹。

也有紫砂壶因泡茶时骤冷骤热或受冷受热不均匀,导致壶体“惊破”的情况。

如,在低温的环境下,有的壶友没有温壶的习惯,直接用滚开的热水直接泡茶,紫砂壶则有可能出现开裂的情况。

特别注意,如果你的紫砂壶长期不用,壶身会过度风干,壶体结构变得疏松,特别是颗粒大的段泥壶。这时突然一道开水进去,也很容易开裂。

二、特殊壶型容易裂

有的特殊泥料、壶型也容易导致壶体开裂。

最典型的就是朱泥壶了。红泥,朱泥,大红袍这3种泥料在烧制时壶身收缩较大,在温差发生急剧变故时,较其他泥料更容易开裂。

另外,薄胎壶、某些壶壁不均的花器(如供春等),在使用时也应该特别注意。

如何防止紫砂壶出现裂痕?

1、购买时仔细检查

一般来说烧制好的紫砂壶,如果没有外力伤害,是不会自然产生裂痕的。我们在选购紫砂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无大的裂纹。

2、养成温壶的习惯

夏天空调底下或者冬天室内温度低时,先用温水注入壶内,然后晃动紫砂壶,再用温水淋壶身,最后再用此壶泡茶,可有效避免紫砂壶开裂。

此外,注意不要让开水连续固定冲烫壶的某一个点,以免受热不均。

刚用冰冷的自来水冲洗过的壶,不要马上泡茶或者注入热水暖壶,应该放置在温暖的室温下,让壶自己先热热身,再温壶,便可泡茶。

以上几点,你记住了吗?

紫砂壶突然开裂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近日,有个朋友整理几年前买的紫砂壶时,被吓了一跳,有一把壶的壶底竟然出现了裂缝。用的时候好好的,收藏几年竟然开裂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紫砂壶开裂,实在是让人心疼的事,尤其是名贵的壶,一旦出现裂痕,价值立马大幅缩水。壶为什么开裂呢?主要有这几种可能。

一、使用不当造成

除了工艺问题,人为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裂痕。

常见有发生磕碰造成损坏(有时候自己也没发现磕碰出现的暗伤)后续使用导致紫砂壶开裂。

紫砂壶长期被太阳暴晒也有可能导致出现裂纹。

也有紫砂壶因泡茶时骤冷骤热或受冷受热不均匀,导致壶体“惊破”的情况。

如,在低温的环境下,有的壶友没有温壶的习惯,直接用滚开的热水直接泡茶,紫砂壶则有可能出现开裂的情况。

特别注意,如果你的紫砂壶长期不用,壶身会过度风干,壶体结构变得疏松,特别是颗粒大的段泥壶。这时突然一道开水进去,也很容易开裂。

二、特殊壶型容易裂

有的特殊泥料、壶型也容易导致壶体开裂。

最典型的就是朱泥壶了。红泥,朱泥,大红袍这3种泥料在烧制时壶身收缩较大,在温差发生急剧变故时,较其他泥料更容易开裂。

另外,薄胎壶、某些壶壁不均的花器(如供春等),在使用时也应该特别注意。

如何防止紫砂壶出现裂痕?

1、购买时仔细检查

一般来说烧制好的紫砂壶,如果没有外力伤害,是不会自然产生裂痕的。我们在选购紫砂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无大的裂纹。

2、养成温壶的习惯

夏天空调底下或者冬天室内温度低时,先用温水注入壶内,然后晃动紫砂壶,再用温水淋壶身,最后再用此壶泡茶,可有效避免紫砂壶开裂。

此外,注意不要让开水连续固定冲烫壶的某一个点,以免受热不均。

刚用冰冷的自来水冲洗过的壶,不要马上泡茶或者注入热水暖壶,应该放置在温暖的室温下,让壶自己先热热身,再温壶,便可泡茶。(文章来源:紫砂壶收藏;

你为什么会喜欢上紫砂壶?


在如今,用紫砂壶泡茶不能说很普遍,但终究也是比较小众的,而在这一圈的壶友中,喜欢紫砂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如果把壶友们分五大类,不妨看看您属哪类呢?

1、喜爱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紫砂壶就是文人墨客的标配,啜墨看茶,细数雪月风花。

紫砂壶也代表了一种中式生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所以这一类的壶友,多是喜爱传统文化,追古之遗风,欣赏传统的中式美学,并且大多数都是文学爱好者。

落日余晖下,用紫砂泡茶,在不经意见梦回百年。

2、注重生活品质

紫砂壶说到底也是一个泡茶的器皿,但是确实泡茶的最好器皿,发茶留香,过暑而不馊等等都是它的优点。

泡茶可以用瓷器、玻璃杯等等,而用紫砂壶泡茶,对这类壶友来说,原因就是两个字:讲究。

这类壶友对生活的品质有要求,并不随便,生活需要讲究,那么泡茶自然要用紫砂壶,追寻最好的搭配。

这类壶友中,更有甚者还会根据不同的茶专门配不同的壶,以达到最好的泡茶效果。

3、注重养生的人

这类的壶友们,多是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的。

茶与壶不分家,喝对了茶有助于养生,而紫砂壶更是起了辅助作用。

紫砂中同样含有少量的铁离子,可中和水中的氯和氟。

紫砂壶喝茶养胃养人,这也是注重养生的壶友们选择紫砂壶的原因。

4、投资收藏爱好者

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艺术品。

在拍卖场上百万、千万级的紫砂作品,无一不是名家名作,时大彬、陈曼生、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等等。

所以也有一类壶友们是喜好投资收藏升值的,而紫砂壶也分实用级、收藏级、投资级等。

当然,这一块的前提是已经对紫砂壶有相当的了解,新手还是不要盲目钻进来。

5、就是喜欢

这类的壶友就很宽泛了,或许是家中的爷爷喜欢,自己也就喜欢上了;或许只是在朋友处喝茶看见了,就喜欢上了,反正就是喜欢。(来源:茶文化知识,

紫砂小知识:紫砂壶为什么会泥色各异?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地质成因不同会形成矿脉的天然差异,造成原矿的含铁量、化学成分的各不相同;不同性质和温度的烧造,也会使坯体的化学变化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质感和色相。所以,宜兴的紫砂土,也被称为五色土。

紫、红、绿三种基泥的紫、朱、米黄呈色,之所以往往会有不同的色泽效果,出现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变化,是由于炼制、烧成等后天人为的差异。

典籍记载的天青泥、梨皮泥、淡红泥、浅黄泥、蜜泥等,烧成后呈黯肝色、冻梨色、松花色、豆碧色、赭色等,则是由于三种基泥在不同产地的先天地质成因条件下的衍化。

段泥,是紫泥与星点分布的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制泥烧成后呈古铜色。

1957年以前生产的紫砂壶,使用的多为单一或混合的原矿紫砂泥料,呈色是一种或数种原矿紫砂泥的烧成色,不论高、中、低档壶,表面均会有黑色的小熔点和云母点,这正是纯正紫砂泥特征,不应误称为“疵点”。

历史上紫砂壶师承情况


明清时期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沈君用。其后因缺少文字记述,难作推断。

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人邵湘甫。寿珍则学艺于邵友廷。

民国时期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1931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场。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汪森义传汪宝根、吴云根、朱可心;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1949年以后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廷,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

1955年

朱可心收徒: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

顾景舟收徒:李昌鸿、高海庚、沈蘧华、单淑芳、鲍秀云、周桂珍。

吴云根收徒: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

王寅春收徒: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

王寅春收徒:高洪英、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

吴云根收徒:史玉琴、何听初、许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谢乐仙、吴欣南。

郁洪庚收徒;徐茂棠、鲍启君。

任淦庭收徒: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邵新和、王品荣、张赫棠、朱蓉娟。

1958-1959年

朱可心收徒: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

王寅春收徒:何道洪、高洪英。

吴云根收徒:吕尧臣、许慈媛。

陈福渊收徒:潘持平、周尊严、顾绍培。

捂灰紫砂壶会褪色?


在紫砂壶中有一种壶,其色如墨一般,十分特别。这不是因为加了色料也不是因为泥色本就如此,而是因为施加了一项特别的工艺——捂灰。

“那这样工艺有何特别之处呢?捂灰后的紫砂壶好泡养吗?会不会褪色?”

很多壶友被捂灰壶吸引,但对它仍有疑虑,不确定捂灰壶是否容易泡养,迟迟不敢下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捂灰壶。

01.捂灰壶的起源

相传紫砂名匠时大彬烧制了一批壶,待从窑中取出后却发现全部花泥了,绝望之余正欲全部销毁。

一个年轻人却将他拦下,声称自己可以补救,只见这个年轻人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紧紧包围住壶身,又将紫砂壶放入窑中重新烧制了一遍。

出窑冷却后一看,壶身色泽如墨,却又有着别样的美丽,捂灰壶就此诞生了。

02.捂灰还是焐灰?

捂灰工艺,追求的是火与自然的美。

“捂灰”不可写作“焐灰”。“捂”,是指严密地封蔽住或遮盖住。“焐”,是指用温度高的东西接触温度低的东西,使其增温。

以前是紫砂生胚烧好第一遍后,再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部分再烧一次。

现在是用木炭粉放在匣钵内,将壶与空气隔绝,窑温控制在1000度以下,再烧一遍。

虽然古人最初运用捂灰工艺或许是为了补救“花泥”了的壶,但在漫长的探索应用中,捂灰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特的工艺。

03.捂灰壶会褪色吗?

有壶友疑惑,既然捂灰壶不是原矿泥就是黑的,那捂灰壶使用后会不会褪色呢?

这一点无需担心,捂灰壶不会褪色,捂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就是利用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让铁元素与木炭粉发生反应,氧化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后的壶呈现墨黑色。

04.捂灰壶如何泡养?

捂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紫砂壶装饰工艺,在出窑的时候全身满是“灰尘”,所以新壶使用前要先里外清洗。

然后用茶水先泡养两天,将炭灰与茶碱中的酸性物质充分中和,以便排出混浊物质。壶嘴、把、口盖等洗刷干净,将残留的炭灰彻底清洁,再使用起来就不会出现混水现象了。

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在泡养初期,壶表面可能会出现类似金属光泽的斑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壶在还原烧成的过程中,部分铁离子被直接还原,经过水的浸泡后起的氧化反应所致。

可以用普通的百洁布蘸湿后,用力擦拭即可消除这类斑痕,而且不会对壶身有所损害。

久经泡养后的焐灰壶,润似墨玉,质如乌金,是收藏与把玩的佳品。

捂灰壶,其黑色犹如上好的徽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是火与木交融之美。这样的壶,谁又不心动呢?

如果你手上恰好有一把正宗的捂灰壶,只要仔细泡养,它定不会让你失望。

清代紫砂壶时代风格的流变(下)


乾隆的奢华虚荣比之康熙有过之无不及,他仿效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紫砂胎上描金之壶,形成著名的乾隆御制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此类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金绘山水园林图案,另一面描金御题诗句,故宫博物院多有珍藏。雍正朝也偶有制作。邵玉亭善制此类,常堆饰荷莲,工雅可观。顾景舟见到邵玉亭的壶后描述说:一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应是当时的佼佼者。”此外,清三代尚有使用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如康雍间的徐飞龙。常泥绘花卉装饰或饰以松鹤,寓长寿之意。康熙时壶体堆雕镂花纹饰,甚至在肩和足镶有金属镂空纹饰,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乾隆时,贴花、堆雕装饰也较为常见,宫廷制品也常用此装饰法,整壶显得华丽吉祥,常有乾隆御制诗。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说:近时宜兴砂壶覆加饶州之鎏,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可知当时人已知觉此种彩釉装饰之弊端,即失去紫砂壶质朴清雅的审美特征,且紫砂胎上的彩釉常产生气泡孔及棕眼,更堵塞了紫砂泥特有的双气孔而使其在实用上丧失特色。故而,嘉庆、道光之际,此类装饰即已式微。偶有出现也属点缀性装饰,奢华不在。到了晚清民初时期,在复古风潮的影响下,宜兴艺人才又有仿制,但工艺水平已无法和清三代相比。

自然仿生类壶艺到达顶峰

自然仿生类紫砂壶即俗称花货,产生较早。《阳羡茗壶系》记载,明代最早的著名花货高手是欧正春,他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其后晚明出现两位花货大家:陈仲美和沈君用。周高起对陈仲美评价极高: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蔓,不可思议。智兼龙眠、道子。心思殚竭,以夭天年。”而沈君用与陈仲美不相上下,周高起接着说沈踵仲美之智,而妍巧悉敌。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至尚象诸物,制为器用。”陈沈两位之作,位列神品”。

进入明末清初,第一位杰出的花货大家是许龙文。《阳羡紫砂图考》记载:龙文,清初荆溪人。所制多花卉象生壶,殚精竭智,巧不可阶。仲美、君用之嗣响也。”日本著名紫砂收藏家奥玄宝收藏有龙文壶多把,在其所著《茗壶图录》中有详尽介绍,其中名为倾心佳侣”的一把风卷葵”紫砂壶精彩至极。奥玄宝解说到:通体以秋葵花为式,千瓣参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语,其娇冶柔媚之态,觉妃子倦妆不异。……许氏巧手,每壶无不竭智力,而兹壶精制,尤穷神妙,非他工之可拟伦也。”应该说许龙文在由明入清的花货制作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之前所有名家的艺术创作似乎都在为一位大师的登场而做着准备,于是陈鸣远站在了繁复精细的花货山峰的顶端。他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高峰,当之无愧的花货大师。清吴骞编著《阳羡名陶录》说:陈鸣远,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其他对陈鸣远的赞誉之辞则举不胜举,可以说他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紫砂高峰,对之后两三百年的紫砂壶艺尤其花货制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陈鸣远震古烁今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其对自然物象的创造性表现,捏塑、浮雕、堆雕、贴花,在他的一双巧手之下,梅桩、松段、蚕桑、莲花、干柴……无一例外地被提炼成型并赋予它们生命,甚至小到水盂、花生之类器物都惟妙惟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尤其注重细部的刻画,比如:蚕宝壶上蚕虫啮食桑叶的蚕痕,多条蠕动着的蚕虫,或在桑叶之下或于桑叶之间,有的覆有的仰。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其他如松段上的不规则年轮,松枝松针的斑纹与线条,或大或小的树瘿,还有梅桩上的树皮与缠枝,栩栩如生的梅花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但千万不要认为陈鸣远的花货装饰就是不厌其多的烦琐堆砌,如果那样的话,他的作品带给欣赏者的将不是繁复细腻之美,而是拖沓、纷乱与庞杂。他的高明之处即在于能在繁复中见规整,丰富中有条理。

思考一下,为什么陈鸣远能创作出大量的精妙繁复的花货作品呢?当然这与紫砂壶的发展趋势,他本人高超技艺与艺术感悟有关。但考察一下他所处的时代一康乾盛世的工艺品整体风貌就能看出,他的创作与上述富丽堂皇的宫廷器物风格是一致的。以陈鸣远为代表的花货作品和多种彩釉装饰紫砂壶共同构建了清三代紫砂壶艺的繁复华丽之美。

 

紫砂壶,你真的会清洗吗?


用紫砂壶泡茶虽好,却也会堆积茶垢。在养壶的过程中,由于频繁的冲泡,壶内部难免会留下茶垢。

养壶的方法是壶友们平时比较关注的内容,但一把壶用久了,你是否清理过?

也有壶友说想好好洗洗,但怕破坏包浆。其实洗壶只要用对方法,不仅不会破坏包浆,反而有助于紫砂壶的泡养。

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在不破坏包浆的情况下把紫砂壶内壁中的茶垢洗干净。

不适用于紫砂壶

平时我们经常会在网上或者电视里看到一些清洗茶垢的小窍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基本都不适用于紫砂壶。

比如用牙膏或者醋浸泡擦洗确实能立竿见影的去除茶垢。但因为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和吸水性,会吸附味道。

如果用牙膏或者醋清洁后,再用来泡茶味道很奇怪。

洗壶方法

第一步

取用食用纯碱(小苏打)一匙放入壶中,冲入100度开水(注意不要忘记温壶),水要满再将壶盖盖上。

第二步

等候两三分钟左右,用养壶巾或是软毛刷轻轻刷壶内,你就可以看见茶垢变成了黄水流出,清洗后的壶胆光亮如新。

如果第一遍感觉没有彻底洗净,可以再泡就一些,再刷一遍,但是一定要选柔软的刷毛或是养壶巾,以免伤了壶。

注意:为了不破坏包浆,我们泡水时,只能像泡茶一样,将碱水泡在壶内,不要将壶泡在一个盛满碱水的大容器内,以防影响壶外层的包浆效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紫砂壶开裂?》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