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与普洱茶。

“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项目在南涧启动

8月22日,“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启动仪式在南涧县凤凰沱茶厂举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周红杰,副教授李亚莉以及南涧县人民政府县长吉向阳、县政协主席黄希里、中共南涧县委副书记茶向华、县委组织部长田强、县纪委书记刘海涛、县武装部政委智建立等领导出席仪式。

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是由云南省科技厅立项扶持的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项目实施的目标是制作普洱茶的实物标准样,作为执行文字标准的辅助手段,为行业实施标准提供实物依据,为茶叶收购、加工、贸易、出口、教学、科研提供质量依据,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普洱茶行业标准,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启动仪式上,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周红杰教授就项目实施作简要介绍;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厂长李世章就做好普洱茶实物标准样作汇报发言;南涧县人民政府县长吉向阳要求以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项目在南涧实施为契机,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采取措施以做好基地、做精加工、作响品牌、做活流通、做大产业为目标发展南涧茶产业。

延伸阅读

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在昆成立 将促普洱茶标准化


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在昆成立将促普洱茶标准化

据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执委会消息,中国品牌普洱茶消费联盟9月9日在昆明雄达茶城成立。

联盟的宗旨是以市场化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以弘扬云南茶文化,促进普洱茶走标准化、品质化、特色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为打造产业驰名产品品牌服务,维护普洱茶产业形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联盟将开创普洱茶产品资源与市场渠道整合新模式,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普洱茶产业生态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联盟产品产销直营服务网络,以绿色为本,以特色为亮点,品质为保障,以平等自愿、诚实守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型的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平台,实现生产有引导,质量有监管、言行有监督、服务有保障。

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民族文化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协会等单位对联盟发起表示支持,并一致认为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我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更新日期:2006-05-1601:30:25

云南茶叶产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有普洱茶、沱茶、滇红茶三大著名品牌,但茶叶产值仅排全国第十位、出口量排第八位。要做大做强云南茶叶产业,促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良好。云南茶叶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质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生长的自然环境好;茶叶种质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我省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有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我省茶叶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均衡生产;多数茶园分布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叶污染小,农残量低,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态优势。目前,全省已有24家企业、29个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云南是世界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产地,种植面积255万亩,占全省的95%,占全国的15%。生长环境自然系统平衡完善,发育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成分高于小叶种茶30%~50%,已开发的保健茶、普洱茶、滇红茶、下关沱茶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凤庆滇红茶外形内质上乘,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滇红茶”的诞生地、“下关沱茶”的创始地;凤庆县小湾香竹箐被誉为“茶王之母”的大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江勐库拥有的古茶树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全省有15个地(州、市)近100个县生产茶叶,2002年,茶园面积27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1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8.3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万吨,总产值9.3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23.5万余亩,占全国的7.8%。

(三)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我省茶叶生产加工历史久远,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建成了云南省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及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的一批科研院所,由于引进一系列成熟的加工技术和CTC红碎茶、绿碎茶生产线,使茶叶加工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在品牌开发方面,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今年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四)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产品市场潜力明显。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的雏形,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云南普洱茶淳厚耐泡,止渴解腻,消脂减肥;滇红茶汤色浓艳,鲜爽俱佳;绿茶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云南茶叶出口潜力极大,世界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我省为大叶种茶产区,其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有利于红茶出口,最好年景年外销红茶7000~8000吨,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70%以上,约占全国的1/4;我省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1998年以来出口量逐年增长;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世界绿茶贸易90%由我国垄断,贸易量虽然仅占茶叶总贸易量的10%左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省大叶种炒青绿茶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所出口的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市场前景广阔;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二、云南茶叶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一)茶叶产业地位特殊,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1.茶叶产业是全省重要的传统产业。茶叶是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产业,适宜我省山区多坝区少的现状。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茶叶是颇具发展基础的“绿色产业”。全省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4,是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继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茶产业也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正常年景茶叶自营出口均在1万吨以上,创汇约2000万美元,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

2.茶叶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产业。对于我省大部分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生命产业”的特殊作用,具有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茶叶产业还是“带一方劳力,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如龙生集团实施的“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工程”,解决了从昭通市转移到思茅地区的1.6万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3.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在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凤庆县每年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临沧、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市)的重点产茶乡(镇),占到25%以上,最高的达70%。

(二)茶叶产业问题突出,实施整合势在必行。云南茶叶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价格,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符,亟需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通过整合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下述困难和问题。

1.种植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我省茶园面积虽居全国首位,但种植水平低,茶园基础差,零星分散,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滞后,种植面积小,仅占茶园总面积9.4%;名优茶产量少,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

2.加工技术落后,名优品牌甚少。我省茶叶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阶段,绝大多数初、精制茶厂生产设备属上世纪70年代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外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的差距更大,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茶产业联动作用小。“有茶叶、无茶业,产好茶、名牌少”,对云茶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名优茶开发能力弱,形不成大叶种茶的优势品牌。全省茶叶品种上百个,品牌多、乱、杂,全国性知名品牌不多,尚未形成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安徽黄山毛峰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3.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省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有独立法人茶叶企业309个,中小企业约占98%,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除个别大中型茶叶企业为国有控股和参股外,其他均为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分散,经营规模小,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导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形成了云茶大量外流进行精制茶加工的不合理状况。大型茶叶企业普遍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资产质量差,加上基地建设致使债务沉重,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不能形成规模竞争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培育滞后,无序竞争突出。我省的茶叶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批发市场建设缓慢,专业营销人员匮乏,与茶叶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已建成的茶叶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大多局限于批发、零售。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楚雄广通茶叶交易市场年经营量仅分别为5000吨和7200吨,对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形不成带动作用;投资2000万元的思茅茶叶批发市场,由于政策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辐射面窄等原因,尚未形成茶叶集散功能;茶叶销售与新型流通业对接滞后,“行商”意识差,习惯于“坐商”,市场开拓不力;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和云南茶叶地方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导致云茶销售信誉下降。

5.茶叶出口下滑,销售形势严峻。目前世界茶叶年消费量达250万吨,年人均饮茶0.5千克,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世界茶叶出口总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7.5%,比1992年增长47.7%。近十年来,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出口茶叶25.2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35%,创汇3.32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量10.3万吨,创汇1.33亿美元;福建省茶出口量2.29万吨,创汇0.65亿美元,两省茶叶出口均保持增长趋势。

1997年以来,我省茶叶出口严重下滑,2002年全省茶叶出口4839吨,创汇938万美元,分别比1997年下降60.7%和63.3%;茶叶出口量从占全省总产量的17.4%下滑到5.7%。以出口拉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削弱,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下跌,茶叶企业大范围出现亏损,茶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减收。

6.管理体制不顺,支撑体系薄弱。云南茶叶产业处于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状况,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管理脱节。省茶叶行业协会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全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扶持主要集中于茶叶基地、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忽略了龙头企业培育、名优茶品牌打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开拓等,缺乏全面推进;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科技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渠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税费过高,税费标准各地执行不一,现行县域财税征收体制挫伤了茶叶精加工的积极性,阻碍了茶叶企业跨区域合作,致使大量优质毛茶外流,严重制约了我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三、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产权为纽带,以壮大市场主体、壮大云茶品牌为核心,强化规模化生产,强化专业化经营,强化产业化发展;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和生产销售一体化茶叶集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名优品牌;建设茶城,挖掘、弘扬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加大投入,综合开发,深度加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强化茶叶行业协会职能,搞好协调、服务与管理,不断推进云南茶叶产业化。

(二)整合目标

1.定性目标。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组建茶叶销售集团,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以现有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发展壮大形成三个品牌性茶叶集团,构建以“1+3”(一个茶叶销售集团,云南下关沱茶、云南滇红茶、云南普洱茶三个品牌性集团)为核心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格局;树立云茶品牌的整体形象,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云茶品牌;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云南茶城;理顺茶产业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茶叶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通过整合,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全省的重要产业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产业。

2.定量目标。到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50万亩,茶叶产量10万吨,产值13.5亿元;2007年,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6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叶亩产及售价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茶叶产量14.56万吨,产值24.02亿元;2010年,茶园面积300万亩左右,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60%以上,产量15.6万吨,产值31.2亿元,年产名优茶5万吨,无公害茶7万吨,有机茶6000吨,出口5万吨,创汇1.5亿美元(详见下表)。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品牌为纽带,政策调控为引导,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茶叶产业,引进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的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产业整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整合的同时,督促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整合后快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云茶品牌建设,把优势品牌赋予龙头企业的发展之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名优品牌的打造。

——应用现代技术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树立云茶“绿色”形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主要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做大企业,做精品牌,做深加工,做广市场,做强产业。

(一)做大企业。主要工作是通过整合,尽快形成四个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集团,即组建一个以外向型为主的茶叶销售集团;以云茶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组建三个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品牌性集团。集中力量把这“1+3”共4个集团做大做强,各集团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其他茶叶企业实施重组。具体为:

1.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使其成为在我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茶叶销售集团。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整合,不断壮大云南茶苑集团,以带动全省茶叶销售,扩大云茶市场占有率。主要内容是:

(1)实施多途径的产权整合,构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通过整合,使茶苑集团净资产增加到3亿元左右,总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年外贸出口茶叶1~3万吨,实现出口创汇2000~6000万美元,并带动省内的茶叶销售。具体是:

——将省财政厅和省外经贸厅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形成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

——将省财政和省计委对云南龙生集团公司、腾冲清凉山茶有限公司、云南耿马蒸酶茶集团、绿春玛玉茶业公司等4户企业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统一由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云南茶苑集团公司间接持有,最终形成云南茶苑集团公司分别对4户企业的参、控股股权。

——将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划转为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法人股权,形成茶苑集团公司对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权。

——在云南茶苑集团通过对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做大下关沱茶集团。

——大力吸引省内外战略投资者投资持股,鼓励经营管理者持股,实现云南茶苑集团的增资扩股。

(2)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省茶叶销售集团。一是千方百计做大。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摘要)

普洱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周湘萍1,刘 刚1,时有明1,董 勤2

1.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云南昆明 650092

2.云南大学实验中心,云南昆明 650091

摘 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云南省思茅地区所产不同等级的普洱生茶和熟茶。结果显示:

生普和熟普的红外光谱虽然整体上十分相似,但由于生普和熟普的生产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比例也各异,因而生普和熟普均具有其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且不同品质的生普和不同品质的熟普之间,其红外光谱均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形和吸光度比不仅可以区分生普和熟普,而且有可能区分生普或熟普的不同品质级别。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直观且样品不需要分离提取,适用于普洱茶的级别鉴别。

关键词 

普洱茶;红外光谱;鉴别

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593(2008)0320594203

收稿日期:2006211216,修订日期:2007202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60068)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A048M)资助

IdentificationofPu’erTeaby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

ZHOUXiang2ping1,LIUGang1,SHIYou2ming1,DONGQin2

1.DepartmentofPhysics,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2.CenterofExperiment,Yunnan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Inthepresentpaper,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wasusedtodetermineunzymicandzymicPu’erteaofdifferentgradeproducedinSimao,YunanProvince.Becauseofthedifferentprocessingtechnology,differentproportionofchemicalconstituentsexistsintheunzymicandzymicPu’ertea.Andalthoughthereisagreatmassofmilarityininfraredspectrum,theresultsstillshowdifferencesinthecharacteristicpeaksofnfraredspectrumbetweenunzymicandzymicPu’ertee.AndthereisalsoobviousdifferencebetweenunzymicPu’erteaofdifferentgradeorzymicPu’erteaofdifferentgrade.Accord2

ingtothestudiesofthespectralpeaksandabsorbanceratios,unzymicandzymicPu’erteacaneasilybeidentified.AnddifferentgradeofunzymicandzymicPu’erteamaybeclassifiedbythedifferencesintheabsorbanceratiosofseveralpeaks.FTIRisprovedtobearapid,simple,reliableandnon2destructivequalificationmethod,itissuitableforgradeidentificationofPu’ertea.

Keywords 

Pu’ertea;Infraredspectroscopy;Identification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想要喝到好的茶就很不容易,特别是普洱茶,普洱生茶色泽墨绿,好的生茶汤色金黄透亮。普洱熟茶色泽红褐,好的熟茶汤色红浓明亮。普洱茶有很多种,购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挑选呢?

第一、普洱茶保护区域是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不是以上保护区域生产的茶,都不是普洱茶。

第二是大叶种。在云南普洱茶的保护区域中,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茶叶,但是生产普洱茶的只能是这个区域中的大叶种。

第三是晒青。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须是“日光干燥”,即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证它的后发酵。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艺之一。普洱茶鲜叶采摘时有较长的雨季,生产企业是否具备晒青大棚,这个时候的鲜叶能否保证晒青,是检验普洱茶企业质量生产的关键。

第四是后发酵。普洱茶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紧压成型然后自然发酵,或者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这两种方式都是后发酵,区别于红茶、乌龙茶的发酵过程。

第五、不能片面追求年限:普洱茶的好劣,年限是一个标准,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限越长越好。目前普洱茶市场上大量出现的十几二十年的普洱茶大多是假的,因为普洱茶热是近些年的事,多年前的存货并不多,所以只追求年限就容易上当受骗。

第六、原料和产地很重要:普洱茶的原料远比年限更重要,讲究于普洱茶的质量,就要考察茶叶的来源和产地。较好的普洱茶原料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没有喷洒过农药的大树茶,这种茶叶看上去比较粗糙,卖相也不见得好,但却是真正“绿色”的。在产地方面,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因自古以来在普洱县集散,因而得名。目前,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的茶叶相对比较好,这与当地茶叶种植历史和自然条件有关。

第七、收藏保管很重要:在收藏方面,普洱茶对室温和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普洱茶和其他绿茶、乌龙茶不同,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喜好通风干燥的环境,所以可将普洱在陶瓷缸中存放,不要受阳光直射、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即可。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是要发霉的。

卫星调研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


卫星调研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

3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卫星利用在省委党校学习间隙,专程赴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施工现场调研,并看望慰问工程建设人员。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泛亚科技新区,项目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0亩,投资概算11亿元,总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该项目是普洱市2012年的招商引资合作项目,与云南银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被列为“普洱———昆明大通道合作”的重点项目。项目集普洱茶营销、研发、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昆明市西北片区的地标性建筑。目前,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听取项目负责人介绍后,卫星指出,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已有望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推进,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今后将成为普洱市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和重要抓手,成为普洱茶科技研发、文化交流、宣传推介、形象展示、商贸流通新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卫星要求,要把中心建成能承办与茶文化有关的各类国内国际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要建成能代表茶文化的昆明地标性建筑。要围绕普洱的特点特色及普洱茶文化的元素符号来规划建设,要与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相结合,建筑从外形设计、内部装饰装修到环境美化绿化风格都要做到与茶呼应、与茶有关、与茶相连。内设的酒店要体现普洱休闲养生的特点,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争取引进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酒店来落户。要进一步理顺合作机制,建立互补双赢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强合作,把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项目建设成为普洱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典范和样板。卫星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把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建成科学精品、历史精品和特色精品。科学精品是功能定位要高、功能要全、功能配置要科学合理;历史精品是要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尽量把项目做到完美、做到极致,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成为可传承后人的文化遗产;特色精品是要重规划,围绕普洱的绿色和茶文化两大元素来设计建设,突出特色和亮点,成为普洱在昆明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善强陪同调研并对贯彻落实卫星讲话提了要求。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香气独特,具有养胃、排毒、降三高、消脂去腻、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一种,所以在冲泡时,有一定的讲究。下面介绍了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具备条件

1、置茶量:普洱茶冲泡时,茶水比例为1:50,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先醒茶,冲泡的味道更佳。2、用水的选择:矿泉水、纯水、山泉水最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因为水中氧气过少,会影响普洱茶活性。

3、冲泡水温:烧开到100℃再等一下,但不能不要低于90℃。

二、选用茶具

1、碗或杯:饮用普洱茶可以使用瓷盖碗。瓷盖碗使用方便,造型现代优雅,并且有助于观赏普洱茶的汤色。注意的是,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壶:宜选腹大的壶。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瓷壶、紫砂壶等。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生茶,那样会焖熟茶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

三、具体步骤

1、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这个是起温壶温杯作用,还可以涤具,随后放入普洱茶。

2、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且唤醒普洱茶。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旧普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从前几年开始,报章媒体不断报导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减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胆固醇等作用,更有一部《粉红女郎》的电视剧,因剧中有用普洱茶减肥的情节,从而在香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普洱茶热。生活在热带的人寿命往往不及寒带人长,香港地处热区,人均寿命却位于世界第二,人们认为这与他们普遍喝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因此进入世界上10个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全球普洱茶十杰、香港惜壶茶舍主人何景成表示,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香港著名美食家、茶博土蔡澜,1995年曾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由此可见,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在香港,阮福所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据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董事长、现居香港的陈文怀先生所著《港台茶事》一书载:“香港每年要销五六千吨普洱茶,平均每人每年差不多要喝一公斤,像蔡氏(蔡澜)这样的茶博士,每年没有上十公斤是过不了年的"。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在普洱茶界中,一直有“喝普洱茶,百口百味”这种说法,这句话要分两层理解,第一层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百个人喝同一款茶有一百种味道。这说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是独一无二的,喝到茶时的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二层意思是一个人喝茶喝每口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喝百口有百种味道,喝千口有千种味道。两层意思似乎都表示不可重复。那么我们个人如何建立普洱茶的标准呢?

标准并不是说最好,而是符合要求。这个点一定要理解,因为还存在非标准和超标准等层面。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很主观的东西,所以并不见得每个人都适用。因此,别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去参考,但要看是否适用。

首先,要多喝普洱茶,这个阶段至少得几百款茶品。用身体去确定一部分不管是什么茶都共通的地方。什么叫共通的地方呢?比如生茶的香(鼻子闻、口腔)、生津回甘、卫生层度,熟茶的干净层度、口腔滋味、口腔香、滑度等。香是正常的香,还是非正常的,由于这里不是说普洱茶的好,而是个人的普洱茶的标准,喜欢普洱茶的闻得见的香也正常。而生津回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强烈还是薄弱,二是生津回甘的时间长短。卫生则是干净层度,眼睛看得见的和口腔能喝到的。这些共通点不管普洱茶好不好,一般都有的。看的是你的标准如何?!

其次,经济要跟得上,随着喝的普洱茶越来越多,口腔和身体的追求会越来越高,不管是山头山寨概念茶(单株)还是陈年老茶。这些都跟你的经济挂钩。如果你把自己的普洱茶标准建立得很高,而自己的经济更不上,那么很可能你喝的只是概念而已,因为这个世界上只可能是卖的比买的精。捡漏捡便宜这种概率万中无一。所以建立的个人普洱茶标准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匹配。

最后,标准要会迭代,并不是每个人一来就非常懂普洱茶,随着我们品饮和交流多了以后。标准是要跟着迭代的,不然是不会进步的。这种迭代主要是随着对普洱茶认识的一种迭代。由于标准是个人的,就算错了,影响的也只是一个人。就算标准错了,只要一直在喝普洱茶和别人交流,通过标准迭代,可以避免重复错误。

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个指标,即“质、形、色、香、味、气、韵”。“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没有做好,其他事项也就无从说起。那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有哪些呢?

1、产区: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第一必须符合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

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

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

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

普洱茶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洱价值与口感,以上是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只要根据这些条件所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就符合优质普洱茶品质的第一项,而剩下的形、色、香、味、气、韵就比较容易达到了。

霍山黄茶入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据六安新闻网报道,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通知,霍山县申报的国家黄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获批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执行时间3年,项目由该县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该县市场监管局、农委参加,重点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2019年底完成示范项目任务。国家标准委将根据上年项目执行情况给予项目建设补助。

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搭桥、农民积极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

霍山黄大茶是霍山具有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历史名茶,已于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次黄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成功获批,确立霍山黄茶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路子,通过制定黄茶生产标准、建设黄茶标准化示范区,起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综合效益。

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


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如今,普洱茶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品饮的一部分。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那么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公式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

公式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反之则质次。

公式

简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公式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香气以自然绵久为高。

公式

“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著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使人得到精神愉悦。

公式

气除了我们常说的茶气外,还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公式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说明的主观感受,要在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的品饮实践中积累感受,不断提高。

"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级发明专利


"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级发明专利

杨加龙自主研发的“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国家级发明专利证书

日前,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双龙古茶园茶厂厂长杨加龙自主研发的“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级发明专利,标志着该企业普洱茶制造工艺又迈上了新台阶。据了解,石斛普洱茶制作步骤分为四步:一是制备石斛原料,将石斛嫩叶洗净,在180℃的炒焙设备中炒青15分钟,然后在36℃的温度下揉捻15分钟,再放入120℃的炒焙设备中复炒18分钟。二是拼配原料,取上述制备的石斛原料1重量份与采用优质勐库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生茶24重量份均匀拼配。三是压饼,将上述拼配好的原料压制成茶饼。四是干燥,将茶饼送入温度为60℃的烤房中慢烘10小时,干燥后即得石斛普洱茶成品。石斛普洱茶的特殊功效表现在不仅具有排毒养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止血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和抗疲劳、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对冠心病、心绞痛、头痛、眩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律不齐、高血脂症、胃溃疡等有治疗作用。杨加龙介绍,“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于2011年申报发明专利,于2013年1月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石斛普洱茶由他自主研发,于2011年推出,2012年共生产10吨,2013年已生产了16吨;目前,该厂生产的石斛普洱茶为每饼400克,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广东、内蒙古和甘肃等地。石斛具有对人体所必须的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17种游离氨茶酸以及锌、铜、钙、镁、磷、钾等15种微量元素,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清降体内垃圾和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等功效。石斛普洱茶的研发,解决了现有普洱生茶缺乏排毒养颜功效的问题。它属于绿色健康饮品,茶条润泽均匀,陈香浓郁、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具有回甘润泽之特点,常饮可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把5-7克的石斛普洱茶放入杯中,浇上开水、闷盖3分钟、打开盖,即成香醇的美味饮品并可多次冲泡。来源:双江县委宣传部

普洱茶研究:从陈年中的单宁看普洱茶


普洱茶研究:从陈年中的单宁看普洱茶

越存越香的食品和饮品的市场流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才合理,这是普洱茶走向成熟必须解决的课题。纵观葡萄酒市场,刚酿造出来的新酒因为单宁强劲并不具有良好的口感,有实力的名牌酒庄的新酒大多至少要窖藏两年,才能走向市场,称为“reversa”(窖藏),窖藏五年以上称为“grandreversa”(陈年),而新酒只是“期酒”的地位,因为是半成品,需要后发酵使他变得美好。普洱茶如果秉承越陈越香的后发酵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好新茶与陈茶的市场关系。

新茶做的好,确实可以喝,但这不是普洱茶品饮的主流方向,新茶销售给终端喝不应该作为厂家的主要业务模式。对于生茶来说,需要经年存放窖藏,使得峻猛之性平和转化再开仓品饮流通,熟茶也要经过半年以上的转化,使得火燥之气和酵味减退才对身体更有好处。

故此,普洱茶的未来方向应当还就是离不开这句邓时海的总结: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

市场的流通也应该是厂家制作新茶,新茶是半成品,以期茶的角色出售给窖藏的商家,窖藏的商家提供良好的窖藏过程,可以由收藏家和有实力的经销商作为主力扮演窖藏商家的作用,部分厂家也可以自留部分新茶窖藏,然后由窖藏机构向市场推介不同程度窖藏的茶品。消费者日常品饮的普洱茶,也可以向葡萄酒一样至少有一定的存期转化。新茶和陈茶共同建立普洱茶拍卖流通平台,建立年份和窖藏价值体系。

至于袋泡普洱茶和一切力图新茶消费的想法都是与普洱茶核心竞争力不符的道路,并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主流,只能是满足极低端的解渴保健需求。对于高品质的品饮价值来说,意义不大。

香槟也是这样,法定流通香槟的最低保存期为3个月,也就是说低于三个月的新制香槟是不能流通的。但是作为名牌酒庄,基本上掌握三年和五年的两个标准。不记年的香槟至少窖藏三年,而标记年份的香槟至少窖藏五年,后者是至尊地位的香槟。标记年份的香槟比不标记年份的香槟,同等窖藏时间下,价格前者可以是后者的三到五倍。这与生产香槟的原料----当年葡萄的品质有关。这与普洱茶也非常相似,普洱茶的原料也与当年的雨水、温度等气候因素相关。

普洱茶与葡萄酒的相称之处颇多:

1,普洱茶原料必须是大叶种,酿造葡萄酒的葡萄与日常吃的也有所不同。

2,普洱茶原料讲究原产地,不同产地的口感和品质有所不同;葡萄酒也讲究新老世界的不同产区。

3,普洱茶的原料口感和品质与年份的气候有关;葡萄酒的葡萄品质也如此。

4,普洱茶原料根据不同山头和分支物种有所不同;葡萄酒酿造原料也有众多葡萄品种。

5,普洱茶的加工和制作讲究品牌;葡萄酒也讲究著名酒庄或酒厂的品牌。

6,普洱茶分为单一纯料和拼配两种做法,葡萄酒也分单一葡萄品种和拼配两种工艺,纯料和拼配都有出色的表现。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

7,普洱茶需要陈化出美味,葡萄酒也需窖藏出好酒。

8,普洱茶的仓储质量和葡萄酒的窖藏品质有如出一辙的相似性。

9,普洱茶的品饮与葡萄酒的品饮都具有比较复杂的过程、讲究和口感的丰富性。

10,普洱茶和葡萄酒都有寿命,在寿命范围内最好饮用,不要错过最佳时间。

11,普洱茶和葡萄酒中的自然科学知识都非常丰富,都可以作为一生钻研的对象。

12,普洱茶和葡萄酒都有溢价的投资潜质。

目前普洱茶和葡萄酒不同的地方:

1,葡萄酒是世界文化,普洱茶是局域文化

2,葡萄酒流通历史上千年,普洱茶流通也就百年,中间有断代。尽管普洱茶的制作晒青可以追溯到上万年,而葡萄酿酒也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上,但是作为广泛市场的商贸和品牌建立并不是这么久。

3,葡萄酒世界都可以生产,普洱茶目前只有云南特定地域生产。

4,葡萄酒与饮食结合密切,普洱茶相对并非饭桌上的必备。

这些相同点和差异,对普洱茶未来的发展有些有益的启示。

普洱茶产业 标准混乱致市场混乱


普洱茶产业标准混乱致市场混乱

“不论是《盛世普洱一跤跌走200亿》还是《普洱茶神话幕后有“黑手”》的报道,我都仔细读了,但您们的报道只揭示了当下普洱茶之乱的表面现象,其根本性的问题是出在‘普洱茶的标准’上”一位曾参与编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的成员说。

开创性的“原普洱茶”概念

05年以前,尽管云南已施行了两个普洱茶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3—2003、农业部行业标准NY/T779—2004),但因仅是推荐性产品标准,缺乏“从山头到茶杯”的全过程规范标准管理。

云南省农业厅一官员说:“05年以后,随着云南普洱茶市场的骤热,厂家、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到一个县就有559家普洱茶生产厂,由此带来了卫生、质量等一系列影响云南普洱茶声誉的问题。”

从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出发,2005年6月,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新标准),并设立了由15名专家组成的编制小组。

“但是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围绕晒青茶(普洱茶原料,俗称生茶)是否算普洱茶等问题?专家、厂家、商家等各种利益主体,纷争不断”省生物资源创新办主任助理程达说。

程达提供给记者“诌议普洱茶”的资料显示:当时,有专家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来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定义为“普洱茶”。要对科学、对消费者负责。反之认为,古时候的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应该尊重历史。如果仅包括后发酵茶,那么普洱茶的历史就只有几十年,而不是几百上千年。

后一种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厂家、商家等利益主体的主张。如果不把晒青茶(生茶)纳入普洱茶范畴,茶企的产量和业绩将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按“后发酵茶”定义为普洱茶的话,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显然对茶企的市场拓展很不利。

一边需要规范生产、规范市场,尽可能为茶企预留生存空间;而另一边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纷争不下中,程达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把晒青茶(生茶)称为“原普洱茶”,这既表明了普洱茶的原料身份,又准确定位了普洱茶在完成后发酵过程前的原始状态。将经后发酵加工的称为“普洱茶”。

一只苹果成了普洱榜样

此方案得到了编制小组的一致认可,并写入“新标准讨论稿”。但令编制小组大感意外的是,曾引发最大纷争的普洱茶定义,在报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发生逆转——生茶被纳入普洱茶范畴。

对省质监局主导下出现的这一结果,专家组部分成员表示了极大不满,但得到的回答却是:红苹果、绿苹果都能称为“苹果”,为什么生茶就不能算是普洱茶?

为此,有专家组成员拒绝继续参与新标准的编制,并婉拒新标准最后一次评审会的出席和发言。

记者在向省质监局求证这些说法时,有官员认为事过境迁,没有必要再讨论,而且新标准是经国家层面认可过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左右的。

对现施行的新标准是否有缺失等问题,时任专家组组长的沈柏华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访问时表达了“胳膊扭不过大腿,现在讨论使人郁闷”后就挂断了电话。

程达认为,将生茶纳入普洱茶定义,既混淆了两类从外观到内在品质、成份都完全不同的茶品,又因原料和产品同称普洱茶,把消费者“忽悠”得找不到北。民间虽有把晒青茶(原料)称为“生茶”;把普洱茶(产品)称为“熟茶”的说法,但时下哪个厂家在产品上标明“普洱生茶”或“普洱熟茶”?

“将生茶纳入普洱茶,迎合茶企和政府的愿望。因为对茶企来说,有了更大了运作空间;对政府来说,普洱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了。”

云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邹家驹说,将一个需要规范、科学性的产品定义,掺进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必然会出现不该出的问题。据邹回忆,在标准最后的评审会结束后,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也曾私下表示,不久将来,云南人将被自己搬弄的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政府缺位市场受罚

省人大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潘政扬也认为,普洱生茶作为一种绿茶,在新标准中应该有严格的区分,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也应强制注明,即用“普洱生茶”和“普洱茶”两个概念来表述。

省茶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会长表示,新标准定义不严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后期管理缺位,使云南普洱茶这个本应担负做大做强的产业,被一些图利忘义商家肆意蹂躏,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失信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成为这次普洱茶大降价的导火索之一。

据了解,由于晒青茶也称为“普洱茶”,而且“享受”普洱茶的高价格“待遇”,自然商家开始转向大量生产晒青茶,少做熟茶或不做。因为做熟茶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

因此,云南省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从2005年前的3000多个,猛增到当下的4500余家,造成原料供应紧张,价格飞涨;到市场环节又被商家和投机者“狂炒”,致使今年4月份后,云南数个知名大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大跳水”。

与此同时,还给云南茶叶格局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一是由于普洱茶原料价格的高涨,以往一直由政府提供补贴方式指定下关茶厂生产专供藏区的“边销茶”,也因部分商家的囤积等行为,使原本每块17元的边销茶涨到60—80元。二是晒青毛茶价格的飞涨,使素有“世界红茶第一车间”滇红集团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三是香港、东南亚等普洱茶的传统主销区,因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当地茶商开始转向越南等国采购。

潘政扬透露,目前,省人大正在调研制定“普洱茶地方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规范普洱茶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目前该草案已进入议案阶段。

不过,大部分业界人士还认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期,出现各种炒作的概念和定义并不奇怪,关键是产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应有长远的主导,不应缺位,听凭厂家和商家的炒作,这将使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项目在南涧启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与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