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生茶熟茶】

专家根据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项内容进行评比。陈翔摄

头茬龙井茶还刚刚开始采摘,我市八个产茶县(市、区)的早茶品种已进入批量采摘并上市。今年我市各地上市的温州早茶孰优孰劣?昨天,来自全市各地的86个早茶样品汇聚到2017第十五届温州早茶节温州早茶王评比大会的参评现场争香斗味。

记者昨天在评比现场看到,参评的86个样品中,绿茶依然占大头,有56个样品,其余有17个红茶样品,12个黄茶样品和1个黑茶样品。对茶叶进行品评的专家分别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

一杯茶的好坏如何去判断?专家表示,要按照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这5大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品评的专家首先洗干净双手,从每个标有号码的茶袋里取出茶叶,观察茶叶外形,然后称上3克,用温度相同的水冲泡4分钟,再用专用杯倒出,细闻茶叶香味,再品尝茶汤滋味,最后还要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叶底外形。

作为专家之一的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栩向记者透露,温州早茶评比已举办多年,来参评的早茶样品逐年增多,样品品质也不断提高,还增加了温州本地产的红茶、黄茶品类,可以看出温州茶叶企业的技术沉淀以及不断提高制茶品质的积极性,对温州的茶产业发展来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信号。

另据了解,今年的温州早茶节将于3月23日在市区松台广场举行开幕式,今年我市三家茶叶市场都会参展,因此早茶节上六大茶类品种齐全,方便市民采购。市委农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段时间的暖冬以及微旱气候对我市早茶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临近早茶大规模采摘期,我市各地的气温比较正常,同时雨水也较多,会一定程度拉长今年高档明前茶的采摘期,有利于我市各地茶农增加收入。

精选阅读

温州黄汤冲泡三要素


健康饮茶,最好是要现泡现饮,这样效果最佳。温州黄汤茶叶冲泡次数过多,冲泡时间过久,或者多次反复冲泡,不仅失去了茶香,还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茶叶冲泡技巧注意事项:

1、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温州黄汤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4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00~15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2、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温州黄汤,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通常指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温州黄汤,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温州黄汤存放中为何变质


温州黄汤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温州黄汤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

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

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

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温州黄汤是什么茶


亦称温州黄汤、平阳黄汤。产于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等地,以泰顺的东溪与平阳的北港所产品质最佳。该茶创制于清代,并被列为贡品。其特点是:条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叶底嫩匀成朵,香气清高幽远,滋味和酸鲜爽。民国时期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浙江主要名茶之一。

名称:温州黄汤。

类别:黄茶。

产地:浙江南泰顺、平阳、端安、永嘉等县。

简介:温州黄汤产于浙江南泰顺、平阳、端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

历史: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有2000余年。

采制工艺: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品质特点: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温州黄汤的历史发展


平阳黄汤,亦称温州黄汤,始于清代,一度被列为贡品。其外形条索细紧,色泽黄绿,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醇,品质以平阳北港所产为最好。

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担运销上海、营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而后因多种原因停产,加之原先茶叶加工由农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统、书面的文字记载,以致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逐渐失传,茶市上不见其影。

为了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早在1987年,在平阳县农业局工作的林平与水头名茶开发场的卢立浣、陈积柱开展合作,共同从事黄汤茶叶的加工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制,一套完整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终于出炉。

2003年,黄汤样品试制成功。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2006年,“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申请发明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于日前被授予发明专利权,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因黄汤茶对鲜叶原料要求很高,因此其在市面上依然少见,批发价格每公斤在680元以上。恢复黄汤的加工工艺,能推动平阳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经济效益,更能使历史名茶重扬名声,延续文化传统。

温州黄汤炒茶三把火


温州黄汤茶叶制作过程中,首先第一把火是“杀青”。杀青就是用高温把叶细胞杀死,停止发酵。绿茶类不发酵,所以茶青采下后赶快杀青。

第二把火是茶制成后,将水分蒸发掉的“干燥”。传统用炭火烤干,现代用热风吹干,热风来自瓦斯、汽油或电力。杀青只是将叶子炒熟、蒸熟或烫熟,接下来的“揉捻”还会把叶子揉出很多汁来,成形后必须“干燥”,否则湿湿的就没办法保存。

茶叶制成之后,如果想让它喝来有股熟香、温暖的感觉,可以用火来烘焙,焙茶可以用木炭焙、也可以用电烤箱来焙。温州黄汤茶求其茶叶天然的新鲜味,通常不加“焙火”。

精制过程中,为补干燥度不足得“覆火”,我们将之列为“干燥”的范围。焙火茶陈放后,若受潮了,可以拿来“补火”,这并入“焙火”之列。杀青是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干燥度不足用“覆火”加强,焙火后受潮,若只想再改变茶叶的质量特性,则再施以“焙火”。这当中有相互影响的地方,但目的不一样,施火的方式、程度也不一样。

温州黄汤外形特征


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如君山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在制茶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创制黄茶时代,大约在1591年以前。明朝许次纾《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用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者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就,辄笋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与现时黄大茶的同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其二黄大茶的制法早在16世纪之前就有;其三由于不善制茶,绿变黄茶。于是,人们发现炒青绿茶在杀青或柔捻后不及时干燥或干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滋味转醇和,由认识到实践,黄茶的制法便应时而生了。

温州黄汤的外形


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如君山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在制茶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创制黄茶时代,大约在1591年以前。明朝许次纾《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用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者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就,辄笋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与现时黄大茶的同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其二黄大茶的制法早在16世纪之前就有;其三由于不善制茶,绿变黄茶。于是,人们发现炒青绿茶在杀青或柔捻后不及时干燥或干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滋味转醇和,由认识到实践,黄茶的制法便应时而生了。

首届黄金桂茶王赛出新鲜茶王


黄金桂传统手工炭焙技艺

5月6日,“华虹杯”首届黄金桂茶王赛上,新鲜茶王出炉后,当即拍出了1公斤18800元人民币的高价,令参赛者大为咋舌,大呼:“好茶堪比黄金贵”。

当日上午,安溪当家四大名茶之一黄金桂(黄旦)故里虎邱镇罗岩村“华虹杯”首届黄金桂茶王赛现场,来自安溪虎邱镇罗岩、美庄、双都三个村共178名黄金桂制作高手,携茶前来参与了此次角逐。经过6名专家评委数轮评选,黄金桂“茶王”终现身。亲眼瞧见茶王被识货人高价买走,各参赛选手无不重新审视一番手中的黄金桂。

黄金桂,又名黄旦,是与铁观音、本山、毛蟹齐名的安溪县四大名茶之一。黄金桂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铁观音早近20天。其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香气幽雅鲜爽,略带桂花香味,有“未尝清甘味,先闻透天香”的美誉。

“黄金桂香高质好,但由于宣传方面的不足,黄金桂‘养在深山人未识’!”茶王赛主办方、华虹茶业总经理高水治告诉记者,举办此次茶王赛,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弘扬黄金桂,把黄金桂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来品尝。

茶王赛现场,同时上演“茶公茶婆敬典仪式”。当日的罗岩村宫美厝正埕上,一场祭祀黄金桂发现者林梓琴的活动,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几十张八仙桌整齐摆开,茶农们用刚炒制好的黄金桂春茶,上香敬酒,感恩土地,祈福丰收。

罗岩村宫美厝下厅内,还展示了传统手工炭焙技艺。炭焙现场,淡淡的“桂花香”萦绕,沁人心脾,更是醉倒了追逐而来的爱茶人。

“茶为君,火为臣”,传统手工炭焙技艺主要是把精选出来的黄金桂,进行两至三天的烘焙。足够的火候令黄金桂更具纯正口感,喝起来味道更香、更纯,口感更足,比普通茶叶有更明显回甘的感觉。同时,烘焙的黄金桂更有温胃健脾的功效。

当日活动现场,一段流传已久讲述黄金桂由来的因茶结缘、古老美好的爱情传奇《黄旦记》,首次以掌中木偶的形式搬上舞台,吸引了各路茶客和戏迷。“美庄村里话黄旦,痴情堪比黄金贵!”虎邱镇党委宣传委员林格雷表示,今后还将利用与掌中木偶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做深做透黄金桂茶文化。

“龙润86道质量关” 告诉行业什么?


“龙润86道质量关”告诉行业什么?

到目前为止的中国茶产业,基本是农业文明为主导。体现在工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标准化难、产品质量问题频现),还体现在市场化进程艰难(没有真正建立起大众化消费导向的市场思维,定位混乱,投机泛滥)。当前茶行业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有这个根本变革没有完成的因素在起作用。行业的方向在哪里?此刻,一个健康稳健发展的茶企业带给大家的借鉴和启迪,或许胜过千言万语。

7月16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龙润茶成立十周年新闻发布会”给了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了龙润十年的发展成果和经验,更对当下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启迪和借鉴。

“用制药的经验制茶”

带给龙润什么?

2005年,龙润茶成立;2009年,短短4年之后,龙润茶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茶第一家上市公司。龙润成立的2005年,中国茶叶产量为92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到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已达到198万吨,位居世界首位。人们把龙润十年的发展看成是中国茶叶再度崛起的缩影,是有道理的。然而,龙润之路绝非等闲。

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向记者介绍,“用制药的经验制茶”或许是龙润在行业处于低谷期,仍能一枝独秀的内在原因,十年前,龙润茶集团收购了具有60余年制茶历史、曾获得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国务院奖状》的云南省保山市昌宁茶厂。但这个“出身”不决定什么,最终决胜的因素在人的观念和意识中。

那么,“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到底给龙润带来了什么?首先是工业化的思维,那就是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视质量为第一。同时把质量和标准建立在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基础上,而非依靠老师傅的老经验;同时,注重过程的科学。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就没有标准化的质量结果。龙润的质量思维取自高于传统茶行业的制药业,为龙润茶奠定了一个超前的基础。

中国茶叶再崛起的十年,也是在“农残超标”“重金属残留”“稀土超标”等一系列致命问题不断摧残下艰难走过来的。小小一片茶叶几遭灭顶之灾,不仅出口受阻,甚至引来“茶叶能不能喝”的大讨论。而在此背景下,龙润茶却逆市上扬,不仅全国经销商数量突破1500家,且成功登陆美国、俄罗斯、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这就是龙润标准带来的结果。

反观其他茶区不少企业,至今还在争论到底是手工经验好还是标准化工艺好。其理念上的差距真可以用牛车(农耕文明)与高铁(现代工业文明)来形容。

善待茶山带给龙润什么?

“严把茶园第一关,生产安全、卫生、健康的茶叶,我们十年如一日。”焦家良如是说。

对茶企而言,最终制成的茶叶质量如何,与茶叶种植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龙润茶制茶流程中,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控制和把关。首先就是牢牢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龙润茶种植基地有先天优势,拥有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更需要保护善待它。为此,龙润茶建立了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的环境隔离带,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科学栽培、科学采摘和科学管理,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原生态、无污染的生态系茶园,培育出来的龙润茶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从而造就了龙润茶“香高、性烈、味厚、气足、韵美”的特点。

同时,龙润茶一直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推广有机生态茶园,扶持茶农扩大茶园生产规模,科学栽培和管理茶园,制定出新的茶叶采摘和制作标准;并广泛推广给茶农,使茶农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茶叶品种、修剪、施肥、采摘等技术,扩大产量,提高原料品质。

茶叶与茶农互为依靠,龙润茶品质优良,与茶叶种植过程中茶农的悉心培育和科学管理息息相关。龙润茶与200多万茶农建立了“企业+市场+标准化生产”的产业链,构建龙润茶原料资源布局。2012年,龙润茶又率先把物联网技术引进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运用最新通信、传感和数字温度等高新科技,对种植环境、生产、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严格监管把控。

反观有些茶区,利益面前,违背自然规律,无视科学常识,野蛮扩张,好山好水被破坏,连稻田也种上茶。这样的发展能持久吗?这样导致的结果不值得全行业深刻反思吗?

“86道质量关”告诉传统什么?

借鉴制药的流程和经验,龙润茶制定了86道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把关;并把这一整套工序贯穿龙润茶整个生产流程中,从茶叶种植、采收、加工生产、发酵、萃取、仓储、运输等各个步骤都进行全程监控、标准化生产。

为此,龙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比如最新从印度全新引进的CTC生产线(即旋转、切碎、成型生产线),从鲜叶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部实现自动化。鲜叶经切碎、发酵、烘干、分筛、成型等7道工序,只需经过1个小时就可以生产一批产品。

再比如龙润茶在分类处理茶叶上也有自己的一套。针对不同茶园、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茶叶,龙润茶会以先进的仪器和独有的工艺甄选,茶叶发酵前后反复调配、不断优化,科学保证龙润茶香醇甘美的自然风味。同时还会根据不同茶类特点,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发酵,数字监控、安全洁净、定时翻堆、均匀发酵,科学培养茶叶发酵有益菌,大大提高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的含量,使龙润茶健康又好喝。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后,制茶时间大大缩短,但制茶环节却从未缩减,龙润茶在制茶每个环节中都严格控制。只有十年如一日的对茶品质的追求和坚守,才让龙润生产出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好茶。

十年磨一剑,龙润茶在制茶工艺上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做人们口中的“好茶”,在不断探索中建立起“86道质量把关”的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在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市场中,龙润茶叶生产加工全程中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操作,应该称得上是一种难得的坚守。

温州黄汤制作工艺


温州黄汤州黄汤产于浙江省的泰顺、平阳等地。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制作工艺

杀青: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温州黄汤具体冲泡方法


温州黄汤评内质汤色以黄汤明亮为优,黄暗或黄浊为次。香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滋味以醇和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好;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肥壮、匀整、颜色鲜亮的为好,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而达到此标准,掌握黄茶的冲泡方法也想很关键。那么温州黄汤的具体的步骤如何?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

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温州黄汤的茶叶品质


温州黄汤滋味与绿茶、青茶也不同,滋味醇厚甜爽,别有风味,要精品细寻,就能识别。

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如君山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在制茶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创制黄茶时代,大约在1591年以前。明朝许次纾《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用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者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就,辄笋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与现时黄大茶的同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其二黄大茶的制法早在16世纪之前就有;其三由于不善制茶,绿变黄茶。于是,人们发现炒青绿茶在杀青或柔捻后不及时干燥或干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滋味转醇和,由认识到实践,黄茶的制法便应时而生了。

温州黄汤的制法界于绿茶和黑茶之间,与绿茶不同是多一个闷蒸工艺,与黑茶不同是闷堆的温度和程度的差异,其品质也界于两者之间。汤色的色度深浅不同,滋味的醇和程度不同。

温州黄汤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工序,闷黄技术措施因茶叶种类而异。有的在杀青后趋热闷黄,如台湾省的台北黄茶;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浙江的黄汤和湖南的沩山毛尖;有的在初干后堆积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在炒干过程中交替进行闷黄,如纸包低温闷黄的君山银针;有的炒干摊放相结合闷黄,如霍山黄芽。

温州黄汤的茶叶品质,不仅在叶的外观色泽发生黄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叶的内含物质的转化。而这种温州黄汤品质的形成与黄茶特殊的制茶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温州黄汤的概念依制法和品质作为依据,则是比较科学的并能被人们逐步接受承认的一种概念。

温州黄汤之理化变化


一、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影响而遭到破坏,致使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更加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据测定,黄大茶在制造过程中,叶绿素总量中有60%受到破坏。杀青过程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拉毛火和拉足火过程破坏甚少。

二、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影响黄茶品质的一类主要物质,在炒制中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而减少。其中,黄烷醇类的总量要减少3/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含量最多的(一)-EGCG减少了近70%。尤其是堆闷工序中黄烷醇减少最多,几乎占减少总量的一半。各种儿茶素中,(一)-EGC减少最多,其次是(一)一EGCG这种减少主要是在热化作用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的。

黄烷醇类在炒制中氧化而大量减少,但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并不多.据测定,黄大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干毛茶与鲜叶相比,下降很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与酶促氧化性质不同。由于黄茶经过杀青,蛋白质凝固变性,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不像红茶发酵那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产物与氨基酸大量结合而沉淀。特别是在干热作用下,掌握适当温度,不仅能使香气发展到高峰,而且可使结合性的多酚类物质裂解,转化为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

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红茶、绿茶相比,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据测定,一级毛茶中,屯炒青、黄大茶、祁红的可氧化总量(TOM)是依次下降的。温州黄汤的嫩度比屯炒青、祁红差,可氧化总量比屯炒青少是不难理解的,但比祁红多,这就说明黄茶的氧化程度不及红茶,而比绿茶要深。

温州黄汤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虽然在制茶中保留较多,但滋味仍较醇和,这是因为一方面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热化作用,黄烷醇类发生异构化和热裂解,简单黄烷醇类增加所致。

三、其他物质变化

在温州黄汤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显着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随着炒制过程减少,其中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而可溶性糖总量也呈现出减少趋势,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温州黄汤香气形成的原因。

温州黄汤有什么药理作用


温州黄汤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温州黄汤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治愈率达90%左右。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

10、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86个温州茶样品角逐“早茶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熟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