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茶叶罐本是爷爷常用之物,自然十分心爱。文革时期,为了保存好茶叶罐,爷爷在造反派进门时,把茶叶罐灌上水沉在家中水缸里。这一沉竟是好几年,后来,家里淘水清理大缸时,茶叶罐才重新回到爷爷手里。张奕成小时经常在爷爷家玩耍,常用这个方形的茶叶罐盛水喝,爷爷见他喜欢就把茶叶罐送给了他。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首当下流行的歌曲唱出了青花瓷的美丽动人。日前,城区居民张奕成乔迁新居之际,在家中找到了一件清代的青花瓷茶叶罐。据张奕成说,此物是祖上传下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这只青花瓷茶叶罐呈长方形,长9厘米,宽5厘米,高约11厘米,青花色泽靓丽,口部不施釉,通体青花缠枝纹饰,瓶身周边有一圈蓝地儿白纹的刻花纹饰。瓷质细腻,黄色护胎釉,磨损使用的痕迹很自然。瓷质的瓶身和小瓶口的设计能很好地保持茶叶的干燥和原香。根据瓶身所绘缠枝纹推算,茶叶罐应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民窑青花瓷。缠枝纹又称缠枝花或缠枝莲,属青花图案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图案,通常由缠绕交结的荷花、牡丹或菊花等所组成,这种图案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到明初永乐、宣德两朝已很成熟。在雍正朝讲求严谨整饰的风气下,缠枝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程式化、严格化,也形成了高度的装饰美。

说起这茶叶罐保存的经过,张奕成大赞爷爷机智。据说茶叶罐还有个配套的瓶盖,但因为年代久远,又搬了几次家而遗失了。这次搬家,张奕成把茶叶罐摆在了自己的书房里,朋友到家里串门儿,他总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朋友给茶叶罐估了个价儿,但张奕成说他不在乎这只茶叶罐的价钱,他珍藏的是与爷爷的感情、家里传承下来的温暖。

 

扩展阅读

茶叶罐用哪种材质的好


茶叶的内部有较多的空洞,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味道,不注意保存的话,会导致茶叶的变质,失去原本的味道,用器皿保存非常重要。一般选用紫砂、木质、纸质、不锈钢等材质茶叶罐都是比较不错的。

茶叶罐有哪些材质:

1、紫砂茶叶罐;

紫砂茶叶罐的材质是多孔性材料,非常的透气,而且孔中布满空气能根据气温变化而做相应调整,用来存放茶叶,不仅能持茶叶新鲜,还能消除茶叶中的异杂味。唯一不中就是紫砂茶叶罐容易吸收茶叶的香味。

2、木质茶叶罐;

木质茶叶罐虽做工简单,但是它的密封性很好,价格也相对优惠,适合一般的家庭存放茶叶使用,木质茶叶罐的缺点就是防潮性低建议要注意。

3、纸质茶叶罐;

纸质茶叶罐密封性能一般,透气性好,价格也便宜,适合存放需要发酵的茶叶,存放的话,建议短时间内饮完,而且纸质防潮性能不好,不建议存放名贵的茶叶。

4、不锈钢茶叶罐;

不锈钢茶叶罐外观精美,密封性能好,防潮和防光性能都好,价格适中,适合广大消费者的选择。

5、锡质茶叶罐;

锡罐是目前市面上最高档茶叶罐,锡元素无毒无害,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在密封、保鲜、抗氧化等方面都比较好,最适合用来存放名贵的茶叶。

6、竹制茶叶罐;

竹制品本身就非常的绿色环保,一般比较透气,这样导致水分容易罐子里,价格较便宜,用来存放一些低档茶叶,建议短时间饮完。

7、陶瓷茶叶罐;

陶质罐子原料添加环保健康,并且透气又防潮,更适合存放一些后期产生变化的茶叶,如老乌龙和普洱等,因陶瓷制品易碎,在使用中要小心。

8、玻璃茶叶罐;

玻璃制成茶叶罐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玻璃茶叶罐的密封性好,防潮防水,而且绿色健康。但因玻璃的透光性好,对于需要阴暗环境存储的茶叶来说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不同材质的茶叶罐,说不上什么样材质的茶叶罐好,各有千秋,看您的需要,具体来选择。一般选择锡罐的比较多。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历史及鉴定(下)


款识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款识种类雄厚多样。大致可分为纪年、家藏、人名、吉语歌颂、图记及依靠款等数类。书体以楷书为主,篆书(较硬的铁线篆)为辅。排列严谨且书法优良者较少。

吉语歌颂款为杏林春宴、东壁西院、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天、禄在其中、沧浪绿水、玉石宝珍、若深收藏、文章山斗、永兴珍玩佳制、文房一玉、万福攸同、福贵佳器、玉石宝珍、青玉宝鼎之珍、奇石席上佳珍、永兴佳玩、玉石雅玩、玉石佳玩、博古雅玩、昌江珍玩、同玉珍玩、美玉雅玩、留香雅玩、宝石雅制、昌江美玉、真玉和信友玉珍记等。

依靠款以仿明代款识为主,有永乐年制、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及大明万历年制等。

从大量传世品分析,康熙早期官民窑署帝王年号款者极为少见,而多写干支、家藏和图记款。余认为其因有二:一即《浮梁县志》讲: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它充分证明该时期禁写年号。二是此时康熙帝不尚尊号,拒绝臣下给他加上鸿称,以显功德。”

楷书年款字体较扁,繁体制”字下面的衣”字一横较长。干支款每每如上所述在年号后增注月日,它是民窑所独有。中国用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建武三十年(55年)。在此之前远溯夏商,则以干支记日。陶器上的纪年款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瓷器中的纪年款则始于三国时代,盛行于明、清两朝。康熙民窑青花中的纪年款,因其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年代或详细时间,所以当是本朝青花早、中、晚期划分的最紧张依据。家藏、吉语歌颂款较多使用,而人名款则较少见。图记款中以双圈款最为普遍,其明显特性系正圆且每圈的接头处笔触较重。依靠款虽书写无力,但较工整。各类款识落款位置多数在外底部,少量写于外腹部。外底部署款者大多呈二行竖式排列,并于字外加双圈,双方框,无圈栏则较少见。

仿作

因为康熙民窑青花在景德镇制瓷领域中具有紧张影响,因而后世对其仿制较流行。从大量传世品来看,仿品重要出现于光绪、民国(1875——1949年)时期。多为观音瓶、筒瓶、花觚、棒槌瓶、罐、笔筒、钵式炉与碗等。学界认为光绪青花瓷在清代仅次于康熙,某些仿康熙青花瓷精品(应指官窑及民窑精品——笔者注)甚至几近乱真。图案流行花卉、山水、瑞兽及人物等,曩昔者为上。正如童书业老师所言:清末仿造的康熙青花以花卉见长。”

通过学界以往对历代陶瓷仿品的研究效果看来,无论作伪技术多么高明,很多赋予时代文化气质的东西是永久无法再现的。一件瓷器外观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流程的效果,现实上是一种特定的时代文化在窑工身上的天然折射,为心灵的外化,犹如植物开花一样平常天然而然。别人心里的那些东西不是想模拟就能模拟的,仿制毕竟不是克隆,要想达到无差别的境界从理论上而言不成立。技术手段只能作为辅助。

尽管光绪、民国时仿康熙青花中的某些作品达到惟妙惟肖的田地,但终究真就真、假即假。与原作相较,仿品造型力量显秀柔,线条折角外较光滑油滑,足呈尖状或圆状。胎质疏松体较轻。釉汁淡薄色雪白,胎釉结合欠佳。绘工精致,画意拘谨,条理感不强。青料呈黑褐、深蓝或浅蓝色调。款识以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和康熙年制”为主,落明代年号款,但画风仿康熙者为辅。排布齐整多见二行竖式,书法颇为纤秀。字外常绘双圈,每周衔接处笔触浅显。

光绪、民国民窑仿制处于清代之冠的康熙青花作品为何深受学界认同,窃认为其紧张缘故原由之一当系清末官窑解体后,良工四散,禁令解除,官窑的技术普遍传入民间,极大地推动了民窑瓷业的发展。

结论

康熙民窑青花瓷形制浩繁,陈设、日用、文具等品类齐全。重点使用浙料与珠明料作画的纹饰,从内容到情势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民族化及大众化为一紧张特点。纵观中国陶瓷的发展转变,重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即器形,二是装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分析其胎、釉、款及工艺。清朝青花研究当亦不例外。

余在经手过目大量康熙青花后,以为其形、图、胎、釉可用一个硬”字予以高度概括。一件良好仿品,跟真品的差别每每就在毫厘之间,只要鉴定者具备了辨别一丝一毫一厘的本领,即可鉴别真赝。恰如古人所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经过采石、粉碎、淘洗、制坯、描画、上釉和烧成等七道工序生产的康熙民窑青花瓷,粗细兼有,差距很大。上乘者堪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它说明此时社会贫富与贵贱悬殊。换言之,社会的普遍必要才会成为生产动机。

总之,康熙民窑青花瓷因产于我国陶瓷最岑岭时期,所以,其在景德镇民窑研究领域中应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青花茶具怎么清洗


青花茶具的清洗可用食用醋浸泡,以溶出大部分的铅;洗涤的时候用温水加入洗涤剂,用海绵或软布擦试后,用清水清洗,然后用软毛巾擦拭干净,不要用粗糙的刷子或洗洁布刷洗,避免损伤陶瓷茶具的釉面,产生刮痕。遇到茶垢可以用食用醋或者柠檬酸来浸泡后清洁。

青花茶具清洗的注意事项:

1、发现新增污迹速清洗,避免污渍停留时间过长,增加清洗的难度。冬季洗刷薄胎瓷时,要控制水温,以防冷冻和遇热水爆裂。

2、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伤;切勿使用粗糙材质的布清洗,以免刮伤瓷面。

3、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带座、带盖的取放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青茶瓷茶具的分类:

1、青茶瓷茶具,

中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彩瓷茶具等。青花瓷茶具是彩瓷茶具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多类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以清幽淡雅、意境幽远的写意特色与茶文化相融合,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

2、青花玲珑瓷茶具,

青花玲珑瓷茶具是将青花技法与玲珑镂雕相结合创作的茶具。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玲珑瓷往往与青花相匹配,而有青花玲珑瓷,而在创新技法上,将玲珑眼与青花图案进行有效结合,与一般的规则对称的玲珑眼相比,更灵活而有趣味。景梅文化瓷青花玲珑瓷的创作就是这样,将玲珑镂雕与青花山水、花鸟、图案相融合,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紫砂工艺价值的认识


传统紫砂工艺的价值自明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重要价值在于:

一、学术价值

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活化石”,对研究我国传统陶艺内涵及其文化历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宜兴紫砂原料比较稀见,具有透气性强、可塑性强、收缩率小、呈色丰富等优点,并且用宜兴独特的紫砂成型工艺制作出茶具等,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多种科学原理的使用。经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证实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诸多优良特性,在手工打片、拍打成型和明针修光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密度、强度和可塑性及器物表面的光亮度与美感等,同时又能使器胎内部仍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大大增加了器物的使用价值。此外,艺人们对不同泥料的配比,成品的烧制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

二、艺术价值

紫砂陶艺在成器过程中创造了很高的美术价值,一是材质之美:质朴无华,完全裸露的天然肌理,珠粒隐现,或如玉石,或如金铁,“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且愈用愈美,使人喜爱。二是工艺之美:各种造型端正完美、大小适中、体态各谐,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器表达逼真,筋纹器脉络清晰,嘴、盖、钮、线搭配协调,浑然天成,各种装饰手法丰富多彩。三是使用的功能美,紫砂壶饮茶可获得诸多美的享受。四是高雅的品味美,紫砂器吸纳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可谓“温润如君子,或豪迈如丈夫,或风流如词客,或丽娴如美人,或廉洁如高士”。它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类生活器具,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可用可品的艺术境界。

三、文化价值

(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工艺及其文化传统上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几百年来,其工艺传统世代相承,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第二处地方类似的体系。

(二)具有体现高超的民族工艺水平的价值。紫砂陶艺用料独特,加工技艺独特,艺人自己制作各种各样艺术化的加工工具,采用围片打身筒法或切片镶身筒法及刮、削、勒、推等多种成型技法,在装饰上又吸纳传统的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造型语言丰富,器型繁多,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确实体现高超的工艺水平。

(三)紫砂器历代艺人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位,形成不同工艺流派等多个方面持续创新,具有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特殊价值。

(四)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成就称冠于世界,宜兴紫砂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成就宜兴是称为中国陶都的重要因素。紫砂陶艺作品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在诸多方面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特别是茶文化都有密切联系,并且流传到许多国家与地区。近代以来,许多优秀作品在国际上荣获工艺金奖。这表明,该传统工艺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五)宜兴紫砂陶艺作为一种经过几百年积淀形成的民间工艺,其工艺特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见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价值。

汝瓷怎么养


每天喝茶之后,别急于马上清洗汝窑器皿,先让它凉一会儿,水份凉干了,再用凉水清洗干净,并凉干或擦干即可。这样有助于把渗入到开片缝隙中的茶汁,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长久积累后,片纹的线条就更加优美。

1、首先要选好胚子:

在选杯子时就要留意是否是个好胚子,开片是否均匀漂亮,折光率是否足够,大小开片就需要看个人喜好了,当然,很多开片都隐身了,只有在慢慢养的过程出才渐渐浮现,本来挺好看的纹路,突然杀出个一条破坏了姣好的样貌,后来又扩散出一些奇妙得形状而变得有趣,刚养一个月还是一年,它一直都在变化,这也是养汝窑杯的乐趣所在。

2、不同的茶养出不同颜色的线条:

普洱茶黑茶养出黑色的线条,比较适合斗笠、大罗汉这样向外伸展浅口的器型,养出来会有种别样的金石味道。红茶养出红色的线,红茶汤色浓,开片很快,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初见成效啦!开出来的线十分漂亮,适合各种器型。绿茶和铁观音汤色清淡偏黄,养出的线是金色的,图片里月白斗笠就是用绿茶养了一年,人见人爱呀!唯一的缺点就是慢了些。也可以有些极端的尝试,比如醋,方法就是灌满丢在那半年,线就绿了,如果可以承受这个味道,可以试试。

3、常用茶汤洗:

经常洗,有些朋友会将杯子一股脑泡在茶水里半个月不碰,且不说能不能养出来,光看着那混浊的茶汤,都不想再碰那杯子了。而且发现拿出来洗一洗又淡了,所以还是用茶汤常洗,开片会更匀更好看。

汝瓷指的是汝窑杯子,养汝瓷也是一门学问。好的汝窑杯,开片自然向两边扩散,线条细,干净均匀,釉面越用越油亮,在光线下散发出很自然如珍珠玉石般的光泽。

汝瓷的鉴别:

好的汝窑杯,开片自然向两边扩散,线条细,干净均匀,釉面越用越油亮,在光线下散发出很自然如珍珠玉石般的光泽。

差些的汝窑杯开片深浅不匀,工业釉料开片会非常均匀,而呈现垂直状,釉面粗糙,杂质太多,整个釉面因为温度过低釉缝隙大导致整个杯子釉面泛黄。

陶和瓷如何区分?


在唐代,厚葬的风俗使作为冥器的唐三彩发展迅速,成为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陶瓷业到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日趋丰富,明朝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您知道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不是瓷而是陶吗?它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陶和瓷经常并称,但是你知道陶和瓷之间的区别吗?

1、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3、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4、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5、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6、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认识紫砂壶


要制作一件紫砂壶,首先要认识紫砂壶,了解它由哪些部分组成。通常,紫砂壶大体分主体与附体两个部分,主体部分有壶身、壶口、壶底、足、壶盖及壶钮。附件部分为壶嘴、壶把。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认识它们。

一.壶身。壶身亦称身筒

是紫砂壶的主体部分,有高、矮、胖、瘦等各种型制,亦有长、方、圆、塑、筋等各种款式。壶身是书画家、篆刻家经常挥毫泼墨、抒怀游艺之处,同时也是品茶人在品茗中最常把玩触摸的地方。

二.壶嘴。壶嘴又叫壶流

顾名思义是倾注茶汤之处。壶嘴有直嘴、二弯嘴、三弯嘴、鸭嘴等之分。壶嘴形状与所制壶型要做到吻合统一,长一分则失色,短一分则不足,最佳便是做到“注水七寸不泛花”,“水流如银柱”,“直泻杯底无响声”。但要达到此效果并非易事。

三.壶把。壶把俗称柄或鋬

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壶把有硬把、软把(用金属、木、藤等弯曲制成)、直把、弯把等几类。形状与所制壶的创意应做到相互映照呼应。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壶把都有一个统一标准,就是要做到端握舒适、实用。

四.壶钮。壶钮俗称的子

在壶盖的上方,是为方便品茶人打开壶盖向壶内注水及清除壶内茶渣而设计的。常见的壶钮有珠圆形、桥形、柱形、方条形及动植物写实、抽象塑形等,形状变化丰富。壶钮其形虽小,但分量不轻,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须与壶体艺术效果匹配,会产生画龙点睛的功效。总之,好的壶钮设计就宛如印度少女额头上点饰的一颗朱砂痣,让人感觉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五.壶盖

一般来说,紫砂壶的壶盖主要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形式。又因紫砂壶具有里外都不施釉的独特之处,所以其壶盖可以与壶体一起烧制,这样更能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防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

六.壶底

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只有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独特的造型语言,从而使其百看不厌。

瓷茶具泡茶有什么好处


好茶要用好茶具泡才能泡出茶的独特香味,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用紫砂壶、玻璃壶、铁壶,当然,最普遍的茶具是陶瓷茶具。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陶瓷茶具泡茶呢?陶瓷茶具泡茶又有哪些其它茶具所没有的好处呢?今天小编就以活瓷茶具为例为茶友们介绍下这个问题:

活瓷茶具,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味,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活瓷茶具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陶瓷茶具种类,由二十多种矿物元素和陶瓷原料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进行调配烧制而成的。该活瓷茶具会释放出一种远红外线,能够将大的水分子变成小的水分子,能够促进人体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活瓷茶具还具有帮助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好处,从而能够达到养颜美容等效果。

用活瓷茶具泡茶,茶水口感软滑甘甜,尽享喝茶乐趣与健康。尤其是普洱茶可以去苦昧,使茶水口感顺滑甘醉、润喉。

经常使用活瓷茶具喝茶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和重金属,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美容养颜、改善过敏性皮肤、降低高血压、消除酸痛疲劳。大家都知道的是陶瓷茶具是对健康有促进作用,有添加稀有元素的陶瓷茶具对于品茗喝茶、饮水健康具有实实在在的保健效果。

影青不语,瓷中君子


青白之间,影无物,青如玉。影青的由来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拥有,影青瓷正是在平民百姓对玉可遇而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景德镇陶瓷工匠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高岭土”,烧出的色质如玉的瓷器,以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其色淡优雅、晶莹如玉,历史上有“假玉器”美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之句,玉枕指的是青白瓷枕。

青白之间,影无物,青如玉。

影青的由来

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拥有,影青瓷正是在平民百姓对玉可遇而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景德镇陶瓷工匠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高岭土”,烧出的色质如玉的瓷器,以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其色淡优雅、晶莹如玉,历史上有“假玉器”美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之句,玉枕指的是青白瓷枕。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称为“影青”,晚清以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影青的发展

北宋时,影青瓷制作技术日益成熟;到南宋,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制瓷名师云集景德镇,使其制瓷规模和质量都得以快速地扩大和提高。一直到元代前期,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景德镇影青瓷窑系。然而,元代以后,随着青花瓷的创制、兴起,影青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度成为遗存。但这种清透灵动的美,终归很难被埋没。正如玉一样,影青的美是纯粹、简单到隽永的。在各朝各代普遍崇尚花样繁复的时候,唯独宋代特立独行,最爱影青。他们比我们早了千年,洞悉了一个至理:简单的不一定美,但美一定是简单的。

有一种瓷器从烟雨中走来

我们常说宋代是一个超前的时代,不爱繁复,独爱简约。他们痴迷玉的温润,也深爱瓷器的清透,对每一事每一物的审美追求,都出于一个“简单纯粹”。历史如浪涛,宋人的飘逸气质也许曾被烟尘埋没一时。但那份骨子里的轻灵,总会被我们重拾——简单的不一定美,但美必然是简单的,这是我们对美共同的感知。

七易景德镇影青瓜菱小瓷壶。采用景德镇高岭土经1380度高温烧制。壶嘴笔直纤细、出水流畅有力;壶盖宝塔造型,与壶身镶嵌贴合;内外均施高温青瓷釉,厚度均匀。做工精细,整体圆润和谐。素色百搭,不粘茶渍。(来源:七茶文化,

传统茶具,你都认识吗?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唐朝时茶事所用的24种器具,通过了解这些器具,我们得窥唐人饮茶之器具形制与功能,并可一猜唐人品饮之法。下面一起来看下唐代的二十四茶器,考考你认识多少种。

茶道二十四器

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筥(jǔ)

筥(jǔ)是装炭用的竹篓,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炭挝(tàn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顶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铁或熟铜制成。

鍑(f)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用于安置鍑。

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则,量茶之多少。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用于夹烤茶叶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揭(cuguǐ)

唐代煮茶采用加盐去苦增甜,鹾簋(cuguǐ)是装盐用的小罐子,一般为圆形,也有像盒子、瓶子或坛子的。与揭搭配使用,揭即用竹子制成的取盐花用的小勺。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畚(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认识青花瓷茶叶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