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喝法】

普洱茶加工:浅谈采用对冲法辨普洱茶优劣

近日总有普洱茶友问起对茶质分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目前普洱茶部分爱好者采用对冲法选茶,是否简单有效,我想对这个对冲评茶法说一下个人的见解和分析一下利弊,供读者自己思考。

对冲法源于古代的斗茶,最早文字介绍是宋代蔡襄的《茶录》一书,就是专门讲斗茶艺术的著作。对冲,是一种实时斗法,茶的优劣在相同条件下可立马分出胜负,这类评比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目前茶叶评审的办法多用传统法,对冲评审,是基于传统法的冲泡方式下,也即是两款以上的茶叶按相同条件进行泡出茶汤,通过评审人员轮流试喝,按五项因子评茶法从中分出优劣。

传统法:也即是五项因子评茶法,运用110毫升的钟形杯和审评碗,茶量为5g,茶与水之比例为1:22。审评次序: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一般会分冲泡3次,其中头泡2分钟,第二泡3分钟,第三泡5分钟,每次都在未沥出茶汤时,手持审评杯盖,闻其香气。在同一香味类型中,常以第3次冲泡中香气高、滋味浓的为好。

另外,有还有部分地区运用更简便的方法150毫升的审评杯和容量略大于杯的审评碗,冲泡用茶量为3g,茶与水之比为1:50,浸泡5分钟后,次序为: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对冲评审一直有效用于绿茶、青茶、黄茶、红茶、白茶和黑茶(包括普洱茶熟茶),为何适用以上几种,简单地说,以上几类茶都是以即时品茗为目的而产出,成品即饮品,茶性稳定,风格稳定,只需对待进行比较的茶在相同的环境下按相同条件冲泡,然后按色、香、味、型等几个特点就可大致分出胜负,几款茶对冲法,还可以通过后一泡的滋味风韵如压过上一泡茶的滋味风韵,也即算为胜出,斗茶一直让爱茶者乐此不疲。

从以上可看出,茶性稳定、风格稳定的茶品方能进行对冲斗茶,但对于普洱茶的生茶,真的合适吗?

普洱茶的生茶,按目前的茶区区分,有勐海茶区、临沧茶区、思茅茶区、保山茶区、德宏州茶区;按茶树类别分,有野生、大树、小树、基地茶园茶;按茶滋风格分,有苦感重、涩感重、有香扬、有甜顺等等,云南各茶区的茶树因环境不同而茶性万千,无法一一言明。风格不同,茶性不同,每一位喝茶人都会有较主观的喜好,也即有风格偏好,如果待对冲的茶品风格不一样,那也就很难从中分出胜负。所以这是第一个不适合对冲的原因-----不同茶区不同类别的茶品风格不同,因口感主观性,对冲法不能客观辨别。

普洱茶生茶是后发酵茶,也即是动态茶,动态即在较长时期内茶性都不稳定,在存放过程中,因时间的作用下,茶叶进入一个后发酵阶段,时间的不同,存茶环境的不同,茶叶的转化效果也不同,所以茶品如果不是相同年份甚至不是相同季节出品的,或者地域气候及存茶环境有较大差异的,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对冲评审。这是第二个不适合对冲评茶的因素----不同陈化时间的茶,不同的陈化环境条件下,后发酵效果状态不同,不具备茶性相同对冲条件。

众所周知,普洱茶生茶的优秀茶品,均具备了强烈持久的回甘生津、余韵悠长的特点,这也是普洱茶生茶的优点。通过几年与各地茶友交流经验,用一些方法可以测量出茶的作用力在身体的持久性达到几小时以上,优秀的老生茶更可达到十余小时,(这个结论可从数字评价体系的H图值得出,对此如有异议,有机会可以实践进行,这里不详述)。

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到优秀的普洱茶生茶有着强烈持久的滋感和余韵悠长,那么,在同一时间段内,按五项因子评茶法斗茶,如何对以上优点进行比较,难道评审一款好的普洱茶,不需顾及普洱茶的最优胜的强烈持久的回甘生津和余韵悠长?只单纯地用色美、香浓、味重、型好来进行主观判断?如果不否认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应该认同普洱茶的茶质是其转化基础,再加上适当的陈化环境和时间才能有效转化成为一款优秀的普洱茶生茶。如果,对茶的评审只在新茶时的香气、滋味刺激、外型条索等,是否就能有效评选出优秀的普洱茶生茶?动态茶是指什么?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同有着生命力一般。每个爱好者都会观察到,普洱茶新生茶的香味是最容易变化的,几年后,再也找不到新茶时的香味,口感刺激性也一样,无论什么类的茶,在时间的作用下,所有新茶时的口腔刺激性都会减弱甚至消失。在老茶中,还能找到新茶时的香气和滋味吗?再也不能。这就是动态的特殊的普洱茶生茶。

如果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对冲评审中,两款茶或几款茶同时开汤后,每一款茶的茶性持久力在身体会留存较长时间,不同的茶品的作用力在嘴腔和身体里交叠作用,互相影响下,感官自然会出现混淆,回甘的强度是现喝的还是之前的?持续的生津感是第一款还是第二款或者是第三款的?茶的余韵是哪一款的就更谈不上了,以上的感觉谁优谁劣能有效分出吗,不能,因为茶叶的浸出物在相近的时间内都在身体里。这就是普洱茶生茶第三种不能进行对冲辨别优劣的原因------优点因为同时交叠混淆一起,不能有效区分。

只有茶质差异较大的茶,可以有效地进行对冲辨别,通过对冲,把很好的茶和很差的茶立马区分,但是如果是比较好和好的进行实时对冲,这就是会产生很多漏失的地方,不能有效辨别。

假设老班章和易武麻黑这两款目前红火的古纯茶,茶质基础一致并具备相同转化能力,老班章的茶汤和易武麻黑的茶汤放在一起时,先喝老班章,那易武滋味就会淡薄无味,易武输;先喝易武再喝老班章,老班章茶味浓郁盖过易武,也是压倒性地胜出,在实时对冲中,茶力刺激性强的总是胜方。正确吗?如果它俩同条件下陈化了十年,它们的区别也只是风格区别而不是品质区别。

题外话:近十年来,云南及各地都有大量的对普洱茶生茶进行评比活动,特别是云南省,从各大茶厂,名优茶号里的抽选茶品进行现场评比,选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金奖、银奖、铜奖,几年后的今天,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里,有没有这类金奖银奖茶,这些茶转化了几年后,还有多少款能在品感上获得心目中的金奖和银奖,如果不能,为什么?当初的评比是否忽视了普洱茶的后转化能力。这里不是在批判一些评审专家和什么名人名嘴,这里只想提问一句:按绿茶的评审法进行对冲去辨别普洱茶优劣,是否正确?如果认同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对冲法对茶的断定,是否能起到确定其为转化基础的作用,还有,这几年内,易武茶鲜见能在各茶区茶品中斗茶胜出,是否新茶时柔顺的易武茶在斗茶中,色、香、味、型总逊色于漂亮浓郁的勐库茶?茶友们看到这里,笑笑过了。

同台对冲辨普茶,是否存在问题,读者自己思考。究竟如何才是最有效的细辨茶质,这里不表,有缘共同探讨。

2011年4月24凌晨

延伸阅读

判断普洱茶优劣


1、质佳:不同茶叶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都不相同,在原料上又可以分为古树茶、台地茶、春茶和秋茶等,所以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2、形佳:即茶叶的外形,看条形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紧实;看茶叶面的色泽、光泽。

3、色佳:观察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的深浅和透亮度。品质优的普洱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红浓而明亮,表面看起来有形成一层油形的膜,而品质优的熟普洱茶叶底呈褐红色。品质次的普洱茶泡出来的茶汤红不浓,也不明亮,还会有尘埃物质悬浮其中。品质上等的生普洱,色泽橙黄、清亮透明,外层犹如被一层油膜包裹且久泡不变色。

4、香佳:分为热嗅和冷嗅。品质优的普洱茶热嗅的香气是浓郁且纯正的,冷嗅则香气悠长,回味无穷。品质叫差的普洱茶则香气不明显,还带有其它如铁锈水味或馊味等怪味。

5、味佳:一般是判断茶汤入口后的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

6、气佳:茶气要厚、正、足。

7、韵佳:最能感受到的是品茗后的喉韵。好的茶叶品茗起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让人舌根生津、感受到浓醇、滑口、回甘;质量不佳的茶叶,饮用起来就平淡、也不滑口、不回甘,更差的还会有涩、麻感。

普洱茶是著名的天然减肥茶、美容茶,爱上它的理由有千万种,但不论是什么理由让你爱上普洱茶,记住一点,适当适量的饮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购买普洱茶时候依据判断普洱茶优劣的标准来选购,才能买到好茶。

普洱茶膏品质怎么看 教您慧眼辨优劣


普洱茶膏品质怎么看教您慧眼辨优劣

如今,普洱茶膏作为近几年涌现出的的普洱茶新产品已经逐渐被消费者认知和熟悉,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更是引发了普洱茶膏热。但是,普洱茶膏没有较为简易的评判方法,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仅靠“一看二闻三品四回味”的品茶方法能否判断普洱茶膏的品质优劣呢?当然,这是不够的。那么,又该如何鉴别普洱茶膏的品质好坏呢?记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为大家揭晓答案。

据了解,在历史上,清朝是普洱茶膏的真正开始繁盛的时期,雍正年间,皇帝命御茶房专门制作普洱茶膏供皇室享用。因此,“皇家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和产品品质都达到了当时最高的制茶水准。如今,许多品牌的普洱茶膏为了提高知名度,都声称自家产品是皇家工艺和皇家品质的传承,令消费者雾里看花,真假难辨。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虞泓先生为我们解读了何为皇家普洱茶膏。

虞教授指出,所谓皇家普洱茶膏,主要是看制作工艺是否是基于清代宫廷制作工艺,例如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目前所采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模拟了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将普洱茶汤进行提取和浓缩,并且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通过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膏,较好地保存了普洱茶膏中的香源物质不会在制作过程中挥发流失,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等有益物质也能完好保留。更为神奇的是,在常温状态下,形成普洱茶陈化的有益酶仍然具有较强的活性,使得普洱茶膏在制成之后,仍可以继续陈化,成为“可以喝的古董”,而且普洱茶膏中的有益成分纯粹醇和,性质天然,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消费者品饮的直接感受就是汤清亮、色泽佳、香气正、口感纯。

图为贡润祥君道·乾合(原君道·极品)

同时,专家提醒大家,目前市场上还有商户通过“大锅熬制法”等土法自己加工制作的普洱茶膏,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卫生情况都无法得到保障,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选购。为了喝到最具品饮价值的普洱茶膏,推荐消费者选择大企业的产。

记者随之走访了普洱茶膏行业领军企业——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继续为大家寻找皇家普洱茶膏的标准。公司旗下贡润祥普洱茶膏于2012、2013年连续荣膺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茶礼,“国礼”身份自然是品质的最好代言。公司于今年5月针对都市精英群体推出了御香君普洱茶膏,已经成为了都市白领的养生新宠。

据了解,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生产过程严格遵循SGS、Q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贡润祥也因此成为云南首家通过茶膏QS认证企业。他们采用美国FDA标准进行抽样检测,也可以确保贡润祥普洱茶膏的优良品率高于国家标准。

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先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公司从产业链源头上就进行了严格把控,普洱茶膏原料选自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两大茶区古茶山的万余亩有机茶园的纯天然明前古乔木春茶,该产地的高度、湿度、温度、经度、纬度,十分有利于普洱茶的生长和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历经186道工序和72天,以“千克原茶仅可制得五克茶膏”的直观数据,更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了皇家普洱茶膏的珍贵。张光辉董事长介绍说:“在贡润祥和御香君普洱茶膏的制作中,都剔除了可能存在的农残与过高的氟化物,使消费者安心享用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的皇家养生佳品。”

图为贡润祥君道·珍品普洱茶膏生、熟对比

作为专注于普洱茶膏的企业,如何通过普洱茶膏的汤色、香气来鉴别普洱茶膏的优劣呢?张光辉董事长拿起了一杯冲泡好的贡润祥普洱茶膏向记者展示,“首先我们说汤色,大家在品饮普洱茶膏时,如果看到汤色是通透清亮的,就像这杯贡润祥,如同琥珀一般有高穿透性,这说明普洱茶膏的品质优秀。但这只是一方面,如果汤色不错,但却有大量的肉眼可见的沉淀,这说明普洱茶膏中有添加物质,因为皇家普洱茶膏的茶汤提取工艺,是几乎没有可见沉淀的。”记者得知目前一些企业为了提升普洱茶膏的口感,在制作茶膏时添加了香料、香精等做添加剂。张光辉董事长表示对这种做法不赞同,因为“皇家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决定了普洱茶膏所析出的芳香物质最多,所以好的普洱茶膏自然会散发出淡雅的普洱茶香。如果因为制作过程中的原料品质或加工工艺的欠缺而添加香料,那么肯定会影响普洱茶膏的品质与口感。”

说到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口感,张光辉董事长说,无论是贡润祥还是御香君,其口感都是自然、柔和的,仔细品尝,会有普洱茶经过陈化后的“陈香”。不过要提醒您的是,有些不良商家为了使普洱茶膏味道浓厚,使用制作中药的设备提取茶汤,将中药味道与普洱茶味道混合并宣称是普洱茶陈化的味道,但优质的皇家普洱茶膏中是不会添加任何中药成分的。

普洱茶膏的降三高、清理人体毒素、养颜抗衰老等功效深受当今消费者的喜爱,因为皇家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品饮价值、以及身份价值,令许多商家看到了商机,导致了普洱茶膏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局面。据悉,云南贡润的普洱茶膏生产标准,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为普洱茶膏的国家标准,同时我们呼唤更加详尽的行业标准尽快出台,来规范商家的制作经营,促进普洱茶膏品牌化发展,也希望有更多如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这样的有责任感的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有保障的普洱茶膏产品。

普洱茶知识:浅谈普洱茶的“酸味”


普洱茶知识:浅谈普洱茶的“酸味”

滋味发酸是普洱茶品质大忌,是含有较多氢离子、PH值小于5的茶汤所表现出来的味道。

导致普洱茶“发酸”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茶叶里本身含有的酸味物质造成;

二是渥堆时潮水(回水、补水)过多,由于急功近利造成发酵时间短,程度偏生所致。

茶叶的酸味物质是味感呈酸性的物质的总称。主要是各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如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和游离的酸性氨基酸以及带微弱酸性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等。“发酸”普洱茶中含有的乙酸(醋酸),在“渥堆发酵”中由乳酸菌代谢生成;丙酸在乳酸菌作用下也会大量产生;戊酸是普洱茶发酸的主要成分,它由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癸酸、壬酸等的形式都和微生物作用关系密切。“渥堆发酵”时,如工艺处理不当,上述酸味物质大量形成,就会造成普洱茶“发酸”。

此外,氧气是普洱茶发酵必不可少的要素,空气中游离状态的氧气,其自身的反应性并不强,一旦与其它物质结合,氧气作用即可发生。茶叶中的多酚类、醛类、酮类、类脂、维生素C等物质的氧化分解,不论是酶促氧化还是酶促氧化,是加氧氧化还是脱羟氧化,要有氧气的参与才能完整而彻底。普洱茶渥堆水分过多,茶堆内部透气性差,缺少氧气,上述氧化作用难以完成,甚至产生无氧呼吸,各种厌氧菌、腐败菌大量产生,直接导致醇类物质大量生成,使茶品酸馊、叶底软烂而粘稠。

渥堆茶出现“酸味”是普洱茶发酵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发酵开始后的4~5天就能明显觉查得到,表明茶堆内部已经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这是普洱茶发酵的阶段性特点。随着时间延长和发酵程度加深,很多带有刺鼻性气味的低沸点香气物质大量分解消失,“酸”气物质也在逐渐降解,缓慢消失。这一过程中,如果仅凭汤色变化而草率出堆,“酸”气物质走失不彻底,成品必然带有酸味。因此,发酵时间短,程度偏生,亦是普洱茶“发酸”的原因。

想消除普洱茶“酸味”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靠“干仓”长时间自然存放,慢慢走失酸味。此种办法历时较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消除酸味。二是利用“湿仓”储藏,使茶叶适当受潮,然后再行“干仓”存放,如此反复几次,酸味亦能消除。这种办法耗时较短,虽降低了普洱茶的“陈韵”,但能增进甜味,较适合家庭收藏爱好者“矫正”发酸普洱茶时使用。三是进行二次渥堆发酵,其方式与常规普洱茶发酵相似,但水分宜少,茶叶含水量回潮到20%~50%即可。注意控制“渥堆”温度,适当高温有利于酸味的走失。此种办法适合生产企业对大量发酸普洱茶进行补救处理。二次发酵的普洱茶,初期水味重,汤色浓,呈红褐色,味醇和欠厚,陈韵弱。但如将其存放到“干仓”环境,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品质渐趋完善,亦能获得优异口味。

关于对普洱茶中的“酸”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有的说茶品中有一点酸味是正常现象,而又有其相反的看法,还有一说法是有的茶品带着特殊的酸味反而使茶汤入口更滑顺,许多陈年老茶中都会带有些酸味,众说纷纭;不知各位茶兄对普洱茶中的“酸”味有何见解请讨论。

问题有三:一、什么原因引起茶品发酸?二、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是否正常?三、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是否有存储的价值?以上的"酸味"是指在生茶上所发生的。

一是来源于土壤、环境,既所谓“山头气”,如易武地区原料的微酸,过去我一直不会形容,前日有朋友比喻是“酸梅汤”,想想蛮恰当。这属于爽口的酸。

二是来源于制作工艺,高温杀青、高温干燥的茶品,1-2年内会迅速酸化,属刺激性的酸,集中表现在后牙牙床、两颊后段的酸痛,既所谓“柠檬酸”。

三是陈化环境,干净、干燥陈化的茶,带清爽的“梅子酸”,促进舌面和口腔生津,干茶闻着也是微酸的蜜香。

四是后期作手整理的酸,如入仓茶高温退仓、或者用烘的方式处理,情形与第二类似。

稍稍补充:

1、与储藏环境的杂菌群的构成有关;

2、与茶箐的老嫩有关,一般而言,嫩叶因所含易分解糖类(单糖、双糖、尤其淀粉等)较多,同等储藏条件下,较易发酸;而老叶纤维类含量较多,难以代谢降解,相对不易发酸;

3、压制较紧的茶较易发酸,因产生的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难以散逸所致。值得指出的是,少量的酸味可使茶汤爽口,人称“梅子香”。犹如干葡萄酒一般,无轻微酸。

普洱茶为什么要采用重力揉捻?


普洱茶为什么要采用重力揉捻?

中国的六大茶类都有揉捻的工序。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普洱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普洱茶选用的茶叶与绿茶不同。绿茶选用的茶叶基本上以芽头为主,有纯芽头的,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两叶的,其茶叶的外观形态具有体形较小、娇嫩的特性。只适合“轻揉为主”的方式。但普洱茶由于选用乔木大叶种,其茶叶很少有嫩芽,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绿茶类的揉捻方式,根本无法将内质完全揉出。实际上,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还不如说“重力揉搓”更为贴切。

二是揉捻的温度不同。绿茶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之外,或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完成,在常温状态下的过程。

三是工序安排的前后不同。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是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茶叶揉捻的“大忌”,绿茶的“轻揉”,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会被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晒青工艺过程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加强,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更为彻底。

普洱茶对冲时要注意的地方


普洱茶对冲时要注意的地方普洱茶对冲也就是几款普洱茶品同时冲泡品饮对比。一般对冲采用的是正常普洱茶冲泡法。那么普洱茶对冲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要注意茶滋味混淆

在普洱茶对冲中,要注意几款茶的滋味混淆,由于对冲的的普洱茶是以品饮方式进行,一款茶最少要喝到10泡,那么可想而知几个茶同时喝的话,几个茶滋味如果不注意就会造成滋味混淆,喝完后完全分不出谁好谁坏。

第二、要注意茶品饮时间

因为不同的茶品滋味在口腔残留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品饮时要注意,在喝进去一泡之后,如果滋味还没褪尽就喝另一款另一泡,就是形成窜味。另一方面则是一杯茶多少时间内喝完,这关系到茶汤的温度,下面再说。

第三、要注意茶品饮用具

品饮的用具尽量使用茶汤滋味还原最好的,目前品饮用具茶滋味还原最好的排名分别是:玻璃杯——陶瓷——金属茶具——植物茶具——紫砂。所以,在对冲普洱茶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玻璃杯品饮。这样才能喝到最本质的茶味。

第四、要注意茶品尝方式

上面说过,品尝方式如果不统一,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就不会很准确,对冲由于茶品多,建议匀汤后再分配品饮,这样喝到的茶滋味比较全面,一般匀3次汤:1-5泡、6-10泡、11泡到尾水(15泡左右)。而品尝以小口品茗为主,每泡滋味散尽再接喝下一泡。

第五、要注意茶品饮温度

对冲普洱茶品饮的时候,品饮的温度把握也是很关键,一般建议茶杯中的汤温度(40-60)之间。这是最佳品饮温度。茶汤冷了或者太烫都不是很好。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据史书记载,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解放日报、大公报刊登启示,征求商标图案。华东公司职工曹承煦设计的商标图案(八个红色“中”字组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在众多送选图案中被选中,于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发给商标审定书,取得专用权。使用时间从1952年3月1日起到1972年2月28日。

既然20世纪40年代“八中茶”商标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子虚乌有,那1951年以前使用什么商标呢?老茶人李钧先生在大炼钢铁时期保留了两片印有“云南中国茶业贸易公司”商标的金属包装材料,我在重走茶马古道途中拍了照。商标呈盾牌型,繁体字,顺序从右至左。上述档案资料找到了铁证。李钧老人告诉我,云南中茶公司统一注册商标,安排顺宁茶厂和佛海茶厂使用。范和钧先生的任务同冯绍裘先生一样,发展云南红茶。他于1939年春,偕同张石城先生由昆明出发,经滇缅公路绕道缅甸到佛海,进行茶叶产制调查,工作半年多,冬天回昆明汇报并得到建厂指令。1940年春,他赶赴重庆,请中茶总公司支援技术力量。1941年秋天基本建成厂房,安装好制茶机具,生产了一批滇红,同时还生产了一些绿茶和紧茶圆茶。建厂期间,收购了私商加工的紧茶经缅甸、印度销往西藏(藏销紧茶为心脏型)。1942年4月景栋被炸,日军逼近缅、泰,茶叶出路受阻,7月省里通知停业疏散。这两年里,范和钧先生够辛苦的,他在昆明组织了90多人,包括泥水、竹木、打铁工人,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前往佛海筹备建厂。选定厂址,规划设计,从上海聘请电气工程师,动员在上海医院工作的妻子来云南,采购一批机器设备、医药器材、防疟药品、甚至日用百货,海运曼谷,经缅甸景栋转到佛海。他亲自跑曼谷购买制茶机器,去仰光采购水泥、钢筋,忙得不亦乐乎,不会有时间来替十年后的中国茶业公司构思和设计“八中字”商标,没有心情制作“贡品”,更臆想不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会变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而提前印在“中茶牌圆茶”的外包装纸上。范和钧先生含泪于11月7日率20余职工撤回昆明。1944年,曾一度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抗战胜利后又告停业,时间长达6年,直至1950年交军事接管。捉弄命运的日军战火,没让辛辛苦苦的范和钧先生同冯绍裘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茶叶史上的“滇红”之父。

尽管1951年底有了中茶牌商标,我问1953年奉调离开佛海茶厂(1954年改为西双版纳茶厂)到顺宁茶厂工作的黄方文老人商标使用情况。他告诉我当时没有生产,也没有定牌委托私商生产,商标之事无从谈起。他正在写文字材料来澄清事实真相。黄方文老人随谷应、唐庆阳从昆明乘火车到蒙自,在屏边住了一星期,等护卫的解放军一同赴勐海接收佛海茶厂。另一位汤仁良老人于1950年5月受思普边防军副司令余为民令,武装接收佛海茶厂(后移交唐庆阳)。汤仁良老人说:“国民党军队败走后,茶厂所有可搬动的东西荡然无存,一时无法全盘筹组生产。”那时茶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恢复生产,收购和调运晒青毛茶。黄方文老人和汤仁良老人还健在。到60年代,勐海茶厂的包装都还在普洱县印红印云南沱茶也成了神话。40年代康藏茶厂使用的是“宝焰牌”商标。

《普洱茶》里唐庆阳亲口对作者说“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作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这段有悖历史的话于1995年浮现,可惜唐庆阳老先生于1994年去世,有无亲口对作者说过,已死无对证。好在档案馆资料还在,浑浊尚可澄清。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一双眼皮凤凰

我在三醉斋网站上贴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散记》后,有几个茶友发短信要来昆明与我结识。一天上午,上海的茶友清心居士竟然摸到我的办公室同我饮茶交流。他是从广州芳村过来的。他说,在芳村不敢买茶了。芳村茶市上,要什么标贴有什么标贴,要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要什么茶品可以马上做。清心居士品普洱已有一定功底。我手边没有用来作对比的劣茶。他说不用了,市面上的冒牌货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也熟悉了那些味道。泡了三壶茶,不用我介绍,他和昆明的关燕小姐就认出了陈香味悠的那壶好茶。

我们品茶说茶。清心居士认为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说话间,公司参加广交会回来的同事送来芳村30元一张的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的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124页132项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133项标明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我告诉清心居士,图谱离谱了。计划经济时代,南涧根本没有茶厂,更不可能生产沱茶。下关茶厂的技术员林兴云八十年代中因故离开了下关茶厂到南涧,1990年南涧县长带人到勐海学习办厂经验,勐海副厂长卢云负责接待。南涧办厂和生产凤凰沱茶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下关茶厂原厂长李仕达到省公司告状,因省公司当时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八十年代后期办精制茶厂还要经省计委批准。宋文庚经理在大会上发火制止了南涧的行为。大理州政府也对南涧生产沱茶一事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清心居士说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出现的偶然性问题都有得文章做

晚上我同马来西亚茶人林福南先生和萧慧娟女士话别。聊到白天同上海清心居士的会面,林先生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换对襟衣服后变成茶博士,用耳朵就能听出茶叶好坏。这些年,外行卖外行,热闹;内行卖外行,冷清;外行卖内行,无门;内行卖内行,无聊。看来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二银毫沱茶

1984年以前,茶叶属于特控计划商品,邮寄一斤以上茶叶,都要有“省茶司”的放行条。在规划上,临沧被列为红茶生产区,没有紧压茶和普洱茶生产计划,区内所产的晒青毛茶按计划调下关和昆明茶厂。芳村出售的那张普洱茶图谱,既不能反映云南沱茶的整体情况,又不介绍主流茶品——云南沱茶和下关沱茶。除凤凰沱茶外,图谱特意介绍了临沧茶厂的银毫沱茶。图标很清楚,“银毫”普洱沱茶,云南省临沧茶厂出品。文字介绍是“银毫沱210X210MM1973~1985”,标明产于1973~1985年。台湾出的《普洱茶谱》121页将银毫沱茶分为70年代中期的三分熟茶和70年代后期的半生熟茶。有史可查,云南1976年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但只有下关茶厂可以生产。有文件为证,云南沱茶只分两类:用晒青茶压制的青沱和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压制的普沱。《普洱茶谱》是2000年12月31日由台湾盈记唐人出版社发行的,不知这些没有历史根据的荒谬说法源于何处?

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12月通过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了《普洱茶》一书。在190页里介绍的银毫沱茶,注明已存仓储藏了20年。按出书前一、两年收集资料时间推算,该产品出产时间为1973年前后。邓老不是云南人,书中的事发生的时候,信息还被海峡里的滔天大浪阻隔。最终的源头不该出在他老人家身上。他或许是找了不该找的人,或许是受资讯传递的限制,在无奈中出了错误。

不知道《普洱茶谱》和芳村图谱的作者去过几次临沧,我们可是几十次往返于无量山通往临沧的公路。记得有一次是从下关茶厂搭乘凤庆茶厂黄方文副厂长的昆明产吉普到凤庆,又从凤庆搭乘班车到临沧,在临沧两元一晚的小旅馆里发热找不到药,睁着眼睛熬到天亮。当时还不是厂长的董家顺来送我上的临沧班车。

临沧茶厂前老厂长董家顺于1990年退休。银毫沱茶的历史就开始于他在任时,时间是80年代中后期。1984年国内茶叶市场放开,但出口尚未开放。为避免发展势头正好的欧洲云南普洱沱茶市场受其它来货的冲击,省里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普沱出口作出禁止转口欧洲的规定,条件谈不好就不签合同。省里同时规定除下关茶厂外,其它茶厂不得生产普沱。董家顺老人在电话里向我详细描述了当年的情形。当时临沧地委有一位领导,在台湾的亲戚要求他帮助购买普洱沱茶。临沧茶厂派人到勐海学习普洱沱茶制作工艺,并开始暗中试生产。后来任销售科长的高军回忆,1987年学生实习时,不让他们进车间看普沱试生产。

将银毫沱茶出产时间提前到1973年,目的是在年份上弄虚作假。认真一点的话,只要把云南的老茶人召集几位,不用几个小时就可理清银毫沱茶的来龙去脉。前面有文人编史造年,后面有商家亦步亦趋按图索骥,普洱茶市场不乱才怪。2004年,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院竟在云南茶叶界面前展示所谓的“73—77年临沧茶厂生产的银毫沱茶”,依据和胆量来自几本“权威”的普洱茶书。在台湾自己乱,倒也没什么,眼不见,心不烦。跑来云南乱,那些年代的老茶人都还在,这些书还“权威”得起来吗?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三古玩

前些年我陪北京的朋友去逛昆明古玩城时,朋友看中一个小香炉。店主说,至少是汉代中期制造的,时间还可以往前走。店主开价是二万元,最后八千元成交。店主我认识,同意出售好像是因为熟识我的缘故,岂料鉴定结果出来,香炉竟是清代后期仿造的,市价两千多元。我当时很生气,要去找店主理论。北京朋友对我说,别人怎么吹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买古玩是买自己的眼力,走眼了也是自己的事,这可是行规,没得讲的。

此事可隐喻普洱茶。

翠湖宾馆在水一方茶馆开业前夕,馆主章琴女士邀请我去讲讲普洱茶。章女士办事很认真,不懂就学,有这种精神,她开办的茶馆一定会兴旺的。一个昆明的朋友,酷爱摄影和普洱茶,听说在翠湖宾馆茶馆品评普洱,也跑来交流。他前些日子在昆明一家茶馆喝了一壶据说有50年历史的普洱砖茶,消费二千多元。问他味儿如何,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看他茫然的表情,知道他对普洱茶的认识还有限。他问我那家茶馆怎么样,我跟他说起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毕业于云大外语系,做导游的叫做KITTY的女孩。我有她的姓名和电话。她在网上喜滋滋地告诉我,她带一个印度人到那家茶馆去买茶,三筒茶的价格三千多元。印度人前脚走,店主后脚跟上给了她一千多元的回扣。普洱茶是茶中古玩,买陈年普洱需要培养眼力。认识标牌,懂得香气滋味固然重要,但学习历史,了解时代背景知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芳村卖的云南普洱茶图谱谬误太多,我准备写一系列的云南普洱茶史话来逐一澄清。图谱中的云南普洱茶砖内飞,标明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57年生产的38X50MM枣香厚砖。在此我仅指出三点:一是1957年省公司的全称是“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名称中没有“进出口”,也没有“分公司”;二是1972年2月启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三是1976年才增加普洱沱茶和普洱砖茶两项生产。1957年到1976年,时间出入达20年之久,生个小孩都成人了。至于价格上闹出多大差距,我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想象,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空间,混水摸鱼者宰客会更加得心应手。标帖弄老弄旧,造假者办法多多,花几分钱的内飞成本,企图换得成千上万的历史价值。

而枣香厚砖的说法,也不知道是怎么“商文化”出来的。或许茶叶容易串味,不小心串出了大枣的味道?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四班禅紧茶

文革时期的政治浮躁,特征是追求某种革命理想而不惜毁灭一切。而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浮躁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抛弃理想、信念以致信仰,完全忘了还有明天。

我同友人去一家针对旅游者开的云南普洱茶专卖店,货架玻璃柜里有两个心脏形紧茶,边上的文字说明是从云南藏区寺庙回购得来的班禅沱茶,数量有160多枚。

中国名茶网:2002年12月12日文章《普洱茶之名品》,表述班禅礼沱系云南下关茶厂专为班禅大师特制的礼品,压制时采用“牛心”外形,共生产了六件,当时送大师四件,现下关茶厂、我中心各存一件,实为茶中珍品。

在电脑里键入“班禅紧茶”四个字,查找出来的卖货的店家有几十个。龙泉茶庄(中山)最离奇,售卖的班禅紧茶存放期有35年。云南大友在昆明办了一个普洱茶博物馆,2004年8月8日开业时兜售包装上标明于1980年冬天生产的“班禅紧茶”,不知库存有多少,光货架上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下关茶厂当时送班禅大师的总量。

表现商业浮躁的假货赝品充斥市场,人心变“牛心”,最终摧毁的将是消费者的信念。以史为鉴,看看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先说说概念。班禅紧茶不是沱茶,沱茶是“碗臼型”,而班禅紧茶是“心脏型”。“心脏型”紧茶源于唐代的团茶,清代在现今西双版纳的车、佛、南有较多生产。紧茶销往西藏有悠久的历史。藏民向喇嘛敬献哈达,可同时献上四个心脏型紧茶。紧茶带把,献哈达时才可以一只手握两个。滇西北进藏区的路冬天被大雪封闭,进藏的紧茶只得绕道缅甸、印度,因而40年代车、佛、南还保持藏销紧茶生产。藏商到云南收购紧茶,一元一个,贩到藏区,四元一个,茶马古道上的运输成本大大高于茶价。下关离藏区较近,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所以紧茶的生产重心慢慢移到下关。1941年,蒙藏委员会派代表格桑泽仁同云南洽商,各出资15万元成立康藏茶厂,周东白为首任厂长,生产专供西藏(藏区)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解放后,省公司指定下关茶厂为“心脏型”紧茶惟一的生产厂家。

1951年12月,“中茶牌”商标在北京注册,中茶公司通知全国国营茶厂使用统一商标。紧茶换商标,藏区却不接受。1953年,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紧急调运54吨“宝焰牌”紧茶到畹町,经缅甸、印度转运西藏。“宝焰牌”商标保留下来了,商标由红、黄、黑三色和三个部份组成。1.香炉采用宝鼎黑边,黄色金黄色金鼎。2.炉内四个桃形图象系元宝,象征贡茶。3.炉中火焰象征佛光,故为红色。金鼎中元宝的熊熊烈火燃烧正旺,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1966年12月,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部份职工在“破四旧”运动中贴出大字报,批评“宝焰牌”商标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迫于形势,省公司下文同意将“宝焰牌”改为“团结牌”。

解放后,一直有一股力量尝试终止“心脏型”紧茶的存在。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当家做了主,但“心脏型”紧茶不能机器生产,主人还没有被解放出来;二是创新开发的先驱,前进中总喜欢抛去传统的束缚;三是心脏型紧茶外形特殊,难于包装和运输。1952年3月16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加工200担方砖茶到西康省试销。

1955年4月6日,经省公司批准后,原料配方不变,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压制十吨到丽江等地区试销。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活动中,引人注目的产品中多了方茶、小砖茶。1963年9月,厂领导李时达带着省公司批准试制的砖型紧茶,率领冯炎培、沙永康等人组成边茶工作组,到中甸、维西征求藏民意见。1966年底,工人“闹革命”去了,工厂请居委会的老太太帮助扎茶、打包,不能机器加工的“心脏型”紧茶自然被丢到一边,有限的劳力用来生产机压砖片型紧茶。“文革”之风愈吹愈烈,茶厂群众组织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抢班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7年,“总公司”正式下文批准,将带把心脏型紧茶改成长方型砖块状。

70年代初,藏区传来饮用方型砖块状紧茶出现不适的消息。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问题,还是销区不对路;是误采误收了“荒野茶”,还是充满了藏传佛教色彩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消失的缘故,总之云南紧茶逐步退出西藏市场。计划经济时期,边销茶供不应求,人们尚未冥化,没有更多人关心藏民的要求。流年似水,二十年过去了,随着云南紧茶淡出藏区茶市,似乎没有人再记得这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的“宝焰牌”商标和心脏型紧茶了。198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视察下关茶厂时指出:仍有部份藏族人民喜欢原有带把的心脏型紧茶,希望恢复和生产,以资供应。为迎接班禅大师的到来,下关茶厂选用云南上等原料精心制作100斤礼茶送班禅大师和同来的客人。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最高的活佛之一,被称为无量光佛的化身。这批经过大师点化重新生产的礼茶,后人亦称之为“班禅紧茶”。视察期间,大师订购了700件传统原料配方制作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收。从此,下关茶厂恢复生产“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藏区的销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班禅紧茶用料极其特殊,与一般“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在茶质和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原料上乘、做工精细,没有丁点枯枝败叶,极易对照出赝品假货。

《普洱茶》123页:“左为第一批班禅紧茶内飞”,不符合事实。1967年到1986年都没有“宝焰牌”心脏型紧茶生产,这款内飞用的是50年代省公司名称,却又是简体字。而班禅大师86年到云南,礼茶上宝焰牌商标的落名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关茶厂出品”。

在视察了下关茶厂二年半后,班禅大师圆寂,“宝焰牌”心脏型紧茶是他留给藏区人民的慈悲心。今天的商业浮躁远离了佛的慈悲,如果没有了精神上的信仰与追求,物欲横流的市场究竟能走多远?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五丽江问茶

时逢国庆大假,又来丽江怀旧。观看四方街民族舞和逛街之余,也顺便走走茶铺。普洱茶雄风重振,在古城转前转后,都能见到新开的茶铺。

(一)四方街中部一条小巷里有一家专营台湾某茶商普洱茶的店铺,我们走了进去。包茶叶的纸张,没有印刷任何图案和字样,有散茶,还有沱茶,但都是清一色的熟茶。我刚拿起一个沱茶,还未打开包装,店主已经热情地换上一个去掉包装纸的样品让我闻。

“这是烘焙普洱茶。烘焙后不会有霉菌,常饮不会有害身体健康。烘焙后茶叶由内向外收敛,工艺特殊。”

闻起来有一股明显的烟焦味。“普洱茶是茶马古道上走出来的,过去自然陈化,没听说过烘焙的说法,现今的人工发酵,也没有烘焙这道工序......

“那只是你的看法,”店主打断我的话,脸色已由晴转阴。

我不想惹事,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便招呼几个同伴离开。这个茶我喝过,是张国立先生送来品尝的。一小块长条砖,装在蜡染布袋里。烘焙后不再有后续陈化,凝固的苦涩味伴着烟焦味,辛辣地刺激味蕾和喉头。好友国立没有继续喝这个茶。大家知道,烘焙茶快要“流芳百世”了。

(二)又进一个茶铺。店主是福建人,但卖的不是乌龙茶。

他介绍了一个15年的普洱茶饼,开价是180元。包装是机制纸,印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字样

“电脑字是95年以后的事,机制纸……”

不等我说完,他抢着说:“包装是新换的。在窑洞里存放了15年,旧包装不能用了。”

“放窑洞?”我们一副疑惑的表情往外走

福建人追到店外,“别走嘛,你们出个价。”

我们头都不回。

生活在云南高原和珠江流域的人真不知道窑洞是怎么挖出来的。

(三)店铺的醒目位置,展示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块“建国茶砖”,生产时间1949年,用熟茶压制。

造假的人不知道试验生产小块边销砖茶是50年代后期的事,人工发酵普洱茶是1974年以后的事,当然更不会知道生产普洱砖茶是1976年以后的事.

我们没有进店,只摄了一张有趣的“建国茶砖”。

(四)在货架上发现两块白纸盒装“普洱方茶”。这家茶铺,半边卖古玩,半边卖陈年普洱茶。

80年代初安排生产普洱方茶时出了两个差错:一是包装上印的是“普洱方茶”,但茶体却是晒青方茶,名不副实;二是计量单位表述有误。广州交易会上,陆伟镇老先生和香港负责供应零售商店的中国国货有限公司的采购员都说,放到市场上会闹笑话。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与销售脱节,改动很难,业务员只好将“普洱方茶”销往日本或其它地区。而这些细节,造假者是不会知道的。

眼前的“普洱方茶”,茶体是地地道道的人工发酵茶,计量单位表述准确,原来光白的盒底还加上几排说明文字。名副其实了,然而却假了。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六云南熟茶

众所周知,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末代,指的是清末民初。思茅当地报纸亦报道展示的末代熟紧茶生产于1927年。记得八十年代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香港茶人陆伟镇先生说过熟茶生产50年代初才在香港出现。为搞清熟茶的历史,我最近到香港走访了现年八十六岁高龄的陆伟镇老先生。

我同陆伟镇老先生于1982年在杭州茶叶出口洽谈会上相识,他16岁在广州当茶叶学徒,后移居香港,毕生做茶叶生意。我们多年不见,相见分外高兴。他虽然退了休,还在为元亨茶行顾问茶事。他生命中的70年,是同普洱茶连在一起的,他是普洱茶历史变迁的活见证。陆老先生提供了一份文字材料。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份改为散茶。老先生不知道的是,建国初期内地土改,茶行老板成分高,正在运动中,故而紧茶加工中断了。云南山高路险,旅途遥远,茶行雇佣马帮,一匹马只能驮运50公斤散茶,紧压茶却可以驮运70公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方式,决定了紧压茶的身世。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没有熟散茶,自然不会有熟紧茶了,因为生紧茶不可能再人工发酵为熟紧茶。是时香港经济发生变化,地价高涨,散茶体积大,存放成本高,人们发明了发水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又一个历史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了进来。1955年11月2日,省公司通知下关茶厂对出口紧压茶进行后发酵实验。由于缺少资信,试验不了了之。1973年4月3日,“省公司”召开茶叶加工座谈会,上午传达外贸部李强副部长讲话,下午讨论,下关茶厂的代表林兴云问李强副部长讲话中提到的“普洱茶”是指什么茶。事实上李强副部长讲话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人工发酵普洱茶。

许多普洱茶书对熟茶一贬再贬。当我写了云南普洱沱茶在法国大行其道后,有人专门问我,到法国的云南沱茶是生普还是熟普。回答是肯定的:熟普!云南普洱沱茶是用人工发酵普洱散茶压制的,法国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云南沱茶进行的系列研究和药理实验,对象都是熟茶。法国人与我们不同,注重药理结果而不过分注重过程。话又说回来,等几十年的陈化期,法国佬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云南1974年开始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几十年来基本上出的是熟茶,生茶出口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的分类上都列入了绿茶类。人工发酵普洱茶是发明创造,与自然发酵异曲同工。当然,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普洱,陈年是需要岁月洗礼的,只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陈化时间大大少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既决定于渥堆技术,又决定于存放时间。发酵时出现黑霉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报废了。熟茶的优点是立竿见影,存放五年以上就能喝到一杯醇和的普洱茶,缺点是渥堆发酵茶身受损,不耐放。生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耐放,待醇和时,茶汤中还有一股活力;缺点是陈化周期长,老子存茶儿子喝,会渐渐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市场上有人提倡喝尚未陈化的生饼,那不是喝普洱,是喝绿茶,一是浪费,二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和陈香,喝不到历史、喝不到普洱茶奉献给人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有一个茶友说得好,霸气大的新的生茶,现在喝一是口感不好,二来也是浪费;没霸气的新的生茶,尽管口感还行,但是达不到甘纯滑陈的口感;没霸气的新茶,存放也没用,不如现在喝。

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重,太霸气,对味觉的刺激太强,生产的滇青茶和滇绿茶口味不适合已适应小叶种绿茶口味的许多销区。二十多年来,我们邮寄大量云南绿茶样品到非洲绿茶销区,甚至组团到摩洛哥等国推销,但一点回应都没有,一斤茶也卖不出去。普洱茶的“醇”是由生涩对应来的,越生涩转化得越“醇”。小叶种“普洱茶”不耐放,不出“醇”,因为它不够苦涩。正如食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又如同酿酒葡萄,苦涩味极重,当水果吃,味则不对路。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若要喝绿茶,有龙井,有碧螺春,小家碧玉,性柔味薄,没必要去会五大三粗、生涩刺喉、还不会温顺体贴的高原汉子。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七“干仓”砸“湿仓”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2003年3月5日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茶。

这个定义,既包括了历史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制成品经自然发酵而来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烘青毛茶,130度以上的高温烘烤,使其丧失后发酵有利条件,最终加工成一至四级等滇绿茶系列产品。晒青毛茶,未经后发酵,传统上加工成云南人熟悉的属于绿茶范畴的滇青茶,系列产品有春蕊、春尖、春芽、春玉、滇配茶等。普洱茶之绝,在于她的后发酵。先人没有烘干机,只得依赖自然。柔和的阳光没有使青茶定格,不经意间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普洱茶区别于滇青茶,在于他的后发酵,滇青茶不能叫普洱茶,因为没有后发酵。如晒青毛茶及制成品未经后发酵(包括人工和自然)也纳入普洱茶概念,那可是天下乱弹琴了。

微生物的繁衍过程叫发酵。发酵的先决条件:一定的水分、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氧气。没有水,就不会有发酵,道理同星球上没有水就不会产生生命一样。同港九茶叶商会小聚时,说到几十年前有人用塑料纸密封生茶饼,后来打开,变化很小。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许多普洱茶书,把“干仓”捧上了天,殊不知没有一定的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新认识的茶友作家吴合对请我同台湾来的江先生在他的《知轩斋》品茶,我们在干仓和湿仓问题上意见相左。他一味扬干贬湿,我却有不同认识。干仓水分越少,茶叶陈化速度越慢。发酵陈化的目的,是散除杂味涩味,引导出醇和平滑,陈香久驻,充盈饱满不锁喉的感觉。存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是必要的。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周琮先生应邀来云南交流普洱茶发酵工艺,他讲了普洱茶在加工和保管中需要一热一冷、一伸一缩的道理。云南是高原立体气候,有几个特点:白天和夜间温差大;室内和室外温差大;山顶和山脚温差大。晒青毛茶水分一般保持在12%以上,为防止破损,马帮捆扎运输前还要再撒清水回软茶包。走入干热河谷气温颇高,走上山顶空气凉爽,加上白天升温,夜里降温,茶胚在不停的一伸一缩。运输方式改变后,时间大大缩短,在存放中继续保持正确的发酵陈化尤为重要。江先生试验过,一块茶饼在干燥地点存放了十年,变化不大。片面强调干仓,结果是老子存茶,儿孙辈享受,意义有多大?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在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观察。技术掌握得好,出正常的白毛,堆子温度高了,茶胚烧掉,温度低了,堆子表面出现黑毛。后两种情况茶叶都做坏了。对湿仓有争议,是因为部份货品有时会出现黑霉和绿霉,笔者认为还是技术掌握不当,或湿度过高,或温度不适。以此全盘否定,不让茶叶置放地点间歇保持一定的水分,甚至装上除湿机,在观念和做法上都是错误的。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货品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一定能够陈化出好茶品。最后,江先生和我统一了认识。江先生的湿仓概念是因为个别商人为了商业目的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或直接摆放在潮湿之土地上,生长出其他种类的霉菌,以达到普洱茶所谓的陈化和年份。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茶自然就没了存放的韵味,也就没了普洱茶保健的效果,反而伤害人体。这很容易鉴别,人为的“湿沧”开汤后会有刺鼻的气味,汤色黑混,锁喉,干茶见红色霉斑,冲泡后叶底发粘稀烂,而自然的仓管置放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此仓非彼“沧”。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八 铁饼神话

传统加工圆茶的模具,原是石质的。加工时,布袋里装上茶叶,袋口打个结,置入木模或石模压制。袋口打的结,正好在底部留个坑。技术革新的热潮,一直在鼓励改进模具,试图用机器替代笨重的手工操作。50年代中,铁制模具出现了,但只试验,没有正式生产。70年代初,开始用机压模具生产饼茶,因未使用布袋,压出的饼茶底部无坑,边缘平直,与传统的泥鳅边大不相同,被称为“齐边”七子饼茶。机压同人压完全是两回事,紧结度比正常饼茶高了许多倍。机压铁饼难掰难陈化,入市后没有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没有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铁饼的优点。这批前所未有的茶品,成了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奇闻逸事。同时,也有人出来编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

普洱铁饼的佳话成了普洱茶文化的一部份,以至于网上有多名茶友嘱我一定求证核实。我三进三出下关茶厂。应我的要求,罗厂长走访了退休老职工,原供销科长及技术员李鸿基、马俊堂等人,详细了解下关生产铁饼的时间、过程及加工模具情况。经回忆和查实历史资料,60年代前只有石头模具生产的饼茶,没有生产过铁饼。70年代改进模具后只生产过一批。我从厂里送来的十几箱历史样品里,找到了1972年的铁饼。装铁饼样品的纸袋上还有72年和机压字样。这款茶较特殊,内飞没有压进茶体,从外型、茶质、色泽、松紧和尺寸来看,正是香港新界茶博会展出的铁饼。《普洱茶》154页上那图茶,内飞压进茶体,不要说不是50年代初期的产品,连72年那批独一无二的铁饼也不是。圆茶是出口产品,不知为什么会在书里被立即运销西藏和新疆。下关茶厂志130页,圆茶“注册商标统一为‘中茶牌’,开始是红印中茶牌,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红色的,到了50年代末改为绿印。”邓先生照片里送给冯厂长的“铁饼”是绿印,文字说明又是50年代初从勐海调原料来压制的,前后矛盾。台湾另外一本书《普洱茶谱》(发行人黄键亮)69页也做了假。悬挂于各茶庄店铺上的百年普洱茶图谱又多了一个赝品。生产“最普通下关茶”的下关茶厂,沾了六大茶山原料的光,压制了空前绝后的茶品,殊不知香港茶客赞誉的铁饼,原料来自澜沧江两岸的勐库、博尚、凤庆和景谷。

有一次在广州芳村见到皱先生和邓先生,入到一条是叫云南一条街的云南茶叶区,居然见到有人冒充他老人家的茶叶照片挂在墙上,而云南籍店主居然连皱老先生都未能认出来,呜呼,后进到原广州本地人最早的真正芳村,受到老茶商的热情接待,真是什么才是爱茶人,洞企石茶叶市场是顶起云南茶叶的中坚呀。

看来藏送云南茶叶的未来不止是广东省某些地方的人,还有云南的本地人呀。

如何简单判别普洱茶的优劣?


如何简单判别普洱茶的优劣?

选购普洱按工艺主要分为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熟茶发酵程度高,性温。生茶发酵程度低,新茶性寒,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生茶自然发酵,发酵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温和。

一般来说,夏天天气热喝生普洱,可降火。不过寒性体质的人要慎重;冬天比较冷,喝熟普可以暖胃。

普洱熟茶的鉴别

以宫廷熟茶为例。

一、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

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暗红、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二、香气: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

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三、滋味:醇和,爽滑,甘甜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

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普洱生茶的鉴别

一、干茶:青黑色

正宗生普的干茶应该是青黑色以及夹杂黄白毫的组合,有些年头的情况是青黑色转红、转褐色,而黄白毫则转为金毫。索条应该是要成梭状的比例高、片状的少。

如果看到任何绿色甚至隐含绿色的茶面,则要小心了,要么不是普洱茶要么不是晒二、茶汤:淡黄色、黄色

茶汤应该是淡黄色、黄色、琥珀黄色,茶汤颜色有温暖感。

如果看到任何绿色或者冷调子,则要小心了。

三、茶底:黄绿色、暗绿色

生普茶底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无杂色,有条有形,展开仍保持整叶状的为好茶。

如果看到茶底的叶子大多都不能展开,呈现手风琴那种多重褶皱、或者呈现边缘卷曲,则很可能不是好茶。

掌柜寄语

茶叶这玩意,还是靠自己的舌头来收获最重要,不管别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自己觉得好喝就是好喝,不好喝就是不好喝。

当然也没必要去评价别人的口感。至于标杆茶什么鬼的,完全也就是个忽悠人的,一群茶友在一起喝得多了,还需要什么标杆么?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为什么要拼配?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

转自:石昆牧

拼配概念

1季节拼配(春雨秋).........春茶拼配秋茶为增加口感、降低成本与量产,拼入雨水茶为降低成本与量产。

2茶种拼配(台地古树)........降低成本与量产、增加口感、稳定批次品质。

3级数拼配(盖面)........降低成本与增加美观。

4年份拼配.......稳定品质、增加口感、量产。

5发酵度拼配(少见,包括生熟拼配).....增加、改变口感。

所谓纯料,所辨识的是其缺点而不是优点,因为优质茶的取向非常一致,走向终极,味道都差不多,「香气饱满」、「韵底长而深」、「层次感」、「穿透性」、「香甜苦涩酸的均衡」等等。所以在拼配概念中,要先有「互补」、「强化」概念,也就是扬长补短,而不能出现拼配杂味。在这基础上,可以了解到并非使用最好最贵的料就能拼配出最好的茶,时常好茶之间都有相互?触与矛盾。香型、苦涩、柔滑度、留存度、广度、深度等,都不容易并存,甚至会相互抵销,这也是拼配难度所在;简言之,拼配须达到一加一要大于二的效果。

这几天的纯料辨识与拼配教学,由斗记所提供原料共十六茶山十七款茶(一款巴达荒地)。让大家最感兴趣以讶异的,就是茶菁之间的相互矛盾,尤其是优质茶品之间对等拼配容易出现杂味与水味,竟有种一山不如二虎的感觉,「主次」的观念在普洱茶中也能体现。反而,个性不是很显露的茶菁却时常能对等相容、互补。有些茶适合当主料,有些适合当配料,有些只适合当螺丝钉、当铺底(量大之次料),有些原料连我也掌握不了。?与学,大家继续学习,永无止境的学习,共勉之!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又称速溶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唐宋以来普洱茶就久享盛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花色品种最多。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早在18世纪,欧洲的茶商就从中国进口一种用普洱茶浸提液浓缩制成的深色茶饼,每块重6—7克,溶化后可供10份早餐用茶,这便是当时的普洱茶膏。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干燥等。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1、采摘及处理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以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资料:普洱茶的加工和分类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

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75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浅谈普洱茶的黄片


浅谈普洱茶的黄片

什么是黄片

并没有一本教科书上专门有十分明确的关于“黄片”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黄片”,仅仅是在普洱茶界的提名,并不适用于其它茶类。其次,最早的关于黄片的说法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长老了颜色会泛黄,就称其为“黄片”或者“老黄片”。

我们现在统称的“黄片”,大多是指采摘茶菁的芽叶中,包含三叶及以上的大叶、老叶(一般不会超过五叶)。这些叶子由于叶质含水量相对较少,叶片相对疏松、粗大,杀青时较易失水变黄,且揉捻时又不宜成条,而被作为“黄片”拣剔出来,以保证茶叶的卖相和观感。由此可见,“黄片”事实上就是相对粗老且揉捻不成条的叶片。

黄片的品质

除了比较粗老以外,“黄片”的品质和所选茶菁的原料品质是一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尤其是一些既源于名山又来自古树的“黄片”,本身原料的出身非常“高贵”,由于是被“拣剔”出来的“副产品”,价格常常会比“主产品”便宜很多倍,所以,喝起来非常划算(比如:倚邦黄片、昔归黄片、冰岛黄片)。

因为,这种高品质的“黄片”,其滋味在保留了大部分“主产品”风格的同时,滋味更加的甜滑柔醇,不苦不涩,有着另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态:性情和气,态度温和,不温不火,独具韵味,故,颇得很多茶友的喜欢。

黄片的冲泡

一般要求水温要高,投茶量要大,最好是直接投进壶里煮饮,这样才可以充分展现茶的滋味。

所以,如果你比较喜欢慢时光,喜欢在阳光暧昧的午后,在阳台上静享生活的安适,煮一壶老“黄片”慢慢咂摸、伴着一段音乐、捧读一段文字,将是非常好的选择。

“老黄片”为什么如此好喝?

一般来讲,茶叶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等级低的茶叶中茶多糖的含量高于等级高的茶叶。“老黄片”由于茶多糖含量高,所以,滋味比较甜醇,又由于咖啡碱、茶多酚等含量相对嫩芽嫩叶较少,所以,少苦少涩,滋味温和。

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是由茶叶中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的一类复合物,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称为茶叶多糖复合物,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0%。

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核糖、半乳糖等组成,是茶叶治疗糖尿病时的主要药理成分。

茶多糖对身体有好处?

降血糖作用:茶多糖与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一同使用,能够增强药物的降血糖效果。

降血脂作用:茶多糖能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抗辐射作用:茶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放射性伤害、保护造血功能的作用。

另外,茶多糖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凝血、抗血栓、降血压等功能。

黄片在存放过程中,转化比较快。原料优秀、存放得当的“黄片”,会表现出非常好的茶气、香气、醇厚度、滑润感以及独特的老茶之“药香”的品质。

所以,不要小瞧被“拣剔”出来的黄片。

普洱茶加工: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普洱茶加工工艺: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普洱茶的保键功效、美容作用、收藏价值、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所以普洱逐渐占领市场成为了主流产品。普洱有分生茶、熟茶、紧茶、散茶、圆茶等,而每种茶的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而一款好茶,在制作上是不容许出错的,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其实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

1、传统普洱紧压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2、传统普洱沱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3、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4、传统普洱圆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5、传统普洱砖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6、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方法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以上是六种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希望本文的简介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一款好的普洱茶必须经过严格的工序才能制作出来,如果想进行购买普洱的朋友,一定要认清普洱的品质。建议大家选择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专卖店进行购买。

如何通过茶底鉴别普洱茶优劣


如何通过茶底鉴别普洱茶优劣

茶叶,作为可以冲泡饮用的一种植物原叶,其冲泡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其相应茶品品质的优劣。在茶叶品评中,评定茶叶叶底也被列入了茶叶审评环节里的重要一环。今天,就来说说如何通过茶底来鉴别普洱茶的优劣。

观察普洱茶叶底前的准备

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杯盖或干净的白纸面上等,注意倒的时候,要把粘在杯底、杯壁还有杯盖的茶叶都倒干净。之后将之拌匀、铺开、摊平,以便观察。

主要从以下因素来鉴别观察

一、色泽情况

生茶:润泽匀亮,呈嫩黄带乳白色或黄绿色/暗绿色,无花杂叶,无杂色

熟茶:油润匀亮,呈猪肝色(褐色或褐红色),无黑色或靛青色茶条

注:正常情况下生普老茶的茶底会有不同程度的返青,熟茶的茶底则不会返青。二、老嫩程度

生茶:芽头和幼嫩叶片含量多

熟茶:芽头和幼嫩叶片含量多

注:由于芽头木质化程度不高,内含物质偏少,好的普洱茶多用一芽二叶的鲜叶制作,并非芽头较多或者全都是芽头的茶就是好茶。

三、匀整度

生茶:长、短、粗、细较均匀,断碎茶少,无茶末,无褶皱

熟茶:长、短、粗、细较均匀,断碎茶少,无茶末

注:普洱熟茶经过发酵后,叶底完整度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破碎情况。四、柔软度

生茶:叶质柔软,不硬翘

熟茶:叶质柔软,不硬翘(老茶叶质较硬)

注:优质的生茶熟茶,除了叶质柔软,弹性好也是关键评定因素。

五、有无杂物掺杂

生茶:无其它杂物掺入

熟茶:无其它杂物掺入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通过叶底评定普洱茶优劣的方法,由于普洱茶种类繁多,分类也多,除了生茶熟茶之分,还有古树茶、乔木茶、小树茶、台地茶,春茶、秋茶、拼配茶等之分,所以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评定标准。

就拿台地茶来说,它本身的特征就是叶面较为薄弱,如薄纸般易折。其在泡汤之后基本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很难展开,可以说叶子愈薄品质愈差,但即便是很好的台地茶,也很难与优质古树茶相媲美。

因此,茶叶叶底只能作为判断一款茶叶品质的要素之一,想要整体评定一款茶的好坏,还需通过制作工艺、仓储条件等来综合评定。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加工:浅谈采用对冲法辨普洱茶优劣》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喝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