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东莞茶商谭文辉在为新收到的茶样做标记。南都记者徐盛伟摄

3月26日,勐海县城。

谭文辉在街边停好自己的丰田越野车,转身进了银行。他从柜台提了50万现金,将其中的30万用环保袋装好,随手递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新班章村支书李刚。

从2005年起,谭文辉每年春季都会在西双版纳逗留两三个月,到各寨收购第一拨古树春茶,几年间跑遍了勐海茶区的大小山头,同十多个茶区的茶农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今年“头春”开始采摘以来,谭文辉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茶山上度过。这次,谭文辉以1500元/公斤的价格预订了数百公斤新班章春茶,由于担心竞争对手抢货,他一次性把货款交到村支书手上。

第1站布朗山乡吉良村

这里的茶以苦著称,茶商习惯拿它来与其它茶拼配调味

交上百万“学费”核心资源最重要

谭文辉是惠州龙门人,常年在东莞做普洱茶生意。2008年古茶山核心区之一,散落着3000余亩古茶园

饼干衣服送给困难茶农参与捐建寺庙

从布朗山乡政府所在地拐上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15公里多长的山路由无数急弯、陡坡组成。谭文辉娴熟地操控着方向盘,车尾扬起绵延数百米的土龙,路边不时可看到车辆翻下悬崖后压倒的成片树林。

老曼峨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寨子四周散落着3000余亩古茶园。同沿路的许多寨子一样,谭文辉与茶农已经熟稔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

车子经过寨子的寺庙,门口一位中年僧人远远向谭文辉打招呼,他急忙摇下车窗挥手致意,“修庙时我捐过一点点钱。”

寺庙斜对面是村民岩落旺家的木楼。从2008年起,谭文辉开始收购他家的春茶,每年收购量1吨左右。岩落旺是布朗族人,家里有1000多棵古茶树,今年他家的苦茶已经涨到800元/公斤,甜茶则达1100元/公斤。

岩落旺说,他家的茶只卖给包括谭文辉在内的两位广东客及另一位浙江客,“这些都是合作了好几年的熟客,卖给别人没法交货。”前两天有一位陌生人上门收茶,每公斤愿意加多100元,但被他拒绝了。

“寨子里的茶农大都很淳朴,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这是谭文辉多年来进山收茶的心得。刚到布朗山时,谭文辉带着整箱饼干和一些从朋友处收来的旧衣服,沿路送给一些生活困难的茶农,他至今仍保留这一习惯。至于每年春茶的价钱,只要是自己认准的山头,茶农开价多少就是多少,他从不讨价还价。

第3站老班章寨子

村口竖起“禁止到茶地收购鲜叶”的告示牌

嫁到老班章的“人脉”帮他淡定收茶

在老曼峨20多公里外的老班章寨子,不分大小树的“明前头春”已由去年的2800元/公斤蹿至3500-4000元/公斤。由于产量有限,近年登门收茶的客商挤破了寨门,即使带着成摞现金,没有过硬的关系也很难收到靠谱的春茶。

这几年,老班章周边寨子都“自觉”加强对本村茶叶资源的保护,在村口设卡检查,禁止其它寨子的茶叶流入,以防茶农掺杂使假。

除了限制外来茶叶,老班章还在村口竖起“禁止到茶地收购鲜叶”的牌,落款时间为2013年元月。谭文辉说,寨子此举是避免对珍贵古树的过度采摘,茶客只能到村里收购加工好的毛茶。

由于老班章炙手可热,茶叶的真伪成了茶商们难以回避的问题。“老班章太值钱了,我们本地人去收茶也很难搞到真货,担心茶农做手脚。”在景洪市区曼听路开茶庄的王超军直言不讳。勐海南春茶厂老板彭峰也认为,“这个行情之下,一次能收到三五十公斤老班章是了不得的事。”

不过,谭文辉一点也不着急。早在几年前,他在南糯山石头寨收茶时,就同哈尼族少女杨希的父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杨希嫁到老班章,谭文辉的人脉也延续到了这里。wWW.cy260.coM

杨希家的木楼建在村中央一片高地上,蓝瓦覆顶,实木框架,2010年建房时花费超过50万元。谭文辉一行进门时,杨希正忙着在锅灶上炒制新茶,门口的空地上晾晒着十几公斤加工好的毛茶。

杨希家现有60亩茶园,春茶产量在1吨左右。以前她家同其他合作社村民一样,鲜叶要全部上缴给设在村里的“陈升号”初制所,不得私自售卖。“去年卖给‘陈升号’的鲜叶价是300多元/公斤,比较亏。今年我家退出了合作社,自己采茶加工,只卖春茶就能赚一两百万。”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豪华皮沙发、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组合音响应有尽有。

“先给我取1公斤茶样,过几天再来收货。”谭文辉递给杨希老公厚厚一摞现金,对方也不点看,抓起几个空塑料袋就进了旁边的储藏间。

第4站勐混乡班盆老寨

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树龄等因素与老班章相差无几

看准性价比高的头春茶早下手预订

返程途中路过班盆老寨,早在路边守候的傣族茶农岩坎龙进屋搬出四箱毛茶。班盆寨子位于西双版纳勐混乡,与贺开古树园遥遥相望,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茶树树龄等因素与老班章相差无几。今年的班盆春茶价格仅800多元/公斤,谭文辉认为性价比很高,早早向岩坎龙订了总价20万元的头春茶。40公斤毛茶放进越野车后备厢,岩坎龙当场拿到3.2万元现金,脸上乐开了花。“别人都说春茶价格高,我觉得还会有上涨空间,现在不收就晚了。”谭文辉说。回到勐海县城已近子夜,望着仓库内的数十箱春茶,谭文辉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5站勐海县城

谭文辉在这里拥有两个仓库,收到的新茶先在这里分拣,再送往工厂压饼

春茶没开采已收到茶友大笔定金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谭文辉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对他充分信赖的茶客。今年的春茶还没开采,他的账户上已经收到茶友们打来的大笔定金,“都是指定要某某山头的古树纯料,一人几件,收再多毛茶也不够大家分。”

谭文辉在勐海县城拥有两个仓库,收到的新茶先在这里分拣,再送往工厂压饼。最近,谭文辉看中了勐海县城一块1000平米的地,打算花60万元买下筹建“纯臻号”会所。他深信只有在茶区扎根,多年积累的宝贵人脉才能更好地为己所用,从而掌控更多名山古树核心资源。

cy260.COm小编推荐

中国—南亚博览会:印度茶商(老罗)畅谈茶叶生意经(图)


Rajiv(左)的公司每年出口至中国的红茶约200吨。香港文汇报记者罗斯摄

讯:昨日,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在云南昆明开幕,来自印度的茶商RajivLochan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段关于中印茶缘的故事,道出两国近百年来生意往来的不易,但随着李克强倡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国南亚合作将迎来民间经贸发展的黄金时代。

Rajiv名片上的2个中文字“老罗”是他的中国名字,他对本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从香港开始的印度茶故事,故事中有昔日中印民间做生意的不容易,有LochanTeaLimited甚至是印度茶树种植史的源起。

乔装清官中国“偷茶”

“1848年,因为两国相近却不熟悉,我的先辈罗伯特.福琼只能乔装成满清官员,绕道香港出发,并找到了两位中国‘苦力’随同,他们知道哪里能找到好的茶株。”Rajiv说,起行后,罗伯特来到了当时的江南省(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到达了怀宁县(中国绿茶生产的起源地)和安徽省松罗,搜集到了能生产最好绿茶茶叶植株。之后,从广东乘船抵达福建,并受到了当地佛教僧人的招待,在那里罗伯特喝到了他所喝过的最好的茶叶。为了能从武夷山上“偷到”上好的茶株,罗伯特甚至派遣他的两位中国苦力前往并承诺如果成功,将给予他们丰厚的奖励。

Rajiv称,1849年10月到11月,罗伯特将搜集到的茶株运回了印度,使之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中安家,并种植在印北的萨哈普尔茶园中,成为第一批的印度茶。

记者后来获悉,80年代,2位日本科学家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分析表明,中国和印度茶种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在细胞遗传学上被认为没有差异。专家称茶的传播是以四川、云南为中心,往南推移,并向乔木化、大叶型发展。

期待在“高速贸易”中赚大钱

一直期待着中印关系进入“好生意时代”的Rajiv说,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的贸易伙伴,而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去年的贸易额已达665亿美元。

“今天,我把印度产的大吉岭红茶带到中国,每年出口至中国的红茶约200吨。同时,把云南滇红的原料进口到印度进行拼配,就是希望能在每年增长超过26%的中国与南亚『贸易高速度』中赚大钱,同时也延续中国茶与印度茶的这种缘分。”

Rajiv说,印度有媒体将中国总理的访问称做“一个绝佳机会”,呼吁政府不要用陈旧的理念解决21世纪的双边问题。中方率领的投资促进团队,是印度有史以来接待的最大规模的商务代表团之一,这说明中国非常重视两国贸易问题。

加深彼此了解助拓民间生意

4月底,南亚问题专家、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任佳出行印度时发现,两国间的“民间生意”因中印缅三国间官方协议迟迟未达成,中国商品只能换了包装变成“缅甸制造”、“日本制造”再卖到印度。

“相互了解是民间生意的基础。”任佳表示,相较于外交、军事等领域,云南举行的南博会更着力于拓展民众间的交往,让各国民众对他国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为此,云南方面把“中国-南亚国家智库论坛”的主题确立为打造中国与南亚各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确定了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互联互通、国际人文合作与交流等三个论坛话题。

云南省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穗彦说,中国与南亚之间虽然贸易额增速很快,但了解程度还远远停留在一些简单渠道,双方贸易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领域还应进一步拓宽。(原题《一段茶缘道艰辛印商畅谈生意经》)

茶叶店的生意经:营造氛围茶香更浓


不大的店面里,古朴的茶桌摆在正中。店主茶道功夫娴熟,在流淌的音乐中,冲出一壶汤色杏黄的茶水,优雅地倒入精致的茶盅。顿时,浓浓的茶香沁人心脾。给客人沏完茶,许小姐同记者聊起她的茶道人生。

选对茶叶经营品牌

开茶店之前,许小姐一直在汉口一家茶行从事销售工作。今年3月底,陆羽茶都开市之后,她认为市场环境不错,便和妹妹一起投资几万元开起这家20平方米左右的茶店。“开茶店最重要的就是选对茶叶品牌。”许小姐告诉记者,她经营的是现在行情不错的福音山珍稀养,上甘茶、青钱柳、虫屎茶。“对于刚开的店来说,先选几个市场行情好的茶品试卖,然后再慢慢转型专门经营其中的一种,风险可大大降低。”许小姐说。

在茶叶档次定位上,她了解到,目前武汉的茶市还是以中档茶销售为主,不过低档的大路茶也比较好卖。考虑到做低档茶只能做批发,不利于茶店打招牌,于是,许小姐一门心思做好中高档茶叶销售。于是,她加盟了福音山茶。由于市场定位明确,她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营造氛围茶香更浓

真正喜欢喝茶的人一般都比较讲究,强调茶与器的默契、环境与气氛的协调,冲泡时讲究技法,品饮时讲究章法。基于此,茶叶销售店主也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茶文化涵养。“为了将茶店开出文化品位来,我想到了茶艺表演。为了具备一流的茶艺,我专门到杭州去学习了几个月。”许小姐说,好茶加上好的茶艺展示,顾客来此喝茶自然赏心悦目。熟人们闲暇想品茶,很容易就想到我的店子环境不错,品茶聊天时很放松。

许小姐在店后面开了几间包间,客人来得多了便将他们引进包间,可以打打牌、聊聊天。“在包间里,我的茶是按壶卖的。一壶茶从40元到100多元不等,中档的80元一壶,最受欢迎。”许小姐说。据了解,在茶包间卖茶,纯利可以达到20%以上。

许小姐说,她之所以做茶叶销售,原因是她也喜欢喝茶。茶叶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她平时喜欢在工作之余,沏上一壶好茶,与老顾客分享,平添一分清闲与快乐。

潍坊:茶商叶仙红的“茶叶经”


初次接触叶仙红的人都会被她干脆豪爽的性格感染,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女汉子”其实是个南方人。作为一名军人家属,她十几年前来到潍坊,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从一名打工妹成长为女老板。

刚来潍坊的时候,叶仙红在培训学校和网络公司打过工,后来因为照顾孩子辞职在家。有什么办法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自己干点事?她思虑再三,觉得老家松阳是茶叶的主产地,自己耳濡目染也学了不少茶经,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她于2009年在城区一家茶城开了自己的茶庄。

茶庄开始生意并不顺利,叶仙红没有消沉,而是带着自己设计印制的名片、宣传页和茶叶样品去跑市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陆陆续续地开始有客户打电话了。

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叶仙红却有自己的原则:“做生意得先做人,要是不讲诚信,茶叶品质不好,人家跟你打一次交道就再也不会来了。”一次,有位客户想买一斤六百元的茶叶,她了解情况后说,有种价格四百元的茶叶外观和品质上与六百元的差不多,如果自己喝的话,这种性价比更高,客户愉快地听从了她的建议。但是因为疏忽大意,客户留下六百元就走了。等忙完后,叶仙红发现客户拿的是四百元一斤的茶叶,就赶紧给客户打电话,并将二百元钱还给了对方。

“做生意就得讲诚信,咱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叶仙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茶山经济学:茶商拍照,茶客收茶,茶农收钱


正常来说,一个商业社会是一个体系,每一个节点都管用,缺一不可。

就茶而言,茶客、茶商、茶厂、茶农、茶树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缺一不可,区别只是在于大与小。

这其间需要各种专家,尤其需要各种伪专家的表演,否则少了谈资。

这其间也需要形形色色的文化人当吹鼓手,否则,少了多姿多彩,少了各种新编的概念。

毫无疑问,普洱茶是需要感谢各种各样的概念的,没有概念,就缺乏利润,就缺乏热点。

而热点的形成,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吹鼓手,今天天下流行的各种概念,无不是如此的吹鼓而成,气流广大,乃至于成“势”,昨日的老茶,今日的古树,无不是如此,只不过,杀君马者道旁儿,鼓敲急了,会破。

概念多了,会破。概念多了,会假。茶商、茶人去包装概念,目的是卖高价,然而,复杂的概念无不是逼迫茶客向茶山而行。

如今的普洱,茶客收茶,茶农收钱,所有中间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被省略了,茶商仅仅是游客。所有商业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商人,然而,茶商却被严重忽略了。

从普洱到古树,从易武到薄荷塘,从野生到高杆,从干仓到湿仓,几乎每一个概念都在细分,细分的结果累积到茶山,累积到鲜叶,结果很明显:

茶客收茶,茶农收钱。

这中间所有的渠道,所有的文化人,所有的茶商,所有的茶厂,所有的品牌,统统被抛弃,茶山越来越富裕。

茶山富裕,其意义自不待言,然而,这仅仅是茶叶到茶汤当中的一环而已。

茶客追逐天价,资本社会,本身无可非议,然而,天价茶,未必适合每一个人。

茶叶的销售,目前就是一个圈。茶商是圈中的专家,那构成圈子的层次就与茶叶的层次有很大的关系。很多茶商不明白一个道理,大益、下关、中茶的经销商按照山头茶商的思路,该怎么卖茶呢?

茶商卖茶,无止境追求高价,无止境追求高品质,其实就如同开夏利车的圈子每天谈论的是宾利车的刹车好用不好用。

当然,茶客的圈子足够庞大,足够高端,自然会追求单株,自然会追求高杆,这是一种个性化,豪客豪商的个性化不等于普遍性。

这其实就是如今很多茶商的症结,不切实际,不设身处地,不会定位,把市场他人的优势当成了自己的优势。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所有成功的销售,无非是优势的组合,而不是劣势的组合。

在茶山转悠,经常能遇到各地茶商拿来各种古树茶来品鉴,比的都是树粗,比的都是树高,普遍认为老、粗、高就等于好茶。

很多茶,品尝下来,不过而而,这尚且是在茶山,有茶地,茶树,森林的氛围作为依托,一旦下达销区,销售的氛围不在,天价购之的所谓高杆茶,又如何销售?

不可否认,的确有味厚、味甘的好茶,让人感动,但是,鲜叶如同鲍鱼,不会加工也是白搭,有些茶,明显发酸,饮者陶醉于曼松、薄荷塘的名头,未识其真味。

再则,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而为枳,只不过,水土异也,如此简单明白,哪里能说树高树粗就一定好,如同说版纳、临沧、思茅三地茶口感都差不多。

概念到顶,市场难销,所以,有人另辟蹊径,寻找一些自媒体包装,自媒体包装其实简单,收什么钱说什么话,于是,现在的茶山,单株创始人,高杆创始人,纯料创始人,离地发酵创始人一堆,各种封号都是自媒体人给予,这让人感叹,现在的茶的确难卖,没有封号更难卖。

普洱茶界的各种创新,各种走势,都是圈子化,茶品圈子化,销售圈子化,名号圈子化,这些种种,表现了一种趋势,大家都居于漂浮的半空,而不知实际的方向。

在茶区,看到很多自媒体人在企业家面前侃侃而谈,大谈营销,大谈趋势,场面诡异,我觉得是普洱世界的一种疯狂,茶叶是专业的,企业也是专业的,为什么推广宣传手法却是业余得不能再业余呢?

有一次,碰到柏联的刘董,一堆人在旁边出谋划策,言及策划,文化包装,谈及的还是于丹、余秋雨之流,刘董言这类人我们请的还不够多吗?其实潜台词即为:专业的人才能办专业的事。

一时的喧嚣,留下的,无非是一地的鸡毛。

茶市总是走到一个节点而戛然而止,茶叶的概念也如是,这是把双刃剑,没有名山古树的概念,没有干仓湿仓的争执,茶叶就没有这么好玩,茶叶的概念一多,所有人都陷入概念而不能自拔,哪里知道茶市的方向在哪里呢?

茶文:散文


茶文:散文

1、张岱《闵老子茶》

2、张岱《兰雪茶》

3、范烟桥《茶烟歇》

4、鲁迅《喝茶》

5、周作人《吃茶》

6、梁实秋《喝茶》

7、林语堂《谈茶和交友》

8、冰心《我家的茶事》

9、冰心《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

10、杨绛《将饮茶》

11、杨绛《孟婆茶》

12、徐映璞《清平茶话》

13、王曾祺《寻常茶话》

14、黄裳《茶馆》

15、陈从周《“香”思》

16、邹荻帆《我和茶神》

17、贾平凹《品茶》

18、何为《佳茗似佳人》

19、苏烈《茶香》

20、杨羽仪《水乡茶居》

21、王景山《茶馆与情味》

22、江艺平《茶缘》

23、陈学昭《夜雨沉思》

24、陈学昭《龙井随想》。

茶文:小说


茶文:小说

1、冯梦龙《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2、兰陵笑笑生《老王婆茶坊说技》

3、兰陵笑笑生《吴月娘扫雪烹茶》

4、李渔《生二女连吃四家茶》

5、吴敬梓《马二先生游湖访茶店》

6、曹雪芹《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7、李汝珍《小才女亭内品茶》

8、刘鹗《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9、李绿园《盛希侨地藏庵品茶》

10、曾朴《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

11、李庆辰《醉茶志怪》

12、李《死水微澜》

13、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4、陈学昭《春茶》(2)

15、廖琪中《茶仙》(2)

16、寇丹《壶里乾坤》

17、颖明《茶圣陆羽(2)》

18、章士严《茶与血》

19、王旭烽《南方有嘉木》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邱辉


邱辉,原名邱维藩,字辉,男,云南昆明人,1929年5月生。1947年考入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干班学员、武工队长、指导员、原普洱专署(今思茅市)建设科农林股长。1952年,先后任中茶普洱支公司股长、思茅行署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叶领导小组副组长、行署茶办主要负责人。1995年12月离休,离休后至今继续在云南茶界发挥余热。

50年代中期,邱辉与同仁一道,组建茶区基层收购站(组),积极开展收购运销,深入茶山宣传,组织茶农垦复茶园,促进茶叶生产迅速恢复。他参与组织研制了第一台手摇、畜力和水力揉茶机,后推广应用传动、电机揉茶机,建立第一座节能土烘房和使用烘干机,促进从手工艺揉制到机械加工的转变。

撰写发表大量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章:《论思茅地区茶叶生产区划》、《关于加速发展普洱茶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茶叶技术培训教材》(主编)、《思茅地区树植物群落在茶树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许文舟:茶画


哥釉青花碗,让许多茶叶张开双臂。人逢喜事,就是这碗茶,喜上添喜。茶叶倒的倒,立的立,立着的像白居易的青衫,倒下的是陶渊明的晚景。

唐寅枯坐,童子侧立,将积雪称斤论两。风稍息,树上黄叶不敢落下。一曲终了,茶与水才有惊天动地的相逢。而唐寅的脸色,始终像在炼丹。

苦涩的人世,需要像茶一样烹煎,才有泛甜的秘密。不要说已无权无势,举杯,就笼络了人世的好山好水。

最好是亲自碾茶,分汤;最好有大雪登门,诗友踏歌来访。诸神自便,来的都是客人。茶可以先敬你,但不分高低贵贱。

琴已老,音律赶不走轻尘。一册茶谱,必然是唐寅所著,茶香或显或隐,笙歌或远或近。茶席有梅半枝,绽开所剩不多的寒意。

买一座青山,用茶养老,那时房价不像现在炒得火爆。水边随意搭建的茅屋,不担心水涨。路边摆一口炒茶的铁锅,也不用提防城管。

更重要的是,腋下夹一本线装的书,就不用与唐寅隔茶相望。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商谭文辉的“收茶”生意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