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和白茶】

普洱茶大众化和小众化拼配

普洱茶的拼配,在以前的普洱茶行业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成本,合理利用云南茶叶资源,生产出适合大众消费的茶品。在传统的普洱茶拼配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核心思想。

邹炳良、卢国龄: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李文华:“茶之拼配,角度很多,核心仍为外形、内质的八相因子,外形:条索、色泽、嫩度、整碎,内质:滋味、香气、汤色、叶底。普洱茶来说,条索、色泽、嫩度、整碎相宜,滋味香气为主要诉求,浓强鲜丰富为佳,当然,也可有其他的追求,回味持久、鲜灵有韵,也是不错的选择。”

八角亭拼配大师黄亮:“拼配的核心思想是: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扬长隐次,稳定品质,是一种优势互补。”

随着古树茶受热捧,相对的以往以大众消费的拼配茶品已经不能满足的一些以古树茶为原料的厂商的利益。于是这些古树茶厂商开启了针对小众消费的茶品拼配。而这些厂商的普洱茶拼配核心如果用最简练的话语来说的话,就三个字“个性化”。

如果你不了解的普洱茶的拼配,在这里可以暂停去看看下面两篇关于普洱茶拼配的文章。

【今日话题】纯料茶与拼配茶的1+1=1=普洱茶

【今日话题】:谈谈普洱茶的拼配与调饮

普洱茶古树茶的拼配,由于价格相对较高,进行的是一种高成本的新品研制。普洱茶的拼配,像李文华说的“有相乘效应,也有相减效应,两个特征优秀的好茶配搭,可能由于相减效应而不堪入口,比如,南糯与布朗之搭配。”并不是简单的就能拼配出好喝的茶品。

普洱茶的小众化拼配,说白了也就是生产出来的茶品具有个性化,具有风格化。而这种拼配出来出的茶品好坏,我不做主观的评判。让喝的人自己去说吧。

第一次喝到这种小众化拼配的茶品是2012年,那时候的云南小厂商很少做老料的拼配。但他家开始做了,当时喝惯新生茶,一喝这种老料拼配出来的新品,兴奋得不得了。现在也回想不起当时的滋味了。

第二次喝到这种小众化品评的茶品是2013年在勐海县城,虽然是新茶品,但是滋味已有了老茶的一丝丝感觉。打听后才知道这个茶是模仿老茶来做。后来才发现这种拼配就是新茶做旧的技术改进而来。

第三次喝到这种小众化拼配的茶品是在今年,是一家广东厂商制作的。那个茶品至今印象比较深刻。因为那个茶口腔的苦、香和喉咙的回甘、润度非常突出,而奇怪的是口腔几乎没有涩感,没有回甘生津。基本上可以说这茶就两个感觉,口腔的苦和喉咙的回甘。

普洱茶小众化拼配,核心的思想就是个性化,满足小部分人群的需求。这跟传统拼配满足大众人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就像一个绳结,各往一边走。除开作假的情况,普洱茶小众化拼配的茶品,粉丝将会越来越多,这跟对错好坏没关系,而是一种叫“情怀”的因素在助推。

精选阅读

小沱茶、小砖茶与普洱茶的大众化之路


小沱茶、小砖茶与普洱茶的大众化之路

砖、饼、沱等紧压茶是普洱茶最常见的产品形态,在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分析过,砖、饼、沱的形态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产品物流、达到当时运输的条件而形成的。现代社会,产品运输的方式已经从人背马驮发展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而紧压茶的形态却一直保留下来,并没有跟随物流方式的发展而有所发展。我们还讨论过,影响普洱茶大众化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口感”和“形态”。紧压茶的形态,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消费习惯,严重阻碍了普洱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发展。标准的普洱茶饼茶,其重量为357克,一公斤茶叶,基本上相当于2.8片普洱茶;标准的砖茶,其重量为250克,一公斤茶叶相当于4块普洱茶砖;标准的沱茶,其重量为100克,一公斤相当于10沱普洱茶。这样看来,标准沱茶重量最小,形体也最小。此外,由于近年普洱茶的快速发展,各种重量的砖、饼、沱相继出现在市场上,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是产品发展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不过,普洱茶在前几年的疯狂炒作中,改变普洱茶重量的做法并非来自大众消费者,更多来自收藏界及企业家对普洱茶的理解,而收藏和消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就出现了普洱茶消费者的严重缺失。为了解决普洱茶适应大众消费的问题,将紧压茶小型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市面上大量的小沱茶、小砖茶的出现,便是普洱茶企业为适应大众消费所做的努力。小沱茶、小砖茶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就重量来讲,一般以一泡作为标准。“一泡”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在不同的场合,“一泡”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比如茶馆,一泡相当于8-10克;比如在办公室用水杯冲泡普洱茶的,一泡的重量以3克为宜。市场上,可见最小的紧压茶是2克的。不管怎样,以一泡作为标准重量,我认为是普洱茶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内容之一,因为这个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普洱茶成为普通消费者喜欢的茶品,有了较大的可能性。与传统标准重量的普洱茶砖饼沱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方便”的问题。小沱茶、小砖茶的出现并受到重视,是普洱茶从收藏品向快速消费品的转变,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种转变,对开发普通消费者的可能性。1、小沱茶的消费者与标准重量普洱茶的差异。标准克重的消费者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收藏者,这是前几年普洱茶市场的最大消费者,一口气购买几十吨普洱茶的收藏者,大有人在。然而这部分收藏者,多半是等待普洱茶在若干年后,得到一个较大的升值空间,然后再推向市场,获取利益。严格来说,这样的消费只能算是临时消费,因为产品最终没有被消化掉,而是被暂时封存在仓库里。第二种消费者,是普洱茶的爱好者和发烧友,爱好者和发烧友组成的市场,不用说也是很小很小的一块,在整个产业的消费比例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这个人群尽管消费量小,但产品已经被消化,并且通过他们,普洱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对普洱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还有一类消费者,他们是冲着普洱茶的功效来的,在普洱茶市场疯狂的年代,普洱茶被塑造成了一个“包治百病”的良药,其中包括“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等,因此,普洱茶吸引了一部分有健康诉求的消费者。从这三类消费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论是收藏者、爱好者、发烧友,还是健康功能需求者,他们在消费普洱茶的过程中,不会“嫌麻烦”,也不会对口感提出太多的要求。然而,普洱茶的大众化,并非这三类人群,而是更大范围的人群。普洱茶的最大属性是茶,作为茶叶,它的最大功能并非治病,也不是收藏,而是解渴。所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普洱茶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满足“解渴”需求才行,有解渴需求的人群,就是一个无限大的人群,几乎人人有需求。如果说这是一个过于庞大的人群而不好把握的话,还有一个人群也能算是大众化,那就是所有喝茶的人群。以“一泡”为单位重量的小沱茶和小砖茶,首先面对的第一个消费群体,是喝过普洱茶,认为普洱茶好但同时认为普洱茶麻烦的人群。第二个人群才是那些听说普洱茶好的尝试消费人群。然后才能真正大众化。当然,普洱茶小沱茶和小砖茶,由于制作工艺和流程基本上没有脱离标准紧压茶,所以,小沱茶同时也能获得这些消费者的青睐。2、小沱茶、小砖茶的渠道与标准重量普洱茶的区别。根据这两种产品的特点,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小沱茶、小砖茶的定位是向普通大众渗透、谋求大众消费者的产品,所以它的渠道应该是大众消费渠道。在现代社会的商业形态中,大众消费渠道有哪些呢?最直接也是用得最广泛的大众消费渠道是食品批发分销渠道及KA、KB、社区便利店、个体食杂店等销售终端。标准重量普洱茶从一开始便没有认真考虑大众消费的问题,因此这类产品的渠道,便不会考虑到进入上述渠道,而是直接进入专业性较强的分类渠道和终端,比如茶叶批发市场,比如产业专营店等。现在来看一个问题,两类产品的渠道是否可以重叠?小沱茶、小砖茶由于消费者的组成中,与标准克重的普洱茶有重叠,因此进入茶叶批发市场和茶叶专营终端,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会增加这类终端的卖点,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反过来看,如果标准重量的普洱茶要进入大众消费终端,由于这类产品的不方便性,使得它们根本上便不是大众消费品,这会导致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增加,因此在大众消费终端并不会获得好的销售业绩。3、小沱茶、小砖茶的代表性产品。在普洱茶产品小型化的过程当中,有一些企业在圈子内取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有的甚至成为大众喜欢的普洱茶产品。海潮茶果。这是云南海潮茶果有限公司生产的企业拳头产品,在普洱茶向大众化推进的过程中,海潮茶果一马当先,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海潮茶果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选择“一泡”的重量作为产品的标准重量,还在于其选对了营销渠道和终端,它们首先以KA卖场作为产品的销售终端,以茶叶专业市场作为补充,这正是普洱茶大众化过程中的最佳渠道组合。当然,海潮茶果获得了它想要的消费者群体。七彩云南小金沱。在云南的KA卖场,七彩云南小金沱时尚的包装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果说海潮茶果走的是平民路线,七彩云南的小金沱不论从价格还是包装来看都相对高端。此外,七彩云南大举进入KA卖场,是近来的行为,而海潮茶果,则有了很多年的经验。但不论怎样,这个终端与这样的产品,在性格上是一脉相承的。大众化的产品,必须选择大众化的渠道和终端,才能完成它的使命。龙仕蜜520。作为龙润茶业集团最时尚的传统产品,它主要的定位是年轻化,是爱情化。这是一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情人礼品,它应该躺在那些时尚女性、知性女性的挎包里,这从它的设计方案及宣传口号可以看得出来。这支漂亮的普洱茶产品使用口红大小的外包装,红色调也显得热烈而不失优雅,在包装上印着这么一句话:“有心有爱,天天都是情人节”!不过,尽管这款产品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但遗憾的是这款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终端,都不是这款产品应该出现的最佳地点。目前,这款产品只有在龙润普洱的专卖店才能买到,是有点可惜。我们假设,这款产品出现在象征爱情的巧克力旁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海鑫堂小方砖。海鑫堂本来以制作工艺茶闻名,在我看来,它们是工艺茶水平最高的一家云南普洱茶企业,不过,他们制作的小方砖,其产品获得的好评不亚于工艺茶。海鑫堂小方砖更像是“时尚的传统产品”,不论是它的包装还是产品的工艺,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不过,与龙仕蜜520相同的是,目前它的渠道便没有走向大众,而是走向专业的普洱茶渠道和终端。此外,普洱茶小型化中,还有比较精彩的产品,比如王霞茶业的“丽人普洱”,我们开专题进行讨论,不再赘述。4、小沱茶、小砖茶的优点和缺点。前面谈到,小沱茶的重量根据消费场合的不同,有所差异。与标准克重的普洱茶相比,小沱茶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普洱茶消费方便化的问题,但因为是方便,所以也会出现方便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普洱茶自身所带来的,在普洱茶的小型化过程中,并没有解决这一点,那就是口感的问题。不论是生茶还是熟茶,普洱茶由于选用大叶种乔木原料,其茶多酚含量高于小叶种茶,所以生茶久泡会苦涩,而熟茶久泡则会出现汤色黑浓而味苦,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即使普洱茶小型化了,也仅仅解决了携带方便的问题,至于冲泡,追求了方便,则牺牲掉了一部分好的口感。普洱茶想要获得大众消费者,必须使普洱茶朝着方便消费的方向努力,那么小型化、微型化便是一条不错的路。

普洱茶拼配概念


普洱茶拼配概念

纯料与拼配,是茶界碰撞比较多的话题。其实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原料的复杂性,纯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在其余的生产中都广泛使用了拼配技术,很多优秀的古董茶,老陈茶都是配方普洱茶。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

“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普洱茶拼配本始


普洱茶拼配本始当下大家都在探讨拼配的正当性与必然性,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场激烈的探讨的结果尚未可知,但是这场争论背后却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的茶人的品饮水平有了长足了进步。

十多年前,中国茶人的品饮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在那个时代,懂茶的人太少了,许多刚始喝茶的人甚至连生熟茶都分不清。在信息真空的情况下,大家无奈只能在磕磕绊绊中艰难前行。只能凭着自己对普洱茶的一腔热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去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去喝。个中的辛酸只有茶人自己能够体会,付出的代价也无法用金钱衡量。

所幸的是,付出终有回报,十余年来,认真事茶的人都积累了深厚的底蕴,普遍形成了自己自信淡然的风格。如果想用雨水茶,谷花茶,台地茶当成古树春茶去蒙骗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茶人,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在全中国范围内,据我粗略估计,能在盲喝状态下准确分辨内江六山加外江九山之毛料者,应当不下于一万人。这一万多人的精英茶人队伍,形成了新时代下拼配茶的主力消费和生产队伍。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品饮和实践,各个山头毛料的特性与变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对于茶品质量的需求。唯有强强联合,祛粗取精,互补不足,才有可能创造出超越当下所有山头单纯毛料所不能及的茶品。在当下的普洱茶语境下,拼配茶方往往是优秀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精英茶人对更高层次茶品追求的一种体现。

普洱茶的拼配艺术


普洱茶的拼配艺术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在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普洱茶的“拼配”涵盖很多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以普洱茶等级拼配为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他们剖析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哪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只是这种等级的拼配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纯料”和“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没有将不同区域的茶叶“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项,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简单认为采用“纯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没有其他的拼配技术。说的更直白一点,普洱茶的拼配是一个大的概念,绝非只局限某一点。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非云南产区的茶叶混入普洱茶之中,是一种造假行为,不属于普洱茶拼配的范畴。普洱产的拼配是一项高超的技术,是普洱茶制作者通过拼配工艺将普洱茶品质再优化与再提高的过程,不能将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归罪于普洱茶的拼配。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还有疑问,即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的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解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关于传统的普洱茶膏制作与云南当地中草药的关系另叙。

第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这一其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易武,开茶园,建茶庄。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赛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叶,都几种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真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庆春号等。

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酮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的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者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浑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茶饼。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茶饼,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质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他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用于饼茶的重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想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常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在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题。

那么,普洱茶的拼配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秘方”到底有哪些?恕笔者直言,由于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很多茶人及企业的“机密”,其特有的“秘方”属知识产权范畴,笔者不能泄漏。

普洱茶的拼配工艺


普洱茶的拼配工艺

拼配,是普洱茶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过程,无论业内,还是业外,对拼配的理解差异都较大,在三醉斋、茶语清心等论坛里,经常产生很多争论,虽说,有争论是好事,但对初学者来说,就会有太多的认识“迷雾”了,因此,特著文表达一下我的拼配观点。作为商品化的普洱茶,顾客自然要求一批茶要均匀一致,无论是外型上,还是滋味香气上,这也是对作为一个商品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基本要求,才便于商业环节的分类、陈列、定价,是很有必要的。而原料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拼配的必然性,茶厂在投料出成品时,必须保持外观、内质上的一致。广义上的拼配,也就是混合,从茶叶的采摘就开始了,摊晾、杀青、解块、揉捻、晒青、匀堆,每个过程都是一个混合的过程,广义上的拼配,客观存在,无讨论必要,本文不作论述。狭义上的拼配,指不同时间(相隔较长,或季节变换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混合、匀堆。过去的拼配,主要指狭义上的拼配,从刚开始只考虑外形、级别之间的合理搭配,到更多的考虑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之间的合理搭配,好的拼配,可以使内质稳定、外形基本一致,对于成批量的大规模生产,很有必要。固体物质的混合本来就很难,比液体、气体混合难度大多了,很难混合均应,作为茶叶,就更难了,要保证条索的长度,又要混合均匀,每次匀堆,就会产生很多短碎,所以,拼配的次数,是要严格限制的,尽量少为佳。拼配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物理过程,但要做好,需要很多实践经验,拼配的核心思想就是:适当搭配,取长补短,稳定品质,是一种“折衷主义”。普洱茶感官审评的八个因素:条索、色泽、整碎、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是拼配的关键指标。普洱茶原料来源广泛,参差不齐,不拼配,就无法做出所要的成品。过去的拼配,从用于大规模的熟茶生产,到用于生茶的生产,也经历了一个阶段。

如何区分普洱茶的陈化和霉化?


如何区分普洱茶的陈化和霉化?

中国茶叶品类特别多,而普洱茶能独立于其他六大类茶叶之外存在,有着它的特别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普洱茶的存放时间很长,长到比人类的生命都要久。

普洱茶只要存放的合理,茶叶会随着存放的时间越来越香、越来越醇,而且其在市场上的价值也会相对的水涨船高了。而且生茶经过时间的慢慢陈化,口感也会变的柔和不那么刺激。

但是如果普洱茶存放不当的话,也是会和正常食物一样的发霉的。如果茶叶变质发霉了,就不要再喝了,发霉的茶叶会滋生出很多的有害菌种,严重的可能会致癌。我们喝茶的本意是为了健康,所以如果发现普洱茶发霉了就要及时的丢了。

经过长期存放的普洱茶的香气和霉味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如何分辨普洱茶是否发霉了。

1、在买茶叶的时候大家第一个动作肯定都是“闻”,不管是什么状态的普洱茶,特别是陈年的老茶,肯定是有一阵非常好香味,记住一定是香味,不要是其他的杂味,如果有其他的杂味说明茶叶的品质一般,或者茶叶存放的地方环境不太好,被其他东西给串了味了。如果有霉味那就直接不用买了,肯定是在仓储的过程中受了潮,很快就会发霉了。

2、陈年的老普洱茶,生茶的颜色也会变得和熟茶接近。如果茶叶存放的比较好的话,泡出来的茶叶是酒红色的,和葡萄酒一样的透亮的颜色。如果存放的环境不太好,那泡出来的茶汤是暗红色,偏黑的颜色,而且茶汤看起来是比较混浊的,不可能和好的陈年茶叶看起来一样那么好看的颜色。如果颜色发黑或者有其他异味就建议不要饮用。一般都是茶叶品质较差或者存放的过程中受了其他的东西影响,很有可能会受潮发霉。

3、看干茶的外表,正常存放的陈年老茶叶,从外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的光亮油润的,看起来很有光泽,而且表面应该是墨绿色甚至接近褐色的。如果茶叶有受潮那就有可能会在干茶表面长出白色的霉点,甚至是长白色的毛也是很有可能的。用手摸一下干茶,如果受潮的茶叶会是软软的,而如果存放比较好的干茶是很脆的。这种就一定是已经发霉了

如果是购买茶叶数量较多的话,最好再看看其存放的空间什么情况,因为茶叶的存放对于环境的要求很是非常的高的,因为茶叶容易吸异味和吸水,所以普洱茶一定要存放在环境相对干燥、没有阳光直射、且要通风的地方,所以如果购买数量过大,一定要看看其仓储的环境,不要因为一片试喝的样品好,就觉得其他的茶叶都是很好的。

普洱茶拼配的魔方


拼配的魔方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

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

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代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大打折扣,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

……

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地几乎都是当时的茶叶集散地,普洱茶历史上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陈杰老师从客观角度解释了中国古代普洱茶制作是否有“拼配”一说。

同样的,在中医理论中,对病症比较单纯的病,一般采用“单方”的方法,即一味中药对症下药,而对较复杂的病,往往采取两味以上的中药,即中药的“配伍”的方法,很多的中药配方高达二十几味中药。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陈杰老师在本文中向读者认真阐述了普洱茶的拼配是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

……

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既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即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

普洱杂志8月刊是下关沱茶的专刊,下关沱茶的普洱茶拼配艺术铸造了其独特的下关味。陈杰老师此篇《拼配的魔方》也向大家揭示了拼配从历史到中药体系,生物学意义以及拼配的几种方法。全文详见2015年8月刊。

普洱茶的拼配目的


普洱茶的拼配目的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文/邹炳良)

古树普洱茶为什么也需要拼配?拼配茶好吗?


古树普洱茶为什么也需要拼配?拼配茶好吗?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有着独有带着苦涩的浓酽汤滋与花果香,正在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领域的。普洱茶的独特品质和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体的保健及维护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在坊间由来已久,尤其是古树茶的生态价值及产品被市场认可以后。“古树茶拼配”的理念和技术也逐渐在一些特色化的企业中兴起。我们发现一些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中,在产品命名上,不再刻意标榜山头名称,而是以产品的系列品牌来命名。虽然仍然是古树茶,但是不同山头的古树茶经过一定的拼配之后,形成了新的风格,以协调性和稳定性为基础。

为什么古树茶叶也需要拼配呢?

首先,做一款纯料茶是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的,古茶园的原始群种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普洱茶树和高大植物在森林里共同生长,虫与鸟类等动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并充分吸收了各类物质的养分;

第二,个人认为树龄超过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树茶;

第三,其制作的加工工艺必须严谨与科学。这些条件可以丰富地体现某一山头茶的纯料特色:香气饱满沉稳、喉韵深味广、茶气强而活、体感丰富而具穿透性。

最具有参照性的是它的口感细腻、优雅、愉悦度,能给人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然而,这几个条件并不那么容易同时满足,即使满足了,价格先不说,量也必然是非常少的,很难形成稳定的、有一定市场规模的产品。再者,虽然古树茶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价值,但是云南普洱茶产区的古茶山众多,也并非每一座古茶山出产的古树茶都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很多山头的古树茶,有的香气欠缺,有的厚度欠缺,有的苦涩味重,有的口感偏淡等等。所以,古树茶也需要拼配,而且其拼配技术要更甚于台地茶的拼配。

“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等级、同一产地不同级别或者是不同年份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从而不仅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产出更具风格特点的产品,拼配几乎是所有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原料的地区、季节、级差、茶种、茶山、年份、发酵程度等存在差异,拼配时要尽量把茶品质平衡、协调性、产品的质量相对稳定。

总之,用古树茶拼配的普洱茶成品无论是从养生调理协调性上还是越陈越醇的机理上都是呈多样性、完美脱变的。古树茶拼配的成品茶在现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是非常好的,因为它可以满足大宗成品的生产和稳定并平衡价格的作用,更能弥补做纯料茶的原料本身条件苛刻与产量非常有限的不足。

普洱茶未来新常态下,各个新兴品牌的健康发展、古树茶拼配的价值将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只有茶企业以品牌战略为基础,确保产品的质量控制、突破现有的品类,大胆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普洱茶的附加价值,做基于普洱茶生态价值的深加工产品,才能引导出一个健康的普洱茶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市场。

苦涩不能化的普洱茶


苦涩不能化的普洱茶

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

像老班章的古树茶,一喝下去很苦,苦到喉咙,但苦一瞬间消失,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

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

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

没有的,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大众化和小众化拼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和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