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一年的白茶】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那些青饼

回首十年,从绿茶入普洱,真是江湖夜雨十年灯啊。都说做学问有三层境界,我觉得普洱也是如此。初,不明觉厉,附庸风雅也好,进茶友圈子也好,都是侃侃而谈厚润滑香,何年何月何山何树…一时唬得你一愣一愣的,只有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指望着前辈匀个饼把,若不买点回去自己都觉得空入宝山。

当是时,熟茶多于生茶且价格涨幅大于生茶,6.8公斤重的大益见证饼上市,倒了几手后朋友3600拿了一套,一时惊得我目瞪口呆,这够买很多顶级绿茶了啊,帮搬回去的时候在边缘刷了点下来一喝,火味重了点,不过想到这么贵的茶就刷了喝了也倒诚惶诚恐。做茶生意的那个后来成为朋友的哥们,去他家坐起喝茶,一看茶台旁墙角堆了一摞96玫瑰饼,拿来直接用锤子敲了开泡,后来无数次想起这个我都觉得那个动作帅呆了。再后来到07年没崩盘时候再问起这个茶,他不无忧郁的说道,都敲完了…说着猛的弹自己的脑门。

那时候无论如何不会想到纵横天下的熟茶到了现在会日渐式微,而且那时候的茶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关大益勐库昌泰海鑫堂龙蛇混杂眼花缭乱,身处小地方,接触的只是茶店有限的品种。茶店老板进什么货就主力推荐什么货,没得选择,老板的境界决定了你的境界,谁让你是菜鸟呢…下关、南涧沱受追捧,不外乎南涧凤凰沱下关老树沱勐海老熟沱,大益92方砖泡了喝也没觉得有何出众之处。

古语有云,没见过猪跑难道还没吃过猪肉?后来我一想不对,猪肉也吃过了,猪跑也见过了,只是限于个人阅历和目光短浅,没有什么投资意识,更糟糕的是没想到是个飞猪,虽然07年时候炒得老了点摔了一跤,但不妨碍后面7年漫天飞舞,头上画个圈圈居然上了神坛。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没准备的人后来都成了屌丝而其他的成了土豪。问题是那时候没钱,几百块的工资还得吃饭啊,买几饼茶还得左算计右算计,所以当那哥们拿钥匙开了两间茶仓指着两件92小方砖说就这可以换台奥迪a6的时候,只能咽咽口水心下盘算如何图谋不轨。茶仓里乱78糟的都有,92青饼,布朗公主茶,凤凰沱,老勐库,老7542,各种现在很多人只在传说中听过的茶堆满仓库,如今想来那就是一小个矿藏啊。

老凤凰沱那哥们倒是舍得拿来敲了泡,很喜欢那个药香,只是价格不太喜欢,反正有的蹭喝。哥们说道,这凤凰沱有单眼皮双眼皮三眼皮…我不以为然,我更关心的是能否50块钱卖个给我,但是哥们说电力公司的老总出680一个都没卖,自己弟兄喜欢么460拿个去玩玩,我直接闭口,暗自腹诽,不就是03年在啥乡镇供销社赶上人家清理库存嫌过期了正要扔的时候被你弟弟碰上一块五一个买回来一件嘛,宰这么狠!那时候完全没想到这纯粹是在编故事,直到过了一年我发愤图强读遍市面上所有关于普洱的书方才明白这叫造势,没有故事的产品永远没有内涵。

那时候被气的不行,没钱买这么多茶饼,哥先占领理论高地,进可攻退可守。于是把市面上所有普洱茶专著研究了几遍,搞得夜里一闭上眼睛都是龙马同庆号在脑海里飞舞,幻想哪天哥去到什么乡下正好赶上别个过期不要的扔几件出来赶紧捡回来,最好不要水湿也别发霉…后来直到听说到台湾人早就雇了大帮人马把几个省的老茶都扫了几遍才打消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得真金白银的买啊,只要买得低点有捡漏的快乐就行。凡事贵在坚持,经过哥苦苦研究了半年,理论高度有了,喝茶的时候也不会战战兢兢人云亦云了,很多时候还可以就香气滋味叶底发表高见让人刮目相看,实际上这个节点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忽悠更晚接触普洱的那些菜鸟了,就像打游戏,一级一级的进阶,站的高度不一样你就可以俯视,虽然哥手里一饼茶都还没有……

时光飞逝,转眼进入2007年初,可是我的活动范围仍然局限在小县城里,省城的茶城倒是去了两次,刚进去就被茶市的人山人海吓坏了,一件7542一天几个价,早上一万下午就是一万五…每个人连路边打扫卫生的老大妈都红光满面,志得意满,信誓旦旦涨到三万三指日可待,可惜从那以后过了7年我才看到这个理想终于实现了。更多的是钱交了白条开来连茶在哪都还没看见,毁单的数不胜数。我灰溜溜的回到小县城,那是你无法参与的浮燥,先得掂量口袋里有多少银子。就这样错过了第一波要么挖第一桶金要么挖第一个坑的机会,那时候没有错过的青饼,只有错过的行情。

2007,岁在4月,时当普洱如火如荼。哥的收入终于有所上涨,扣除N险N金后月盈余1.8k左右,经过仔细测算,哥觉得除了蹭茶,还可以买几饼摆起……我的世界充满普洱,精研理论,从植物学营养学土壤学直到历史,连原有的绿茶感觉都一一比对,关于普洱不说汗牛充栋至少也是学富几车,哥身揣数k,直杀茶庄,除了喝茶这次也要提上几提回家存起。哥万万没想到买的第一提茶是06勐库乔木王,现在想来怕是中了美女的蛊,所有的理论一遇到实战就灰飞烟灭,但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岁月中,哥再不以貌取茶,任你如花容貌巧舌如簧,我自巍然不动,当真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哥几个除了喝酒就是喝茶,无数老茶就在唧唧歪歪中悄然消逝,但那种感觉真的爽,无关价格,无关风月。正如学太极不到武当,练拳法未登嵩山一个道理,如果你痴迷普洱连茶山都没去过,谈不上天人合一。因此哥和几个朋友弄了个车直奔勐海,有拿了个见证饼的哥哥,还有两个只喝白开水的兄弟。驱车从昆明出发,一路向南,时在四月末,当晚即达思茅,正是如今之普洱市,古之银生城,书载之普洱发源地也。未进思茅,已过普洱茶集团,即普洱唛号尾数4之所在。现在已罕见以4结尾之数字茶:昆明茶厂之7581已于1994年倒闭,倒是原有下岗职工为了生存开枝散叶各起炉灶,造就了如今市场上的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7581砖,因此你想把1994-2006年间的7581砖来个清晰的断代无异于痴人说梦;勐海茶茶厂7542依靠标杆称号还在纵横江湖;下关8663日渐式微,普洱茶集团的4字茶已然被历史的车轮碾落成泥,再无人记起,时也梦也皆化为尘土。

后来的无数年,哥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思茅改名普洱市但其境内却无如雷贯耳的普洱名茶?无论茶质,无论山头。时光雕琢一切岁月,不论李唐。而或思茅茶区以绿茶取胜,而或一茶一叶无大厂名寨所倚,故渐渐淡出普洱的江湖?有人就有江湖,担当了明清茶出思茅的盛名,却不料如今湮灭了一城之所寄,归于没落,更名改姓确非实至名归。路入茶城,大兴土木,商贾煦煦。有王霞,有各种百姓茶行。哥两个逢山拜山,见茶心喜,经不住推销美女的热情,3B一饼买两个条索分明银毫显露皓若圆月的昌云公斤大饼,虽然现在泡来依然茶汤淡薄无滋无味只能作为无揉捻普洱的标本。那天,昆明传来消息,701的7542掉到2.1w一件,当时感觉就不妥,不是说要到3.3w吗?一时前路晦暗,云遮雾罩。

次日直奔景洪,出思茅,估计九十公里,路之右边一出口上标景谷,知道它是景谷秧塔大白茶的产地,做绿茶顶呱呱,做普洱生茶时间一长,变化中难免透出些许酸味,实非良选。当晚夜宿景洪,孔雀湖边美女婆娑,江畔宵夜热火朝天,烧烤辣椒就白酒,微风徐来,不胜人生一场醉。越明日,抵勐海,直达勐海茶厂。我以为泰山北斗都是令人高山仰止,却不料正如憧憬中的少林寺一进去就大失所望,恁大小个寺院二十分钟逛遍。那时候勐海茶厂进出自由,没有保安干涉,厂区随便走来走去,除了生产车间和大益馆。厂门口右边即原料科,简陋而狭。适逢毛茶贩子送茶样,十数人围着采购员分毫必争。就是那惊鸿一瞥,知道了07采购的毛茶之分,台一台二台三,坝区一级坝区二级坝区三级,坝二,三元八角一斤关系好点的奉上几支烟可以提为坝一……当下心凉如冰,心忖如此计算7542卖1k一件都属于暴利,教广大普罗茶客情何以堪…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茶厂门口有个茶铺叫做吃茶去,不知道现在还在否……店里摆了很多白棉纸包装的250克2005年青沱,讲故事给我们听,说是茶厂内部职工福利,一人只得2个,放在这里寄售,福利嘛,茶质比一般的市货好的太多,600一个算是便宜几位老板了…...当下落荒而逃,站在新茶路口发愣,突然间就感受到了李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惘。去留无意,对上茶山再无兴趣,只能在勐海县城里瞎逛,呆头呆脑的逢店进店,遇茶喝茶,另外两个对喝茶毫无兴趣的哥们睡在车上慢慢等。很多外省老板志得意满,左手拿包装纸的印版,右手拿投资200万建茶厂的批复文件,热血沸腾口沫横飞,描述今后的飞黄腾达,那种茶厂在手、江山我有的气势与百万雄师过大江有得一拼。谈到标杆茶7542,记忆犹新的是一个茶店老板很淡然的说,你看嘛,7542又不是什么好茶,这个老板有个茶厂,只要你自己拿毛料来,付12块钱一饼的加工费,不要说7542,几五四二都给你压......闻听此言,哥两个一时口吐鲜血,天旋地转。

心如死灰,俺老孙几个只有回呀,当下吃了午饭,驱车回昆。路过南糯山寨门,心想来了一趟,好歹看看茶树也好。就在路边的一个初制所讨杯茶喝,看守的老人甚是热情,抓把毛茶冲泡给我们解渴,介绍山上的大树茶,并带我们去看他家背后山上的一片大茶树,果然很大,叶子大,树大,芽叶肥嫩,不由得你见猎心喜,随手摘了几个巴掌大的叶子回来。场院里晒了一地毛茶,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仔在毛茶上闲庭信步,左啄啄右啄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让人恍惚间有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谢过老丈,慢慢回程,傍晚在普洱吃晚饭,哥们掏出一片捂干的茶叶扔进杯子泡上,惊问何来此茶,答曰就是初制所那茶树上摘的,现在几个小时已经干了,泡出来还不是有滋有味,去他的晒青,去他的揉制,都去他的!只要喝了解渴就是王道。另俩个哥们打击道,嘿嘿,看你们以后还敢来茶山不,还敢来朝拜么,这回算是认得厉害了嘛,嚯嚯......

回首往事,那些弱小领域里的历史事件实际上你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只有到既成事实又错过很多,你才会捶足顿胸,悔不当初,难怪杨过慨叹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作为蹒跚学步的茶客来说,最初的本意是以最低的成本喝到最多的好茶,所以着了行迹,每样茶都买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普洱中去,这个一饼那个一提,最好的是一提加一饼,美其名曰喝一饼藏一提,现在看来这就是小农思想,不够激进,还在没有投资意识。混迹茶坛数载,在朋友圈里也算是懂喝茶的了,但我感觉总是有些失败,因为我不懂以茶养茶,还在沾沾自喜,还在维护所谓的茶与文化不可分割关系。有个哥们素来喜欢喝酒喝可乐,2011年突然打电话问金大益这个茶如何,问怎么滴,言道要存两件让给点意见。为保险起见,第二天赶忙去茶城试喝,一批价3680。那时候能喝的老茶太多了,如此新茶哪里看得上眼,电告那哥们我不看好金大益。过了几天碰面,哥们告诉我已经给钱买了几件存起,四千一件。我问,茶呢?他说,没见着。我无语,至少要拿来喝喝嘛。事隔两年,去年底他告诉我,茶一直都没见过,但是卖茶的那朋友按两万八一件给了他11万2……我三观尽毁,从此明白一个道理,看好下手与不看好只在一念间。一念起,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念灭,一行普洱上青天。事后,怀着无比郁闷心情跑去朋友店里友情价400弄了两片,万一以后涨到2千哥要再买来喝不是亏大了……

cY260.com编辑推荐

你得会的那些选购小青柑的技能


你得会的那些选购小青柑的技能

小青柑,小青柑普洱茶的简称,它不同于常见的“大红柑”,而是采用未成年的新会茶枝柑(每年7月份-8月份采摘,芳香油含量高,柑味强烈)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近几年来,小青柑可以说是茶叶界的新宠。作为新进几年的明星产品,市场大热的同时也有乱象,在小青柑的选购中,以假乱真、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所以,如何选购优质健康的小青柑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今天,小编针对这一问题为大家普及一些选购小青柑的实用技巧。

如何选购品质好的小青柑?

一、从茶品上鉴别:

1.看包装。包装完整无霉斑

2.观外形。品质较好的小青柑体型较小,色泽青褐,果皮表层富含油性。茶叶的色泽则以棕褐或深褐为主。

3.闻香气。冲泡后茶香中带着宜人的果香,没有涩味或者霉味。

4.品茶汤。新会正宗小青柑,茶汤入口醇滑清爽,普洱的陈韵与果香相融,滋味协调,回味甘甜;外地的小青柑,入口杂味较重,柑香不足,口感稀薄,苦涩且没有回甘。

5.看茶底。新会正宗小青柑,果皮肥厚,轻捏有嫩度,且柔韧有弹性。普洱叶底色泽鲜活,柔韧有弹性,并且无其他夹杂物;外地小青柑,果皮稀软,叶底散碎、暗淡无光泽。

二、了解原料产地

新会柑的学名为新会茶枝柑,小青柑和大红柑是茶枝柑不同生长时期的称谓。所以,小青柑首先柑果要正宗。新会茶枝柑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有原产地标识。正宗茶枝柑主要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五个核心产区:茶坑、天马、东甲、西甲、梅江。其中新会天马、梅江一带的茶枝柑品质最好,同时该产区的茶枝柑也属于地理标识保护产品。

所以,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这里所产的小青柑芳香油含量较高,柑味强烈。

而假冒的产品多用的是阳山桔、皇帝柑、其他青柑,通常是产自福建、广西、湖南等地。要学会识别哦。

新会核心产区小青柑:

其他地区的柑:

好柑配好茶,所以在普洱熟茶的选择上也不能忽视,小编个人觉得最好选择勐海春茶发酵的陈年宫廷熟茶。为什么呢?其一,因为勐海属于云南普洱茶的核心产区,该区由于地理环境优越,还有水源的优势,所产的普洱熟茶口感厚重饱满;其二,勐海春茶发酵的熟茶,独有的香高、汤浓、水润的特点,与新会柑的果味清香完美结合,现喝香浓郁,甜顺口,同时也保证了存放下去转化的基础,与新会柑无疑是最佳的搭配。

三、看价格

正宗小青柑售价较高,一方面是新会陈皮原料的涨价,另一方面优质的熟茶原料本身也不便宜,所以综合起来好的小青柑肯定不会太便宜,而假冒的小青柑通常售价都不会过百,还有一些冒充传统工艺故意虚标价格的也要注意辨别。

四、选口碑品牌

因为制作柑普茶的门槛很低,但要做好一款有品质的柑普茶却不容易。而口碑好的品牌在柑普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高,品质也有保证。

希望各位茶友看完以上这些实用技巧,都能喝到称心如意、安全放心的小青柑普洱茶。

1995年勐海茶厂7582普洱青饼


1995年勐海茶厂7582普洱青饼

说道普洱茶,不能不提勐海茶厂的普洱茶,普洱茶有今天的声名,勐海茶厂的标准唛号普洱茶功不可没。

勐海茶厂的普洱生茶在90年代,主要以7542,8582为主,间有7532,7582这个唛号确实很少。

我刚拿到时,也研究了半天。

就目前的了解来看,80早期生产过7582,后来南天公司开始订制青饼,就改为8582,直到90年代初,才有部分产品恢复成为7582。

1995年7582青饼,大七,繁体厂内飞。从查到的资料来看,8582的拼配方式为:面茶用3、4级幼嫩芽叶,里茶用7、8级叶,总体拼配较传统的7542要粗老,7582的拼配应该类似。早期的8582名声一直很响,价格也扶摇直上,而这个7582,到底如何呢?

茶饼干仓存放---卖给我的上家说,太干了,不好喝-----之前也看到过说法,8582类似拼配因太粗老,太干燥的话,会比较单薄。

已经是大七包装的中茶了。

从饼型上和其他标准唛号做一下对比,左下7582,右下7542,上方7532.

从厚薄上来看,7582的饼厚度最厚,超过7542有将近一半,而7542和7532厚度相当。最下7532,中间7582,最上7542.

再看看7542和7582的厚薄对比。

但从饼的大小上,7582和7542基本一样,而7532明显要大一些。上面7582,下面7532.

7582背包,原包开封。

掀开后,可以从饼背明显看出,7582的拼配要粗老一些,粗老叶黄叶看着明显很多。上边82,下边42.

从饼面的拼配来看,差别不是非常明显,上边7582,下边7542.

7582的内飞,埋的比较深

拆茶8.1G,开泡。

喝起来,确实比较干,拆的这泡有些碎末,前两三泡释放较快,后面开始渐入佳境。整体来说,茶汤较顺滑,入口柔滑生津,但整体宽广度不够,从现喝来说,开始有了陈化口感,但整体还是需要陈放。从对比来说,比类似年份的7542要粗糙一些,韵味不够宽广。

整体来说,将近20年的茶,陈化上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也有不足,从个人品饮效果来说,比较4、5年前喝88青,要粗糙一些,但柔顺一些。对未来继续的陈化效果,个人也是比较期待。对于勐海茶来说,从对比上,7542确实要均衡一些,当然,个人没怎么喝过早期的8582,不知是否更加出众。

普洱茶投资分析:那些年消失的定制茶


普洱茶投资分析:那些年消失的定制茶

中国普洱茶网讯(独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被市场遗忘的定制茶再合适不过了。很多上山收茶的小茶商也深知独自压制的普洱茶因为没有品牌,想卖出个好价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于是,很多茶商都想像大白菜班章那样,让龙头企业贴牌代工自己的普洱茶。通过品牌效应,使自己的定制茶卖出一个好价钱。就因为大白菜班章的过于成功,以至于很多失败的定制茶完全被掩盖在大白菜班章的光辉下面。事实上,大白菜班章只是私人定制茶中成功的个例,它的成功包含着太多的机遇和巧合,并不能成为普洱茶营销的一种模式。笔者最近在查阅普洱茶资料中发现,在2001~2004这5年中,基本每年最少有10位以上的普洱茶商去勐海茶厂加工个人定制茶。而在众多定制茶中,取得成功的只有绿大树、白菜班章以及紫大益,其中绿大树还有厂家的正品行货。剩余的大部分定制茶早已湮没在普洱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中不少普洱茶连名字、图片以及产地都无法考证。一般人是无法想像定制茶被市场遗忘的速度的。比如连近几年一些当时比较热火的定制茶,现在也已都快从市场上消失匿迹了。关于下面的这些定制茶,你能说出他们的来历和真假吗?在上面的茶中,有的是和88青同一时期的港商定制茶、也有的是大益专门给政府部门做的定制茶、更有大益给自己集团公司定制的概念茶。基本每款定制茶都有着不一般的背景,但是结果却惊人的类似:被市场遗忘。由此可见定制茶这条道路是多么的艰辛。所以,如果要自己定制普洱茶,每位茶商首先要想好应该如何推广和运维自己的定制茶,否则只会重蹈其他定制茶的覆辙—被市场遗忘。

关于竹筒茶的那些事


关于竹筒茶的那些事 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云南少数民族,把普洱茶与竹子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如今灿烂的竹筒茶文化,种类繁多的竹筒茶你了解多少呢?1、竹筒用来贮茶

此类茶的特点是以竹筒作为贮茶工具,以让茶叶在竹筒内充分发酵变化,这种茶通常作为腌菜食用,以布朗族的酸茶最为代表。

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是:采茶→蒸茶→凉茶→填茶→封茶→埋茶。

第一步: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要较粗大的叶片,一般7月~10月份采摘最宜),将原料蒸熟;第二步: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d~10d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且散发部份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第三步:将阴过的酸茶原料装入竹筒内(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并压紧,不能松;第四步:用笋叶封口(要将笋叶的毛掸去),封竹筒口时用绳子将笋叶扎紧,或将笋叶剪成圆形或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第五步:选择埋竹筒酸茶的地点,多选择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

2、竹筒用来煮饮茶

此类茶的特点是以竹筒作为煮饮茶工具,以布朗族的青竹茶为代表。

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种方便实用,又贴近生活的饮茶方式,常常在离村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饮用。这种青竹茶,制作较为奇特。

首先砍一节碗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再制作较小的竹筒作为饮茶筒。然后,找些枯枝落叶,作为燃料在大竹筒四周燃烧,当竹筒内的水煮沸时,随即加入适量茶叶,继续煮沸3min左右,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饮茶筒,便可饮用。布朗族的这种青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此外,还有爱伲族的青竹茶。爱伲族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也饮用青竹茶,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他们先将茶和水一起放入竹筒内,准备好后放进火堆里烧,水烧开即可直接饮用,这种竹筒茶入口后,清香无比,心旷神怡。3、竹筒用来烤制茶

此类茶的特点是以竹筒作为烤茶工具,既能烤热茶叶,发展茶香,又能让茶叶吸附竹筒的清香,以提高饮茶质量。饮用这类茶的民族很多,以傣族的竹筒香茶最为代表。

(1)布朗族的竹筒茶

双江公弄和邦协的布朗族喜用竹筒蜂蜜茶待客。其制作方法是砍来竹筒,塞入鲜茶叶,在火上烘烤。竹筒发烫,烤熟茶叶,竹味茶味相混合,奇异芬芳,香气四溢。主人用筷子掏出一卷冒着烟的茶叶置于碗中,加入蜂蜜,以沸水冲上,双手捧碗给您敬茶。这是布朗人待人的最高礼节。

(2)傣族的竹筒茶

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凤尾竹下、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香茶(傣语为“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是傣族居家茶,过去一直是傣家人招待进入家门的客人用的。

这种竹筒香茶外形呈棒状,白毫特显,汤色黄绿明亮,具有竹叶的清香,味美爽口,饮用时只要掰少许茶叶,用沸水冲泡即可。竹筒香茶耐储藏,制好的竹筒香茶可以一直用竹筒盛装,待饮用时才破开,也可以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干燥处,其品质经久不变。

(3)景颇族的竹筒茶

德宏州的景颇族饮用竹筒茶又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他们是用鲜叶做原料。制作时先把茶叶炒揉好塞进荆竹筒内,再在竹筒上打数个眼以透水气,然后把竹筒放在火塘上,用30度左右的火温慢慢烘干即成。需要时打开竹筒即可取用冲饮。

这种竹筒茶具有竹子的特殊芳香,由于竹茹和茶叶掺混在一起,又格外清凉解渴。

(4)拉祜族的竹筒茶

拉祜族的竹筒香茶与傣族的略有不同,即将砍下的竹子锯成节状,一端留着竹节,另一端不留竹节。洗净竹筒内部,将新鲜的茶叶装入竹筒内,边装边放在火塘上烘烤。先装进的茶叶在竹筒内遇热变软,用木棒舂紧继续装入茶叶,直到舂紧装满为止,再用木塞塞好,拿到火塘上烘烤,待到竹筒表面烤得起泡流油焦黄,便可将竹筒劈开取出茶叶。取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三五分钟后即可饮用。此茶汤色黄绿澄亮,既有茶香,又有竹香,饮后使人心旷神怡。

(5)壮族和布依族的“姑娘茶”

文山州广南县底圩壮家传统的特产竹筒茶和布依族的传统竹筒茶,都颇具特色,是云南优质名茶之一。茶树生长于底圩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之中,雾滋露润,清香四溢。壮家少女们采就嫩叶,精心搓揉,掺与适量糯米,装入青青翠竹筒里,熏烤烹制,然后珍藏于闺房,到“赶花街”时,才将它作为珍贵的礼品和定情之物,赠给唱山歌时爱上的壮家后生。这类由姑娘植、姑娘采、姑娘制的竹筒茶,又称为“姑娘茶”。一般客人,只有在壮家儿女举行婚礼的筵席上,才能品尝到这富有民族风情和南疆色彩的宝物。此茶口感细腻,风味独特,汤色清黄鲜亮、香气清醇,除保持茶叶本味外,还具有青竹的幽香和糯米的清香。饮后微甘爽口,冲泡多次本味不减,令人回味深长。

关于黄茶的那些事儿


到底什么是黄茶?

决定这种茶属于什么茶类,取决于制茶的工艺。黄茶的初制工艺与绿茶相似,由于在揉捻前后或干燥前后加入了一道“闷黄”工序,从而促使茶中的多酚类部分氧化,就形成了黄汤黄叶的黄茶。

从外形上看,除了颜色有差异以外,黄茶与绿茶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黄茶的闷黄工艺不容易掌握,以至于很多人把黄茶做得跟绿茶没什么两样,根本没有体现出黄茶的特色。黄茶逐渐没落,与工艺的难度不无关系。

黄茶的分类与白茶很像,白茶按照嫩度分为单芽的白毫银针、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一芽三四叶的贡眉,黄茶的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与之对应。

黄芽茶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省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注意与碧螺春的产地苏州太湖洞庭山相区分。君山银针是历史名茶,由未全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制作过程中两次包被闷黄并摊凉,工艺精细,难度大。制成的茶上满披绒毛,色泽黄中泛银光,称为“金镶玉”,冲泡时芽头根根竖立,三起三落,蔚为壮观。

蒙顶黄芽:

产于四川的蒙顶山。

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原料制成绿茶即为蒙顶甘露,制成黄茶即蒙顶黄芽,形状扁直、肥嫩多毫,香气清纯、滋味甘醇。

莫干黄芽:

产于浙江德清县莫干山。

同样也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原料制成,每500g含有芽头大约4万个,外形紧细略弯曲,茸毛显露,醇爽可口,叶底幼嫩似莲心。

黄小茶

沩山毛尖:

产于湖南宁乡县沩山。

沩山毛尖在杀青后进行闷黄,烘焙时采用了烟熏工艺,形成了沩山毛尖黄亮色泽和松烟味的特点。

北港毛尖:

产于湖南岳阳北港。

条索卷曲重实,金黄显白毫,滋味非常醇厚。

远安鹿苑茶:

产于湖北远安县鹿苑寺一带。

自古名山名寺出好茶,远安鹿苑黄茶相传在750年前起源于鹿苑寺。该茶外形卷曲呈环,略带“鱼子泡”,锋毫显露,高香持久。

平阳黄汤:

产于浙江泰顺县及苍南县。

新中国成立以前,泰顺县的黄汤主要由平阳茶商收购经销,因而称为平阳黄汤。

霍山黄大茶:

产于安徽省霍山县。

该茶采用一芽四五叶的原料制成,在制作时堆积时间长,烘焙火功足,成茶叶大梗长,香气带锅巴焦香,滋味非常浓厚,耐冲泡。

广东大叶青:

产于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

初制时也经过了堆积,条索肥而卷,身骨重实,色泽清润带黄,滋味浓醇回甘,产品以侨销为主。

那些与茶有关的传说


茶叶经常喝,你可听说这些茶叶的来历和传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叶的各种传说。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黄茶主要有那些品种?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芽茶之极品是湖南洞庭君山银针。其成品茶,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

霍山茶

安徽霍山黄芽亦属黄芽茶的珍品。霍山茶的生产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即有生产,明清时即为宫廷贡品。霍山黄大茶,其中又以霍山大化坪金鸡山的金刚台所产的黄大茶最为名贵,干茶色泽自然,呈金黄,香高、味浓、耐泡。

北港毛尖茶

岳阳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其产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北港发源于梅溪,全长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岳阳市康王乡北港湖一带,是现今的北港毛尖产地。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后5-6天开采,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选晴天采搞,不采虫伤叶、紫色叶、鱼叶不带蒂嫩度分特号、1-4号五个档次。

广东大叶青茶

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产品品质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共同茶类。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

君山银针茶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其特点是茶形紧实挺直,芽身金黄,色泽润亮,香气高,汤色杏黄清澈,茶味爽甜醇厚,叶底嫩黄明亮。

四川蒙顶黄芽

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山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蒙顶茶自唐至明清,都是有名的贡茶。现在乃有不少茶馆,茶庄悬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对联,可见蒙顶茶影响之深远。每年春分时节开始采制蒙顶黄茶,选择肥壮的芽头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处包、复炒等八道工序制成。蒙顶黄芽的特点是茶行 扁直,芽毫毕露;茶色色泽微黄;甜香浓郁;汤色黄亮;叶底嫩黄匀亮。

贵州海马宫茶

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一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沩山白毛尖茶

沩山白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沩山白毛尖制造分杀青、闷黄、轻揉、烘焙、拣剔、熏烟六道工序,烟气为一般茶叶所忌,更不必说是名优茶。而悦鼻的烟香,却是沩山白毛尖品质的特点。沩山白毛尖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叶缘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松烟香芬芳浓厚,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沩山白毛尖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

普洱江湖那些帝国:大益


普洱江湖那些帝国:大益

今天说下勐海茶厂,说到勐海茶厂,自然要说7542和7572,我想请问群里的朋友,7542是哪一年开始生产的?答对了有奖,说错了的,给答对的发奖。

我很杯具的发现,我问1000人,没有一个人答对过一次,我等了1000年,没有遇到过正确的答案,我也打电话去问过厂里,勐海茶厂,可是没有人知道,最早的7542到底是哪一年生产的呢?号称标杆的茶就这么来历不明?

这个问题,只好去问茶厂的老领导了,不错,1981年完成了配方,在1982年开始生产。好,我们就从这里讲起。

我们从大益7542讲起的目的,是因为现在包裹在大益后面的神话是越来越多了,可是你去问无数的大益粉,无数的商家,很多不知道7542是哪年的,也有许多茶商对着我傻笑,或者是因为觉得我傻,说自己卖的茶是70年代的7542,如果你明白一些历史,本身就是具备辨别茶品的基本能力了,识别市场上的假货就非常容易了,所以,大家要用耐心,关注一些跟茶的口感没有关系的东西,比如,茶厂、茶园、茶的包装纸等等。

说起大益,这样一个帝国,上次我把中茶比作日不落帝国——英国,那么大益就是现在的美国了。关于勐海茶厂,有无数的东西可讲,大滇只讲一些小的方面,也许是不为认知的方面:

第一,勐海茶厂是为了做红茶而成立的,即为了做滇红成立,1940年成立,而中茶公司是1938年成立,勐海茶厂是下属工厂,讲这段历史,是为了再次否定40年代初红印普洱的历史,40年代,勐海茶厂并没有生产所谓的红印普洱茶,我们在讲中茶的时候,也以商标注册时间为1951年否定了所谓红印普洱产于1940年代的说法,为什么做滇红呢,因为滇红可以换外汇,就这么简单,下一步,我们跳到了1973年。

普洱熟茶开始的年代,73年是没有成品出来的,都是内部实验,1974年,勐海茶厂开始生产熟茶出口了,年产量6担,也就是600公斤,出口的名字叫做“云南青”,当时跟昆明茶厂的有一定距离,昆明茶厂发酵的叫做普洱茶,勐海茶厂发酵的叫做云南青,原因就是勐海茶厂1974年发酵技术不过关。

1976年,7572出世了,还有7452,记住,当时是7452和7572,并非7542,1985年,划时代的8582青饼产生了,到了1988年,1988年勐海茶厂大益牌商标正式启用,此时只生产砖茶,饼茶继续用中茶商标,这个时候的茶厂厂长,是伟大的、杰出的,一代大师邹某某,大师一出,谁与争锋?

据知情人说,英明的大师实行了一个杰出的政策,在中茶和大益品牌并立的情况下,凡是品质差的原料,都用来生产中茶牌,凡是品质好的,都用来生产大益牌,因为当时出于出口的需要,客户只认中茶牌,新注册的大益牌是没人认的。

而1988年后,使用中茶商标,是要给北京总部交钱的。一个新的品牌要上位,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很英明的。这样,慢慢,大益品质高过中茶,就成为事实,终于有一天,可以彻底把中茶甩开了,不用再交什么商标使用费了,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扶上马,送一程,一去千里。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

1996年-1998年,卢云任厂长;1998年10月-2002年,阮殿蓉任厂长;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2002-2004年,是勐海茶厂非常混乱的时期,最终导致破产崩溃。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大家可以知道,福今之类的茶一直就有在定制中。

今天说勐海茶厂呢,大滇一般是先说客气话,然后再图穷匕见,恶狠狠臭骂一通了事,我说中茶说了2个晚上,当然大益也是要说2个晚上,否则显得不够重视,下半部分说的还是基本知识,大益的老五样茶。

我个人的意见,玩大益,就玩这5样够了,其他的都是浮云。那么下面,就一一来说明了。

第一个,自然是7542,第二个是7572,第三个是8582,然后8592,最后是7262。

这5个茶,最老的是7572,1976年,最年轻的是7262,200X年,据说是2000年,嘿嘿,所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2000年的茶,就可以称为老五样,而很多所谓易武老字号,也是在2000后才重新生产,大滇2008年,来得并不是很晚。。。我们下面逐一介绍这5个产品。

7542,据说是1981年配方,1982年生产,很奇怪为什么要搞成这么一个唛号,我曾经以为是把7452印错了,7542是厂家宣传的普洱茶的标杆茶,大益自称7542是普洱茶生饼的标杆,接下来,大益经销商就称7542是普洱茶生饼的标杆。然后,买了7542的人就称7542是标杆。这个据说是**效应,然后,厂家的行为就成为了社会行为,所以我想,只要我宣称XXX野沱是普洱沱茶的标杆,然后大家都这么去传说。。最后野沱也会成为标杆的。。。

回来,我们来谈7542的配方,撒面是1-3级茶,里茶是5-6级茶,也许综合的级别算4级吧,所以叫做7542,7542有段时间好像在里茶用7-8级茶青,非常重要,在1983-1985年间的某些时刻,由于绿茶价格上涨,芽头去做绿茶了,所以居然全是黑条茶制作,因此,严格来说,所谓的配方稳定,在2000年前,都是一句屁话,如果说有稳定存在的话,是的确稳定,因为都是用最差的茶来做普洱茶,自然稳定了,因为没有其他的用处,在那些绿茶、红茶比较好的年景,居然连撒面的茶都不舍得用点芽,可见普洱地位之低,所以如果说质量稳定,也是在低层次的稳定。

普洱茶在大厂眼里,无非就是生产其他茶剩下的边角碎料。就如我随意处理老黄片一般。须知,在大部分时期,勐海茶厂的主要利润仍然是来自绿茶、红茶的,同样,云南其他茶业企业也是这样,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一直都是有生产绿茶、红茶的。。。普洱,在2000年才成为重点,利润点,而且是暴利点,所以,7542是一个很简单的茶,撒点面,遮下里面不好意思露面的茶,OK,如果定义为标杆的话,就是说,如果连7542都不如的话,就不能叫做普洱茶了,再说明白点,用料不能再比7542差了,否则,就只能叫做边销茶了。。。因此,这个茶是勐海茶厂产量最大的一款生饼,记住,产量最大的,产量最大意味着什么?大家仔细想想其他行业的例子,一个厂里,产量最大的。。。通常是最普通的商品,适合最普通人群的商品,绝对不应该是珍藏品,收藏品。。。But。。。

我们来说下一个茶,7572,同样,勐海茶厂产销量最大的常规熟茶,大滇说茶里曾经定义了是八成发酵的熟茶,产量最大,在我的概念里就是最不值得收藏,否则,就是巨大的泡沫。。所以,这样的茶,就还是喝了吧,我给你一个建议,放3年,足够可以喝了,如果现喝的话,请洗茶2遍,再泡茶3遍。茶水都倒掉,第4泡开始喝,相当不错,7572。。。标杆,标杆的解释同7542,这个说法,只对当年新的7572。

后面两个茶8582、8592,都是1985年香港南天公司定制的,一生一熟,用料粗老,嘿嘿,这就是普洱茶的典型面目了,当然,茶饼表面还是要涂抹点粉的。。。同样撒面,这两个茶可以清醒的提醒我们,普洱茶本来的面目就是低档茶,就是做绿茶、做红茶剩下的茶,废物利用来的。。。哪里跟你讲那么多神秘配方,哪里会顾及那么的口感拼配,无非就是在卖完绿茶红茶后把老叶老梗这些茶,增加点经济效益而已。大家知道,做绿茶不可能用老叶老梗来做吧?本来就是玩的嫩香,然后做红茶呢?主要是为了出口,可是出口有个标准啊,老叶老梗过不了关,这个标准就是灰分,所以在2000年前的普洱茶,其实没有用很好的料来做的,这个是真相,我用什么来验证这一点呢?

另一个茶,老五样的另一个,7262,这个茶标志着普洱茶想要进入大雅之堂了,7262,用料开始高档起来了,感觉普洱茶慢慢像个产业了,不能再拿以前的残次品来忽悠了,咱们得配合各位大师的炒作,所以搞一个好料做的茶,7262登场,我是无比的欣赏这个茶,并把这个茶称为现代炒作普洱茶的开端,有兴趣的茶友大家慢慢去比较,内容太多,下一回再做分解,关于88青,关于勐海茶厂的发酵方式以及拼配就在大滇说茶1001夜。

普洱茶口感描述专用的那些名词


普洱茶口感描述专用的那些名词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杀青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熟茶发酵时,温度过低或不均匀所致。

16、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一般出现在新茶身上。

17、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8、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聊聊那些鲜为人知的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接下来我们聊聊那些鲜为人知的茶文化。

01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02隋唐茶文化

茶在先前都是药用,在隋朝全民普遍饮茶,也多是认为对身体有益。

隋朝基本是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茶经》,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专有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03宋元茶文化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

04明清茶文化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05现代的发展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那些年我们错过的那些青饼》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一年的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