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云南普洱茶叶】

“好茶出云南”普洱茶产业专场推介在杭州举行

近日,“好茶出云南”普洱茶产业专场推介在浙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作宣传推介。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普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国云,普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施劲松,中冶赛迪集团董事长肖学文出席活动。

卫星从“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茶马古道源头,普洱茶文化发祥地,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作了推介。他说,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地带,也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地区;普洱因茶而兴、因茶而名,用茶与世界对话,通过茶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普洱与茶相依相恋,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记忆、各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衣食万户”的大产业,老百姓生计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部署要求,以标准质量、检验检测为支撑,实现了普洱茶产品“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普洱茶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云茶融入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卫星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普洱市将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发展大产业,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的普洱”,把品质最优、品味最纯的普洱茶奉献给广大消费者,让绿色有机、安全优质的普洱茶成为人们的“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王敏正表示,今年云南展团组织庞大的茶企团队到杭州参展,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来自云茶,来自普洱茶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们以“品质为生命、品质为灵魂”,用匠心精神持之以恒塑造云茶品牌,“普洱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加工升级、品牌打造、质量保障、科技支撑、市场拓展、融合发展等“八大工程”,努力实现中国茶叶综合实力第一强省、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千亿云茶产业的目标。

推介活动上,施劲松代表市政府与中冶赛迪集团相关负责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唐珂、肖学文作交流发言。

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参展商、专家学者;云南省相关州市单位负责人,云南茶叶咖啡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出席活动。(记者:王博喜莉,资料来源:普洱日报)

cY260.com编辑推荐

王毅推介云南: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


王毅推介云南: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

“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因为普洱茶不影响晚上睡觉,这跟其他茶非常不同,而且对胃非常有好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0日在北京表示。

当天,中国外交部和云南省政府在北京举行“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活动,王毅出席并作上述表示。

“我喝了云南的咖啡,刚刚这个片子介绍中国95%的咖啡是来自云南,不仅仅是中国,云南的咖啡原料还大量出口到国外,给雀巢公司、星巴克使用,我刚刚喝的咖啡品牌叫后谷,这个咖啡我不是夸张,是我走遍全球,喝过全球各个国家咖啡当中最好的。”王毅在推介中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咖啡。

在推介中,王毅说,云南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从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稍晚出现的“茶马古道”,再到上世纪初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一直都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交融的纽带。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浇灌出中南半岛灿烂的文明,也孕育了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人民“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兄弟情谊。可以说,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云南已经走在了前面。

王毅指出,云南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力军。近年来,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合作平台,云南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云南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汇地带,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省份,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云南正在朝着开放层次更高、开放领域更广、与亚洲和世界联系更密切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云南风光秀丽、资源丰富、民族和谐、经济发展,同时云南也在大力推进扶贫和减贫的工作。

中国外交部2016年启动全球推介活动后,已先后推介了宁夏、广西、陕西、四川、贵州5个省区市。

普洱茶产业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普洱茶产业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9月4日上午,由云南普洱茶协会和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主办的普洱茶产业发展态势及高端品牌打造研讨会在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普洱茶发展正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云南普洱茶产业应抓住这一新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消费,在做好大众化、规模化产品品牌的前提下,做好普洱茶的特色茶品,使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云南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端锡、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西南农大茶叶研究所所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刘勤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的张顺高、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副主任周红杰及来自州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州茶业协会等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普洱茶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生产非常现代化,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展示了云南茶产业最先进的一面,普洱茶消费继续呈现出扩大趋势,普洱茶产品需求也日趋合理,企业的市场区隔日趋清晰,普洱茶卫生加工水平提升非常快,销售渠道建设一直在加强,这些都是普洱茶健康发展的好态势,而且这些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普洱茶的价格市场还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与会专家建议,对日常饮品的茶叶来说,最重要的是品质,永恒的品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在进一步加强云南普洱茶品质的前提下,要做好普洱茶的大众化产品,让更多的人群能健康品饮普洱茶。另一方面,普洱茶除了拓展大众市场外,还应致力于特色化的市场。茶本身地域不同,就有不同的风格和滋味,因此普洱茶还要立足个性化消费、差异性消费,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诚信度的培育,大力拓展建立普洱茶终端消费市场,并在普洱茶的收藏和品饮比例中,尽可能扩大品饮的比例。

七彩云南普洱茶:用心做好茶


七彩云南普洱茶:用心做好茶

解析“茶”字,乃“人在草木间”,可见,茶就是人与自然沟通的一道奇妙介质。在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向来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当中,七彩云南普洱茶人在做茶过程中,将种茶、采茶、制茶、伺茶融为一体,将茶道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深处在西双版纳大山之巅的七彩云南普洱茶万亩有机茶园,将一水澜沧滋润出的金黄,融入了勐海高山的万千意象,居住在这里的?尼族,世代与茶为伴,茶叶与他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爱茶、种茶、护茶、采茶、饮茶成为他们沿袭千年的习俗,经久不衰。为了收获更优质的茶叶,?尼族种茶人用珍爱当做养料灌溉茶园,日复一日用心种茶。

每到采茶时节,七彩云南的采茶人便来到茶园,沿着漫入云雾深处的茶梯田,穿梭于茶林间,但见一双双巧手在茶冠上翻飞,一片片嫩叶飞入茶农们的手掌中,然后又轻盈地跳进身旁的竹篓里。据七彩云南普洱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千万别小看采茶这道工序,里面学问大。采茶前,茶农要检查指甲的长度,太长或者不整齐的指甲都容易弄伤鲜嫩的茶叶。此外,采摘不能盲目,要选择细嫩、肥硕的芽叶进行采摘。再次,采摘的动作要掌握要领和火候力度,注意要把食指放在独芽下,大拇指往下压,就这么轻轻向上一挑,一颗完整的独芽才算采摘成功。最后一步就是将采下的独芽放在透气的竹篓上,切忌不能将独芽长时间握在手中。

一盏好茶问世,几多心血熬成,每一品好茶的背后,离不开研发、工人、茶艺师的辛劳。在研发环节,七彩云南研发人员一次次访农问茶,一次次科学论证,一次次严格把关,又一次次地收集所有茶叶样板,只为创制精品好茶。

在发酵环节,工人在等待茶叶进入发酵房2小时后,才将火炉升起,让热空气扩散开来,随着茶叶表面的温度上升,香气渐渐弥漫。此刻,工人用手感受着每一片茶叶的温湿度,时而将山泉水以雾状均匀喷洒于茶叶表面的轻纱之上,时而变换着每一个发酵筐的位置,直至叶面透出红亮的色泽。经过工人们严苛的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最终成就这杯中的丝滑柔顺、醇香浓郁。

为了成就一杯好的普洱茶,陈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七彩云南人在世界藏茶之都建立了专业的酝化中心,提供全方位24小时茶管家服务,精心伺候每一片茶叶,让普洱茶绽放最美之生命。

在敬茶环节,七彩云南茶艺师以传承普洱茶文化、弘扬茶道为己任,静心、煮水、烫杯、温润泡、闷盖、敬茶,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下来,一股茶香便喷涌而出。

七彩云南人的创造、亲历、信仰赋予了普洱茶灵性,而这份灵性正是虔诚的茶心,带着一份由衷和真诚,几尽心血才为世人献上这无上妙品。不妨在一个温暖的午后里,无论是家中自品还是馈赠友人,轻轻抿上一口,品尝那融入了七彩云南茶人真情实感的普洱香醇的味道,茶香仍隐约鼻端,茶味正沁彻心脾。

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普洱市举行


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普洱市举行

8月26日,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普洱举行,正式拉开第十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的帷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出席大会并讲话;云南省副省长陈舜出席大会并致辞;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黄毅出席大会。中共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共云南省委农办主任、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主持大会。

△王敏正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农业部原党组成员张玉香,农业农村部市场司副司长杨光,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卫东,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和丽贵,云南省政协副秘书长丁仕凯,老挝丰沙里省委常委、副省长通希·绍苏里蓬,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官员杜国香,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官员佐德,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官员拉赫曼,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官员恩杰,和君集团茶事业部总经理蒋同,韩国国际普洱茶研究院院长姜育发,马来西亚海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景岗,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原会长白水清,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作如,国际普洱茶协会会长方文权,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副主任梁晓捷,上海市金山区政府副区长吴瑞弟,上海市普陀区政府副区长张伟等出席大会。

陈元说,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以普洱茶尤受喜爱。从普洱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开辟出普洱茶的陆上丝绸之路,让普洱茶穿越历史、穿越国界,成为云南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埋下伏笔,打下基础。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我们秉承丝路精神,举办以“一带一路共享普洱”为主题的茶博会,时机很好、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普洱茶产业在云南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普洱市在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希望通过此次茶博会的举办,推动普洱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过越好。陈元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为普洱茶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希望云南省和普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调研时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要求,抓住举办茶博会契机,进一步搭建平台、传承创新,深挖潜力、深化合作,积极推进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普洱茶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为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陈元

陈舜说,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片神奇的叶子,叶形大、内涵丰富,经过多种工艺,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产品,造福了当地人民,造就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今年以来,云南把茶产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产业,提出了具体行动计划,明确了时间表,绘制了线路图,全省上下形成了强烈共识,在茶产业创新发展上形成了合力。陈舜强调,茶马古道远,人间到天堂。在下一步发展计划中,云茶产业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大家种出最干净的茶叶;云茶产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形成多种多样的特色品牌;云茶产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在良种繁育、发酵机理、工艺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提升云茶产业科技水平;云茶产业要走持续发展之路,实行严格保护,严禁破坏环境,严禁过度采摘,保护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云茶产业要走规范发展之路,建立严格的标准,强化初制所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整个行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健康发展。普洱茶的资源十分有限,但是机会无限,热烈欢迎大家到云南种茶、制茶、卖茶、喝茶,让这片神奇的叶子带给大家更多的愉悦。

△陈舜卫星说,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民的依恋。在普洱,茶是大生态,是绿色普洱的自然底色;茶是大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茶是大文化,是传承“包容开放、团结拼搏”普洱精神的重要载体;茶是大健康,是人们健康养生、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茶是大品牌,成就了普洱地域和产品名称完美结合的盛名,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近年来,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产业”战略,在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抓“互联网+”上狠下功夫,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建成了一批生态有机茶园,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了一批产业服务平台,推出了一批“四有四可”名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子。卫星表示,普洱市将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与普洱茶区各州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把普洱茶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品牌,富民强市的大产业,传播茶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展示“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普洱贡献。

△卫星

王敏正主持大会时指出,当前,云南省茶产业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重点,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省茶产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办好这次盛会,对进一步坚定云茶产业发展信心,积极打造云茶品牌特别是普洱茶品牌、拓展云茶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衷心希望各位茶届朋友携手并肩,开辟普洱茶新蓝海,共同迎接普洱茶产业美好的明天。

会上,在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主持下,王敏正(云南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厅厅长)、白水清(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泉盛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盛军(云南农业大学校长)、何作如(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陈景岗(马来西亚普洱茶商会会长、海鸥集团董事经理)、蒋同(和君集团茶事业部总经理)、阮殿蓉(云南六大茶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进行了专家主题访谈。

大会还向汤仁良、肖时英、邹炳良、戎加升、杨新文、杜春峄、卫宗成、陈亚忠颁发了“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证书。

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普洱市政府代市长刘勇,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陆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卫东,市政协主席魏艺红,以及普洱市在家副厅以上领导出席峰会。出席峰会的还有:云南省级有关部门领导、有关州市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等专家学者,来自土耳其、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内各省区的参展商和采购商,以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香港大公文汇传媒、缅甸金凤凰报等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更新日期:2006-05-1601:30:25

云南茶叶产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有普洱茶、沱茶、滇红茶三大著名品牌,但茶叶产值仅排全国第十位、出口量排第八位。要做大做强云南茶叶产业,促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良好。云南茶叶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质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生长的自然环境好;茶叶种质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我省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有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我省茶叶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均衡生产;多数茶园分布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叶污染小,农残量低,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态优势。目前,全省已有24家企业、29个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云南是世界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产地,种植面积255万亩,占全省的95%,占全国的15%。生长环境自然系统平衡完善,发育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成分高于小叶种茶30%~50%,已开发的保健茶、普洱茶、滇红茶、下关沱茶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凤庆滇红茶外形内质上乘,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滇红茶”的诞生地、“下关沱茶”的创始地;凤庆县小湾香竹箐被誉为“茶王之母”的大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江勐库拥有的古茶树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全省有15个地(州、市)近100个县生产茶叶,2002年,茶园面积27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1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8.3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万吨,总产值9.3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23.5万余亩,占全国的7.8%。

(三)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我省茶叶生产加工历史久远,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建成了云南省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及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的一批科研院所,由于引进一系列成熟的加工技术和CTC红碎茶、绿碎茶生产线,使茶叶加工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在品牌开发方面,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今年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四)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产品市场潜力明显。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的雏形,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云南普洱茶淳厚耐泡,止渴解腻,消脂减肥;滇红茶汤色浓艳,鲜爽俱佳;绿茶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云南茶叶出口潜力极大,世界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我省为大叶种茶产区,其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有利于红茶出口,最好年景年外销红茶7000~8000吨,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70%以上,约占全国的1/4;我省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1998年以来出口量逐年增长;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世界绿茶贸易90%由我国垄断,贸易量虽然仅占茶叶总贸易量的10%左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省大叶种炒青绿茶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所出口的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市场前景广阔;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二、云南茶叶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一)茶叶产业地位特殊,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1.茶叶产业是全省重要的传统产业。茶叶是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产业,适宜我省山区多坝区少的现状。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茶叶是颇具发展基础的“绿色产业”。全省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4,是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继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茶产业也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正常年景茶叶自营出口均在1万吨以上,创汇约2000万美元,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

2.茶叶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产业。对于我省大部分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生命产业”的特殊作用,具有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茶叶产业还是“带一方劳力,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如龙生集团实施的“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工程”,解决了从昭通市转移到思茅地区的1.6万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3.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在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凤庆县每年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临沧、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市)的重点产茶乡(镇),占到25%以上,最高的达70%。

(二)茶叶产业问题突出,实施整合势在必行。云南茶叶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价格,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符,亟需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通过整合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下述困难和问题。

1.种植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我省茶园面积虽居全国首位,但种植水平低,茶园基础差,零星分散,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滞后,种植面积小,仅占茶园总面积9.4%;名优茶产量少,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

2.加工技术落后,名优品牌甚少。我省茶叶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阶段,绝大多数初、精制茶厂生产设备属上世纪70年代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外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的差距更大,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茶产业联动作用小。“有茶叶、无茶业,产好茶、名牌少”,对云茶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名优茶开发能力弱,形不成大叶种茶的优势品牌。全省茶叶品种上百个,品牌多、乱、杂,全国性知名品牌不多,尚未形成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安徽黄山毛峰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3.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省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有独立法人茶叶企业309个,中小企业约占98%,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除个别大中型茶叶企业为国有控股和参股外,其他均为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分散,经营规模小,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导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形成了云茶大量外流进行精制茶加工的不合理状况。大型茶叶企业普遍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资产质量差,加上基地建设致使债务沉重,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不能形成规模竞争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培育滞后,无序竞争突出。我省的茶叶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批发市场建设缓慢,专业营销人员匮乏,与茶叶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已建成的茶叶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大多局限于批发、零售。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楚雄广通茶叶交易市场年经营量仅分别为5000吨和7200吨,对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形不成带动作用;投资2000万元的思茅茶叶批发市场,由于政策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辐射面窄等原因,尚未形成茶叶集散功能;茶叶销售与新型流通业对接滞后,“行商”意识差,习惯于“坐商”,市场开拓不力;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和云南茶叶地方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导致云茶销售信誉下降。

5.茶叶出口下滑,销售形势严峻。目前世界茶叶年消费量达250万吨,年人均饮茶0.5千克,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世界茶叶出口总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7.5%,比1992年增长47.7%。近十年来,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出口茶叶25.2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35%,创汇3.32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量10.3万吨,创汇1.33亿美元;福建省茶出口量2.29万吨,创汇0.65亿美元,两省茶叶出口均保持增长趋势。

1997年以来,我省茶叶出口严重下滑,2002年全省茶叶出口4839吨,创汇938万美元,分别比1997年下降60.7%和63.3%;茶叶出口量从占全省总产量的17.4%下滑到5.7%。以出口拉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削弱,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下跌,茶叶企业大范围出现亏损,茶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减收。

6.管理体制不顺,支撑体系薄弱。云南茶叶产业处于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状况,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管理脱节。省茶叶行业协会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全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扶持主要集中于茶叶基地、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忽略了龙头企业培育、名优茶品牌打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开拓等,缺乏全面推进;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科技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渠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税费过高,税费标准各地执行不一,现行县域财税征收体制挫伤了茶叶精加工的积极性,阻碍了茶叶企业跨区域合作,致使大量优质毛茶外流,严重制约了我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三、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产权为纽带,以壮大市场主体、壮大云茶品牌为核心,强化规模化生产,强化专业化经营,强化产业化发展;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和生产销售一体化茶叶集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名优品牌;建设茶城,挖掘、弘扬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加大投入,综合开发,深度加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强化茶叶行业协会职能,搞好协调、服务与管理,不断推进云南茶叶产业化。

(二)整合目标

1.定性目标。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组建茶叶销售集团,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以现有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发展壮大形成三个品牌性茶叶集团,构建以“1+3”(一个茶叶销售集团,云南下关沱茶、云南滇红茶、云南普洱茶三个品牌性集团)为核心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格局;树立云茶品牌的整体形象,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云茶品牌;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云南茶城;理顺茶产业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茶叶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通过整合,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全省的重要产业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产业。

2.定量目标。到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50万亩,茶叶产量10万吨,产值13.5亿元;2007年,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6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叶亩产及售价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茶叶产量14.56万吨,产值24.02亿元;2010年,茶园面积300万亩左右,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60%以上,产量15.6万吨,产值31.2亿元,年产名优茶5万吨,无公害茶7万吨,有机茶6000吨,出口5万吨,创汇1.5亿美元(详见下表)。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品牌为纽带,政策调控为引导,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茶叶产业,引进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的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产业整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整合的同时,督促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整合后快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云茶品牌建设,把优势品牌赋予龙头企业的发展之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名优品牌的打造。

——应用现代技术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树立云茶“绿色”形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主要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做大企业,做精品牌,做深加工,做广市场,做强产业。

(一)做大企业。主要工作是通过整合,尽快形成四个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集团,即组建一个以外向型为主的茶叶销售集团;以云茶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组建三个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品牌性集团。集中力量把这“1+3”共4个集团做大做强,各集团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其他茶叶企业实施重组。具体为:

1.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使其成为在我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茶叶销售集团。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整合,不断壮大云南茶苑集团,以带动全省茶叶销售,扩大云茶市场占有率。主要内容是:

(1)实施多途径的产权整合,构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通过整合,使茶苑集团净资产增加到3亿元左右,总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年外贸出口茶叶1~3万吨,实现出口创汇2000~6000万美元,并带动省内的茶叶销售。具体是:

——将省财政厅和省外经贸厅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形成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

——将省财政和省计委对云南龙生集团公司、腾冲清凉山茶有限公司、云南耿马蒸酶茶集团、绿春玛玉茶业公司等4户企业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统一由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云南茶苑集团公司间接持有,最终形成云南茶苑集团公司分别对4户企业的参、控股股权。

——将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划转为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法人股权,形成茶苑集团公司对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权。

——在云南茶苑集团通过对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做大下关沱茶集团。

——大力吸引省内外战略投资者投资持股,鼓励经营管理者持股,实现云南茶苑集团的增资扩股。

(2)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省茶叶销售集团。一是千方百计做大。

中国茶业大会赤壁青砖茶专场推介会赵李桥茶厂


10月29日,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在咸宁赤壁市开幕。在赤壁青砖茶专场推介会现场,赵李桥茶厂斩获3000万订单。

推介会以”世纪川承”青砖茶,”盛世牌坊”米砖茶两款茶叶的产品走秀开始,精美的设计、优秀的产品寓意获得了与会嘉宾的连连称赞。

赵李桥茶厂副总经理金莉进行现场推介。

公司推介环节,赵李桥茶厂副总经理金莉介绍,赵李桥茶厂是一家拥有中华老字号”川”字牌的百年企业。为了使消费者喝上最优质的茶叶,赵李桥茶厂严把产品质量关,从茶叶种植、采摘、收购、制作、储存等环节入手制定严格标准,提升茶的质量。从1949年至今,公司青(米)砖茶销量逐年递增,一直处于行业先进地位。下一步,赵李桥茶厂将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发展多元性茶产业,提高茶农收入、振兴区域经济。

产品签约环节,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总经理金传炎与内蒙古绿泰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引现场签约3000万元销售订单。”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喝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赵李桥茶厂的青砖茶一直畅销内蒙古,近年来随着牧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工艺茶、礼品茶等也在内蒙地区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绿泰源董事长张引说。

据了解,赵李桥茶厂是国家定点边销茶原料储备单位,每年都按期足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原料储备任务。作为中国紧压茶行业的重点生产企业,茶厂年产量达万吨,一直畅销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山西、河北、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远销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七彩云南普洱茶:1800米孕育好茶品质


七彩云南普洱茶:1800米孕育好茶品质

古往今来,我国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素有可入口古董美誉的普洱茶也概莫能外。在普洱茶爱好者看来,要品上好普洱茶,以海拔1800米以上这一区域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为佳。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必须是海拔1800米以上?

七彩云南普洱茶相关负责人表示,1800米以上海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普洱茶特定的茶品。云南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茶叶产区,与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不无关系。七彩云南普洱茶,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为什么高山出好茶?奥秘就在于其优越的生态条件。据介绍,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一年四季常常云雾弥漫,因为有雾,茶树受直射光时间短,漫射光多,光照较弱,在不减少茶多酚含量的基础上,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导致茶树苦涩成分降低,彰显出醇厚回甘,喉韵丰富。再者,高山植被茂盛,落叶多,土壤质地疏松,酸碱度适宜,加上树木葱郁,落叶多,使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另外,高山环境很少受到人为的污染。没受污染的茶叶,质量当然是上好的。

而对七彩云南普洱茶而言,除了上述优势,其位于1800米以上海拔的茶园更具独特性。比如,七彩云南普洱茶位于勐海的布朗山万亩茶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1℃,具备云南大叶茶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因为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使得生长在布朗山茶园的芽叶片厚实肥壮,叶质柔软,茶叶中的各类营养素成分也高于其他地区品种,故而布朗山的茶叶愈显珍贵。

据了解,七彩云南曾对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个普洱茶核心产区的1800米以上高海拔的数十个茶菁进行认真品鉴并辅之现代科学检测设备,分析其内含生化成分,发现这些茶菁中多酚含量30%以上,水浸出物高,总量在41%-46%之间,原料的游离氨基酸含量5%以上。

与此同时,七彩云南普洱茶采用特殊工艺,将天地精华造就的生态高山茶菁,研制开发成臻善完美的海拔1800以上这一独特普洱茶品类。以“七彩1889”生茶为例,精选海拔1800米以上的西双版纳布朗茶山、巴达茶山、滑竹梁子茶山,普洱困鹿山茶区,以及临沧东半山亥公茶区。与普通的普洱茶品不同,“七彩1889”生茶条索肥硕,略带梗和黄片,汤色黄明亮,茶香飘逸,茶味浓郁饱满,滋味微苦而厚重,苦中透涩而显其收敛品性。

正是由于海拔1800米以上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优势,造就了七彩云南普洱茶非凡的品质,其形、色、气、质俱佳,细细品茗,唯觉唇齿流香,感受醇香之意境,实乃茶中珍品。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月29日,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普洱成立。

为推动普洱茶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由普洱茶研究院牵头组建的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普洱成立。联盟的成员由科研机构、高校、质量检测机构和普洱茶企业组成。

联盟成立的宗旨:以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优化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聚集创新资源,创新普洱茶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创新和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普洱茶产业整体水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联盟在产业构建、技术研发、标准化促进、资源共享、行业交流、市场推广、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据介绍,近几年来,普洱茶在生产企业、产地相关部门和业界其他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普洱茶独特的收藏价值、文化内涵和保健功效等逐步为人所认知,普洱茶市场因此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但当前普洱茶产业在从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这一价值链条不同环节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基本呈现”市场先动,研发滞后,标准缺位,工艺落后”。不利于普洱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攻克一批茶产业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难题,提升我省普洱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化普洱茶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减少重复研究;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重要创新要素方面进行有效的配置,合理的流通,形成新的合作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逐步在我国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普洱茶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普洱茶产业科学家、企业家。

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将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增强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为普洱茶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组织开展国内外茶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科技招商与技术合作。

首届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班在云南昆明举行


首届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班在云南昆明举行

11月3-6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协办的首届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班在昆明成功举办,来自安徽、广东、浙江等17个省、直辖市共52名学员参加了本期研修。

11月4日上午在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举办了简短而热烈的开班仪式,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邵宛芳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党委书记陶玫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和协办方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开班仪式由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教授主持;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汪云刚研究员一并出席开班仪式。

研修班特邀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介绍“普洱茶发展现状与加工”,邵宛芳教授作“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专题报告,汪云刚研究员作“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及其对茶叶产业的贡献”专题报告,周红杰教授担任“普洱茶品质评鉴”主讲老师。

学员们不仅要学习普洱茶的品种、加工、审评等理论知识,重点对不同茶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版纳、普洱、临沧、大理等);不同级别普洱生茶和熟茶标准样;不同山头古树普洱生、熟茶(易武、冰岛、班章、昔归、南糯山、景迈等);不同形态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砖、饼、沱、散、袋泡等);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翻对样;不同级别洛伐他汀科技普洱茶;不同仓储方式普洱茶等一百多个茶样进行了审评,还走进茶企进行参观学习和普洱茶加工实训。

本期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科学认识和评鉴云南普洱茶、推动普洱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普洱茶产业亟待整顿 古树茶叶现状堪忧


云南普洱茶产业亟待整顿古树茶叶现状堪忧

“真正的云南冰岛老寨古树茶一年产量在8吨左右。然而,市场上售卖的冰岛茶已超过数百吨,乃至上千吨。”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于翔日前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如果任由这种以次充好的假货横行,云南的名品古树茶将一文不值。”

在普洱茶界,一直有“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说法。近年来,以“冰岛老寨”地名命名的冰岛茶已成为云南普洱茶中的极品标志。据了解,冰岛老寨茶产自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老寨村,这里居住着拉祜族、汉族、傣族、布朗族、彝族等,也是“钧翔号”冰岛茶的原料基地。其中,盛产于冰岛老寨内、有着千年树龄的冰岛老寨古茶树被视为冰岛老寨古树茶的正宗源头,有着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由于云南冰岛普洱的稀缺性,导致价格高涨,自2010年起,冰岛古树茶的价格已经翻了近百倍。在今年举行的一场春茶拍卖会上,一款名为“2014年冰岛春茶(问鼎冰岛)”、重500克的古树茶拍出6万元,引起茶界瞩目。

高价裹挟下的各种疯狂之举屡屡上演,于翔指出,甚至有茶商从其他地方买来便宜茶,拉到勐库冰岛老寨初制,摇身一变也成了冰岛纯料毛茶。还有的出钱请托,以高得离谱的价格拍卖冰岛茶,创造“神话”,忽悠消费者。如此乱象丛生令人堪忧,严重威胁着古茶树的生长环境和消费市场。

在茶农眼里,古茶树成了“摇钱树”。“年年价高,茶农自然年年不放过采摘的机会。他们极不合理的采摘方式,对于古茶树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现在每年都有一批古茶树在消失,古茶树最为集中的勐库地区古茶产量年趋下降。”于翔表示,古茶树是需要休息期的,不断的开采只会带来大量减产,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价格更高,直至古茶树消亡。

目睹此景,积极投身于古茶树保护的于翔,早在2011年成立了昆明“钧翔号”茶业有限公司着手系统地对茶山及茶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编档归类、划分等级;并在2012年与冰岛老寨24户村民签订了保护开发协议,并请云南农业大学专家为古茶树把脉问诊。对多数根系裸露的古树茶用科学性技术进行保护,对茶农给予资金扶持和无偿捐助,累积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帮助当地茶农居住在滑坡地带简陋泥屋的茶农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减少他们因贫困而对古茶树进行过度采摘,使古茶树得到休养生息,恢复生命活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据了解,云南冰岛老寨共有茶农52户(其中一户仅有一棵不到20公分的小茶树)。截止目前,与昆明“钧翔号”茶叶有限公司签约的茶农共23户,其所属的茶树均处于冰岛老寨保护范围内;有20户未签约,其所属的每家茶树均在冰岛老寨之外;剩余9户的茶树也均属冰岛老寨范围内。按此比例计算,昆明“钧翔号”所拥有的冰岛老寨古茶树市场占有率达到73.4%。而于翔也因此被业界称为“云南大面积保护古茶树第一人”。由于于翔在对古茶树的保护性开采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包括每年进行修剪、维护、采摘,采用修采的方法使古树焕发青春。

于翔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云南冰岛普洱产量有限,那市场上的数量众多的冰岛普洱从何而来呢?她给中国经济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根据市场占有率的划分,上述未签约9户拥有在老寨范围以内的古树茶,按于翔保护性采摘方式计算,大中茶树鲜叶5000市斤左右,小树和片片树鲜叶产量在4000市斤左右,按4比1的比例计算,初制成毛料还不算捡茶和损耗,按2250市斤毛料,357克常规饼只能做出3000片左右,另外村民俸学明自家做茶大概茶树40棵左右,还按公司保护递增标准大概产量1000斤左右的鲜叶,折合初制毛料250市斤左右,在折合357克常规饼只能做出350饼左右,以上共合计3500饼左右,但是由于从未对古树进行保护性修剪,那么减产是必然的,再加上没有减去初制损耗。就算是这样,3500饼左右的357克常规饼,在平均分配到冰岛老寨挂牌的15家左右的茶企,那么每家茶企分得230饼左右的纯正冰岛老寨茶。

如此计算一目了然,市场上上千吨的冰岛老寨茶从何而来?流通于市面上的冰岛老寨茶的真假不攻自破。

中国经济网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今天的冰岛老寨,有茶商对冰岛老寨古树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开发,造成不少冰岛老寨古茶树枯萎死亡。

如何破解“古茶树危机”,于翔认为,应该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茶商共同联手。“毕竟民间力量有限,政企联合才能推动古茶市场的良性发展。”自2006年起,于翔女士便开始着手保护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冰岛老寨村古茶树。8年来,她个人出资近500万元,为保护冰岛老寨古茶树奔走呐喊,因对保护古茶树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被国际茶叶权威机构——国际慢茶协会授予“中国的国家协调员”称号、意大利皮亚蒙提大区韦尔巴尼亚城市的“友好使者”以及“中意茶文化大使”称号。

“现在,云南古茶树每天都在大面积消亡,这让人心急如焚。”于翔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为保护传统遗产贡献力量。

背景资料:“2014第四届上海金秋购茶节(秋茶展)”在上海市商务委的重点支持下,由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上海市经团联、中国长三角茶业合作(上海)组织和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

上海金秋购茶节集中展销以秋茶为主的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洞顶乌龙、六堡茶、普洱茶、黑茶、单枞外,涵盖绿茶、红茶、白茶、养生茶、保健茶等,参展茶企在推广品牌的同时,更加注重销售环节,这种以展促销的新模式将更多的实惠带给了广大的消费者,让参观者在尽情享受品茶、识茶、购茶的欢乐气氛中,充分领略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行业交流,繁荣上海茶市。

上海茶博会秋季展是在上海购物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是上海国际茶博会的延伸,通过品牌展示与现场品茗活动,培养广大消费者知茶、懂茶、识茶、饮茶的良好习惯,引导消费者自主发掘茶饮的内在品质,现场寻觅,拓展市场,为供需双方创造缤纷多姿的营销活动,推动中国茶产业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普洱生茶发苦发涩?怎样冲泡出一杯好茶


普洱生茶发苦发涩?怎样冲泡出一杯好茶

以今年的普洱茶春茶,即新生茶为例,说一说如何冲泡出一杯好喝的普洱茶。1、心茶沟通

当我们接触到茶的那一刻,就应该要进入到中、正、平、和的泡茶状态了。器居中,准备好茶器,把盖碗放到合适的位置,把匀杯放到合适的位置,把茶具放正。这里建议可以用玻璃的匀杯,这样更好地看到自己冲泡出来的茶汤所呈现出的状态,之后,打开你的心和茶叶的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心”与“茶”正式进行沟通。

2、遵循茶性

新生茶,茶性与绿茶相似,因此在冲泡时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避免出现“熟汤味”。

3、看茶叶松紧程度

茶叶条索的松紧程度决定了冲泡茶叶时投茶量的多少、水温高低、茶叶浸泡时间的长短。一般而言,紧压茶可以浸泡时间稍短些,投茶量较小,这是因为紧压茶一散开,溶解速度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冲泡的水温略高;散茶的话,投茶量少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些,在刚开始,浸泡时间可以稍短些,泡久了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些。

4、看干茶匀整碎度

新生茶,一般不会太碎。当然如果茶叶比较碎,那意味着其浸出物溶解也快,那么冲泡时,出汤要快。另外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出现"煮茶"。

5、宜“透”少“闷”

"透闷"技法是常见的普洱茶冲泡的技巧,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春茶一般较嫩,因此宜“透”,少“闷”,即在冲泡新茶过程中不要加盖(杯盖、壶盖等),且尽量使用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玻璃茶具或者紫砂薄胎壶等,以使其快速降温,让茶气自然而缓慢挥发。否则加盖,容易将鲜嫩茶叶闷熟,出现水味,香气不显,影响品饮体验,毕竟喝茶,讲究的就是美好体验。

关于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经现代医学证明,它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茶叶。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然后才是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它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茶叶专家认为云南的茶在一年当中要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为上品,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值得细品。目前云南真正高级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我们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经过了加工精制的成品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称为毛茶。而几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关去精制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专家会视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普洱茶作为一个知名的茶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因此每个厂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统一的拼配表制作茶叶,以确保每种类型的普洱茶规格一定相同。

云南普洱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云南普洱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日前,云南省政府召开推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将围绕建设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大力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确立绿色发展主基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今在云南普洱,绿色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话题,更是一种执政理念。

“普洱最大的优势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文明已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选择。

作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面对诸多挑战,普洱市突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沈培平介绍,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46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5%,人均有林业用地面积18.2亩,是全国的8.1倍,云南省的3.4倍;森林覆盖率67%,其中普洱中心城区周围高达8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2.5亿立方米。

“发达造成了人为的破坏,落后形成了被动的保护。”沈培平对记者说,普洱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之特殊自然地理的原因,受工业文明的影响不深,虽然经历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年代,但还是为今天保留下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产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加速的大背景下,成为了实施科学发展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新优势。

沈培平说,普洱这几年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被世人所了解、接受和接纳,主要得益于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普洱绿色品牌。

“立足普洱的绿色生态优势,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和竞争力。”沈培平向记者介绍,这一思路不仅符合普洱实际,也符合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今天的普洱既能保证经济的自我发展,又能保证环境、资源的合理承载,未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潜力巨大。

沈培平对记者说,普洱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走出了一条符合普洱实际的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路子。未来几年,普洱将在全国、全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重点打造特色产业、精品城市、普洱文化三个品牌。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普洱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目标,走高度化推进的发展路径,在全国、全世界叫响普洱的特色绿色产业品牌。”沈培平说,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卖原料的老路,加大对普洱茶功效研发,实现传统普洱茶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成功转型。

在咖啡产业的培植过程中,通过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发展咖啡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到2015年,全市咖啡面积将达到100万亩,2020年进入盛产期后,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值400亿。到时,普洱咖啡必将成为普洱的又一特色产业品牌。

沈培平告诉记者,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未来几年,普洱将建成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养生胜地和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好茶出云南”普洱茶产业 专场推介在杭州举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