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知识】

擂茶是湖南桃江县的特有茶品,也是桃花江一带独有的茶文化载体。说它是茶,其实它比其他地方的茶更复杂,更有营养,其擂茶、喝茶的氛围则更是独具特色。

擂茶的原料可以是茶叶、花生、芝麻、绿豆、白糖、黄豆、玉米等,可以是其中的某几样,但常用的是茶叶、花生、芝麻。为了这几样茶料,母亲费尽了心力。每到春耕时节,母亲总是千遍万遍地要求父亲多种些芝麻、花生,甚至还在家务之余亲自下地帮父亲下种、施肥、除草、采收、晾晒、储存,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对于妈妈,家里可以没有饭吃,但不能缺少擂茶。孩子们小的时候都不懂事,经常偷吃妈妈的芝麻、花生,妈妈千方百计地藏,淘气的孩子们则翻箱倒柜地找,往往是找的比藏的更高明,妈妈每一次都藏不住。我们都知道母亲对于芝麻、花生的重视,记得我最小的弟弟,大概在他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烤火、聊天,他突然学着大人的模样,双手吃力地将右脚提到左腿上,翘着二郎腿,认认真真地说:“我要长大了,就给妈妈芝麻、花生。”可他说话有点大舌头,把芝麻说成了“蓖麻”,把花生说成了“巴的”,把屋子里的人逗得哄堂大笑。孩子们长大后,不管是谁从什么地方回家,都会买一些芝麻、花生之类的茶料带给母亲。

在我的印象里,打擂茶是一件非常快活的事情。擂茶的工具主要有两件,一件是陶制的擂钵,钵体内是一道一道的齿槽,钵体外则是光滑锃亮的陶面;另一件是一根茶树制成的擂茶棒,如果谁家的擂茶棒又直又长又匀称,那可是一件令邻里们艳羡的物件;讲究一点的再用木头做个擂钵托。打擂茶时只要把茶叶、花生、芝麻等茶料一齐放入擂钵里,手持擂茶棒,两腿把擂钵夹紧,擂茶棒搅着茶料顺着擂钵内壁上下飞快地旋转,时快时慢,时上时下,茶棒与擂钵壁的摩擦声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欢快、流畅!娴熟一些的还可以左右手轮流持擂茶棒辗磨,另一只手还可以自由地旋转擂钵,两手配合非常自如,不过那一般只有男人们擂茶时才能做到,婆娘们是很难做得到的。母亲身子骨弱小,体力不是很好,可擂起茶来,还是有模有样,没有发现她因为擂茶为难过,抱怨过。茶料辗细后,再加些温开水或凉开水,搅匀,盛到茶碗里,再放入油炒的嫩玉米或干米饭或花生仁等,依据品味各施其料。喝起来那叫一个香,嚼起来那叫一个脆,尤其是夏天,喝一口凉凉的擂茶,那叫一个爽、一个润,特别的解渴!《本草经集注》中说擂茶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真可谓“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擂茶除了自己家人解渴降暑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来招待客人。家里来了客人,打上一钵擂茶,那是“必须的”。而且不管在任何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妈妈都会打出一钵擂茶,邀请邻里乡亲一起享用,一边喝着茶一边聊天打哈哈,“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一钵擂茶不仅能喝出健康,还能喝出邻里的感情,喝出家庭的和谐,喝走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喝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不知不觉中一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过路的陌生人遇到这种时候,妈妈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他或她盛上满满的一碗,喝完一碗还会再问要不要再添,如果需要,妈妈会让他/她喝够。陌生人喝完茶,道一声谢,就继续赶路了。父亲也是个好客的人,更是一个爱喝擂茶的人,但对于妈妈过于频繁地打擂茶,过于热情地招待陌生人,经常为喝茶忘了时间的习惯很不满。不满归不满,只要喝上妈妈的擂茶,父亲就没话说了。

十多年前,妈妈的一场病,造成右侧肢瘫痪,自己的生活不能全部自理了。随着岁月的更替,打擂茶的工具也由电动的机器代替了原来的擂钵、擂棒,打擂茶就成了妈妈的一种奢望。但孩子们都知道妈妈爱喝擂茶,每天都会用机器打擂茶给妈妈喝。我离开家乡30多个年头了,最为思念的也还是妈妈的擂茶。去年年底,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珍爱的孩子们,也离开了她珍爱了一辈子的擂茶。

Cy260.com精选阅读

西禅茶缘


仿佛池角的一朵睡莲,一个小茶室,在西禅寺大门左侧的极僻静处,静静地开张了。缘因茶起,因茶结缘,故谓之茶缘。方丈雅好字画,便邀字画界的朋友间或来此小聚。既有四季不断之香茗足供啜饮,又有四壁常新之字画可供品评,于是茶馆又冠以西禅书院之名。茶缘墨缘,有缘不请自来,于是来客常满。

然而西禅究竟清静之地,茶淡,人也淡,故前来吃茶的多是一些孤癖之人,静静的来,偷偷的去。有时几个熟人不期而至,话多嘴杂,便有人焚香盥手,抚弄古琴,曲调多高古玄远,谈话人的心境经此一挑一拨,果然火气立即小了很多。四周本来音调就不高的喁喁细语,霎时又变为窃窃私语,最后经常只剩下古琴微颤的独语了;有时一曲方尽,四座凛然,唯见窗外一片月色皎洁,清风弄影。

由于地僻人静,自然有人打主意来这里谈女朋友。然而人甫落座,茶未入口,已觉神闲气定,心无旁骛,再看对面原来顾盼有致的眼波,已然寂然凝静。于是坐了一个晚上,彼此手都不曾握一下,而对对方的了解却自此又加深了一层。曾经带了几位商界的朋友来此品茗,友人发现新大陆似的两眼发亮,连声说好地方,当下筹划下次一定要找几个人来这里打扑克。过了一段时间,又碰见这位兄台,笑问最近是否到西禅寺打扑克?不想这位老兄竟一脸的羞赧之色:“去了。太静,容易分心,老出错牌,没打上一盘就不打了。”

方丈是个健谈之人,然而所谈多不涉佛法,亦不避俗务,凡事以平常心度之,大处着眼,娓娓道来,每每令人折服。有时夜阑更深,茶客渐次散去,茶室顿觉空旷,方丈便建议移座禅院深处的方丈室。于是一路扶花掠草,曲径通幽,佛堂灯火昏黄,池畔宿鸟啁啾。拐角处,忽见一庭月光如瀑,两株广玉兰敬立如仪。月下花左,一朱红色小门隐约可见,方丈挽袖轻叩,小和尚揉眼应门,情景如梦如诗。及进入方丈室坐定,大家忽然无话可说,于是四周愈静。俄顷,炉上水壶开始呢喃,案头香篆氤氲四起,只见来客一个个恍兮惚兮,如醉如痴。方丈张罗罢茶具,以方巾拭手,朗笑道:“这叫渐入佳境!”语毕,满座欣然。

淡淡的茶平静的心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着电脑硬盘的呼呼声和自己喜欢的音乐,浏览网页,轻敲键盘,写些只有自己才喜欢的文字。喜欢随手拿来一本书,慢慢翻看,旁边泡上一杯清茶,倒不是嗜好喝,欣赏地是这杯茶不紧不慢地飘着热气和升腾满屋的清香。舒展开来的叶片正如耳边流淌的音乐,让我感觉自乐和幸福。微弱的快乐和幸福别人是无从察觉的,只需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寻觅。呈现于表面的快乐常被一个微笑、一个闪烁的眼神所传递,而这种急促似的快乐往往不能长久延伸,它是短暂而易破碎的。让自己陶醉在一杯清淡馨香的茶中,这种简单的方式却能让冷漠的心滋生出温暖,感受着一片茶叶,一滴水的淡雅。

端着茶杯凭窗而立,无语胜有语,仰望广袤的天空、疏朗的群星,遐想着音乐里那钢琴与长笛所营造出来的空灵意境。冬去春来,岁月蹉跎,时间像永不会返回的朋友有聚就有分,邂逅了便注定成为永远的回忆与遗憾。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的心路历程踏实而坚定,这一年里的收获富足而欣慰。仰望星空,遥望未来,人生变化无常,生死更是无从掌控,跟随着自己的心走,跟随着自己的心而微笑。

手中的茶氲出白色的雾气,一点一点弥漫开来,最终消逝在视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轻轻啜饮一口,唇齿留香,一片小小的茶叶却蕴涵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阳光风雨的洗礼,被人采撷存贮起来,轻柔地洒到茶杯中注入沸腾的开水,在水中早已干涸的生命因有水的陪伴又重新复活,开始舒展着自己长眠的睡眼和腰肢,原来生活的意义在于有人陪伴与簇拥。冰凉的手因有一杯热腾的茶的衬托而变得温暖,这份纯洁简单的温暖唤醒了自己沉眠的心灵。感谢所有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我将不会再孤单。

翻开记忆的扉页,一页一页仔细地回味。曾经为何而泪流满面?曾经为何而雀跃欢呼?曾经是谁在耳畔吟咏爱恋?曾经又是谁斟一杯酒对月宣誓着彼此真诚的友情?将所有的过去用一个恬淡地微笑来回答。

继续追溯往昔的种种,生活留给自己唯一值得珍藏的就是这本用自己的心和时间来装钉成册的“回忆”了。手中的茶温渐渐消逝,也将自己从冥想的世界里带回到现实的音乐中,惟妙清脆的钢琴声依然在耳畔盘旋。垂下头又轻轻地啜饮一口,闭上双眼尽享着它的芬芳与醇香,原来此刻自己心是如此的澄清和快乐。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山区、客家人聚居地的人们,有着喝擂茶的喜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流行喝擂茶。在湖北咸丰与贵州接壤之地,也有喝擂茶的习俗,当地群众常取茱萸、胡桃、生姜、芝麻捣烂,煮沸后作茶以享客或以自奉。擂茶有着丰富的作料,具有鲜香咸辣等多种口味,其原料也因地制宜,作料多寡不等,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湖南当地的老百姓早有吃擂茶的风俗。在湖南常德,清朝嘉庆年间修的《常德府志》中就有记载:“乡俗以茗茶、芝麻、姜合阴阳水饮之,名‘擂茶’,桃源县志名五味汤,云伏波将军所制,用御瘴疠。”相传在东汉建武年间,五溪蛮叛变,顺沅水长驱直进,克郡攻县,大将马援请进,率军追至乌头村(今桃花源境内),一时之间攻克不下,又值酷暑火热,军中瘟疫流行,主帅也病了,全军被困于此。由于马援军纪严明,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当地有一位老妪献“三生汤”秘方于马援,治愈了全军的疾病。从此该秘方发展成为当今的“打擂茶”。所谓“打”者,就是“制、喝”的意思,当地人习惯喊“打擂茶”。

制作擂茶的茶叶一般都选择老叶,老叶味浓,能提神醒脑,夏饮解暑不怕热,冬饮添暖不畏寒,健胃健脾,爽口洁齿。擂茶有着诸多优点,可以健脾、祛寒、暖胃,同时因配料的不同及分量的加减而产生的功能也不同,加入菊花、金银花等配料可以增加凉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加入薄荷叶则可提高去湿热的功效;加入陈皮、肉桂等可提高温性,有助于祛寒。

在湖南桃源等地,喝擂茶的习俗中,有用当中餐的,也有在早餐中餐之间当“点心”的。喝擂茶能上瘾,一些年纪大的乡亲,一天不喝擂茶,就觉得全身哪里不对劲。喝了擂茶,立刻觉得神清气爽。逢年过节待客人,首先就是喝擂茶,并在晚上作“宵夜”。在桃源、安化等地,还有打擂茶聚会组织,以打擂茶为东,轮流坐庄,十分热闹。打擂茶还有许多讲究,除了擂茶以外,还要摆上各种土特产点心,这些点心叫“压桌”,从“压桌”的种类就可看出客人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桃花源一带的回族同胞们的“压桌”风俗甚为有趣,喝打擂茶时要讲几十种“压桌”的盘子摆成字形,客人喝擂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再摆成另一个字。如果上摆的是“寿”字,客人就得重新摆成“福”字或者其他含有吉祥意义的字。

明刊《从来隽物有嘉名》。

茶人告白--茶缘之旅


润枫堂茶业哈哈茶庄总店历经二十几年风风雨雨,述说着太多茶人故事,总店是我们小城爱茶人心底的回忆,每当你推开总店的门,就仿佛进入了怀旧梦……

我们将继续展示茶人告白。。。。。

我们在每天与时间的赛跑中,一年又过去了!总结走过的一年,丰富而充实。感恩我所热爱的茶事业,让我努力尽我所能,证明我的存在,实现我自己的价值。

与茶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我时常感慨,我是幸运的人。2007年,我在收获爱情的同时与茶结缘。就这样心怀感恩,在2011年,我“半路出家”来到茶庄,开始了我的茶缘之旅。

从学会冲泡第一壶茶,到如今可以娴熟操作,从了解辨识茶叶,到懂得茶色香味、苦涩回甘,一杯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感谢哈哈茶庄,让我的人生得到丰盈,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更有意义。

新的一年,我会带着感恩的心重新出发,用真诚传递茶香,让更多人,了解茶,走进我们茶人之家!

龙顶茶文之淡淡山茶香


前沿:与开化龙顶的邂逅通过作者清新的文字娓娓道来,品饮龙顶的描述及其传神,对于茶对亲人的情谊跃然纸上。当然8-10斤嫩叶炒制一斤干茶表述有偏差,瑕不掩瑜,难的一件的好文章。

先生的老家位于浙西的美丽山城—开化县。开化境内山峰林立,绿水盘绕,举目四望,满目菖翠。“晴日遍地雾,阴雨满云山”,这种绝佳的气候,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佳茗—开化龙顶。龙顶茶外形紧直苗秀,身披银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持久,并伴有幽兰清香,滋味清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杯底嫩匀成朵。

清明前夕是采摘龙顶初茶的最好时节。那天回到家刚好下过雨,雨后的山显得格外地清翠幽静,被雨水浸过的嫩叶更是好采摘。到家的时候,婆婆刚好采摘茶叶回来。采摘茶叶多半是女人的活,近80岁的老外婆也乐颠颠地奔忙于山野之间。

婆婆说,8-10斤采摘回来的嫩叶才能炒制成1斤干茶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初烘、里条、烘干五道工序。没有经过污染的山茶泡制出来的茶特别的绿。一股淡淡的香味直冲鼻腔,沁入心脾。

我是不喝茶的人,那次婆婆泡了几杯茶,定要我品尝,说是新茶极是清爽。我品过之后,确实不一般,不仅是它的味道,更是品茶的型、色、味。

龙顶茶的叶形宛如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芽叶紧裹,秀颀饱满,视觉清爽,容颜清婉。一入水中,它的身姿就变得曲致玲珑,容光焕发,一枚枚芽叶缓缓沉至杯底,然后似芭蕾舞女演员一般轻盈地踮尖舞动。若轻轻晃动杯口,又如海底丰润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方向摇曳飘送,既冷艳又养眼。故用玻璃杯冲之、泡之,确具审美情趣,绝对不会出现审美疲劳。

龙顶茶的香气层次分明。先有一股暖香自杯中升腾,扑鼻而来。随后,泛起一阵清香,渐渐弥漫。清香过后,在你低头品啜之时,又掠过一丝淡淡的香气。等到芽叶纷纷下坠,几缕若有若无的幽香萦绕在鼻尖,顿生清新幽意之情。这股香气,似乎唯有懂得真性真爱的女子才会独具。

它的汤色清澈明亮,一如女子皓齿明眸。最倾心的自然数它的口感,极具韵味:一水略微清苦,然苦而不涩,苦中回甘;二水清醇,汤味纯正和谐,入喉滑爽;三水后开始清淡,但淡而不薄,意犹未尽。

婆婆一天能够采摘5-8斤湿茶叶。采摘一斤湿茶叶的工钱是10元。一天也能够赚个50元80元的,婆婆非常高兴。婆婆自个也种了点茶叶,那是不卖的。每年炒的新茶总要想方设法地给我们带点过来,好让我们尝尝新。

常年在外,偶尔尝过碧螺春、铁观音等名茶,对于这些茶没有仔细品,总是带着一种匆忙的心绪,初喝起来总不如家乡龙顶的清冽与甘醇,因此,还是喜欢品味家乡茶的清新与淡雅,一如人的心情,只求那份淡静的感觉。

自从婆婆让我有了品茶的初体验,我爱上了喝茶。如今,上班有事无事,总爱在办公桌上放置一杯清茶。幻想哪一天,真能成为,如水的女人。

品龙顶茶,最好是在一个清夜,“月在梧桐上,风在柳梢边”。只要有一颗清心,一桌、一椅、一茶、一杯,一人独品足矣。如此,便能品出它的真情真性。

而我品茶的时候,是在一个极其安静的场所,把自己掷于大大的椅子内,双手抱膝、埋首。放一首淡淡的音乐,略带伤感。静静地品味,偶尔啜饮一口清茶,让乐感贯通神经的每个触觉,再也激不起任何的跃动,心,随之平息。在都市的街头,随处有茶馆,曾有心动之意:品茶一番感觉如何?只是寻觅闹中取静的想法始终被搁浅。

感叹龙顶茶若一朵女人花,每次品啜,总觉仿佛正在攫取一位女子灿若流星的青春。她的美,风情万种,真心真意谁觅踪?她的香,沾满枝头,孤芳自赏谁心痛?

能够品茶的清香是我辈的福分,而那些长期弓背于山野的长辈们,却让我们有更多的愧意。婆婆如此,母亲如此、年迈的外婆亦如此,不依赖儿孙依然勤劳耕作。“上善若水”,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女人们,给我们泡制了人生最甘醇的茶,才让我久久品味不已,也是我最终无法忘怀山茶的原因罢!

品茶品水品龙顶,思人思物思故情。也许,唯有钱江源那样的云清风淡、黛青水丽,唯有山民们的善良勤劳,才能孕育出龙顶茶这般的色清形秀、味醇香幽。

人生如茶!努力地去做吧,像长辈们一样,只为了茶香的飘逸久远,只为了将来,只为了回馈,尽力去做个若水的女人!

淡淡茶香 犹如清闲的生活


淡淡茶香,犹如清闲的生活。

拂晓,鸡刚刚鸣叫,披衣下床,坐在自家的矮墙上,仰望绯红的天,醉了,醉得一塌糊涂,迷失了自己。一刻钟后,天尽显鱼肚白的颜色,而那太阳,正缓缓地从巍峨的大山后走出来。渐渐地,渐渐地,天,重复光明。

正午,吃过午餐。没有忙碌,便自个儿泡起茶来,倒入滚烫滚烫的水,再放入少许茶叶,独自看那翠绿翠绿的茶叶在杯中轻舞,时间一分一秒的飞过,一杯清新的茶,泡好了。茶,还是淡的好。莫太张扬的熏陶,不然,一杯茶,只会越来越腻味,生活,不也如此吗?

下午,阳光正当柔和之时,自家小屋前的大橡树此时也正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拿上一两本名著,泡上一杯溢出清香的茉莉花茶,坐在树下的长椅上,借着太阳光,津津有味地翻动着书籍,饥渴时,端起桌上的茉莉花茶,带着书中的问题若有所思地浅品一口,顿时感到心旷神怡,而这时,再望望天,我知道,时间不早了,于是,等到太阳轻轻地吻住山峰后,我便向家走去。

傍晚,一家人挤在柔软的沙发上,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其乐融融,也不知道是谁“捣乱”,那坏了好几个月的电视机,一下子便打开了,于是,房里变得安静起来,只有电视机节目的声音在房里回荡着。

黎明,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叫着,而我,则披了羽绒服,来到自家的矮墙上,期待着日出。啊,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

生活,茶意。

茶意的一天,悠闲不失意味!生活亦如茶般淡雅的正好,心中有茶则生活中才有这茶香,飘逸、恬淡,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一股馨香,这韵味荡涤了纷繁的世界。

晓静

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


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弯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的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

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爱佛茶煮石泉”。

《宋朝事实类苑》书载:“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唐朝以来,武夷山有一百零八寺,恰合“茶寿”,兴建在三十六峰七十二岩的峰麓岩巅。山中寺院林立,殿宇鳞次,松柏苍翠,清流潺潺。“六六奇峰摘灵芽,三三秀水烹龙团。”是峰皆有寺,是岩皆产茶。

金佛茶源于古代寺庵院观的“供佛茶”。唐代天游观的“洞宾茶”,宋代白云庵的“金佛茶”、慧苑寺的“铁罗汉”,元代止止庵的“白鸡冠”、冲佑观的“石乳”,明代天心寺的“半天鹤(腰)”,清代磊石庵的“水金龟”和天心寺闻名海内外的“大红袍”等,无不出自僧侣仙道之流,先后为武夷山的佛茶。佛茶自问世以来,从药用、品饮、斗茶而推向社会,成为独树一帜的名茶。

武夷山寺庙多于新茶采制后,设茶宴与文人、信士、僧众结佛缘。聚饮同时论佛谈玄。唐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诗云:“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唐宋以降,茶会仍保持“饮”、“谈”的传统。据《朱文公文集》记载:朱熹青年时代,在五夫里常赴开善寺茶会。住持和尚圆悟号旨庵,平时闲下常设茶宴,约朱熹赴会品茶吟诗、谈经论佛。后来圆悟圆寂时,朱熹写了唁诗:“一别人间万事空,焚香瀹茗恨相逢。不须更活三生石,紫翠参天十二峰。”清金农《石淙院与禅人茶话》诗云:“虚空同瞑坐,竖拂老禅师。一夕庄严经,三生茗果期。”

佛门僧院,常常是佛乐声声,隐隐传出诵经念佛之音,香烟袅袅,不时飘来细细茶香。在幽静、雅致、清寂、古朴的禅堂里,“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寺院僧尼用茶供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谈经论佛,修心养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也就是佛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道。

武夷禅茶道是以茶为饮,道为序;茶道指品茶的形式、方法、功能、意境以及由此而伴生的有关礼仪和修养。所谓茶道乃饮茶之道,悟养心之道,得茶之精神。借皎然对饮茶之妙趣出神入化的描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洗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武夷山禅茶道,蕴含着“三三凝道语、六六悟禅机”的法语,安排了三昧三十六道品饮程序,供宾客信士欣赏和品尝。

客家擂茶与“钵”


钵的读音是[bō],本义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是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后来,钵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铁钵、木钵等。闽西客家人习惯把小盆叫作“钵”,或者“钵头”,它与闽西客家人的习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年客家文化研究者、《闽西客家大典》执行主编高晓斌说,闽西客家人制作芋头、紫薯等做成的特色小吃,会用上一种特殊的钵。这种钵是陶瓷的,像一个没有底的漏斗,外表光滑,内面粗糙。使用时,人们手握芋头或者紫薯在钵内摩擦,糊状的芋泥、薯泥就从钵底的孔里漏出来。

擂茶是客家人最喜欢的饮料之一,据说,擂茶起源于中原,随着客家人南迁流传下来。制作擂茶的关键是擂钵,擂钵用陶土烧制,口径约30厘米到60厘米,钵内斜刻着条纹。装进茶叶和其他配料,用擂杵研磨成糊状,放入盐,冲入沸水,一钵养生又好喝的擂茶就做好了。

高晓斌说,闽西客家人有个习俗,一家有女子生育时,这家的主人要在产房窗口插香,祈求神明保佑顺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在门口放一挂爆竹,同时在产房门口放一个钵头,内放谷壳、樟树熏烧,叫“暗火钵”,用来避邪。每当“暗火钵”冒出特殊的香味,亲友们都要来贺喜,主人则请左邻右舍吃粞丸。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淡淡擂茶缘 深深母子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