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的制作过程】

茶道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历史学家郑培凯研究茶文化,纯属偶然。1991年,郑培凯到台湾做客座教授,发现有一批人对茶感兴趣,布置了很好的茶室,于是时常带学生去茶室里上课。有一次品茶讲道时,学生问道:“可不可以把饮茶的历史讲一讲?”郑培凯心头一动,便开始收集一些茶文化的资料,发现中国古代有很多茶书,但比较乱。到香港城市大学任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后,他和茶史专家朱自振合作一个大计划,从2000年到2006年把中国历代的所有茶书都作了校注,最后完成《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汇集了自唐代陆羽《茶经》至清代王复礼《茶说》共114种茶书,同时也辑录了各种散佚著作,是现存所见茶书总汇中收录最丰富的编著。

 郑培凯研究陆羽的《茶经》时,发现陆羽将喝茶放到审美的领域里,结合了许多文化艺术的思考,流风所及,后世大多数写茶的人都在讲品味的问题。而品味是一个审美的价值判断,是研究思想史重要的题目。郑培凯觉得陆羽把茶的性质与饮茶的感受合在一起,把物质性的茶叶提升到精神性的茶饮之道,使饮茶带有强烈的文化意涵,与清高、文雅、俭朴、敬谨等意识范畴连在一起,进入“清风明月”境界。因此,他对陆羽的《茶经》进行导读,形成《茶道的开始》一书。

 《茶道的开始》之后,郑培凯准备写宋代的茶文化。喝茶在宋代上层社会非常讲究,出现了几个喝茶的大家,像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写过《茶录》,宋徽宗也写了《大观茶论》。“蔡襄是福建人。唐朝的时候,福建茶不太重要,宋朝以后,福建茶是最重要的。”郑培凯说,“宋徽宗是爱艺术的,他是天下至尊,对审美的追求真是没有止境的,讲究到了极点。”

 中国古代的上层喝茶是审美

 时代周报:你是学历史出身的,在研究中国历代茶书时,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郑培凯:我们发现,中国上层的文化精英对喝茶的讲究是对于审美、品味、趣味的一种追求,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精神的提升。我们同时也发现,这些茶书里讲得比较少的反而是一般老百姓喝的茶,就是比较普通、比较次的茶。可是,像我们学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一般老百姓喝的茶虽然不怎么高明,但他们的量是比较大的。我们讲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茶变成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事之一,是日常生活比较重要的东西。从研究经济、社会文化来讲,茶也要好好讨论,特别是研究经济史方面,要知道唐朝有多少出产,是哪里的产地,是蛮有意思的。唐朝喝茶的功夫跟宋朝有一点差别,中国唐朝和宋朝是先做成饼,要喝的时候再把它磨成末。最大的变化是出在元明之际,到了明朝以后定下我们今天中国人喝茶的方式。我们现在就是茶叶冲泡,即使是功夫茶也是茶叶冲泡,福建的铁观音也好,乌龙也好,基本上是茶叶,不做成茶饼,现在只有普洱茶还是茶饼。

 时代周报:中国有一段时间把普洱茶炒得很热,为什么会这样呢?

 郑培凯:普洱茶跟其他茶的喝法不一样。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我们讲茶的质地,其实是从制作的角度来讲,不从口味的角度来讲。从制作的程序来讲的话,绿茶是不发酵的;有半发酵的茶,像乌龙、铁观音,稍微发一点酵,有轻有重。像现在台湾流行高山乌龙,就是很轻的发酵。完全发酵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一开始把它全部发酵了,就是红茶,洋人喜欢喝全发酵的红茶;另外一种就是普洱式,叫做后发酵茶。普洱茶是个大叶子茶,叶子含的单宁酸特别重。因为茶叶跟酒一样,都有单宁酸的。假如喝普洱茶刚做出来的绿茶,没有发酵的,苦的,很涩,这个涩的东西就是单宁酸。单宁酸在长久的自然发酵下,会变味道,会柔化,这个道理跟红酒几乎是一模一样。好的红酒越放越陈越香,坏的红酒放久了就发酸。普洱茶有这个本质,后发酵的过程让它越陈越有味道。所以,就开始有人炒普洱茶了,其实这个东西不应该卖那么贵的。中国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炒,炒作本身就是哄抬市价的方法,最近普洱茶的价格又落回来了。

古代茶道的茶碗和水

 时代周报:古人谈茶道,会谈到品味,那么,现代人饮茶的品味跟古代人还一样吗?

 郑培凯:不太一样。从元朝到明朝初年,最大的变化是制茶的技术改变了,对绿茶的处理有一个很新的方法就是炒青,我们叫炒青茶,而且特别讲究嫩的茶,绿茶特别讲究新茶上市。这个变化就使得品味不同了,因为唐朝、宋朝的茶,做的技术不太好,最好、最嫩的茶做出来,把它压成茶饼,然后糊上米膏,或者糊上蜡,这种保存的方式目的是希望不要霉了。唐朝、宋朝能够保持不发霉,已经是一个本领了,要喝的时候就用碾子或磨把它磨成粉。唐朝的喝法是,水煮在一个锅里面,再把茶末倒进去,然后舀着喝,这是陆羽的喝法。宋朝的喝法,放一点水把它弄成茶膏,再一点一点放水进去,然后打出泡沫来。这个就跟日本传统茶道很像了。以前倒是拿茶当游戏,比如说同样的茶,放在茶碗里面,打了起泡的沫饽,比谁起的沫饽好。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就讲到这一点,这是古代上层社会喜欢玩的游戏,当代没有这种游戏。

 时代周报:陆羽《茶经》里面讲到瓷器的重要性,今天喝茶,瓷器还是很重要吗?

 郑培凯:现在还是很重要。陆羽讲品味的统一,所以茶具很重要,让人赏心悦目。日本茶道跟中国学了以后,今天还是这样,一个日本传统茶道,主人假如尊敬你,会拿出他珍藏的古董茶碗给你,用宋朝的方法打一些沫沫出来,你端了这个茶碗要看来看去,还要讲一些称赞的话,你要懂得,至少要讲这个茶碗是很漂亮,很了不起。要不然的话就变成他对牛弹琴了,他给你的可能是珍藏很久的茶碗。这个道理日本人学了,所以茶碗本身很重要。可是,中国到了明朝的时候,已经不喝宋朝人的茶了,开始喝绿茶了。所以,明朝人讲究用白瓷碗,有的时候还是用暗花的白瓷碗和青花瓷。

 时代周报:传说陆羽评过的水,可信吗?在茶道里,水是很重要?

 郑培凯:水当然很重要。据说陆羽是评过水,可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所谓陆羽评过的水,是张又新讲的,那是有问题的,因为欧阳修早已写过文章,驳斥张又新讲的,根本不符合陆羽的标准。不过,中国讲名泉,是有道理的,喝茶是要好的泉水。我们现在有一些自然环境受到污染,有一些水已经不行了。比如据晚唐张又新假借陆羽之名所讲的天下二十好水,其中有吴淞江的水,就是现在苏州河,那个水能喝吗?可是,上海这个地方在唐朝的时候,根本没什么人的,从苏州到松江流入黄浦江出去的水,以前应该没有污染。今天,我相信在世界各地都有好的山泉。山泉就是水经过山石的过滤,含有一定的适合发茶的矿物质,所以特别香。经常有人说:没办法的话,就用蒸馏水泡茶。可是蒸馏水有一个缺点,太纯了,不能帮助茶发出它的香味,但至少不会把茶搞坏。

 茶道的过程是精神的提升

 时代周报:中国的茶文化对日本的茶文化是不是有很大的影响?

 郑培凯:基本上是一脉相传,可是中国因为是多脉传承,有一脉后来自己不传了,就是宋朝的那一脉,在日本完全留下来了。日本人学的基本上是宋朝的茶道,特别是寺院茶道。日本现在主要有两种茶道,一种是传统的(也是正统的),叫做抹茶道,还有一种煎茶道。煎茶道其实就是明朝以来的喝茶法。

 时代周报:现在台湾流行的茶文化,是从哪里学来的?

 郑培凯:台湾主要是从福建学去的。台湾种茶,早先多是从产乌龙和铁观音的福建安溪整个族搬过去的。乌龙、铁观音是浓香的茶。江南的茶,像龙井、碧螺春是清香。台湾的茶基本上是按照福建的系统,后来因为比较富裕之后,制作上精益求精。我就发现台湾的茶做得比福建好,可是现在台湾茶商又回到福建去做茶了,所以现在福建也学台湾的方法。这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主要是花精神,很多好的茶都是在手工的过程当中,要许多的程序,也要非常精密。

 时代周报:茶文化在今天还能发挥精神作用吗?

 郑培凯:茶文化从陆羽提倡以来,经过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到现在,都有一些不同的喝茶方法,在中国有多元的发展。可是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喝茶的时候,一般都能够安静下来,古人时常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喝茶能对自己的精神有提升。真的懂得茶道的人,茶道的过程就是精神的提升,是一个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喝茶的方法,是让人进入一个自我的状态,或者跟少数朋友在一起比较安静的环境。自己品茶,会离开很喧嚣、紧张、忙碌的生活,这对现代人有好处。敦煌有很多文献讨论过茶与酒的不同,酒是跟朋友一起很热闹,喝了以后,第二天头昏昏的,喝茶是醒神的,这一点是蛮好的。(郑培凯时代周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道是净化心灵的过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的制作过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