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冬天的脚步终究还是来到了建水,这个位于北回归线之上、年平均气温20℃的滇南小城,也不能避免天寒地冻。

在碗窑村,在紫陶街,在县城与郊区的一些角落,有大量的紫陶匠人每天坚持劳作。而这寒冷的冬季,恰恰是他们最怕的。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不能拉制出最满意的器型。

这样的天气,就算是半干的陶坯,双手触碰也会犹如冰块一般,何况一双手整天都浸润在潮湿的泥巴里。寒冷使得双手灵活性降低,不能时刻保持最佳的状态,在塑造器型上往往力不从心。不但匠人备受寒冷之苦,且塑造的器型多有不如意之处。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陶坯经常开裂。

在寒冷的冬季晾干陶坯,是一个漫长到近乎煎熬的过程,其过程又何止是夏秋的两倍?紫陶匠人,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一群人。晾坯时间每增加一天,制陶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分。有时候为了按时交货,不得已增加风扇或空调,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何况这个特殊的环境,不经意就会乍暖还寒,对于陶坯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他们怕寒冷的冬季里辛苦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在寒冷的冬季里制作紫陶,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延长了不少,紫陶人对此还是报以了最大的耐心。他们忍着寒冷,尽最大努力耐心去拉制满意的陶坯,耐心地做装饰,然后刻花、填泥、粘接每一步之间都是比平常更漫长的等待。终于入窑之后,最终结果如何,很可能不为人知。开窑一瞬,看到的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佳作,也有可能是分文不值的废品。

紫陶,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近人情,不会因为你的辛苦付出而对你有特殊的怜悯;但紫陶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偏执狂,不会因为那惨淡的结果而放弃劳作。他们总是不论冷暖,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地拿起泥巴,做出一窑又一窑的紫陶。

陶坯的不近人情、制陶匠人的偏执和这寒冷冬季里的漫长等待,或许能让每一个爱陶之人以更加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手里的每一件紫陶。

编辑推荐

做紫陶,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


知文人风骨,守紫陶本色。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建水紫陶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也愈发清晰、专业和单一化;而其实,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介绍过,建水紫陶的制作,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几乎不可能有紫陶艺人能从开采泥料到最后烧制、打磨完成一手包揽下来。

在建水紫陶里,一个认真做壶的师傅,如果他是全能的,也就是说建水紫陶的每一道工艺他都会做,而且都做得很好,一个月只能做很少量的紫陶壶,完全跑不起量来,而且不确定性特别高。

“这不现实,也没这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已经很不得了啦!”做壶师傅如是说。

于是,在建水紫陶圈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开采泥料,不烧制,不忙着卖壶,不考职称,他们只做其中的那一两道自己最擅长的工艺,或是拉坯、或是装饰、或是刻填、或是打磨,等等。他们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这也是他们的立业之本,确切地说是他们在建水紫陶这个行业的立足之本,于是他们就全力以赴,把自己钻研的工艺做好,然后,做得更好。

“紫陶匠人”是指秉承传统技艺认真做好自己专长工艺的做壶人,他们抛开了职称的束缚,更能沉得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专长,凭着认真执着的心态和对紫陶手工制作工艺的热爱,他们结成小小的团队,成为当下紫陶手工制作工艺圈子里的重要力量。

工手不错且有市场潜质的年青紫陶艺人往往被各家工作室抢着要,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很实在,把建水紫陶当做一份工作,而且热爱这份工作,他们不太会去为各种职称、虚名奔波,因此也就能花更多的心思在紫陶的制作工艺上。这是种相对平和宽松的工作心态,加上工作室、陶坊提供足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还有自己的敬业态度,往往能够制作出许多优秀的紫陶作品。

绝大部分的紫陶匠人默默无闻,但他们仍然努力地工作,他们白天工作一整天,有时候,晚上还会继续工作。“晚上更安静些,容易集中精神,也少人来打扰。”他们说。

“我们在乎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作品,看着这些作品从一块什么都不是的泥巴,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工艺,经过一个又一个同伴的双手,最终变成美丽的紫陶作品,送到窑里去烧,这时我们总会有一种难得的获得感、成就感,心中有很多期待,但是也有一丝不安;如果这些作品烧出来出现瑕疵,东西也算废了,有时候太倒霉,一个月下来,白干也不是没有。”

建水紫陶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反复操作,一次次拉坯修坯,一次次雕刻填泥,一次次打磨抛光。这些完全要凭借匠人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来观察和修正。现在建水紫陶玩家越来越多,很多都是紫砂的资深玩家,对于紫陶,他们会以紫砂的标准来选作品,极为苛刻。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发烧级的京剧票友,任你再大的角儿,都能听出唱腔的瑕疵来。因此,负责任的紫陶艺人们也不敢马虎。

器非一相,水无定势,对于建水紫陶的制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出错,有些错误能够逆转,有些则无法挽救,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紫陶圈子里,瑕疵越来越不能容忍,爱惜羽毛的年轻陶手宁可砸了自己的有残次的作品,也不会降价销售来坏了好不容易竖起来的牌子。

做紫陶壶算是个打磨精、气、神的活计,心态一定要平和,坐得住板凳,沉得下心去,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有点儿意思。

这样一群紫陶匠人,他们可能没有职称,他们心无杂念,玩家们用眼光考验他们的作品,他们用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把擅长的事情慢慢的,做到极致。

建水紫陶的分工协作:专业人做专业工艺


虽说大多数建水紫陶的底款都只打了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当有顾客询问起来,我们仍然会如实告知,落款的作者只做了装饰或器型,而粘接、打磨或其他某些工序则是另外的A匠人或B匠人完成。

有的顾客还会继续追问“你这儿有某某人全程独立完成的作品吗?”我回答“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全程独立完成的建水紫陶作品根本不存在。

目前建水紫陶的真实状态其实是普遍的团队协作模式。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通过一篇又一篇文章强调建水紫陶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就是因为目前仍然有许多人,特别是新接触的人并不十分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受到一些不实的营销文案误导,因此才会不停有人提出上述问题。

其实稍加思考一下,建水紫陶团队协作的制作模式是显而易见的,要说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建水紫陶的工艺,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六道。而其中的每一道工艺之下,又包含若干小工序。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镇浆制泥,这短短四字之中,又包含8道小工序。以此类推,整个流程包含数十道工序。

大多数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天赋也千差万别,因此一个人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的工序。知道、了解甚至会做都不难,但是要将每一道工序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做好做精,创作出彩的作品,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分工协作是市场效率要求下的必然。目前大部分的建水紫陶仍然只是属于茶器、工艺品范畴,可以称得上艺术品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工坊都是跟着市场走,一些销量较大的名家工作室,一个月要出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紫陶。一定是团队流水线作战,才能完成如此多的数量。

第三、在陶瓷技艺上,专业人做专业事更靠谱。有了前面两个原因,这第三个原因就顺理成章了。古人都说“术业有专攻”,在工艺领域,匠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方面。

建水紫陶和其他工艺品一样,一道工序无法制成。因此将每一道工艺中最擅长的人集中起来,形成团队,进行协作,既可以保证必要的效率,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整个社会都是分工协作,而这是一种优点,并非缺陷。所以,建水紫陶的分工协作大可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

给新手的10条买紫陶紫陶壶的建议


1、千万别用壶盖去敲壶口.

很多人拿起一把壶打开壶盖就敲壶口,这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跳到喉咙上,紫陶虽然含铁量丰富硬度够高,但是也是易碎品,特别是壶嘴薄容易出现磕碰,吃亏的是你。选壶的时候,最佳办法就是把壶盖取下,子口向下轻轻放置在安全地带,这样,你就可以安心的拿着壶身颠来倒去的观察,去挑毛病了。

2、别执着追求所谓的“三点一线”。

选紫陶壶的时候,对于所谓的“三点一线”,也就是俯视:壶嘴最高点、壶钮最高点和壶把最高点在一条水平线上,我建议也是大概齐就行,纯手工艺品,毕竟不是机械加工零件,偏差没有那么准确的,这不应作为你选壶的主要考虑因素,只要不影响使,壶拿起来顺手,即可。

3、如何选壶的容量?

你计划用这把壶泡什么茶,几个人喝,这样就可以基本确定容量大小了。

4、如何选器型?

考虑有无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好比西施、石瓢等等经典壶形。假如有,按图索骥。假如没有,那就随挑自己喜欢的,紫陶壶眼缘很重要。

5、明确买什么价位的壶

价位,也就是你计划买多少钱的壶,经常买紫陶壶的朋友就知道,紫陶工艺决定着紫陶壶的价格,常用的紫陶壶在四百到五百左右,低于这个价格的就要仔细检查清楚壶身是否有裂痕、起泡、磕碰。工艺稍微精细一点的在一千以上了,如果是收藏品则上万以上,明确以后可作为标尺,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个硬真理,没那么的捡漏呢。

6、去哪里买壶?

紫陶泥料很充足,书画装饰老师们的风格独特,很难模仿其韵味,所以目前还没有假冒的紫陶壶作品,但是建议还是买云南建水当地有名气的紫陶壶,或到朋友推荐的专业商家手里买,对于壶身太薄的紫陶壶需谨慎。

7、看中一把壶要不要急着购买?

建水紫陶的特殊工艺是:阴刻阳填的书画装饰和人工打磨、无釉抛光。所以每一把紫陶壶都是孤品,如果看中一把紫陶壶,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就果断买吧,晚了就买不回来了。

8、选紫陶壶时要选壶身装饰工艺好的

阴刻阳填的书画装饰是紫陶壶灵魂,选紫陶壶除了出水条件要好以外,壶身上书画也要有美感。好的字画更能增加壶的文化含量。而一把有美感的紫陶壶自己使用起来心情也会美美哒。

10、摸一摸、闻一闻

新的紫陶壶有些会略有泥味,这是正常的,但是带有油味或其他杂味,那就不可选了,如果一把紫陶壶拿在手上都能感觉到满手是油,那么就果断放弃吧!

建水紫陶的历史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建水紫陶开始蓬勃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这个西南的边陲县城,投向了古老传统的紫陶工艺品。

建水紫陶将文人的字画移于紫陶之上,是建水紫陶的特有之处,以陶为纸,装饰上融入书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落墨后,再由熟练的雕刻工人采用阴刻阳填的方法将文人字画保留下来,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欣赏建水紫陶,首先需要观其形察其色,看一件紫陶作品,首先需要看它的外形是否准确,装饰是否到位,然后看成色,通俗来讲,紫陶的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羊肝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一壶甘甜之水,至明月春秋。一盏铁韵佳茗,感岁月芳华。

紫陶怎么养


紫陶的养法,要原料优良、一壶一茶、忌沾油污、不留茶渣,及时清理、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妥善安放,避免磕碰。悉心呵护,深情相对,久而久之,手中的那把壶日渐细腻、晶莹、光滑、净亮,如玉似鉴。

紫陶的养法:

1、原料优良,工艺过硬,

一把新壶,从泡上它的那一刻起,便与人结缘。选择一把质地上乘的紫陶壶,是养好一把壶的基础。低劣、残缺的壶无论养得多少,毕竟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品质保证,用心待之,一段美妙的缘分就有了开头。

2、一壶一茶,专业纯粹,

紫陶壶虽然结构紧密、坚硬,但是也定透气渗水,能吸纳茶的香气及吸收茶汤,壶色也会随之改变,形成一个无形的亲密稳固体系,不仅能保持茶性,也能泡养一把好壶。因壶适茶,因茶选壶。混用茶壶和茶,易串味,也影响壶色。所谓一壶一茶一世界,一生一世一双人,最佳的状态便是如此。

3、忌沾油污,洁净触碰,

紫陶壶一旦沾染到油脂,从外观上来讲易将壶面弄花,从壶内部来讲易产生异味。碰过油的手一定洗净了再摸壶。人手分泌的体液能够促进紫陶包浆,所以用洁净的手摩挲、把玩十分必要。

4、不留茶渣,及时清理,

茶水在久置后会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锈附着在茶具内壁上,长期饮用含有茶垢的茶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不使用时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紫陶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5、不急不躁,循序渐进,

所谓的珠圆玉润,不是一撮而就。泡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应符合这种精神,循序渐进,不必急于一时,如同培养树苗般,揠苗助长则难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如此养成的壶才温润可亲。安静耐心的养壶,就是耐心细致而柔软的善待自己,善待与壶之间这场细水长流的曼妙之旅。

6、妥善安放,避免磕碰,

打磨过的紫陶外观明亮美观,温润皎洁如玉,所以在平常的放置和把玩中要倍加小心,避免和硬物磕碰造成刮痕和损坏,防止心爱之物受伤。

紫陶的开壶方法

1、用清水、牙刷洗刷新壶表面的尘灰和壶内里的陶屑,切记不可使用任何洗涤剂和消毒剂。

2、把壶放到平底锅的温水中,然后用小、中火把温水煮沸,沸腾5分钟后放入茶叶,最好是准备这把壶喝什么茶就用这种茶叶,可用等级差的茶叶,茶叶量1-3两,放入茶叶等待10分钟后就可熄火。

3、待熄火冷却5分钟后可再次点小中火将此茶水煮沸,茶水沸腾15分钟后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10分钟。然后再点小中火重新煮沸茶水,待煮沸15分钟后,将壶和茶水一起冷却3-5个小时。

4、最后取出壶用清水冲洗,用干净布擦干壶身,新壶自然晾干后即可以正常使用了。

建水紫陶的陶坯是什么角色?


我们介绍说建水紫陶是全手工制作的,常常会被误解为“一个人全程独立完成”这个意思。现在情况稍好一点,通过不断普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多的顾客知道建水紫陶其实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艺。

但我也曾遇到比较极端的问题。有顾客询问某件作品是不是作者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我回答说作者只是进行了其中一道或者几道工序,不了解的顾客就会说“连陶坯都拉不好,他能做好紫陶吗?”

看似是个灵魂拷问,其实不难回答。

先举个例子,95%以上的书法家不会亲自制作毛笔、墨水和纸张,是不是就能由此推断说他们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呢?

毛笔、墨水、纸张,还有砚台等等,在书法这个领域,就是工具,书法家不会制造,但是能选出最好用的。同样,建水紫陶里的陶坯对于专攻装饰的艺人来说,也是工具,他们或许不会制作,但是一定能选出好的器型,或者至少是适合自己装饰的器型。

再说拉坯塑型,同样也需要借助工具,没有拉坯机,就谈不上“拉坯塑型”。大家也不会要求拉坯艺人还要会亲手制作拉坯机,拉坯机只是工具而已,他们不会制作,但是可以选择最好用的一款。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拉坯与装饰对立起来,或者说谁高谁低,而是想说明每个工艺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一件完整工艺品的每一道工艺流程,都是一个相互成就的完整体,每道工艺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它们并不对立,相反,是非常紧密的协调与合作。

所以,我们欣赏擅长装饰的艺人还努力学习造型,但是如果他们不会造型,也没必要苛求。他们的本职工作是装饰,如果他们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优秀的艺人。

这一点,对于其他环节同样适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做紫陶,怕这寒冷的冬季》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