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普洱熟茶中的宫廷料是什么?是最好的吗?是不是与贡茶有关呢?

初接触普洱茶的时候,往往会有这一系列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宫廷」二字确实给人一种高级感,可是这个名词的背后,值得推敲。

1什么是宫廷料?

首先,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茶叶审评术语中都没有「宫廷」这个词。

宫廷这个词汇,诞生于市场。

早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专门筛了特别细嫩的料,取名叫「宫廷普洱」,是一种特色商品,进而形成影响,后来市场就把这种级别的茶叫做宫廷级。

「宫廷级」现在用来指代比特级茶还要细嫩的料级。一般分为「小宫廷」与「大宫廷」,「小宫廷」更细嫩一些。

△「宫廷级」熟茶

2熟茶分级

从审评上来说最高级的熟散茶被称为特级,随后习惯是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再低就叫级外茶。

分级的原则是根据分筛机的筛孔来分,以茶叶的体积作为根据,不同的筛孔就分筛出不同的等级。

由于「宫廷级」这一概念的流行,很多茶厂习惯于筛出比特级更细的「宫廷级」散茶。

如果我们乐意,可以把茶从细到粗分筛出二十多种,但是这在生产中非常麻烦,一般就分七口主料:小宫廷、大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七口主料的分级已经比较精细了,很多小规模企业的分筛等级更少。这在生产中比较方便,过度地强调分级会产生成本的浪费。

大概率来说,宫廷料是比较细嫩、芽头较多的料,是一款茶中内含物质含量最多的部分。品质方面有一定优势,容易泡得更为浓酽。

鲜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的是一芽一叶,更粗老的原料中儿茶素含量越来越低;从水溶性糖来看,一芽一叶的含量相对较低,随后逐渐提高。

不同的物质含量比例就会造成了不一样的口感与风格。

从总的水浸出物来说,细料含量相对要高,但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审美;有些人就喜欢粗老料的醇厚口感,因为老料中的水溶性糖比例一般较高。细嫩料和粗老料只是风格的区别,不能成为衡量品质的标准。「宫廷」只是外形描述,不是品质描述。

4宫廷料适不适合越陈越香?

现在能找到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老茶一般都很粗老,让人觉得细嫩料的存放潜力不如粗老料。

其实,越陈越香的潜力与原料的级别关系并不大,只要具备足够的活性就有了越陈越香的前提。

那为什么会有宫廷料不耐存的印象呢?

一、宫廷料往往是散茶存放,散茶存放不利于微生物的小环境维持,转化效果会打折扣。

二、细嫩料的儿茶素含量较多,涩感消退得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度过尴尬期。

5宫廷料不耐泡?

宫廷料并没有不耐泡,它的水浸出物量一般是有优势的,但是宫廷料相对细碎,叶片结构破损率较高,所以溶出很快。容易泡得前面浓,后面淡,造成不耐泡的错觉。

那怎样才能泡好宫廷料呢?结合它的特征,主要注意两个方面:取茶、出汤。

一、取茶时可以略微降低茶水比,并且尽量从茶饼上成块取,不宜太碎。

二、冲泡时注意出汤速度快一点。

关于宫廷料,做一个总结:

宫廷料更多的是一种风格,是外形上的特征,存放的话要有耐心,冲泡时需要多注意。

cy260.com小编推荐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些知识你都要知道!!


大家都知道苦味食物多具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苦丁茶也是日常必备的茶饮,是特别时候在夏天饮用,既有生津解渴,又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医认为,苦丁茶味苦、微甘,性寒,入肝、胆、胃三经,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止泻痢、疗便血等功效。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降三高、降火、消炎、提高身体免疫力、祛口臭等,具体有:

1、降三高

苦丁茶是降三高的茶饮品,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及血糖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保健茶饮,通过常饮苦丁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

2、降火

苦丁茶一般情况都是人们用来去火的,其实苦丁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用品,苦丁茶有着清热解暑作用。

3、消炎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外用还可以杀菌、消炎防止暗疮、粉刺等多种流行疾病。

4、提高身体免疫力

苦丁茶不仅有降三高的功效作用,还被人们誉为长寿茶、美容茶等美称。是一种最天然的多功能保健养生饮品茶。苦丁茶能够双向的调节机体代谢,增强人体内的免疫功能。

5、祛口臭

口臭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细菌引起的,那些细菌会制造出难闻的挥发性硫化物,从而导致口腔异味。苦丁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够杀死口臭细菌,并阻止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异味。所以苦丁茶还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口臭的作用。

苦丁茶的营养价值

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苦丁茶的禁忌

虚寒体质者:虚寒体质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冬季特别怕冷,常常感觉手脚冰凉。这种体质的人喜欢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而且不容易“上火”,但喝了寒性的苦丁茶后,手脚冰凉的症状会加重,不利于虚寒体质的改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慢性胃肠炎患者:慢性胃肠炎患者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寒,腹部受凉或吃了凉性食物时,容易肚子疼或拉肚子,苦丁茶会加重这些症状。此外,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减弱,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也不宜饮用苦丁茶,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副作用。

经期女性:女性经期期处于失血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如果喝寒性的苦丁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严重者可造成月经不调。

经常痛经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经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新产妇:刚生完宝宝的新产妇身体虚弱,应适当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寒性的苦丁茶不仅不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还会伤及脾胃,极易引发日后缠绵难愈的腹部冷痛。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据《中药大辞典》界定,苦丁茶由枸骨、大叶冬青这些植物制成。而动物实验证实,枸骨具有抗生育的作用,因此,怀孕了及近期准备要小孩的人最好不要喝苦丁茶。

温馨提示:以上有几种情况是不适合和苦丁茶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乱饮用苦丁茶,否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适当的饮用一些就可以了,不要给身体制造麻烦,保证身体的健康。

综上,苦丁茶虽然是一款好茶,但是不管是什么茶都是有弊端的,所以该注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禁忌一定要了解清楚了,好啦,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关于黄茶,你不知道的是这些!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大小划分,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

鲜叶最为细嫩,于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黄芽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等,其中君山银针最为名贵,属于中国名茶之一,雅称“金镶玉”。

黄小茶

细嫩芽叶制成的统称为黄小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但品质不及黄芽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

黄大茶

用粗老原料制成的,称之为黄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如安徽皖西金寨、霍山黄芽、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都是黄大茶。

据史料推测,黄茶在公元七世纪已经问世。

《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兴于唐,自明代列为贡品,清朝时期最为普遍。”而整个唐朝盛行蒸青绿团、饼茶,中唐时炒制的绿茶才刚刚出现,何谈黄茶。

所以“肇于西汉”的“霍山黄芽”,应该说的是鲜叶带黄色的特异树种制成的茶叶。而现在所说的黄茶,是指经过焖堆渥黄技术制成的茶。

明代闻龙《茶笺》中记载:“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湿热,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瓮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这是制茶中色泽黄变现象的最早记载。

同时,也对黄变的原因、防止黄变的措施、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作了正确的阐述。

黄茶制作工艺

在崇尚绿茶的时代,因不善制茶或低温杀青,或杀青时间过长,或杀青后干燥不及时等因素,茶坯在水热作用下发生了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了黄叶黄汤,阴错阳差,无意间诞生了黄茶。

可以说,很多茶类的诞生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而这种错误,恰恰造就了茶叶世界的五彩缤纷。

新中国建立初期,要用茶叶来换外汇,而苏联人大多喝红茶。当时黄茶最大的产出地霍山县全部改制红茶。

直到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苏关系破裂,才重新开始制作绿茶及黄茶。而黄茶制作工序几近失传。几位茶学专家与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茶农历经两年的走访尝试,黄茶才重现人间。

不过,由于黄茶的特殊工艺——“焖堆渥黄”很难掌握,当地又缺乏资料记录传统工艺,所以当年恢复的霍山黄芽,也不能保证工艺完全传承历史。这也就导致了现在市场上的很多黄茶,并没有很明显的“黄汤黄叶”特征。

如今很多黄茶的主产区,主产的茶叶却不是黄茶,所以这就造成了黄茶产区广,但是产量极低的尴尬局面。

因而,作为六大茶系之一的黄茶,将如何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同时开拓市场呢?道阻且艰,唯有“上下而求索”吧。

春茶有三大盲点,你都要知道!


最近,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已经开始出现春茶上市的消息了吧。

但关于春茶,有几个盲点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的。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

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1|春茶不是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

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2|并非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

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

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

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3|不是越新鲜越好

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也就是说,清明采摘制作好的茶叶,等到谷雨前后再喝为好。

因此,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

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实!


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实!

很多茶友在遇到苦涩难咽的新生茶(农家茶/轻发酵茶),或者堆味沉重燥火强烈的新熟茶(厂茶)时,容易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好的心理来安慰自己。但是却很少疑问过,我应该买到这样的产品吗?它应该是这样的吗?小茶仙今天又来搞!事!情!深入解读一下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这一说法。

“越陈越香”的释义

“越陈越香”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存放时间越长,香气越浓,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中的香气挥发掉的越多,其实,小编觉得,用“远年回甘”来描述陈茶,可能更贴切些。

六堡茶(包括所有黑茶)所指的“越陈越香”应该怎么理解呢?小编认为至少有两层含义:

(1)香味的转化,由新茶的清香转化为老茶的陈香和韵味。那么到底这种陈香味是怎么样的呢?小编也只能作大概的描述,陈香,就像是以前粉刷白灰的屋子,很久没有人住,打开门刚进去闻到的那股味,有点像灰碱香味,木质陈香味。但闻屋的那种味是刺鼻子的,难受。六堡茶的这种陈香是舒服,怡神,醒脑的,令人陶醉的。

(2)口感的转化,黑茶工艺是六大茶类里面唯一有微生物参与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尤其是自然陈放过程中,纤维素等原本不溶于水的物质会被分解成单糖,所以相当于是增加了茶汤中的溶出物,就增加了茶汤的浓度,所以会有醇或者厚这种感觉,入口也更顺滑。

“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当茶做成成品之后,由于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向人们喜欢的色泽、口感和保健价值上升。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六堡茶的最佳品饮期应在10-20年;对于发酵程度偏轻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延后;而发酵程度偏深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则会适当提前;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变得适口,而茶香,劲道随时间而减弱,达到高峰以后,品质会逐渐下降,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药用成分为主了,而是从感观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态的底蕴来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推崇。

六堡茶“越陈越香”的历史基础

旧时,六堡茶和普洱茶是没有“越陈越香”的概念的,出口到香港及南洋的茶以六堡茶居多,普洱次之。新制的茶苦涩过重,香港茶楼为了加快茶的陈化,最早开始制作“发水茶”,即将新茶加湿加温渥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加快转化,使茶汤色红亮,口感醇厚,有一股特殊的陈香。经过传统港仓(高温高湿不通风)仓储后苦涩度大幅降低,因此引申出香港六堡茶、普洱茶陈放后饮用的传统,并进而引申出“越陈越香”的概念。

可以说,传统香港仓储发展出“越陈越香”的概念,某种程度上,传统香港仓储也是现代渥堆工艺的鼻祖,现代六堡茶和普洱茶熟茶工艺上一脉相承,都是借鉴了香港仓储的方法,发展出了现代渥堆工艺。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当时的香港人而言,评价茶叶品质的指标并不是茶的存储年份,而是茶叶的转化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合理、更务实的观念——轻陈期重陈化品质,可惜,这不是现在的主流消费观念。

六堡茶“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

有一句广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借用一下,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越陈越香”,小编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六堡茶才能“越陈越香”:

(1)原料优秀

优质的原料可以做坏,但劣质的原料不可能做好,原料决定了一款茶所能达到品质的上限,严格的说,六堡茶制作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最终茶品品质的呈现上线,因此才有“原料——制作(初制-精制)——仓储”这一链条。

从原料品种来说,高山大树茶优于台地茶园茶,六堡茶群体种优于大叶种;从原料的成熟度来说,茶叶的原料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保证,不能太嫩,也不宜太老。(相关阅读:购买六堡茶,要摒弃绿茶思维);从口感上来说,新茶首选厚度(粘稠感和油度),其次是新茶可以苦涩,但苦涩要化的快,不能锁喉。

(2)低温初制工艺

所有能够后期陈化的茶都有一个共同点——低温制程。白茶的传统工艺里,没有揉捻、烘焙与高温干燥,普洱茶传统上以晒青方式干燥,六堡茶传统工艺的杀青温度也较一般绿茶要低。低温制程使得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特别是酶类没有遭到高温破坏,保证了其日后转化的物质基础,因为在渥堆阶段,六堡茶以微生物发酵转化为主,而自然陈化阶段,六堡茶则以自然氧化和受抑制的酶促氧化为主。

高温制程是黑茶后期陈化的天敌,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

举个栗子,小编手上有一款2001年的越南河江绿毛茶,经过多年的陈化之后,干茶已经由墨绿色转化为黑褐色,乍一看像极了陈年六堡茶,开汤品饮,汤色接近红茶,味道也很像红茶,入口仍带些许新茶的涩味,饮后不生津,和陈年黑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说,高温制程做出来的茶,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陈化,都不可能有陈年黑茶的味道。

小吐个槽,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高温快速烘干的六堡茶,饮后口干锁喉,茶,一做出来,就已经死了。

(3)存储正确

不同的仓储温、湿度控制,对六堡茶的转化有决定性的影响,专业的存储大概有以下四个风格,至于好坏,小编不下定论,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

高温高湿(温度>30℃,湿度>85%的不通风环境):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软化转甜,但丧失了部分六堡茶应有的茶质特性。汤色黑红而不亮,若过度熟化则出现叶底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高温低湿(温度>30℃,湿度

低温高湿(温度85%):这种仓储环境下,最适宜微生物生长,但容易转化出类似土腥气的味道。

低温低湿(温度

温、湿度控制,可以排列组合,其他的因素,就大多是单项选择了,比如异味,任何味道对于茶品而言,都是负面的,因此存茶环境一定要隔绝异味。光照对茶品是绝对有害的,其中对茶品内质损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线,会让茶品的内质快速损失。

可能有的茶友会说,这就是陈茶的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小编只能说:您开心就好!

消费者该如何正确看待“越陈越香”?

总之,“越陈越香”的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前提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六堡茶才会越陈越好。

但片面炒作年份的人,基本可以说不是茶客而是茶商,不是最终饮用者而是投资者、转手贩卖者,他们关心的不是茶的品质香味,而是茶能赚多少钱,常喝普洱茶的茶友应该清楚,陈年普洱茶的定价权在广州芳村,而不云南。

更有极端者,喝六堡茶只论年代,似乎越久越好,这种认识和做法,只能说是不得要领。其实发酵程度适中,陈化时间有5年左右,真材实料的六堡茶,滋味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陈茶,应该理性,小编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偏爱花香,鲜爽感觉的,基本可以不用存老茶了,这些特征老茶不会有;

2.偏爱熟茶感觉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期待老茶;

3.买老茶是高成本,低性价比,10年以上的老茶谨慎购买(造假,湿仓),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

4.个人自存老茶,建议小规模,大规模存高风险(发霉,串味)。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探讨,也不怕拍砖。

喜欢普洱的你一定要知道的普洱专业术语


喜欢普洱的你一定要知道的普洱专业术语

我们在喝一款普洱茶的时候,常会用不同的词语去加以描述,下面小编整理普洱茶相关术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松紧度: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2.匀整: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

3.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4.茶汤:

清澈:茶汤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茶汤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5.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7.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8.烟熏味: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9.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10.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11.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2.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3.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14.茶汤香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15.茶汤口感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16.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7.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8.叶底

肥厚:叶底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底张展开,叶质柔软。

暗杂:叶底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底茶叶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21.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22.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23.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24.内飞: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25.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26.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27.七子茶饼: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8.铁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29.砖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30.沱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31.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32.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33.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34.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35.印级茶: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6.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37.广云贡饼: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38.纪念饼: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39.竹筒茶: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40.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出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为(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关于黄茶,你都知道哪些?


黄茶,可以说是六大茶系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了。

在提及黄茶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就是:“黄茶是一种与绿茶的加工工艺略有不同的茶,多了一道焖堆渥黄的工序。”

经常会有人将黄茶错认为绿茶的一种,黄茶最显著的特征——黄叶黄汤,也时常会被误解为是绿茶放坏了。

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茶。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系之一,按鲜叶老嫩芽大小划分,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

鲜叶最为细嫩,于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黄芽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等,其中君山银针最为名贵,属于中国名茶之一,雅称“金镶玉”。

黄小茶

细嫩芽叶制成的统称为黄小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但品质不及黄芽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

黄大茶

用粗老原料制成的,称之为黄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如安徽皖西金寨、霍山黄芽、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都是黄大茶。

据史料推测,黄茶在公元七世纪已经问世。

《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兴于唐,自明代列为贡品,清朝时期最为普遍。”

而整个唐朝盛行蒸青绿团、饼茶,中唐时炒制的绿茶才刚刚出现,何谈黄茶。

所以“肇于西汉”的“霍山黄芽”,应该说的是鲜叶带黄色的特异树种制成的茶叶。

而现在所说的黄茶,是指经过焖堆渥黄技术制成的茶。

明代闻龙《茶笺》中记载:“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湿热,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瓮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

这是制茶中色泽黄变现象的最早记载。

同时,也对黄变的原因、防止黄变的措施,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作了正确的阐述。

黄茶制作工艺

在崇尚绿茶的时代,因不善制茶或低温杀青,或杀青时间过长,或杀青后干燥不及时等因素,茶坯在水热作用下,发生了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了黄叶黄汤,阴错阳差,无意间诞生了黄茶。

可以说,很多茶类的诞生,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而这种错误,恰恰造就了茶叶世界的五彩缤纷。

新中国建立初期,要用茶叶来换外汇,而苏联人大多喝红茶。

当时黄茶最大的产出地霍山县全部改制红茶。

直到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苏关系破裂,才重新开始制作绿茶及黄茶。

而黄茶制作工序几近失传。

几位茶学专家与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茶农历经两年的走访尝试,黄茶才重现人间。

不过,由于黄茶的特殊工艺——“焖堆渥黄”很难掌握度,当地又缺乏资料记录传统工艺,所以,当年恢复的霍山黄芽,也不能保证工艺完全传承历史。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市场上的很多黄茶,并没有很明显的“黄汤黄叶”特征。

如今很多黄茶的主产区,主产的茶叶却不是黄茶,所以这就造成了黄茶产区广,但是产量极低的尴尬局面。

因而,作为六大茶系之一的黄茶,将如何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同时开拓市场呢?

道阻且艰,唯有“上下而求索”吧。

小青柑饮用须知,你应该要知道哦!


小青柑饮用须知你应该要知道哦!

近年来,小青柑因其娇小玲珑的外形、独特的口感以及良好的养生功效,逐渐成为不少茶友的心头好。小青柑虽好,但也应饮用得当方能达到养生效果,如果饮用不恰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了解其饮用须知就尤为必要。

以下的一些饮用须知你应当了解一下:

宜:

1、长期抽烟的人群

长期抽烟的人,呼吸道、消化道、血管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对身体健康不利。对于那些一时还难以戒烟的人,喝茶可以说是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方法了。

而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小青柑柑皮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毒素可随喝茶不断解除,排出体外。此外,烟瘾上来的时候,也可以借着喝喝茶,这样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肠胃不好的人群

小青柑中普洱熟茶是温胃、养胃的佳品,能够促进肠胃消油解腻的功能,小青柑中大量的果酸和维生素C等物质也能令人开食欲、促消化,对肠胃不好的人群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3、常对电脑的人群

现代社会,电脑一族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一天超过八个多小时的时间面对这电脑,所产生的辐射会对皮肤、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上班时间对着电脑,加上又是低头族,一天面对着电脑、手机的时间,恐怕还不止十个小时了,到底产生多少辐射我也算不清,要喝小青柑的话可以选择润元昌小青柑,正宗地道柑普茶,作为柑普茶标杆,深受广大茶友喜爱。

小青柑柑皮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普洱茶中丰富的茶多酚、微量元素等相结合,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元素,有效的防辐射及抗衰老。

4、生活在雾霾严重城市里的人群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你,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会造成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损害。小青柑普洱茶蕴含茶物质和陈皮的药理功能,能够润肺生津、理气你、预防动脉硬化。雾霾天气下常喝小青柑可以减轻雾霾对身体的伤害哦!

5、清饮或调饮皆宜

小青柑本身就具有清香四溢的果香和熟茶醇润的口感,清饮亦有果茶的趣味和滋味在其中。不过根据个人喜好也可以与蜂蜜、冰糖、红枣等性味温和的食材一起做成调饮,风味亦佳。

不宜:

1、不宜与药同喝

吃药前后应尽量避免喝茶,两者最好间隔两小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茶多酚等可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物吸收。

2、不宜发烧时多饮

小青柑中的咖啡碱等物质会加速血液的循环,增重病情,鞣酸则具有收敛作用。影响机体的正常散热,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3、孕妇慎饮

小青柑虽填装的是熟普,但青皮药性较强,普洱茶性虽温和但仍含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所以孕妇应结合自身的体质慎饮,即使要喝也应喝淡茶。

4、婴儿宜忌饮,儿童宜少饮或淡饮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特殊阶段,应根据个体差异来决定不饮、少饮或淡饮。

好茶亦须如法饮,方能于身体健康有益,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茶友们应当在品饮过程中摸索总结出对于自己和家人最养生的饮用量和节令时段,才是饮用小青柑与其他茗品的如法之举。

关于普洱茶的经典唛号你知道多少?


关于普洱茶的经典唛号你知道多少?

70年代对于普洱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普洱茶出口创汇的需求下,它的品质和产量都必须保证相应的高度和稳定性。不同级别茶青的标准化拼配开始逐渐进入普洱茶的制作领域,并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唛号的诞生

70年代初期,为了普洱茶的出口创汇,云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开始推动云南普洱茶走向标准化量产的道路,从此无论是在拼配还是在原料的选用上都具有了制式化标准,省公司依据特定的含义为这类拼配茶制定了唛号,诸如7542、7572这样的经典配方从此诞生。紧压茶的唛号用4位数表示,前两位为该款茶的配方研制成功的年份,第三位为拼配原料中主要毛茶原料的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如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此一来,唛号便清楚地记录了茶品的关键信息。由于当时用于出口的茶品外包装由云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统一提供,唛号便成为识别不同批次茶品及其生产厂家的关键标识。以7542为例,75代表着这个配方在1975年首创,4表示以4级毛茶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拼配,2则代表该配方茶由国营勐海茶厂生产。

配方茶的稳定品质和可延续性

配方决定了茶青固定的拼配方式,也就保证了即使在不同时间生产的不同批次的茶品,只要采用了同一配方,其口感、滋味就是相似的,只要“还是原来的配方”,就“还是原来的味道”,老味道因此得以延续,习惯了某一种口味的老茶客也总是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同一配方的延续性生产,也为其提供了不同年份的口感品质标本。人们可以很清晰的预测到,手中的这款配方茶在5年后、10年后、15年后......的样子。配方茶也因此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即使在40多年后的今天,新老茶客对于经典配方茶的喜爱仍然有增无减。

走上经典之路

7542和7572是普洱茶优秀配方的范例,进一步证明拼配是成就普洱茶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年,7542和7572这两款配方茶不仅用来出口,也从90年代开始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大陆老茶客的味蕾,成为那一代老茶客共同的味觉记忆。这两款茶也因此分别被称为“评判普洱生熟产品的标杆”。

双陈贮藏的经典配方茶品

1975中茶绿印7572

这款7572是原国营勐海茶厂在1975年熟茶试制成功后的第一批熟茶,在1992年进入双陈专业茶仓干仓贮藏。它见证了熟茶的诞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云南茶叶的配方唛号正式确立,作为第一批7572配方熟茶,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1982年中茶绿印7542

此茶是80年代初原国营勐海茶厂生产的7542,1993年进入双陈专业茶仓干仓贮藏,历经三十多年的干仓陈化,茶性已十分温和,但通过生津和回甘的持久度,仍能感受到7542的力度,饮后茶气明显,口中回甘持久。

1984年中茶绿印7572

1984年原国营勐海茶厂生产,1992年进入双陈专业茶仓干仓贮藏。这款茶是早期国营勐海茶厂生产的一款具有代表性的7572配方茶。经过三十多年的陈化,陈韵十分突出,出现芬芳的参香。口感醇厚,清甜明显,茶汤下肚之后立刻觉察到他浑厚的茶气。

1991年中茶绿印红丝带

1991年原国营勐海茶厂生产,1994年进入双陈专业茶仓干仓贮藏。被誉为90年代表现最佳的7542茶品,目前纯干仓的91年红丝带存世量不足两件,数量十分稀有。

除了收藏这些经典配方茶,双陈也在不断的研究这些配方茶,并以他们为蓝本,延续经典,还原经典。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关于宫廷普洱,你需要知道这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