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德昂族也有着独特的饮茶习俗。德昂族的未婚男子,有自行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并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

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这时,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异氏族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

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半市斤左右)。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手面前,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合,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否则,即表示拒绝。

男方父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一斤,另加酒肉若干斤,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席前,先由男方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接下来是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人。

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

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重新做人,要邀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喝茶的方式与喝“敬客茶”相同。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CY260.com编辑推荐

德昂族的茶俗


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都种茶,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周围,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备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寨中人并以能拥有“茶王”而感到自豪。

德昂族的少年少女,在即将进入“青年时代”的年龄时,便会收到“首冒”,那是年轻人的头儿送给他们的一小包茶叶,同时也是邀请他们加入青年行列的“请柬”。如约而至后,“首冒”便为他们举行集会,从此,他们便算长大成人可以加入青年人的社交圈里,可以参加宗教祭祀活动。

德昂青年男女多在采茶时节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每当春茶萌发之时,青年男女们便都互相邀约,成群结队上山去采茶。这时候,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采茶调便不断随风飘起……小伙子看中某个姑娘,就会主动靠近帮助她采茶,若两个人谈得来,几天后,小伙子就会托好友给姑娘送去一小包茶叶以“传情”。姑娘有意就会收下,若不喜欢对方,则会委婉拒绝。姑娘收下小伙子所赠的茶叶后,他便可放心大胆去“串姑娘”——到女方家火塘边与姑娘谈情说爱了。到两人情投意合欲结连理时,双方互赠一包茶叶放在自家桌上,双方家长一看就明白自己的儿女们已私定终身了。

随后,男方的父母就请媒人带上两包茶叶去女方家说亲,女方父母若同意就收下茶叶。然后,就是双方家庭协商,择吉日完婚了!完婚前,姑娘过去的如有老相好,就要送给他一包茶叶,表示结束过去的恋爱关系,祝福他找到一个比自己更漂亮更能干的茶叶姑娘。茶叶成为了德昂青年男女交往中礼仪和规范的代表,颇似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时,通过一些精致的信物传情表意。

茶叶,还是德昂族真诚友谊的传递和象征:每当亲友临门,德昂人首先待之以风味独特的烤茶,分别时,还要赠送对方一包茶叶,以示双方友谊如同茶一般浓香,如茶树一样地久天长。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接下来是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人。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重新做人,要邀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喝茶的方式与喝“敬客茶”相同。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言情传意的德昂族茶俗


德昂族的未婚男子,有自行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并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这时,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异氏族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半市斤左右)。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手面前,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合,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否则,即表示拒绝。男方父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一斤,另加酒肉若干斤,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席前,先由男方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接下来是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人。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重新做人,要邀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喝茶的方式与喝“敬客茶”相同。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饮茶定亲:独龙族婚俗


饮茶定亲:独龙族婚俗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便会相互增物定情。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说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欢姑娘等。

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没有说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它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接连三个晚上仍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还想说,需要等到明年再来。

独龙族的婚礼比较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儿子女儿的情况,勉励新人要相互关心,将来一方的手、脚断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离。然后一对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便算仪式结束。

维吾尔族茶俗


茶也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

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

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女还有在喝完奶茶的液体后,再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一起放在口中嚼食的“吃茶”习惯。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

维吾尔族人的饮茶方式仍是沿袭我国唐宋时的煎茶或煮茶法。煮茶用具,北疆大多使用铝锅,而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此外,还有人喜食将糖放进茶水煎煮的“甜茶”和用植物油或羊油将面炒熟后,再加人刚煮好的茶水和少量盐的“炒面茶”。

布依族茶俗姑娘茶


饮茶,以茶水待客,也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有时也上山去采些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的嫩叶,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金银花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在贵州北盘江畔布依人居住的地区,出产一种坡柳茶,以前曾作为地方名产进贡给皇帝。坡柳茶加工精细,成色均匀,质地优良,茶味醇正,是茶叶中的上品。现在的坡柳一带,家家户户都善于加工茶叶,饮品也很讲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g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

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蒙古族的茶风茶俗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尽。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不可少,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每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源远流长的布朗族茶俗


思普区的布朗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饮茶习俗普遍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墨江、景谷、思茅、景东等县,1990年人口1.1万人,西双版纳州3.3万人。布朗族在古代是濮人的一支,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古老茶农”之称。千百年来,布朗族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他们每迁徙到一个地方,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其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地,最早种茶的均是布朗族。布朗族“得责”生茶和口含“腊”茶,有吃酸茶、、吃烤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吃“得责”生茶

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至今澜沧县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得责”,蘸盐巴、辣椒当饭吃。

“腊”(茶)

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即“腊”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动时累了就把“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人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遇上喜庆之事或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吃烤茶

布朗族把“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阳光晒干后,把“腊”(茶)放入“国哦腊”(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据说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腊’(茶)不行”。把“腊”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青竹茶

布朗族擅煮青竹茶。在野外劳动之中,或长途行走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用山野中的山竹,用刀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然后把一支大竹筒装满清泉放在火堆旁烧烤,水烧开后放进茶叶,再煮五、六分钟,然后将茶水倒人插在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饮用,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喃咪茶

喃咪茶是蘸喃咪吃的茶,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以茶当菜。吃法: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

土罐茶

布朗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并不停地抖动,使茶叶能均匀受热。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此外,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甚至姑娘们的陪嫁品。赕佛、建新房、入寨式、祝寿、订婚和结婚等,茶叶、酸茶都是布朗人之间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之一。

布朗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种茶、制茶、饮茶习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布朗族用茶的种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宗教信仰等风俗。

纳西族的“龙虎斗”茶俗


居住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等地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人们既饮有奇异色彩的“龙虎斗”茶,又喝有特殊风味的盐茶、油茶和糖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能祛寒湿、治感冒的“龙虎斗”。“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

“龙虎斗”的调制方法是,先将一小把晒青绿茶放入小陶罐,再用铁钳夹住陶罐在火塘上烘烤,并不断转动陶罐,使之受热均匀。待茶叶焦黄、茶香四溢时,冲入热开水。接着像煎中药一样,在火塘上煮沸5-6分钟,使茶汤稠浓。同时,另置茶盅一只,内放半盅白酒,再冲入刚熬好的茶汁(注意:不能反过来将酒倒入茶汁中),即成“龙虎斗”。这时茶盅中发出“嗤--”的声响,待声音消失后,就可将“龙虎斗”茶一饮而尽了。有时还要在其中加上一些辣子,使“龙虎斗”更富于刺激性。

纳西族人认为,用“龙虎斗”治疗感冒,比单纯吃药要灵验得多。将“龙虎斗”趁热喝下,会使人浑身发热,祛湿冒汗,睡一觉后,就会感到头不再昏,全身有力,感冒也就完全好了。从中药学的角度看,茶有清热解毒之功,酒有活血散寒之效。凡因外受风寒雨湿,畏寒发热、头涨、鼻塞流涕者,及时饮服,疗效颇佳。古人认为,酒之热性,独冠群物,通行一身之表;热茶借酒气而升散,故能祛风散寒、清利头目。

调制“龙虎斗”,一般取茶叶5-10克。酒量因各人情况以适宜为度。“龙虎斗”,对于常年身居高湿闷热山区的居民来说,确实是一种强身保健的良药。盐茶可预防盛夏中暑,油茶可在寒冬提高人体热量,糖茶可在春秋时节为人体增加营养。这些茶同“龙虎斗”一样,都是纳西族喜爱的强体健身饮料。

蒙古族茶俗之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咸奶茶。奶茶,亦称蒙古茶,是蒙古族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在牧区,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最早蒙古族所拥有的茶叶,是在唐代时期由商人引入蒙古的。那时候蒙古人觉得茶苦涩,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把牛奶跟茶一起煮。发现味道极佳,自此以后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每天都喜欢饮上一杯蒙古咸奶茶。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荆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不可少,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每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蒙古族人喝咸奶茶历史很久远,至少在宋辽时期茶叶就已经大量进入北方草原。宋朝为用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及畜产品,在边关实行“茶马互市”,还专门设立“提举茶马司”,管理这一事宜。

咸奶茶与蒙古族茶俗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荆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如有客人至蒙古族人家作客,总会受到敬奶茶的款待。主人在客人面前放置小几一张,几上碗中分别放有盐、糖、炒米和奶豆腐。女主人将一碗茶献上后,可根据各人爱好,在茶中添加盐或糖,炒米要放于奶茶中一起饮用,奶豆腐则可蘸白糖吃(此为耐饥食品)。奶茶不可一次喝尽,而要有剩余,可让主人不断添加,以示礼节。喝完最后一碗奶茶后,客人可施礼道谢,主人则要出帐送行,"奶茶敬客"之礼也至此完毕。

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中国维吾尔族的茶俗茶礼


维吾尔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凡是家里来客人便高兴和热情的接待,并请坐在上席。客人给敬第一杯擦一般都有女主人来做。女主人将茶是倒在茶碗中放在托盘里端上来,先从资格老的客人开始献茶。第二碗开始有男主人敬茶或者由专人负责随时添茶。倒茶时不要往茶碗中猛倒,而药顺着茶碗内壁慢慢地倒,茶水不能倒满;主人给客人奉茶时,客人不要为表示客气而接壶自斟;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把碗口捂一下,示意已喝好。按照维吾尔族的风俗在饮茶后或吃完饭时又长者作“都瓦”,作“都瓦”时把两只手伸开并在一起,手心朝脸默祷几分钟或者更长些,然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就完毕了。默祷的时间根据场合不同而定,有短有长。在做“都瓦”时不能东张西望或起立,更不能笑。待主人收拾完茶具与餐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就是失礼。

维吾尔族喜欢喝茯砖茶。在饮茶习惯上又因是所处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天山以北的维族同胞多喝奶茶。奶茶的做法:将茶叶放入铝锅或壶里的开水中煮沸后,放入鲜牛奶或已经熬好的代奶皮的牛奶放入奶量以茶汤的1/5到1/4为宜,再加上适量的盐。奶皮茶的做法与此基本类似。此外还有喜食甜茶,即把砂糖块放在注水中饮用。有的家庭喜食核桃茶将碾碎的核桃仁放入大碗中,以煮好的茶水冲饮,是一种营养极高的茶。

谁知道纳西族的茶俗


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很长的饮茶历史,在纳西族,把茶称为“勒”,它是纳西族每日必不可少的传统饮料。早上一起床,老夫老妇环围着火塘火,忙是是拾缀早茶的事情,太阳挨山,又忙着煮晚茶。所以茶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份,下面就和大家说说纳西族的茶俗。

有人逢到茶叶断喝的时候,就会捧着脑壳,哼着脑壳疼痛。问其原因,说是犯茶瘾。这是纳西人对茶的一种特殊感情的剖露。所以纳西族以茶作为传统的饮料,是历史岁月悠久了。在这漫长的饮茶传统的食谱里,他们又积累了许多饮茶的文化。

煨罐茶:取一土罐子,将茶叶置于罐内,在火塘边烤烘,等到茶叶烤出香味,倒进开水,暴涨,旋即倒入杯中,此茶称为煨罐茶。

煨罐茶有不同的饮用方法:有的在茶杯里倒上半杯白酒,然后把罐里的酽茶水,倒进茶杯里,此为酽茶竞白酒,有驱寒解毒清热的功效,是为纳西人喜爱的茶谱之一。有的酽茶内搁盐,喝盐茶有舒胃功效。

茶内搁放腊油加盐烤烘,称曰油茶,喝此油茶有经饿经渴的作用。有的煮烤罐茶,杯里搁放蔗糖块;然后把茶水倒水倒进茶杯里,称曰糖茶,也有泡清茶。

其外有传统的面汤茶,炒米茶,麻籽茶,煮此茶锅内搁入麦面,米粒麻籽,放上腊油伙炒,待烤得发黄冒香气,再放上茶叶,加盐,续炒,然后放上水煮之,放面的称面茶,放米的称米茶,放麻籽的称麻籽茶,此为纳西族的传统茶汤。

还有一种叫姜茶,此茶为婚丧事时,纳西族有俗歌之达旦,喝姜茶以驱寒,也有米花茶,它为正月初一必喝的茶谱。

山里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献雪茶,雪茶土语称为“阁勒”,意为高山爱茶。喝此茶,寓有相爱之意。因而青年男女寻偶相互呼唤:"阁勒吾阁勒,阿胡胡登‘.就有宙求爱的文化。

酥油茶:纳西族为牦牛种,酥油视为圣油,是祈神油;新郎新妇抹额头油,也取酥油;纳西族家有客人,必用酥油茶敬客;纳西族的酥油茶做得很考究;取以酥油,茶叶,核桃米沫,麻籽沫,鸡蛋等,然后取煮沸的酽茶水倒入茶筒内,搅拌使其水乳交融,此茶为待客的佳品;有的煮茶水,取牛奶煮茶,此为牛奶酥油茶。

关于纳西族的茶俗,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样。纳西族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饮茶习俗,而茶也早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云南少数民族之布朗族茶俗


思普区的布朗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饮茶习俗普遍的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西双版纳是布朗族最集中的地区。布朗族在古代是濮人的一支,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古老茶农”之称。

酸茶

酸茶的制作方法是:采摘夏秋茶一芽三四叶及较嫩的对夹叶、单片叶,蒸或煮熟后,放在通风、干燥处7天至10天,使之自然发酵,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处,以土盖实,埋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布朗族吃酸茶习俗非常古朴,一般早、晚各吃一次。在家中燃起火塘,焖上一锅饭,烧上一些辣椒,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饭时,从竹筒中取出酸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这种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健身和消除疲劳等功效,是美食与保健食品。

喃咪茶

喃咪茶是蘸喃咪吃的茶,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以茶当菜。吃法: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

青竹茶

青竹茶是布朗族在野外劳动时的饮茶方式。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在劳动间歇时,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竹筒长30厘米至50厘米,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分送众人饮用。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土罐茶

布朗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并不停地抖动,使茶叶能均匀受热。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甚至姑娘们的陪嫁品。赕佛、建新房、入寨式、祝寿、订婚和结婚等,茶叶、酸茶都是布朗人之间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之一。布朗族说亲谈婚时,小伙子要带去一盒槟榔到女方家,姑娘要送还一些礼物,其中有:粑粑一个、芭蕉一串、草烟一包、茶叶一包,由姑娘请伙伴送到小伙子家。

千百年来,布朗族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他们每迁徙到一个地方,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其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地,最早种茶的均是布朗族。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纳西族:神秘的“龙虎斗”茶俗


国是茶叶大国,几千年来的喝茶习俗称为我国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如纳西族“盐巴茶”、“煨罐茶”、“酥油茶”及富有神秘色彩的“龙虎斗”茶俗,这些五彩缤纷的茶俗,始终在人们眼前闪烁,在人们的身边传播。

纳西族聚居于滇西北高原的玉龙雪山和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三江纵横的高寒山区,纳西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也具有悠久饮茶历史,土语称茶为“勒”,纳西人热爱饮茶,茶是他们的待客饮品,更是劳作一天后家人围坐在火炉边的质朴享受,并成为纳西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传统饮料;纳西族不仅传播了“盐巴茶”、“煨罐茶”、“酥油”茶等的饮用风俗,还保存了富有神秘色彩的“龙虎斗茶”。

龙虎斗茶,是将茶与酒同饮的一种特殊饮茶方式。制作龙虎斗茶的方法:首先用水壶将水烧开,同时另选一只小陶罐,放上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为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当茶叶发出焦香时,罐内冲入开水,烧煮3~5分钟。同时,另准备茶盅,一只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杯内,这时,茶杯内就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将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响声越大,在场的人就越兴奋,响声过后,顿时茶乡四溢,这时家中的少女端茶敬客,以示对客人的敬意,“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对治疗感冒有很好效果。

煨罐茶:首先取一土罐子,然后将茶叶放置于罐内,其次将罐子放在火边烤烘,等到茶叶烤出香味时再倒进开水,当茶叶水暴涨时,马上将其倒入杯中,此茶被称为“煨罐茶”。

据了解,煨罐茶有不同的饮用方法:有的在茶杯里倒上半杯白酒,然后把罐里的酽茶水,倒进茶杯里,此为“酽茶竞白酒”,此茶具有驱寒解毒清热的功效,是纳西人喜爱的茶谱之一;而在茶杯中放入盐巴以添加咸味,此茶称为“盐巴茶”,喝盐茶具有舒胃功效。

酥油茶:纳西族为牦牛种,酥油视为圣油,是祈神油;新郎新妇抹额头油,也取酥油;纳西族家有客人,必用酥油茶敬客;纳西族的酥油茶做得很考究;首先取一些酥油,茶叶,核桃米沫,麻籽沫,鸡蛋等,然后将煮沸的酽茶水倒入茶筒内,搅拌使其水乳交融,此茶是招待远方客人的最佳饮品。

纳西人对茶有一种特殊感情,长久以来,茶成为纳西人的传统饮料,在纳西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具有治疗感冒功效的“龙虎斗茶”,不仅是纳西族神秘色彩的茶俗,而且也寄托纳西人热爱生活,愿与客人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愫。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德昂族茶俗 以茶定亲》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