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铁壶,亦称铁瓶,是用来煎茶煮水的器皿。以生铁为原料,通过铸造方式制成的煮水壶,以及通过后期的手工打磨,成型的茶壶,兼具养生、观赏和收藏价值。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铸造铁壶的过程。

何谓铸造,即利用将熔炉高温融化的铁(浆)水,倒入事先烧制好的模型里,等待冷却成型。因此依据模型的不同,可以生产所需的器物,如铁壶等相关铁器。

南部铁指的是江户时期的“南部藩”所产的铁器,约在今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境内,其中又以盛冈及水泽两地为最主要的产地。

铁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把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画图和制模

首先,描画出铁壶的样稿。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烧制

把滚烫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铸铁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正式出品了。

精选阅读

日本铁壶的结构简介


日本铁壶,日文是称为铁瓶或急须。铁瓶大概是容量在900cc以上的铁制煮水器具,而急须应该就是500cc以下的铁制煮水器具。急须一般供2-3人使用。急须跟铁瓶的差别,除了容量与体积大小之外,最大的差异就是急须有附滤网。

日本铁壶的壶身结构,一般分为摘钮、钮座、壶盖、环付、金银镶嵌、羽、羽落、裙边、响片,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摘钮

铁壶的摘钮对铁壶之美有绝对画龙点睛的功效。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壶之美感之外,亦可鉴别出是否为一只具有特色的名门铁壶。名门铁壶从其高雅、细致、独特的形美中,一眼便能知此壶绝美且富含深层哲理,摘钮亦具备特殊意涵潜藏其间。摘钮造型众多,常见的有松果、鱼、贝、灵芝、貔貅等。一颗完美的摘钮,可以达壶沸而钮不烫之境。

二、钮座

壶盖的摘钮若无美丽的钮座配合,是很孤单另不成局的。若以红花来比喻摘钮的话,那么绿叶就是钮座。钮座能判别年代久远与否。钮座的造型包括:星芒、扇子、菊、梅、樱、枫叶、五岳等。而有些摘钮则无钮座:鱼、螺贝、灵芝、龙、龟、富士山等。

三、壶盖

壶盖于壶,好比是人体的头部,其好坏美丑对于铁壶整体美感有大幅加分或减分的效果。盖的主要功能在于蓄积沸水蒸气能量,使壶水易沸。一般而言,铁壶盖无通气孔,因此壶盖不宜太密合或太紧。铁壶水蒸气大量产出后,会将壶盖紧紧吸附,造成壶盖短暂打开不易的情形。建议选用铁壶时,应注意壶盖形制与壶身的一致性,并留意壶盖的堂号是否与壶身同一款,同时考量壶盖的宽松度、适宜度,从壶口内将壶盖轻推向另一边时,如能不见及壶内壁为宜,反之若全密合毫无动弹空间,则易造成大量沸水由壶嘴喷溅,且壶盖一时无法打开等情形。

四、环付

环付为铁壶固定连接手把之用。环付选定的位置点,一般而言必须是壶的重心平衡处,否则此壶操控不易。环付有如壶的两耳,耳顺至为重要,传统上造型以鬼而居多。造型有:鬼面(不明兽面)、植物(松、竹、竹枝、梅、灵芝、菊、菊蕾、桐叶、樱等)、动物(蜻蜓、龙、龟、蜘蛛、兔、蟋蟀、狮子、貔貅等)、事物(结、如意云、社殿、七宝、环、束柴、香包)等。

五、金银镶嵌

以贵金属镶嵌于铁壶壶体(壶身、壶盖、手把),铁壶上金银镶嵌图饰的精巧细致度,能倍增铁壶的价值与艺术性,同时其价格也昂贵许多。因此在收藏选用铁壶时,可依个人需求仔细挑选为宜,金银镶嵌于铁壶之上,一般而言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等效果,颇值得玩味再三

六、羽、羽落

羽:其设计主要便于架设风炉之上,或为增加受火面积,集中火力于壶身下方为目的,但亦有少数专为美观装饰用。

羽落:壶应有羽处无羽,且环壶线呈不规则状缺刻者。

七、裙边

裙边有集中火力,引导空气流动补充燃气之用,一般的形状大部份为不规则缺刻裙边,但亦有少数为平整无缺刻或有平整锯齿状纹者。

八、响片

响片指在壶底部的三四片铁片,在水烧开时,有悦耳的声音发出。

日本铁壶知名大师简介


随着中国大众对饮茶更加注重,以及中日两国经济交流的密切,再加上日本铁壶本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等使得其在中国的价格一涨再涨。上乘的铁壶不仅要注重其历史时期、堂口和造型,制壶人也不能忽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收藏日本铁壶必知的制壶名师。

1.金工系铁壶

如果对金工系的铁壶爱不释手,可千万不要单单被它的造型所迷惑,下面的几位大师的作品可是不能小觑的。安之介(釜师)、雨宫宗兵卫(釜师)、梅隆轩(金工师)、茂光(金工师)、宗仙作(金工师傅)、大国(釜师)、上田照房(釜师)和雨宫宗(釜师)的作品定会让你的藏品价值倍增哦!

2.脱蜡法铁壶

对喜爱脱蜡法制作的铁壶的人来说,一定不能放过波多野正平、铃木光重、梅泉、淡海秀光和西恒一瑳等大师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将会让你的收藏室大放光彩。

3.青铜器型、兽口、藏六型铁壶

对汉文化着迷的藏友,青铜器型、兽口和藏六型的铁壶可千万不能错过。其著名的大师有藏六、井上、雨宫宗兵卫等。

日本铁壶历史名堂简介


所谓“堂号”,相当于今天的作坊或是公司,“堂号”可以泛指为铁壶的品牌,象征生产厂家。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堂主相当于掌门人,名釜师类似我们中国的紫砂壶的制作名家,以他们精湛的手艺,为各个堂号留下不朽之作。

在日本江户末期到昭和末期的二百多年中,仅日本京都地区就出现了百余家铁壶堂号,近千位釜师,而其中比较著名的铁壶堂号也有五十多家,这些著名堂号旗下的名釜师也不下五百人之多。最为现代市场所推崇的是京铁系中的四大堂:龙文堂、龟文堂、金寿堂与藏六堂。它们最初的开创者分别是龙文堂的安之介、龟文堂的波多野正平、金寿堂的雨宫宗兵卫与藏六堂的秦藏六。

日本的传统工艺与中国一样有世袭的传统,龙文堂的安之介与藏六堂的藏六皆有世系传承。安之介已传至八世,而藏六已传至五世。

在江户时期之前,铸物师通常不在盖内落款,仅仅于包装铁壶的外层木箱上留下箱款,箱款通常等于现在的保证书;每个箱款想要表达的内容不一样,因此会留下不同的注解。例如铁壶纹饰器型的主题、名号、印款、纪念文、年款、尺寸、材质、鉴识文等。

大约18世纪后才开始有在壶体上留下落款、盖款等的做法。落款的位置通常位于瓶身的角落,整体主题的左下方;日本人的习惯,大部分的物品落款皆位于左方,铁壶也不例外。铁壶历史上,只有制壶名家金谷五郎三郎落款于右边,与旁人不同。

高冈铜器的铸造技术


高冈铜器的制造技法基本上都是使用铸造技术。铸造,是在使用粘土和砂等混合的耐火性材料制作铸模,并向铸模中浇注溶解的金属以获得成品的制造技术。现在,高冈有数十种以上的制造技法,主要使用的金属有青铜、黄铜、铝、锌合金、铁等,金银制品也可以使用铸造技法来制作。其中,被日本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技法的有烧模铸造、蜡模铸造和双模铸造三种技法。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各种技法的原理和制作工序:

①烧模铸造

不破坏原型,适合制作复杂的摆设物和大型铜像的铸造法。如果在原型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将铸模分割,多的时候可以分成十几个模具,然后再组装。由于材料着色等的关系,使用含铜量较多的原料。

首先用粘土或木头制作出产品形状,称为原型制作,再从原型上翻制产品形状,制作模框。在原型上涂抹含有纸纤维的细腻“纸土”,然后在它的上面涂抹含有“稻草”的粗土,最后用钢筋加固再用粗土包住。从模框中取出原型,在其外模上涂抹一层均匀的薄泥土,之后在内侧填入砂子,如将涂抹的一层薄泥土除去的话,可以完成比金属厚度小一层的东西,这个模芯称之为“中子”。外模中放入模芯“中子”的铸模,将整个铸模焙烧到960℃左右,铜像铸模焙烧时间是12~16小时,摆设物铸模的焙烧时间是6~8小时。铸模焙烧到规定的时间后,再等铸模空冷到约400℃左右的时候,将熔金(铜70~75%,铅5~10%,锌20%)浇注到铸模中,此时,完成铸造。因为铸模是烧制的,故也称为烧模,熔金温度是1100℃~1200℃。这种铸造法是一品制作,与蜡模铸造法相比,可以制作大型的作品。不过,铸模的分割方法、制作方法、组装方法等都需要有熟练的高技术。

产品:佛具、摆设物、庭院摆设物、铜像、佛像、灯笼、茶具、香炉、花瓶等

②蜡模铸造

原型的材料是蜡(蜜蜡中加入松脂混合的东西),可按照作者的创意手工制作精美蜡型。在蜡型外面用笔涂一层进过仔细筛过的“肌土”,等干了之后再用稍微粗一点的泥包住,然后用铁丝加固,最后在外面包含有“稻草”的粗土制作铸模,将此铸模放入温度为850℃~900℃的炉中焙烧,内部的蜡溶化后,将熔化的金属浇注到铸模的间隙中,冷却后,小心谨慎地敲碎铸模外侧的粘土,从中取出与蜡型形状完全一致的产品。此铸型法的特征是铸体细腻美观,与蜡型完全一致。上色工艺是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常有的颜色有铁浆色、煮色(黄铜色)、青铜色等。

蜡模铸造法是一个原型只能制作一个产品的一品制作,因此,需要具有出色的造型技能和铸造技术,才能完成的铸造法。与最近高冈铜器行业中流行的失蜡铸造法的原理完全相同,可以说蜡模铸造是再现原型风格的最合理的铸造法。

产品:花瓶、摆设物、香炉、佛具等

③双模铸造

也写燥型、惣型。这个铸造法可不制作原型,直接用挽型的制造方法。首先,制作产品的截面形状的薄板,把薄板上下压住,利用旋转来并同时将砂堆积上去制作铸模。使用挽型制作铸模是有限制的,只能制作圆筒形和圆锥形的火盆、手炉、茶釜、风炉、梵钟等广口器物。使用材料有唐金和生铁。顺便说一下,风炉是使用唐金,釜是使用铁来制作,制作技法相同。

铸模的材料与烧模、蜡模基本上相同,模芯“中子”是用生砂制成,削去放入外模内砂型的金属厚度,作为模芯“中子”。不象烧模一样铸模需要整体焙烧,而双模铸造只需焙烧外模即可,干燥的模芯放入外模中开始铸造。双型铸模使用“刮刀”等雕刻图案,能铸造细线条和薄壁图案,有铸物厚重的风格特色。要求模具制作、图案制作等高技法和灵活的设计感。外模可铸造数十次,对烧模来说更具有量产性。作为铸造法中的最古老的,同时在今天的铸造技术中已经不复存在。

产品:火盆、风炉、吊钟、花瓶、薄端花瓶(广口花瓶)、小型吊钟等

以上是制作高冈铜器的传统技法,现在制作的高品质产品都是使用改良过的铸造法。而且,用的最多的技法是砂型铸造,与前面所说的三种技法相比,因为少了一道对铸模进行焙烧的工序,故可以短缩工期。现在,高冈对需要批量生产的产品都是使用这个方法,黄铜是主要使用的材料。

铸造世家:砂院张氏家族


在平遥,有一个铸造世家值得人们记住,那就是砂院张氏家族。

铸造业需要翻砂,于是人们把这个行业称为砂院。砂院张氏是平遥延续了五百余年的铁器制造业家庭,从明朝开始至民国中期,它一直活跃在平遥铸造业的舞台上。

明时,户籍按行业来划分,农民为农户、军人为军户、艺人为乐户、工人为匠户……明朝初年,铸铁为生的张氏家族以“匠户”的身份奉旨迁居来平遥,居于城内东北部,入文会坊一甲,是兵部和工部给予执照的匠户家庭,专门给官府制造兵器,也制作民用铁制用品。

当时,他们家族是平遥惟一从事这一职业的家庭,并在城内建有专门祭火的家庙—火神庙和家庭祠堂。入清后,由于户籍制度的调整,该家庭才将自家技艺传给徒弟,但铁器制造业仍以其家庭为主。现今保留下的很多铁制宗教用品,如明造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平遥铁菩萨像”、明代造的“平遥双林寺铁佛”、明万历年间的“五台山铁钟”等,都为张氏家族所制。目前,收集到的张家最早的作品是国家一级文物、明正德十三年造的“交城天宁寺铁碑”。

明清时期,砂院张氏即为铸造业的“垄断企业”,辉煌一时不说,还积累了丰厚的家财。民国初年,孙家来到平遥后,张家因技术落后逐渐在民国中期淡出。但因本身富有,张氏后人也没有因为家族铸铁业的败落而生活落魄。张氏后人大多转入了其它行业,有做票号的,也有地方乡绅……现在张氏家族仍大多居住于以其家族职业命名的平遥砂院巷、火神庙街一带。

铁壶的选择


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铁壶在日本非常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使用。一些制作精美的铁壶,还经常被当作高贵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根据制作工艺、材料等,铁壶的价值也有高低之分。壶上有镶金、错银的大都是以前王公贵族及大户人家使用,有的还会有鎏金的工艺,这些都会增加铁壶的收藏价值。

不同“级别”的铁壶,有的造型简单,文饰简朴,有的则多了许多花样。铁壶制造时一般是手工刻模,然后进行浇铸,常见壶身文饰有仿青铜器的文饰和中国古代山水诗词文字图样等。不仅壶身文饰的精雕细琢,连壶柄、壶盖等这样的配件都可以做出不同的文章。比较上品的铁壶,会在壶柄上雕刻镶金错银的图案,或梅或菊,都是素雅的纹样,于细微处让人赏心悦目。

铁壶的价值也会因其制作者的名气、技艺而大有不同。龙文堂、雨宫金寿堂、龟文堂和藏六堂(秦藏六)是几个非常有名气的制壶堂口,门下有不少铁壶制作大师,例如:龙文堂门下安之介、大国、大朗、上田、林造等等,其作品制作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加之传世量甚少,每件都是价值连城。

在挑选老的铁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确认有壶是否漏水,是否修补过。最好的办法是先盛冷水在壶底垫上纸巾,半小时后,看纸巾有没有水迹。再用壶煮水,滚后一样在壶底垫上纸巾试验,看纸巾有没有水迹。其次,按以下步骤一一查看、核对:

1、看堂号和名款画押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有著名堂号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2、特殊型款是精品

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釜师们把壶制成房屋、井台、山水、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3、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4、提梁需立直

很多釜师会在提梁上镶金锉银、精雕细刻;更有多个堂口把铁质的壶身上安上铜或银质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壶的豪华与珍贵。无论是怎样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随意掰动把手,若把手松动了且不能立直,则影响了品相,将大大降低铁壶的价值。

日本铁壶与国产铁壶的工艺区别


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的区别,从材料上讲,日本铁壶是用岩铁矿铸造的,而国产铁壶是用沙铁矿铸造。从工艺上讲日本铁壶的制作工艺是金属加工中最为原始的铸造法,延续了中国唐代的工艺,颇具汉唐风韵;而中国铁壶则是从各朝各代总结提炼出各种技法工艺最终铸成,例如:失蜡法、铁翦金银工艺、镶嵌工艺等等。

传统的日本铁壶是纯手工制作的,制作一把铁壶需要多达70道以上的工序,往往需要耗费2-3个月的时间。想要独自一人完成需要修业至少15年,若要将自己的名字篆刻于铁壶上,则需要近40年的修业时间。日本铁壶因为纯手工制作,铸造用的模具也是手工制作且一模一具,使得每一把铁壶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国产铁壶几乎全是量产机器铁壶,采用高压力冲压法成型,图形纹案造型夸张,且每个壶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一些局部的制作工艺上,日本铁壶与国产铁壶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一、提梁

提梁是区别国产铁壶和日本铁壶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铁壶的提梁有两种,实心提梁和空心提梁,且提梁是挺立卡死的、非常稳固。国产铁壶的提梁多数是实心的,且很难做到挺立、稳固,往往能够随意扳动提梁,十分影响铁壶的品相。此外,日本铁壶,尤其是日本的京都铁壶十分注重金银装饰技艺,往往会对提梁做一番高肉镶嵌的雕琢,使之更富美感和典雅高贵。

二、花纹与图案

一把好的日本铁壶,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许多日本制壶大师的美术功底及文化修养非常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也痴迷不已,创作出的作品极具欣赏和艺术收藏价值。反观国内诸多厂家,其所计制作的铁壶时常落于庸俗,加之与日本匠人熔铸工艺的差距,制作出的铁壶图案或粗糙不清或立体夸张到近乎变态。

三、肌理

日本铁壶的壶身肌理是一次性浇铸成形的,而国产铁壶的表面肌理基本上是后期酸化腐蚀的结果。很多人喜欢日本铁壶中的素壶,壶形古朴、厚重,肌理低调、深沉,极富历史沧桑感且意蕴深长。素壶看似简单,其实壶身表面肌理工艺是非常有难度的,像日本铁壶中的梨地纹、橘皮纹,很多国内厂家根本做不出来。

四、壶身表面涂层

国产壶表面涂层是一种化学涂料,据称该涂料是一种食品级涂料,符合国家及美国FDA标准。日本铁壶表面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茶树植物汁,在高温下涂在铁壶表面,看上去古朴厚重,又起到防腐作用。

哪里的铁壶好


近年来,随着国内茶艺对铁壶的推崇和屡屡爆出的铁壶天价竞拍事件,铁壶热开始在国内日益风行。那么,如此受推崇的铁壶产自何方呢?又是哪里的铁壶好呢?

一般而言,目前市场上的铁壶只要来自三大片区:日本、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铁壶因其纯手工制造、做工精美,品质卓越,享有盛誉。台湾壶多是仿造日本,多为工业机器壶,无论是品质还是艺术性都大打折扣。大陆壶产自天朝国度,国人的“聪明才智”得以淋漓发挥,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其质量和品质不做评论。从狭义上来讲,铁壶就是专指”日本铁壶”且台湾壶和国内铁壶也都是假借日本纯手工铁壶在销售。

日本铁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年前的江户时代,制造工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方法,形成了京都铁瓶、山形铸物和南部铁器三大特色产区。

京都铁瓶,原来主要为皇室贵胄和王侯将相所用,或采用蜡铸法精准铸造精致美观的器型,或采用金银镶嵌工艺在壶身、提梁、壶嘴、摘钮等位置精雕细刻,使得铁壶更显高雅、大气和富贵华丽。历经二战的洗礼,京都百年老店,只剩下云色堂和平安松寿堂,其金银布目镶嵌堪称一绝。高陵金寿堂的复刻铁瓶,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史悠久,其高超的“薄肉铸物技术”已经传承900余年。此法制造的铁壶壶壁很薄,使得原本厚重的铁壶变的轻巧、精致,体现出非凡的制艺水平。清光堂8代目佐藤清光即为近代著名的山形铸物名家,很多造型别致美观的铁壶就出自他手。菊地保寿堂历经两代人20余年的潜心研制,恢复了日本传统“和铣”技艺,历代皇室均有收藏其铁壶产品,在日本本土和欧美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

南部铁器,制作铁壶的历史最长,其造型古朴,着色厚重,虽没有丰富的图案,但朴实素雅,唯美绝伦至极。南部铁壶是喜爱素壶,追求茶道享受和文化修养人士的上乘之选。史料记载制造南部第一把铁壶的御釜屋,以及铃木盛久和虎山工房都是制作铁壶的好手。

日式铁壶的渊源


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日本江户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时至今日除了南部铁器仍有持续创作与生产,现今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在昭和期间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铁壶在日本非常普及。

据《日本铁壶全集》书载:在日本的室町时代(1394-1573年),因喝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嗜好,泡茶的道具十分发达,市面上便出现了专用来泡茶的铁釜。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确立了日本茶道,那时就出现了专门制作铁釜的“釜师”,而铁釜就是铁壶的前身。

直到日本的江户时代(1615-1868年)中期,出现了“煎茶”茶道,这是一种自由享受泡茶的茶道,为了方便注水,釜师们便将小的茶釜加上注水口和把手形成了“铁壶”的初始造型。铁壶(铁瓶)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天明期(18世纪80年代),也就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由此可见日本铁壶大约形成的时期就在此间。据日本茶道具著作《铁壶之最》书中所载,日本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应该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卫门,当时他将铁釜的体积缩小并将其使用在茶道上,将把手与壶嘴加在铁釜上,也因为这样的改良,让他成为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关于谁是日本“铁壶”第一人的问题,日本高冈铜器协同组合理事长竹中腾治在《铁瓶的历史》一文中有不同看法。“根据现在留下的记录,最早制作‘铁壶’的京釜师,据称是十代大西净雪的弟弟奥平佐兵卫,但是名古屋的加藤忠三郎也是很早就开始制造铁壶。”

对于一般日本人而言,铁壶算是早期家庭用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铁壶,而制作精美的铁壶还经常作为高贵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间赠送。

中式铁壶与日式铁壶


无论是中国茶壶,还是日式茶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两者之间经过漫长的发展,在相互借鉴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不同。

用法上不同,中国所说的壶更多的是泡茶的壶,我们壶的作用是泡茶,日本的茶壶是煮水器,相当于我们烧水的壶。作用的不同会随之带来材质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因为需要直接与火接触,所以它得是金属的,如铁,如铜,如金。

中国所做的壶受到材料的限制很多手段和工艺都无法实现。而在日本茶道具的金属上则可以运用中国青铜器或者是铜杂件上比如错金银,高浮雕,镶嵌其他材料等在杂项上的工艺北日本用来修饰茶壶了。

从审美情趣上来讲,中国的茶壶大概有两条发展的主线,一个是宫廷,贵族所使用的,像干隆的粉彩茶壶。另外一条发展主线即文人情趣,这个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宜兴紫砂壶上,这类茶壶大多不追求华丽和多变的造型。它更加注重古代明代以来的文人传统,比如说对山水,景致和一生的追求融入到一把壶中。

在日本,无论是上至皇亲国戚还是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恬淡,一种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跟他们的民族特性与文化传统有关。所以单纯从壶本身,我们甚至无法非常明确地区分出一把壶是来自于皇家还是平常人家。但是整体的表现都是古朴,更近似于我们中国的文人传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简介铸造铁壶的过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