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六堡茶选购的感官标准

表1

选购六堡茶,除了要观察产品包装上的产品生产许可认证标示以外,还应选取一定的茶样开汤尝试,以便从感官上对茶叶的质量作出判断。其实,不仅对于六堡茶散茶,即便对于其他形态的六堡茶,其外形的色泽、净度,以及开汤后的香气、口感滋味、汤色、叶底等感官指标,也应符合表1的规定标准。

◎不同制作工艺的六堡茶

细细说来,就是要从茶样的外形上查看成品干茶是否存在花杂、花青、条索松散、砂石杂质过多、轻漂、杂质过多、活或死害虫等缺陷。

开汤以后,要仔细品尝检查香气中是否存在水汽、烟气、酸馊气、霉气、臭青、熟气(石灰味或碱味)等异杂气;检查茶汤中是否混浊以及是否有酸馊味、霉味、水味、熟味(石灰味或碱味)、烟味、臭青味、焦苦味、泥土味等异杂滋味;察看叶底中是否存在花杂、花青、发黑变硬等缺陷,并应当注意异杂气味与正常气味的区别。

◎不同年份的六堡茶

此外,对于采用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而言,制作工艺标准规定其在适宜条件下(以下同)至少要陈化6个月才能出厂,才是合格品。达到这一标准的茶虽然外形不错,但茶叶的陈香、陈味尚欠佳,略带涩味、刺激性。而合格品(以下同)需要陈化三年以上,则会有较明显的陈香、陈味,且较爽口;陈化五年以上则属中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并有一定程度的润滑感;陈化十年以上,则属于高级品,茶叶的香气、润滑感较明显,回甘明显,齿唇颊留香明显;陈化程度达到十五年以上者,其茶叶的香气、润滑感、回甘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且优雅、细腻、丰满、回味悠长、齿唇颊留香持久。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六堡茶陈化时间越久,其存世量必然越少,其价格也越昂贵,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六堡茶档次与存世量的关系示意图

总之,在适宜的贮藏环境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六堡茶才会越陈越好;超过合理的贮藏时限,则其香气和滋味总体上会走下坡路。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对于发酵程度刚好合适的六堡茶,其陈化时间应在15~20年为最佳品饮时间;对于发酵程度偏轻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延后;而发酵程度偏深的茶,则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提前。

延伸阅读

茶叶品评特有“槟榔香”——六堡茶感官审评术语录入国家标准


茶叶品评特有“槟榔香”——六堡茶感官审评术语录入国家标准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7版《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六堡茶的“槟榔香”等多个术语录入其中。该版本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实施。

据悉,制定术语标准旨在运用标准化的手段,通过严格定义概念,避免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歧义和误解。六堡茶作为黑茶的典型代表之一,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以前由于产量不大,而且以出口为主,导致国内相关研究很少,其标准化工作也远远落后于其他黑茶产品,GB/T14487-1993及GB/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均没有专门描述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的术语。

2009年5月,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组织多家单位起草DB45/T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时,才启动六堡茶感官审评术语编制。此后,该局科研工作者在相关学术论文中,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在《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或改版时考虑吸收六堡茶相关术语进入国家标准。2015年,国家标准委公布《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虽然其中增加了个别六堡茶术语,但依然不充分、不够准确。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即向国家茶标委秘书处提出30条相关修改意见,其中多条意见被采纳或部分采纳。

据了解,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共有417个术语。其中,黑茶专用术语23个,适用于六堡茶并与其他黑茶共用的术语4个,分别为“红褐”(描述干茶色泽)、“黑褐”(描述干茶和叶底色泽)、“紫红”(描述汤色)、“仓味”(描述滋味);紧压茶专用术语28个,适用于六堡茶并与其他紧压茶共用的术语有“黑褐”。此外,“槟榔香”为六堡茶专用术语。

六堡茶感官审评术语纳入国家标准后,将对六堡茶的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宣传推广、出口贸易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读《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


解读《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

山城茶韵

何志强

5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发布公告,《DB45/T581-2009六堡茶》获得批准,实施时间从2009年6月30日起。作为首次发布的《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六堡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到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将对规范六堡茶生产企业行为,保证六堡茶产品质量,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做解读备考。

出台背景———

质量参差不齐

亟须统一标准

先说《六堡茶》地方标准的出台背景。众所周知,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市的名优土特产和广西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来,随着六堡茶热的兴起,六堡茶生产企业迅速增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六堡茶生产仅有出口标准(GXCIQ88-2003),没有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故非出口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及产品不受约束,市场上六堡茶质量参差不齐,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为进一步规范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六堡茶质量稳定,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六堡茶地方标准。

因此,由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广西梧州茶厂负责起草,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发布的《六堡茶》地方标准,将为做好、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提供技术保证。

适用范围———

制定特定概念

再看《六堡茶》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六堡茶定义。该标准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以适制茶树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类型六堡茶”;“六堡茶LiuPaoTea”的定义是:“在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Camellia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初制工艺和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六堡香Liu Pao flavour”是指“以六堡茶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六堡茶所具有的以陈香、金花香、槟榔(Areca catechuL.)香等为主要特征的香气”。

值得注意的是,六堡茶定义中使用了“特定区域”、“适制茶树”、“六堡茶初制工艺”、“六堡茶精制工艺”等概念,主要是出于尊重六堡茶的起源、成名、传承、发展等历史事实,同时考虑到六堡茶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的现实要求。根据“六堡茶”的定义,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所谓“生六堡茶”或者“农家六堡茶”不适用于本标准。

明确工艺要求

《六堡茶》地方标准对六堡茶的加工工艺、陈化时间以及感官品质的要求更加明确。该标准规定,“六堡茶初制和精制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应符合DB45/T479的规定”,即《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的规定;“精制六堡茶从渥堆结束开始计算陈化时间,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应不少于6个月,而且达到无水气无水味、出现陈香陈味方可出厂”;该标准表1“六堡茶散茶感官指标”规范地描述了六堡茶“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红”即汤色红亮,“浓”即汤色深红,也指陈味和醇味浓厚,“陈”即有纯正的陈香和陈味,“醇”即滋味醇厚爽口。

完善术语定义

该标准对相关术语的定义更加完善明确。如“陈年aged”的定义是,“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多年时间,一般至少3年(36个月)以上”;“陈年六堡茶agedLiu Pao Tea”的定义是,“达到陈年条件的六堡茶,包括达到陈年条件的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六堡茶紧压茶及袋泡六堡茶”;六堡茶感官品质“金花香(菌花香)arohidflavour”的定义是,“陈化阶段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六堡茶感官品质“槟榔香amellofbetelflavour”的定义是,“似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香气。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六堡茶感官品质“滑smooth”的定义是,“茶汤入口和吞咽后味陈醇,口腔和咽喉无粗涩感。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综上所述,《DB45/T581—2009六堡茶》填补了国内空白,传承、丰富和发扬了六堡茶品质特色,是“六堡茶”成为成熟的地理特征产品的标志。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会促进“六堡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稳定,能使“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更科学更严谨。

六堡茶选购收藏的注意事项


六堡茶选购收藏的注意事项

对于品饮者而言,若然凭借感官标准来选购六堡茶,应按购买目的和品饮者的品鉴水平两个方面来做出选择。

首先,品饮者起码要对自己的品鉴水平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若品饮者经常饮茶,对茶叶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六堡茶还知之甚少,则应先购买一些中档偏下的六堡茶,通过品饮逐渐积累一些对六堡茶的感性认识。待鉴别水平提高后,可相应地逐步选购中高档的六堡茶。

若已经对六堡茶有着较高的品鉴水平,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则可直接选购中高档的六堡茶。经济条件一般,但具有适宜茶叶陈化的空间条件,则可以选购一些中低档但适宜长期陈化(如原料质量较好且发酵程度稍轻)的六堡茶,自行陈化适当时间后再品饮。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六堡茶预包装产品,尤其是正规生产厂家和标明陈化起始时间、标明原料来源的六堡茶,一般的选购次序应为:首先是原装大竹箩茶(净重有时达到40~53公斤/箩),俗称一口料、原箩茶,最能体现厂家真实的工艺水平,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是具有某些细微特色的茶,如槟榔香、金花、古树原料、野生原料、高山原料等类型;第三是获得权威性评茶比赛大奖的特殊批号的茶;第四是限量生产并有永久性序号编码的预包装茶;第五是在出厂时表现平常,但经适当陈化后呈现意想不到效果并获得市场较高程度认可的茶。若是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的条件,则茶叶更佳。

总之,所有符合法定的安全卫生条件及产品标准规定的六堡茶都有收藏价值,若选购具有品质保证、知名度高的六堡茶产品,其市场认同程度更高、升值更快、出手更容易,收益也将更好。

此处应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轻发酵工艺的初制茶还是后发酵工艺的精制茶,新茶的质量和价格都相对较低,适合大多数消费者选购。而具有一定年份的老六堡茶价格相对比较高,且通过感观鉴别的困难较大,消费者应小心选购。

另外,对于六堡茶品饮者而言,茶品具有个人偏好性,一些虽冠以六堡茶的名称,但却不符合六堡茶产品标准的产品,若出于好奇稍作品尝则可。在未明确其质量安全和所含成分是否适合自身之前就大量饮用,实属不智之举,此处并不提倡。

苹果小李浅议六堡茶的选购要点


苹果小李浅议六堡茶的选购要点

作为历史悠久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名茶,六堡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认可;然而产量并不高的六堡茶也没有逃脱黑茶热炒而带来的厄运。

面对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六堡茶,对于认识不深的朋友来说,真的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良莠难分欲爱戚戚无可奈何。

下面就个人喝六堡茶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浅浅的议一下六堡茶的选购,希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首先,要对六堡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很重要,因为之前已有数篇关于六堡茶的博文,此处略去不表,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阅读。

其次,要把握好六堡茶的特点。很多资料和文章都说,六堡茶的特点是‘红’、‘浓’、‘陈’、‘醇’,其实这几个字的描述不仅过于简单,也相当片面,并没能把六堡茶的特点体现出来;因为别的黑茶或红茶也具有这些特点;而其中的‘陈’是年份浅的六堡茶所不具备的。

那么,六堡茶的真正的独特的特点是什么呢?嗯,最最重要的就是‘槟榔香’,这几个字一般都被大家所忽略了,因为很多资料都没有把这几个字做重点介绍,大家也没有太在意,注意力都放在‘红’、‘浓’、‘陈’、‘醇’这几个字上面了。

我该怎么形容这个槟榔香呢?实在是有点为难,吃过槟榔的朋友也许知道,但是六堡茶的‘槟榔香’和槟榔的香气还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朋友说,是烟香味;也有朋友说是熏肉的味道;都有点象。如果你很感兴趣,可以去买点槟榔来尝尝,要是买不到就去药店找,因为槟榔是入中医药的,不过药店售的槟榔是制过的,味道可能不够纯。

六堡茶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茶和熟茶,又以熟茶为主;年份和等级不同,香气浓淡程度与口感也有差异,但‘槟榔香’是跑不掉的最大的最独特的也是选购的时候必须把握好的特点。以下分述之:

生茶:生茶又分野生生茶和普通生茶,野生生茶口感纯正、汤味浓、汤色为琥珀色至金黄色(并非‘红’、‘浓’)、香气纯朴而浓烈;普通生茶相较野生生茶而言,略显香气有点‘冲’,口感略显‘涩’,汤色与野生生茶相仿。如果拿‘红’、‘浓’、‘陈’、‘醇’的标准来选购六堡生茶就不准了,哈哈~~

六堡的生茶与普洱的生茶不同之处在于,六堡茶的生茶经过轻微发酵,而普洱生茶是未经发酵的,所以六堡的生茶即使是新茶,泡饮也没有普洱的刺激性那么强,对胃的刺激轻,比较适合口味重但胃不太好的朋友。生茶的年份越长口感越顺滑,回甘越明显,年份越短越显苦和涩,但苦和涩不象普洱那么突出。六堡茶以熟茶为主,所以生茶在市场上售卖的量很少,能碰到纯正的六堡生茶应该也算是一种缘分了,因为六堡的生茶一般来说茶质都很不错。一般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喝生的,因为香气浓郁汤味也醇厚些。

熟茶:熟茶的年份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相差很大。普遍而言,六堡茶的熟茶新茶是比较难喝的,比如当年产的熟茶,不仅显得苦和涩,还有一股比较浓的臭‘青’的味道,所以年份短的六堡熟茶很难拿来冒充年份长的茶而骗倒有体会的茶友。茶质好的六堡熟茶新茶价格便宜,很适合买来放着,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预期到将来这个茶能有比较好的转化结果。六堡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转化很快,上半年口感还很差的茶,存放得好的话,下半年就很好喝了,很快就能让你体会到喝老茶的感觉,这很让人有成就感,这也是很多六堡茶友津津乐道的。

年份:通常,年份长的六堡要比年份短的要贵,但不是绝对的,买茶的时候不要听老板说多少多少年的茶就以为会很贵,也不要被年份吓住,茶质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候年份长的还比相对短的要便宜一点也不要觉得奇怪。

等级:六堡茶以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这几个级别的茶为主,四级、五级是比较少的,但有一些J商会以四级或五级的来当一二三级的来卖,特级算是茶质最好的,以厂家划分的为最好。特级再加上长年份,价格是很可观的,有时喝到年份长的特级好茶就是缘分了,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管是年份还是等级,以次充好的情况都是有的,就看你运气好不好,是碰到一个滑头的茶商还是诚信的老板?

关于编号: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编号了,这个编号很奇怪,不象别的茶种可以从编号读出年份或等级或产地之类的信息,对于我们似乎意义不大,编号只有厂家自己才清楚。我是觉得很乱,同一个编号,去年出了今年还出明年兴许还要出,搞得有些朋友来质问我:为什么同一个编号的茶,人家卖得比你还便宜?小子你坑我啊?!弄得我有苦难言。别看编号,练好你的嘴功,记得只信你的嘴!!即使同一个编号同一年出的茶还会有不同批次,所以茶质口感会不一样价格也有差别的,关键要你自己觉得值。

关于包装:看包装买茶非常盲目,有些朋友喜欢冲着漂亮的包装来买茶,总是觉得包装漂亮的就是好的,价格又不便宜,能不好吗?你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读过《卖柑者言》吧,别买一堆‘金玉其外’的所谓‘六堡茶’让方家笑话。讲个故事:前阵子有个某部门的领导去到产地,某茶叶公司送了一盒包装精美非常漂亮看起来挺有份量的一盒一斤装的‘六堡茶’给他,我看到后特意拿了点茶样来试,结果发现所有六保茶应该具备的特点都没有,除了有点淡淡的汤色,与喝开水并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这茶也还算健康,如果硬要说是‘六堡茶’,那顶多也就是以六堡茶的工艺生产而已,其实际价值应该不会超过包装的价值。

关于香气:年份不同茶质不同,香气还是千差万别,喝到过高级别的六堡茶,不仅有槟榔香,还有枣香,也有樟香,更有薄荷香和人参的香气集于一体,哇哈,没有缘分是品尝不到的。

关于散茶和紧压茶:六堡的传统茶是散茶,饼或砖是九十年代后才出现的,我建议还是买散茶,不仅正统,而且利于转化,价格还便宜。

手酸了眼皮打架了,也不知道这么总结有没有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想了解或有所了解的朋友一起交流心得,那样来得更加直接和客观,总比这样纸上谈兵来得实在。

陈年六堡茶的价值体现和选购


陈年六堡茶的价值体现和选购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一直盛名在外的六堡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也在逐渐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茶友的喜爱。又因其在一定的年份内,越陈越佳的特质,在茶叶收藏爱好者中受到追捧。有人只重年份,追求越陈越好;也有人认为,年份不过是数字而已。众说纷纭,那么陈年六堡茶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陈年六堡茶的价值体现

选干仓、弃湿仓

湿仓是人为的改变六堡茶存放时的温度、湿度,能够加速其陈化。湿仓茶,茶叶会因存放时间、空间发热的影响无法透过空气对流,进而产生恶性循环,茶自身发热,又被环境二次影响,导致茶味带有仓味和霉味。茶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规律,这与饮茶健康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干仓是指温度、湿度适中,即常温下,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不易滋生有害菌的仓储环境。现在主流的消费观念认为,干仓才是六堡茶储存的最佳形式,认为干仓滋味正宗,充分展示了茶叶的活力感,是真正的六堡茶的味道。

唯“年份论”不可取

茶的存放环境以及陈化程度等等因素决定着它的品质。其实存放30年以上的六堡茶目前很少存世,四五十年以上的六堡茶更是微乎其微。一款存放10多年的茶,如果并没有达到这个年份该有的品质和内在质量、口感,也不能称之为老茶,反之,如果仓储条件和陈化的程度都非常理想,存放七八年的茶,就已经达到了10年的效果,那这款茶也可以说是‘老茶’。而且我们喝茶是喝茶的真味,是因为好喝才爱喝。如果一款30年的老六堡不好喝那其价值当然就不如一款好喝的没年份的茶。

对于六堡茶,不要简单地认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而且茶总有它的合理的寿命,超过合理的贮藏时限,其香气和滋味总体上都会走下坡路。

重品质,轻包装

茶叶,不管被赋予了多少功能和附加值,它的本质仍然是食品,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陈年六堡茶亦是如此。现在部分六堡茶包装十分讲究,甚至脱离了根本。一片茶在手,一要观其形,看棱角是否分明,条索是否密致。二要察其色,颜色是否正常,是否霉变。观汤色,不同品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茶,汤色不同,还要反复冲泡看其耐泡性。三要闻其香,是否有六堡茶独有的香气。善于区分陈香与霉味,对有异味和有奇香的茶都要警惕。四要尝其味,相信自己的体感。

年份只是数字,品质和存放才是王道

陈年六堡茶的价值,优良的茶叶品质是基础,适宜的贮藏方式是保障。有六堡茶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发酵程度刚好合适的六堡茶,其陈化时间在15-20年为最佳,发酵偏轻或偏重的,则适当延后或提前。

▼具体的辨识标准和参考指南

干茶看外观

五年到十年左右的六堡茶,手感明显轻于较新的茶。由于长期存放,自然陈化发酵,干茶外观会有一层很自然的灰“霜”(注:湿仓存放也会有一层白霜,但湿仓做旧的茶会发黑,面上霜较“死”,没有活性)。干茶颜色会偏褐红,甚至棕色,干茶外观应该干净、无霉变的痕迹。超过30年以上的茶,手工采茶较多,用剪刀剪的茶较少;50年以上的茶,则都是手采茶,外观看起来是条状,因当时是以脚踩进行揉捻。

▲不同年份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外观(图选自《六堡茶大观》)

干茶区分松烟香

适用于传统工艺的陈年六堡茶(农家茶)。

六堡当地的茶农,基本上常年烧火做饭使用的都是松柴或松树叶,存放在灶尾楼上的茶叶经过数十年存放和烟薰,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松烟香。这种六堡茶陈放的方法,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同类陈茶中,烟薰茶仅有六堡茶一种。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些人将新茶日夜不断地直接加速烟薰,希望达到松烟香的效果,但这样做是无法使茶叶具有松烟香的,只有一种闻起来呛鼻的火烟味,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它们区分开来。

试饮观汤色

有一定年份的茶,冲泡后茶叶展不开,有些会呈木化现象,如果乌黑油亮的,通常是炭烤出的“新鲜老茶”,并非真正老茶。例如六堡茶存放30年左右,茶汤呈橙色,40年以上颜色更深。

一般而言,六堡茶由于原料和工艺原因,某些新茶有时较浑浊,或者新茶一两年都比较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澄亮明净,越老的汤色越红越透亮。越体现出六堡茶的“红”、“浓”特色。如果是后期储存湿度过大,或受潮或淋水,或者是做陈做旧,会使得汤色晦暗、发哑,甚至浑浊,即大家常说的“酱油汤”。

试饮品滋味

一款真正陈年的非常好的六堡茶熟茶,应是没有丝毫杂味,带陈香,沉香很持续,很沉稳,入口有软化感,口腔、舌面应无明显涩感,茶味醇厚,于醇厚中体现出一种悠长的“茶气”。或会因六堡茶个体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陈香之韵,在口腔后部、在咽喉处隐隐回味。

做旧的陈茶,肯定会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现问题,如有的做旧的陈茶闻之也有“陈味”,但几道茶汤后,涩味明显;有的是看干茶很陈,茶汤也不涩,但茶汤浑浊,叶底发黑、霉烂、无弹性,很明显是做旧做陈的茶。

饮后看叶底

做旧的六堡茶,常用的手法是人为加大湿度加速六堡茶的后发酵,以达到“陈”的效果。但这样的高湿度“陈化”后,无可避免地茶叶本身的纤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茶底颜色会变死变黑,没有弹性,有些叶底会发粘、稀烂如泥。一款存储良好的陈年六堡茶的茶底绝对不会是霉烂发黑的。

补充:传统工艺六堡茶的陈茶会有松烟香或槟榔香及药香,熟茶工艺其他原料的陈茶会有木香、枣香等香型。一款优质的陈年好六堡茶一定是汤色油亮清澈、陈香细腻、顺滑棉柔、醇厚甘甜的。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获得立项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获得立项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18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本批计划共计28项,《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名列其中,这是2017年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广西发布的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该标准将为六堡茶斗茶定规则,将推动六堡茶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白居易(唐)《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诗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与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是贡茶的惯例。宋代斗茶得到很大推广,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周绛(宋)在《补茶经》(公元1008年-1016年间)中记载“建人以斗茶为茗战。”建即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瓯市。范仲淹(宋)《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茶农或地方官)先斗美。……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可见当时人们对斗茶的重视和讲究。当时的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皆因斗茶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宋徽宗誉之为“盛世之清尚也”。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全国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如今,斗茶已演变成了一种爱茶之人“晒”茶、品茶的文化活动,集文化古韵与竞争气氛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当代,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标准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如在评比人员的构成与评分权重方面采取专家评分与群众评分相结合、以专家为主的方法,在评比内容方面以感官质量为主兼顾安全指标的方法。其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巨大作用而受到至上而下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没有斗茶标准,导致其作用没能充分体现。

据悉,近年来六堡茶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至2017年底共有46家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QS/SC)证,产量13500吨、产值超14亿元。2018年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20.17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品牌排行榜第29位、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2位,六堡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梧州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六堡茶品饮热潮的兴起,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组织的六堡茶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深受群众欢迎。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搜索,至今没有斗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国际上,也没有斗茶标准。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能提高六堡茶斗茶的规范性和影响力,更好宣传六堡茶知识、推广六堡茶产品、引领正确的品鉴潮流,从而加快六堡茶产业、六堡茶经济、六堡茶生态、六堡茶旅游和六堡茶文化的互融共进、协调发展。

据了解,该标准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为梧州海关)牵头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梧州市茶业商会、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六堡茶研究、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商务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等。

据悉,原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为梧州海关)的技术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总结以往六堡茶斗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六堡茶产品标准和审评方法标准,起草了《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草案,并于2018年2月底向广西质监局递交该标准的《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建议书》,力争申报立项成功。5月4日,广西质监局在南宁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草案起草情况进行了审查、质询,牵头起草人进行了答辩并通过了审查。该标准拟在此草案基础上,将进行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以期获得最大共识、达成一致。

浅议广西特有六堡茶的兴趣选购


浅议广西特有六堡茶的兴趣选购

作为历史悠久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名茶,六堡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认可;然而产量并不高的六堡茶也没有逃脱黑茶热炒而带来的厄运。

面对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六堡茶,对于认识不深的朋友来说,真的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良莠难分欲爱戚戚无可奈何

下面就个人喝六堡茶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浅浅的议一下六堡茶的选购,希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首先,要对六堡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很重要,因为之前已有数篇关于六堡茶的博文,此处略去不表,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阅读,

其次,要把握好六堡茶的特点。很多资料和文章都说,六堡茶的特点是‘红’、‘浓’、‘陈’、‘醇’,其实这几个字的描述不仅过于简单,也相当片面,并没能把六堡茶的特点体现出来;因为别的黑茶或红茶也具有这些特点;而其中的‘陈’是年份浅的六堡茶所不具备的。

那么,六堡茶的真正的独特的特点是什么呢?嗯,最最重要的就是‘槟榔香’,这几个字一般都被大家所忽略了,因为很多资料都没有把这几个字做重点介绍,大家也没有太在意,注意力都放在‘红’、‘浓’、‘陈’、‘醇’这几个字上面了。

我该怎么形容这个槟榔香呢?实在是有点为难,吃过槟榔的朋友也许知道,但是六堡茶的‘槟榔香’和槟榔的香气还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朋友说,是烟香味;也有朋友说是熏肉的味道;都有点象。如果你很感兴趣,可以去买点槟榔来尝尝,要是买不到就去药店找,因为槟榔是入中医药的,不过药店售的槟榔是制过的,味道可能不够纯。

六堡茶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茶和熟茶,又以熟茶为主;年份和等级不同,香气浓淡程度与口感也有差异,但‘槟榔香’是跑不掉的最大的最独特的也是选购的时候必须把握好的特点。以下分述之:

生茶:生茶又分野生生茶和普通生茶,野生生茶口感纯正、汤味浓、汤色为琥珀色至金黄色(并非‘红’、‘浓’)、香气纯朴而浓烈;普通生茶相较野生生茶而言,略显香气有点‘冲’,口感略显‘涩’,汤色与野生生茶相仿。如果拿‘红’、‘浓’、‘陈’、‘醇’的标准来选购六堡生茶就不准了,哈哈~~

六堡的生茶与普洱的生茶不同之处在于,六堡茶的生茶经过轻微发酵,而普洱生茶是未经发酵的,所以六堡的生茶即使是新茶,泡饮也没有普洱的刺激性那么强,对胃的刺激轻,比较适合口味重但胃不太好的朋友。生茶的年份越长口感越顺滑,回甘越明显,年份越短越显苦和涩,但苦和涩不象普洱那么突出。六堡茶以熟茶为主,所以生茶在市场上售卖的量很少,能碰到纯正的六堡生茶应该也算是一种缘分了,因为六堡的生茶一般来说茶质都很不错。一般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喝生的,因为香气浓郁汤味也醇厚些。

熟茶:熟茶的年份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相差很大。普遍而言,六堡茶的熟茶新茶是比较难喝的,比如当年产的熟茶,不仅显得苦和涩,还有一股比较浓的臭‘青’的味道,所以年份短的六堡熟茶很难拿来冒充年份长的茶而骗倒有体会的茶友。茶质好的六堡熟茶新茶价格便宜,很适合买来放着,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预期到将来这个茶能有比较好的转化结果。六堡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转化很快,上半年口感还很差的茶,存放得好的话,下半年就很好喝了,很快就能让你体会到喝老茶的感觉,这很让人有成就感,这也是很多六堡茶友津津乐道的。

年份:通常,年份长的六堡要比年份短的要贵,但不是绝对的,买茶的时候不要听老板说多少多少年的茶就以为会很贵,也不要被年份吓住,茶质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候年份长的还比相对短的要便宜一点也不要觉得奇怪。

等级:六堡茶以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这几个级别的茶为主,四级、五级是比较少的,但有一些J商会以四级或五级的来当一二三级的来卖,特级算是茶质最好的,以厂家划分的为最好。特级再加上长年份,价格是很可观的,有时喝到年份长的特级好茶就是缘分了,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管是年份还是等级,以次充好的情况都是有的,就看你运气好不好,是碰到一个滑头的茶商还是诚信的老板?

关于编号: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编号了,这个编号很奇怪,不象别的茶种可以从编号读出年份或等级或产地之类的信息,对于我们似乎意义不大,编号只有厂家自己才清楚。我是觉得很乱,同一个编号,去年出了今年还出明年兴许还要出,搞得有些朋友来质问我:为什么同一个编号的茶,人家卖得比你还便宜?小子你坑我啊?!弄得我有苦难言。别看编号,练好你的嘴功,记得只信你的嘴!!即使同一个编号同一年出的茶还会有不同批次,所以茶质口感会不一样价格也有差别的,关键要你自己觉得值。

关于包装:看包装买茶非常盲目,有些朋友喜欢冲着漂亮的包装来买茶,总是觉得包装漂亮的就是好的,价格又不便宜,能不好吗?你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读过《卖柑者言》吧,别买一堆‘金玉其外’的所谓‘六堡茶’让方家笑话。讲个故事:前阵子有个某部门的领导去到产地,某茶叶公司送了一盒包装精美非常漂亮看起来挺有份量的一盒一斤装的‘六堡茶’给他,我看到后特意拿了点茶样来试,结果发现所有六保茶应该具备的特点都没有,除了有点淡淡的汤色,与喝开水并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这茶也还算健康,如果硬要说是‘六堡茶’,那顶多也就是以六堡茶的工艺生产而已,其实际价值应该不会超过包装的价值。

关于香气:年份不同茶质不同,香气还是千差万别,喝到过高级别的六堡茶,不仅有槟榔香,还有枣香,也有樟香,更有薄荷香和人参的香气集于一体,哇哈,没有缘分是品尝不到的。

关于散茶和紧压茶:六堡的传统茶是散茶,饼或砖是九十年代后才出现的,我建议还是买散茶,不仅正统,而且利于转化,价格还便宜。

手酸了眼皮打架了,也不知道这么总结有没有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想了解或有所了解的朋友一起交流心得,那样来得更加直接和客观,总比这样纸上谈兵来得实在。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斗茶越千年今朝有标准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标准起草负责人吴平在向审定专家组介绍标准起草情况)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宣布批准发布34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名列其中,该标准将于2018年12月31日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参加标准审定会的起草人员与审定专家组合影留念)

据悉,在唐、宋时期,所谓斗茶即为比赛茶的好坏。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作于825年—827年)诗中详细描述了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的盛况。斗茶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国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图为该公告的部分内容截图)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为业内多家单位于2018年2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立项,在经过了答辩后于4月获得了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对该标准进行了审定,并通过了审定。

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历史上的斗茶方式方法十分注意批判性继承,而在对待现代的斗茶方式方法上又注重创造性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有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附录等。

在该标准中,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则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斗茶的总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具体而言有审评人员回避、现场监督、茶叶样品密码盲评、信息公开、公众见证等。而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的确定则推荐通过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并且要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专业评委与群众评委的比例可以为1:1至1:3。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委评分的平均值。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四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方可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图为《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中的斗茶原则的截图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品饮热潮的兴起,各类机构举办的各种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其目的、形式、内容却不尽相同,而其效果也相差甚远。而《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不但能提高六堡茶斗茶的规范性和影响力,而且可以更好宣传六堡茶知识、推广六堡茶产品、引领正确的品鉴潮流,从而加快六堡茶产业、六堡茶经济、六堡茶生态、六堡茶旅游和六堡茶文化的互融共进、协调发展。

六堡茶品饮的“十分标准”


六堡茶品饮的“十分标准”

在中国,茶的饮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族至今,恐怕具体时间实难考证。

但陕西省汉代阳陵出土的陪葬品出土发现的茶叶残物,为茶叶在中国的饮用历史提供了实证。说明至少在2150多年前,中国人对茶的品饮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以至于身居社会最顶端的汉景帝也成为品茶爱好者。

茶的品饮形式经过了一个由简入繁,再由繁复简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茶叶制作由于工艺简单,基本就是采摘茶叶进行原始的凋萎晾晒处理后直接成型,因此饮用的形式与程序相对简单。但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以及茶饮在上层社会尤其是皇室的流行,使得茶叶品饮的形式逐渐繁复起来。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团茶的出现,茶的品饮形式更为繁琐。1987年在西安法门寺出土的一套唐代僖宗时期宫廷茶具,就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调料盛器等十多种,其使用流程涵盖了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的各个环节,且所有器皿俱为金银所制,唐代茶饮之风的奢华程度可见一斑。比及宋朝,自上而下直贯各个社会层面的斗茶风气更令茶饮成为一种仪式,茶的品饮形式和程序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巅峰时期。

此后,随着炒青工艺导致团茶的趋衰,茶的品饮模式也逐渐由唐宋时期的煎点法向明清时期的瀹饮法转变,茶饮经过一个形式上的高峰之后重新恢复到了相对简约的状态。这种瀹饮法一直影响至今,成为当前对茶叶品饮的主流模式。这种品饮方式最讲究一个“味”字,包括了对茶的口感(直接感官)与韵味(精神享受)。为达到这个效果,对品饮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都有着相应的要求,所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

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的一个独特的茶品,品饮的形式自然就难脱中国茶品饮模式的窠臼,但对于包括六堡茶在内的中国茶的冲泡和品饮方式,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个“五分茶叶三分水,一分器量一分人”的境界,即讲究茶叶、择水、器具搭配,以及品饮环境的相互配合。若然茶叶质量、用水准确、器具搭配合理、品饮环境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相互融洽的和谐格局,从而为品饮者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品饮状态,那就是品评茶叶最佳的“十分标准”了。

故而言之,茶叶质量的评定不在于价格的高低,也不以是否稀缺为定论,而在于对品饮者所产生的感觉影响。简而言之,品饮以后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六堡茶就是好茶。

参考资料

[宋]黄裳.《演山集》卷四十六·茶法.台湾影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通过审定


传承斗茶文化精华引领六堡茶品鉴潮流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通过审定

12月14日,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广西地方标准,在南宁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这是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茶叶斗茶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标准起草负责人吴平在介绍标准起草情况)

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作于825年—827年)诗中详细描述了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的盛况。斗茶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到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在当代,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巨大作用而受到至上而下的重视和欢迎。

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六堡茶斗茶活动逐渐兴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机构组织的斗茶活动,其比赛的内容也是以感官质量为主,兼顾卫生安全指标,评比方法上同样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六堡茶相关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起草小组接受审定专家组的质询并积极回答质询)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搜索,至今没有斗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在国际上,也没有斗茶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梧州市茶业商会、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六堡茶研究会、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于2018年2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立项,在经过了答辩后于4月获得了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2018年7月23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研讨会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召开,图为标准起草小组在研讨会后的合影)

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历史上的斗茶方式方法十分注意批判性继承,而在对待现代的斗茶方式方法又注重创造性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有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附录等。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参加标准审定会的起草人员与审定专家组合影留念)

专家组经充分讨论之后认为,该标准的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六堡茶生产将全程有标准 标准制订修订年内完成


六堡茶生产将全程有标准标准制订修订年内完成

据市质监局介绍,为加快规范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抓紧开展《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六堡茶作为历史名茶,近年来逐步形成产业且发展迅猛,知名度与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但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却明显滞后。为此,我市成立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聘请栽培种植、生产加工、卫生安全、质量检测、科研开发、评茶推广等六堡茶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和业内知名人士,完善产业标准体系。有关负责人介绍,由该委员会承担的一个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和两个广西地方标准修订项目《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已获得自治区质监局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紧凑开展标准文本草案的研讨制定及征求意见,预计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年内完成。

据了解,目前标委会已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将健全和完善从种植采摘、原料把关、过程检测、生产技术、成品,以及新产品质量安全、陈化存放、评鉴赏茶等六堡茶生产标准体系。

首个六堡茶专用术语标准获批准发布


首个六堡茶专用术语标准获批准发布

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地方标准2016年第2号(总第108号)批准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发布,并将于2016年5月1日实施。这是六堡茶第一个专用术语标准,也是全国第二个茶叶术语类省级地方标准。这标志着六堡茶术语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也表明六堡茶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左后边)正在向专家组(右边)介绍标准编制情况

专家组(右边)正在对标准送审稿内容进行逐条审查

标准课题组起草人员正在聆听专家组的质询

课题组负责人正在回答专家组的质询

课题组负责人正在回答专家组的质询

据悉,该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2014]238号)下达的任务,该广西地方标准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起草人员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先后六易其稿,终获批准发布。

据了解,《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加工和感官审评,该标准规定了六堡茶的通用、加工、干茶形状、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8类术语的名称和定义,共有37个术语;其中,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发酵罐(箱)、初揉、复揉、焗堆、发酵气、发酵味、六堡韵等9个术语均为首次规定其定义;而金花、金花香、黑褐、纯正、醇厚、浓醇、红褐、柔软、花杂等9个术语,虽然在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中有,但因其不适用于六堡茶,则重新规定了其定义;其余19个术语来自已经实施的4个六堡茶相关标准,但对其中的六堡茶、六堡茶紧压茶、袋泡六堡茶、堆闷、渥堆、陈化、金花、金花香(菌花香)、六堡茶香、滑等10个术语进行了微调,其余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六堡茶毛茶、黄红、深红、紫红、槟榔香、槟榔味、陈味、黄褐等9个术语则未作任何修改。

无论是首次创造的术语,还是重新规定其定义的术语或进行了微调的术语,均为根据六堡茶的工艺特点、品质特征而确定其定义。

以上所有术语的定义,均力求简洁明了,不涉及具体技术细节。该标准主要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1--2OOl《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的规定进行编写。

1月7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南宁组织专家对《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广西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审定会上,7位专家对《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送审稿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了逐条审查及质询,标准起草课题组对质询进行了逐一解答。最后专家组认为,标准是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最后一致同意全部通过审定。

《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较充分表述了六堡茶的工艺特点和品质特色,彰显了六堡茶的鲜明个性,该标准获得发布实施,与此前已经发布实施的4个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相互匹配、协调,形成体系,有助于这些标准的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对推广六堡茶、提高六堡茶品鉴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吴平/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注:第一个茶叶类术语省级地方标准为DB35/T152.12-2001白茶标准综合体评茶术语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获批准发布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获批准发布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苏彩和处长(主席台左)主持标准审定会

审定专家组与《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三项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合影留念1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地方标准2014年第16号(总第95号)批准公告,批准《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三项标准发布,并将于2014年12月30日实施。这标志着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据悉,这三个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十五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3〕547号)下达的任务,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是首次制定,而《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则是首次修订,这三个标准分别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三个单位牵头起草,参加起草的还有梧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六堡茶协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公司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据了解,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主要依据《关于批准对昌平草莓、富岗苹果、店子长红枣、从化荔枝蜜、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质检总局2011年第33号)及其附件《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的规定,同时采纳了GXCIQ88-2003《六堡茶》和DB45/T581-2009《六堡茶》两标准中适用的内容;标准按照GB/T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还结合近年生产实践、检验数据等情况,进行了严格研究论证并召开多次讨论会进行讨论,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此外,《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的修订则最大程度地与《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相匹配、协调一致。这三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于2013年12月30日通过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共收集到4个单位或个人的提出的25条修改意见,经过全体起草单位的多次认真讨论,逐条研究,采纳或部分采纳了其中的多条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此外,有部分人士和单位通过多种方式提出了反对意见,意见主要聚焦在:一是反对将六堡茶属入“黑茶”类;二是建议将标准草案中六堡茶的“初制加工工艺流程”修改为“古法六堡茶加工工艺流程”;三是建议将标准草案中的“毛茶”修改为“古法六堡茶”。这些意见未被采纳。为消除其疑问,起草小组做了大量摆事实、讲道理的解析工作:一是起草小组与提出书面意见的人士和单位进行了四次座谈、沟通、协调,详尽说明不采纳的理由;二是通过对相关人士以市政协委员提案方式提出的类似意见以书面方式陈述不采纳的理由;三是对相关单位通过“梧州零距离问政”平台对提出的类似意见以书面方式陈述不采纳的理由;四是及时在茶叶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茶叶分类进展研究--兼论六堡茶的归属》、《〈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析疑》等论文进行全面的、理性的阐述解析。此外,为解决所谓“古法六堡茶”(或曰:六堡农家茶、六堡生茶)的出路问题,梧州市政府于2014年7月10日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并以《梧州市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第1次会议纪要》的方式决定为其另行制定专门标准。11月21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南宁组织组专家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三个广西地方标准进行审定,7位专家们对3个标准送审稿以实事求是、一丝不拘、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了审查、质询,课题组对质询进行了逐一解答。专家组认为,标准是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一致同意全部通过审定。有标准化专家说: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三个标准通过审定,并获得批准、发布、实施,标志着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的形成,对保护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六堡茶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标志着梧州掌握了六堡茶的话语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选购的感官标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