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一棵古树茶生态庄园项目正式签约打造“茶文化+旅游”新名片

9月18日,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市院合作暨招商引资项目协议集中签约仪式”在普洱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一棵古树茶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正式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约,作为当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将在一棵古树茶长海基地建设生态庄园项目。

因地制宜,打造“茶文化+旅游”新名片

据了解,一棵古树茶生态庄园项目旨在依托普洱市景谷县发展茶业旅游的资源条件,将茶业生产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进行茶文化产业的整合及开发,大力进军旅游业市场,建设茶业生态旅游。

签约会上,景谷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棵古树茶项目的开展,因地制宜的把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将成为当地有特色的、重要的旅游节点,促进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包括酒店、餐饮、娱乐业等相关的较快发展。此外,对于促进普洱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当地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精准扶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16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旅游+”的号召,一棵古树茶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抓住我国旅游业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景谷县原始生态的优势地理位置,结合互联网商业模式,合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促进普洱茶文化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促进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直接就业,并通过联动作用促使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动景谷县总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投资数亿元,增强会员服务体验

本次签约的生态庄园项目,将从道路铺设、庄园建设、茶山观光体验、茶山建设等方面开展,拟投入资金数亿元。

事实上,与普通的普洱茶企业不同,一棵古树茶平台作为跨界创新平台,本身就蕴含古树认领、休闲度假和社群社交三大板块,其中休闲度假与茶山之旅密切相关。

一棵古树茶相关负责人说,再次投入资金,主要是为了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此次庄园项目的建设,将增强平台会员的服务体验,让茶山之旅更加精彩。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此次项目本着生态安全、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科学性、市场需求、综合统一五大原则,旨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优质的服务能力。”

精选阅读

新会核心产区一梅江庄园正式启动


新会核心产区一梅江庄园正式启动

梅江,新会柑的四大核心产区之一,其产区以协调性好、香甜果韵悠长丰富的口感特点而闻名遐迩。

而2015年梅江村的最大柑园一梅江庄园将在今年实现量产。

核心产区资源供不应求

柑普茶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听闻到走进各家各户只用了3年的时间,柑普茶的火爆帮助普洱茶消耗了那庞大的熟茶库存,同时也推动了新会当地经济发展。

而新会四大核心产区的柑果更是供不应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梅江村顺应时势,以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为基础确保产品品质,进而推出的1120亩“梅江庄园”计划。

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品质消费时代

消费升级将会促使越来越多品牌的整体性变革,消费者从原来的商品消费到如今的品质消费,产品是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决定的,例如以前仅仅定位为口粮茶的普洱熟茶,如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渐渐大规模出现山头熟茶、名山古寨熟茶、古树纯料熟茶。

而目前的柑普茶行业由于是新兴产业,产品还未像普洱茶这般细分,但随着新会四大核心产区天马、梅江、东甲、茶坑的柑果资源被推广开来,四大核心产区口感上的优势、以及核心产区陈皮的优越性被众人所知后,柑普茶产品系列必将细分开来,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口粮产品、中高端产品也将越来越多,所以核心产区柑果资源未来势必是柑普茶品牌兵家争斗之地。

拿现在成功的柑普茶品牌一润元昌来说,之所以受到市场绝大多数的认可,是因为润元昌坚持做正宗新会柑+春茶发酵的熟茶的柑普茶。而参股种植梅江庄园的做法也早已提前占据行业先机,与各大核心产区柑园的签约,也使得润元昌的柑普茶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可供消费者多样选择。

诚然,目前柑普茶行业依然处于鱼龙混杂、行业洗牌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逐渐对柑普茶的认知提高,有了基本判断标准后的消费者,将会促使行业走向透明化,妄图用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的企业终将将会被淘汰,而立足正宗新会柑,做好产品力的企业才能扎根立足好柑普茶行业,而掌握好上游资源,提前占据先机,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才能应对好这瞬息万变的市场。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云南普洱原生态古树茶距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而本茶栈的茶品全部采用原生态普洱茶。而所谓的原生态古茶就是不打农药、不施肥、不受空气污染,而且成长的时间很慢,一个月只采摘一次。它与普洱茶中台地茶之铁观音类的不同之处是:会适当的施肥,打农药,自然产量就会高,一个星期采摘一次。但是国家也有个标准不允许超标,总的来说会有残农。然而市场上原生态古茶与台地的茶价3-4倍之多。建议爱茶的茶友尽量喝生态古茶,长期喝茶每年收藏一提或几饼普洱茶这样就有陈年老茶了喝了。市场的陈年老茶是很少有卖的,如8-1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是十分难找的,就算有茶价也是十分昂贵。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1、古树茶的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的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3、古树茶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4、古树茶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5、古树茶的茶叶: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依山头不同也有不同的形状。

卫星调研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


卫星调研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

3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卫星利用在省委党校学习间隙,专程赴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施工现场调研,并看望慰问工程建设人员。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泛亚科技新区,项目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0亩,投资概算11亿元,总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该项目是普洱市2012年的招商引资合作项目,与云南银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被列为“普洱———昆明大通道合作”的重点项目。项目集普洱茶营销、研发、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昆明市西北片区的地标性建筑。目前,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听取项目负责人介绍后,卫星指出,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已有望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推进,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今后将成为普洱市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和重要抓手,成为普洱茶科技研发、文化交流、宣传推介、形象展示、商贸流通新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卫星要求,要把中心建成能承办与茶文化有关的各类国内国际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要建成能代表茶文化的昆明地标性建筑。要围绕普洱的特点特色及普洱茶文化的元素符号来规划建设,要与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相结合,建筑从外形设计、内部装饰装修到环境美化绿化风格都要做到与茶呼应、与茶有关、与茶相连。内设的酒店要体现普洱休闲养生的特点,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争取引进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酒店来落户。要进一步理顺合作机制,建立互补双赢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强合作,把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建设成为普洱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典范和样板。卫星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把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建成科学精品、历史精品和特色精品。科学精品是功能定位要高、功能要全、功能配置要科学合理;历史精品是要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尽量把项目做到完美、做到极致,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成为可传承后人的文化遗产;特色精品是要重规划,围绕普洱的绿色和茶文化两大元素来设计建设,突出特色和亮点,成为普洱在昆明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善强陪同调研并对贯彻落实卫星讲话提了要求。

古劳茶的茶文化


古劳茶的茶文化

历史上鹤山是茶叶产区,尤以古劳茶闻名遐迩,而当地饮茶民俗源远流长,茶文化丰富多姿,直至今天仍为人所称道。

一、香飘万里的古劳银针

历史悠久的古劳茶叶,抗战前茶田逾4千亩,盛产于丽水、茶山、麦水、下六等地,仅丽水一个茶区达千亩,有翠岩、龙芽、雪菊、白露、银针等品种,尤以茶山石岩头产的翠岩银针素负盛名。事因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石岩头一带云遮雾障,露水丰富,适宜植茶。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最佳者曰石岩头茶,以其生于石上,味特香烈”,又据《鹤山农业志》记载,“古劳银针茶形似寿眉(国内名茶),尖如针,叶背显毫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远胜寿眉数倍,”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生香,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传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曾专门送古劳茶叶给宋家三姐妹品尝,可见其地位之特殊。古劳银针、龙芽等名茶,曾经越洋过海,远销欧美、澳大利亚,故那时古劳茶有香飘万里,名传五洲之说。

二、女子出嫁要带“永结同心”茶壶

作为茶乡古劳,民间喝茶之风甚盛,古(劳)、麦(水)、丽(水)、维墩、坡山等地尤甚。不少农家是喝自制的茶叶,其工艺很讲究,茶叶采自早上露水未干之前的茶芽,通过杀青、揉搓、初炒、做条、摊凉、焙干等一整套工艺,使茶叶达到浅绿明亮,清香回溢的品质。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到几套茶具,还有竹制、木制的茶台,大户人家更有酸枝、坤甸等高档茶几与景德镇茶具、始兴朱砂壶等精品。女子出嫁,要带有“永结同心”的茶壶和用来保温的茶箩(如图)。结婚拜堂,要向高堂及亲友敬奉一杯上等银针,每月初一、十五,新媳妇要向长辈斟茶这是惯例。最具特色的莫如流传很久的“焗细茶”习俗。

所谓“焗细茶”或叫“饮细茶”(细茶泛指上等青茶叶)的民俗,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据老一辈的“茶骨”说,明末清初,古劳各地已有聚众饮茶习惯,推算起码有几百年历史。农闲期间人们交往频密,能维系感情,增进妯娌和睦的活动当推“焗细茶”了。

三、“焗细茶”有一套规矩

古劳“焗细茶”,虽然没有闽浙、潮汕的茶道这么复杂、繁琐,但它也中规中矩,不能乱套。大体按以下程序实施:

首先是发通知,多数由年长者发起,一般在午饭后通知各家各户,那时尚未有电话,主人就到村心高喊“来饮细茶啰”,好在房舍密集,鸡犬之声相闻,左邻右舍的婶姆心领神会,自觉来“焗细茶”,有的自带茶杯,甚至担櫈仔,小孩子也跟来凑热闹。

接着主人将厅堂打扫干净,或在院子的树下,摆好桌椅,客人进屋后围住茶枱坐定,年长者坐在对着大门口的正席。然后,主人端出自制的上等银针,用瓦煲煲好约90度的“虾眼水”泡茶(据说水太滚烫会破坏茶味,以90度为宜),泡茶用水,一般采自当地的水井,茶乡井水清澈甘冽,适合泡茶。待闻到茶香,主人用“企身”茶壶,倒进各人面前的茶杯。饮茶也有规矩,一要先斟人家,自己包尾;二要斟齐后才一起举杯品茶;三是喝剩的茶末不能倒在地上,否则视作对主人不敬。之后边斟边喝,边品边聊,气氛融洽,其乐融融。此时,主人视人数多寡频频加茶叶,保持特有茶味。有的准备一些瓜子、糖果之类待客,增加气氛。据说,茶过三巡,有的心存芥蒂的妯娌,在品茶中相互谦让,将不愉快的事一扫而光。

一个墩(村)有人带头,其他婶姆便跟着干,今天你“焗细茶”,明天我来请,周而复始,形成不成文的规矩。此项民俗以往一般在已婚妇女中流行,续后,青年女子和个别男子汉也参与其中。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中国有句俗语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确实,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名茶就有90多种,到了现代,各地“名茶”竟达数百种之多。更别说一般地区性的普通品种。传统名茶众多之中,特别著名的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台湾冻顶乌龙茶、君山银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这些“名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或有美丽的传说,或特色的名称。形状和品质。正是依托文化的传播,名茶得以闻名遐迩,深入人心。

●茶名奇特先声夺人

有很多名茶,从名称上已经是先声夺人,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安溪铁观音算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明白茶叶如何叫做“铁观音”?于是,商家在解释名称的同时,便可以说故事了: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敬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往山崖上找,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特别甘醇鲜爽,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太平猴魁同样也是名称奇而吸引人,其名称也有一段来历:相传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的顾渚紫笋是浙江的传统名茶,由于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这新奇的名称也颇为吸引人,听了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何谓冻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台湾原产的茶并不优秀,现在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都是福建的传统做法。因此,台湾茶没有了深厚的历史,台湾乌龙就要在别的地方想办法。因其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为最佳,故以“冻顶乌龙”而命名。不过,现在很多台湾茶都称“冻顶乌龙”了。其“冻顶”一词,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更每年举办茶叶比赛,使得“冻顶乌龙”名气大增,几乎成为了台湾乌龙茶的代名词。

从前,六堡茶亦曾从名称好而获益,特别是在茶居“倾”生意的广东商人,讲“意头”,讲究好彩,“六宝”以易记、吉利而被青睐在茶楼上消费。同样得益的是普洱茶,因广东话谐音,被戏称“抱你”而被用于茶客与茶楼小妹的调笑,每日被大量地消费。

●故事传说民间流传

洞庭碧螺春据说是“御赐”的名称,当然其中必然有个故事了。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以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好茶是需要好故事的。大红袍也同样是以故事传名: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上世纪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这类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却不乏受众。同样是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也不能免俗。

西湖龙井茶其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走出庙门,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于是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当然,这些名茶也确实是成名很早,也颇有历史底蕴,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上也真有过作贡茶的记录(历代贡茶都有记录,有很清楚的贡茶品目)。而毗邻的桂平西山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其发掘的传说与佚事,也被茶友所熟知并为其扬名。某些传统名茶还在重复一些更为虚无缥缈的王母娘娘驾临、仙女赐种等传说,在当今的社会或有不与时俱进之嫌了。

●历史掌故地方特色

近年在发掘历史及传统最有成效的,当属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了。

当年,在台湾香港茶人的带动下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到两千多年的古茶树;从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的鼎盛,到险峻崎岖的茶马古道;从发现故宫人头茶到鲁迅茶膏的拍卖;再到后来的重走茶马古道,迎接故宫老茶出展,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一系列的运作与策划,把普洱茶宣传得妇孺皆知,普洱茶声名大振。撇开其后来恶性炒作的一面,就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策划,摆脱了以往粗糙民间传说的路子,摒弃了皇帝嘉许、状元感恩的模式,直接以史实和掌故等考证,以历史作故事,这些都很符合现代人修养与审美意趣,其在市场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使得普洱茶这个同样是本地人不喝的边销茶,变为全国以及海外茶人的抢手货。

同样是悠久历史的湖南安化黑茶,也频频出现被“追捧”迹象,随着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专著的相继问世,对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发掘,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已经让当年的安化黑茶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其往往陈列于店铺门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两茶”大茶柱,还有各种展会所表演的四五个壮汉,光着膀子、吆喝着号子,赤脚上阵的千两茶压制场面,配上粗犷的音乐,让人一见难忘,铭记终生。这些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千两茶,进而了解安化黑茶,从好奇到试尝进而喜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安徽的名茶往往配以其特有的名山、美景与名人,如黄山,如做国礼礼品的宣传,而江浙一带的名茶则配以江南采茶女的古典美,这些典型的文化符号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更多的人文意趣。

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土壤的六堡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茶文化可供我们去发掘研究,其工艺发展史也与普洱茶、湖南黑茶相似,其兴盛、传播与茶楼消费、民间药用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如何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从普洱茶、湖南黑茶这些走在了前面的名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

●诗词名著诠释文化

蒙顶甘露茶成名很早,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宋代有《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更难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指明茶名称的“茶中故旧是蒙山”。

有着名著所提却不同际遇的是六安茶。在《红楼梦》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红楼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505页第三段)这里提到的六安茶虽以《红楼梦》扩大了知名度,可似乎又因贾母的不喜欢而吃了亏,让人仿佛觉得这种贾母不屑的茶并非好茶。

不过,现在在某些品茶谈天的场合,常常可见一个有趣而搞笑的现象,谈及六安茶,不论官场还是民间常是说《红楼梦》提到六安瓜片,并称贾母不是嫌弃茶,而是口味不习惯罢了,且说来信誓旦旦,仿佛要翻案一般。其实,对六安瓜片历史稍懂一二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到的“六安茶”绝对不是“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曹雪芹应该是听都没听过“六安瓜片”这个茶名,更别说喝过并写进《红楼梦》了。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百度搜索到很多杜撰信息:如什么“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在六堡茶历史文化的发掘上,我们也应当注意,别“发掘”出一些唐宋名人所写的不合格律、不合平仄的咏六堡茶诗让人质疑,别闹出类似于“红楼梦有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那样的笑话,

●特色茶艺记忆深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采摘标准为单芽。产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油润程度进行分级,特点是:芽头肥壮,紧结挺直,满披茸毫,芽色金黄,有“金镶玉”的美誉,汤色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鲜爽。尤为人所称奇的是冲泡时,芽头在杯中沉浮,呈现出“三上三下”的景象。

笔者得友人所赠茶做过试验,证实确有此神奇现象。有的芽头或许会只是沉浮两次,而有的芽头甚至会沉浮四次,很是奇特。赠送茶叶的茶友当时也是以此为一个“亮点”向笔者推荐的。后来,笔者在陕西的另一种茶类“汉中仙毫”(即原午子仙毫)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沉浮现象,颇为有趣。将这些作为一个“特色”,让人能够一下子把茶名及特点记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

以茶艺、茶文化作为亮点营销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几乎可称为中国茶道传承、发扬最好的地方。潮州人饮茶在茶具、茶叶、用水和冲泡方法上都很讲究。潮州工夫茶精致的茶具器皿及配备,也广为国人所学习效仿,包括茶盘、盖碗、茶海、茶壶、茶杯、茶盘、茶垫等等,乃至纳茶、侯汤、冲点、刮沫、分茶、品饮等程序,包括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叫法,都为茶人所熟知。

普洱茶则是发掘出一套“彝族寨子”的烤茶的传统茶艺,见证其淳朴的古风。

如何更好地发掘六堡茶传统茶文化、如何从其他历史名茶及其茶文化中得到启示,六堡茶如何依托于独有的名茶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特色文化营销之路,值得研究。

2016年首届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签约金额8.2亿元


2016年首届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签约金额8.2亿元

“2016年首届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近日在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原产地——广西苍梧县六堡镇正式拉开帷幕。在有关项目签约仪式上,苍梧县共签约项目14个,引进投资金额8.2亿元。

开幕当天举办的六堡茶展销会、数百人参与演出的祭茶仪式和茶船古道历史重现以及游客采茶制茶体验等活动集聚了大量人气。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赏六堡镇风光、品尝六堡茶、观看六堡茶传统活动、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体会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据统计,当天共有300多家本地茶企参加展销,吸引数万名游客、客商和当地群众到六堡镇参加有关活动。启动仪式上还进行了签约仪式,六堡茶文化产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六堡度假旅游酒店建设等共1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合作合同金额达8.2亿元。

在如期举行的六堡茶产业发展论坛上,梧州市、苍梧县有关领导与八方贵宾共谈茶事,共商发展,取得预期效果。

苍梧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包括梧州市“党旗领航·茶商扶贫”启动仪式、六堡茶产业发展论坛、六堡茶展销会、祭茶仪式暨六堡茶历史重现、非物质文化展演以及茶园现场采茶制茶体验等近20项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苍梧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原产地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知名度,将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为打造中国六堡茶文化发源地旅游名县创造条件。

六堡茶因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有1500多年历史,为中国历史名茶,在黑茶类列第2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2011年3月,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保护;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7月,文化部将苍梧县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入列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入列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

为贯彻落实《云南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全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对文化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近日,云南省文产办发文,公布2017年度云南省30个重点文产项目,我市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入列其中。

省文产办在发文中明确了各项目名称和实施主体,要求各级文产办、各省属文化企业要加强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管理指导工作,督促项目业主和责任单位加大推进力度,促进已落地项目加快实施,已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已竣工项目加快运营,形成全省上下联动、整体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机制;重点项目将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及动态管理机制、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完成年度任务指标较好的项目,将给予适当绩效奖励和重点宣传推介等。

据了解,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有限公司根据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亲近普洱、走进普洱”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立足普洱实际,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兴建投资额度达5.2亿元的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景区位于普洱市北部区旅游环线东侧,以茶马古道遗址独特的底蕴为基点,建设六大游客体验区:水映茶马区、缆车观光区、古道溯源区、马帮寻迹区、古树问茶区和野美湿地区,依托现有自然资源,沿承普洱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情景化的挖掘和复原,从建筑景观、民俗展现、情景演绎等多个方面对茶马古道进行整体的复原和活化。景区结合同步开发的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按照大茶马古道景区的概念,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为集旅游度假、观光休闲、游客集散、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综合体,着力改善普洱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古树茶小课堂:普洱茶知名村寨的生态环境如何?


编者按:这是一个具体而微,又如影随形的普洱茶知识性栏目,《普洱》杂志与战略合作伙伴古韵流香共同开设“古树茶小课堂”。每周一篇推文,为读者逐一解答名山古树普洱茶的各种疑惑,分享茶科研成果,普及普洱茶知识。敬请关注“古树茶小课堂”,为普洱茶小白做知识大扫盲。

导语:

说到茶园,大家脑海中到底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层级而上的台地茶像一条条缠绕山间的绿色长龙,抑或只是一片看似参差不齐的森林,不深入其中,甚至不能准确的找到茶树的身影。我们常说的古树茶就生长在后者之中,走近它就自然能够感受到那与众不同的魅力。

生态环境优越

多元化的天然共生系统

远离都市和环境污染

不使用化肥农药

古树茶生长之源

云南的古树茶经常以其出产的村寨来命名,因此,老班章、老曼峨、班盆、小户赛……这些原本深藏于原始森林的村寨也随着古树茶传向了大江南北。当我们溯源而上时,我们会发现,古树茶的生长环境整体概况起来就是三个字——原生态。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茶树或者小片古茶园,堪称原始森林中的遗珠。曾经那里都是先民种植的大面积茶园,经历漫长的岁月和变迁,有些茶树抵挡不住时间,逐渐死去,有些茶树被移栽他处,有些则被战火烧毁,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被茶农砍伐……那些幸存下来的古树茶们藏身于村寨周围的森林之中,它们已经与蔓延山脉的整个森林融为一体。脚下的庞大根系深入土壤之中,枝叶在山谷的云雾之中呼吸,随着日出月落苏醒沉睡,萌芽落叶,年复一年,适应了此山此地环境的古茶树逐渐孕育出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也就造就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的独特优势。

不仅如此,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古茶树,抗病能力强,高度适应气候,植株自然稀疏分布,不易爆发病虫害,完全不需要农药化肥。而且,少数民族的种植方式也没有打药施肥的传统习惯。这样的自然环境与种植方式就保证了古树茶纯净安全的本质。

纯净安全的茶品,对当下的来说堪称难得,而古树茶就这样悄悄为我们营造出一片净土。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食品安全这个最基础的角度意识到古树茶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真正纯净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饮品,它的健康价值不容忽视。

提升普洱茶文化 打造普洱茶大品牌


提升普洱茶文化打造普洱茶大品牌

▲高山有机生态茶园(记者罗建华摄)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名扬天下。普洱市充分依托“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良好城市品牌口碑,全面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的理念,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产业大品牌,采取“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方式,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企业品牌,着实提升普洱茶文化,打造普洱茶大品牌。

普洱茶实力品牌纷纷崛起

近年来,普洱市企业品牌意识不断提高,成功打造了帝泊洱、澜沧古茶、祖祥、普秀、普克、柏联、迷帝、翠茗、无量翠环、雅咪红、五一、马邓、银生、娜允红珍等一批品牌。2011年李记谷庄被评为“云南老字号”,2012年“龙生”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为普洱市授予了“世界茶源”牌匾,“普秀”“澜沧古茶”“普克”和“帝泊洱”分别获得全省十大品牌和优秀品牌,2014年李记谷庄品牌在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4个金奖。有机认证发展迅速,形成了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等知名品牌。庄园经济发展快速,柏联、天士力、茶祖、银生等茶庄园基本成形。2015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测评及网上评选活动,“云南茶祖茶业”获得“2015优秀农业企业”称号。截止2016年底,普洱市茶产品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34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云南老字号,43个普洱市知名商标。

今后大品牌打造的“五板斧”

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要知道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不等同于商标,品牌比商标有更广泛的外延。有了品牌才会提升价值,才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普洱市茶叶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但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和出口主要是卖原料,不是卖产品,也不是卖成品,更不是卖茶品牌,这个是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得打造普洱茶大品牌。一是搞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普洱茶的品质,让消费者能够喝到好茶。二是做品牌营销,做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农科院院士陈宗懋说,如果没有文化,茶叶只是一片普通的树叶。可以说,一杯茶至少承载着三个层面的文化。第一个层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是人类生存需要的茶,是用来解渴的,这一杯茶是物质的。我国的消费者大多处于这个喝茶阶段。第二个层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它是文化的茶,是人们生活品质象征,文化的象征。这个层面的茶具有了品牌附加值。第三个层面的茶,就是茶禅一味,那是精神层面的茶,是人类生命需要的茶,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茶,它的层次是最高的。消费者会为了这种精神的需要,花很多钱去感受、去体现、去体验这种茶精神层面的东西。

其次,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实提升普洱茶文化,打造普洱茶大品牌。临沧有冰岛,版纳有大益,我们普洱就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景迈山地域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市茶叶品牌建设。一是科学制定《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联盟企业标准,同时,做好其他25座古茶山茶产品标准起草准备工作,及时启动标准制定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已颁布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争取将已进入评审程序的《普洱茶仓储指南》标准通过评审,并正式颁布。三是起草《云茶交易市场准入标准》、充实完善《普洱市生态复合茶园技术规程》。四是加大有机茶园认证力度。

第三,以“事件营销”为推手,提高普洱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继续做好“中国普洱茶节”和“中国茶·普洱味”普洱茶文化活动月、普洱茶斗茶大赛等文化宣传活动。二是组建茶叶专家委员会。三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拓展普洱茶销售市场,快速扩张营销网络;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整合。

第四,以“互联网+”为平台,提升普洱市在普洱茶品牌建设中的话语权。一是积极配合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开展调研、推介、招商,鼓励更多优秀企业进入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上线交易。二是积极支持生产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或是借助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扩大销售。三是积极与市商务局对接联系,鼓励更多企业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注册开店。

第五,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契合点,打造具有普洱特色的茶文化之旅,助推茶农实现新发展、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加大调研力度,做好服务,联合规划、旅游、交通、国土等部门对在建和将建的庄园完善规划,与周边景点、道路一并纳入,一步到位。二是指导初步建成的庄园在精细处下功夫,切实彰显企业文化,发挥更大效益,督促在建未完工的庄园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尽早完工、投入运营。三是依托普洱茶文化为核心资源,打造具有普洱产业特色的普洱茶文化之旅,进一步提升普洱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人认识普洱、了解普洱、亲近普洱、向往普洱。

当然,打造普洱茶大品牌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引导,还得企业唱响主角。因此,茶叶企业应从四个方面抓好品牌建设。一是开展产品保护,打造特色品牌。企业要积极主动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家地理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结晶,是优质物产的杰出代表,是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在某种意义上讲,具有精品的概念。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保护民族精品、扩大品牌影响,打造品牌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提高产品品质,塑造品牌形象。企业要秉持“品质第一”的经营理念,把“以产品品质塑造品牌形象”的中心思想贯穿于各个环节,保证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人,实现品质责任永久追溯机制。三是培育企业文化,提升品牌价值。企业要确立企业文化,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充企业品牌内涵、创造品牌延伸价值。同时,企业文化要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中,以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上乘的产品品质彰显个性,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四是建立信任战略,提升品牌忠诚。企业要以“增进顾客信任”为品牌建设目标,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等经营理念,做一个文明行商、诚信经营的合法茶商,以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来赢得顾客信任,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李姝谚罗建华普洱日报)

看了这些,让你更懂古树茶(一)


看了这些,让你更懂古树茶(一)与其说人们如此深切地迷恋春茶,是因为它历经了一整个冬天的酷寒所迸发出的美味如此醉人,那么七彩哥更愿意相信,春茶是一种情结……转眼快到了春茶上市的时间,不论是茶农、茶商,还是茶友都对春茶充满了期许。各种“明前”、“雨前”的春茶马上蜂拥上市。作为普洱茶最高品质的古树茶,更是引得各路英雄尽折腰,价格屡创新高。

春古茶在茶人心中到底是什么地位?七彩哥想大抵不过如此:茶农们收获来自自然的馈赠,采摘一年中的第一波好茶;茶友们渴望自然淳朴的滋味,品味第一季新茶的期盼;投资客看中古树茶的投资属性,希望通过收藏带来更多价值。无论是哪一种身份,带着哪一种心情,都是对春古茶本真的热爱。春古茶地位之高并非一蹴而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春古茶的珍贵?

如何界定古树茶?

古树茶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问题来了,多大树龄的茶树才能算是古树茶呢?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也有比较严格的茶友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

古树茶分为春秋两季,也称春古茶或秋古茶。

古茶树比起其他茶类优胜在哪里?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稀缺”,古树茶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状分布,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又只在春秋两季采摘,产量十分稀少。但相对于市场消费需求而言,它的生长速度远赶不上茶客的增长速度,加上近年来受利益驱动的乱采滥摘,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古茶树的鲜叶产量正在逐年减少,稀缺性日益凸显。

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普洱茶,还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馈赠于它的丰厚内质。古茶树生长环境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清幽纯净,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茶树千百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农残的担忧,更天然健康。

其次,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身长多高则根扎多深,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自身的树根去完成。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古茶树的根部将这些自然腐殖质和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都转化为了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此外,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更高。古茶树生长之处,莫不山高谷深,云雾萦绕。山高,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较多的有机物的同时,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会增加;云雾多,则增强了漫射光,茶树为喜阴植物,如此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叶色深且更具光泽,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如氨基酸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

在这些条件下生长的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高,韵味更加悠长。有人说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树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新茶品饮价值同样很高,它茶质柔和温润,碱性物质比例适中,茶汤细腻,不会对人体有较大的刺激。

最后,古树茶本身升值空间大,更具备投资价值。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越陈越香”的特性造就了它的收藏属性。近年来有抬头之势的白茶热潮,也证明了“可陈放”茶饮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老茶,都是高品质的好茶;也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成为高品质的老茶。古树茶是原生态的、稀缺的、无可替代的。

怎样鉴别古树山头茶?


怎样鉴别古树山头茶?

一、初筛

古树茶的好坏是相对的,价格也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仍然有一些基本的标准,有些茶的确是不能进入品鉴的。两类茶在第一步就排除在外:一是农残明显的茶,这种就算你有再高的手法,再细腻的品鉴能力,也如同喝农药,不仅煞风景,而且对人体有害。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部分茶这一关是过不去的。第二类是工艺上有明显缺陷的茶,这种茶也是时有碰到,分为多种情况,不细谈。

二、感官

感官分为几个层面

色:这里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能通过眼睛观察的层面。包括干茶、茶汤、叶底的外观等等。原来的国营厂时期对外观比较重视,这也影响到了现在的普洱茶国标体系,其实这些多少是受绿茶影响,反而不科学。当然一般人会喜欢外观匀整,汤色黄亮的茶,但相比较而言,这些不是特别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说,外观体现了做茶的用心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为了外观而牺牲茶质。

香:香也包括不同层面,干茶香、温杯后干茶香、茶汤香、匀杯香、碗盖香、杯底香、叶底香、煮茶香等等。从香型上有花香、果香、桂香、枣香、樟香、蜜香、梅子香、荷香、兰香、山楂香、冰糖香、甘蔗香等等。不同的香有不同的背景和涵义,这里不细讲。总体来说好的香令人愉悦而不刺激,悠长而非浮躁,应来自茶质本身而非外加。

味:科学研究已经显示,味道和香气的品鉴是密切相关的,这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上面所说的香气也在品鉴的滋味当中体现,但是也会略有不同。口感比香气更能综合体现茶的特质和层次感。比如味的厚薄和香气强弱不是必然一致的。味道的品鉴亦包括苦、涩、酸、甜和回甘等等。苦涩并不一定是缺陷,甜度也不一定是优势,都需要综合来看。回甘的持久度是重要的参考点之一。

触:触感是指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茶的质感,比如汤的厚、滑、润等等,都可以作为茶的特点来加以肯定。当然这些不一定是茶质的问题,而和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个不详谈。

层次:品鉴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是口感的层次感和饱满度,随着品鉴能力的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这和我们一般追求某种单一刺激的想法并不一致。无论是葡萄酒还是美食,这都是品鉴系统成熟的标志。当然层次感也不是大杂烩的感觉,而是特色明显而不单薄,既有主旋律而又内涵丰富,喝过之后耐人寻味。

变化:变化指的是冲泡过程中的变化,和层次感有关但并不等同。真正的层次感应该是一杯当中体现出来的。层次感好的茶常常会富于变化,有时几泡会有一个境界。但有变化的茶冲泡不一定层次感好。变化的前提是冲泡者的稳定性,如果因为水温和出水时间缺少掌控而产生变化则不在此列。当然变化也只是品鉴的角度之一,有变化不一定就是好,表现比较平稳的茶也不一定不好。

手法的影响:无疑手法会对品鉴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茶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尤其以茶气见长的茶,只要水温够了都会有效果;而香气细腻的茶则对手法有一定要求。好的茶在不同的手法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都是正面的效果。比如茗寿堂的“寻梅”,冷水泡出来更有一种奇特之香,这也为我们品鉴提供了乐趣。

三、体感

很多人的理解,普洱茶感官品鉴之后就结束了,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下面谈一谈体感反应。

生津:比较直接的体感反应是生津,相对来说苦涩重的茶生津会快,但不一定持久。生津只是普洱茶的特色之一,不能作为好坏的绝对标准。

回甘:回甘是指虽然入口苦涩但很快会转变为甜,在很多茶中都可见到,普洱茶相对更明显些。苦生津涩回甘。

回韵:有的人把喉部长久的舒适感称为喉韵,其实是生津、香气、回甘等等方面的综合反应的结果,也不只局限在喉部,口腔也会有长久的舒适感,暂称为回韵。回韵的悠长与否是评价普洱茶的重要参考点。

热力:热力并非指茶汤的温度,而是指在人体内产生的热力反应,很多人受误导认为生茶性寒,殊不知那是台地茶茶质和农药等等带来的问题。好的古树是性温驱寒的。

疏通:包括经络和气血等方面,这方面由于我的中医修养有限,目前还在摸索中,暂时不论。欢迎有志于此的朋友共同参与。

放松感:卢仝《七碗茶诗》所言品茶的最高境界即是两腋生风,肌骨轻盈,几欲乘风归去。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夸张的文学描述,但你认真的品过好茶之后,这种身心轻松的感知是很亲切的。目前这种感知最为明确的还是在普洱古树茶当中。

四、意象

普洱茶和其他茶不同的是她的原生态和山场特征。这给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景迈茶的花香把我们带入芒景青翠欲滴的丛林,天馥系列则把我们带入哀牢山溪流淙淙野花遍地的原始森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山韵”。茶的口感和体感带出丰富的意象,才是更高层面的享受。

当然,除了山韵之外,如果你和这些山场的老百姓有接触,有故事,对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解,那你的意象则更加丰富。傣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等民族的史诗与故事会赋予品鉴更多的文化内涵。

五、长期效果

普洱茶品鉴并不是一次就可以下个结论,尤其是对身体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清楚。一般而言前面讲的,茶气(热力)明显的茶,长期饮用都会对身体产生正面的效果。有些茶消滞的效果很快,有的茶有益于疏肝。有些茶气强的茶则有调整和补益气血的效果,一般一个月下来会有直接的感受,我们原来的天问系列,现在的天馥系列都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尤其是体质虚寒的女性和老年人补气血的效果更加明显(这点可能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慢慢来。

何冲泡一杯好喝的古树红茶


与生茶和熟茶一样,红茶同样讲究冲泡的技巧,我们将以芒嘎拉古树红茶为例,向大家介绍如何冲泡一杯好喝的古树红茶?

1、投茶量。古树红茶的投茶量在5-7克之间,也可根据饮茶的浓淡适当增减投茶量,一般使用容量为150-200毫升的盖碗进行冲泡。需要注意的是,投茶之前需要用开水温一下盖碗,具体操作方法为,先用热水将盖碗和茶杯温热,再放入古树红茶。

2、待水沸腾之后,将其稍微冷却至85摄氏度左右,再进行冲泡。将泡茶用水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且不超过90摄氏度之间最为完美,因为这样的水温冲泡出来的红茶,既不会发酸,口感也会表现得非常饱满。

此外,古树原料生晒出来的红茶,古树的韵味和红茶的香气能够完美结合,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脱水之后,口感也会越发的优秀。

3、在冲泡的过程中,盖上盖碗杯盖的时间,不宜超过5秒,前1~6泡,无需闷,直接出汤,即可饮用;

4、第7~14泡,冲泡时间以10~20秒为宜,以后每次冲泡的时间依次递增。当然,具体冲泡时间的长短还需要依照个人饮茶口味的浓淡来决定。

5、就芒嘎拉的古树红茶而言,连续冲泡10泡以上,依然能够香气芬芳,樟香与果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注水的过程中,为避免热水直接冲撞茶叶,影响茶汤口感。因此,注水需细柔轻缓,不需久浸便可出汤。

就古树茶而言,它的茶叶中内含丰富的果胶和蛋白质。因此,大约在五泡过后,便可逐渐增加注水的温度以及浸泡的时间,以加快和加深茶叶内部物质浸出,达到更好的品茗效果。

古树红茶禁忌,古树红茶冲泡禁忌、饮用禁忌解


古树红茶是采用百年以上树龄芽叶野生古树原料加工而成,树龄都是在几年到十几年左右,所以相比其他种类的红茶来说,古树红茶茶树龄比较长,功效也比较多,所以为了不让大家造成浪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古树红茶的禁忌吧!

古树红茶的冲泡禁忌

1、忌高温

水温不能太高,90—93度最为适宜。

2、忌焖煮

冲泡时无需闷,直接出汤即可。

3、忌劣质水质

泡茶的水最好不用自来水,市面上售卖的纯净水、矿泉水、井水、山泉水用来泡红茶都是极好的选择

4、可以多次冲泡

古树红茶可以十几泡,泡完后叶底是油润有韧性的,用手指揉捏叶片不会轻易融化或碎掉的,而且茶后口腔里有回甘回香,非常舒服。

古树红茶的饮用禁忌

1、不能凉饮

平时喝红茶时,一定要热饮,不能等它凉了以后再喝,喝凉的红茶根本起不到暖胃的功效,还会让它的营养成分流失,而且也会让人一些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出现腹泻。

2、不宜与红糖搭配

红茶中加入了红茶以后,会抑制红茶的清热功效,起不到应有的保健功效,如果想加糖中和红茶中的苦涩味道,可以放入适量的白糖。另外红茶最好是在饭后饮用,如果饭前空腹饮用红茶,会抑制胃液的分泌,会影响人体的消化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茶醉”的情况。

3、加入牛奶效果更好

红茶中有一定数量的草酸存在,它与人体内的钙相遇以后容易形成草酸钙,这种草酸钙不能消化和吸收,积存在人体内部就会形成肾结石。如果在喝红茶时加入适量的牛奶,就能利于红茶中草酸的分解和排出,肾结生的发生机率也会明显下降。

古树红茶的特点

1、外形

野生古树滇红茶条索乌黑油润,无茸毛或者少茸毛,条索紧条状为主,壮硕饱满,质感明显,叶边不同程度泛红。

2、香气

野生古树红茶因为树龄较大,扎根比较深吸收矿物质比较丰富,香气是从内向外散发,沉稳持久悠长。细闻有淡淡野生古树茶独特香气,即使泡到十几泡无茶味都依旧有古树茶香。

3、口感韵味

野生古树滇红茶口感丰富,滋味醇厚饱满,山野之气强烈,汤色非常透亮有光泽,香味浓厚持久,很容易挂杯,有一股浓浓蜜香味,回甘生津特别明显、经久耐泡、喉咙舒适度好。

4、叶底

野生古树红茶叶底条索、叶脉清晰,叶片大且较不一致,叶边齿呈不规律状,舒展性好,有弹性,柔韧性好,光泽油亮。

以上就是古树红茶的冲泡禁忌及其饮用禁忌,综上所得,古树红茶是一种品质特别高的茶叶,所以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大家在饮用古树红茶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禁忌喔!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一棵古树茶生态庄园项目正式签约 打造“茶文化+旅游”新名片》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