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从古代茶诗看卢仝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四)

(一)“两腋清风”已成中国茶诗“坐标”

以“两腋清风”作为写茶诗的基调,发轫于卢仝《七碗茶歌》,岂知到宋、元乃至明、清,竟如注入文人大脑中枢神经之兴奋剂,大有遇茶必写“两腋清风”之势,这其中况味实在耐人寻味。无茶无“清风”,有茶必生“两腋”,这样的定格,激起了文人墨客的幽思与豪情,使中国茶诗发展走进了后“两腋清风”时代。一般而言,当时封建社会官僚横行,文人有寻求卢仝笔下蓬莱仙境的归隐之心已非少数,又因茶事经历代延续,如此“因缘具足”,致使对“两腋清风”的崇尚成了“文人茶风”抑或是“茶人文风”,尽管有浮有沉却是千年“两腋清风”吹不断,加上文人看到统治阶级腐败,许多人沉浸在太多的名利中,很多文人和茶人认准卢仝“清风”是一种处世哲学的清凉剂,人们纷纷向这位“茶仙”致敬,纷纷使自己能够走进“两腋清风”的精神世界里,跟随卢仝走向“乘此清风欲归去”的人生中蓬莱阁仙境,从而得到一种内心世界和精神的升华。无论是复制“两腋清风”也罢,还是拷贝“两腋清风”也罢,最终却成为世人写茶诗的“关键词”。

从《七碗茶歌》诞生起,中国历代文人便饱蘸茶香之墨,纷纷归向卢仝,大刮“两腋清风”。如宋代居简的“腋凉生可御之风”;刘宰的“岂玉川所谓七碗后,清风自生。”强至的“已觉两腋清风翔。”苏轼的“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沙笼。”苏辙的“两腋风生空自笑。”黄裳的“两腋风生岂能御。”“解跨??两腋风。”李复的“仙桂清风生两腋。”王沣的“茶人清淡里,风生两腋间。”程垓的“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里。”毛溥的“两腋清风唤起。”惠洪的“拂拂清风产腋间,”“饮罢清风引仙阙。”王庭?的“便觉清风生两腋。”刘一止的“要借玉川风两腋。”刘才邵的“饮罢清风生两腋。”胡寅的“愿君饮罢风生腋。”曹勋的“未论七碗足,先借两腋风。”王之望的“归途稳,清?两腋。”王千秋的“清风生两腋。”程大昌的“乞召两腋作飞仙。”杨万里的“七碗清风爽入神”、“唤我起看清风生”。喻良能的“清风生两腋,雪乳啜云团”、“更觉清风生两腋、始知鸿渐是茶仙”。周李的“但知两腋清风起,未识捧瓯春笋寒。”刘过的“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韩?的“清风两腋何敢幸,常日诸人当聚饮”。方岳的“数间明月玉川屋,两腋清风银汉槎”。赵汝腾的“分我清风生两腋,惜无文字只枯肠”。元•耶律楚材的“两腋清风生坐榻”。方回的“清风两腋玉川句”。耶律铸的“两腋清风归不去”。刘敏中的“两腋清风无处着梦寻卢老翔寥廊”。吴澄的“不数卢仝两腋风”。萨都剌的“清风两腋归何处,”蓝静之的“清风两腋愿轻身”。郑邦沾的“满饮清风生两腋,卢仝应笑是前身”。李东阳的“君不见玉川两腋清风生”。王九思的“七碗清风谩尔夸”。?慎的“清风两腋诗千首,舌有悬河笔有神”。王世懋的“两腋风生,念此境味”。厉鹗的“翩风腋乘兴到”。赵熊诏的“我今连唱采茶歌,风生两腋信如何?”。李处全的“仰止先生道不穷,归御泠然两腋风”。翁元广的“两腋清风几欲仙”李调元的“香引卢仝玉腋风”。……(更多内容详见附表)

两腋清风吹开茶人之心扉,两腋清风又生起文人之茶香。心中仙阙在哪里?卢仝直指蓬莱三山的海市蜃楼,那是卢仝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人生仙境,人生紫金阁。于是,也就有了王十朋的“兴飘飘于蓬岛者,言茶之趣也。”刘挚的“玉川风腋生,直欲凌烟霞。”冯山的“紫盏焙时愁俗客,清风来处属仙宫。”苏轼的“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郭祥正的“不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便欲飞归紫金阙。”胡寅的“自笑玉川空两腋,清风无梦到蓬莱。”卢琦的“清风两腋归何处,直上三山看海峡”;葛长庚的“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冯子振的“散蓬莱两碗清风”……(更多内容详见附表诗例)

卢仝笔下的“两腋”之风,是品茶后内心感悟的最高境界,较之于唐代其它茶诗,“七碗”所反映出来品茶理想是一种在前人基础上的突破。袁枢形容为“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而杨万里写得更绝:“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在大刮“两腋清风”后,卢仝的“两腋清风”已然成为中国茶诗写作具有经典意义和示范性“坐标”。(未完待续——下篇《(二)“七碗”已成中国茶诗的代名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从古代茶诗看卢仝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