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云南普洱茶叶】

云南普洱茶产销流通平稳增长产值首破百亿元

“我省普洱茶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昨天,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2014年会员大会暨第六次双月活动日,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欣喜的为现场两百多名会员传达了这一喜讯。

据悉,今年在全国茶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普洱茶却出现产销流通平稳增长的良好势态。王平华介绍,今年,云南普洱茶产量为11.43万吨,同比增加1.71万吨,产值首次达101.32亿元,普洱茶均价为88.64元每公斤,较去年有所增长。名山古树茶价格较去年上涨30%—50%。

会上,云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总结了2014年协会工作,并对2015年工作计划进行汇报。陈勋儒介绍,明年,协会将加快筹备成立云南茶叶交易中心步伐,加强云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筹建古茶树保护基金,争取举办“两岸共品普洱茶”活动等工作。

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朝康等五位名企业家,从企业发展为切入点,为现场会员分享了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的心得。

此外,云南龙润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获得“2014年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称号,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荣获“2014年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称号。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普洱打造千亿元产值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云南普洱打造千亿元产值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把普洱茶、咖啡、生物药、高原特色食品等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致力于叫响绿色、生态、有机、安全4张“名片”,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产品”认证,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为推动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普洱市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今后一段时期,普洱市将重点打响10大系列品牌,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产值千亿元的产业基地。一是龙竹玉液。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30多万亩竹林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建设好10万亩勃氏甜龙竹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基地规模壮大到100万亩,并全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有机茶。巩固现有生态茶园面积,工作重点要从生态化茶园改造转向有机化改造、认证和巩固上来,推进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最大化。三是有机咖啡。继续扩大生态、有机咖啡种植面积,形成100万亩的种植规模,打造属于普洱的咖啡品牌。四是生态石斛。积极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稳步扩大生态石斛产量,并依托康恩贝等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五是辣木。规划发展50万亩辣木种植基地,并全力组织开展辣木保健功能科研攻关,推进辣木精深加工。六是美藤果。把美藤果作为普洱的特色新兴产业来重点培植,力争用5年时间规划种植10万亩,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七是野生鱼。在保护糯扎渡电站库区水质的基础上,打造生态鱼养殖、加工产业链条,带动库区周边群众致富增收,在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上取得双赢。八是特色稻米。进一步打响紫米、香米等品牌,扩大产量和市场。九是有机蔬菜。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积极开发具有食疗保健功能的野生蔬菜。十是特色畜禽产品。以江城狗牛、西盟冬瓜猪、无量山乌骨鸡、镇沅瓢鸡等本土特色优势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让特色畜禽产品成为普洱市高原特色食品的代言品牌。

云南普洱茶市平稳 行业标准不明


云南普洱茶市平稳行业标准不明

近20年来,普洱茶是中国茶叶最受关注的品类。经历了2014年茶叶市场的“狂欢之后”,今年春天以来,经营和消费茶叶的人开始回归理性。然而,行业依然混乱,业内人士普遍持这样的观点,出台一个适用的普洱茶标准,才能让云南这张名片真正响亮起来。

市场回归平稳

“去年,我和行业同仁就对茶叶市场进行过探讨,2007年的盲目收购曾重创普洱茶市场。”谈到去年茶市,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协会、茶马古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皓明颇为感慨,在他看来,云南的茶叶独一无二,但不应该迷失在盲从和吹捧的漩涡当中。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5个单位联合组织调研分析的《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普洱茶产业正式启动后,普洱茶产量、价格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攀升后,至2007年中期,价格泡沫破裂,产业大幅滑坡;经过两年底部盘调,2009年重新起势,量价齐增。2014年达到顶峰。

“2014年的一个典型案例,某些品牌的普洱茶年头价格是3万元,到了年尾就变成了1.5万元,所以说,茶叶不是只升不降。”胡皓明说,“2015年是理性回归,不能说是泡沫破碎,应该是平稳,消费者更理性,企业更成熟了。”

昆明古韵茶香会馆董事长申健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他向记者这样描述到:“2014年春天,整个行业出现了新的顶峰,春天抢购情况比较厉害,其实,这是从2011年一直积累到2014年,到了下半年,就出现了明显下滑,今年春天表现特别明显,整体价格下滑,行业热点降温,比较理性。”

普洱茶“不知名”?

普洱茶市场的大起大落,主要受到稀少的古树茶影响,但总体来说,普洱茶均价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推算:2014年,云南普洱茶种植面积约为480万亩,较2013年增20万亩,增幅4.3%;产量11.4万吨,增1.71万吨,增幅17.6%;产值101亿元,增31.4亿元,增幅45%(产量、产值不包括普洱茶原料即晒青毛茶数值)。

报告称,目前,云南省普洱茶毛茶均价为33元/公斤,成品茶均价为88.6元/公斤,仍低于160~200元/公斤的全国名优茶均价。尽管在当前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云南普洱茶价格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价值洼地,产值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尽管“普洱”风靡盛行,但是不少人对普洱茶尤其是古树茶的认识还停留在包装上,茶叶本身反而知之甚少,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工程师杨滢惠给记者讲述了这样的经历,当她拿着上好的普洱茶到省外请人品尝时,对方反过来惊讶到:“这就是普洱茶?”

而对于已经研究普洱茶几十年的胡皓明来说,他对市场的乱象也颇为无奈,他认为,只有在云南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地标性的普洱茶,云南能为全世界提供最好的饮品,不少品类的普洱茶兴起于十多年前,被包装起来,但是不少人对茶叶几乎不了解。

“这是我们茶人、茶企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推广、引导消费者的力度上还远远不够,需要在统一的思维和方向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进行消费式的引导,不能再走收藏型的道路,普洱茶本质是商品,价值产业链在于收藏,但是前提是消费,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收藏。”普洱茶要完善标准

这个行业还混乱。”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自定标准、各自为伍成为市场默认的规则。云南茶人们呼吁,普洱茶标准亟待完善,来保护云南这张名片。在备受追捧的古树茶上,人们对于树龄的界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100年到800年,都有说法。

多年实地考察云南各地古树茶情况,杨滢惠表示,一般来说,古树茶分为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通过测茶树的主干茎等方式来确定茶树的树龄。她说,一般认为,百年以上就可以称为古树,多数受访者也持这样的观点。

而在申健看来,普洱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基础研究滞后,市场走在了前面。“过去普洱茶作为低端茶,没有得到重视,学术科研集中在种植、栽培等方面,没有在高端层面进行研究,大量新概念在2004年后出现,时间太短,很多概念没有得到公认,市场走在学术之前,市场认可追捧古树茶有了导向,再来研究,不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纯料,有人说一个山头是,有说一个寨子是,还有说一棵树才是。”

此外,人们现在还在为普洱茶的身份争论,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普洱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六大茶叶种类,应该单列出来。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今年,云南省相关机构将对云南茶叶展开深入研究,邀请茶叶方面的老专家,通过研究会,考察,设立相关茶叶展馆等,以此完善普洱茶方面的标准。

广东囤茶资金高达百亿元 高端普洱茶迎炒作潮


广东囤茶资金高达百亿元高端普洱茶迎炒作潮

记者从一年一度的中国广州春季茶博会上获悉,干旱天气加上人工成本上涨,今年高档普洱茶大涨,最高涨幅达3倍。

业内人士透露,广东省囤茶资金高达上百亿元,其中不乏炒作资金。针对早前国内9家知名茶企,被国外环保组织指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和欧盟的茶叶标准有差距,目前茶叶在国标检测下总体安全。

昨天,记者在茶博会现场看到,高档普洱茶价格涨幅惊人。357克一饼的老班章(产地)普洱茶售价2560元,折合7000多元/公斤,冰岛普洱生茶更卖到1.2万元/公斤,与去年同期比,涨幅达50%~300%。一名茶商告诉记者,以老班章茶为例,产量很少,今年干旱,也影响了收成,价格比去年几乎翻番。

云南大旱茶叶减产

据广州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介绍,云南大旱茶叶减产,加上物价、人工等原因影响,今年高档普洱茶身价看涨,原材料原茶涨幅50%~300%,普通普洱茶涨幅也在1~2成。

据介绍,普洱茶曾有过一轮炒作,2007年~2008年之间急涨急跌,2007年涨到当时的顶峰,普通茶高达200元/公斤,到2008年跌到20元,跌去9成。其中高档普洱茶虽然也经历了涨跌,但明显抗跌,2007年时好茶400~500元/公斤,2008年跌去四至五成,仍然有200~300元/公斤。

到了今年春茶上市,普洱茶再次迎来一波炒作,而且价格与上一个高峰相比再涨2倍,卖700~900元/公斤。

据透露,广东是茶叶消费大省,仅广东民间囤茶资金就高达上百亿元,其中不乏炒作资金。“而且今年北方的一些资金也开始进入普洱茶市场,抬高了茶叶价格。”

喝茶之前先洗茶

近日,国外环保组织对包括“立顿”在内的国内9家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发现共有农药残留29种。虽然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这29种农药残留并不超标,但是对其中9种,中国的标准要远远低于欧盟。

有业内人士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虽然环保组织检测出的部分农药残留在我国国标中未作规定,但其含量并不足以构成对人体的威胁。昨天,春季茶博会主办方表示,进入茶博会的参展茶叶必须通过国家标准检测,不合格茶叶一律不能进场展览。

梁伟德表示,欧盟的标准有些指标比国内要求高,但是有些指标也比我们国内要求低。此外,茶叶表面的残留农药绝大部分都是脂溶性的并不溶于水,市民只要在喝茶之前先用热水清洗和冲泡一次,就可以大大减少茶叶表面的农药残留量。

云南普洱茶首亮“电子身份证”


云南普洱茶首亮“电子身份证”

10米距离就能阅读如原料产地、出口许可证号、原料级别等信息。昨日茶博会上,号称第一饼拥有“电子身份证”的普洱茶亮相“两岸合作普洱茶产品智能化管理推介会”。这正是2010年由中国台湾知名企业与云南普洱茶企业合作开发的智能化管理项目,并经过多年研发改善而成的成果。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近年逐渐受消费市场的肯定,但也因市面上常有知名普洱茶品牌遭遇“李鬼”的情况。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认为,此次亮相的RFID管理技术的应用就不失为一种可行手段。

永奕科技公司负责人徐永龙介绍,目前永奕与云南普洱茶企业合作开发具有RFID技术的普洱茶身份证,可嵌入普洱茶身中或放于大宗封口易碎贴纸处。植有RFID的普洱茶通过阅读器扫描就能让消费者读出如生产茶厂的名称、地址、电话、生产日期、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号码、原料产地、原料级别、质量鉴赏等信息。当产品流入市面时,它还能记载入仓出仓时间、收藏家及买卖记录等信息。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打造百亿元茶产


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了,去年的销量不错,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梧州市茶商黄先生看着2016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梧州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规划引领,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梧州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全市战略规划。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产能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有3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进驻;总投资3.2亿元,首期占地200亩,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建设也快马加鞭,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该市同时不断完善六堡茶专业市场,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此外,注重持续进行品牌推介。

规划引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两家发展到45家,产量由2005年的1015吨发展到现在的超1.2万吨。

质量为本,六堡茶国标成为广西茶叶首个国标

梧州设立六堡茶技术研究机构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护航。2010年,梧州市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并先后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两名茶学博士、4名茶学硕士充实科研队伍;2011年,梧州市聘请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注重产学研合作,六堡茶研究院牵头联合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梧州茶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学院还与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茶学专业人才。

狠抓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去年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成为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订并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5个、出口标准1个,建立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获认证的有机茶企业合作社共12家,面积达5000多亩。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注重引导茶叶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抱团发展,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2016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股份公司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天誉茶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4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和广西梧州茶厂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共同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提高产值、提高茶园面积’为目标,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四篇文章,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目标是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为此,该市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保驾护航。2016年9月,梧州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同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推动基金发展壮大。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打造百亿元茶产业


打造百亿元茶产业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

“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了,去年的销量不错,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梧州市茶商黄先生看着2016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梧州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规划引领,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梧州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全市战略规划。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产能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有3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进驻;总投资3.2亿元,首期占地200亩,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建设也快马加鞭,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该市同时不断完善六堡茶专业市场,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此外,注重持续进行品牌推介。

规划引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两家发展到45家,产量由2005年的1015吨发展到现在的超1.2万吨。

质量为本,六堡茶国标成为广西茶叶首个国标

梧州设立六堡茶技术研究机构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护航”。2010年,梧州市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并先后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两名茶学博士、4名茶学硕士充实科研队伍;2011年,梧州市聘请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注重产学研合作,六堡茶研究院牵头联合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梧州茶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学院还与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茶学专业人才。

狠抓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去年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成为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订并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5个、出口标准1个,建立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获认证的有机茶企业合作社共12家,面积达5000多亩。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注重引导茶叶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抱团发展,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2016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股份公司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天誉茶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4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和广西梧州茶厂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共同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提高产值、提高茶园面积’为目标,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四篇文章,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目标是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为此,该市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保驾护航。2016年9月,梧州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同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推动基金发展壮大。(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吴凌平通讯员唐云凯马士成)

云南大理州茶叶总产值突破13亿元 茶园面积逾21万亩


云南大理州茶叶总产值突破13亿元茶园面积逾21万亩

截止2014年11月底,全州种植茶园面积21.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7.8万亩,同比增长7.55?;茶叶总产量6707.2吨,同比增长0.53?;全州茶叶总产值实现13.18亿元,同比增73.69?,茶农人均收入1610元,同比增收23.98%。

近年来,大理州以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为契机,积极培植高山生态茶,狠抓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主产茶叶的南涧、云龙、永平等县的各大茶厂(场)及茶农的积极性,强化科技支撑,对不同类型茶园进行了修剪,茶园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主要体现出以下四大特色亮点:

一是增加采摘面积,茶叶总产量明显增加。全州茶园面积达21.3万亩,部分无性系良种茶园陆续投产,可采摘面积达到17.8万亩,比去年同期16.55万亩增加1万亩,增幅7.55%。二是鲜叶价格和毛茶价格小幅上涨,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全州大宗鲜叶价格8-1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4元/公斤,大宗毛茶价格24-44/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8元/公斤。三是名优茶、古树茶开发得到重视,附加值较高的中、高档名优茶产品比例逐年上升,提质增效明显。四是品牌创建工作不断突破,龙头企业产量产值增幅较多,品牌效益提升。

2018年普洱交出成绩斐然的产业成绩,茶叶综合产值255亿元,普洱茶仍是重中之重


2018年普洱交出成绩斐然的产业成绩,茶叶综合产值255亿元,普洱茶仍是重中之重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

时间:2018年1月25日;地点:云南昆明海埂会堂;蓝图:打好“三张牌”,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

一年前,当“三张牌”在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中惊艳亮相之时,全省上下为之振奋,在热议和讨论的后面,是人们对云南发展新思路的翘首以盼。

一年来,全省以“三张牌”为引领,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在云岭大地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画卷。

一年后,“三张牌”之音萦绕云岭大地,各地区纷纷交出了写满答案、成绩斐然的考卷。

在戮力行军的队伍中,作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始终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一年来紧紧围绕绿色这一自然本色、生命底色、发展特色,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带来强劲“绿色动力”,为云南打好“三张牌”做出了普洱的生动实践,也用行动恪守了初心:力争在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上走在全省前列。

其中,在“绿色食品”这条“赛道”上,普洱市坚持闯出一条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助力云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践中,普洱市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围绕省级打造8大重点产业的总体目标,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选择了茶叶、咖啡、生物药、肉牛、果业5大产业进行打造,着力在创品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6个方面狠抓落实。

绿色茶山是金山

“想那个地方,炊烟绕夕阳,茶的摇篮,云的故乡……”依山而种的茶园,如同一条条、一行行的绿色水彩,装扮了普洱市的青山,也装点了当地居民的致富梦。

普洱以茶立市,因茶兴市,普洱茶以普洱命名,普洱以普洱茶为本。

近年来,普洱市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普洱发展定位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部署要求,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全力做强做大做优普洱茶产业。

2018年,全市茶叶面积164.8万亩,采摘面积154.5万亩,毛茶产量11.65万吨,综合产值255亿元。产值、产量均位居全省首位。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介绍,普洱市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意见》以及《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除重大专项外,每年再整合0.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

同时,积极引进华侨城、工银投资公司设立总额8亿元(省、市财政各1亿元,华侨城2亿元,工银投资公司4亿元)的茶产业发展基金滚动发展。

普洱市还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开展有机茶园转换,完成全市165万亩现代茶园生态改造,取得有机认证和进入有机转换期茶园31万亩。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普洱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企业诚信联盟,构筑诚信联盟、产品标准、标志使用监控、产品检验“四条防线”,明确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五个特定”,使每一片诚信联盟普洱茶都能做到“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先后成立了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号普洱茶品牌和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抱团发力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抱团发力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通过筹办《普洱》杂志,举办中国普洱茶节、普洱茶交易博览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提升普洱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可追溯、品牌化进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云南省最高科技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在探索融合发展方面,普洱市抓住国家打造特色小镇和省级支持普洱建设茶产业链融合示范区的机遇,争取到全省唯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普洱并首批获得国家认定,思茅区普洱茶小镇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普洱茶特色小镇获批建设。

为达到真正形成世界级的普洱茶及普洱品牌目标,普洱市当地一批龙头企业目标笃定,蹄疾步稳。

例如,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在有机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完成了公司茶叶产业从“1.0时代”向“4.0时代”的转型升级。

该公司总经理桓靖透露,一开始,祖祥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1.0时代”模式成型。此后,通过实践创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的生产管理模式,进入“2.0时代”。

“2.0时代”模式运作多年后,也突显出同一区域内不同品牌茶叶销售恶性竞争等问题,为此,在当地政府推动下,“普洱市思茅区有机茶产业联盟”成立,实现“同一品牌、同一品质、同一价格”,进入“公司+合作社+农户+联盟”的“3.0时代”,完成了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的产业链组合。

为把有机茶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营养技术标准统一起来,降低和排除有机普洱茶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产生的认证和产品质量风险,普洱祖祥有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据了解,通过技术服务中心对其他茶叶企业的技术输出,不仅可省去有机普洱茶种植企业在生产中验证投入品安全性的工作,同时也减少了由于不科学合理使用投入品造成的病虫害爆发、茶叶减产、农残超标等风险,通过科学、严谨、有效的防治手段,保障有机茶的生产。

因此,有机茶产业发展“4.0时代”也随之到来,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农户+有机茶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的五位一体的综合管控模式,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保障措施更加全面。

面向未来,普洱市茶产业已锁定目标:到2020年,实现稳定茶园面积160万亩,茶叶产量1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09亿元。

酸涩咖啡豆的甜蜜

最冷的时节已经过去,当冬日暖阳打在成片铺展开来的咖啡豆上时,咖农的笑容也被照亮了。在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当生长在普洱土地上的一颗颗咖啡豆收获时,“绿色食品”牌的实践也在火热践行着。

近年来,普洱市采取了建设生态咖啡园改造、引导建设有机咖园,规范提升初加工厂、举办咖啡赛事活动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了推进咖啡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服务机制,夯实了咖啡产业基础,咖啡产业已发展成为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产业,“中国咖啡之都”的打造正酣。

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发展到79.5万亩,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24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普洱市现有咖农7.5万余户30余万人,咖啡专业合作社182个,咖啡企业386家,咖啡鲜果初加工厂540家,精深加工企业6家,出口企业14家,咖啡机械制造企业两家。雀巢、星巴克、沃尔等国际知名咖啡企业长期入驻普洱开展经营合作,本土涌现出爱伲、北归、漫崖、艾哲等咖啡产业群体。

现在,普洱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交易集散中心,并带动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种植咖啡30万亩。

为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普洱市引进了成功运营斗南花卉的锦苑花卉公司筹建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自此奠基。

经过近四年发展,咖交中心完成了各项硬件建设,启动云南精品咖啡园区建设,在普洱闯出了“以实物交易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为支撑,连接咖农、承接市场、衔接销售、对接国际”的发展路径,作为云南咖啡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引导作用逐步凸显。

咖交中心总经理舒洋告诉记者,目前,咖交中心已完成交易量3万吨,交易额10亿元,收储量6万吨;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全球化的咖啡专业培训体系,制定了针对云南不同产区的《种植标准手册》《加工标准手册》。

通过公平、公正、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咖交中心改变原有咖啡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逐步闯出了一条连接咖农、承接市场、衔接销售、对接国际的发展路径,也成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咖交中心还在国内25个重点城市布局销售网络,发展了来自国内外烘焙商、贸易商、连锁企业、咖啡馆等类型会员超过2000家;与多类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了仓单质押融资、货押融资、设备融资租赁、价格指数保险、农业再担保政策补贴担保等系列金融服务。

近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普洱分院已开工建设,将重点支持普洱咖啡产业发展,普洱有望成为以交易中心为引领的集科研、产业、交易于一体的咖啡产业中心。

未来,普洱市将针对普洱咖啡市场占有率低、销售以出口原料为主、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品牌培育度低等问题,依托普洱咖啡产业原产地和区位资源优势,继续发挥咖交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对东南亚、南亚区域的延伸和覆盖,提升云南咖啡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体现,扩大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为此,普洱市将持续提升咖啡品质,推动咖啡价格指数中心建设,发挥交易中心作用,加快推进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原题:高分交卷!2018这一年,普洱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成绩值得“晒一晒”!)

全球首款冰川活茶在云南诞生


全球首款冰川活茶在云南诞生

“烟有玉溪庄园,茶有东巴活茶。”以茶界知名人士谭梅为首的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的全球首款冰川活茶东巴活茶日前已完成研制,正全面投入生产,近期将在昆明、西安、广州等城市同步上市。

东巴活茶取自世界茶树原产地勐海,经初制后运送至丽江,用玉龙雪山4500米雪线上的冰川水发酵制造。这仅是制作东巴活茶的第一步,其后还由数位国茶大师和大东巴一起,结合普洱茶制茶工艺与东巴技艺,经发酵、晾晒、陈化等工序制作而成。该茶外形圆润、条索油亮,经热汤短暂浸泡后,汤色红亮,茶气强烈,入口回甜,滋味醇和。

即将上市的东巴活茶采用原浆纸包装,与素雅的东巴绘画浑然一体,每盒产品里还摆放了一册制作精美的《东巴活茶文化手册》。消费者可在丽江百信、金方购物广场等地购买,也可在逸神茶业红河、昆明、文山、玉溪、楚雄、保山、怒江等地的30多个超市购买。

该茶品市场推广方云南沃顿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取名为“东巴活茶”,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取于西双版纳勐海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地是横贯整个亚洲腹地的茶马古道核心地丽江,并用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玉龙雪山的冰川融水发酵,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活性”。

河南“信阳红”今年产值达25亿元


信阳毛尖网资讯:河南“信阳红茶从无到有,短短两年时间,实现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双突破。仅2011年,信阳红茶产量就实现了1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昨日(26日),信阳毛尖价格,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宣布。

信阳红茶

信阳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由于地处中国茶叶基地的最北端,一直以来被认为不适宜出产红茶,茶叶资讯。省委书记卢展工上任后,希望信阳尝试生产红茶。2010年10月,信阳精心研发生产出红茶新品,卢展工书记亲自为这一红茶新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信阳红”。

“信阳红”的诞生,不仅改写了信阳两千多年来不产红茶的历史,而且创造了国内出产红茶最高纬度的历史。

为了把新创建的品牌推向全国市场,自2010年10月起,信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在信阳、北京、郑州、福州、上海、广州等多地闹市区亲自推销信阳茶叶,推介中原茶文化,信阳毛尖茶国际茶叶价格创新高。今年5月,以“江城卖茶”、“上海秀茶”、“福州赏茶”、“广州品茶”为主题,武汉、上海、福州、广州等长江以南区域又掀起“信阳红风暴”。

12月25日至26日,本次北京“信阳红风暴”活动中,国内着名主持人管彤、周立波、汪洋分别担纲主持,部分政界、茶界、文化界专家围绕信阳红“从茶园到讲堂,从街头到殿堂,从卖茶到论茶”这一发展历程,以“茶·信阳茶·信阳红茶”为主旨,先后举行三场论茶活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信阳毛尖湖南长沙茶叶重组助推茶叶行业产业化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等国内知名茶叶专家、文化学者,以及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作为嘉宾参与论茶活动。五云集团、文新茶叶等“信阳红”龙头茶企,信阳市各产茶县区在活动期间开展了品茗、拍卖、茶艺表演、展示展销等活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普洱茶产销流通平稳增长 产值首破百亿元》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