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对于普洱茶的保存,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不能自然存放”、“必须密闭保存”,否则就会“越存越不香”;“不能密闭保存”、“必须自然存放”,亦即“必须透气保存”,否则“缺乏鲜活感”。而对于普洱茶的存储器具也是说法颇多,有提议用紫砂罐的、有建议用纸箱的,也有茶道大师提议用纯锡罐的。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俗话说,实践才能出真理,近日,小编联系了一位台湾普洱茶行的朋友萧先生,同时他也是普洱茶收藏大家。对于普洱茶的收藏,萧先生尝试了许多方法,也积累了许多心得。

普洱茶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有越存越香的说法,所以众多茶友都有自己收藏普洱的爱好。但茶叶非常易受环境影响,稍有不当,便会造成霉变、串味。如果存放几年甚至几十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发现污染或变质了,肯定十分心痛可惜,在台湾做了多年普洱茶茶行的萧先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在萧先生看来,普洱茶通风放置是不合情理的,在普洱茶出厂之前,为了不在运输中发生霉变,通常都会做干燥处理,此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普洱茶是可以直接置于密闭容器中封存的。香味属于挥发性物质,如果此时不用密封容器加以封存,香味将会很快消退。在存储器具上,萧先生选用了个旧999纯锡器,问及原因,萧先生告诉小编,这是他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的结果。去年五月萧先生抱着试试的心态,将同样的普洱茶,置于下列三种容器:1.个旧生产的999锡罐,2.国外或深圳或浙江生产的纯度为97%的合金锡罐,3.紫砂罐。一个月后,他取用茶叶发现,同等条件下,这三种容器的储茶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储存在个旧生产的999锡罐中的普洱茶效果最好,尤其是生普口感醇正,香味浓郁,涩感降低。而网上所盛传的装普洱效果最好的紫砂罐反而效果是在这三种容器中是最差的。他特别提出,大家喜爱百度,然后却不以实践去证实其真实性,而是直接复制到另一篇文章中应用。导致错误的知识一再传播,实乃不负责任。他提倡大家亲自实践。他发现,如果是口感比较敏锐的,一个月就足以发现这三种容器储茶的差异,而时间如越长,这种效果上的差异就越明显。

锡,是一种绿色金属,熟悉茶道的人想必都对它保鲜、密封的功能有所耳闻。用锡罐储茶,尤其是高纯度的锡罐,密封性十分优良,亦能耐高温、抗氧化、防湿防潮、防暴晒、杜绝异味。萧先生经过一系列实践,认为锡罐储存普洱茶是最优的选择,尤其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容易吸收湿气还潮,还潮后的普洱茶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同时,普洱茶还非常怕光、怕高温、怕异味,高温、光、异味都容易加速普洱茶陈化、味道变质;经锡罐保存的普洱茶,在罐子里也可以与罐内空气反应持续转化的,所以也不用过分担心普洱茶的“呼吸”问题。由此看来,锡罐确实非常适用于普洱茶的储存。

那么经锡罐储存的普洱茶口感如何呢?想必这一点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萧先生作为普洱茶收藏行家,也有自己的一套评定标准。存储普洱茶,湿度60左右是最合适的,如果长时间低于50,茶汤的口感较不温润;如果太高,茶叶易有异味,茶汤的回韵减弱,口感松散,香气不凝聚。但用锡罐储茶,倒是不必时时担心湿度的问题,锡罐内的湿度较为稳定,且密封。经储存后的普洱茶,香气凝聚、口感饱满,且茶味细致,涩感降低。

不仅普洱茶,其他茶叶的储存也是大致相通的。锡罐储茶虽好,但需注意锡罐纯度,纯度越高,储存效果越好,尤其是999锡器效果更佳,望各位茶友需细细甄别。

CY260.com扩展阅读

关于普洱茶保存


“陈”字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也会得到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的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收藏功能,越是年头久远的越是稀少,价值也越高。科学贮藏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

贮藏要注意的三个事项

一、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不仅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而且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放置在风口上;另外,要注意存放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

二、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正常的室内温度就行;可存放在荫凉处,避免太阳照射。

三、适度的湿度

好的普洱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但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转化变慢,所以相对还需要有一定的湿气。

普洱茶如何保存?


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一般说来,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厨房、卫浴等即可。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温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利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普洱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新茶上,且让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新,阴阳互补的效果。

此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装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以前藏茶是收藏级或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名茶”,近来,另行兴起的藏茶风,则是主张提早参与普洱茶的“养茶计划”,许多未雨绸缪的茶友纷纷着手收藏陈期在十余年以内的生茶,他们认为,既然喝茶、保健是一辈子的事(甚至是要传承给下一代),那么趁现在留藏一些茶质不错的新茶,不但价格较低(不用负担业者的仓储成本),而且自行保存、养茶,较无卫生安全的顾虑。

如何泡普洱茶才能体现普洱茶的精髓


如何泡普洱茶才能体现普洱茶的精髓

品赏藏茶有四绝:谓之"红、浓、陈、醇"

"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

"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

"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

"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泡好一款茶,首先要充分醒茶

短期内要喝的茶一般应拆开来,放入紫砂罐中醒茶1-3个月,罐内装茶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二,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避光避异味、半月左右将茶翻动一下并保持必要的环境温度。

在泡普洱紧茶时,把紧压的普洱茶拨开,仍然会有机会出现仍结作一团团的茶干,用沸水冲泡数回以后,那些茶干团才会开始逐渐散开,这时候的茶汤才会有较浓郁的茶味。

假如只用紧结的茶干冲泡的话,开始的数泡味道会出现偏淡的问题,这是因为茶块中心的茶叶还未可以舒展开,未能有效地接触热水,释出茶质;但到了第五至六泡,由于热力已经可以把茶叶浸开,此时茶汤会变的特别浓,结果使整个泡茶过程中每一泡茶汤之间的浓淡度出现很大的差落。

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在投入茶叶时可以使用拨茶饼时掉下来的散茶片或茶末作为补充,建议的比例为7:3,即每一泡的茶,配以7成茶块、3成茶末(或散片),虽然茶末或散片可以较快释出茶味,但其短处是不耐泡,可能只有5泡至6泡水,所以此时,同时在茶壶内的茶块就解决了此问题,因为经热水泡5至6次后,较大的茶块茶干就会开始展开,并继续释出茶味。

提供这个投茶比例,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泡茶的思维,可按个人喜好9:1比例甚至是5:5比例投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到你要泡的普洱茶性质后,在用那一种泡茶手法,最能泡出你喜爱的茶汤口味,这才是重点。

泡茶的盖碗和紫砂壶

熟茶及十年以上陈期生茶一般使用紫砂壶冲泡,十年以下陈期生茶一般用盖碗试茶。

盖碗是瓷器,在盖碗里泡出来的是原汁原味的。

紫砂壶是陶土,不少紫砂壶收藏者都明白,如果要泡一壶好茶,要了解普洱茶有生普、熟普和不同年份之分别,需要用不同的茶壶,否则茶味就会显得混杂。由于紫砂茶壶有帮助茶味发挥的特性,如果不是在试茶,而是在品茗情况下,可以发挥茶味到极至。

出汤,由于每一个人所能接受到的茶汤浓度都不同,有些人喜欢淡一点,有些人喜欢浓一点,所以基本上是没有一定的泡茶准则。

有些茶友喜欢少投一些茶叶5g配100cc茶具,但延长浸泡时间;

有些茶友喜欢多投一点茶叶10g配200cc茶具,缩短浸泡时间。

或熟茶一般按8.5克/100ml水、生茶一般按8克/100ml水的比例出茶。

紧压茶处理成指甲盖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则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干茶外形,一概选择投下容器容积的1/3作为基准。洗茶,熟茶,一般洗茶两遍,第一遍快冲快出,第二遍5至15秒出水(具体时间根据紧压程度定,压得紧则时间稍长,压得松则时间稍短。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

十年以上陈期的熟茶若制作与存放正常则一般可洗茶一遍。生茶,一般洗茶一遍,5至15秒出水。

十年以上生茶在洗茶前可进行适度水烘,即将干茶置入紫砂壶中,壶外用开水冲淋,以提高壶温、驱散壶内干茶的杂味并实现快速醒茶。

冲泡,熟茶前六泡一般随冲随出,第六泡后开始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尽量保持沸水冲泡。

如果是陈期在七八年以内的次新生茶则可在前五泡用随手泡,随手泡开盖降温。定点,低点,缓吊水。慢速注水,快速出汤。

出汤后盖碗开盖降温。(沸点一般在95度至96度)烧沸后停顿五秒再行冲泡,第六泡后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冲泡陈年老茶在紫砂壶外烘水浇注效果显著)

注:前六泡冲泡时,每泡茶之间的间隔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分钟),如有间隔停顿时间过长则可相应缩短后一泡的浸泡时间。

由于每个人的泡茶手法均不一样,因此,浸泡时间也没有硬性的规定,只是泡出适合自己浓度的茶汤即可,这是需要多一点的泡茶经验,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手法。

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要注意什么


选择了好的白茶,就要讲究保存的方法了,因为白茶如果储存不当,香气、滋味均会变差,价值大打折扣。那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首先要懂得选择一款原料干净,采摘适时,工艺到位的白茶。如果一款白茶的原料低劣,农残超标,工艺失败,那存放再长的时间也是一堆垃圾。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仔细观察茶叶的含水率,长期存储白茶要求干茶含水率要在5%左右,茶叶含水率过高容易变质。

除此之外,想知道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存储环境要干燥、常温,无异味,在水泥地最好铺层木板。很多朋友喜欢边喝茶边抽烟,这样的茶容易吸收异味,所以打开的白茶的茶叶时要注意密封。

2、注意密封,茶叶的内包装最好有2层,里面可以用塑料膜、锡箔纸双层包装茶叶,外用纸箱,用胶布把纸箱周边封紧。

3、储存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打开包装物,因为空气进入茶叶中,会加速其氧化。拆开的饼茶或者是较多的散茶可以放在大袋中,平常少打开。把一小段时间内够喝的白茶放在小袋。

4、南方气候潮湿,所以更要注意保存白茶的细节。

怎样才能快速喝懂普洱茶?


怎样才能快速喝懂普洱茶?

【怎样才能快速喝懂普洱茶】

@沈忠华玩普洱:许多茶友问我,怎样才能快速喝懂普洱茶,其实和做其他事一样,只要多体验、多比较就知道个中的区别了;喝苦涩味重的茶多了就知道有些普洱茶的滋味有多么的香甜可口;喝到过真正的未受到过潮湿的、未被污染的、叶底好的普洱老茶,就知道普洱茶能存多久,就知道存久了的普洱茶,其陈香、润厚的汤感滋味有多么吸引人的味蕾,就知道科学储存普洱茶有多么的重要;同理,喝健康卫生、好喝的茶多了,就知道有异味的茶是怎么回事了;喝树龄高的普洱茶多了,除底料好、且科学储存15年以上的小树茶外,其他树龄低、料差、储存不好的茶就很难入口了。

【茶类】

@茶仙僧:喝咖啡的人大都不在意喝的是哪种咖啡。即使选也是在美式拿铁几样里点,后厂拼配前台口感标准。茶却不一样,几大茶类里每一类还有品种和品类产地几百种区别,茶商都羞于谈拼配咬死都是纯料。可是对刚喝茶的人来说真是搞不清楚呢!老板说有个顾客喜欢喝红茶,指明要买大红袍。虽然一笑但我觉得可以理解。

【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

@茶人老柯: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品,仓储是普洱茶生产加工的延续,也是品质形成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仓储才能保证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的实现,不足的仓储纵然是非常好的原料和工艺,那茶品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茶虫选茶】

@车海茶翁:普洱茶之混沌已然成一锅糨糊,友却独具鉴别法,每每买茶都选被虫咬食过的,个中道理他言“茶虫选茶要比人类更聪明”……

【慢一点也无妨】

@曾子名建說茶:一盞茶之間,與同行交流茶事。有感:信息時代,滄海桑田。倡導速度和變化的同時,諸事難免浮躁。制茶是種傳承,除了要保留傳統工藝不可缺失外,嘗試工業量產跟上時代潮流也未嘗不可。記得緣何出發,明白所向之岸,便是跋涉的信仰。如果可以,慢一點也無妨。

【根据茶叶特点制茶】

@墨镜萧:做出好口感的茶要根据茶叶自身特点制作,而每个地区的茶叶特点不同,是因各地茶树生长环境,海拔气候,土壤,甚至是当地多年的采摘习惯决定。只有懂得了看山、看土、看环境,也就懂得茶树生长了。看明白茶树,才会更知道如何制出好茶。

普洱茶生茶如何保存


普洱茶生茶如何保存

我们知道普洱有生熟之分,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那大家知道普洱茶生茶如何保存吗?普洱茶生茶的保存和普洱熟茶的保存一样吗?

刚做好的生普洱茶,很难下咽的,非常的苦涩。非得经过三~五年后,才会滑顺。而普洱茶陈放的地方及方法就特别重要了。依照本人的经验,新买的普洱茶,最好将外包装纸拆下,并拨开一、二个,自己平常泡茶一个月的量。然后找个浅平的盘子,平均摊开,放在自然通风之处(切记不可放在厨房有异味之处,或雨水滴得到,或冷气口及窗户边).约莫一周至一个月后,再放入陶罐内。此时记得不要将盖子盖上,让其慢慢的后发酵。

普洱茶生茶如何保存?普洱茶生茶不能以散茶的方式存放:

1、茶体过于紧结(铁饼)会影响氧化进程。

2、人工石模饼的紧结度更容易造就优质普洱茶。

3、型茶比散茶多一道给水的工序,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4、在相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型茶中的有害菌繁殖缓慢,死亡率高,代谢物少。

5、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缓慢、渐进的传递式氧化过程,它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

6、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加快,香味物质因分子结构较小而很容易在空气中散失。

7、由于空气中氧的浓度过高,内含物质尚未转化,即在空气中挥发。

8、过快的氧化速度,散失了不同氧化阶段的口感。

9、生茶只有以紧结的方式聚集才有利于物质之间的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普洱茶生茶如何保存?本文就是为大家具体讲述这个问题,不过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普洱茶应该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保存普洱茶的正确方法


对于爱好普洱茶的消费者而言,他们通常会购买普洱茶存放在家中。

家庭存放普洱茶,如何能让这“可以喝的古董”像在专业仓储条件下一般的“越陈越香”,家庭存放普洱茶一定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储藏罐

1、存放普洱茶避高温

高温会加速普洱茶中的叶绿素降解,叶绿素会不断向脱镁叶绿素转化,鲜绿色会变成暗褐色,茶多酚等物质在高温下自动氧化作用也会加快;据研究,温度每提高10℃,普洱茶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茶叶容易陈化影响品质。

2、存放普洱茶避免阳光直射

普洱茶中的植物色素和脂类物质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日晒味以及其他味道。普洱茶对光尤其敏感,因此存放普洱茶避免阳光的直射。

3、存放普洱茶避免异味

茶叶是一种多孔疏松体,非常容易吸收异味。避免存放普洱茶的地方存有异味,异味容易使普洱茶吸收异味影响其本质的味道。存放普洱茶一个重点就不要让茶吸收到家庭中产生的异味。每一个家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家庭杂味,如煮饭和吃饭时产生的油烟味,洗澡清洁时所用的洗涤用品所产生的味道,以及家具上的释放出的有毒气体的温度与湿度。

建议

茶叶吸味,在家里存放普洱茶千万不要存放在有异味或味道很杂的空间附近,诸如卫生间、厨房、新买来的柜子等等。

4、存放普洱茶避湿气

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很多物质是亲水化合物,容易吸收湿气还潮,还潮后的普洱茶含水量增加,普洱茶含水量超过8%以上时,普洱茶就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5、普洱茶存放环境

存放在有温有湿有氧无异味的空间,如果想让普洱茶转化得品质更佳,并不是买回家一放就了事,还需要对普洱茶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尽量调整环境为最佳状态。检查的内容除了检查转化程度外,还要检查其是否发霉,或者是否长虫子,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去处理,以免变得严重之后而没法补救。

有条件的话,经常调度环境处于最适宜状态,如调节温度与温度,没有条件的话,至少也要通通风,防止让茶发霉。而这个关键的时候就是在潮湿天气的日子,处理就更要小心,当然在北方可能这种情况不算多,但在南方每年的雨季或是“回南”天(就是冬天到春天的转季时节),天气非常潮湿,这时就特别要注意,可以开空调,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就通通风,当然这里所指的通风并不一定是完全打开让自然风吹,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风的湿度太高,则是越吹越湿,无法达到干爽的情况。

6、简单管理方法

对于普洱茶的存放,其包装纸上都有说明,其实就是对普洱茶存放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一般的家庭存放而言,能做到其所说的,按照包装盒上的说明做就可以了,如果是少量存茶,可以用大的牛皮纸信封装起来,尽量让你的茶放在一起,而且不要与放它非茶品的东西放在一起,预防串味。但如果你的收藏的普洱茶较多或者对存茶的要求较高,则热量不能散去,象有点“死气沉沉”的意思,正如人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生活也是不会舒服的。

所谓“阴凉”就是让普洱茶处在一个不被太阳晒到的地方,尽量减少强光线对普洱茶的影响,还有就是不要让普洱茶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的环境,特别是南方的高温高湿气候时期。高温不单止容易让为普洱茶失去活性,也不利于普洱茶本身的陈化,久而久之,普洱茶将会“死”掉,也就是已经没有存放转化的价值。可以利用一些器皿来存放普洱茶,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紫砂容器或者陶瓷容器,当然还可以用纸箱。

存放普洱茶其中的一个要点就是聚茶气,所以有条件的可以设专用房间,尽量让普洱茶放在一起让它们汇聚茶气香气。但不通风时,或者说是空气不流动更为贴切一些,也不利于普洱茶的转化,因为普洱茶所需要的氧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再加上普洱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普洱茶也要“呼吸”的,其转化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分,因此通风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这个通风是有一个度的,不能过份地通风,过份的通风会让茶质散对于普洱茶而言这个也是适合的。

详解普洱茶保存的条件


详解普洱茶保存的条件

1、避免高温存放普洱茶

高温会加速普洱茶中的叶绿素降解,鲜绿色会变成暗褐色,茶多酚等物质在高温下自动氧化作用也会加快;

温度每提高10℃,普洱茶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茶叶容易陈化影响品质。

2、避免阳光直射存放普洱茶

普洱茶中的植物色素和脂类物质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日晒味以及其他味道。

普洱茶对光尤其敏感,因此存放普洱茶避免阳光的直射。

3、避免存放普洱茶异味

茶叶是一种多孔疏松体,非常容易吸收异味。

避免存放普洱茶的地方存有异味,异味容易使普洱茶吸收异味影响其本质的味道。存放普洱茶一个重点就不要让茶吸收到家庭中产生的异味。

每一个家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家庭杂味,如煮饭和吃饭时产生的油烟味,洗澡清洁时所用的洗涤用品所产生的味道,以及家具上的释放出的有毒气体的温度与湿度。

茶叶吸味,在家里存放普洱茶千万不要存放在有异味或味道很杂的空间附近,诸如卫生间、厨房、新买来的柜子等等。

4、存放普洱茶避湿气

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很多物质是亲水化合物,容易吸收湿气还潮,还潮后的普洱茶含水量增加,普洱茶含水量超过8%以上时,普洱茶就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5、普洱茶存放环境

存放在有温有湿有氧无异味的空间,如果想让普洱茶转化得品质更佳,并不是买回家一放就了事,还需要对普洱茶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尽量调整环境为最佳状态。

检查的内容除了检查转化程度外,还要检查其是否发霉,或者是否长虫子,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去处理,以免变得严重之后而没法补救。

有条件的话,经常调度环境处于最适宜状态,如调节温度与温度,没有条件的话,至少也要通通风,防止让茶发霉。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膏制作与保存


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膏制作与保存

在茶友叶雨晴川写的《普洱茶寻源》那本茶书里知道普洱茶膏,但是他只是轻描淡写,为了弄明白这一回事,我曾经多方咨询和查找资料,但是很不齐全。去年我有幸在北京的一个朋友那里品饮到普洱茶膏,更幸福的是我在云南寻访茶缘时,有位不知名的茶友送我一小盒茶膏,至今还寄存在寺院里的茶房里!

普洱茶膏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

前一段时间在深圳,接触普洱茶的机会较多,期间很多茶友和我谈起普洱茶,老是问起福寿膏一事,也就是所谓的普洱茶膏。我就有一个突发念头,想亲自煎熬普洱茶膏。有了想法那何不如行动下做个实践嘛,正好今天有时间我就来亲自制作了!其实制作的茶膏的原理不是很复杂,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慢慢去熬制,都可以制作的出来,难度并不是很大的。

普洱茶膏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其原料一定要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或晒青副茶(茶叶碎片、梗)熬制出来的固体茶汁产品。据我掌握的资料和调查,1950年,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凤庆茶厂(原顺宁茶厂)、下关茶厂曾受命加工生产普洱茶膏。仅产一年,此后再无生产。茶膏的熬制,常采用土法加工。其制造工具和工艺如下:

工艺原理:大锅熬煮原料→细布袋过滤茶渣→大锅复煮茶汤→剔除浅黄色漂浮物→中型铜锅煎熬→小型铜锅煎熬→盛入成型模具成型→储膏器盛装→包装出厂茶语清心。

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


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

了解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是鉴别老普洱茶的必要前提。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私营茶庄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至此普洱茶的生产、贮藏、品饮暂时告一段落。甚至故宫保存的不少普洱茶也被打碎掺入其它茶种消费掉了。在以后的大约四十年里,只有少量的国营茶厂在生产少量普洱茶销往香港等地为国家换取物资、外汇。还有少量用粗老叶片制作的“边销茶”销往藏区等。中国大陆有一定的普洱茶仓储已近绝迹。由于普洱茶存新茶、喝老茶的传统,因此几十年后由于长期没有存茶,人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上还曾经有“普洱茶”这种东西。1993年当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举办时,普洱茶原产地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普洱茶,对于台湾、香港人带来的老普洱茶感到困惑,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茶留了几年还可以喝吗?”甚至到了2000年后都还有茶厂用绿茶或者用绿茶拼晒青茶压制普洱茶。

当21世纪普洱茶逐渐为国人重新认识时,人们才发现那种要存储多年才饮用的“普洱茶”已经很难寻求到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保存下来的老普洱茶大约有一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第五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未售出的库存。这种库存的茶由于是自然存放一般会沉香不足。如果仓库湿度大还会有霉味或湿仓味。如果仓库防潮做得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茶。

第六类,普洱茶生产企业当年挑拣出来的粗叶、碎茶,放置库房多年,有的被找到后翻压成了老茶饼。这类茶一般都会香气严重不足,而且很多受过潮。

第七类,山区茶农当年制作后没售出而又没扔掉的晒青毛茶,有人零星收拢后翻压成紧压茶或作为老散茶销售。这类茶跑香和易酶便是通病。

第八类,广东仓储茶。广东仓储的茶大体可以分三类:控制型干仓、自然仓、人为湿仓。广东虽有存茶传统,但大量存茶是近十年的事,广东的人为控制湿度的干仓应该可以存出好茶,但目前这种仓数量不多且存茶时间还不长。自然仓是广东最多的存茶方式,由于广东属于高温高湿地区,自然存放的茶叶跑香是通病,如果存放地方湿度过大还会受潮发酵。如果存放地相对干燥则会有比较好的茶。广东仓储中前些年有湿仓存法,就是用认为增加温度湿度方法让茶加速变化,虽然近年来湿仓存法已被普遍认为是不好的存放方法,湿仓味也被普遍拒绝,但用湿仓法存留下来的茶已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是轻度入湿仓后拿出来退仓的茶。

第九类,人为做旧的“老茶”。一般用轻度发酵加湿仓存放的方法可以让茶的变化速度加快2至3倍。

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


普洱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收藏普洱茶,不过很多茶友都是保存生普洱茶,饮用熟普洱茶,那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

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处较好,这也是一个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的相关介绍,现在你对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了解了吗?希望本文对你了解保存生普洱茶的方法有所帮助!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都有哪些?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都有哪些?

目前,普洱茶进入千千万万个家庭,受到无数国际友人和国民的青睐与欢迎。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揭开了普洱茶的神秘面纱,更科学证实了普洱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普洱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普洱茶的保存方法都有哪些呢?

portant;"/>

1、得选个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太阳直射。最好就是避免东照,也同时避免西晒。所谓东照就是日出时候不要被太阳晒到,西照就是日落的时候也避免被太阳晒到。如果无法两者兼顾,西晒是肯定要避免的。

2、生熟分开存放。去市场上买几个纸箱,以双层或者层数更多的瓦楞纸箱为好。如果茶叶是整件购入的,则原件摆放即可。若是整提或者单饼购入,则根据生茶、熟茶分开,以年份为标准慢慢摆入封箱。

3、去买几个木架,或者木板。木架高度以10公分高为好,木板堆叠起来高度也以10公分为宜。将存茶的纸箱放在木架或木板上,离地离墙存放。

portant;"/>

4、买个几公斤木炭,有条件的买竹炭,没条件的买普通木炭就可以。在每年潮湿季节的时候,以半公斤为一份,将木炭分成若干份,摆放在存茶室里的不同角落里,待到潮湿季节过后,再将木炭拿出。天气好的时候,将木炭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封存起来,来年潮湿季节再拿出来用。

5、在潮湿季节的时候,禁止开窗,等到风和日丽的时候,适当开窗通风。晚上尽量避免开窗。平常日子里,不下雨的时候,每隔半个月,在天气晴朗的午后,开窗通风半个小时左右。若是夏天,开窗时间选择早上或者傍晚为宜。

6、若是每年潮湿季节特别长的地区,可以在每年湿季的时候,用保鲜纸将纸箱外围包裹起来,隔绝湿气。

7、若是在北方干燥地区,可以考虑在存茶空间里适当放几盆水调节湿度。但是要注意换水,避免水发臭。

portant;"/>

另外,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普洱茶的滋味和陈香。有关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为,8.98%。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贮茶最需防的是异味和霉变,茶叶特别吸味,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旦吸入异味,其本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

铁饼普洱茶那么硬,到底怎么才能撬开?


铁饼普洱茶那么硬,到底怎么才能撬开?

铁饼在普洱茶存放中属于最利于转化的类型,因此受到了很多喜欢喝老茶的茶友爱戴。

但是在撬铁饼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和我一样的情况呢?面前摆放着一款铁饼,本打算立即撬开冲泡,但却只能是“望梅止渴”,任凭你用九牛二虎之力,刀、锤等各式工具齐上阵,铁饼仍然纹丝不动或是变身“车祸现场”(撬下来的一点碎茶四处乱飞。更严重的,还因撬茶误伤到了自己......)。

总之,想要撬下一点铁饼来喝,着实不易。相信很多茶友在撬铁饼时可能也遇到过此类撬茶尴尬,所以今天笔者教大家几个轻松撬铁饼的小方法。

1.撬铁饼,找对“突破口”很重要

无论是采用手工,还是机器压制的铁饼,因为制茶“误差”的存在,绝对不可能保证茶饼的各个部位百分百均匀受力。细心观察,总能发现“突破口”。而铁饼的撬茶“突破口”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一位有多年撬茶经验的茶人分享,撬茶时从普洱茶的背面,即有凹陷的一面下手,茶饼撬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压制的时候,受到石模或压饼机器的重力作用,使茶的受力方向呈现出从背面指向茶饼正面的变化趋势,所以撬茶自然要轻松一点。

以此类推,我们还能知道,相对于铁饼中心位置,它的饼面边缘位置要泡松一些,撬茶时我们就可从这些地方下手,先从饼面四周均匀用力,使茶饼略微松动再进行撬茶。

不过,因为茶饼的边缘位置多呈流线型的圆滑状,从该处撬茶一是不容易找到着力点和撬茶支撑点;二是特别容易因为操作失误而伤到手;三是用手掰茶会影响茶叶的洁净度,给人以“不卫生”的印象,所以还是建议不要轻易尝试的好。

2.撬铁饼,一定得有撬茶的耐心

既然想要喝到好喝的普洱茶,撬茶就一定得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是?即使上面的方法不行,我们也还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我们可以先使用“杀伤力”较大,专门用来敲铁饼的小铁锤,按从背面到正面,从中心到四周的规律敲动饼面,以使饼面松动。

这里要特别注意,在撬铁饼的过程中使用小铁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直接把需要的茶从铁饼上面震落下来,而是使其略微松动,方便后面用茶针或茶刀撬茶的操作。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为了图省事,用大一点的锤子或再大一点的力度敲动茶饼,茶是撬下来了,但用这样的干茶泡出来的茶滋味必定不会太好,而且还会影响整个茶饼的的整碎程度及茶饼的后期陈化。

3.撬铁饼,原来还可以“软硬兼施”

撬铁饼时,多数人会采用手掰或用普通茶针撬茶等常规方式,所以撬茶“碰壁”也是常事。但无论怎样,我们撬茶时都不主张采用“暴力撬茶”,撬茶“软硬兼施”才是王道。

前段时间在泡茶时,我无意间听到一个茶友分享了自己撬铁饼时的小妙招。据他说他撬铁饼时从来都不是硬碰硬的,而是动了点“小心思”,先把要撬下来的部分包住,把茶饼蒸软,然后再撬,这样做不仅轻松省力,而且还不用担心撬茶伤到手的问题。

笔者当时一听觉得此方法真不失为一妙招。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地方。比如说,蒸茶时怎么保证撬动的部分变得松软,而不撬的地方一点不受潮。另外,整个撬茶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蒸茶和撬茶前后茶饼的茶香、干燥度不受影响。

但是,上面的问题也并非没有解决之法,或许在蒸茶时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蒸茶模具(定制化)或是具有防水性的包装袋/包装纸呢?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撬茶用具或许早已出现,只是笔者孤陋寡闻也未可知?

关于铁饼的撬茶方式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巧妙的撬茶方式还望广大茶友共同探索发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这样保存,才能经年不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