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泡花茶】

想泡我,你懂得掌握‘火候’吗?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而对于冲泡的水温也是要求极高,要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温,这样才能使一款普洱茶表现出独特的口感。

生普洱茶,虽然和绿茶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在开汤时水温一定要高,开汤唤醒茶叶才会使茶中的内涵物质、香气等充分唤醒保证后续的口感,一般喝茶都是水一壶一壶烧,水温也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如果第一泡茶被唤醒后面的水温都不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不过喝普洱茶不建议一壶水烧很多,适量比较好,可以保证水温,便可以让茶汤一直保持出色的口感,另外烧过的沸水不宜冲服烧开,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老生茶因沉睡时间更需要高温水冲泡,才能领略她的风姿。

熟普洱因茶叶等级可以适当调整水温,宫廷、特级茶叶因芽头较多,水温高会使茶汤中出现涩味,这样会影响品饮口感,不过开汤还是要沸水开汤,后续冲泡可相应拉长水线,这样可以稍稍给水降温;一级到九级茶叶因等级的增加茶叶越老,耐温度提高,在冲泡这些茶时应每一泡都保持高温,相信你的每一泡香气都会让你爱不释口的。

花有千色,茶有千性。这些也只是在冲泡过程中的一些比较笼统的介绍,茶有万千,随着个人冲泡次数的增加,慢慢摸索相信你也会谅解你的茶,不仅仅是水温高低那么简单。

cY260.com编辑推荐

泡茶的两种技法——透与闷,你能熟练掌握吗?


泡茶的两种技法——透与闷,你能熟练掌握吗?

泡茶是一门技术活,就像做菜一样,各种技法要娴熟使用,才能让茶释放出美妙的香气和滋味。今天跟大家聊聊我们常用的两种技法——透和闷。

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

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如杯盖、壶盖等),使茶具内保持相对密闭,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展茶品香气。

1、醒茶阶段的“透”与“闷”

一些老茶,例如普洱茶,冲泡前最好醒一下茶,在“干醒”阶段,都要通过“闷”来醒茶,加热盖碗,投茶,再完全盖严盖子,用茶具的温热可以达到唤醒茶叶的效果。

而在“湿醒”阶段,则最好不要“闷”,而要通过“透”来快速醒茶。

▲闷:盖碗加盖2、原料老嫩的“透”与“闷”

泡茶时,如何掌握“透”、“闷”技法,应视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一般说来要掌握一个原则: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幼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所以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

▲透:碗盖敞开,适宜冲泡细嫩茶叶3、冲泡阶段的“透”与“闷”

这个阶段,一般前几泡要用“透”的技法:注水完之后,倾斜盒盖几秒迅速出汤,这样茶叶的香气突出,鲜爽度高,又不至于冲泡过浓。

到了末尾的几泡,才需要用“闷”的技法:注水完毕,全部盖严盖碗,十余妙后开盖出汤。而年份较长的茶或原料嫩度偏老的茶叶从前期就可以用“闷”来激发内韵。

4、出汤后的“透”与“闷”

出完汤,有经验的茶艺师对盖的摆法很讲究,这里其实也是“透”与“闷”的拿捏。

出完汤即便没有沸水,盖碗的余热仍旧很高,盖严很容易“闷”到茶叶,导致后面几开滋味不佳。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大家采用“透”或斜盖“半透”。

▲半透5、茶具选择的“透”与“闷”

“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

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茶;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茶。

“透”与“闷”没有绝对的数据标准,也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依照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略透”、“略闷”、“长闷”等等。

有些“闷”与“透”,又打破了我们日常的标准,比如专业审评。专业评茶师有一种高效的审评茶叶的方法,那就是“长闷”(5分钟),这样能够将茶叶一般特征快速明显地呈现出来。

所以,在日常泡茶中如何使用“透”与“闷”的技法,还需要我们自己多摸索,多总结经验,如此才能泡一手好茶。

参考资料:

《解读普洱茶——最新普洱茶百问百答》,徐亚和编著,云南出版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吕宣翰:我想谈点古树熟茶发酵的秘密


吕宣翰:我想谈点古树熟茶发酵的秘密

纵观普洱茶从2003年兴起,其是一个严重依赖概念来推动的市场。这些年,我们追捧过的概念有“越陈越香”“能喝的古董”“古树纯料”等等,前两个概念引发了2003年到2007年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疯狂,而到了2008年,普洱茶的大盘炒不动了,主打稀缺生态牌的古树茶市场应运而生,经过08年到11年的酝酿,终于在2012年喷薄而出,将普洱茶再一次带入疯狂的名山古树茶时代。当名山茶价在2014年冲高回落,大量的原料与成品积压在茶农、茶厂、经销商与投资客手中,一面是虚高的茶价,另一面是终端销售乏力,这使得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按照旧有流行的概念,很难将普洱茶市场带出泥泽,时代需要一些全新的观念来破局,以开辟行业的全新蓝海,而从2009年起就蛰伏了好几年的古树熟茶,该到了其登台唱主角的时候了。

古树熟茶:从旁门左道到名门大派

古树熟茶,本是古树生茶的同根兄弟,但其长期掩盖在古树纯料生茶的光环之下,在纯料生茶号令江湖的时代,在许多人眼里,拿原料成本这么高的古树茶去发酵熟茶,要不是疯子,暴敛珍物;要不就是玩商业噱头,很可能干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借古树的大名,做用台地料发酵的事儿。在许多人眼里,喝古树就是要喝其活泼泼的山野气韵,如果将其发酵成熟茶,完全是磨灭古树茶最大的灵性,放着巅峰体验的大餐不做,去跟以玩拼配、玩速成为主的台地熟茶去比“谁的快餐做得好”,岂不是咄咄怪事?

在那个纯料生茶热卖的年代,市场上兴起了一帮狂热的“纯料客”,他们捍卫着纯料生茶的名声,掀起了纯料与拼配滔滔口水之争,对于用古树茶发酵熟茶,无论是古树拼配,还是用古树纯料去发堆,都入不了其法眼,被归为做茶下三滥之流。只有到了行业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之中,当纯料生茶满天飞之时,人们才对一些以前不待见的概念以及一些新观念持包容态度,近一年来,我们很少听到拼配与纯料之争,而古树不再是纯料一统天下,古树拼配与古树熟茶也日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用古树发酵熟茶,对古树茶的山野气韵是有一定影响,但我们要看到,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灵动活泼的优点,同时具有极品熟茶甘甜、醇厚与糯滑之特点,堪称珠联璧合之全新的味觉巅峰体验。概言之,古树熟茶的滥觞与兴起,能极大地丰富古树茶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了阳极的古树生茶,加上阴极的古树熟茶的互补,定能在这个市场深度盘整的时期开创古树茶全新的春天。

古树熟茶很大程度上是个全新的技术活,其的出现堪称诞生于1973年到1975年潮水渥堆试验的现代熟茶,在古树茶时代的一次全新探索,开创了熟茶的高端时代。众所周知,传统熟茶发酵采用10吨的大堆发酵,而古树熟茶受稀缺原料之制约,常采用一两百公斤的小堆木框发酵,从而开创了不同于大堆发酵的发酵箱发酵技术。熟茶发酵其实是个通过加水增热与温湿度控制让益生菌大量繁殖的过程。采用小堆发酵,其加水增温的方式,与温湿度的控制跟传统大堆发酵有极大的不同,需要通过长期实验来构建一套完善的发酵箱发酵技术体系。

在古树茶兴起之前的年代,都是大树、小树一起收,然后混在一起进行大堆发酵。当然,也存在碰巧用的一个堆子都是大树料的情况,但这属于偶然行为,而且当时茶价不怎么理想,加上属于计划经济年代,也没有人费工夫去琢磨用大树料发酵的堆子其品质好在哪里,发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古树茶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中后期,真正在市面推广开来是在2005、2006年,但那时大家认为熟茶走的是中低端市场,没必要用好料去发酵,大树茶都拿去做高端生茶。那段时间所谓的高端熟茶,是指用料的级别高,比如宫廷熟茶(用的料在传统的特级料以上)、金芽普洱(熟茶筛分出来芽头多的料)、茶皇(用镊子将芽头夹出),而不是原料本身的稀缺、生态、口感、名贵与否。2008年市场极度不景气,古树原料一下子变得非常便宜,于是2009年起少数茶商开始尝试用古树料来发酵,以作为商业的一个新卖点。到了2011年,在这些率先吃螃蟹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茶商或者茶叶爱好者加入了古树熟茶制作行列,古树熟茶也成为了古树市场的一个不太热门的分支,被许多古纯生茶爱好者归为旁门左道。

时间到了2014年,纯料生茶陷入了残酷的同质化竞争之中,而古树熟茶小堆发酵技术通过数年的摸索,在2013到2014年期间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并凭借优质的味觉体验赢得了市场认同,这样一来,行业的一些有见识的企业就把目光瞄准了古树熟茶,作为其在2015年营销破局的核心武器,而“南海茶厂”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厂址位于南糯山的南海茶厂掌门人吕宣翰,堪称古树熟茶发酵箱小堆发酵的开创者之一,其早在2006年与农大茶学院周教授合作发酵景东大树茶之时,就因发酵得太生,被迫将一个大堆分成几个小堆进行二次发酵,从而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大树茶小堆发酵第一手资料;到了2009年其成为了行业第一批主动尝试古树熟茶小堆发酵之吃螃蟹者,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实验、记录、改进与总结,目前南海茶厂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酵箱小堆发酵技术。

吕宣翰称,其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将古树熟茶作为自己企业核心技术与产品的同时,将公布一些自己多年摸索古树熟茶发酵的心得体会,一方面与同行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做好南海茶厂的熟茶品牌;另一方面,也想为投身古树熟茶事业的后来者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经验之谈,为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以下就是其跟笔者谈的心得体会。

做茶二十年:源自大厂与学院派的传承

吕宣翰1996年接触茶叶贸易,1998年就来云南做茶,2003年起学习与亲自实践发酵,先后拜勐海茶厂等大厂的发酵名师为师,并到云南农业大学系统学习茶叶理论知识,得到茶叶专家、教授的指点与真传,他笑称自己大厂与学院派的传承都有。

谈起早期做茶经历,吕宣翰说:“我是1971年出生的,四川南充人,高中因考军校进部队两年,退伍分在县外贸局,被单位派到广州中山大学委培读工商管理专业。1996年在物质局接触茶叶、大豆等贸易,然后于1998年辞职到云南做茶叶。起因是云南绥江有个做绿茶和青山绿水的朋友,是绥江县茶厂厂长,邀请我做经销商。我帮他跑四川、云南、广东等地的市场。当时,青山绿水茶类刚兴起,市场好做。在跑云南市场的时候,我除了做青山绿水,还利用当时三七花、玫瑰花等好卖做花茶,以及帮马来西亚、广东的老板收茶原料淘了第一桶金。”

起了个大早,吕宣翰也赶上疯狂普洱茶的早集,“2001年我就做普洱茶,2002年上老班章,当时没路,大树茶卖不起价,马来西亚茶商给17元一公斤,我们2003年帮他们收老班章料。我现在还有将近30公斤2003年的老班章,有茶商给到4.5万元一公斤,我舍不得卖。”

他2002年就开始做大益,到了2004年大益茶价猛涨,其也加入了炒大益、下关的大军,来钱太快,但最终还是在2007年被套,亏了三四百万元。而这次亏,很大一部分是跟他亲自收料发酵有关,“当时,发四个堆子,做了60吨熟茶。客户订购价75元一公斤,总价400多万元,订金才交十五万元,过了几个月市场暴跌,客户不要茶了,这样一来我只好按7元或者9元一公斤吐血处理。”

当时发酵熟茶是核心保密技术,能发出受市场追捧的熟茶往往意味着暴利,这就是他在炒作大益、下关茶的同时,投身于亲自收料发酵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茶叶的热爱,与其说他是商人,倒更像一个不断探索做茶技术、古茶山奥秘与茶文化的资深茶人。

“当时我想学做大益的口感(借鉴大益的发酵技术,做自己的茶品),在2003年就跟一个叫“老贺敢”的大益师傅学发酵。发酵的周期非常长,下堆的时候茶末四处飞扬,搞得一身都是灰,眼睛都睁不开,只好戴个口罩露出两只眼睛,还要参与抬麻袋,非常辛苦,但能学到东西,再累也开心。第一个堆子在勐海景真发酵,采用轻发酵,我学会了测堆温,看茶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参与洒水、翻堆。”吕宣翰说,在发酵方面的大厂传承,除了第一个师傅“老贺敢”,干妈李老师的影响极大。“她是勐海茶厂老技师,现为七彩云南总发酵师,2009年我跟她学发酵。”

对于来自老技师的传承,吕宣翰一方面虚心地请教与学习,另一方面也将经验上升到科学量化与系统总结的新高度。“当时,做发酵的都是老工人,他们不善于总结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都是凭发酵师个人经验与主观感觉。我们通过量化指标来掌握发酵全过程,比如可以在堆子上抓一把茶叶,冲泡一下,通过叶底的变化,来掌握发酵过程的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吕宣翰的学院派传承,源自2003年去农大学制茶,2005年办茶艺培训学校,找农大老师讲课,认识了一些农大茶学教授;2006年,跟周教授合作发酵。

始于2006:发酵箱小堆发酵的早期探索者

2008年,普洱茶市场低迷,原料价格低,茶叶不好卖,吕宣翰就尝试在2009年五六月间用积压的景洪勐宋与勐海南糯山古树料发酵熟茶。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以在当时人们看来很难销动的100元一公斤之价格推向市场,结果广州芳村的一个老板喝了茶样后赞不绝口,全部包销……

他被业界称为发酵箱小堆发酵的早期探索者,还因为之前的一次误打误撞,于2006年跟云南农大茶学院周教授合作搞小堆大树茶发酵尝试。

“做这个事完全是偶然,当时我们用景东无量山的大树茶发酵一个17吨的大堆子。由于发酵程度比较生,我们就采用二次发酵的方式以降低茶叶的苦涩,分成5个小堆(100公斤的两个、200公斤的一个、50公斤的两个),将茶叶直接装在竹箩里,上面覆盖编织袋和麻袋,进行小堆发酵。昆明11月份的天气干冷,温度在13℃左右,相对湿度不到40%,我们不敢过多潮水,怕水加多了温度也起不来,茶叶会腐败。”吕宣翰说。

小堆发酵从11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2月份出堆。发酵期间,按潮水量26%与18%两种方式来发酵,对于只在上面盖编织袋的,在两种潮水量之下堆子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而采用下面垫麻袋,上面也盖麻袋的方式,相当于给堆子增加温度,在潮水量26%的情况下堆子有变化,但也没有达到大堆发酵时的五六十度的温度。

相对于2006年不太成功的试验,2009年这次发酵了50多天,堆温起来了,效果非常好。为解决小堆子温度难起的问题,此次发酵尝试的是发酵箱发酵,制作了4个2m×3m的木箱,采用毛茶精准投放,一个木箱放110—125公斤,总共放500—600公斤经潮水软化的毛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一定堆高,加上用密封的木板框架,底部垫上帆布,上面盖上布,有助于温度起来。

吕宣翰还首次透露了其独创的核心技术机密,“借鉴塑料大棚里高温高湿的原理,我们在铁皮房子(这种房子一晒太阳温度高)里装上塑料大棚,然后把木箱放进去,并在棚内泼水,相当于做了一个温控室,一泼水,湿度就起来,达到90%以上。”

后来,他又相继做了景迈、江城、勐海勐宋、南糯山、老曼峨等不同山头的古树熟茶,在温湿度控制、堆子的量上等方面进行工艺改进,到了2014年技术成熟。

吕宣翰认为,轻发酵并不是近几年才流行的技术,而是普洱茶发酵最传统的技术。“传统大堆发酵,最开始是轻发酵,因为在70年代中期在搞试验,为控制试验成本,不敢用大堆原料来发,因此熟茶技术定型的时候是小堆轻发酵技术,然后才改进为大堆轻发酵技术。勐海茶厂等老厂为了茶品能够快速上市与品饮,经常将老料拼进当年的新料之中,以解决发酵轻的问题。到了普洱茶热起来之后,老厂的师傅纷纷被高薪聘请去外边发酵,一个师傅同时发几个堆子,其忙不过来往往会因翻堆不及时造成烧心,从而出现重发酵的现象。而这种重发酵也迎合了当时“快速上市、快速品饮”的需求,因为那是一个“全民皆茶商,普洱茶供不应求”的时代。重发酵最开始是2006年出现在勐海景真片区,而之前熟茶发酵之后要放两到三年,才拿出来拼配做成品。”

重发酵容易出木香,叶底容易焦糊、炭化、硬质,捏在手上扎手。茶叶熟化七成以下,五成以上为轻发酵,这个区间茶叶才有变化,小于五成发不起来。九成为重发酵,七到八成为适度发酵。

数据大公开:传统与创新发酵之对比

吕宣翰除了实践用一般原料传统大堆发酵、发酵箱小堆发酵之外,还尝试用一般原料拼大树料进行大堆发酵,“我有一次发酵12吨茶叶,主料为7吨巴达、布朗山的一般原料,拼上4.6吨景洪勐宋大树茶,是在地上发酵的大堆,其能把甜度提起来(跟一般料大堆发酵出来的甜度相比),但汤色没有发酵箱发的茶清亮。”

由此,在尝试过多种发酵方式之后,其将多年发酵的心得体会进行大公开,共分为以下三种发酵模式。

传统大堆发酵(用一般原料,以布朗山、巴达料为例):

传统大堆发酵,茶叶直接堆放在水泥地上,用手触摸堆子表面(堆面呈白黑色),手是黑的,洗不掉。创新的木框发酵,将茶叶放在木板跟帆布上,并离地10㎝,堆面看起来是黑的,用手去触摸,手上全是红水,这是茶汁溢出的水珠,用水很好清洗。这表明发酵箱发出来的熟茶,开汤更清澈透亮,也更卫生,而传统方式发酵的茶,开汤显得相对浑浊。

就外形而言,传统方式采用机器解块,茶叶条索完整度不好,碎茶多,色泽深浅不一,黑焦多(因直接堆放在地板上,地板积水造成的)。色泽褐红,口感偏涩(可能是布朗山、巴达料造成的),汤色浑浊(三泡内特别明显,直到最后一泡还稍浑浊。如果发酵重一点,就没有那么浑浊),杯底一直保留烤红薯似的堆味。叶底焦糊、硬、不均匀,炭化。

传统大堆发酵(一般原料拼大树料,以主料为7吨巴达、布朗山的一般原料,拼上4.6吨景洪勐宋大树茶为例):

外形近似传统一般料发酵,汤色浑浊度稍轻,几泡后清澈,口感甜度高一点,饱满度好些,略带涩(有小树茶的原因)。叶底有焦糊、不均匀等现象,因为毕竟是大堆发酵。

发酵箱(大树茶料):

传统发酵的翻堆采用机器解块,条索易碎,小堆发酵翻堆采用手工搓揉解块,故条索完整性好。大树茶原料在做工上泡条多,发酵出来大条多,色泽完整均匀度达90%,碎渣少,因木箱底部离地不积水,几乎没黑焦,色泽红,略带黄。头三泡稍浑浊,然后清澈,泡到后面通透,呈酒红色,这是因为离地发酵,没有沾地灰等缘故。开汤之后,叶底均匀,没有炭化,汤水通透性好就是上述原因产生的。大树茶熟茶口感甘甜,醇厚,略带苦底,出西瓜的沙甜口感;而一般料发酵的熟茶,苦底,口腔有滞留感,不太清爽,醇厚度不够,汤色不够清亮,甜度差。不同的山头古树原料,发酵出来的香型不一样。那山那味,百山百味,这就是古树纯料熟茶的奇妙之处。

网上购买六堡茶,你必须掌握好这几点!


关于网上购买东西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担心怕买回来的东西是货不对板的。许多人都选择网上购买六堡茶,其中价格是最大的优势,因为可以多样价格挑选。下面来给大家说一下,网上购买六堡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1:网上买茶,最好是选择品牌茶

茶叶的茶文化很广泛,市场上的包装很多都是比较经典的,都是由一些品牌创立的,外包装几乎一样,品牌标识也比较明显,大家平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外包装还不错的茶品牌,看看其品牌微博、官网等,看看这个企业可不可以得到你的认可。一般很多品牌茶叶都会有试喝的活动,所以大家可以先试喝,然后再决定也要不要购买。

有品牌的茶稍微有保障一些,毕竟建立了品牌的茶企还是很重视茶品质对品牌的影响的,维护品牌形象需要成本,茶品质对品牌形象影响非常大。有些初创的品牌,如果不放心,可以买他们的品鉴包来试试,或是多看一些其他人的评价,虽然有时候网上评价不是百分百可信,但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问题2:看看产品

产品是看外包装、产品照、产品描述、产品名称等,看看这些都是否详细一致的。干茶、茶汤、茶包装上的信息,尤其是看描述,这是许多茶友们挑选茶叶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描述可以看出来商家对产品的认真程度,这样的商家对茶叶品质要求也会比较高的。

问题3:只挑买得起的口粮茶就好

很多人都认为,贵的茶叶就一定是好的,话虽然如此,但对于我们日常喝的茶来说,它是用来品的,而不是用来收藏、投资的,所以那些价格高得离谱的六堡茶还是不要去考虑。最好是多搜索几个品牌,多对比,看看茶叶的含量、价格,然后来评价性价比,太低的质量不好,太高的不划算,所以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范围去购买是最好的。

最后在这里和大家说一下,一般茶产地跟商家所在地都是一致的茶叶,价格不会高到哪里去,如果不是一起的情况下,那么价格比如是比较高的。

你知道毛蟹茶吗


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

一年生长期8个月。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发芽密而齐,采摘批次较多,树冠形成迅速,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为高级“色种”的原料;制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品质尚佳。

原产于安溪县福美大丘仑。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据《茶树品种志》(1979年出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着,74页)载:“据萍州村张加协(1957年71岁)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我外出买布,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他说有一种茶,生长极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园’。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

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一年生长期8个月。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发芽密而齐,采摘批次较多,树冠形成迅速,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为高级“色种”的原料;制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品质尚佳。

原产于安溪县福美大丘仑。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据《茶树品种志》(1979年出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着,74页)载:“据萍州村张加协(1957年71岁)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我外出买布,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他说有一种茶,生长极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园’。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

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一年生长期8个月。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发芽密而齐,采摘批次较多,树冠形成迅速,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为高级“色种”的原料;制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品质尚佳。

你别告诉我,这茶的9种香气,你都没品过


如果,把制茶比做烹饪,那么有些绿茶是清蒸,黄茶是小炒,红茶是红烧,白茶就像是白灼,中国的六大茶类,每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香气。

同一种茶,1000个人喝,就有一千种香气。茶给人一时的苦涩,接而又带来满嘴的回甘。喝茶要满口满口地喝,这样,才能品味到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茶有九香

清香型:制茶及时,茶叶鲜嫩,香气虽不浓烈,但释放缓慢、持久,香气清纯柔和,清香鲜爽。

豪香型:有白毫的茶叶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以上,制茶过程完整。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这种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叫毫香。如各种银针茶就具有典型的毫香,部分毛尖、毛峰茶有嫩香带毫香。

花香型:茶叶冲泡后散发出类似天然鲜花的香气。这种香气清幽,不易被人察觉,容易被茶叶本身的醇香清香掩盖。一般来说,有花香型的茶叶并不多,一些特殊的茶树品种经过萎凋工艺后会带有的些许花香。黑茶中,有花香的茶只有两种:景迈茶区、哀牢山的茶。不过,这种茶香并不浓郁,只是淡淡地。

果香型:有些茶会散发出类似水果的香气,如红茶带有苹果香,小种红茶带桂圆香。

嫩香型:茶叶新鲜柔软,多有嫩香。具嫩香的茶有各种毛尖、毛峰茶等。

你会泡黄茶吗?正确的黄茶冲泡方法介绍


在六大茶类当中,黄茶可能知者不多,现在市场上也不太容易觅得其踪,以下是正确的黄茶冲泡方法,一起来学学吧!

黄茶的冲泡方法:

1、首先要掌握水温

由于黄茶的采摘较嫩,水温太高会把茶烫熟,建议水温75—80℃。

2、投茶量也要注意

小编建议茶水比例1:50,也可根据个人口感进行适度调整。

3、水的选择

小编建议采用纯净水来冲泡黄茶,水中的氯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对茶汤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建议采用自来水或含钙或镁离子高的矿泉水泡茶。

4、玻璃杯泡法投茶方式:蒙顶黄芽建议采用中投法。

5、黄茶的出汤时间

建议每次出2/3,这样每泡的茶汤口感更佳,蒙顶黄芽建议1、2、3、4泡出汤时间为1.5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四泡后茶汤的可浸出物大约可以泡出80%左右。

由于黄茶的制作工艺难于把握,闷黄程度不足,则偏于绿茶,过度则成了黑茶,因此,市场上的黄茶不常见,以上是正确的黄茶冲泡方法,大家对学会了吗?

掌握好这些冲泡滇红茶的技巧,才能让你的滇红


逐渐发现,茶品到了各位茶友的怀抱之后,怎样泡,如何泡的好喝,已经成为茶友们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在探索滇红茶冲泡技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泡茶方式与五花八门的茶具。

才顿时醒悟过来,除了云南之外,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友们,一面读着青衫的文章,一面在用自己所领悟的知识,靠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茶具,冲泡着独树一帜专属自己口感的茶。

有的香,有的甜,有的苦,有的涩,有的酸...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了。

冲泡的好,赞不绝口;冲泡的不好,为好茶这样的口感泪干肠断。

因此,我在斟酌,是否需要拍个视频。全面介绍一下百花吟的每一款茶,该如何冲泡。

今天就先跟茶友们分享,红茶如何冲泡才能达到品饮的巅峰状态!在分享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滇红茶的特性!

从滇红品饮特点来说,主要是表现在香与甜两个方面。而掌握滇红茶的冲泡方法与技巧,这对一款茶来说,是更能释放出自身的魅力。

一、冲泡滇红茶选用盖碗冲泡最佳。

在茶圈中,用紫砂壶冲泡茶,仿佛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虽然紫砂壶保温效果显著,但对于全发酵滇红茶来说,这是致命的。

根据我们日复一日的实践冲泡、研究,选用盖碗冲泡滇红茶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喝茶的审美角度而言,选用盖碗冲泡滇红茶,利于观察汤色饱满度,更能直接的感受到茶叶的“真味”所在,从而更能辨别出这款红茶的品质优劣。

二、冲泡滇红茶应选择纯净水冲泡。

众所周知,水为茶之母。有了优质的水,滇红茶的内在才得以呈现,如若无水,茶味借何得发?

古人推崇山泉水,对今人而言山泉水的得到也不是那么难,于是很多人对山泉水颇为神往,仿佛窥得了古方秘笈。然而,山泉水泡茶是不是就绝对好呢?

用山泉水冲泡出来的滇红茶很容易出现汤色暗沉,香气不彰的状况;一般我都是选用纯净水来冲泡,纯净水冲泡出来的滇红茶汤色清澈透亮,香气自然高扬。

三、冲泡滇红茶,投茶量应在3-4克。

投茶量的多与少影响着滇红茶的口感、滋味等很多决定性因素。

这要根据平时茶友们个人品饮口感的浓与淡的不同来做调整,青衫建议投茶量3-4克就好。

四、冲泡之前先温具。

将沸水倒入盖碗、品茗杯中润洗一遍然后倒掉,这样做即为茶具消毒了一遍,又为泡茶做准备。

这个时候把茶投入壶中冲泡,茶香会更好的散发出。

五、冲泡滇红茶水温在85度是最佳。

以我们在昆明冲泡滇红茶的经验来说,冲泡滇红茶的水温正常情况为85℃最佳。

请注意不是把水烧开加入冷水来降温,而是事先将泡茶用水烧开后,放置6到8分钟,水温将至85℃左右。

水温过高冲泡出的滇红茶,口感滋味较差,甚至会出现汤酸等现象。

六、冲泡滇红茶应即可出汤。

即可出汤是指注水盖碗时候,盖上碗盖,快速把茶汤倒倒至公道杯。

从盖碗里注满水(即注水结束),到端起盖碗出水,这当中的时间不超过6秒。这是青衫个人定义的快出汤。

在开始冲泡滇红茶时,先以85℃的水温洗茶一次,迅速出汤;

滇红茶前五泡快出汤,是因为它的内含物质丰富,如果不快出汤,闷在盖碗里,则容易闷出多余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影响汤感与耐泡度。

七、从头至尾都要迅速出汤吗?

快出汤这种冲泡方式,是仅限于前五泡的。到了第五冲之后,无论是古树红或是野生红,都一定要闷泡数秒了。

喜欢滋味足的茶友,第二泡开始就开始闷8秒出汤了。

因为第6泡之后的滇红,就像一个准备踢足球的人,已经跑了半程,大汗淋漓不说,力量也弱了大半。

这时候的滇红茶,有一半的精华,在前四泡里奉献给了茶汤里,到了后几冲,如果不闷泡,将会一泡比一泡淡,一泡比一泡香气弱。

闷泡,会延长热水浸泡茶叶的时间,让香气和滋味充分释放到茶汤里。

当精华不那么多了的时候,就要延长时间,加长浸泡,才能让残留的精华也心情释放出来。

第六泡之后的闷泡标准是:每泡加5秒;第八冲开始,古树红每冲加15秒。野生红每冲加15秒。

这样的泡法,能让后面的每一泡,几乎拥有相同的汤色与相似的口感,不致于与前几冲,产生太大的落差;从而影响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感受。

以百花吟《凤九·金丝》云南古树滇红茶为例,泡得好的滇红茶,茶汤色泽橙黄油润,明前头春料富足的内质赋予了饱满的口感,十泡过后内质析出依然稳定,茶味,甜度,蜜香依旧高度协调。

你懂茶的礼仪吗?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最大的,而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客,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文化,“以茶待客”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暗语,那么你真的懂茶的礼仪吗?

一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 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发霉的普洱茶?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发霉的普洱茶?

普洱茶有越陈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存放,但存放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把茶存坏。

最常见的就是发霉,若是一两片还好,若果是成件大货,损失可就大了。

对于已经发霉了的普洱茶,是不是就无可救药了呢?

南方的雨季,很多城市已连续下了十几天的雨,长江流域的城市水位已经达到了警戒点。这种天气状况,对于茶叶来说是最糟糕的了。

茶叶的吸收性特别强,在这种空气中都充满了水分子的天气中,若没有做好防潮防水的工作,就会使茶叶发霉。

再好的茶叶一发霉,那价值几乎就不存在了。茶叶真的发霉了要如何是好呢?

若发现茶叶有发霉情况,一定要先处理存储茶叶的环境,不要让空间的温度、湿度过高。可以用空调或抽湿机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然后立马对茶叶进行分类。

有反应的捡出来,还没有发霉的把空间处理好之后单独存放起来。

对于已经发霉的茶饼,若发霉程度比较轻,可以把已经发霉的范围给撬出来,然后把剩下的茶饼跟之前没有发霉的茶饼分开存放,找个通风,较干燥的地方先放一两个月,如果没有再发生霉变就可以放一起继续存放。切记不要阳光曝晒!

如果茶叶不太多,可以把茶叶直接撬散来存放。这样分散来存放,可以大大防止全军覆没的可能,放在干燥通风之处存放着。

我们所说的基础都是茶叶价格比较高,不舍得直接丢掉的前提,然后我们才会想各种办法来处理它,不然如果茶饼的价格并不是很高的情况,我们基本上选择把茶叶丢掉了。

雨季一定要保护好心爱的茶叶,因为,茶叶太容易受潮发霉了!

掌握下面这6个概念,你就能与喝茶高手对话切磋


从喝茶开始的那一刻,那独特的醇香就伴随着茶人生活的每一个足迹。

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

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

其次是品,可以具体分出每个茶类,喝茶可以讲究起来;

再次是茶艺,将艺术、技术融入在喝茶中,让同一价格的茶表达到最佳品质;

最后是茶道,茶像极了人生,茶人交融,达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身边许多茶界的老司机,他们总是口吐莲花、出类拔萃,能将喝茶描绘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让人羡慕钦佩,譬如如“回甘”、“生津”、“喉韵”、“锁喉”、“收敛性”、“挂杯”等等,有时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其实,这些概念并不神秘,看完就懂了。

掌握下面这6个概念,你就能与喝茶高手对话切磋啦!

何为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但只要可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持久度如何?有些茶叶,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何为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这样,只有少数品质好的产品才会有此表现;品质越好,生津时间越为持久。倘若有幸品饮到好茶,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何为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而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何为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喉咙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指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何为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何为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让人有锁喉感的茶品质通常不太好,它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建议大家最好避开这样的茶。

用舌头感知茶汤的质感

通常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学习喝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其实,茶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的时候,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甘甜和滑顺是所有好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好茶是甘甜的、细腻的、持久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感觉,让人喝起来感觉很舒服。随着喝茶年限的增长。我们会对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当初看来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涩。好茶始终顺滑,茶汤像自动流转于口腔,细细的、滑滑的,丰富的质感每一分子都给你留下深刻的、无形的印象。

所以总的说来,成为喝茶高手,无非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喝着喝着就会懂得茶里的道,茶里的人生了。

掌握下面这6个概念,你就能与喝茶高手切磋啦!


从喝茶开始的那一刻,那独特的醇香就伴随着茶人生活的每一个足迹。

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

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

其次是品,可以具体分出每个茶类,喝茶可以讲究起来;

再次是茶艺,将艺术、技术融入在喝茶中,让同一价格的茶表达到最佳品质;

最后是茶道,茶像极了人生,茶人交融,达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身边许多茶界的老司机,他们总是口吐莲花、出类拔萃,能将喝茶描绘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让人羡慕钦佩,譬如如“回甘”、“生津”、“喉韵”、“锁喉”、“收敛性”、“挂杯”等等,有时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其实,这些概念并不神秘,今天一一为新茶友解开。

何为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

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只要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持久度如何?有些茶叶,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何为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这样,只有少数品质好的产品才会有此表现;品质越好,生津时间越为持久。倘若有幸品饮到好茶,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何为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

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何为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喉咙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指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何为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何为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让人有锁喉感的茶品质通常不太好,它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建议大家最好避开这样的茶。

用舌头感知茶汤的质感:

通常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学习喝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其实,茶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的时候,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甘甜和滑顺是所有好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好茶是甘甜的、细腻的、持久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感觉,让人喝起来感觉很舒服。随着喝茶年限的增长,我们会对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当初看来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涩。好茶始终顺滑,茶汤像自动流转于口腔,细细的、滑滑的,丰富的质感每一分子都给你留下深刻的、无形的印象。

所以总的说来,成为喝茶高手,无非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喝着喝着就会懂得茶里的道,茶里的人生了。

冲泡武夷红茶需掌握要领


冲泡武夷红茶需掌握要领!红茶的特性是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酸如柠檬,甜如蜜糖,烈如白酒,润如奶酪,辛如肉桂,清如菊花,它都能与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调制出美味饮品。所以红茶的饮茶要领不仅注重清饮,更注重于调饮。

品饮名茶,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够领略其香味特点。要领如下:茶的用量(茶水比例约1:50-1:60,如投茶3克,加水150-180毫升即可);泡茶水温(一般95-100度之间。根据不同茶类而有所区别,嫩茶水温略低,老茶水温略高);茶具:宜用玻璃杯、盖碗和茶壶;泡茶时间和次数(一般2-3分钟。根据个人口味作适当调整,时间越长,味道越浓。通常可泡5次以上)。

(一)、清饮法在红茶中不加任何其他物品,保持红茶的真香和本味的饮法称为清饮法。按茶汤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冲泡法和煮饮法。其中以冲泡法为好,既方便又卫生。冲泡时可用杯,亦可用壶,投茶量因人而异。红茶宜用投饮法,即先投茶后冲入沸水,冲泡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清饮时,静品默赏红茶的真香和本味,味浓香水,最容易体会到黄庭坚品茶时感受到”恰似灯下故,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绝妙境界。

(二)、调饮法在红茶中加入辅料,以佐汤味的饮法称之为调饮法。调饮红茶可用的辅料极为丰富,如牛奶、糖、柠檬汁、蜂蜜甚至香槟酒进行调配。调出的饮品多姿多彩,风味各异,深受现代各层次消费者的青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想泡我,你懂得掌握‘火候’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泡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