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让爱壶人买得放心,让买壶人拥有一个玩壶、学壶、看壶、藏壶的场所,这是宜兴人周志明创立郑州紫玉仙馆旗舰店的初衷。

宜兴人,周志明,紫砂壶。还未谋面,几个枢纽词已飞快跃入大脑。他使我一下想起了宜兴紫砂壶自明清以来在海内乃至国际上的盛名远扬。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和茶文化一起,成为中国数千年来贵爵将相、文人墨客们的糊口写照。

紫玉仙馆,在郑州市纬一路与经六路交叉口往南60米处。近400平方米的陈列大厅内,摆放着数千件各种造型奇异的宜兴紫砂壶。火红的灯笼在装修古典的窗外楼道上一字排开,人字型的青砖地面,古铜色的明代仿古橱窗,做工考究的檀木家具,精美的壶具展柜,一曲《高山流水》从古筝琴弦间缓缓飘出一种安谧、和谐、返璞归真的艺术氛围,有点像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场景。

这是宜兴人周志明做壶十几年来的匠心力作。从投资规模和紫砂壶品种、规格上,紫玉仙馆都是河南省目前顶级的。周志明说,成立这个旗舰店,得感谢郑州人江涛。他说,他和江涛是那种特别投缘的朋友,江涛从小糊口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母恩宠,不爱受约束,开始喜欢珍藏石头,名人字画之类,后来无意偶然相识后,就迷上了紫砂壶。一年前,江涛和周志明约定,斥资400多万元,联手打造了郑州宜兴紫砂壶专卖店。由周志明负责选购宜兴紫砂壶,江涛主管市场经营和品牌开发。

编辑推荐

周桂珍:追求完美的壶艺大师


周桂珍,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是紫砂大师王寅春的高徒,也得益于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在紫砂工艺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曾与丈夫高海庚合作,创作了诸多既合于传统法则又融入现代新意的作品,并将青铜器、玉器等传统造型工艺借鉴到了紫砂艺术之中。同时,她努力攀登紫砂艺术高峰,创作的作品造型典雅、线条流畅、色泽甜美、儒雅大度而极富现代气息。在《中国现代汉语辞典》中进行搜索,“完美”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但词条又特别指出:“完美”是心里遐想的世界,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而周桂珍的紫砂壶艺恰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遐想中的紫砂世界,其作品有无尽的内涵。

周桂珍于1943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大师王寅春的带领下,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王寅春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学生们只能站在边上看他如何操作。而与此同时,顾景舟大师也常到周桂珍所在班组来,周桂珍就不失时机地向顾老请教,学到了不少难得的技巧。而且,在跟顾老学习的时候,顾老对大家的基本功要求也很严格,比如打泥片,每天都规定要打多少、打多高,不能一边厚一边薄。每天打好的再喷些水,用木锤子捶了,明天重新打。等明天打完了,捶掉,后天再打……后来有人在形容周桂珍打泥片时这样说:她打泥片时敲打的轻、重、快、慢之节奏感很强,非常有韵律,犹如一首打击乐曲。周桂珍坦言,在自己的一生中受顾景舟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用亦师亦女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周桂珍最有感触的是,顾景舟要求他们一定要创新,要创造自己的东西。这让周桂珍受益一生。

1985年是周桂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她主要以学艺为主,一些创作也多是与先生高海庚合作。比如“集玉壶”、“扁竹提梁壶”、“鼎纹立足壶”、“四季如意壶”、“追月壶”等。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

1985年高海庚不幸去世后,周桂珍强忍莫大痛苦,振作精神,倾心注力于壶艺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1989年的作品“环龙三足壶”、“云泉壶”分别获轻工业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同年作品“玉带提梁壶”获亚太地区陶瓷美术精品展一等奖;1995年其作品“真知提梁壶”获江苏省陶艺创新评比特别奖。

周桂珍擅长光素器,她认为,一件好的东西,不用加任何修饰就能看出它自然的美,才算最高境界。以“韵竹提梁壶”为例,本体是一个椭圆,壶嘴、壶把、提梁都是椭圆形体的舒展和延伸,处处体现着线条的张力。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以竹子衬托的壶把,竹节并非同样长短,而是各有灵性,可以看出制作者纯熟的功底。她的另一件名作“玉匏提梁壶”取材于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大葫芦,壶身丰满玉润,憨态喜人。提梁为三叉形藤蔓,线条圆润饱满,将葫芦顶部平剖即为壶盖,壶摘则是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拙朴可人。综观这件作品整体,贯穿了周桂珍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整个作品既形神兼备,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超乎前人地达到了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充分体现了周桂珍作品“造型典雅、线条流畅、色泽甜美、儒雅大度而极富现代气息”的特点。顾景舟曾经说过,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身、壶嘴、壶把融为一体,加以组合,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而周桂珍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全手工做活”,周桂珍持高度认同的态度。她认为,“全手工”的功力是非常神奇的,即使是同一种作品,也不可能做出完全一样的东西,而且随着艺术眼光的提高,对自己壶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会要求一个艺人不断地学习提高。而反之,如果图省事,用石膏模型做壶,作品的造型、神态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做出的作品也只会是“千壶一面”,没有神韵及内涵,充斥着一股匠气。

对于紫砂业现在一片大好的形势,周桂珍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她认为用“人才辈出”来形容现在的紫砂行业是可以的。因为,过去只有十几个工艺师,现在则不同,大师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涌现一拨又一拨优秀的艺人。但是,还是需要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一些老前辈传承下来的技艺,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

不过同时周桂珍也表示,紫砂工艺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并不容易,当代的从业人员要懂得珍惜,并且把紫砂工艺的传承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断地追求,精益求精。同时又要做正确的选择,很努力地学习传统紫砂工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任何人都不会不经过努力而一炮打响。整个紫砂界的全体艺人有义务也有能力守护好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发扬光大。

银壶煮雅韵,好水泡茶香


茶人进阶之路,少不了一把银壶。爱茶的人对好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把好的煮水壶会让爱茶人离追求的茶更进一步。

拥有一把好银壶,放在家里,煮水泡茶用茶汤会更甜、更滑。看着自己养的壶越来越亮,心情也会变好。拥有一把好银壶,收藏起来,或者放在博古架上,朋友来访时可一同欣赏。拥有一把好银壶,送给爱茶的朋友、长辈、老师、领导,有心的礼物总会让人感动。

茶道讲究一个“静”,花道讲究一个“定”,香道讲究一个“沉”,三者并称为三大雅道,蕴含了佛教禅的精髓。

一把工艺卓越的银壶,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宁静、安定、沉稳的气息。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银壶。拥有一把银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闲暇之余,坐在窗边静静的品茗,提起一把饶有年头的银壶,看着水柱由壶嘴自上而下倾入壶中。茶叶随着水花旋转浮起,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聆听窗外树叶沙沙作响,备感温暖安宁。

茶道的推行,银壶的使用更加普遍,众多精美且雕工精细的银壶也是在此时期产生,著名工艺大师及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老银壶,回归其本质,可以煮水,崇尚简朴,低调,无哗众取宠之嫌,于茶台中静静安放,也就是作为煮水之具。去除华丽的装饰,回归煮水泡茶之基本要求,追求味道的纯正,品味老银壶之简约古朴美。

银壶是一把可以使用的煮水器具,它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古董品。

怎样”养壶”,使其涵香纳味?


“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要细心地呵护它。

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

“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

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油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生辉了。

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茶来,否则,相互混杂,几无个性可言,养出来的壶品性也不见得高雅。

养壶最好用好茶,这样养得快;用一般茶养也可以,只是养的时间就要长一些罢了。如果壶暂时不用,亦应将壶用清水洗净,壶身内外擦干,使其不积湿气,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养壶”是心急不得的,不然的话就会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

“养壶”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但每个细节也都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至少要有了这样的感觉才算是明白了养壶的真正意义。

总之,紫砂壶的收藏者是绝不会把形态各异的壶囚放在橱架上的,真正爱惜茶壶的人,会定时地将他在不同时期收获的壶儿们挨着个儿去沏茶——以精心挑选有不同香味的茶叶,配合不同温度的水,去养壶之色泽,养壶之香气。

亮点|银壶,顶级茶席中的一道风景!


喝茶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一把银壶?

一把银壶,是茶席之上的亮点,亦可见茶人修为。

茶席上的奢侈品标配,一把银壶摆上茶席,几乎任何人都能够感受到它价格不菲,逼格不一般。

毕竟那些陈列在故宫里的银壶,昔日皇家所用之时也可能仅仅只是陈设;

毕竟欧洲几乎贵族都拥有银制器皿,也仅仅是盛宴等重要场合才会拿出来。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一个精致到位的银壶,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给人足够强的仪式感,更是对于泡茶修为的见证。

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很奢侈。

银本身是贵金属,做成银壶之后价格就更不那么亲民了,因此它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

银壶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纯洁的白银,须经数十工序,涉数百工具,历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始成银器。

拿着如此用心打造出来的银壶泡茶,口感柔和温纯,涩减韵长。喝茶是门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艺术,作为雅集场上必不可少的银壶,因此也成为了历代名人雅士所推崇之。

真正了解银壶的人便懂得,铸造一把银壶工艺难度极大,手制银壶每件作品都不一,无论壶型、把手、钮,却是千变万化。其中,一片造精妙至“毫厘必较”的程度。

明朝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写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

好银壶,难寻觅

如今物质商品泛滥,但真品稀缺。

很多人买银壶,价高觉得贵,价低担心银含量不纯,手工与机制壶真假难辨,审美与收藏就更难考究了。

而银壶茶器,是煮水入口的器物,更加要谨慎。

首要考虑安全问题,银的纯度要有保障;其次,要相信手工锤打的银壶更具审美价值;而且,价格地道的银壶实在是太太太难找了。

银壶煮水特点:

1、银壶杀菌消毒,银壶在煮水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微量的银离子,银离子是天然的抗生素,能杀灭多种细菌,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多少会有细菌附着,银离子能有效的杀灭细菌,消除茶的异味。

2、银壶净化水质,银壶煮水,能有效改善水质,改善口感,喝入口中犹如丝绢一般柔顺绵软,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若绢水”。

3、银壶保持茶原本的口感,银壶在空气中的物理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加上本身洁净无味,用银壶煮水泡茶,不会影响茶原来的味道。

4、使用银壶烧水还能防腐保鲜,即使水在银壶中盛放几天也不会变质;而且银壶烧水还能鉴毒、消炎、去湿、净化水质、延年益寿,长期使用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银壶保养

1、每次使用完之后,用柔软的干布将水分轻轻擦拭干净。

2、有使用过程中有污垢或者变色时,表面有嵌金工艺的银壶,请勿使用去污粉打磨剂或含氯洗剂,以免破坏银壶表面的工艺,可以使用牙膏擦银布或者拭银粉轻轻打磨。

3、如果长期不使用的话请在擦拭后,用软布或者纸包裹并置于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

希望我们对品质的一贯追求

能让您从淳之文化开始

爱上有美瓷陪伴的时光

了解更多银壶知识,

狄夕明的紫砂艺术


走进狄夕明的“云扬斋”,宛若走进一方紫砂艺术的天地。那些千姿百态的紫砂壶折射出主人的壶艺修养和文化创意,无不充盈着紫砂的特质、文化的灵魂和寓意的情趣。

宜兴紫砂壶自明清成熟以来,已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中国民族工艺品,富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狄夕明的壶艺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传统而不失新潮,通俗而又高雅,显示出他对紫砂壶创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作品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中,彰显砂壶内在格调和品位的崇高。

狄夕明从喜爱书画到钟情紫砂,是他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生命的重要组成。他在紫砂学艺过程中,临摹古人、前辈和大师作品时,注意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营造壶艺新作。他的原创之作“龙首壶”,虽然也是以龙为题材,张扬龙的崇拜的艺术作品,但是是以新的形态释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朱泥制作成圆润饱满的壶身,壶嘴、壶把设计成抽象的龙首和龙尾,嵌盖上的壶钮是一颗硕大的铺砂红珠,金色砂粒仿佛“游龙戏珠”的光芒。还有陶刻的五爪游龙,或是腾越于天际,或是潜藏深泽,那神秘与奇异,增添了作品寓意性和情趣感,给人以怡性悦情的享受。

在狄夕明曾在《言为心声,艺为心形》的短文中透露心声:“吾居阳羡,常窥艺人制壶,深有情恋,情有所爱,小加研寻,有会心处。”他还认为:“对技外之学养,文化之契合,自然之体察,生命之体悟,感知舍而弃之,非艺人之举。”所以,他的紫砂艺术之路始终渗溢着恬淡与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创作情感,并把真情和实意投向紫砂壶的创作,力求好作品问世。俗话说:“自然生花器,简约蕴光华。”在紫砂壶的艺术领域不断探求的狄夕明,钟爱于光器的造型设计,那简单凝练、线条丰腴的艺术语言,是男人大而化之的性格再现。其实在狄夕明看来,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以紫砂壶的形象再生。

说到紫砂壶的造型,狄夕明对自己是绝对的苛求完美,这是他与生俱来对美的偏爱。即使是传统的器形,都可以有新的解构。一件“石瓢提梁”、一件“牛盖莲子”、一件“仿古”都是他依据自己的眼光,慢慢修饰,慢慢雕琢,最后成型。作品的每一个新的变化都是他来自于生活、观察、思考的沉淀。他认为,紫砂壶是一种艺术品,也是对生活、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追求。在艺术范围中,实际上精神内容决定着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形式。

狄夕明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例如他的“鼎顶如意”,摹古法,施新意,创作而成。壶有三足似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壶钮塑成桥型的“如意”,形象地演绎出“鼎顶如意”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它的品位,它的寓意让人一览无余。

狄夕明宠爱紫砂壶的传统造型。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洗礼,而不灭灼灼其华的一定是经典。在实践中他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为曾经的经典作品融入新鲜的元素,祈盼成为新的经典之作。他的“葫芦提梁”、“紫金炉”、“功德圆满”组壶等都是在器形与陶刻的交融中包容美学的韵味,蕴蓄象征的含义。这种形意相依,气韵生动的艺术个性,可以作为狄夕明紫砂壶艺术的注脚。

“云扬斋”留给的印象是深刻的。狄夕明的紫砂壶创作构思,是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在感悟中施艺。他的作品之所以诱人和感人,是因为来自自然,发自内心。也许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铁壶烹煮黑茶清甜幽韵


大家都知道冲泡茶叶,那你知道茶叶还可以煮吗?铁壶是煮茶利器,几乎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但可以煮的却不多。用沸水煮茶叶,还能保持茶叶的口感,非黑茶莫属。

铁壶烹煮黑茶清甜幽韵

黑茶不仅能泡,还能烹煮,并且煮过之后的黑茶依旧“面不改色”。

喝黑茶很划算,一次用量能让几位好友喝到够。谈话间,把泡剩的黑茶全部倒进铁茶壶里,接着把茶壶灌入冷水,然后直接加热茶壶。待壶里的水完全沸腾后再煮1至2分钟,茶就煮好了。

从色泽上看,经烹煮的黑茶,茶汤比冲泡时更浓郁,色泽更红亮,厚实感与质感比冲泡好的黑茶来得更鲜明。

这时的黑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陈香味,取而代之的是清甜幽韵,茶味在口中慢慢弥散。如果说冲泡的黑茶回甘在后,那么烹煮的黑茶则入口清甜,与回甘融为一体。

用同一把铁壶,先后烹煮三次,黑茶只在第三次烹煮时茶汤微淡,茶香微薄,但丝毫不影响品茗效果。如果茶友既想喝好茶,又想节约成本,黑茶可说是最佳的选择。

两种煮法大开眼界

铁壶煮黑茶的方法不止一种,其中最经典的是两种方法。

第一种,采用铁壶、电陶炉,将水注入壶中,随着电陶炉的逐步升温慢慢煮。茶汤颜色逐渐变深,先像花生油的颜色,后转为栗色,大约耗时5至10分钟,期间两次加少许冷水压了一下。这种方法煮茶,味道比泡出来的茶来得醇厚。这种方法适合围炉而坐,在很冷的天气一群茶友在室内喝这么一泡茶,畅快至极。

第二种,将黑茶放入铁壶中,然后加入冰水,并用急火加温,两三分钟之后,茶汤变得透亮橙红。品尝时,滋味醇厚,香气纯正,无杂质,特有的红、浓、陈、醇。这一方法更适合自己闲暇时品饮,即可陶冶性情,也可缓解疲劳。

购买铁壶先学技巧

购买铁壶前需了解以下技巧。首先,检查铁壶内外是否有破洞,用手指稍微轻弹。如果正常,所听到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如果沉闷或带有破破的叉音,那就要小心了。

其次,检查铁壶内部是否有不正常的黑色,有些卖家为了要让壶变得美观好看,会在内部上一些未知的黑色物质,正常的情况下不应该全为黑色。第三,要看价位是否合理,网上售卖数千元一把的铁壶,往往“名不副实”。评判的方法是制作工艺精良、品相良好的铁壶,价位通常会比较高。

器之韵·老铁壶


而在宋代文人中,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不仅在文学和书法上技冠群雄,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是极其讲究。

他写过的一首诗-《满庭芳·茶》,就把他对于喝茶这件小事的执着与审美体现了出来,“兔毫金丝薄盏,松风蟹眼轻汤。”

兔毫金丝薄盏指的是宋朝时风靡全国的黑釉盏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兔毫盏,后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圣器,日本人称之为兔毫天目釉。

而松风蟹眼则是对泡茶时水的沸腾情况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也只有用老铁壶煮水,才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极其讲究,可喝茶本就是风雅之事,若要喝到最好喝的茶,自然要对水、煮水的水壶、茶、茶器,甚至喝茶时的环境与氛围都严格把关。

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入喉的风韵。

好的茶是能让人体会到一种醉意的。

宋代诗人杜耒在寒夜会客,以茶当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火汤沸火初红。”

而宋代的董嗣杲则说,“石鼎煮茶非异事,井栏镌字是何年。”

近年来,痴迷老铁壶的人越来越多,茶人们觉得,使用这种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铁壶泡茶,茶色喉韵更佳。

说得平白点,老铁壶使用河床风化后裸露出的砂质铁矿为原料,含有的重金属较少,又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可以补充人体的铁,且能软化水质。

用其煮出的水,更清澈甘甜。用其泡茶,可以更多地激发出茶叶中的多糖,使茶汤甘味更浓之余不见涩味。

当然,用老铁壶来泡茶的实用主义者有很多,收藏老铁壶的人也不少。器物本身就是收藏者生活品味、性格的一种言说方式。老铁壶自带老味,质朴古拙,仿佛一位身经百战的智慧老者,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是馈赠,亦是成熟的象征,一种老而弥坚的境界。

中国六大茶种中,哪些茶适合用银壶来泡?


银壶以其绝佳的除菌性,绝对纯净的质地,以及不易沾染茶垢的内壁,在银匠的精锤细錾之下,能模拟紫砂形态各异的造型,成为喝茶圈的一种时尚。那么,在这六大茶种中,哪些适合用银泡茶壶呐?

绿茶

绿茶大多数是由春季采摘的纯芽头、茶树叶加工炒制而成。绿茶讲究新、嫩、鲜、香,茶汤中由于富含氨基酸,口感清爽,茶叶在泡发的时刻,缓缓散开,极富有视觉观感。

因此绿茶最好的炮制器皿是玻璃杯,如果用紫砂壶泡茶,紫砂密封性茶,散热慢,温度更难以把控,茶气不能及时宣发,容易造成茶汤的苦涩。

在这方面,银壶与紫砂一样,有着较好的密封性,容易闷坏新茶的新鲜。且温度较高,更容易烫坏嫩茶。故而不适合泡以新鲜取胜的绿茶。

解决方案:较紫砂而言,银有着更佳的散热性,。稍放即散。使茶稍加冷却一分多钟,再将茶导入嫩叶冲泡,也可还原绿茶的鲜香。且银壶不会像紫砂,吸收茶鲜茶嫩的“薄”感,以澄澈、清新的口感取胜。

黄茶

黄茶的特点与绿茶相近,冲泡时同样不适合高温水闷泡,因此冲泡黄茶还是不要使用紫砂壶,玻璃茶具仍然是最佳选择。

白茶

白茶是一种微发酵的茶,在白茶体系中,又可分为新白茶和老白茶。

当年制作的新白茶,香气馥郁芬芳,口感清可口,显得淡雅有致。以白毫银针、白牡丹两款为主,大多是由春季采摘的纯芽头和一芽一叶加工而成。因此冲泡新白茶,不适宜用紫砂。银壶如要泡制当年的绿茶,也需要稍加冷却,再行冲泡。

但老白茶就不同,经过3年以上的存放,老白茶茶性由寒转凉,醇厚浓郁,汤色更接近于黄棕之间的琥珀色。需要有一定高温闷泡。银壶超强的密封性,以及导热性,能够急速发开老白茶,让茶更快地打开,还原出最纯粹的味道。

青茶

乌龙茶最重要的加工工序就是烘焙,烘焙可以萃取吸收乌龙茶的茶香。不同的乌龙茶,有着不同的烘焙程度。

闽南乌龙中的安溪铁观音和台湾乌龙中的冻顶乌龙,焙火程度以轻焙火或中焙火加工,相比之下,低烘焙乌龙茶的茶香极为浓郁,乌龙茶流行地区的人们普遍采用盖碗泡茶。

乌龙茶往往需要以“投茶多,出汤快"的方法泡制。以此来保证其鲜度,紫砂既会吸收香郁,又会破坏其鲜度,显然也不适合。

但银就不同,银的分子结构极为细密,绝不会吸走任何茶的香味。炮制低烘焙的乌龙茶,适合用银制的宝瓶,泡瓶。

高焙火的武夷岩茶和凤凰单丛,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适合用高温闷泡,在茶具选择上,紫砂壶有吸附香气的特点,依然不太适合冲泡,需要闷,又不能吸走茶香,因此银壶无疑是泡这一类茶最佳的茶器。不带走一丝茶香,还原乌龙最原始的香气。

红茶

红茶十分注重加工的工艺,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使用银质茶具冲泡红茶,与浓郁的红色汤色形成强烈的反差,也能起到观察汤色的效果。且红色的汤色的茶渍不易残留。

红茶能够经受一定程度的闷泡,高温闷泡也不要紧。持久的高温会造成红茶苦涩,需要及时分水。

有些以香型鲜嫩取胜的红茶还是建议使用泡瓶,需要茶人掌握好温度。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渥堆发酵,需要急热的闷泡发散而出,此时用密封性佳、蓄热力强的银壶就十分适合。持久的高温能浸泡出黑茶的醇厚滋味。在冲泡生普时尤其能发挥其鲜度的优势。

与紫砂相比,紫砂胜在泥土的香味与对茶垢的保留,银壶则胜在对茶味的不干预,以及对茶渍的不吸收。

结语

六大茶种,相比而言,银壶泡老白茶、乌龙、黑茶、红茶更加舒适便捷。相比紫砂,更专于泡一种茶的茶味,银壶没有窜味的担忧,一把银壶可以适应更多的茶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周志明:壶韵茶香中的生意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