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金鸡辞旧岁,旺犬迎春来。鸡鸣寺里的鸡鸣茶,曾在2017年鸣叫出了高昂的茶香序曲,2018年,闹新春的喜庆劲儿正热乎,戊戌狗年又有哪些“汪到福到”的“狗”茶呢?

湖南狗脑贡

“来头不小”的历史名茶

品着茶汤,泡着温泉,耳畔再传来悠悠的动人故事,不知湖南省资兴市汤溪镇生活中的一幕,会令多少人向往。

2017年,汤溪镇“炎帝传说”入选为湖南省非遗保护名录,相传炎帝不仅曾选择栖居于此,也是在这儿发现了茶叶和温泉的妙用。

历史名茶狗脑贡,名字中“狗”的来头,正与炎帝的爱犬有关。

相传,炎帝寻药尝百草,走遍了千山万水。一次,他带着爱犬途经资兴的一座无名山,偶见一棵树上结满金果,初尝一颗后,便中毒昏迷不醒。炎帝的爱犬见状,并未离开,而是咬起主人的袍袖,拖拽着他前行。日升月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它终于将炎帝拖到了一棵茶树下。清晨的露水顺着树叶滴入炎帝嘴里,没过多会儿,炎帝便悠悠醒转,但此时,他的爱犬已然离开了世间。炎帝为此悲痛不已,便把这山命名为“狗脑山”,而山上的茶叶,也被称为“狗脑茶”。

狗脑茶成为贡茶的历史,则要推延到宋元丰七年。据县志记载,当地人在这年中了进士,穷乡僻壤有了这件大喜事,同乡人都为此感到十分荣耀,特意为感皇恩进献狗脑茶。皇帝喝后龙颜大悦,钦定为皇室贡茶。“狗脑贡茶”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现在再到汤溪来,狗脑贡茶的香韵犹在。每到采茶季,都会看到当地茶农正施展着杀青、揉捻、炒青、提毫的工艺。那卷曲形、白毫显露的狗脑贡茶,正冒着略带蜜糖的香味,等着懂它的人,一赏这自古流传的鲜爽。

江西狗牯脑

“接地气”的名优茶

狗脑贡茶与狗牯脑茶,二者着实有不少相似之处,颇为神奇。一个产地叫汤溪镇,一个产地叫汤湖镇;一个与狗脑山有关,一个与狗牯脑山有关;一个是温泉小镇,另一个也在茶山附近汩汩地冒着汤湖温泉。更不用提的是,二者都带狗字。

江西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熊柏林介绍,位于江西遂川县的狗牯脑山,矗立在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由于状似狗的脑袋,被当地人极为形象称为“狗牯脑”。产自这里的茶叶,也因此得了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名字。

狗牯脑山终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在这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环境下,滋养而生的狗牯脑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遂川三宝之一。金桔、板鸭、狗牯脑,提到这里的茶叶,可谓无人不晓。

打开遂川县茶业局的官网,几块闪亮的金牌,见证着狗牯脑茶的辉煌历史:巴拿马世博会金奖、上海世博会金奖、米兰世博会金奖。原来,狗牯脑茶不仅为当地人熟知,早在百年前便已香飘世界。

一部狗牯脑茶叶史,也是一部遂川梁家家族史。从最初的栽植、创制,到上百年的传承、延续,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技术推广,狗牯脑茶的前世今生,始终与梁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1796年(清嘉庆元年),梁为镒从江苏南京携带种子回到家乡,便制茶成名,成为了狗牯脑茶的创始人。自此,茶叶制作技艺世代家传。直到上世纪60年代,梁氏第六代后裔梁奇桂将制茶秘方公布,并于1964年创建了遂川狗牯脑茶厂,狗牯脑茶才得以从清代的珍品、贡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并远销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200年的岁月沧桑,并没有带走狗牯脑的茶香,反而让它在百年的积淀与传承中,讲述着匠人坚守的传奇佳话。

遂川县茶业局局长古志伟说,这些年来,当地正在推广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开发新产品,走上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的快车道,续写着狗牯脑茶的金奖传奇。

陕西苍狗白云

生肖年里道祝福

中国年有中国茶,不少茶企这些年也开始依托着农历新年的喜庆,开发出了生肖茶。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的“苍狗白云”泾渭茯茶,就是其中一款。

“想当年,杜甫在诗中写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苍狗白云由此流传,寓意变化无穷。今年的生肖茶以此为名,也正与我们的茶叶特点密切相关。”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陕西苍山秦茶·泾渭茯茶董事长纪晓明介绍,“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是后发酵茶。一般情况下,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越发红艳明亮,这也使得茯茶本身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口感转化和市场收藏,都是变化无穷。”

苍狗与白云两词相对,苍狗茶与白云茶也是各有千秋。

“苍狗茶和白云茶的原料、产地相同,但喝起来却是风格各异:一个浓烈,一个柔和。”纪晓明说,这两款茶都产自陕西秦巴山地,一款发酵较重,一款发酵较轻,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同时感受到茯茶独特的魅力。

“为了设计这款茶,我们提前一年多便开始准备。就像外形上的瑞狗剪纸设计,就在中国元素的结合中,显得栩栩如生。”纪晓明说,苍狗白云属于限量茶,从元月下旬上市以来,很受消费者欢迎。

“好茶旺好年,狗茶旺新春!”纪晓明笑着说。

cy260.COm小编推荐

安吉溪龙:茶农徐心平新春话“茶事”


“徐站长,我这里有几棵香樟树怕要冻坏了,是不是要包一下?”徐心平一手扶着一株有些“憔悴”的小香樟树,一手拿着电话,满脸的焦急。虽雨水已过,惊蛰将至,但像往年一样,徐心平担忧可能出现的“倒春寒”、“霜冻天”会伤了自家的茶树、茶苗。不同的是,今年这份忧虑名单上又添了那些套种上的树苗。

听到电话那头“不用担心”的答复,徐心平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又如往常般在茶山上转悠起来。徐心平是溪龙乡徐村湾村人,一共有200亩茶山,分别种有20亩黄茶、180亩白茶。2013年至2014年,他还在茶山上陆续套种上了榉树、红豆杉、香樟、浙江楠等珍贵树种的苗木,一亩套种25棵,共计5000棵,投入总成本10万元左右。于是,常常上山查看苗木的长势,浇水护理成了徐心平这两年新养成的习惯。他将许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200亩的茶山上。

不过,徐心平告诉笔者,别看他现在那么紧张这些套种的苗木,其实一开始乡里号召茶农套种时,他跟很多茶农一样表现出“不认可、不同意、不愿意”的“三不”姿态。“真是不理解啊,我们本来就是砍树劈山种了茶树啊,怎么又要种树呢?”其实,徐心平更多的是对种了多年的茶树那种“护犊心切”的感情,他怕树长太大,抢了茶树需要的养分,“茶树会长不好”的担忧一直让他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

而整个溪龙乡跟徐心平一样存在顾虑的茶农还有很多。为了打消大伙的疑虑,溪龙乡农办请来农业专家,耐心讲课,普及种。“那时才知道为什么乡里执意要我们套种了。”徐心平说,通过学习,他知道茶树的根系短浅,护不住水土,容易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接下来,溪龙乡还组织茶农们集体去外地茶园考察、去苗圃学习,通过看、比,徐心平也打开了心中的一个结。

原来,2012年,徐心平的茶山经历了一场干旱,200亩茶树悉数受损,“当时,茶叶都干黄掉了、干焦掉了。”茶山上不见水,没办法,徐心平只能肩担手提地人工浇水,尽最大的努力极力挽回了大部分栽种多年的茶树,但损失仍不可避免。徐心平粗粗算了下,一亩茶园平均减产10斤左右,加上茶叶品质受损,卖不出高价,当时一亩茶园要损失3000多元。“那会,真没想通。后来外出学习,看到别人套种了苗木的茶园里茶树长势都很好,我才知道树的根系比较深,能够涵养一部分水,滋养茶树。”

打消了顾虑,解开了心结,徐心平说干就干,按照浙江省林业厅林业专家的推荐,在自家茶山上套种上了各类树种。与他一样,全乡的茶农都行动起来,在去年栽种浙江楠、银杏、木荷、榉树、桂树等近十种浙江省珍贵树种,共计三千多亩,并完成山核桃套种面积650亩,13000余棵,修筑完成林道1.5公里。

如今,徐心平栽种的苗木已慢慢长高,茶山上多了不少新绿。“树木虽小,但涵养水份的能力已经慢慢体现了。”扫去了天气因素带来的忧虑,徐心平说,接下来,自己就专注忙春茶上市的准备工作。

采访手记

过去,茶农们砍树种茶,现在,茶农们茶园套种,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了茶山、茶园景致的美化,更多的还是茶农们生态意识的增强。为这种在修复环境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的认识点个大大的赞!

第三届印象紫砂杯迎新春全国有奖征联大赛评奖揭晓


活动现场

2014年1月19日下午,由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市大定名陶紫砂研究所主办,宜兴市荆溪诗社、宜兴市楹联协会、宜兴市印象紫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举行第三届“印象紫砂杯”宜兴新春有奖征联大赛评比揭晓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印象紫砂杯”新春征联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楹联爱好者,同时在紫砂界也备受瞩目,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吴鸣及查元康、袁国强、许瑛等众多紫砂艺术家;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袁裕陵,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舒贵生,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袁宗翰到会并讲话;宜兴市文联副主席何勇、宜兴市荆溪诗社、宜兴市楹联协会会长吴开荣,宜兴市大定名陶紫砂陶研究所所长、宜兴市楹联协会副会长张大定,江苏省书法院书法家白鹤、张六弢及楹联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并分别致辞。最后评选出此次有奖征联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20名,书法家白鹤和张六弢分别为2名一等奖书写春联。

出联和获奖对联。

1甲兵不用,宜兴大道成文治;注:因是甲午年,下联要求以“午“字开头。

2甲历频催午马,阳春有脚;

3龙马精神,宜兴中国梦;

4紫气东来,春风得意马蹄疾;

5真赤兔,小白龙,足下功夫称第一;(请先打二字,再行应对)

6南山北滆东西氿,春光无限;

一等奖(1名)

1.真赤兔,小白龙,足下功夫称第一;(马甲)

美青鸾,奇朱雀,林中乐曲誉无双。(凤冠)

二等奖(3名)

1、甲历频催午马,阳春有脚;

癸天喜送巳蛇,华夏同心。2、2、紫气东来,春风得意马蹄疾

青山南望,城郭开颜龙背新3、南山北滆东西氿,春光无限;

翠竹紫砂红绿茶,阳羡多情。

三等奖(5名)

1、龙马精神,宜兴中国梦

英雄气概,大定小康春。

2、龙马精神,宜兴中国梦。

鲲鹏志向,长乐九霄天。

3、紫气东来,春风得意马疾;

青云直上,玉兔回宫桂酒香。

4、甲兵不用,宜兴大道成文治;

午马方腾,正定宏猷开锦途

5、南山北滆东西氿,春光无限

旧雨新知今古情,绿韵一壶

鱼茶,茶非茶


在海南的五指山,当地人普遍自制一种“鱼茶”。鱼茶,茶非茶,这是海南白沙民间对一种类似寿司食物的叫法。鱼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风味食品。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上都会有鱼茶销售。虽然它名为茶”,实际上和我们平日里喝的红茶、绿茶等等毫无关系。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琴鱼》一首: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中对琴鱼更是赞不绝口: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重名备好奇。可见琴鱼虽鲜为人知,却早有佳言传世。琴鱼捕捞及制作成茶的工艺很特别。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捕鱼人用特制的三角密网,从深涧中将琴鱼捕捞出来。趁着鲜活,马上放入一种特制的沸水中,这水是放入了盐、糖、桂皮和茶叶等调味品、香料熬制而成的汤汁。一俟鱼熟透马上再捞出来,放入篾匾上晾晒去湿,再用木炭文火烘干,制成青黑色的鱼干,这鱼干便就是琴鱼茶的茶叶了。

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锡罐里,可长期保存不易变型、走味,也更显得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鱼茶绝无腥腻味,这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把鱼的腥腻味冲掉或压住了。鱼茶冲泡时,不久鱼干便“死而复生”般地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赏鱼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由于琴鱼产量极为有限,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过去,琴鱼作为一种“贡品”,只有皇帝和其左右的人能享用,于是,鱼茶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在海南省通什市,当地人普遍自制一种“鱼茶”。虽然它名为“茶”,实际上和我们平日里喝的红茶、绿茶等等毫无关系。

鱼茶其实是一种特制的鱼。因食用时要用水冲泡,喝其水,食鱼肉,和泡茶的方法类似,所以“盗”用了茶名。

凡是喝过鱼茶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堪称一绝。鱼茶的制作较为复杂,先把淡水小活鱼收拾干净,拌上盐,腌上一二个小时,然后挤干盐水,掺入凉米饭、酒曲或炒米搅匀,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如天气炎热,放至7天~10天即可启盖食用;如天气寒冷,则放半个月或一个月方可食用。鱼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诱人食欲。

鱼干会“死而复生”般地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赏鱼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茶诗:茶


《茶》

如果我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

你是一缕碧翠的茶丝,

那么,从你进入我滚烫身体的那一刻,

你就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世界。

我惊奇地发现,

我的生命开始有了色彩,

越来越深,越来越深。

那是一种梦幻般的色彩!

你,轻轻地,缓缓地在舒展,

我,柔柔地,紧紧地将你围绕。

我听见,你在歌唱,

我看见,你在舞蹈;

那歌声,像是从天使喉咙里发出的天籁,

那舞姿,就像美丽的花儿在纵情地绽放,

啊,因为你,我的世界已经美轮美奂!

你不顾一切地在我身体里沉坠,

而我也依然默默地在你身边守护,环绕。

但渐渐,你露出了忧郁的神色。

你惊恐失去青春的容颜,

你害怕时间会磨消我的热情;

可你要知道,

我们早已相依相溶,永不分割。

终于啊,

你不再挣扎,不再彷徨,

而是恬恬地,静静地,

沉在了我的最深处。

哦,亲爱的,

我们的结局,

酿就的是一杯苦甜相溶而又芳香四溢的茶……

茶来茶往普洱茶


世人只知龙井却不晓普洱,近些年普洱茶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着普洱粉人数的增多各种茶趣也越来越浓。我也不例外也是一个普洱茶的忠实粉丝。在接触普洱之前我也是一个小茶迷,喜欢喝各种茶,看见家里有什么茶都喜欢拿来品饮一下。喝茶的人往往都比较向往心灵上的清净,古往至今好多人都把茶与佛联系在一起。茶能使人禅定,茶能使人静心参悟….多不胜数。我却是茶者中的奇葩,不错,我喜欢喝茶但我也喜欢喝酒。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喝茶人不喝酒,我却不以为然。

“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喜欢古人的豪迈,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坦然。那种怒发冲冠为红颜的直率情怀。反之,喝茶讲究的是修心内敛,恰巧与喝酒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那种淡然,儒雅,波澜不惊的心境也是我人生的大爱。茶即茶,酒即酒,人即人,何必在乎的太多,简单自在的活着就好。

无论什么东西一定要学会控制,适可而止。再好的东西吃多了,喝多了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我虽然是一个普洱粉,不过我偶尔也喜欢喝一下其它的茶叶。众所周知能在民间留下好名声而又被世代传颂的事物都有其不可掩饰的特色。而我呢就喜欢去了解这些事物的特色,譬如喝茶。我喜欢去一一品味这些茶中的滋味,各种回味,其乐无穷。

喝茶其实对于我而言是一天静下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在当你徘徊在各种事情面前的时候,又没有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抉择。你可以泡上一壶含淡淡清香味的绿茶来缓解一下自己的内心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很多时候许多事情只要自己静下来,只需稍加思考就能得出最好的方法。

心静自然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每当在自己觉得累了的时候,我说的累是指精神上面的累,那种感觉想必大家都会有所体会。我会为自己沏上一壶浓香饱满的乌龙茶,说实话乌龙茶对于提神的效果的确很明了。浓浓的香气吸入鼻孔,顿时精神会随之一怔。全身有关精神上的颓废已经去掉了一半,当你喝在嘴里的时候,那种舌尖上的苦会让你马上忘记身心上的疲惫。鼻孔之间呼吸着浓浓的香气,舌尖上回味着之前所残留着的微苦。味觉与嗅觉彼此交缠着,纵享彼此之间的丝滑,那种感觉是言传不了的。以此喻人,生活中我们大家都有累的时候,累才证明自己活着,舒服那是为死人准备的。有苦有甜那才叫生活,只要我们以另外的一种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甘甜处处可见。

初次接触普洱是在一年前,那时喝茶也有好长时间。不过说实话还真是第一次喝普洱茶,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去年的冬天,跟朋友去串门,还记得那天天气很冷。我和朋友到他家时都快冻僵了,围着取暖器烤半天才慢慢暖和起来。听朋友说他也是一个茶迷,本想开口讨点茶喝,哪知定眼看去人家已经已经在准备茶席了。看他在布茶席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茶迷,突然感觉自己在他面前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了。自嘲一笑便随朋友按席入座,他泡的茶很奇怪,茶叶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看着有点像黑茶,对就是黑茶,茶叶是压成圆圆的饼子,看着他用茶针取下一小块放入陶瓷盖碗,慢慢的卖弄起来,看着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讲究。直到开汤,因为我知道黑茶汤色的颜色会稍微重些,不过看着他泡出来的汤色颜色的确很漂亮,我瞬间被那种汤色吸引住了。汤色红透,像极了陈年的葡萄酒,配合着水晶剔透般的公道杯,简直就是一块品质上乘的琥珀。

开始开茶了,茶气缓缓的被我吸入鼻腔,一种莫名的香气在我的脑海里盘绕着。这种香气很特别,它跟绿茶,黑茶,乌龙茶的香气都不同。我在心里憋出了一大堆问号,同时也伴随着一肚子的感叹号。随着我把茶喝入口中,入口柔,这是第一感觉。伴随着柔润的茶汤在口中的还有那缠绕在舌尖上的醇香,这种香仿佛是经过岁月沉淀过的,口齿鼻腔间都在弥漫着这种香气。下咽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滑,感觉就像小时候经常吃的果冻一样。这种茶汤第一次喝,这种口感让人有太多的感叹!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好茶”。太多的感叹,太多的疑问纠缠着我,不过朋友跟他正在谈正事我也不方便插上嘴,只好把问题憋回肚子里面。接下来又是一泡茶汤开出来了,这泡茶明显比第一泡的时候更要红透一些,我忍不住拿起瓷杯,凑到鼻腔前慢慢来感受它的香气。不错,这一泡茶香气比之前浓郁了很多,又是一堆问号缠绕在我的心中,茶不是越泡越淡吗?为何这茶一泡比一泡还要浓郁?接连喝了十多泡茶,滋味依然是那么荡人心魂。我终于忍不住了,果断的问出了我内心的疑问。为什么这茶香气那么特别?为什么口感上跟我以前喝过的黑茶区别会那么大?为什么这茶能泡这么多泡还不变味?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下把我朋友跟他问懵了。接踵而至的是一种奇异的眼光盯在了我身上,我莫名的问为什么不回答我。接下来他两都笑了。

席间我听他们解释才知道,原来这个就是我们云南土生土长的普洱茶,哎~我这老脸都红到脖根了,这次泡的茶是普洱茶中的熟茶,普洱茶还有生茶。生茶的滋味比起熟茶来更值得品味,主要是熟茶比较温和一些,天冷了才给我们泡熟茶的。这一次没有白来,虽然弄出了好多笑柄,不过一句话挺值的。

这就是我个人的普洱茶趣。从之后我开始接触普洱茶,对普洱茶的爱也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的我开始接触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面的东西我想我用一生也学习不完。现在经常跟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偶尔的时候也有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发生。偶尔有朋友调侃我,你的茶道是什么?我都是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一道跟一道不同”没什么别的,我不是什么茶大师。更不是什么禅师,喝茶只是一种心境,不求追求什么大道。“一道跟一道不同”茶如此,人生亦如此。

“食茶”、“订茶”和“下茶”


在汉族习俗中,许多当地把“提亲”一事称为“食茶”,意指男方媒妁前去说媒,如女方有意向,就以池茶、煮蛋等方法款待。如今浙江省的中部及其他一些当地还在沿袭这一陈旧的传统习俗。

婚事有眉日后,举行订亲典礼,称“订茶”,意指以茶为标志物,男方以重礼相许表诚心,女方无异议,则会收下,并热心款待男方来人。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记载宋时男女双方相亲中意,“则伐柯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若丰厚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档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中有“花此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的描绘。

清金圣叹《三吴》诗“十五女儿全不解,逢人容易便留茶”,也是对小姑娘好心的调笑。今闽南、粤东、台湾等地,民间订亲仍以茶为礼,女方承受男方的聘礼仍称“受茶”。浙江京兴、江苏南通也有此俗。湖南邵阳、隆回、挂阳、郴州、临湖等地,订亲则称“下茶”。

旧时在湖北的孝感一带,男方备办的礼物中,有“山茗海沙”,实为茶和盐。茗生于山,盐出于海,取“信誓旦旦”之意。在浙江金华一带,还有喜婆送给新郎的“鸡蛋茶”或“子茶”,指定让新娘吃,涵义生子。

茶俗:贡茶


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1世纪,巴、蜀等国曾向周武王进贡茶、蜜等物资。将品质最优良、或产量稀少的茶奉献帝王,开始于唐开宝末年,福建建瓯凤凰山成为御用北苑茶园。宋太平兴国初(975年),特别御制龙凤模,派遣蔡襄为福建转运使往北苑监制龙凤团茶。

根据宋代熊蕃所着《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仅仅北苑的贡茶就有四十多种,包括“御苑玉芽”、“龙团胜雪”、“万春银叶”、“无疆寿龙”、“瑞云祥龙”、“玉叶长春”等。其中“龙团胜雪”尤其名贵,所采的茶叶必须一芽带一叶,称为“一枪一旗”;再将一枪一旗的芽茶烫热后,只剔出中心一缕,放到贵重的容器里,用清澈的泉水泡浸,晶莹光洁净,如同银线,叫“银线水芽”;然后再用御制龙凤寸方模将银线水芽压成寸方小夸,上有小龙图案,叫“龙团胜雪”。包装十分考究,先用防潮的青箬叶包上几层,再用黄缎包裹,加朱红印封,放入朱漆盒,外加镀金锁。每年御贡的团茶只得一百夸,每夸价值四十万。

历代贡茶:

碧螺春产江苏苏州吴县洞庭山

碣滩茶产湖南武陵山碣滩;

君山银针产湖南岳阳君山;

顾渚紫笋产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

天目青顶产浙江省天目山;

天尊贡芽产浙江桐庐;

婺州举岩产浙江金华;

敬亭绿雪产安徽宣城;

涌溪火青产安徽省泾县涌溪村;

西湖龙井产浙江杭州;

庐山云雾产江西省九江庐山;

瑞州黄檗产江西高安。

普洱沱茶产于云南省思茅普洱和西双版纳。

茶外之茶


《金瓶梅》的前几回,记不大清了,写西门庆为了潘金莲踅来踅去地找王婆,王婆是盘马弯弓风言风语引西门入道,且还不忘抓紧时机挣几个茶钱,给西门“浓浓地点了两盏稠茶”。想必这茶里边的内容够丰富,“浓浓的稠茶”是茶吗?当然是,起码是在明代,可以喝到嘴里的茶算很多,不像现在,所谓的茶,只是开水加各种的茶叶。当然有人喝红茶会把糖或蜂蜜或果汁加进去,但加芝麻加花生加酸梅和盐的事想来是没有。这是现在的茶,但即使是现在,有些被叫做茶的未必也都是茶,比如油茶。

喝油茶的地域我想应该很广。小时候每年隆冬,家大人都会请人来做一回牛油油茶,以牛油做的油茶想来应该不多见,牛油加牛骨髓先在锅里熬,再把炒过的白面加进去,里边当然还会放些芝麻碎,炒这样的油茶火不能大,是一直搅,搅到透亮,然后把它盛出来,盛到一个深盆子里,等它凉成一个硬坨子再把它倒出来。吃的时候要再放锅里煮,吃多少用刀从坨子上切多少,这油茶好吃吗?味道很特殊,又热又烫又厚稠的那么一碗,在隆冬的一大早喝下去可真是顶事。数九隆冬,相信这样的油茶要比油条豆腐脑儿顶事。我的父亲在冬天都喝这个,年年还总是请人来做,每做这种油茶,像是厨间的一件大事,白花花的牛骨头,大块大块的牛油,炒好的老大一盆子的白面,这种油茶一冬也只做一次,等这一大坨油茶吃完,冬天也就过去了。此油茶虽然叫茶,但与茶却没一点点关系,吃的时候父亲还会浇一点黄酒在里边。这种油茶,一般是咸的,没见有谁用糖。油茶、油茶面、油茶面现在市上有得卖,散装或袋装都有。

北京名小吃“面茶”也是那么个意思,面茶以隆福寺小吃店的最好,我以为这是冬天的吃食,数九寒天扬风掉雪,此物最是暖老温贫,面茶端上来最好不要马上下嘴,不小心会烫着。饭量小的人,把面茶当早点,只来一碗就行,不需再点别的。做面茶,也离不开牛骨髓。牛骨髓放火锅里涮着吃是白的,但放锅里一炼,是十分的清澈。牛骨髓可以做髓油馅儿炸糕,吃髓油馅儿炸糕要像吃汤包那样先吸一下,才不会出洋相。一说髓油馅儿,不用问,一定是牛的骨髓,很少有人用猪和羊的,它们难道就没有骨髓了吗?当然不会没有,但上不了这个阵。

油茶、面茶其实都不是茶,但又都叫茶,这种叫法十分古远。还有就是三清茶,一年仅喝一次的茶也就是三清茶,就像是春饼,在我们家也只是一年仅吃一次,想吃,要等来年。三清茶是季节性的,喝三清茶的时候,不用问,一定是春节刚过,九九数完梅花正开。这时候是喝三清茶的时候,家大人说喝三清茶一年到头图个清爽,所以,每年家里都要喝一次,此茶一喝过,杏花桃花相继大开,天也就暖和了起来。三清茶也不是茶,是梅花加上佛手再加上松仁,喝三清茶得让调羹出场,不能光用嘴。松仁捣碎,佛手切成碎丁儿,梅花却是整的,把这三样东西和藕粉一起用滚开的水冲开,但不能太稠,用调羹一舀一大块就算失败。这碗茶很好喝,清香甜美而又不稀汤寡水,佛手的香加上梅花的香,再加上松仁的香,松仁最好多放一些。喝三清茶,还要有茶点,墨水瓶盖儿大小的细小点心。

清茶可以说跟茶没一点点关系。但我以为喝三清茶是春节过后最好的节目。

现在说到茶,范围是一下子小了许多,很希望有一本讲中国茶的大书,把茶之外的茶也都不妨写进去。说到茶,在中国,是山外青山――青山更在青山外!

茶联:茶对联


茶对联对偶工整,联意协调,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和正气睿智之感。关于茶的对联挂于品茶之地,可以茶相互辉映,令人浮想联翩,增加品茗情趣。在中国茶文化中,至古至今妙趣横生的茶对联数不胜数,受篇幅所限,我们挑选几部与君分享,其余部分我们将在下面导航处足一介绍。

四川关于茶的对联的趣事

相传四川成都有家茶馆,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茶馆传到下一代后,其原老板儿子脑瓜子灵活,突请秀才写了一副茶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他将这副对联贴于茶馆门外,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并“偷乐”、“作乐”一番。于是,这副对联使得茶馆起死回生,在四川被传为佳话。

四川不仅茶馆数量众多,其茶馆文化也非常有名,如四川华阳县过去有个中兴镇,镇上有家叫“兴盛居”的茶馆,对面是“望月楼”酒楼。茶馆老板为了吸引茶客,请来秀才撰写了一副茶对联,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写完后将该副有观察的对联贴于店门,因的顾客竞相围观,啧啧称赞,其生意一下子兴隆起来。

有意思的是,对面酒楼老板见状,也请秀才撰联:“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利用对联和“兴盛居”茶馆唱起了对台戏,同样引得众人前来观看。

广州关于茶的对联之趣事

清末明初,广州有家大同茶楼,为招揽顾客,曾出巨资公开征集茶对联,但条件比较苛刻,其要求是茶对联的上下联中必须有“大”、“同”二字,同时还要饮茶的意思。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消息传出去后,应征的人排起了长龙。最后,店主选中一副茶对联:“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贴,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关于广州茶对联的趣事,广州还有家着名的茶楼叫“陶陶居”。茶楼前面挂的茶对联曰:“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幅茶对联巧妙之处在于上联和下联均以“陶”字为开端,突出了茶楼的名字。同时,对联中还用到了四个典故“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和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夏禹,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氛,堪称一副绝联。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狗茶旺新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