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玉书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我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仿佛也有烧蜡的。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放在感应盘上。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扩展阅读

工夫茶具“四件宝”


工夫茶具包括“四件宝”: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红泥烘炉。正宗的孟臣冲罐乃用宜兴紫砂陶制成的小茶壶。台湾着名史志学家连横撰写的《茗谈》中说:“台人品茶,壶必孟臣”。孟臣是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姓惠,以制作小壶为专长。这种小壶用于泡茶时,色香味皆蕴,壶经久耐用,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盛夏隔夜茶不易馊。茶壶耐热性强,寒冬沸水注入,无爆裂之虞。另外,传热性慢,用时不烫手,使用越久越有光泽,显得古色古香。

在闽南、粤东和台湾,人们常言:“金玉有价,孟臣无价。”一把古老的孟臣冲罐丢失或损坏,都会令茶瘾君子十分痛心。相传从前有位老茶人,每晚都要用“孟臣”泡饮工夫茶喝方能入睡。有一夜,他饮完茶吹灯就寝,不慎碰了一下茶几上的壶盖,黑暗中只听“啪”的一声,他料想壶盖摔破无疑,好不懊恼,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既然壶盖破碎,留下那无头壶更勾人伤心,于是索性起来,摸到壶身朝窗外扔去。翌日,老茶人无精打采穿鞋时,意外发现壶盖躺在鞋里完好无损,他后悔莫及,喃喃自语:“壶身都扔了,留盖作何用?”遂将壶盖摔碎。从此,他忧思成疾,不久谢世西归。这虽是传说,却可见茶人对孟臣冲罐的珍惜。孟臣冲罐滞积的“茶锈”,常常是茶瘾君子炫耀“茶龄”长的实物见证。旧时大户人家嫁女,有的还将上品“孟臣”作为高档的陪嫁品。时下,仿古而制的“孟臣”充斥市场,但茶人慕其名,依然对它情有独钟。

与“孟臣”合称茶具双璧的是若琛瓯。这是一种薄瓷小杯,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酷似半个乒乓球和微型饭碗,3只小杯叠起来可含于口内而不露。古代正宗的若琛茶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时下因罕见,取而代之是个别名瓷厂制的。这种茶瓯外围习惯彩绘山水花卉,有的还书写“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的回文,每杯仅能容七八毫升茶汤,因为工夫茶多为闲情逸致时品饮,而非纯为解渴。平时,茶盘上只摆3个小杯,呈“品”字形,当地谚语“茶三酒四”大概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泡饮工夫茶对水乃至水壶的选择相当严格,因金属壶烧的水大多有杂味,而粤东烧制的薄瓷水壶“玉书”,不但无此弊且保温性好,冬日里离炉许久水温仍不低,久用也不易结水垢。水壶的容量只可泡完一壶茶,即从烫杯至泡好一次的茶,水就差不多了。水将开时,小盖被蒸气掀动“扑扑”直响,似乎在说:“可以泡茶了!”原来,泡工夫茶水不宜过热,以起“蟹眼”(初沸)为适,而玉书?正便于掌握水温。因何称之“玉书”?相传,古时有位艺匠设计出此壶后,一时想不出叫什么名称好,便邀来三五茶友文朋命名。茶友见烧出的水清洁如玉,宛若玉液输出,就取名“玉输”。后人认为“输”字不祥,便用“书”字代“输”。

工夫茶具“四件宝”的最后一件红泥烘炉,乃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高尺余,置炭的炉心深且小,能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门有盖,茶人喜用橄榄核为燃料,火热无杂味。这种炉子通风性能好,水溢入炉火犹燃,炉不裂。有的炉门配有茶联,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茶炉汤沸邀清客;茗碗香生遣睡魔”……显得古朴雅致。工夫茶人爱茶更爱茶具,有的游山玩水或出外公干,竟要携带“四件宝”,可谓形影不离,其痴情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海峡两岸品工夫茶的风尚经久不衰,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那些古朴雅致、精湛绝伦的工夫茶具“四件宝”,也成了陶瓷发展史最好最完美的实物见证。

紫砂界的“玩壶三宝”


玩壶三宝是多数藏壶、玩壶爱好者必备的三把壶:供春、西施和石瓢。这三种器形非常经典、实用,于玩、于藏、于用均可。

供春壶明代器形属于花货,惟妙惟肖。西施壶和石瓢壶清代器形属于光货。几百年过去了,这三种器形至今仍受到广大壶迷的追捧和喜爱。无论是刚入道的还是资深藏家,都能从这三把壶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供春

供春壶“道法自然”形成了中国艺术含蓄,隐秀,意在言外和传神为主,形神兼备的特色。供春用写意的慧眼来看物象,用生动的造型激发情思,用质朴的气质创造意境,用精炼的手法追求达意。其艺术感染力超越了视觉,通过形和意直达心灵。

供春壶新颖精巧,文雅天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很精准地概括了供春壶的特色,令人如见其壶。其壶质地虽薄,但是非常坚实。

供春壶,不仅仅是形式的自由,更是因为它显示的人文精神。原始,朴实的外在形象那就是一种安静的、内敛的、富有“禅意”意境。

供春在追求一种融合,既保持作品强烈的造型自然感,同时又着力避免造型内容的空洞化,通过造型来引伸出造型以外的某些内涵,使供春壶承载超越视觉内容的精神意义,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成为文化与精神的共同载体。

二、西施

说起西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其丰姿婀娜,貌美倾城,令人赞叹。在紫砂壶界,也有一壶称之为“西施”,其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倒把,憨态可掬。

西施壶的壶身演绎着浣沙女丰满诱人的美乳,在浑如一体的截盖上方,红晕点缀的乳头,展现出少女般的至纯至清,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嘴,即形象又实用。

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倒把,又寓意着美人长发飘逸的动感。西施壶的壶身又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壶纽,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紫砂艺人们通过对“西施”这个完美生动题材的分析与理解,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把实用紫砂器勾勒成让人联想绵绵的千古情节。

三、石瓢

宜兴紫砂壶,造型多变无穷,品种数以万计,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石瓢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石瓢壶这种款型自产生以来。就受到欢迎,且长盛不衰。背后必有其艺术价值和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的成分。

简洁实用,这是实用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紫砂作品虽然巧妙、精美。但过于繁琐,使得束之高阁,只能够用来欣赏,丧失了使用功能。这样的款型是无法流行的。而石瓢简洁、实用本身就是一重要的审美要素。

质朴典雅,质朴是与简单相合,但典雅却并非简单所能达到。只有将简单的成分加以巧妙地组合方能点石成金,形成雅趣。

刚劲中富于柔美。也是石瓢最大的特色,也是受壶友欢迎的最重要原因。

这三把壶选好了,对于提高紫砂壶鉴赏力有很大帮助。(文章来源:紫砂文化馆;

中国四大名陶是哪四个?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紫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

历史来源:始于明代中期,其草创期的作品,按今天的审美,其泥质、工艺制作水准都不能称作精良上乘,从出土的时大彬和吴经墓出土的壶上就可以看出来。清康熙以后,紫砂壶才渐入佳境。作为紫砂壶装饰特征之一的铭文,明代器物中不多见,有之也多见于壶底。清代铭文装饰就有所不同,陈鸣远、陈曼生之后,文人的大量参与,壶体上才常见铭文题刻。

原料:宜兴五色土

制备好的泥料:40-80目,粗、含砂、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

烧成温度:1100℃—120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题刻、花器、仿生器

光泽度:出窑的颜色

干燥收缩率:8%

广西钦州坭兴陶

历史来源:清朝咸丰年间,广西钦州陶艺人胡老六,跟随父母从福建迁移到钦州定居。长大后,胡老六从军,在广东、江苏等地活动。一次,他在战场上收缴了一支烟枪,见其制作精美,视为珍宝,从部队回到钦州后,受烟枪启发,便开始着手采用新的方法研制陶器。他摒弃了传统制泥以泥和细沙混合制坯的方法,只取泥料;不要白泥、黄泥,只取紫红泥;不要山丘表层土,挖深层干净的紫泥土,然后搅拌、沉淀。他把钦江西岸紫红泥去沙提炼出纯泥,再制成烟斗和泥偶,烧制后又进行打磨,做出了第一个出现窑变色彩并有玉质感的坭兴陶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掀起了坭兴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钦州坭兴陶得以迅速兴起。

原料:坭兴钦江岸边的陶土

制备好的泥料:180目

烧成温度:1100℃左右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干坯题刻

光泽度:带火皮、磨砂、亚光

干燥收缩率:10%-15%

四川(重庆)荣昌陶

历史来源:盛产花釉。分细陶和彩陶两种,前者胎薄质坚,后者多有纹饰。装饰手法丰富。釉色有朱砂红、西绿、黄丹、乳白、黑等。以黄丹釉为常见,朱砂和西绿釉为特色。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汉族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该地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宜于制陶,主要制成民间日用粗器,如泡菜坛、罐、壶、碗、茶具、花盆、花瓶等。造型大方,釉质尚光。

原料: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陶土

釉料:有素烧的、有上釉的

云南建水紫陶

历史来源:清道光年间(1821-1850),碗窑开始烧制吸大烟用的陶烟斗,至光绪间(1875-1908)陶工潘金怀将往日的粗陶烟斗制作工艺改进为先以陶土泡水滤浆,取泥制作烧成不上釉,以石料磨光。从而开创了制作细陶的新工艺,其流程主要有“取泥制坯、书写绘画、刊刻填泥、烧造成磨光”等八道工序。工匠向逢春发奋自学书画,将紫陶制作与书画刻填合二为一,开创紫陶制作工艺新时代。

原料:建水近郊五彩山的五色陶土

制备好的泥料:200—300目,细、不含砂、黏性好、干燥收缩率大(能做到400目)

烧成温度:1100℃—1200℃(最高温达125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阴刻阳填、残贴

光泽度:带火皮、磨砂、亚光、亮光

干燥收缩率:15%-20%

综上所述,在传统工艺中,建水紫淘的泥料最为细腻,是制作温婉可人“文人陶”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制作工艺已不再是不可攻破的壁垒。如果制陶人愿意尝试,无论是紫砂,还是钦州陶,抑或是荣昌陶、石湾陶,都可以用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实现其他陶种的制作,最终呈现的陶器作品,有可能与建水紫陶有着几分相似。

但是,各地的陶种历经千百余年的发展沉淀,无数匠人为之倾注毕生心血,才得到现如今的各自陶种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这其中不乏各式创新,有以失败告终的,有成功的,成功的自然就流传了下来。毕竟如果不把泥料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张扬出来,也许,就算不上好的陶艺作品吧。

茶具的“四不选”


无器、无水、无茶泡不成茶。“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可见茶具对于冲泡出一杯好茶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具发展历史超越千年,从唐代的煎茶法茶具,到宋代的点茶法茶具,再到明清的泡茶法茶具,直到现代的工夫茶具,茶具经历几次变更,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与器物学。

1.“三无”茶具不选

“三无”茶具不选,就是不选有毒有害的茶具,尽可能保证茶具的食品安全性能。三无茶具中的三无指的是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许可的茶具。

目前很多个人工作室出品手工茶具不具备厂名、注册商标、厂址、许可证等,但是正规、负责任的个人工作室一定会在茶具上留有明确的款识,以注明作者。

选取正规品牌、工作室的茶具,可以使茶友们最大程度上避开化工壶、重金属超标茶具等有毒有害的劣质茶具。

2.造型夸张、怪异的茶具不选

造型夸张、怪异的茶具,一般不具备协调的美感,多为哗众取宠、粗制滥造的低档茶具。这类茶具的手感普遍较差,外观偏离大众的审美取向,缺乏实用性,不建议茶友凭一时好奇购买。

3.过大、过小、过重的茶具不选

茶具的重量必须要适中,过重则操作不灵便,影响泡茶者正常发挥;过轻则手感轻浮不踏实,易产生负面心理暗示,使泡茶人放不开手脚。因此,使用重量适中的茶具才更容易泡出一杯好茶。

尺寸过大的茶具不易稳定握持,易打滑,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控制,不利于顺畅的冲泡茶汤,而且容易在泡茶过程中意外脱手损坏茶具。尺寸过小的茶具,同样违背人体力学原理,使用多有不便,不易冲泡出一杯好茶。

4.没有性价比的茶具不选

茶具是本质是泡茶的工具。高等级、高品质、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茶具从某个方面也能体现出拥有者的艺术品位、社会地位、财富多寡。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茶具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普通茶友们选购茶具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盲目追高、攀比,选择具有最佳性价比的茶具即可。

选好茶具的几个小贴士

1.白瓷盖碗,万能泡茶神器。白瓷盖碗易清洗,器具上不易残留茶汤,适合冲泡绝大多数茶品。其中,宽口沿的撇口盖碗最为好用,不易烫手。

2.想要更好的观察茶汤颜色,最好采用纯白色或透明玻璃茶具,以避免茶具色彩的干扰。

3.杯壁、壶壁较厚的茶具吸热性好、传热慢,相对不容易烫手。

4.空隙较大的陶壶,最好一把壶固定冲泡一种茶。具备双透气孔结构的正宗宜兴紫砂壶,一定要一把壶固定冲泡一种茶,防止串味。

5.正宗宜兴老紫砂壶,更适合冲泡各类老茶。老紫砂壶可以很好的冲泡出老茶的气韵。

6.银质、铜制等金属茶具导热最快,最易烫手,需要在使用前做好隔热措施。

7.茶具的容量大小要根据茶叶种类与品茶人数选择。人多选用中大容量的茶具,人少采用小容量的茶具。

8.釉下彩、釉中彩的瓷器相对更安全。

9.适度的器型能更好的感受茶的香气和茶气。如:小口深杯肚的杯子聚香更好。敞口杯更易于感受老茶中的茶气、茶韵。

说一千,道一万,什么样的茶具才是好茶具呢?老杨个人认为,安全实用、美观适用、能泡出一杯好茶的茶具就是好茶具。(文章来源:七碗茶歌,

世界四之紫砂壶


在我国众多紫砂壶新品优秀作品中,尤以最贵紫砂壶、最小紫砂壶、最扁紫砂壶及最大紫砂壶最惹人关注。

世界上最小的紫砂壶

宜兴蜀山老街上,紫珏轩主人周珏伟曾制成一个比黄豆还小的紫砂壶,参观者络绎不绝。2009年,他再创制出一个比原先更小的微型壶。这个比赤豆小,与绿豆相差不多大小的微型紫砂壶,用嘴轻轻吹口气都能吹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壶

紫砂壶名家顾景舟的提璧组壶在2011年“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潮的拍卖会上以1782.5万元的价格成效,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紫砂界有史以为最贵的一款紫砂壶。

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

制作巨型紫砂壶的是江苏省巨壶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刘根林。1998年,刘根林去景德镇调研时,发现有人制出了一对巨型花瓶,刘根林返回宜兴后先修建了一座高4米、宽2.2米的巨窑,然后开始尝试制作巨型紫砂壶。经过多次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据介绍,这个紫砂壶高3.5米,直径1.83米,重980公斤,可容水2.76吨,由刘根林带领江苏省宜兴市巨壶堂10余名工匠选用1.5吨紫砂泥、耗时7个月制作完成。据了解,这个紫砂壶拥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最大紫砂壶”证书。

世界上最扁的紫砂壶

2010年10月25日,世界最扁紫砂壶亮相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观众纷纷驻足观赏。该紫砂壶高19.07毫米、宽119.53毫米容积41.92毫升由宜兴紫砂艺人秦午南创作的,去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上最扁的紫砂壶”。

我国四大之最的紫砂壶实在有着太多惊人的创意。

茶器润茶茶香四溢


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品饮一杯好茶的价值不仅局限于茶叶的好坏,品茗使用的容器也是影响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器的选择、茶席的设计,都极大程度地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品茶的理念。

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为丰富和发展茶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茶的起源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器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茶成为饮品后,与之相配套的茶器便应运而生了。中国最早的饮茶器具为陶制的缶。而考古发掘则表明,我国最早的瓷茶器产生于西汉。茶器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普遍使用时期后,开始向专用茶器过渡,唐代时已发展为民间饮茶器具和宫廷饮茶器具两大类。自唐至宋,随着中国饮茶风气日渐高涨,出现了茶焙、茶笺、砧值、茶坅、茶碾、茶罗、茶盏、和茶匙八大茶器。到了元代,从茶叶加工到饮茶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导致部分茶器的消亡,新茶器开始出现。而随着元代条形散茶的兴起,明代时饮茶变为直接用沸水泡制,这样唐宋时的一些茶器便成了多余之物,取而代之的则是较简单的茶壶和茶盏,尤以紫砂壶为主,其材质多为陶或瓷器。时至今日,茶器依旧处于一种不断发展的状态。

如今的茶器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茶器大致可分为六类:紫砂、瓷器、黑刺、玻璃、金属和竹木茶器。茶器的选择因茶而异,因人而异。

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器皿来冲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比如功夫茶作为发酵茶的一种,讲究以茶养汤,因而较适合用盖碗来冲泡;而绿茶讲究‘以汤养茶’,又因其属于轻发酵茶,故多用茶壶或玻璃杯来冲泡。但在实际选取茶器的过程中也要因人而异。个人的喜好不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器的选择。有些人偏爱瓷器,因而在选择时会将瓷器茶器作为首选;而有些人则钟爱玻璃茶器,即使是冲泡发酵茶也习惯用玻璃瓷器。

受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影响,目前的爱茶者多钟情于瓷器茶器,因而如何鉴别瓷器茶器的优劣也成了众多爱茶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据徐美介绍:“瓷器茶器一般可以从其器型、造型、材质和工艺等方面来鉴赏,上等瓷器茶器讲究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

此外,即使是同一款茶器,也会因其图案、画风、花色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点教你养护紫砂壶


现在许多紫砂壶爱好者都喜欢在用茶壶的同时养好茶壶,但有些却并没有抓住紫砂壶保养的精髓,紫砂壶作为实用器皿其实多用其泡茶就是尽了它的本分。下面我们就介绍几招保养紫砂壶的具体方法。

简单的开壶是用开水把新买来的壶身烫一下,去除掉壶身上的浮土、蜡膜等,之后,用一些低档的茶叶把壶冲泡几次即可。正常情况下,经过2-3次处理,宜兴紫砂壶的土腥味就能去除干净,如果还是很明显,说明壶烧制温度不够。

不过,也有讲究点的人,会把紫砂壶放在开水中煮,不过在器具的选择上最好用干净、无味的砂锅,而且一定要用纯净水,煮的时候尽量选择小火,时间上半个小时即可。

很多以前老泥做的紫砂壶,刚拿出来的时候颜色特别不起眼,但用过之后颜色会变深、变润、变得有风采,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可人的。姚松涛强调,养护紫砂壶,关键要做到勤泡、勤洗、通风、阴干八个字,只有经过了使用者的悉心养护,紫砂茶具特有的“润玉”光泽才能显现,但养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每天用紫砂壶泡茶,泡完之后用清水把壶洗净,再用软布把表面的水渍擦干,如果不及时擦除,时间久了壶身就会结水斑。擦完之后的紫砂壶可以放在空隙率较大的竹帘上面,阴凉、通风处晾干。

但是,养壶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紫砂壶自古就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宜馊”的特点,有人因此便不及时清除壶内残存的茶叶和茶水,希望以此来养壶,这其实并不对。因为现在紫砂壶泥料颗粒更细腻,气密度更高,如果室内气温高,茶水还是有变质的可能,而变质的茶水是会影响养壶效果的。所以,泡过茶以后的紫砂壶一定要及时清洗。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喝剩下的茶汤茶渣都泼在壶身上,认为这也是一种养壶方式,其实茶油或芳香类物质通过这种方式是不能进入茶壶内的,而且长时间还会在茶壶表面留下茶垢,适得其反。

很多人愿意采用快速养壶法,但养壶实际上是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和茶油类物质从内到外慢慢渗透的过程,是紫砂壶由生涩变温润的过程,养壶其实是一种过程之美,如果太急功近利,反而失去了其中的乐趣。

如果大家对茶的冲泡水平掌握不高,像紫砂壶这种保温性好导热性差的茶具,用来泡红茶、泡乌龙茶和普洱茶都可以,如果技术很好,用来泡碧螺春龙井也都是可以的,当然这需要泡茶者对结合水温、时间等因素的良好控制。

茶道要慢慢练,泡茶的技术、对茶具的熟悉度也都不是一日而蹴的,日积月累,相信茶友们也可以变成茶叶的专家!

铁壶收藏的四个等级


明治时期日本铁壶的制作与使用十分盛行,产生了众多知名堂口,这些"老字号"堂口生产的铁壶深受收藏爱好者青睐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尤其是龙文堂老铁壶。日本老铁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一把壶一个模具的制作方式,铁壶成型时期需要破碎模具,每一把铁壶都与众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手艺人也不可能制作两把完全相同的铁壶,铁壶由此具备了较高的收藏价值。一般铁壶的收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入门级、中级玩家、高级玩家、骨灰级玩家。

入门级

入门级别的玩家,多收藏京铁壶系带有装饰的铁壶,如镶嵌银点,花鸟文字等.

中级玩家

中级玩家有更高的要求,比如铁壶名人做工精美,品相完好之类。开始玩龟纹堂后期,和前中期千波鸟系(后期龟纹壶身没银工,有的胡把上也没有,还有的没底款,甚至有歪脖龟,千波鸟系统做工千篇一律让人厌烦(但是做工精良).不久就会喜欢更高的铁壶.

高级玩家

对普通铁壶无动于衷,痴迷于明治时代的手工作品,龙文堂的安之介、大国、上田、井上的经典金工壶,和这个时期龟文堂的四大天王(波多野正平、梅泉、铃木光重、淡海秀光)的作品,明治初期是日本铁壶最巅峰时期,这个时期.工艺极其复杂产量极少,一壶难求,包括金寿堂的雨宫.价格高昂,京都的拍卖价格都在六十万-150万日元间。5到十二万人民币(京都价格)

骨灰级玩家

就是在以上的精品中找精品,比如带梅泉款,还带梅泉底款的老壶,波多野正平的定做款,(砂铸法带金工的)藏六风格的正平造龟文.藏六学过中国秦汉的青铜器,有些铁壶是青铜器造型(比如铸造兽口)还有满金工的梅龙瑄铁瓶,这些壶都在日本大户人家手里.日本没有经过土改,富人都富裕了几百年,不会卖给古董商的.所以这不是千金难求,是梦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紫砂茶具的四美简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为何如此受欢迎,除了他的收藏价值和紫砂艺术的背景以外,其实紫砂壶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性都非常好。

紫砂茶具优点1、适应性强

即使在严寒的天气,往紫砂茶具里倒入煮沸的开水,也不会因为温度的急变而爆裂;而且传热缓慢,使用不感烫手。

紫砂茶具优点2、透气性能好

紫砂茶具不施釉,有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有较强的吸附力。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在盛夏酷暑隔夜茶也不易馊。

紫砂茶具优点3、保温时间长

紫砂茶具内壁存在许多气泡,且气泡里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形成一层绝缘体,能有较保持茶汤的温度。

紫砂茶具优点4、耐热

紫砂茶具十分耐热,可置炉上煮,也可以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不易开裂。同时用其泡茶,还能保持茶汤的原汁原味。

紫砂茶具优点5、持久保香

紫砂茶具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其泡茶,能持久保持茶汤的浓郁香气。常沏茶的紫砂茶具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淡淡的茶香味。

以上五点就是紫砂茶具的优点,希望大家能好好运用。

紫砂艺术认知的“四次”跨越


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看到人们对紫砂艺术社会价值:

第一次发生于明代先期,紫砂壶从茶具配角转化为主角,将紫砂茶具称之为紫色瓷器,“砂壶茶具堪为首”。

第二次发生于明代中后期,一代巨匠时大彬把紫砂从茶壶升格为文人、世人喜欢的“雅玩”,完成了从日用杂件到“宜于茶又宜于把玩”的跨越。

第三次发生在清代,陈曼生和杨彭年联手创作的“文人壶”,在继承中完善了紫砂壶的艺术品格,从而深化和扩大了紫砂艺术在社会上的价值与影响。

而第四次则发生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人们看到紫砂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美国学者把紫砂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要员,把紫砂称为中国文化的标识符号,称为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对外的又一张“国家文化名片”。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位居传统手工技艺首位。

从历史看,社会对紫砂艺术认知的“第四次”跨越可以说最为深刻。和这次认知相对应的是200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把紫砂作品一次次、一组组、一批批作为“国家礼品”,让紫砂壶活跃在国家的外事活动中,产生了“小茶壶亲和大舞台”的独特价值。高天滚滚热流,大地也热浪翻腾,遍及全国的茶与紫砂艺术节、博览会风起云涌,紫砂作品的需求量和价位也是稳中稳步攀升,就是波及全球金融风暴的怒吼,也没有掩盖过紫砂文化温馨的笑语。因此,正因为紫砂壶具有实用、宜茶、文化、欣赏、纪念、馈赠、升值等多种功能,人们爱之藏之,也就理所当然了。“寸柄之壶,盈握之杯,珍同拱璧,贵如珠玉”,紫砂壶早已被中外陶瓷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将其作为收藏品、礼品的人也越发多了,紫砂收藏渐渐步入“大众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室四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