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

过去十年,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六堡茶出口标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成品检验四项标准相继出台,六堡茶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间,六堡茶产量由2003年的不足800吨,提升至2011年的8500多吨;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由2010年的6.73亿元,提升至今年的8.79亿元。

出台标准规范发展

作为历史名茶,六堡茶曾一度风靡海内外。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市场萎缩,仅靠出口维持生存,六堡茶产业已风光不再。2002年,广西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两家,产量不足800吨,产值不足2000万元,65%的产品依靠出口。

“当时的出口标准是实物成交样品。”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何志强回忆说。所谓的成交样品,就是凭借外贸部门制备的实物样品与国外客商进行洽谈,据此决定以哪个样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出口时,商检部门也以相应样品作为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然而,样品标准实际就是感官审评,没有量化的指标,而感官审评主观性强,易产生贸易摩擦,不利于维护各方利益。

“只有依靠理化数据,明确质量标准,才能减少贸易纠纷。”何志强说。基于这一原因,2001年,梧州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六堡茶出口标准制定计划,并成功立项。2003年4月,出口标准获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和发布,此标准是在总结归纳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是六堡茶行业第一个标准,开启了该产业标准化发展之路。

其间的2001年,西湖龙井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激活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思路。2003年3月,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组成联合体,启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一度停滞下来。

2006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农业、检验检疫部门联合五家企业,继续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工作由此峰回路转。当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受理六堡茶的申报材料。不过,由于相关行业协会提出异议,申报工作再度陷入僵局。直到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才批准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转第二版)

十倍扩张,依靠核心竞争力

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过程中,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由于多数企业为非出口企业,不受六堡茶出口标准的约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相关部门加快了六堡茶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制定了六堡茶茶树种植、产品加工、成品检验三项广西地方标准,明确六堡茶生产流程、卫生监控等规范指标。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吴平说,在强化相关标准落实的同时,还应将原材料品质标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进而推动六堡茶相关标准由“地标”上升为“国标”。

利用标准提升效益

“六堡茶生意更好做了,也更不好做了。”何志强说。生意好做,在于受相关标准的引导,六堡茶行业整体品质,以及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空前提升,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生意不好做,在于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多了,行业内竞争激烈。

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1年间,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增加了26家,从业人员3500多人,茶园面积达5.58万亩。目前,这些生产企业中取得QS认证的18家,取得出口认证的3家,取得有机企业认证的4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资格的有3家。2011年,六堡茶产值超过8.5亿元。

在标准化生产的带动下,六堡茶的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至今,六堡茶捧回的茶博会各类奖项达60多批次。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从全国12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挑选出18个知名产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及“中国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宣传展示活动,梧州六堡茶榜上有名。

“提到黑茶,客商们都会提到六堡茶,这是六堡茶的影响、知名度提升的结果。”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实际上,六堡茶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不久前,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联合课题组,对中国内地9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其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8.79亿元,名列参评品牌价值第三十一位、黑茶类第二位。此前发布的两次报告中,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为6.73亿元和8.3亿元,品牌价值三年净增2.06亿元。

如今,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六堡茶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功不可没。

cY260.com编辑推荐

苍梧县多举措促进六堡茶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苍梧县多举措促进六堡茶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近年来,苍梧县将六堡茶列为农业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扶持六堡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该县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5190亩,新建毛茶加工厂5家,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达12家、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主要产区由六堡镇扩展到狮寨、梨埠、木双、石桥、沙头等镇。

据了解,苍梧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等,提出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5000亩。为此,该县每年投入6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分别对六堡茶种苗繁育母本园、苗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以及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龙头企业、宣传推介等进行奖励扶持,以此激发企业和茶农发展六堡茶的积极性。

在鼓励扩大生产的同时,苍梧县还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县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茶叶种植基地、茶园,讲授茶叶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栽培、高产茶园管理、茶叶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另一方面,该县有针对性地组织六堡茶生产人员,举办标准化种植、有机茶栽培等业务培训,提高六堡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种植加工技能。

目前,苍梧县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通过土地流转,独资或合股等方式,连片开发种植六堡茶,形成了双贵茶园、八集山庄茶园、黑石顶茶园和芊河茶园等面积较大的茶园,沁怡、和顺、秀旺、大中等新兴茶园也在逐步建成。去年,该县共有11家六堡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在六堡茶苗圃基地建设、扩大茶叶加工、创建名牌等方面获得奖励扶持。

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再创新高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再创新高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3月30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地方标准2016年第2号(总第108号)批准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发布,并将于2016年5月1日实施。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又下达2016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六堡茶初制场地环境条件》获得立项,这是继2015年以来《六堡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六堡茶冲泡及饮用方法》等2项省级标准立项后又1个六堡茶省级标准获得立项,这将再为六堡茶标准化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为做精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联合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直为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2013年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批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秘书处设在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检中心。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改变了之前各有关部门在六堡茶标准制定上各自为战的局面,合力开展标准体系制修订工作。

据悉,由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已通过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定。

目前,现行有效的广西地方标准有5个: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DB45/T435-2014《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79-2014《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1291-2016《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45/T581-2009《六堡茶》;六堡茶产品出口标准1个:GXCIQ88—2003《六堡茶》;梧州市地方规程4个:GCWZ/T3-2015《适制六堡茶品种的快速选育技术规程》、GCWZ/T4-2015《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GCWZ/T5-2015《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程》、GCWZ/T6-2015《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届时,国家标准、广西地方标准、梧州市地方规程相互匹配、协调,形成体系,这对推广六堡茶、保障六堡茶品质、扩大六堡茶产业规模、提升六堡茶品牌、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西梧州市加快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广西梧州市加快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日前,广西梧州市召开了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工作计划(草案)》和《梧州市2013年度六堡茶产业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分解计划(草案)》,计划在今年年内,整合全市六堡茶行业相关技术及人才资源,成立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广西六堡茶标委会),同时完成《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DB45/T435《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等4个六堡茶产业广西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据悉,六堡茶是梧州特色农业加工产品,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其“红浓陈醇”四绝品质和独特的槟榔香味列为全国名茶。近年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外也不断提高。为解决六堡茶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标准滞后和标准体系覆盖不全等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难题,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梧州市2013年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计划通过整合六堡茶相关部门、技术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委会,一改先前各部门独立为战,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规划的运作状态。

据了解,该项方案将使梧州市牢牢掌握六堡茶产业省级地方标准的话语权,和申报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优先权。并依托广西六堡茶标委会为平台,有计划、分批次的健全和完善从种植采摘、原料把关、过程检测、生产技术、成品及新产品质量安全、陈化存放等六堡茶全生产链标准体系。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壮大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壮大

近十年来,苍梧县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六堡茶产业化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六堡、狮寨、梨埠、木双、京南、岭脚等镇,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全县注册登记的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家,六堡茶生产经营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六堡茶注册商标有苍顺、苍松、六顶、濡菲、芊河、金花六堡、茂圣、同堡源、鼎然、六玄、熹誉、臻誉等12个。

全县有5家茶叶企业通过了QS认证,5家茶叶企业被评为龙头企业,其中自治区级1家,市级3家,县级1家,3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六堡茶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园在苍梧工业园区思乐堂片区,一期用地366亩,总投资3.2亿元,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产业园列入自治区2008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和市级重大推进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签约。目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并已进入试产阶段,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厂区进入室内装修阶段,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已封顶,正在试产阶段,六堡茶展示区主体建设已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

据统计,六堡茶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的如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国饮杯”一等奖、省市级授予的“一等奖”、“金奖”等奖项超过50项。同时,六堡茶先后获得了“广西著名出口商品”,“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优产品”、“广西十大(旅游)土特产品”、和“梧州三宝”等称号。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名列梧州市第一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茶县。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经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评定和审查,正式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

12月15日,《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研究和实践》项目鉴定会在南宁市举行,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

项目鉴定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农业厅等七个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提出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特征及其不可复制的区域特征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到了广西区内首创、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广大地区探索出一条依靠特色产品资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据悉,该项目课题组对六堡茶产业的中观和微观层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勾划了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分析特色产品产业发展机理,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该课题由自治区质检部门牵头,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

建设标准化茶园 打造独特茶旅文化 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建设标准化茶园打造独特茶旅文化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论茶道 又见六堡——记六堡茶产业发展新动能高峰论坛


论茶道又见六堡

——记六堡茶产业发展新动能高峰论坛

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成功举办后,一年来,六堡茶借助其特有的文化介质“茶船古道”重返南洋,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斯里兰卡、印度等国精彩亮相。2017年,梧州市委市政府乘着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举办了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六堡茶产业发展新动能高峰论坛,各路大伽众论茶道,为六堡茶扬名立万,茶人雅客愈发青睐六堡茶,不经意间,六堡茶成了香饽饽。作为一名曾经从事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工作者,倍感庆幸,仅以此记录心路历程,再说说六堡茶。

我所认识的六堡茶是寿茶,更是福茶。

六堡茶是以地理名称命名的历史名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特有品质。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代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享有盛名已有二百多年。六堡茶作为侨销茶,长期以来,在港、澳及东南亚华侨之中久负盛名,是传统出口商品。

一、茶船古道的文化积淀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梧州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通过“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

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是通过内河航运将六堡茶销往海外。由于地处西江流域,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六堡茶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的运输过程非常独特,漫长的水路、重重的险滩、特有的茶排茶船,在中国茶史上绝无仅有且富于传奇色彩。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东南亚,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

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然而,六堡茶深厚的茶文化还远远不止这些。由于当时六堡交通闭塞,直至今天仍保留有大量古代制茶的痕迹和线索。以六堡茶为主线串起来的古老煮茶品茶文化、民俗文化、古法工艺传承文化、茶食文化、保健养生文化、诗词文学文化等等,犹如一条精美的珠链,上面每一颗珍珠都是那么的璀璨夺目。独特的“六堡茶韵”,带给人们的是乡土的记忆和文化的醇香。

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强健脾胃、明目清心的功效。既可在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

六堡镇的茶农历来有种茶、制茶、藏茶的习惯,民间常用陈年六堡茶作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储存5年以上的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若加适量冬蜜饮之,可治痢疾。清末的名进士程远道有诗曰“六堡名茶满山岗,止渴去腻有专长,请君泡碗今宵喝,明日犹留齿颊香。”

六堡茶在东南亚诸国深受华人华侨和当地居民的喜爱,至今仍拥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甚至现在都可以找到多年以前的陈年六堡茶。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侨胞在清代嘉庆年间已普遍用六堡茶作为治病驱痢和解暑祛湿的生活必备饮品,被称为“救命茶”。特别是在早年的怡保等锡矿区,它是矿工和矿老板祛暑保健的必备饮料。每天,矿场主人必定会提供六堡茶给工人们饮用,由于六堡茶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备受矿工们的青睐。

三、具备收藏价值的金融属性

六堡茶属于后发酵茶,非常适于存放,存放得好的话会有相当好的转化,口感与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令人捉摸不透,几乎可以说每个月都会有让人惊喜的表现,这也是六堡茶吸引人的地方。如果说对于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六堡茶本身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加之其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的特性,就使得六堡茶极具备收藏价值。

由于老茶属于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今年的六堡茶的价格较上年也稍有涨价,价格涨幅20%-30%,因此六堡茶的收藏价值年收益回报率预计在20%以上。当前六堡茶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放越久价值越高,民间的六堡茶投资收藏热潮已现端倪,收藏价值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当然,六堡茶收藏应本着“存,随岁月变化;品,随层次升华”的原则,存新茶、品老茶,使六堡茶能慢慢健康成长,任何盲目过度炒作都不利于六堡茶产业发展。

四、六堡茶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饮茶之风悄然兴起,六堡茶也同样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历经百年兴衰的六堡茶正面临一个重振昔日雄风、加速发展的良机。梧州市委、市政府连续推出举办六堡茶博览会、六堡茶行销全球等各种推介措施,六堡茶的身价也对应的水涨船高,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步扩大。如何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同时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机遇提速发展,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要继续加强六堡茶文化的发掘研究,弘扬六堡茶文化,以茶文化来引领、推动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要继续加大六堡茶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推广,通过举办六堡茶大型公共推介活动和重要论坛,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六堡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建立一支产供销专业队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良性互动发展,以工匠精神让六堡茶冲出海外,走向东盟,销遍全球,让世界了解六堡茶、爱上六堡茶。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斗茶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类机构举办的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举办过斗茶。”梧州海关食品工业品监管科科长吴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参加的斗茶,是在产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评比内容主要是感官质量,评比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斗茶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效果也是相差甚远。”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斗茶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业内18家单位、29人参与,于2018年2月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立项,在经过答辩后于2018年4月获得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18年12月14日,该标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

《六堡茶斗茶规范》具有普遍性、大众化,旨在促进更多的茶叶生产企业通过斗茶交流制茶经验,提升制茶技术,提升整个茶产业的供给质量和消费品味。

定义

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

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评委组成

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通过推荐和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

计分办法

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分的平均值。

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该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4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2003年至2017年,六堡茶行业从无文字标准到形成标准体系,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年产值从0.91亿元发展至超14亿元,区域品牌价值从6.73亿元发展至20.17亿元,高于上榜品牌的平均价值,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推动产品价格连续上涨并进军海外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梧州海关主动牵头制定标准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除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外,梧州海关还牵头起草制定了DB45/T581-2009《六堡茶》、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DB45/T1291-2016《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45/T1647-2017《六堡产品批号编码规范》、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6个六堡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GB/T32719.4-2016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随着《六堡茶斗茶规范》的发布实施,以及梧州海关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更优质的六堡茶在带给国内外消费者味觉、视觉、嗅觉等诸多美好享受的同时,让消费者也收获更多的健康、安全、安心和满意。梧州海关将以更有力的举措继续推进六堡茶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发展。

链接:

斗茶,即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据文献记载,斗茶源于唐代,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了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梧州市出台措施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 培育龙头茶企


梧州市出台措施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培育龙头茶企

近日,梧州市印发《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六堡茶成为梧州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市将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

近年来,梧州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活跃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全市茶园面积近8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产品供不应求。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培育壮大六堡茶企业,《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超过500亩,年加工茶叶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到2025年,建成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生态茶园,年加工茶叶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0家,实现六堡茶在广西成为茶产业龙头。

为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我市鼓励六堡茶生产企业进行技改。凡经主管部门立项,企业专项投资100万元以上用于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含发酵成套工艺)改造,并通过考核验收,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荣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进行奖励,其中对荣获国家级的企业给予奖励3万元,荣获自治区级的企业给予奖励2万元。

此外,为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我市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8万元;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或技艺的项目给予奖励1万元。 

广西梧州: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再创新高 为产业


3月30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地方标准2016年第2号(总第108号)批准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发布,并将于2016年5月1日实施。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又下达2016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六堡茶初制场地环境条件》获得立项,这是继2015年以来《六堡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六堡茶冲泡及饮用方法》等2项省级标准立项后又1个六堡茶省级标准获得立项,这将再为六堡茶标准化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为做精我市六堡茶产业,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联合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直为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2013年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批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秘书处设在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检中心。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改变了之前各有关部门在六堡茶标准制定上各自为战的局面,合力开展标准体系制修订工作。

据悉,由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已通过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定。

目前,现行有效的广西地方标准有5个:DB

45/T

1114-2014

《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DB

45/T

435-2014

《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

45/T

479-2014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

1291-2016

《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

45/T

581-2009《六堡茶》;六堡茶产品出口标准1个:GXCIQ88—2003《六堡茶》;梧州市地方规程4个:GCWZ/T

3-2015

《适制六堡茶品种的快速选育技术规程》、GCWZ/T

4-2015《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GCWZ/T

5-2015

《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程》、GCWZ/T

6-2015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届时,国家标准、广西地方标准、梧州市地方规程相互匹配、协调,形成体系,这对推广六堡茶、保障六堡茶品质、扩大六堡茶产业规模、提升六堡茶品牌、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

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中共梧州市委员会梧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认识

1.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六堡茶产于我市苍梧县六堡镇,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优质名茶。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从2004年起采取种苗补贴、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六堡茶。2007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把六堡茶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目前全市共有新老茶园3万多亩,六堡茶加工企业20多家,2008年六堡茶总产量6560吨,产值近5亿元。

2.六堡茶市场前景广阔。我市作为六堡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具有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年人们对黑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加大,价格稳步上升,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将六堡茶打造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又一张亮丽的梧州名片。

二、明确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3.理清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六堡茶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基地为依托,扩大种植规模,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六堡茶产品的品质,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文化旅游战略,打造六堡茶品牌,推进六堡茶产业化发展。

4.明确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把六堡茶产业作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发展,通过持续努力,将梧州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六堡茶产销及加工基地。到2015年,力争全市六堡茶叶总面积达15万亩,毛茶产量1万吨,六堡茶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33亿元,综合税收2亿元。

5.把握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一是实现六堡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化。重点选育原产于六堡镇的六堡茶原种优良品系。二是实现六堡茶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着力建设六堡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抓好有机茶园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机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三是实现六堡茶产品加工园区化。分别在蝶山区、苍梧县规划建立一个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新建厂房要按高标准建设,加强加工企业(厂房)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确保厂房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四是统一制订六堡茶产品地方标准。强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ISO22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确保六堡茶安全、卫生、优质。五是全面实施营销品牌化战略。以六堡茶城、丽港茶城建设和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为重点,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拓展市场,打造六堡茶品牌,提高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六是加强六堡茶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专著,提高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

三、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

6.抓好六堡茶优良种茶苗繁育。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六堡茶原种良种的选育并建立良种母本园,加强六堡茶原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抓好六堡茶原种母本园建设,选育优良母本,淘汰不良单株,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加快扩大六堡茶原种苗木繁育规模。从2009年起,建立市级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全市六堡茶育苗基地面积要达500亩以上,每年基本满足1.5万亩新种茶园所需种苗。

7.加快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按照《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在六堡茶主产区内,引导农户、林场依法依规,合理流转土地,在宜茶地相对集中、规模开发茶园。二是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大对茶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指导茶农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生产。加快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加强茶园基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种茶效益。三是在发展壮大现有六堡茶企业的同时,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茶园,促使六堡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基地建设向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四是把六堡茶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林地林权合理有偿流转,加快茶园基地建设。

8.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六堡茶加工技术水平。整合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在保持优秀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六堡茶加工工艺,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标准化。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对六堡茶保健功效的科学分析研究以及六堡茶发酵新工艺、储藏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加快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益,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9.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依托区内外茶叶科研院所、广西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加强六堡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引进高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六堡茶专业人才研讨班,着力提高产业骨干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市农科所设立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强六堡茶种植、加工、存贮、新产品开发、保健功效以及茶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提升六堡茶的影响力,夯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10.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培植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现有六堡茶加工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实力与规模。鼓励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措施,着力培育10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综合税收超千万的龙头企业。

11.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农业、经贸、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不定期对全市六堡茶生产基地、六堡茶生产企业、六堡茶专业交易市场、六堡茶馆、六堡茶店等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无证生产,特别是假冒伪劣和制假贩假六堡茶行为。充分发挥广西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作用,督促茶农、企业、销售商家等严格贯彻实施六堡茶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和卫生等方面的标准,确保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

12.加快六堡茶生态旅游文化建设。一是在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的茶叶基地开发六堡茶生态游、六堡茶农家乐;二是在市区的茶叶集散中心增加旅游功能,提供品茶艺、赏粤剧等茶文化旅游活动;三是支持有实力的六堡茶企业申报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按照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要求进行建设,开发六堡茶工业旅游产品。

13.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一是注重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专著,宣传六堡茶的悠久历史,提升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影响力。二是抓好六堡茶品牌建设,及时申请集体商标注册,努力争取尽快取得六堡茶原产地认证。三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企业要增加投入,提高技术,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在核心技术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抓好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统一梧州六堡茶的产品标准,保证六堡茶产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五是充分发挥梧州市六堡茶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倡导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统一应对市场,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4.优化发展环境。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者),凡符合条件的均可以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有关财税、融资、土地、高新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继续加强对六堡茶产区的农村道路、茶园道路和茶园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5.加大财政扶持。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从2009年起,梧州市建立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级财政支农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倾斜。规划确定的重点产茶区在六堡茶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机械采摘、茶园生态工程建设等列入相应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予以扶持。茶叶生产合作组织列入重点扶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列为农民大培训内容。各级科技部门要将科技经费重点投向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加快筛选确立一批六堡茶产业化的重大课题,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重点扶持六堡茶优良品种选育、六堡茶加工工艺研究、六堡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六堡茶香气成分研究、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优势菌种研究,支持茶叶加工新设备、茶园配方肥料与茶园植保新技术、新设备研发。

16.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六堡茶产业化发展链条长,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必须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市投融资担保公司平台,为六堡茶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通过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六堡茶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探讨建立以存储六堡茶为质押担保的金融贷款扶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符合条件的六堡茶企业、基地和经营大户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为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7.加快六堡镇小城镇建设。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与六堡镇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六堡茶产业、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加强六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各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把六堡镇打造成特色鲜明、活力增强的特色镇。

五、强化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18.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成立市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督查相关工作落实。茶叶重点产区县、乡镇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19.落实责任。市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育苗基地建设。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统筹本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抓好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农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科技部门负责组织重点技术攻关研究;工商部门负责六堡茶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管。

20.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整合资源,注重整体宣传推介六堡茶,不断加大对六堡茶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适时举办梧州六堡茶节暨茶业博览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级的茶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展示,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共梧州市委员会

梧州市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7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