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布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8.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布朗山、西定、巴达山区一带。他们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素有“古老茶农”之称。布朗族饮茶的独有方式包括吃“得责”生茶和口含“腊”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几项内容。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即“腊”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动时累了就把“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在勐海县布朗族居住区,大凡宾客临门,热情好客的布朗人总会端上一杯浓郁香醇的茶水,客来敬茶是布朗人的传统礼节。在长期的种茶、制茶实践中,布朗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用土方法制作茶饮方式,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精细加工,但却味纯色正,颇具地方特色。

制散茶:布朗族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用自制毛茶。他们将采来的鲜叶,在热锅中翻炒杀青,待鲜叶开始变色、变软时,将其放在竹席上用手搓揉成条状,然后均匀摊放于阳光下。晒干后,就制成了布朗人日常饮用的晒青茶。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散茶就是现在制作普洱茶所用的原料——晒青毛茶。用开水冲泡布朗人自制的晒青茶,茶汤黄绿明亮,入口醇厚回甘,满口生津,饮后使人神清气爽。

制作竹筒茶:将新鲜的茶青放在锅内翻炒,使之散发青草气,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为止,用笋叶封口后扎紧,然后将竹筒放置于火塘边烘烤,烤时要不停翻动,当竹筒表皮烤成焦状,待其冷却后竹筒茶就做成了。饮用时,剥去外层竹子,取出呈圆柱形的茶柱就可以用沸水泡饮或煮饮了。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筒茶,茶香中隐隐透着竹香,且清香持久,茶汤滋味爽口清凉,饮后使人心旷神怡。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至今澜沧县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制作烤茶:烤茶是把茶摘回来,经锅炒、手揉、晒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加入水熬成茶汤来喝,据说喝了这种茶能使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他们把烤茶当作常备保健品而饮用。烤茶浓郁香醇,也是布朗人待客之上品。

制作青竹茶:布朗族居住地区到处生长着竹子,在过去,布朗族人民还有喝青竹茶的习俗。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而就地取材是青竹茶的特点。当地居民在离开村寨务农,在野外劳动或进山狩猎时,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当作煮茶器具;或找几块石头堆成临时小灶,把竹筒放在“小灶”上,再向筒内加上山泉水,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堆放于竹筒四周燃烧。当筒内水煮沸时,将适量茶树的鲜叶放入竹筒内,继续烹煮,将煮好的茶汤倒入事先已削好的小竹杯内,即可饮用。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别具一番滋味。

布朗族居住、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就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善种植茶树,茶也是他们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在与茶的密切接触中,逐渐形成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用茶方式。

cy260.COm小编推荐

叭岩冷:布朗族种茶始祖


叭岩冷:布朗族种茶始祖

澜沧县布朗族地方史《奔闷》典籍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千余年前。率领部属在芒景一带定居的首领,娶傣族领主女儿为妻,被傣族领主封为管理布朗族的“叭”(基层官衔)。叭岩冷临终前曾嘱咐部民说:“到我死后,留下金银终有会用完之时,留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在布朗族的《祖先歌》中有唱词唱到。

布朗族是远古濮人的后裔,是澜沧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在古濮人曾经生存过的故土上,随手便能捡起一块块余温尚存的石斧、石刀。这些石斧、石刀都已是4000多年前的珍贵遗物了。古濮人在参天古木的大森林穿行了几个世纪,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各民族支系间的重构——濮人中分离出了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但无论怎样分离,有一样东西却始终依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茶。

岩冷的纪念雕像

布朗英雄叭岩冷以睿智的远见,率领族人用原始的工具,开辟了举世瞩目的万亩古茶林,为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及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留下了壮丽的史实。他生前领着族人开始对茶进行人工培植和移栽,并给这种饮用佐料“得责”(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腊”,意为绿叶,为后来傣族、基诺族和哈尼族爱尼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

他率领着部属来到了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芒景山。他们把在森林里发现的野生大茶树上的茶果和枝叶扎成一个结,作为标记,并在做了记号的野茶树四周刨松土,洒上火灰,让茶籽落地后自然生长,再把长成的茶苗移植到部落居住地的四周,随用随采。

茶叶神奇的功效越来越为周边各民族所依赖,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

当时,周边的芒景一带都是傣王的领地,叭岩冷每年采了春茶,便带上最好的春尖去觐见傣王。

频繁的往来,傣王相中了这个既有英武之气又颇具胆识和谋略的年轻布朗头人,便把自己的第七个女儿许配给叭岩冷。由于傣族和布朗族的联姻,茶叶种植在整个傣王统治区域内,得到极大的发展,奠定了的基石。迄今已有1300多年、刻有傣文的记载芒景历史的残碑现今还向人们讲述着这段历史。

在布朗族的《祖先歌》中有唱词唱到:“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如今,依山而居的各民族,无不依托着大山和茶园繁衍生息,他们对这片古老的家园有着极深的情感,这种情感从第一个祖先叭岩冷起至今一千多年始终都没有变过。

带你领略布朗族的食茶与药茶


在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勐海县,居住着一个独特的民族——布朗族,他们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也是云南最早用茶的民族。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经历了饮用、食用和药用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至今在布朗族的用茶方式中仍有遗留。布朗族的用茶方式可谓多种多样,除了饮用外,仍然还保留以茶入药、以茶入食的古老习俗。

在勐海,说起布朗族食用茶,最具特色的恐怕就是布朗族的酸茶了。酸茶是布朗族独特的茶类产品,这种以茶为蔬,腌而食之的用茶方式较为原始古朴,是布朗族先民用茶方式的遗留。

制作酸茶所需鲜叶必须选用较成熟的叶片:叶片有光泽,尚柔软最好。太嫩,制成的酸茶会太烂,口感不好;太老,纤维多,难以咀嚼。采摘的叶片不能留梗,否则,不但影响外观,而且还影响口感。将采摘的鲜叶倒入沸水中,并适当搅拌,当叶片煮熟,即可捞出,控水。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放置在阴凉的地方,需要7-10天不等,发酵时间视气温而定。发酵程度的控制,是决定酸茶滋味和香味的关键。将发酵适当的茶装入新鲜的大竹筒内,边填边压,必须填紧、压实。接着用芭蕉叶塞住筒口,然后用大块芭蕉叶盖住筒口,再用篾片绑紧。最后,把竹筒埋在自家后院中,以土盖实。因地中温度较低,竹筒内的茶不仅不易变质,反而埋在土中的时间越久,茶叶中的苦味会变得越淡,酸味也越浓、回甘也越好。保存得当,埋得越深,时间越长(最长时间可保存3-4年),滋味也越是酸甜可口。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每当夏季,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特别是年轻男子提亲订婚,一筒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居住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曼峨的布朗人,结婚前,男方的母亲就必须制作好酸茶。结婚时,要拿着一筒制好的酸茶到女方家去。酸茶一般不出售,多自用。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茶不行”。这里指的就是酸茶,布朗人常常会带酸茶到山上劳动时吃,当然也会在家里火塘前吃。在燃烧的火塘前,男女老少围在一起,边闲谈,边取出酸茶嚼食,茶叶酸甜、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别具风味。

另外,喃咪茶也是勐海布朗人传统的食茶方式。据相关史料和口碑传说,过去,布朗族在政治上曾处于傣族领主的附庸地位,因而与傣族人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长期与傣族接触,在饮食、生活上也受到傣族的影响。喃咪茶就是其中的一种。“喃咪”是西双版纳地区对一种独具当地特色的蘸水称呼。“喃咪”是傣族语,“咪”的意思是搅拌或拌合。“喃咪”是用多种材料拌合而成的糊状食物。“喃咪”食用前要拌入辣椒、花椒、大蒜、芜荽等佐料,常用各种生菜蘸食。“喃咪茶”也就是蘸着“喃咪”吃的茶,是打洛、西定等地布朗族以茶当菜的一种吃法,即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芽叶蘸“喃咪”佐餐。居住在西定的布朗人就喜欢将新鲜的茶叶直接蘸喃咪食用,他们用豆豉、芫荽、辣椒或茄子制成“喃咪”,并把它当作吃饭时的一道菜。

千百年来,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将酸茶放入口中细嚼慢咽,茶味酸、香间杂、甘爽俱备。这种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健身、消除疲劳等功效。

在山上劳作时,常会碰到一种当地人称之为“火辣子”的毛毛虫,皮肤一旦接触到它,就会感到火辣辣的疼痛。这时,布朗人就会就地摘几片新鲜茶叶,在口中嚼碎后,敷在皮肤上来减轻疼痛。

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累时就把茶稍加咀嚼后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茶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随着布朗族对野生茶的认识加深,需求量也增加,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后,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

布朗族的用茶方式就像一部民族茶文化史,不但记载了布朗族的历史,蕴含了布朗人的智慧,也寄托了布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经历了饮用、食用和药用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至今在布朗族的用茶方式中仍有遗留。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

云南少数民族之布朗族茶俗


思普区的布朗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饮茶习俗普遍的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西双版纳是布朗族最集中的地区。布朗族在古代是濮人的一支,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古老茶农”之称。

酸茶

酸茶的制作方法是:采摘夏秋茶一芽三四叶及较嫩的对夹叶、单片叶,蒸或煮熟后,放在通风、干燥处7天至10天,使之自然发酵,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处,以土盖实,埋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布朗族吃酸茶习俗非常古朴,一般早、晚各吃一次。在家中燃起火塘,焖上一锅饭,烧上一些辣椒,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饭时,从竹筒中取出酸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这种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健身和消除疲劳等功效,是美食与保健食品。

喃咪茶

喃咪茶是蘸喃咪吃的茶,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以茶当菜。吃法: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

青竹茶

青竹茶是布朗族在野外劳动时的饮茶方式。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在劳动间歇时,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竹筒长30厘米至50厘米,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分送众人饮用。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土罐茶

布朗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并不停地抖动,使茶叶能均匀受热。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甚至姑娘们的陪嫁品。赕佛、建新房、入寨式、祝寿、订婚和结婚等,茶叶、酸茶都是布朗人之间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之一。布朗族说亲谈婚时,小伙子要带去一盒槟榔到女方家,姑娘要送还一些礼物,其中有:粑粑一个、芭蕉一串、草烟一包、茶叶一包,由姑娘请伙伴送到小伙子家。

千百年来,布朗族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他们每迁徙到一个地方,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其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地,最早种茶的均是布朗族。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维吾尔族的饮茶习俗


茶也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女还有在喝完奶茶的液体后,再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一起放在口中嚼食的“吃茶”习惯。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维吾尔族人的饮茶方式仍是沿袭我国唐宋时的煎茶或煮茶法。煮茶用具,北疆大多使用铝锅,而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此外,还有人喜食将糖放进茶水煎煮的“甜茶”和用植物油或羊油将面炒熟后,再加人刚煮好的茶水和少量盐的“炒面茶”。

蒙古族的饮茶风俗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尽。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蒙古族饮茶习俗


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荆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蒙古族有哪些饮茶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少数民族,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大家都一致认为蒙古族的人比较热情豪放。那么,蒙古族有哪些饮茶习俗呢?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的在15公斤以上。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荆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饮茶定亲:独龙族婚俗


饮茶定亲:独龙族婚俗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便会相互增物定情。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说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欢姑娘等。

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没有说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它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接连三个晚上仍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还想说,需要等到明年再来。

独龙族的婚礼比较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儿子女儿的情况,勉励新人要相互关心,将来一方的手、脚断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离。然后一对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便算仪式结束。

拉祜族传统饮茶方法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法。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至半熟,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糟茶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饮用有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1、炒煨茶,既抓起一把茶叶(约二、三两)放到锅片或土罐或搪瓷缸内,置入火炭中慢慢烘烤,边烤边抖,使其均匀受热,后发出滋滋的响声,茶叶变黄似螃蟹脚,这时茶香扑鼻正好火候,就将开水倒入茶罐或茶缸中,发出诱人的清香时即可饮用。

2、泡茶。泡茶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烧好开水再抓起一把茶叶(二、三两)放入茶壶或茶杯中(搪瓷缸),冲上开水约三、五分钟即可饮用,俗称喝青茶,也叫生茶。二是抓起一把茶叶放到锅片中烤黄后,再到入茶壶杯中冲上开水约两、三分钟即可饮用。

3、明子茶。拉祜族山寨多为松树环抱,拉祜族首先发明了茶和明子混煮兑胡椒引子能治风寒性重感冒的药方。明子、茶叶混煮兑通管散、甘草能治气管炎、哮喘病的药方。

4、糊米茶。将茶叶、糯米、扫把叶炒糊焦后倒入开水煎熬,再兑几粒砂仁作引子,对腹泻病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5、鲜茶叶、红毛树类、枪子果藤尖、骂犁果尖混嚼后,用温水吞服,肠胃畅通,对消化不良,结肠炎病效能明显,俗称口嚼茶。

6、盐茶。将茶叶煮沸,兑一点火烧红盐后饮用,对因肝火旺、肚腹热、口腔或舌头热泡相当管用。

蒙古族别样饮茶方式 锅茶


喜欢喝茶的人有很多,分布在各地。人们一日三餐不可少,在蒙古族却是“一日三次茶”不可少。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蒙古族别样饮茶方式,锅茶。

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边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千克左右,多在15千克以上。

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的次序的先后有很大的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出不来,而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

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董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要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饮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其中的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与锅茶搭配的饮食

而在蒙古族的奶茶中,最传奇的可算是据说连成吉思汗都喝过的锅茶。而煮这个锅茶的锅,则被尊称为御锅,雕龙镂花,下部镂空,用于放置木炭。在煮这锅茶时,要先把锅清洗干净,有些人家讲究的,更会是一口锅专门用于烧开水,另一口用于煮茶。

煮茶的水必须是新打来的清水熬茶,以山泉水为佳,若是放久了的水煮茶,茶就会褪色变质。然后把上好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放在火上倒入清水。到水沸腾时,就加入捣碎砖茶,煲足3小时后就掺入牛奶,然后再按口味加盐巴。等到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锅茶的咸奶茶底给煮好了。羊之道的聂师傅就透露,做这个奶茶底,其中最关键的是,茶水必须得扬至少81下,令茶味充分释出。

美味锅茶的窍门儿

这锅茶底做法看着简单,其实滋味好坏和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蒙古族人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调和,才能煮出适宜的奶茶底来。

而在煮好奶茶底之后,侍应就会当着客人的面,把酥油、奶豆腐、奶酪、炒米、牛肉干等料一样样放进锅里,手拿大勺反复搅动,然后把旁边大肚子奶壶里煮好的奶茶倒进铜锅,待再次烧开后,就盛进客人面前的木碗中可以饮用了。这锅茶,热辣淳朴,浓稠适中,奶味浓香柔和。

铜锅奶茶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

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饮茶式样如此丰富的布朗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