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的茶叶】

普洱茶的生态遗产

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位置,横断山脉所构成的地形地貌,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地质条件,悠久的人类生产活动史,使云南成了“茶树植物王国”。茶业作为云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历经了无数兴衰,近几年云南普洱茶又成了中国茶叶界所关注的焦点。

普洱茶的生态遗产

普洱茶是用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如今,绿色健康则是消费者对云南普洱茶提出的新要求。绿色普洱茶,不仅指普洱茶后期加工的环节,还应涵盖普洱茶原料生产、管理以及原料加工这个上游环节。

云南大叶种茶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

云南大叶种是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是加工云南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环境的与众不同也是形成其特殊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茶区山峦错综,河谷幽深,气候类型十分复杂,形成了立体农业的环境条件。独特的红土壤更是云南茶树生长的根基。这些土壤大部分布在北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呈酸性反应。由于气候、土壤、生物、地质、地形和茶树品种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风格,其它各地,即使引种云南大叶种种植,其茶叶品质,亦无法与云南茶叶相比拟,这就是云南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之处。

云南大叶种茶就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水土纯净,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因此大叶种的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比中小叶种高很多,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也协调适口。茶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云南的传统产业,很多地方至今保持了不给茶叶树施农药、化肥的习惯,这使得云南省茶叶农药残留量非常低。

普洱茶品质演变的过程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历史悠久,但在云南茶叶生产区域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文化落后,使得包括普洱茶生产在内的许多茶事都无法留下载诸史册,直到至今三、四百年前,才正式有了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记载。

现代书籍记载:“普洱茶名目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圆茶(七子饼茶)、紧茶、饼茶……”,“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自治州)生产的,集中于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销售的,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已表明普洱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即按演变到今天的公认商品形式的普洱茶,无论是散茶或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茶,都具有其固有的品质特征。事实上,从其品质特征来看,与原初的普洱茶有明显区别,已非过去的普洱茶。普洱茶这种演变是有赖于过去的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对茶叶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消费的需求的变化以及制茶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连。

云南的少数民族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以上提到的普茶,即是濮人所创制。历史上的濮人,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布朗族和崩龙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山区还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濮人是云南种茶的祖先,云南大叶种茶树确系布朗族和崩龙族的先民濮人所种植。)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园保存面积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目前云南省现保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野茶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这些山区从来不受外界的影响,基本不受其他外来的污染,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房前屋后都可见茶树的身影,不仅如此,茶与这些民族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密切相关。自不必多说,少数民族与云南省的野生茶园存在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绿色生态,悠久历史与少数民族和谐的共存,这就是绿色普洱最令人感动的绿色根基。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生态十年:产业生态之路


普洱茶生态十年:产业生态之路

茶叶跟云南上千万的人口息息相关,他们都在靠茶叶为生。但令人遗憾的是,云南茶叶长期养农,但不富农。目前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改观,以班章、景迈、易武、勐库等地为代表的茶农靠茶叶盖起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富裕生活。他们靠的是稀缺的原生态产品,通过奇货可居而脱贫致富。当然,云南大部分的茶农没有交上他们那样的好运,没有那么优异的先天资源可以凭籍,但其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对新式的台地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从而收获以前不敢想象的收益。云南由于开发得比较晚,相较国内其他茶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古茶园以及野生茶树群落。这是云南茶产业的最大一笔宝贵财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笔财富会越来越珍贵。但建国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在片面追求产量的特定历史时期,对过去遗留下来的老茶园实行了大规模的台刈更新,将其改造成矮化茶园。在现在看来,这无疑是对古茶树资源的大规模破坏。与此同时,高产的新式台地茶园得到大面积推广,成为云南茶园的主流。虽然,在产量思想的挂帅下,截至去年云南已经开发了500多万亩茶园,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但摆脱不了产量第二,产值第N的尴尬局面。普洱茶在2003年以来的强劲崛起,无异于是中国茶叶的一场革命,越陈越香的概念颠覆了茶叶贵新的传统,而市场对古树茶的追捧,无疑宣告了中国茶叶生态时代的到来。普洱茶开启了云南茶产业的另一条路径,如果说,在绿茶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云南滇绿追求的是产量与卖相,而到了普洱茶风行的年代,生态与健康成为了茶客们的共识。2008年以后,鱼龙混杂的普洱茶市场终于尘埃落定,不是所有打着普洱茶旗号的茶叶都能受到市场青睐,好普洱茶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以产自云南的大叶种晒青为原料;二是生长环境要优异;三是制造与储藏要得法;四是要能越陈越香。云南古代本不产绿茶(特指烘青、炒青、蒸青),烘青工艺真正传入云南是民国年间的事。作为后来者,云南在发展绿茶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叶种不太适合制作名优绿茶,其制成的绿茶滋味醇厚但鲜爽度不够,而鲜爽与否是评价绿茶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样一来云南绿茶很难打通以华东为代表的主流绿茶市场,只能边销到西部各省;另一方面,云南在种植与加工技术方面与绿茶发达的省份尚有不小差距,长期以来云南就像一个勤勉的小学生不断向外省的老师们学习绿茶技艺,跟在绿茶大省后面亦步亦趋。普洱茶的崛起,是云南特有的本土茶类的崛起,宣告了云南人第一次能在一种热销的茶叶上拥有主导权与话语权。高举生态与健康大旗的普洱茶,代表了世界未来消费的主流,将改变长期以来云南茶叶价廉物美的尴尬地位,从而进入高品质高卖价的时代。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股汹涌澎湃的生态大潮,主动出击,积极引导,不再片面追求茶叶的单产以及规划连片的仅有茶树的万亩茶园,转而强调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作为未来的主体来抓。在这方面,普洱市可谓最佳的践行者。普洱这座被媒体誉为“生长在茶林中的城市”,于去年提出了宏伟的生态战略构想:预计用3年的时间,将全市136万亩茶园纳入生态、绿色、有机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造,使普洱茶成为100%的绿色食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在一次研讨会上称:“目前茶园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有机茶园的建设应该是我们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心,就是茶园的亩产减少20%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品质的提高,高品质才会有高收益,所以我们要研究出一套办法来。两年内我们要组织800—100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落实这件事。我赞同马悠先生(生态学家)的观点,我认为,生态退回(到上世纪)50年,产业反而会前进100年!很久以来,我有一个梦,就是把我们普洱茶产区,建设成法国波尔多那样的地方,让普洱茶和葡萄酒这两个造福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在世界上比肩而立!”这显示了普洱市政府在生态兴茶方面的高瞻远瞩和决心。

普洱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0月31日,普洱市普洱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了解各相关县工作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参加会议并讲话。他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普洱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把各项工作做好。普洱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任务艰巨,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学习和考察;加强宣传,认真分析,配合做好规划,加强协同配合,加快各项工作推进。

会上,思茅区、宁洱县、镇沅县、澜沧县作了工作汇报。

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普洱茶投资分析:投资茶的生态平衡


普洱茶投资分析:投资茶的生态平衡

当一批普洱茶被投放到市场的时候,等待这批茶有三种命运,要么被喝掉,要么被市场遗忘掉,或者被喝掉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成为投资茶。当普洱茶不为世人关注的时候,人们把普洱茶全部喝掉,喝不完倒掉,很少有人想着存起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存茶的人就成了投资普洱茶成功的人。当世人开始关注普洱茶,后来的人效仿这些投资普洱茶成功的人时候,人们把本应该喝掉的普洱茶存起来,在一个人人都有茶的时期,老茶和新茶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庆幸的是,人们在存茶的时候也在喝茶,对于当下的普洱茶市场环境,成功的投资者要做的不过是从众多可以被投资的普洱茶中去选择喝的相对比较多,关注的人也不少,同时又有人收藏的普洱茶。虽然选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选择的过程却异常复杂,没有人知道一款茶从发布以后有多少在经销商手里,又有多少在藏家手里,即使最懂行的人最多也只能知道茶的总量有多少,茶都流通在哪些地区而已。但是,我们还能从很多蛛丝马迹中去得到一些启示,以至于我们多少能够选对一些未来可能升值很大的普洱茶。首先,对于标准的茶客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去喝电商中9.9包邮的劣质普洱茶的,其次根据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很少有人会把几千一片的老班章古树茶作为口粮。有了9.9包邮的劣质普洱茶,同时又有了几千一片的老班章古树茶为参考,我们就有了价格区间。能从品饮的角度来喝普洱茶以及收藏普洱茶的人,一般都属于社会收入中上的人群。按照现在的国情,在大城市月入8000-1万左右应该属于社会的中上收入人群。对于房贷压力、生活压力均较小的这批人而言,月收入的3%~4%去喝一饼普洱茶显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买入大量茶投资那另算,有了金融属性就不能单从喝的角度来考虑)换言之,单价在240~400元/片的普洱茶应该是普洱茶饮用人群的主要口粮茶。如果这个价位的普洱茶品牌又比较出名的话,这款茶就很容易成为未来的明星茶了。因为它满足了3个条件:1.喝的人比较多。2.品牌比较出名。3.存的人也不少。在普洱茶百家争鸣的时代收藏对一款普洱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在追求量,有的人在追求价格。其实这并不可取,量多则无人要,价高则难交易。投资茶的形成总是偶然中带着必然,88青的神话不可复制,白菜班章也是一样。

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


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站在澜沧江江北,景洪港堤畔,思绪随着江水在澎湃!澜沧江造就了云南普洱茶,造就了版纳的十二古茶山!

江北(江内)版纳者,清朝设立普洱府,改土归流较早,在普洱茶领域,成就了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攸乐、蛮撒、蛮砖、革登、易武)。

而江南之勐海,早期隶属车里,随着勐海打洛海关的开放,对东南亚及海外的交通与交流,实现了便捷,以及汉人、粤人对勐海的开发,“侨销圆茶”得以名扬海外。随后的“七子饼茶”,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风靡世界,更是勐海茶产业创立的丰碑。

勐海茶区古六大茶山:勐海、勐宋、南糯、布朗、巴达,以及景迈(属思茅澜沧县),这里的普洱茶以其浓郁刚烈的风格,有别于江南古六大茶山,成为老茶客与收藏客的挚爱。十二茶山,粗浅分析,江南“清甜柔美”,江北“浓厚刚烈”,细论则非三言两语能讲清,不同山头,其滋味、香气有所异,特殊地域或品种,特质异常突出的如“易武”,“布朗”,“南糯”等,则韵味大不同也。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西双版纳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感知的,昨天外出,练习拍照,随手拍来两幅照片,不知名的小花与小虫。

雨季到来了,外出的路虽然泥泞,又充满了危险,但美景的吸引力,让人们停不下脚步。近来,越来越多茶人涌入勐海,涌入茶山,则不止是美景的吸引了,他们怀着的是憧憬,抑或是梦想,普洱茶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近来读李佛一先生的著作,涉及十二版纳以及勐海改土归流的历史、汉商在勐海发展历史等。李佛一先生记述,

外地商人在雨季是要离开勐海的,因为“瘴气”(科学证实为微小安蚊所传染的恶性疟疾),当时的傣族民谚就说“青蛙一叫,汉人心跳”,意思泼水节后,雨季即将来临,“瘴气”将至,现在这种状况不复存在了。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云南普洱原生态古树茶距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而本茶栈的茶品全部采用原生态普洱茶。而所谓的原生态古茶就是不打农药、不施肥、不受空气污染,而且成长的时间很慢,一个月只采摘一次。它与普洱茶中台地茶之铁观音类的不同之处是:会适当的施肥,打农药,自然产量就会高,一个星期采摘一次。但是国家也有个标准不允许超标,总的来说会有残农。然而市场上原生态古茶与台地的茶价3-4倍之多。建议爱茶的茶友尽量喝生态古茶,长期喝茶每年收藏一提或几饼普洱茶这样就有陈年老茶了喝了。市场的陈年老茶是很少有卖的,如8-1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是十分难找的,就算有茶价也是十分昂贵。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1、古树茶的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的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3、古树茶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4、古树茶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5、古树茶的茶叶: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依山头不同也有不同的形状。

普洱:生态茶品质好


普洱:生态茶品质好

“3年前,墨江县龙潭乡实施第一批生态茶园建设,我家也尝试着搞了10亩。目前,我家的生态茶园面积达到20亩。”日前,在普洱市普洱茶源广场销售茶叶的李杰告诉记者,原来他家最好的春茶(干毛茶)只能卖到每公斤40元左右,现在最好的春茶(干毛茶)已卖到每公斤120元左右,产值是改造前的两倍。

墨江县文武乡的茶农陈丽数着一沓百元钞票告诉记者,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后,茶园里树木的种类多了,只施有机肥,不打化学农药,现在人们都说文武的茶叶质量好。来自甘肃省的马进福在普洱从事茶叶生意20多年,每年都要收购大量的普洱茶。他说:“这两年,无论从种植、采摘、加工还是包装,都明显感觉到普洱茶的质量越来越好了。”

普洱市茶业局副局长刘伦介绍,截至目前,普洱市茶源广场春茶(干毛茶)的成交量达到了1459吨,高于去年同期。今年干毛茶的价格每公斤在15元到180元之间,其中50元至80元为主流价,平均每公斤比去年高出10至15元左右。

近年来,普洱市的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生态茶园已达146万亩。

坚持绿色生态 打造普洱茶大健康产业


坚持绿色生态打造普洱茶大健康产业

8月14日—15日,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忠民陪同下,深入市生态茶园良种基地进行调研,强调指出,要坚持绿色生态,打造普洱茶大健康产业。

普洱市生态茶园良种基地于2008年5月4日开工建设,占地为1630亩,主要种植了32个具有优势特点的大叶种茶品种。沈培平一行先后察看了生态茶园良种基地和苗圃基地,听取了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他说,生态茶园建设是打造普洱茶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全面完成“13111”工程,实现普洱率先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产业基础。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要运用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原理来防治病虫害,大力提倡农家肥、有机肥,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品位,为打造普洱茶大健康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沈培平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全力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恢复和改善了部分茶园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茶产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广大茶农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沈培平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培育,多育出优良品种的茶苗,加快建设普洱生态茶园良种基地和种苗基地。

另外,沈培平还调研了普洱中心城区周边生态保护建设情况。沈培平在看望慰问驻普空军雷达站官兵时,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感谢他们长期坚守岗位,为保卫祖国和人民所作的贡献。

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思茅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陪同调研。

吉盛祥带头捍卫普洱茶“生态”坐标


吉盛祥带头捍卫普洱茶“生态”坐标

昆明日报讯记者余结红报道就近日发生的茶产品不合格以及稀土超标事件,以子众系列品牌普洱茶畅销海内外的云南吉盛祥茶业立即自律自查,并吁请云茶产业同仁联合捍卫云南普洱茶的传统“生态”坐标,共同维护云茶产业的健康成长。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抽查结果表明,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顿铁观音稀土含量超标三倍多,19种乌龙茶不合格。专家介绍,茶叶中稀土超标与农药残留有关,过量摄入将对人体造成危害。联合利华方面表示:“茶叶中的稀土来自于茶叶生长的土壤中,稀土含量与茶叶的老嫩度和土壤环境有密切相关。”这一事件对于作为茶业大省的云南茶界有怎样的影响呢?

云南吉盛祥总经理李易霖认为:“云南普洱茶有着极其封闭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千百年传承的传统生产程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酵醇香、养身怡人的品格,这为普洱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就是普洱茶品质的‘生态’坐标。吉盛祥在勐海有12000多亩生态茶园,在勐海工业园区建成占地11000多平方米,年产3000吨的生产厂。茶产地勐海,日照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大,无污染。优越的气候条件奠定了普洱茶绝佳的品质,‘绿色’成为云南的代名词。吉盛祥已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保险公司承保的茶产品,可确保普洱茶的生态品质”。

吉盛祥公司已迅即在全公司召开会议,要求公司产品内实施自查自检,规范茶农“绿色、生态、有机”的茶树种植指导思想,并严格把关毛茶收购;营销部门及各分公司积极向经销商、茶叶消费者积极传递吉盛祥严格控制茶园种植、鲜叶收购、毛茶初制、毛茶精加工、仓储、流通、经销商管理等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吉盛祥呼吁茶产业各环节从业者自觉自律,共同维护茶产业的健康成长。

绿色生态是做强普洱茶品牌的关键


绿色生态是做强普洱茶品牌的关键

当前,普洱市生态茶园改造在全面展开,抓住“绿色”“生态”“健康”这些渐被消费者看重的理念,立足普洱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大环境,普洱茶正在筑牢自身品牌。记者采访中看到,茶企在追求普洱茶质量的过程中,均把茶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的成长过程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他们坦言,绿色生态是做强普洱茶品牌关键。

镇沅苦聪山寨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厚有经营老家镇沅县出产的普洱茶已经有10多年,他亲眼目睹并感受了这些年来普洱茶市场的跌宕起伏,在他看来,品质和特色化对于打造普洱茶品牌的至关重要。他认为,首先是坚持好的质量。普洱茶如今的良好品质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系统,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茶叶质量才会提高,之后才是卫生采摘、精细加工等的把关。令他欣喜的是,近年来茶农们认识到了环境对于茶叶质量的重要性,茶园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他更相信,做强高原农业,绿色、生态等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对促进普洱茶质量提高也意义重大。

“有了品质保障,还应该坚持特色化。”罗厚有介绍,苦聪山寨茶叶一直坚持做传统普洱茶,茶叶初加工全部采用人工炒茶、揉茶,所产的生茶也全部用传统的石磨压制。他认为,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能丢,公司的产品外形依然保留砖、饼、沱,在包装上始终坚持简约古朴而不追求花哨。“保留传统就是苦聪山寨茶叶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并没有被市场淘汰,这几年的市场都在稳定增长”。这几年,公司每年都要生产10多吨茶叶,按品质分成不同的价位,90%销往省外,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好,提前下订单的客户越来越多。

保留传统的同时,罗厚友也尝试创新产品。他注意到,最近几年单株茶越来越受欢迎,今年,他一口气做了300棵单珠茶,目前销售相当可观。选取树龄长、树型大的一棵茶树,单独采、单独做,这样的单株茶产量少、个性强,受到一些资深茶人和收藏人士的关注。对于罗厚友来说,这样的单株茶也能比其它茶卖价高出一倍。他认为,普洱茶既要做大众产品,也要走特色化、精品化路子,实现产品多元,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而对于小企业来说,特色化道路应该比较适合。科技下的普洱茶创新

与苦聪山寨茶叶公司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不同,创办于2004年的普洱青源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瞄准了大众化的保健养生市场,而产品形态则是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速溶茶。契合市场走势,利用新技术开发当地绿色植物资源,是青源生物公司的制胜关键。公司主打纯天然植物饮品——圣茶和石斛茶。如普洱圣茶,基础组方来源于傣族民间药方,产品原料全部是当地常见的养生保健植物,有普洱茶、芦根、白茅根等。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公司的产品研究人员综合了20多项科研成果,根据市场调研信息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才完成开发。今年,青源公司的圣茶和石斛茶均成功获得了产品发明专利,公司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进一步增强。如今,由于标准规范、清洁卫生、快捷方便且具有保健功效,青源公司的产品受到了青睐。在经过了四年多的试探、开拓期,2008年后,青源生物公司推出的保健茶系列开始进入旺销期。公司经理史云峰认为,8年来,公司由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整个保健养生市场的不断繁荣,而更重要的是受益于普洱市持续不断地打造绿色生态的地方品牌形象。

近几年,普洱市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战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开发绿色产品,绿色生态的地方品牌形象得到强化和提升,也使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大大受益。史云峰说:“政府在促进石斛和普洱茶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外的知名度很高。像我们的石斛茶,主要原料是石斛和普洱茶,即使第一次看见我们的产品,消费者也不陌生,再一看是普洱的原料、在普洱生产的,消费者就更加认可和信任”。

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青源公司正在普洱工业园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基地占地20亩土地,一期建设标准产房约4800平米,生产设备也选用了更先进的设备,投资将超过1千万。“普洱市提出打造养生天堂,我们生产的正是保健养生产品,对于前景我们非常有信心”。

普洱茶农生态茶园里套种杂树


普洱茶农生态茶园里套种杂树

当茶价大幅上涨时,普洱市大面积单一性茶园快速涌现,同时?现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未经科学规划,见山就开,见树就砍,物种单一,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抵御病虫害能力降低,茶叶品质受到抑制,化肥、农残等的“成长的烦恼”。当茶价理性回归后,普洱茶农今天为何情愿牺牲每亩约20%的面积,套种6个以上品种的杂树?茶农们在这“一栽一砍”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交锋?

茶园栽杂树茶农“炸开了锅”

2010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刚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时,全市10个县(区)茶农们像炸开了锅,思茅区倚象镇??村委会村民舒培林怎么也不愿意在自己茶园里套种杂树,他认为:“政府让村民在茶园里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而且每亩要达到8至10株,三五年成林后,履荫面积每亩在20%以上,这样自然会造成茶产量减少。”

“哪有茶农在自己茶园里栽杂树、杂草的,这不是撮合农民卖田吗?”??村委会共有8000多亩茶林,全村1400多村民感受也是一样,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舒培林是全村第一个反对此事的村民,他家全家共5口人,有26亩茶林,收入大都来自茶园。茶树就是他的命根子,让他牺牲茶园种一些毫无收益的杂树,他不愿意,尽管此前乡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反复做生态茶园的宣传,他仍旧坚持己见。

“群众工作不好开展。”这是当时市、县、乡三级干部最大的难题。倚象镇副镇长魏鹤回忆:“不能强迫村民砍树,又要按质按量完成茶园改造,而且不能出乱子。”如何引导村民自愿加入生态茶园建设?思茅区各个乡、镇党委班子开展了“大讨论”。

“挨家挨户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让茶农感受到了实惠,群众思想工作就会一通百通了。”倚象镇党委班子在讨论中拿出了一套方案。2010年9月的一天,一辆客车停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带领30多位种茶大户上了车。

30多位种茶大户来到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该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回忆当时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你们的茶叶现在30元一公斤愁销,而我的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到120元,并且供不应求,出口到日、德、美等10多个国家。因为我的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通过欧盟有机标准认证。如果你们的茶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每公斤120元有多少我收购多少。”

舒培林回家后仔细算了笔账,他有26亩茶园,每年产茶约2.5吨,建生态茶园虽然产量减少约20%,但价格却翻了2番,除去增加的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生态茶园建成后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收2万多元,算完账后,他自愿加入了种茶合作社,并主动改造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消息不胫而走,其他种植户纷纷效仿。

从抵触不情愿到配合参与

据了解,近几年,普洱市茶叶产量不断增加,但出口的却很少,只有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思茅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西盟大黑山茶业公司等少量出口。原因就在于茶叶农残超标,达不到国际标准,难以走出国门。而国内市场上,茶价的理性回归,正考验普洱茶因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

一位茶农向记者掏出心里话,由于前几年普洱地区漫山遍野的茶园一窝蜂地栽种,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在“速成效应”的催化下,化肥、农残问题突出,消费者不敢喝、茶叶卖不掉的问题逐步凸显,影响到了茶农收益和山区农民致富。

面对普洱茶面临的危机,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生态茶园建设,加大了对普洱茶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思茅区把开展“四群教育”与生态茶园建设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包保”,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作用,多方位深入村组宣传,并组织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让茶农理解改造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态茶园建设中来,形成了上下一致,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思茅区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片挂钩、每周碰头会、每周通报进度等,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减轻茶农在生态茶园改造中的负担,思茅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仅2011年下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不但让茶农在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与茶树共生互惠的树苗不出钱,每年还给茶农发放每株2元钱的扶管费,进一步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思茅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官励兵带记者来到茶园试验示范区,边走边介绍:“茶农从刚开始抵触、不情愿,到积极配合参与,再到主动加入生态茶园协会,得力于普洱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突出群众思想工作。常言道,只要利为民所谋,最终老百姓一定会拥护。”

农思想转变干部有了底气

“如今,茶农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种什么样的茶、建什么样的茶园、什么样的茶叶受市场青睐,茶农们心里很有谱!”??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开心地说。??村有9个村民小组,8000多亩茶园,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茶树,生态茶园改造成林后,预计全村人均可增收1000元。

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向记者透露,普洱市启动生态茶园建设两年来,市级投入资金3906.5万元,县(区)投入资金3313万元,建设生态茶园96.72万亩,种植树苗1037.87万株,建立县级示范样板地40块,乡(镇)样板地158块,从源头上把好普洱茶第一车间原料关。茶农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既对产业负责,又对农民长远利益负责的基础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惠民工程。李富林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从2010年开始,全市计划在3年内把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2012年全市还将建设生态茶园40万亩,茶农积极性高了,我们很有底气。”

据了解,普洱全市茶区分布在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茶农22.9万户、113万人。两年来,普洱市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59个,建设高密度留养茶园面积2.9万亩,规范农资市场414个,完成茶园登记114.19万亩,普洱独有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在普洱市建设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农、茶企的共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600多亩有机茶园,今年公司出产的元生红、黄金茶每公斤售价达260元,而且供不应求。

普洱市通过实施生态茶园建设,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茶园群落环境,而且提升了普洱茶的品质。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增长13.86%;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19.9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的生态遗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