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生茶熟茶】

“茶船古道”再启航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饶的自然物产资源,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梧州孕育了饮誉海外的历史名茶——六堡茶。数百年间,这一神奇的黑茶沿着一条传奇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通江达海,并凭借“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东南亚,远抵日本及北美地区。

时空交替,岁月运转。2016年是梧州六堡茶产业“墙内开花内外皆香”的丰收之年,从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到成功主办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再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以及苍梧县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去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六堡茶产业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

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强调:“希望公司广纳贤才,做好六堡茶溯源工作,建立溯源管理系统,规范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流程,全景式展现六堡茶的历史渊源、产品特色、质量安全。”

精准发力谋划产业战略

潮起潮落,风浪正劲。2016年,梧州市乘借国家战略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吹响了新形势下加快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的“二次创业”冲锋号。梧州市召开了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梧州市市委书记黄俊华、市长朱学庆指出,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要精准发力做好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从中找到符合自身实际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科学发展策略,加快产业化进程。

按照梧州市“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的战略部署,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于2016年4月开启筹备组建工作。

2016年11月16日,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时指出,组建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打造千亿元茶产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做大做强做优六堡茶产业,加快打造梧州市百亿元茶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力争在年末完成组建。

2016年12月22日,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召开了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股东大会,会议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

“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介绍,目前,除了四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和自治区供销社下属的广西梧州茶厂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形成合力,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外学内联共促产业发展

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如何运作?新公司成立后与原有各家六堡茶公司的业务是否重叠?尽管有产业战略引领和众多利好政策支持,但许多六堡茶企业负责人仍有所顾虑。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成为梧州市上下求索、克难奋进的目标。”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回忆公司筹建过程时说道。

2016年,梧州市在见缝插针、抱团参展,以及承办各类茶产业盛会、论坛之外,还组织各级有关行政部门和茶企代表组成调研组外出考察学习。6月、9月,调研组分别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茶产业集团、湖南省益阳市考察茶产业发展及企业改制经验。10月11日至14日,梧州市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黄恩率调研组深入四川省雅安市考察雅安藏茶产业品牌化建设及推动资源换证、机器换人、品牌换市的经验做法。

“引导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厂,形成集六堡茶的生产、科研、旅游、展示、检测于一体的六堡茶产业园。”

“想方设法做活文化,以六堡镇及周边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山生态游、茶乡休闲游和农家乐,游人可以品好茶、逛古镇、观茶园美景。”

来自各行政部门和六堡茶企业的一条条建议,汇编成《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四川雅安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后,调研组成员广泛向各界征集意见,易稿十余次,并把相关内容融入到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

“目标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均伟对此深表赞同。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根基

产业兴衰,系于创新。“农家手工茶和标准化生产的茶产品都是梧州六堡茶的根,只有百花齐放,品牌才能结硕果。”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说。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适时发力,启动振兴六堡茶计划,建立专项资金在科研、文化传播等方面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拓宽六堡茶的对外推广渠道,不断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的腾飞厚植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市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广西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电脑自控技术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对渥堆发酵过程实施自动控制,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茶叶洁度也有了保障。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优势,实现了六堡茶精制加工的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规模化生产。

雄关如铁,逐梦前行。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将承载新的历史使命,汇集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把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广西的一张亮丽的品牌名片。(《农民日报》(2017年01月14日06版)陈可夫龙志荣农民日报记者高飞)

延伸阅读

茶船古道 见证兴衰沉浮


茶船古道见证兴衰沉浮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由于六堡茶品质优秀,当时在港澳和南洋等地名气逐步大起来,销售情况非常好。更多大商家、茶庄进入到六堡开设分庄收茶。据87岁的李旭秋老人回忆,他听祖母说过,当时已经有如香港天顺祥茶庄等多家大茶庄进入到六堡收茶,广元泰茶庄就是其中最有名一家。老人回忆道,他最深印象的是当时在广州骑楼外砖柱大大的茶庄字号和当时运茶装茶用的箩筐都扫上了统一的“唛号”。

据资料显示,清初广东航海贸易被禁止,那时往来外国的商船很少,也没有什么外来贸易。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贸易。从此,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这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走进六堡镇,会在合口街处发现一条以六堡为名的河流穿城而过。茶船(排)古道即是以六堡合口街为起点,沿六堡河进入西江和珠江,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帮茶商驶过,不知道茶叶从这里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六堡茶由此成为西江流域最著名的船帮茶。

据1951年出版的《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船排)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六堡茶远销海外,得益于西江流域的船帮,更得益于广州这个茶叶国际贸易口岸,它使梧州成为“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一个新站点。

有一个场景,六堡镇的老茶人至今还记忆犹新,放眼望去,仿佛又看到了六堡河上常来常往的十多只载茶小船排。老茶人陈振东勾画出了这种带篷船的形状,两头尖尖,船载重在1000公斤(约20担)左右,大一些的还可以载两吨(约40担)或者更多。遗憾的是,现在的六堡河水早已变浅,再难寻找到这种“尖头船”的踪影。(西江明珠/广西六堡茶)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采访组走进印尼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采访组走进印尼

左起:黄万通、杨健昌、龙传仁、陆友亮、杨麦、黄裕祥、Yenny

在客家博物馆参观后一同合影

9月5日至6日,中国广西的梧州日报社“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采访组到印尼拜访雅加达印华百家姓协会,围绕茶文化尤其是梧州六堡茶文化在印尼的发展情况与该协会多名负责人进行采访交流。印尼雅加达百家姓协会主席陈社栋、印尼雅加达百家姓协会副主席杨健昌、印尼雅加达百家姓协会副主席张在进,印尼雅加达黄氏宗亲会主席黄裕祥,印尼华人企业家陆友亮,印尼友谊旅行社经理黄万通以及华社贤达黄荣汉等人参加了活动。

9月5日中午,“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记者向印尼雅加达协会参会成员分别了解印尼华人华侨饮茶文化。他们介绍说,印尼华人华侨喝中国茶并不普遍,当地人日常一般喝咖啡和加糖的英式红茶,也有相当部分的人喝印尼产的茉莉花茶。不过,来自印尼邦加岛的老华侨黄荣汉也告诉记者,他的曾祖父在清朝末年从广东梅州乘船来到邦加岛开日杂百货店,当时邦加岛正是锡矿开发的高峰期,当地很多华工都饮用一种“南邦茶”,这种茶有点像普洱茶,具有消食功效,在当地作为一种药来使用。这些茶原本是下南洋的华工们随船带来的,后来供应不上,华工们就使用当地的茶叶加工制作这种茶,黄荣汉曾祖父所开设的日杂店也经销过这种茶叶。时至今日,邦加岛上的华人华侨仍然饮用这种茶。

‌据《中国茶讯》记载,东南亚地区的华工曾大量饮用六堡茶,以消暑除湿,化解积食。记者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六堡茶相关文化,并邀请对方品饮梧州六堡茶。

9月6日上午,记者在印尼茶商陆友亮的带领下,参观了他所经营的63茶园。该茶园位于西爪哇茂物市的一处高山上,占地300多万平方米。陆友亮从事茶叶产销已有二十多年,以生产和经营爪哇乌龙茶和红茶为主。63茶园公司在印尼开设有40家茶庄门店,主要销售自家生产的爪哇乌龙茶和红茶等成品茶。另外,该公司还生产茶粉,并作为出口产品远销日本和台湾等地。在63茶园里,陆友亮带领记者参观了各种现代化制茶设备。陆友亮认为,现代化制茶设备有利于提高制茶效率,控制成品茶的质量。他建议,梧州市若要做大六堡茶产业,应引导梧州茶企采用现代化加工工艺,提升六堡茶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安全。

9月6日下午,记者在杨健昌和黄裕祥等人的带领下,来到印尼华人公园里的客家博物馆参观。据了解,客家博物馆的设计是一幢3层高的客家土楼式建筑。博物馆首层设计为会议厅、客家美食小馆等多功能区,二、三层则辟为展览厅,用于展示记录华人下南洋的图文资料以及生产生活旧实物等历史文物。在客家博物馆分类详细的展厅里,记者了解到昔日华人下南洋的历史情况和他们在印尼的生产生活状况,并且感受到广大华人为繁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梧州六堡茶借“茶船古道”行销海外


梧州六堡茶借“茶船古道”行销海外

自古以来,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沿梧州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全国独一无二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在中国茶运史上影响力与普洱茶的“茶马古道”各有千秋。

3月17日至20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吉隆坡马来西亚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举行。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家茶叶公司及经销商入驻参展,梧州参展的5家企业与各国茶商共签署合约9700万元。这是梧州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六堡茶龙头企业抱团参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六堡茶启动行销全球活动

3月17日,由梧州市政府主办的“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在吉隆坡举行,这充分体现了梧州市“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的战略部署。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这是梧州市去年定下的目标,而后该市相继成立了梧州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国有控股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并出台扶持政策引领六堡茶产业发展。

3月18日,梧州市代表团在马来西亚参加相关活动,与当地政府官员、茶商团体、茶友进行茶叙交流,凝聚合作共识,积极宣传推广梧州六堡茶。

3月19日,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正式启动。当日,梧州市政府、苍梧县政府分别同马来西亚茶业商会、吉隆坡茶艺协会签署协议,约定共同构建起通畅的合作渠道,积极筹划深层次合作,组织茶叶专家教授、茶文化爱好者、茶商、茶企、茶农进行不定期的文化交流合作及经贸洽谈。

现场签约9700万元

此次展会上,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亮相海外活动,为马来西亚茶友带来了多款新研发的“国标”六堡茶产品,吸引众多茶友驻足品鉴,不少茶友当即购买,满载而归。活动启动当日,该公司与马来西亚广汇丰集团签署茶叶购销协议书,为今后六堡茶行销海外市场打开了局面。据统计,该公司在本次展会共签订合约3000万元。

展会期间,梧州参展企业各施所长,吸引了马来西亚各界名流到梧州展区参观品茗,关注梧州六堡茶的生产技术革新和茶文化,订单源源不断,仅4天时间,5家龙头企业共签约9700万元。

谱写中马茶业合作新篇章

展会期间,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所著的《六堡茶大观》,成为外界茶友深入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来龙去脉的“窗口”。广汇丰集团行政董事刘伟才和马来西亚茶业商会署理会长刘俊光先生是六堡茶经销世家,当他们看到书中的配图时,连连感叹,并表示此次达成购销合作,定会再谱中马茶业合作新篇章。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启动后,梧州市将全面开拓海外市场,与世界各国茶界友人和经销商开展茶文化交流、茶叶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打响梧州六堡茶品牌。(广西日报记者康安通讯员于翠平陈可夫)

茶船古道牵线 圣源好茶受宠


茶船古道牵线圣源好茶受宠

日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上,圣源六堡茶槟榔香系列果然名不虚传,经一些资深老茶客现场细细品味并给予高度评价后,很快,圣源槟榔香便给一一传开了。3月18日下午,诸多马来西亚茶客闻知圣源六堡茶品中的槟榔香十分纯正,口感味足,都纷纷前来一品圣源佳茗风采。品鉴会上,圣源展位可谓人头涌动,座无虚席。

2点时刻,圣源茶艺师以一首旋律悠扬的圣源企业歌《圣源韵》拉开了此次品鉴会的序幕。“歌声悠悠,茶香袅袅”,在品鉴现场,一位帅哥茶艺师以其优雅利索的茶艺表演,吸引了在场和周围人群的驻足欣赏。经茶艺师的专业技艺冲泡,品鉴会上的老茶客们分别品鉴了圣源制茶大师姚静健的经典之作“1106槟榔香”圣源六堡茶,以及圣源获得东盟国际博览会金奖“公社原品”和获得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产品“板仓陈茶·三年陈”。圣源出色的茶叶品质,让在场的茶客纷纷竖起大拇指,都说今天喝的槟榔香,让他们似乎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刚到马来西亚的情景:满满的茶味,满满的感叹;满满的回忆,满满的乡愁。通过参加此次展会,圣源六堡茶以它铿锵的品质彰显出非凡实力,以它飘逸的芳香赢得了马国客商的认可!

激情签约

在盛况空前的“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中,圣源的送展茶品。

还特别引起了一位马来西亚茶叶总代理、“杯杯香”董事长张钧强的高度关注和信赖,在品鉴会暨马来西亚客商合作签约仪式上,张董高兴地与圣源公司签署了跨国合作协议,达成了合作关系。签约之爽、合作之快令到了不少茶客点头赞赏,难怪现场有人将此次合作称之为“Amazing2ndday!(神奇的第二天)”。

其实,“杯杯香”张钧强董事长与圣源茶业的签约合作,与其说除了对圣源六堡茶的信赖和认可,背后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茶缘”佳话......

祖籍海南的张董,早年落户马来西亚,80年代初他瞄准市场,创立打造“杯杯香”至今,以经销六堡茶为主,苦心经营三十多载,使之成为了当地一个响当当的牌子。201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梧州举办经济年会期间,富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张董专程到梧州考察,在参与茶事活动的同时,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寻茶、寻好茶”。也许是一种缘分,结果,当他偶尔喝上圣源六堡茶后,就认定了这就是他要苦苦追寻的“茶味、茶感”。随即,在与圣源公司董事长李月梅的一番制茶、做茶、品茶的聊天交流当中,更加深了张董对圣源茶的认知和了解,继而提出了今后相互贸易合作往来的意向。正是带着这份茶缘、这份情结、这份期待,懂茶、爱茶、做茶的张董才会在这次合作签约仪式上激情签约。尔后,张董还特意盛情邀请圣源茶业总经理韦燕娟到他的公司参观考察。

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是作为2017年马来西亚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的一次展会参与,时间将从2017年3月17日-20日。期间,圣源茶业将会跟踪报道“茶船古道”行销全球的活动盛况,希望能够不断给您惊喜与期待。

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上)


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上)

百岁老人徐爱梅珍藏的六堡茶已有80年。

本报记者唐建富文/图

六堡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今六堡镇)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它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几百年来,六堡茶主销两广、港澳地区,出口东南亚国家

1

探茶史六堡产茶千余年

六堡茶属黑茶类,黝黑发亮,在当地被称为茶叶中的“黑宝石”。六堡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到唐代已经盛产。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原来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均为地名)都有产茶,其中以五堡、六堡的茶做得最好,后得名六堡茶。六堡茶的做法正如陆羽《茶经》所云,“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演变,六堡茶形成了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

2

寻茶路“茶船古道”下广州

从梧州出发,往贺州方向前行,然后转入山林小道,汽车便开始爬坡“绕圈圈”。这里的山路蜿蜒,弯道很急。进入六堡镇地界,峰峦叠嶂,冲沟纵横。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这里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很足,且高山雾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水分蒸发少,所生茶叶厚大,味浓香,价格昂贵。附近的黑石村所产的茶也不错。

云南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飘香世界,苍梧六堡茶也有鲜为人知的“茶船古道”。《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重山“封锁”之下,六堡茶如何走出山来?请往下看——

六堡镇北坡脚下,百岁老人徐爱梅手脚依然利索,可以打扫卫生。徐爱梅所住的土墙青瓦老房子记录了百年茶事。90多年前,10岁的徐爱梅开始上山采茶。后来,聪明伶俐的她开始“走船”,即通过船运卖茶。接到广东茶商的订单后,徐爱梅带着六堡茶要送到广州。以前没有道路,从六堡前往梧州,沿途的崇山峻岭连马匹都难以翻越,走完这40里山路必须带上干粮走一昼夜。山路难行,六堡人想到了水路,但由于六堡河河面窄,河道浅,只有每年的七八月份可以行船。贯穿的六堡河河水从镇上的河口街为起点,汇入东安河,达到梧州。一人、一竹排、数担茶,飘浮在六堡河的水雾中,这一画面在老人脑中是无法抹去的印记。竹排到梧州后,茶叶被装上木船,由西江进入珠江,直至到达目的地。

【茶船古道】六堡茶 2018年海外推广首站


【茶船古道】六堡茶2018年海外推广首站

1月9日,泰国广西总商会(2018年)新年联欢会在泰国曼谷泰国中华总商会光华堂举行。泰国广西总商会会长李宇明,泰国广西总商会执行会长、泰国青年华人商会会长助理黄志乾大力推荐“茶船古道”六堡茶,为家乡广西的历史名茶代言。将六堡茶作为最珍贵的新年礼物赠送给尊贵的嘉宾、泰国华人华侨、海外同胞们。

出席此次联欢会的嘉宾有泰国中华总商会陈振治主席、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西、泰中和平统一促进会王志民会长、泰国中华总商会林楚钦副主席、泰华华人青年商会李桂雄会长、泰华进出口商会刘汉明代理事长、泰国工商总会许勇敢副主席、泰国北京商会蔡荣庄会长、泰国广肇商会会长关长英(博士)、泰国辽宁商会康丹会长、泰国海南商会云昌樑理事长、泰国河北总商会孙万强会长、泰国河南总商会时磊会长、泰国江西总商会蔡志明会长、泰国川渝总商会汪治国会长、泰国四川会馆谢晖会长、泰国贵州商会王康平会长、泰国江浙商会邱烨主席、泰国广东商会林奋强会长、泰国福建商会陈雄才会长、泰国香港商会陈子文会长、泰国陕西总商会同乡会木伟会长、泰国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泰国云南商会理事谭永杰、泰国山东商会副秘书长陆继霖、东盟物流与采购联合总会毛七一会长、泰国中医师总会孙智慧副会长、泰国上汽正大有限公司石国勇总经理、开泰银行中国事务部蔡伟才副总裁、泰中罗勇工业园徐根罗总裁、柳工机械亚太公司候翔宇经理、福田汽车泰国制造有限公司丘伟伦经理、泰国深圳商会谢崇通会长、泰国石狮商蔡清朝副会长。2018

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此次联欢会推荐的六堡茶,选用了泰国最喜欢的红色进行设计包装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贵宾用茶,包装喜庆、大方,寓意新的一年里富贵、吉祥。

东盟贵宾指定用茶——感恩茶饼

远离家乡在外拼搏,在最艰苦的时候,身边都会有华人同胞伸出援手,互相扶持。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合如一家。中国的日渐富强,让每一个华侨都感受到身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我们要感谢华人同胞的慷慨,要感谢中华民族的有力支持。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精选六堡茶叶,做成感恩茶饼,希望能通过这份茶礼的传递我们感恩的心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款茶叶条索均匀紧结,叶底黑褐柔润,汤色红浓,香气醇厚,滋味甘甜。

【质量等级】:一级茶

【年份】:2014年

【净重量】:357克

【原料】:六堡茶毛茶

五小罐红色礼盒

中国红包装礼盒,质朴有韵味,穿插帆船剪影,富有层次与历史文化,细微之处透露设计感。条索紧结圆直,色泽黑褐明亮,发酵适中,历经数年干仓自然陈化,汤色红浓透亮,滋味协调饱满、甘醇爽滑,气韵陈香沁入心脾,汤中带甜。

【质量等级】:一级茶

【年份】:2013年

【净重量】:120克

【原料】:六堡茶毛茶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西江航线晚清时期起引进了汽轮 “茶船古道”走得更快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西江航线晚清时期起引进了汽轮“茶船古道”走得更快

一条古道去悠悠。

每年农历二月开始,无数六堡茶从六堡茶区采制后装上尖头船,沿着“茶船古道”被运到广东的江口或都城后,然后装上更大的木货船。也有一部分六堡茶沿着桂江到达梧州后,自西江顺流而下,在江口或都城集结,再沿着西江经过肇庆、三水、佛山,直接运往广州,然后经港澳出口海外。

在2016年的六堡文化旅游节上,当地文化部门再现当年六堡镇茶农用竹木排将茶叶外运的场景。李琳/摄

这段水路将近300公里,在资料里只是寥寥数语,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有无数船工和排工在这条线路上讨生活。几只船结伴而行,每遇水浅滩险之处,船工们需一起下船,有的在岸上拉纤,有的在水中撑顶,十余人一起把船只逐一“搬”过滩头。

视频截图

茶船要从西江航线到达珠三角地区的商埠,还需通过肇庆的羚羊峡。羚羊峡内河道最窄处仅两百米,江流湍急,漩涡丛生,水位最深处达七八米,稍有不慎则船翻人亡。时至今日,羚羊峡里水声依旧,崖岸转折之处仍然水势奔涌。

羚羊峡岩壁上留下的篙坑。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悠悠古道连南洋 源源输出看港澳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悠悠古道连南洋源源输出看港澳

六堡茶是梧州市的特色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令六堡茶得以走出深山,进入珠三角地区甚至走向世界的,是一条独特的“茶船古道”。去年,梧州日报社派出采访组,对“茶船古道”的史实进行见证式采访、抢救式挖掘,较完整地还原了“茶船古道”在境内的历史轮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为更好地挖掘与宣传六堡茶历史文化,为梧州借“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持,从今年6月份开始,梧州日报社再次派出采访组,启动“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系列报道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六堡茶产品覆盖和文化影响较明显的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三国。其间,采访组继续沿用田野调查方式,全力收集与六堡茶文化相关的资料史实,并结合史料记载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稿件,努力为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调查采访与当事人讲述相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全景式展示本次境外行采访的内容。系列报道将分为“概貌篇”“轨迹篇”“余音篇”等三个篇章。

概貌篇

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苏爱清杨麦龙天传

摄影:西江都市报记者苏爱清

2017年6月25日上午,位于香港西环的港澳客运码头人流如鲫,一班班客轮往来于宽阔的海面,划出道道白练。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葵涌码头建成前,从这里一路到上环,大小码头一字排开,梧州到香港的船也停泊于这一带,从梧州运来的茶叶就从这里上岸或转运。”站在港澳客运码头边的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办公室的窗前,84岁的公司原副总经理伍慎隆凝望香江,缓缓地述说着,话音里满是对往事的怀想。

港澳客运码头位于维多利亚港

茶船远去,古道悠悠……穿越西江的波涛,从梧州起行的茶船载着一箩箩茶叶和无数茶人的希冀,沿着“茶船古道”一路东去,到达广州这个中国内地的枢纽港口。

但是,“茶船古道”的篇章并未因此划上句号。从清代中期开始,大批华工“下南洋”,前路茫茫,归途无期,六堡茶便成了他们寄托乡愁的傍身之物。多少悲欢离合中,“茶船古道”连接上“海上丝绸之路”,向境外不断延伸。

“古道”延伸到海外

关于六堡茶向境外的输出情况,虽无系统记述,但人们透过各种史料不难管窥一二。1951年版的《中国茶讯》就有这样的记载:“旧时粤商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分销南洋怡宝(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中国茶讯》的记载只有片言只语,事实上,六堡茶向境外的输出,足以写成一部史诗。“茶船古道”境外延伸线上,有茶客相聚品饮的欢愉,也有华工寄情于茶的苦涩;有经销商竞争较量的残酷,也有运输者历经波折的辛酸。

港澳茶客的消费,是“茶船古道”得以向境外延伸的重要因素。

香港开埠后,人口飞增。流入港澳地区的人口大多来自两广地区,他们都有饮用六堡茶的习惯,港澳地区因此成为六堡茶在中国境外的一个主要消费市场。今年66岁的黄鹏绪,曾任英皇酒店管理公司顾问、中国海外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对香港茶楼的消费习惯与变迁颇有研究。他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六堡茶在香港餐饮市场的消费量较大,一度占到黑茶消费量的七成,很多茶客在茶楼都饮六堡茶。”

但六堡茶的境外消费,更多的还是来自东南亚地区。可以说,是无数东南亚的华人,让“茶船古道”的境外延伸线坚实而长久。

据《华工出国史料汇编》记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地区进入全面开发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导致“下南洋”的华工数量激增。民国政府国务院侨工事务局19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华工数量超过了200万人。这些华工大部分来自两广地区,因而,六堡茶在南洋各地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自从1842年清政府被迫实行“五口通商”后,“十三行”的外贸垄断地位被打破,广州作为唯一茶叶输出港的地位快速下滑,香港的茶叶中转枢纽地位则不断提升。这一时期,澳门因是中国苦力输出的主要起发港,大批来自两广地区的华工随船带去六堡茶,使得澳门也成为六堡茶输出的重要港口。

于是,“茶船古道”除了在广州港集结外,又向香港和澳门延伸,并发展成为由广州、香港和澳门中转后,再面向南洋各地及日本等国,呈扇面展开的海上运输大通道。

茶船古道境外线路图(资料图)

百舸千帆连港澳

“茶船古道”向海延伸,最前端便是香港和澳门。

澳门海事博物馆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其外形像一艘扬着白帆的三桅船。在博物馆的陈列厅里,浏览各式海事展品,聆听电子语音讲述,人们不难感受到澳门的发展与大海的密切联系。

翻开澳门工务局编撰的《澳门航运发展史》,可以更清晰地触摸到澳门航运业发展的脉搏:随着葡萄牙海运贸易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快速发展,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澳门的航运转口贸易达到全盛,澳门也成为联结欧亚和拉美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大循环的枢纽。这一时期,不仅是葡萄牙,连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设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公司也通过澳门大量从事茶叶贸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世纪中期以后,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港迅速崛起。香港学者赵子能在《香港港口》一书中提及:从19世纪末期开始,香港的站口贸易,尤其是对中国内地转口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19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41%经由香港进出。学者陈慈玉在《近代中国茶叶之发展》一书中更指出:“1871年海地电线敷设以后,上海、香港能立刻与英国取得联络,促使中国茶商和茶栈能够更确实地预测茶叶的交易情况。”

自清代以来,梧州一直是广西最繁华的内河港口,与港澳的航运关系非常密切,这使得梧州的茶叶能顺利地输出港澳。

据《广西通志·交通志》记载,梧州至香港的水上航线在1875年就已开通,往来其中的船只都是木质帆船。1897年梧州开埠以后,大量机动船只进入梧港航线,使这条航线出现了客货轮定期班次。

1902年,澳门内港里停泊着很多运货的木船。(网友供图)

1902年,从内地运货到香港的木帆船。(网友供图)

由于梧州出口到港澳的货物总量增大,从1906年起,中外商人纷纷加大对轮船的改装力度,往来梧州至港澳航线的机动船舶数量与吨位快速提升。《中国旧海关史料》记载:“本年(1914年)往来梧港之英旗船镇波及华旗昇泰(太)均于年初停驶,继后者则有新添略大之船三艘,一曰海华,悬挂英旗,载重245吨;一曰广英,载重407吨,一曰华安,载重433吨,此二艘皆挂华旗……由梧直达澳门之航路。”

此后,梧州至香港的航运线路一直保持高速运转,《西江航运与腹地农业经济外向发展(1897~1938)》一文介绍,“自梧州开埠以后……至民国10年至20年间,港澳客货轮日多,每日有四五艘开出”。

这一带就是当年梧州到香港的船舶停靠的地方。

由于梧州至港澳的轮船吨位大、速度快、船期密,因此当时桂东南的物产汇聚于梧州,再出口到港澳地区,当中包括六堡茶在内的茶叶占据了很大比例。据《中国经济通史》记载,“广西的农副产品沿西江水系,随着长距离贸易扩大了流通范围……在传统运输条件下,近代广西流通的主要商品种类有三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为大宗。”广西统计局1934年编修的《广西省各县出入境大宗货物概况》记载,当时广西农副产品有11%输出港澳,主要包括茶叶在内的山货、赤糖、禽畜及矿砂等。

战时输出陷低谷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和广州沦陷,中国茶叶出口市场转移到了香港。1938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在全国推行茶叶统购和统销,集中到香港输出,这使得香港的茶叶出口量剧増。

但是,好景不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国的香港及东南亚各地相继沦陷,这些地区的茶叶消费跌入低谷,中国茶叶经香港输出也陷入瘫痪状态。而因为梧州到香港的茶叶航运线路一度中断,六堡茶在香港的出口基本断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的外贸、航运产业发展重现曙光,梧港航线得到恢复,六堡茶在香港的出口随之复苏。“在1949年以前,梧州经常都有私营货轮前往香港,这些轮船都停泊在旧时的大南码头一带。每逢有船从梧州开航,一些‘九八佬’就会举着牌在沙街上代为招揽运输生意,直至下午轮船起航为止。”对于梧港航线的恢复,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桂生最为欣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处于中立国地位,因此当时中国的茶叶出口转由澳门港承担。《澳门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一文指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澳门仍然承担着中转港的角色。同时,战争还使得澳门的人口流入量大增、贸易兴旺,六堡茶在澳门地区的消费也得到提升。出口大幅下滑的梧州六堡茶,借助在澳门的中转输出及当地的消费,得以保有一线生机。

通港“茶船”成“稀客”

1950年后,“茶船古道”向境外延伸的线路重新活跃。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港澳地区的人口出现了数次跃式增长,当地的餐饮业不断扩展,茶楼酒楼一派兴旺景象,使得六堡茶在当地供不应求。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曾在香港地区独家代理经销“六堡茶”,公司董事经理司徒法至今还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司每年都要进口超过100吨精制六堡茶,这些六堡茶往往是刚在西环的码头卸货,就被等候已久的“二盘商”(分销商)瓜分一空。

香港传统茶庄多分布于西环、上环一带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锡矿开发逐步恢复,当地华工数量再次暴增,六堡茶经香港出口东南亚的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再次书写。资料显示,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从梧州外贸口岸出口进入香港市场,以及透过香港再发往海外的六堡茶,每年都超过1000吨。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六堡茶通过船运向港澳输出的黄金时期。回眸这段岁月,梧州到港澳的航运情况也数度发生变化。对此,陈桂生及澳门南光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展京作了精辟的分析:

其一,经营的主体在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梧州的航运业务逐渐公私合营,国营的梧州航运公司成为主角。20世纪90年代初,梧州航运公司专门成立了梧港船务有限公司,之后,桂江船务有限公司成立了顺景航务公司,两者在梧州至香港的航运竞争中并驾齐驱。

其二,运输的船只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梧港、梧澳航线上多是拖曳驳船的拖轮,以及客货混装的花尾渡。到了1966年,新型货轮在梧港航线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往于梧港之间的货船全部变身为货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使用集装箱装货的方式在梧港航线中盛行。

其三,运输的航线在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禁运政策的影响,澳门港的发展陷入低潮,梧州至澳门的货物运输只能由香港中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梧澳直航航线才恢复。

不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六堡茶向港澳地区的水路输出,渐渐归于沉静。这个时期,香港的航运产业悄然下滑,六堡茶在港澳当地的消费市场也逐渐萎缩,“茶船古道”在港澳地区的延伸线迅速弱化。

进入2000年后,梧州每年发往港澳的六堡茶产品仍有几百吨,但时移世易,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梧州到香港的航运逐渐式微,往来于两地之间的“茶船”成为“稀客”,梧港船务有限公司更是彻底退出了舞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梧州至澳门航运业衰微,梧澳直航航线再度中断,包括六堡茶在内的所有货物全部转由香港或珠海中转,直至今日。

“解放前六堡茶一般在大南码头装船外运去香港”

讲述人:陈桂生(60岁,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居香港)

1976年,我到梧州航运局参加工作。我听航运界的老前辈介绍,解放前(1949年以前),梧州所产六堡茶一般在梧州大南码头装船外运去香港,也有很多私营小船经由广东的贺江外运六堡茶。

当时,在梧州为船舶揽货的人叫做“九八佬”。每逢有船从梧州开航要承揽货源时,他们就会举着招牌摇着铃铛走在沙街上,大声叫着准备出发的船期和船号,通知当时云集沙街有运货需求的商家。茶商如要外运茶叶到香港,就会将茶叶装运上对应船只。从梧州到香港的船只都停泊在旧时福汉酒楼和新西旅舍对开的大南码头一带。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梧州六堡茶依然是通过私营船只运抵香港。当时,在香港代理这些私营船只船务公司的老板名叫“梁炳基”(音)。

在我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以前,梧州市没有一个专门的港澳码头,包括茶叶、日杂货在内的出囗商品,多数通过盘艇上货装船,经海关验放,再用“桂海”“桂驳”输出香港。到了20世纪80年代,港澳航线上的货船更新换代为机动散货轮,名称改为了“桂运”。进入20世纪90年代,港澳航线的运输船只以集装箱货轮为主。

“以前六堡茶出口香港用船运输”

讲述人:吕苏虾(70岁,中茶梧州分公司退休职工,现居梧州)

以前,梧州六堡茶出口香港一直都依靠船运。我们会先用盘艇将茶叶从梧州茶厂或工农仓(即李家庄码头)运到下关码头,再换装到航运局的大船。每次出货,盘艇都会运去100包(总重量约5吨)茶叶,每月出货总量都是三五十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梧州外贸公司每年出口香港的广西“陈茶”“六堡茶”和“青毛茶”大约有1000吨。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西“陈茶”出口达到最高峰,每年出口量为1500吨。

“直航线重启后梧澳商贸往来更密切”

讲述人:赖展京(61岁,澳门南光物流货运公司董事长,现居澳门)

澳门是一个近海港,以前港口里面有很多木质码头,停靠那些码头的船舶大多往来于香港和澳门之间。内地很多物资都是先运到香港中转再运来澳门,而且澳门当时没有直航船去东南亚,通过澳门出口到东南亚的物资都要经过香港中转出口。

在这些码头里面,南光码头是最大的。整个澳门地区只有南光公司才有出口权,即便澳门的其他企业要做内地物资的出口生意,也要由南光公司代理。20世纪50年代以后,从广西运来的物资包括六堡茶,多数通过水路运到香港,再从香港中转到南光码头卸货。

到了1974年,南光码头扩建成现代化码头,升级了装卸设备,能够同时容纳两只500吨级的货船停靠卸货,一年总吞吐能力达到三四十万吨。

澳门南光旧码头的木桩至今仍立在海边

20世纪80年代,我们和梧州航运局对接,拿下了梧州船舶到澳门的船务代理权,重新开通梧州到澳门的直航线,使得梧州的物资能够直接运到澳门,两地商贸往来因此更为密切,当时每周都会有一两班船往来于梧州和澳门之间。那时候从梧州运来的主要是生活用品,除了粮油食品,还有由南洋公司负责代理的各类土特产,如茶叶、酒类、中草药等,尤其是中草药材所占比例非常大。

“港澳船队用的是大吨位船舶”

讲述人:伍慎隆(84岁,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现居香港)

​记者在采访伍慎隆(左)

1954年左右,国内航运业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广西的私营船只被划进航运局。当时梧州的私营轮船有“天生”“大生”“明生”“民生”等名号。公私合营以后,航运局的船队分为“第一船队”“第二船队”“第三船队”等三个船队,主要走两广内河航线。后来成立的“第四船队”,即“文革”之后更名的“港澳船队”,专走港澳航线。

那个时候,走内河的船队使用的船只吨位较小,而港澳船队使用的都是大吨位的船,而且基本是平底深舱木驳船,每只载重在300吨以内,通常是十几只木驳船串在一起,用一只拖头(拖轮)拖着走。当时港澳船队的拖头有十几只,平底的深舱木驳船也有30只左右。船队里还有一些“花尾渡”和“电船”,吨位都比较大。“花尾渡”是客船,不过船上会有一个很小的货舱用来随船装货。到了20世纪60年代,航运局开始使用钢制驳船。

当时,航运局的船都有各自的编号。最初,拖头叫做“西江301”和“西江501”,后来改叫“桂航222”和“桂航333”。到了20世纪70年代,广西把拖轮的编号统一为“桂运”,拖头就叫“桂运501”和“桂运301”。1958年的时候,我接触的拖头编号还是用“西江”为主。公私合营以后,合营船舶凡是达到100匹马力的拖轮,就以“0”字头作为编号开头。若叫“西江”的就是上航船(梧州上游航线),下航(梧州下游航线)到香港的就叫做“桂拖”。其中有一艘“桂拖201”就是走香港航线的。另外,梧州航运局还在香港买了两只马力大的轮船,叫做“西江501”,后来改叫“桂拖501”。20世纪60年代初期,许多拖头的名称还沿用“西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使用“桂拖”的名称。那个时候还有“桂驳”船——被拖头带动的深舱木驳船,这些走香港航线的“桂驳”船编号最多的时候排到“5052”,即一共有52只。

“以前运到香港的六堡茶在明生码头卸货”

讲述人:张荣(64岁,原梧港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居梧州)

1957年,整个广西只有一个航运局,就是中国交通部珠江航运管理局梧州分局。1972年以后,柳州、南宁从梧州分局分出去。即便如此,梧州航运局的总运力仍占广西总运力的六成多。

20世纪70年代,梧州的航运业发达,梧州航运局有专门走港澳线的“港澳船队”,整个广西的货品都经由梧州出口。“港澳船队”前身叫做“第四船队”,在“文革”前就已成立。当时,“第一船队”是客船队,“第二船队”是拖轮船队,“第三船队”是驳船船队。港澳船队的船只不会走内河线路,因为其吨位过大,不适合内河行驶。

1949年以后,广西运货到香港的船舶全部挂靠在广东珠江船务公司,由珠江船务公司代理船务业务,包括船舶的报关、联系泊位等等。为此,广西方面还派专人进驻珠江船务公司协助处理业务。

20世纪70年代,梧州航运局从梧州运货到香港的船不是固定的,既有木驳船,又有铁驳船、拖头,还有货轮,载货量都在200吨至500吨左右。只要船期合适,这些船都可以运货到香港,当时航运局可安排走香港线的船有过百只。

每次货船出发前,梧州航运局会以433传真形式,向珠江船务公司告知发货物品和香港接货人信息及货船到达香港的时间。航运局派驻珠江船务公司的专员接到相关资料后,会着手与香港的相关部门对接,开展船务代理工作。当时,香港供外来船只停泊卸货的码头很多,但码头货栈货仓对货主来提货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旦超时,船主就需要缴交一定的仓租(即码头仓库租金),所以船主们都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明晰泊位的具体信息,以便能够准确停泊。船务公司也要根据香港货主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船只的卸货点。

相应工作完成后,珠江船务公司会将信息反馈给梧州航运局和货船的船长,使其清楚知道该把货船停泊到香港哪个码头卸货。在珠江船务公司代理的时期,梧州的六堡茶运到香港,基本都在西环的明生码头卸货,然后交由香港德信行负责统一调配销售。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槟榔屿上槟榔香 茶船道里茶韵长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槟榔屿上槟榔香 茶船道里茶韵长

11月14日,马来西亚西海岸阳光灿烂,槟榔屿上椰树摇弋,椰树掩映下的乔治港区里,一艘游轮即将起航。在悠长嘹亮的汽笛声中,悠闲的游客们拉着行李箱慢慢走上舷桥。

自乔治港向北,越过长达13.5公里的槟威大桥,到达威省北海港区,又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桅杆林立,货船如鲫,码头上的吊装机械来回运作,货场上堆满了各种集装箱。

一道海峡,分隔新旧两个港区,却连接着六堡茶“茶船古道”在槟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槟城乔治港已成为旅游港口。

槟榔屿上华人多

槟城,又称“槟州”,位于马来西亚西海岸北部,一道槟城海峡将它分作槟岛和威省两个部分。槟岛上多槟榔树,又被叫做“槟榔屿”,这个地理名称早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已有记载。15世纪中期,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中,明确记录着从马来半岛的昆仑岛到槟榔屿之间的航行线路指南,可见当时中国的商船已经成为槟城的常客,槟榔屿上早已有华人居住和活动的痕迹。

槟城的大开发是在18世纪以后。据《远东开发史》介绍,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接收了槟城的管辖权,将槟岛重新命名为威尔斯王子岛,并将岛上的乔治市发展成为免税港口,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人口总量迅速超过万人,其中60%以上是华人。

远眺槟城乔治港

1826年以后,英国殖民政府将马六甲及新加坡的管辖权转移到槟城,成立了海峡殖民地,令槟城的经济高速发展起来,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华人大量涌入,人口再次激增。据《槟榔屿华人史话》记录,当时槟城的5万多人口中,华人占比达到七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华人来自广东。

大量大型木质帆船和远洋汽轮从广东沿海各个港口运来了吃苦耐劳的“广府人”,也随船带来了“广府人”所喜爱的六堡茶。这使得“茶船古道”面向境外的延伸线,在经过新加坡后,又向槟城延伸了将近900公里。

这一带曾是当年准备南下的锡矿工人生活的地方。

此时,西方世界进入大工业化时代,对于各种工业原料的需求激增,位于槟城以南的霹雳州被探明存在大量锡矿。于是,西方各国的矿务公司紧急前往中国东南沿海招募矿工。来自广东的华工乘船到达槟城后,蜂拥南下霹雳州的太平、怡保等矿区。随后,一条铁路从槟城连接上太平,并延伸到怡保和吉隆坡。从19世纪中期起,槟城成为马来半岛上锡米和橡胶的贸易市场及中转站,不停地吸纳着华工和六堡茶,输出着锡米和橡胶。

运茶线路再活跃

20世纪初期,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影响到了槟城的华人社会。当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槟城成为中国同盟会和革命党在东南亚的根据地,大批来自广东各地的革命人士奔走于槟榔屿,从事革命活动,当地很多茶楼更成了他们鼓吹革命和开会谋事的场所,对六堡茶在槟城的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65岁的槟城拿督李永光回忆,他的爷爷在20世纪初期从广东顺德来到槟城开办酒楼,随后改行创办恒记有限公司,经销各类进口杂货,当中就有六堡茶。

六堡茶在槟城及通过槟城南下霹雳州矿区的消费市场,吸引着一艘艘运输六堡茶的茶船从中国驶向槟城,直至太平洋战争烽烟的阻隔,方暂告一段落。

槟城旧码头昔日的场景苏爱清翻拍

战争过后,通往槟城的运茶线路再度活跃。尤其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马来西亚的锡矿开发再次进入高峰期,华工高度集结到霹雳州的锡矿区里。槟城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霹雳州出产的大部分锡米都集中到了这里交易和出口,而矿工们所需的六堡茶,也由货船运到槟城卸装,然后经铁路南下输送到太平甚至怡保。当时,“恒记”已经成为槟城最大的六堡茶进口经销商,这家“头盘商”进口经销的六堡茶不仅来自中国内地,同时也有香港茶商制作的“港产六堡茶”。

此时中国内地与槟城茶商之间的业务联系仍然依靠书信往来,而且由于中国内地的茶叶购销政策发生变化,槟城的茶商需要通过香港的华润公司作为中介平台进行交易,因此直到20世纪60年代使用电报以后,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费时日久。当时,“恒记”从梧州订购一批茶叶,从接洽到发货再到收货,用时往往长达半年。

槟城旧街景苏爱清翻拍

这些从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全部集中到香港装船起运,经过南海抵达新加坡中转,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运抵槟城,在乔治港卸货。乔治港是个旧港,港口码头泊位水深不足,运茶而来的散货船必须停泊在码头对开洋面的外港深水泊位,再由港口区的“货代公司”安排拖轮拉拽木驳船驶出外港深水泊位,靠上货轮卸货后再运回码头。“我曾在半夜跟着拖头去卸货,小船在海上遇到风浪左摇右摆,把我吓坏了,幸亏最后没出事。”当年接货的惊险一幕,让李永光记忆犹新。

本地销售成主线

不过,六堡茶在槟城高度集结的繁盛状况,持续近百年后还是逐渐改变了。

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霹雳州北部的太平锡矿区采罄,很多矿工离开了太平,南下到怡保、吉隆坡等地的锡矿区谋生。同时巴生港崛起,进入吉隆坡等地的六堡茶逐渐转由在巴生港装卸,通过槟城辐射霹雳州的运茶线路逐渐萎缩。从此,槟城作为六堡茶中转点的历史被改写,运到槟城的六堡茶转为以本地消费为主。

在槟城的老街,有一家名叫“广德酒业杂货有限公司”的“老字号”杂货铺,铺子里陈列着各式日杂货品。11月13日下午,当我们走进这家杂货铺时,赫然发现玻璃货柜里堆放着两行用牛皮纸分装成小包六堡茶,每包六堡茶都用尼龙绳捆扎,一包包整齐叠好。货柜里的六堡茶按重量分为300克和600克两种规格。“我们公司创立已近百年,一直以来都有六堡茶出售。”店里的老伙计说。据其介绍,这些六堡茶都是向当地茶叶进口商购入的。

紧挨着“广德酒业杂货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槟城同样颇有名气的“老字号”——“桃园茶楼鸡饭店”,这家茶楼规模并不大,却已有几十年历史。据槟州茶艺文化协会理事庄嘉铭介绍,这家茶楼一直使用六堡茶作为常备茶叶。

桃园茶楼鸡饭店是槟城的餐饮“老字号“,店里供应六堡茶。在其旁边,广德酒业杂货有限公司也经销六堡茶。

由于有着百多年的消费习惯,以及有不少“广府人”消费群体,因此,以前六堡茶在槟城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家常茶”。62岁的王春发是当地晋美茶行的老掌柜,他早年的记忆中,槟城有很多家庭把六堡茶作为日常用茶。李永光也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恒记”每月进口两三吨六堡茶,主要批发给本地茶楼酒楼。

不过,虽然六堡茶在槟城使用广泛,却由于“广府人”在当地华人群体中仍未占大多数,而且受限于消费能力等因素,当地的广式茶楼酒楼规模一般不大,数量也不多。这使得除了作为居民的家庭日常用茶以外,六堡茶更多消耗在遍布槟城大街小巷的点心铺和茶餐室之中。

由于市场消费能力的影响,槟城本地难以容纳过多的六堡茶进口“头盘商”。李永光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恒记”基本上垄断了槟城的六堡茶进口生意。“恒记”进口六堡茶后,直接批发给当地的茶楼酒楼、茶庄和杂货铺,其他小型茶餐厅和点心铺再从茶庄和杂货铺里购买。当时,槟城当地定期向“恒记”购买六堡茶的茶楼酒楼有十多家,还有茶庄、药材铺、日杂铺、海味铺四五十家。

槟城有不少华人会馆

1985年,作为当地最大的“头盘商”,“恒记”改变了主营方向,转以进口销售中国工艺品为主,该公司进口销售六堡茶的数量快速减少。但是,当地的消费市场依然存在,于是,六堡茶的销售便由“一骑绝尘”变为“群雄逐鹿”。其他进口商逐渐分割原来属于“恒记”的“蛋糕”,“陈春兰”“梁瑞生”“慎昌行”等设点在怡保的香港六堡茶制作商也北上把销售端伸进槟城。

20世纪90年代以后,晋美茶行异军突起,通过向槟城本地和吉隆坡的进口商购入六堡茶后再行销售,逐渐在本地打开了市场。1999年,雄心勃勃的王春发只身前来梧州,与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取得联系,成为梧州六堡茶在槟城的进口“头盘商”,当年就完成了一个标准集装箱的销量。此后十多年间,梧州六堡茶通过晋美茶行销往槟城各处。

陈年六堡受追捧

世事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槟城的乔治港由于航道条件所限,逐渐从一个货运港变成旅游港,而隔海相望的威省北海港区迅速崛起,取代了货运港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中国运茶而来的货船不再由香港中转,而是从广州直航,或者经过新加坡和巴生港中转后,到达威省北海港区。而且,随着远洋货轮运力的增大,运茶前往威省北海港区的货船班次也在减少,现在每年两三趟船期所运来的六堡茶,已经满足了槟城的供应量。

槟城旧街景苏爱清翻拍

但在世事变幻之中,总有些坚持不会改变。如今,槟城依然保留着不少传统茶楼和茶餐厅,这些餐饮店铺里依然大量使用六堡茶。而新式茶餐厅里提供的“雪茶”(加冰的茶水),也有不少是六堡茶。同时,当地很多华人家庭也形成了把六堡茶作为一种“家常用茶”的生活习惯。

正是这些消费习惯,支撑着“恒记”“广德”等杂货铺的六堡茶销售,也支撑着晋美茶行的六堡茶进口量。王春发的小儿子王家杰说,自1999年以来,晋美茶行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数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近年来每年的六堡茶进口量达到两个标准集装箱。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衍生出一些变数。由于历史的沉淀,槟城遗留下了不少陈年六堡茶,也培养了洪福德、吴重美、孔振武、曾炳源、王西平等一批六堡茶收藏家,这些藏家搜集了大量陈年六堡茶。20世纪90年代末期过后,随着六堡茶身价上涨,陈年六堡茶的市场价值飞升。看到了巨大的投资利润空间后,部分六堡茶藏家一边继续搜集陈年六堡茶,一边将自己的藏品投放到市场中,结果在当地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日常用茶贸易的另外一个市场——高端的陈年六堡茶贸易。在这个市场圈子里,陈年六堡茶的价格每公斤动辄以千元万元计算,但消费者对陈年六堡茶仍然趋之若鹜。

槟城港口昔日的运输景象苏爱清翻拍

在槟城的金石轩茶庄,茶庄的经营者梁淑芬向我们展示了店里收藏的一款“民兴”号陈年六堡茶,这种六堡茶在2008年的售价达到每公斤5000元。即便如此,如今梁淑芬手中的陈年六堡茶已经所剩无几。

铅华落尽,还看今朝。无论是新品,还是陈藏,六堡茶已经在槟城落地生根;无论是旧日,还是今天,“茶船古道”依然把梧州和槟城连接在一起。【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苏爱清杨麦龙天传,摄影:西江都市报记者苏爱清】

原味岭南 茶韵梧州“茶船古道”往事精彩再现


原味岭南茶韵梧州“茶船古道”往事精彩再现

品茶论茶,畅谈六堡茶产业发展之路;

穿越历史,重现当年茶船古道盛况;

化身茶农,体验采茶制茶乐趣……

9月28日,“原味岭南茶韵梧州”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茶船古道”系列活动在苍梧县拉开序幕。

同时,还是苍梧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呢!四方宾客欢聚在六堡镇,和茶农群众一起感受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先生在开幕式上指出,苍梧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茶船古道”的始发地,是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苍梧县立足六堡茶产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原生六堡茶产业,推动茶业产销对接、推广品牌文化宣传、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农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希望六堡茶农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共研茶事,共探六堡茶产业发展新路径,使苍梧六堡茶产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苍梧县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取向,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真正实现了“丰收促脱贫、生态助振兴”目标。她希望苍梧县通过农民丰收节和六堡茶文化旅游节这样一个平台,在持续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打造的同时,深入挖掘和弘扬茶文化,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当天上午,苍梧县委书记林树锋宣布:2018年苍梧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六堡茶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随后,苍梧县长谢善高在致辞讲话中代表苍梧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本次盛会的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与筹办本届节会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各位茶商、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他指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国家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苍梧县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打造了以六堡茶、迟熟荔枝、砂糖橘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创建了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和沙头镇生态循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苍梧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导六堡茶产业向集约化、组织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表示苍梧县将以节为媒,架起“让世界了解苍梧,让六堡走向世界”的桥梁,让六堡茶走得更好更远。

市人大副主任、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市政协副主席何深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和县领导梁杰森、黄海平、黄杰梅、覃学海、莫树滔、蒋庆华、何伟防、黄文斌、黄春全、黎钧、曾庆梅以及商会、企业、茶商嘉宾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和相关活动。

开幕式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共有六堡茶文化公园项目,苍梧县宏铭医用家具生产项目,苍梧县鼎威家具生产项目,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4个项目签约,合同总金额达6.8亿元。

借助苍梧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喜悦,还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专业合作社和种养能手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予以表扬。

据了解,本次活动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进一步提升苍梧县优质农产品及六堡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扩大苍梧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原产地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宣传推介六堡茶,深度挖掘六堡茶文化内涵,充分展示苍梧县丰富的茶资源,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而举办的一次盛会。

本次“茶船古道”系列活动内容有六堡茶展销会、六堡茶历史民俗文化表演、“六堡往事”表演、斗茶大赛以及采茶制茶体验等13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客商慕名前来,游览六堡名镇风光,品尝地道六堡茶,参与传统民俗活动、体验采茶制茶乐趣,各方宾客和当地茶农一起感受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来自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腾讯网、南都全媒体、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香港商报、梧州日报、梧州电视台等新闻单位100余名记者朋友齐聚六堡,全方位宣传活动的概况,引起了各地广泛关注。

最后,分享一段一位茶业嘉宾自拍自制的视频,看看他眼中的“原味岭南茶韵梧州”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

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下)


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下)

一张尘封的茶纸见证当年茶市繁荣。六堡镇山多雾大的独特气候造就了六堡茶品质。

3探茶市茶亭记录当年辉煌

1937年出版的《广西特产志略》记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间(1926~1927年),每担估价30元左右。”

60年前,各地茶商云集六堡,六堡被誉为“小梧州”,当时的茶叶集散地叫茶亭。现年近七旬的当地人陈荣昌见到记者很高兴,起身从厅堂的木柜中拿出一叠厚纸,原来这是一张“六堡兴盛庄”的茶纸。陈荣昌说,当年兴盛庄的六堡茶远销到广州和香港,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南洋一带,茶纸上的“广东省城广生祥”是六堡茶在广州的代理商,可见六堡茶名噪一时。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由梧州运经广州、香港的航线受阻,进出口商品大减,六堡茶也不例外,只有一小部分茶叶能够依靠肩挑马驮长途跋涉运往广州湾(即今天的湛江)。由于六堡茶市场需求很大,广东茶商不顾危险穿山越岭来到六堡买茶,一时间六堡街上粤商云集。

旧时粤商在六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有“广元泰”、“广福泰”、“新记”、“三记”、“永记”、“公盛”等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苍梧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广东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销往港澳地区。除在广东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及吉隆坡一带。

岁月变迁,如今的陈荣昌已不再做茶生意。闲暇之时,他与当地几位老茶商给年轻人传授选茶卖茶心经,为的就是让六堡茶继续造福当地人。如今,六堡茶主要集散地集中在梧州市河东一带,另外在南宁的六堡茶市场也颇为兴旺。

4

品茶香味厚色纯隔夜不变

《广西特产志略》记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苍梧人素来视茶为珍品。有贵客来,以茶施礼。礼尚往来,茶品馈赠。酒家饭馆,用餐之前,必先上茶,膳后亦上茶供饮、漱。现在,梧州、苍梧等地的餐饮店仍保留传统习惯,常备六堡茶,供食客用餐后“叹番杯”(即喝茶)。当地居民,也常以茶为饮。

苍梧人饮茶,以饮六堡茶为佳。据《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隔夜不变,色、香、味俱佳。”

六堡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时期,一村民身患绝症,进山等死,一时间口渴难耐,正巧发现一壶放牛娃多日前遗失的六堡茶,捧起猛喝,顿感身体畅快。过了几日,身上疾病神奇消除。

这个故事无从考证真假,但六堡茶隔夜不馊,却是真的。据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可见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

如何正确饮用六堡茶呢?当地人介绍,将茶叶放在一个瓦锅中,加入取来的山泉水,明火煮沸后,还要稍稍置放,待微温后饮用。一杯入喉,味甘醇香,顿感提神。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船古道”再启航》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熟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