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一直想写这篇感悟很久了,没动笔的借口太多,直到最近来喝茶的朋友多了,再不把思路理出来,就还不了情了。

凡事有因果,大多人在纠结果,却少人还原因,道理很简单,果都来由于因,纠因太复杂,是自我反省,回归本真,太难。我是理科数学专业生,对于逻辑比较敏感,所以自然就有了追溯原因的习惯。

我是客家人,自小有饮茶氛围,也就有了喝茶习惯。原来并不讲究,是茶就喝。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和IT行业,由于工作原因,常饮酒熬夜,其间一直喝茶,直到前些年,不良习惯导致胃病严重,常常胃酸反流。平时喝茶时,反而加重,这毫无道理,所以就有了对茶本质的追寻。这一开了头,就止不住,于是有了以下历程,直到现在。

一、成立国内首家专业普洱投资收藏基金

做普洱私募是偶然,也是必然。由于之前我自己的原因,指引我走向追寻茶品质,健康安全之路,也就有了找寻茶界品牌之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朋友们全力支持下,并始了以金融理念与传统行业品质结合的创新之路。

茶基金从第一期发展到五期,一年时间,规模不大,千万级别。基金的发展过程,就是我对普洱的认知过程。品种选择,从大益到福今,一个是台地茶老大,一个是生态茶标杆,让我短时间对其理念、品质、市场有了充分了解,品牌就是品牌,流通性足够强,有了市场变现才有了我基金的存在,也庆幸这一年里基金享受到了市场给予的超过60%的收益。

在这过程中,我一直喝好的熟普,它修复了我的身体,这也让我坚定了普洱的选择;但也在很常时间里令我困惑,为什么品牌出的生茶新茶我喝不了?苦涩,对胃刺激大,身体不适。难道真的如市场所说,普洱生茶新茶不要多喝,要存放转化后才好喝?

寻因的习惯,让我很难接受这一点,也就有了以下的篇幅。

二、何为真正好的品,雅韵茗家都秉承专注专业、全力以赴之态度,做极致、简约之产品,对品牌负责,对茶农、消费者负责。

雅韵茗家基地之古树茶产品,未来将以高性价比回馈茶友,将持续改善基地茶农生活,为古茶树保护积蓄实力。

我时刻牢记着亦师亦友的一长辈说过的话,人要永远保持着三颗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平常之心!”

雅韵茗家肖晓峰

2014年11月25日

cy260.COm小编推荐

黄小元:抓住古树茶核心价值 用古树茶撬动时代


“古树茶,是云南的茶,也是中国的茶,更是世界的茶。你喝与不喝,爱与不爱,它的魅力一直在那里。”10月9日,在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成立仪式上,新当选会长黄小元如此表示。

黄小元称,自己不是云南人,却深深地被云南的人,云南的山水,云南的茶所吸引。云南所处的澜沧江中下游、哀牢山和无量山这一带是茶的起源地。在植物学上被划分为“茶科”的茶树,将近400种,有超过一半都生长在云南。从野生,到过渡,再到栽培型古茶树,云南都可以见到,云南丰富的茶叶资源书写出了一部伟大的茶叶发展史。普洱茶,是上天给云南的馈赠,普洱茶,也是云南给天下的馈赠。

云南茶,世界的茶

云南得山水地利,民族众多,文化丰富。云南世居的26个民族中,有许多民族都是涉茶民族,从东到西,在云南这片热土上,各族人民的生活孕育出了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茶文化。茶,把许多民族连载了一起,也把许多民族的传统与现实连在了一起。

茶叶改变了种茶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云南。一片小小的茶叶,撬动的是整个时代。无论是生态、文化、还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云南这个茶叶资源大省的优势已经逐渐地显现出来。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更艰巨的实践和更积极的探索。

鉴往知来,只有顺势而为,努力保护、整理和普及云南茶文化;在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创造出可以让天下共享的普洱茶。到了今天,云南茶产业的发展更是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是云南的财富,更是中国的财富。古树茶,是云南的茶,也是中国的茶,更是世界的茶。你喝与不喝,爱与不爱,它的魅力一直在那里。

茶虽“苦”,心却“甜”

黄小元表示,那些在原始森林中生长了上百年的古茶树,他们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节奏的,要向古树学习,顺应这种周期性,一张一弛,有节奏的去处理一些问题。要遵循商之道、茶之道。

黄小元分享了在这三年筹备工作中关于茶“苦”、心得“甜”的三个片断。

2011年的冬天,普洱市景谷县小景谷乡的文山顶大石寺,海拔2277米高,在这里的一间破木房内,没有水没有电。一位两个多月未剔胡须的四十多岁的澳门茶人,放弃家族的荣华富贵,为了古茶园不被过多打扰,拒绝茶商上山,陪伴他的只有古茶树和未曾卖过的毛茶。当我们一行人品完这款“干净的只剩下茶”的文山顶时,恍然间明白,这份“风中的守望”诠释着古茶园安静的奥秘,也诠释了一个茶人的坚守。这第一个甜黄小元把他理解为“大山里的守望”,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茶人就是研究会的理事苏敬彦先生。

2013年的春天,在广东中山5000多个平米的现代化、专业化的普洱仓库里,摆放着上百吨的高端普洱茶,却找不出2011年后的普洱茶饼,原来,这位普洱大收藏家对2011年后云南古树茶的生态失去了信心。当她花了近十个小时,品鉴了我们这两年来调研走访过的十多个古茶园的茶样,这些茶样都是这位女士从未耳闻的,喝完茶,她当即决定加入古树茶园的保护中,重新建仓!那一刻,黄小元突然明白:放弃与重拾到底有多远?其实就在一泡茶之间。但这泡茶里,饱含了多少双茶农泪光闪闪的眼睛,而他们眼中的泪花都是因一群人的坚守和执着而来。这第二个甜,黄小元把他理解为“都市仓库的回归”。这位低调的古树普洱收藏大家就是来自广东中山的方敏女士。

2012年的春天,黄小元一行在调查研究古树普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术过程中,认识了一位这样的炒茶师傅,他所带的每一位徒弟都是从洗100遍铁锅开始的。按他的话说:茶,是喝进肚子里的东西,卫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句平实的话语,折射出在云南的这片大山里,有多少制茶的手工师傅,为了喝茶人手中能有一杯干净的古树普洱茶,付出了的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呢?这第三个甜我理解是“铁锅中的坚守”,这位炒茶师傅就是我们的会员——来自普洱市龚苏方茶园的刘东师傅。

如何打造古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云南古茶山产地环境安全性提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黄小元说。

另外,古茶企业营销要有大产业观,不能各自霸占山头为王,应该围绕古茶的大美来做文章。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

“我认为古树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有三点:一是传承历史文化和见证人类文明。这个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它不能随大众口味,一定得具备黄金的品质、贵族的品味、荷花的品格。第二个核心价值就是天下百姓的健康饮品。这个价值的实现一定得依靠物美价廉的大众化产品。第三个价值就是触动并带动整个茶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云茶全面走向生态有机的轨道上来。”

茶具收藏家陈钢:茗香古今 茶和天下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又到新茶上市时节,昨天,记者见到海曙区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钢时,他正和两位刚从茶艺系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兴致勃勃地吟诵着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

早就听说陈钢是国内有名的茶具收藏家,一踏进他那专门用做储藏藏品的“云适堂”,记者不由得眼前一亮,各种各样造型不同的茶具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记者了解到,陈钢的这800多件茶具,都是他多年来精心收藏的,所跨越的年代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民国后期。无论是藏品种类的齐全还是年代的久远,在目前国内茶具收藏界都称得上屈指可数了。

采访先从陈钢的收藏经历说起。“和不少收藏爱好者一样,我也是从一开始的无序渐渐转向专业的。”陈钢告诉记者,他的收藏生涯是从1994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收藏并不为普通人所接受。因为当时他工作的单位紧挨着马路,时常有挑着担子的江西贩子上门来推销从民间收购来的瓷器。“100元一件,是不是精品就全看自己的眼力了。”就这样,陈钢不但买下了第一批藏品,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陈钢说,最初,他没有明确的目标,见到喜欢的,就爽快地买下。10年间,他虽然收藏了不少的藏品,但心里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

因为喜欢喝茶,陈钢曾收集过数10件茶具。2004年的一天,他和夫人一起在家里喝茶,聊着聊着,夫妻俩不由得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茶具作为收藏和研究的方向呢?于是,他在原有的茶具藏品基础上,又先后投资几十万元,到目前,已经收藏了800余件茶具,总投资超过了300多万元。

陈钢收藏茶具有一点与别人不同,他独辟蹊径,将收藏的重点落在了唐宋这一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陈钢说,我国的茶具发展是受到历代饮茶方式影响的,唐代以煮茶为主,因而产生了茶鍑、风炉、茶碾、茶罗、茶则、茶碗等相应的茶具。而宋代则以点茶为主,由此而产生了以汤瓶、茶碾、茶罗、茶臼、茶筅、黑釉盏为主的系列茶具。陈钢将搜罗完整系列的唐宋茶器作为自己的收藏目标。据史料记载,唐代有20多种茶具,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博物馆或者个人收齐一半,但他已经收藏到了12种。他最得意的一套唐代巩县窑白釉茶具,是他足足用了一年多时间,才从河南一藏家那儿用其他藏品换来的。他收藏的茶具材质多样,除各个窑口的外,还有金银、铜铁、石质、漆器等茶具。

对于收藏的茶具,陈钢都要悉心进行认真的研究及解读。他的论文《松风竹炉煎茶漫谈唐代茶具》发表在《茶博览》上以后,在收藏界引起了反响。眼下,他正在潜心编撰一本有关系统介绍中国古代茶具的书籍,预计年内就可以出版了。为了编撰好这本书,他数次去故宫博物馆,请教专家。当知道他的意图后,专家不但将自己花费多年心血写成的论文无偿提供给他,还多方联系,帮助他办妥了相关手续,使得他有机会直接接触故宫收藏的茶具精品。

前年7月18日,陈钢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了“茶香千年陈钢收藏唐宋茶器展”,并将收藏的39件(套)唐宋茶具精品捐献给了博物馆;去年,他所收藏的164件古代茶具精品在天一阁展出,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和市民。陈钢说,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能够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做点贡献,将是他一生最大的快乐。

李丹崖:饮普洱古树茶


云南诗人艾文华快递来一盒茶样供我品尝。包装简约古拙,拆开茶来,如不深嗅,并无茶香。叶片也较为粗大,颇具钝感。在瓷碗里冲泡一下,就完全不一样了,赤红的茶汤,裹挟着茶香扑鼻而来,在严寒的冬日里,如沐春风,一股酣畅,直击口齿和味蕾。

仔细一眼就,才知道,这种古树茶产自云南无量山,一个极具禅意的名字。无量山的最高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云南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这里的茶树不同别处,全是百年以上的乔木,所谓“古树”也就来源于此。这些老茶树,历经百年不灭,贡献着自己的芽叶,供茶人萃取,如同长辈,绵延不断地供应着自己的热与爱。

古树茶的饮用历史悠久,唐时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用花椒、生姜和桂皮一起烹食,足见,这些茶适合在冬日喝,可以暖身御寒。

古茶好似落叶,古茶沉沉如佛,好似高僧,吃茶,如听高僧讲道,如与长者促膝而谈,个中滋味,如醍醐灌顶,许多生命当中的郁结和悬疑,茶到处,幡然了悟,心怀中一片清明祥和。如果你也有机会饮到古树茶,会发觉,古树茶汤之中,有一股刚正之气,这股气,直接融入你的心性之中,大方不阿,心念执着。

茶是茶树的精华,茶香是茶树发的忧思。饮茶时,最宜思索、怀人、追远,当然,清谈也可以。三五知己对坐,茶在水里赤黄,水承了茶的芳香,斗室之中,都是暖香。

饮古茶,要用碗,玻璃杯完全不是那个意思。陶瓷还可以,最好用古瓷,紫砂当然也是好东西,但我估摸着,大多数人手里的上品紫砂也不多。若有甚好,最能泡出茶的香。高原茶就是与众不同,有一股高原的清逸之香。

许多人都想去高原,只不过受种种条件制约,未能如愿。但一杯古树茶,可以让你了却半个心愿,饮一杯古树茶,佐以两碟清爽的点心,在这个冬日,感知别样的温暖。

【访谈】书剑古茶:打造普洱古树茶品质江湖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编辑部

本期人物:书剑古茶掌门人欧书剑

稿件采写:罗春燕

“我们现在做的是现代的普洱茶,和未来的普洱茶。如果你还在谈传统的普洱茶销售模式,必将会被未来的发展趋势所淘汰。”

“你五年前对普洱茶的理解是什么?喜爱是什么?对茶品的要求是什么?未来五年、十年,你对普洱茶的理解、喜好、要求是什么?”

“你喜欢这个行业?你为这个行业付出过什么?”

……

初见,已是刀光剑影,浓浓的硝烟味瞬间弥漫开来。书剑古茶康乐分舵里,对创始人之一的欧书剑的专访,还没正式开始,一场和康乐分舵舵主丘处机的“唇枪舌战”却先拉开了序幕。

“我们团队就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聊天,我不爱顺着别人的意思来。”

曾是“电商”领头羊的欧书剑,在“电商”火起来,很多企业才开始尝试时,他已经不玩电商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不去区分线上还是线下,线上线下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们只做好品质的东西,让消费者愿意跟着你。”

本期,等,有时候一年参加十多次,以及产品推广会等方式,吸引了不少经销商的加盟,现在全国各地都已经有我们的加盟店。同时,通过努力扩充自身实力,在勐海打造自己的厂区建设,以及不断壮大的经销队伍。我们强大的线上销售,也带动了线下的产品销售。通过对消费者数据库的分析、总结,我们能够给线下的经销商,提供很多关于消费者心理、习惯等方面的技巧。所以,作为线下的店面也好、经销商也好,反而享受到了我们作为电商‘覆盖面广’的优势。现在,我们的实力正不断增长,有时候我们还在控制着经销商的数量,因为,我们产品数量是有限的,在不能保证供货的前提下,招更多的经销商也没用。所以,我们在尽量控制二者之间的平衡,在平衡的状态中,壮大企业实力。”

吴疆:曼松真的有古树茶?


普洱茶行业是一个让人震惊的行业,宋聘、同庆、福元昌这些老茶,全国每个省的富豪都在收藏,每年的拍卖行都在拍卖,然而,真伪难辨,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听说过,并没有品鉴过,但是,绝大多数人又确信无疑。

老茶的鼓吹从2000年到2007年,年份鉴别往往是大师一句话,要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身份,对不起,没有。

这就是一个让人大为惊异的地方,一个很有可能子虚乌有的东西,让人相信N年,在一个体系内运行多年。销售方的证据,往往就是相互鼓吹的那几本茶书。

我问之前掌控云南茶产业的官员邹家驹、汤一平、昌金强、苏芳华等人,你们见过50年代、60年代的普洱茶吗,甚至更早的茶吗,他们均表示真伪难辨,能成为商品则绝无可能。

2008年开始,古树茶开始抬头,因为之前的老茶增值说、古董说、包装说、年份说大受市场质疑,茶行业得重寻概念。

与老茶概念一样,但是,又有所区别。

老茶是没有样板可言,古树茶再稀少,毕竟有实物可验证,于是,顺着古茶、老茶这根杆,大家爬到古茶、大树的顶端。

2014年秋,我去茶区走访

我问同兴号的李惠老师,去看看传说中的曼松茶,为了落实清楚实际,我们邀约了曼迁村的李村长同行。之所以让曼迁村的村长同行,是因为曼松自然村与曼迁村都一样同属于象明乡曼庄村委会。很多茶商并不清楚这样的关系,往往在市场上有意混淆,曼松、曼迁两地相连,往往以曼迁古树代曼松也有之。

一路上,村长笑而不言,只说,你看了就知道了。

相跟而去的某古茶会副会长说自己的选的古茶,每棵可以收几十公斤春茶,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进入曼松的道路)

从曼迁到曼松不远,现在的曼松道路已经拓宽。我要求看看那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那颗很难寻找的古树,我们把车停在路边,村长站在路旁朝坡下一指,离路边7-8米远站立一颗即是。我大为惊讶,树周围没有原始森林,稀稀拉拉有几棵其他树种,并没有中央台展示的“曼松贡茶”如此艰难可寻。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那颗曼松古树)

我边拍照,边问村长,这颗树一个春茶可以收多少,村长比了二个指头,我说“20公斤”,摇头,“2公斤”,摇头,“二两”。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一个中央级媒体的报道,并不准确,与事实出入极大。

我们寻遍了整个“王子山”,找寻到寥寥几棵,除开中央台那颗是最大,其余的更小,而且这些都是属于茶农。

而到了某公司的基地,有几十颗据说是移栽的古树,都自己挂了牌,观树形,难以确定是否古树。树不高,都是从1.2米左右矮化,树直径约小茶杯口粗细,皆不可能产茶,村长说这里以前是农田,之前粮食不够吃,整座山都是开荒种粮,2004年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组织过考察,考察报告都有详细的说明,不要说有古树,甚至茶树都没有。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问题,和老茶一样,大家把显而易见的谎言说得振振有词。但是,和老茶又不一样,它又有真的古树存在,只不过的确稀罕。

(王子山,即曼松。)

普洱茶现在的问题是,大家过度强调原料的作用,而事实上古树的原料稀少,那么,古树茶和茶园茶之间即有巨大的利益差。

强调原料就好比拉菲强调百年古树葡萄,茅台强调百年古高粱种,云烟强调百年古烟叶,这无疑是荒唐的。

一个好茶的形成,是原料+工艺+仓储+销售商,缺一不可,并非拿到原料就等于好茶。

现在的品牌替换性之所以大,是只有好茶环节中的一环,而缺失了很多环。之所以小树可以轻易替换为古树,同样也是因为其他环节茶商没有办法实现,故而只能求之原料此一环。

那种所谓的玩家茶,其实是信则灵的游戏,跑出这个圈子,则古树不是古树,所谓价值则一文不值,根本谈不上交换的价值。而所谓的价值,正是有交换了才产生的,2016年国庆急就。

以上文字是一篇旧作,作于2016年国庆,当时北京的一个收藏家收藏了一吨的据说是2015年的曼松古树春茶,引荐人即为原央视的相关人员,收藏家咨询我曼松古树的真伪,其实这样的问题很难答复。

曼松有无古树?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仅仅是公号里留言的商家数量就远远超过了真实的数量,但是,每一家都坚称自己的曼松古树是亲自从茶农家收购。这还只是山头上茶商的口径,还有易武呢?景洪呢?勐海呢?昆明呢?这些还都只是产区的情况,全国的销区还有多少曼松古树呢?

事实上,云南茶叶的生态优越,大叶种具有天然的发酵基因,本身的素质就足够,仅仅就曼松而言,生态环境,土壤,气候,都符合出产优越生态有机茶的条件,曼松小树茶的口感都相当不错,然而,市场上大家都拼命强调自己的是“曼松古树”,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来源:吴疆说普洱,作者:吴疆)

禅茶清心,风雅韵致


茶,唐代诗人元缜说它“慕诗客,爱僧家”,现代有人称它为女人唇边的情人。能成为诗人倾慕的知音,高僧喜爱的禅友,女人宠爱有加的“情人”,一定要相当优秀才行,否则怎可能赢得世人的长久青睐?

从小家人并没有饮茶的习惯,可我莫名地就喜爱上了茶,也许前世我是茶农的女儿,或是哪位茶商的千金,所以今生与茶有缘。许多人终其一生,只喜爱一种茶,可我对茶情人却比较花心,无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还是乌龙茶我都喜欢,也爱喝奶茶大麦茶苦丁茶和花草茶,还向往着从未喝过的西藏原味酥油茶。这是因为,在我心中,品茶不单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它带给人健康清新时尚快乐的生活;涤器温杯试新茶,不但要有时间,还要有心情,更要考虑用不同的茶叶来配合相应的季节,否则就无法享受到茶的全部风味和韵致了。

春风里我喜欢喝绿茶,玻璃杯清汤中翻腾舒展的殷绿茶叶,一芽一叶,细细嫩嫩,真如春之精灵般在碧透的绿波中轻盈舞蹈。

“从来佳茗似佳人”,夏日午睡后,松风远,莺燕静幽堂,一杯茶味花香淡雅亲和的绝色花草茶,会令我顿时心澄神秀,和静清寂。

深秋,酽酽地点数瓯祁门红茶,这艳丽馥郁的“群芳最”,足以抵挡住无边的风雨和萧萧落叶。

到了冬天,那“瓶梅香笔砚,窗雪冷琴书”的季节里,最该煎上一壶浓浓的松仁参枣八宝奶茶。窗外四野云垂,室内茶香炉暖,这一切均让你感觉到不是在品茶,而是在品读时光呢。

品茶,最好能备上几碟茶食,再邀上三五个话语相投的好友,这时,互相可以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一段闲适的时光就那么幽幽淡淡地散去……

或隔茶独对知己,又别是一番滋味。笙歌断,让情与絮在清清的茶香中悠飏,细细地斟,慢慢地品,此时,无论什么茶,便都觉其口感、香气、味道均出类拔粹了,因为茶的那种苦苦的味道掺进去了心灵的甘霖……

每日清晨,一杯香茗陪我品味数篇精美博文,趁着茶余心清,再在博友的美文上留下几句体己话,就这样一个人,在舒柔的音乐里,在袅袅的茶香中,屏前静心独坐,小小地啜上一口精心煎煮调制的茶,含在口中,让其随着美文一起,缓缓沁入心脾,混和鼻息,然后再轻轻地送入胃中,那种舒服又滋养的美味,那种丰富的芳香和完整的质感,真好似梦境,又如同神话,实在是一种难以表达的享受。

此情此景,虽然与和朋友们和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无法比拟,然而,品茶,更多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清新怡情的生活方式,与其在朋友身上寄托相见的期待,不如就自己寻找快乐的感觉!

石一龙: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由于茶与文化在我国的长期脱节,所谓文人茶会,也仅限于极少数人的圈子里面,真正懂得喝茶的高手寥若星辰。加之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喝茶、喝好茶基本还是奢侈之事,遑论治病和养生?

不走遍千山万水,怎敢说阅尽春色?不喝遍世间众茶,又岂能谈论茶的要义?

茶,一种日常饮品,在古代,不断有文人雅士为之打造文化形式感,直至南宋时期禅宗东传,它被带到东瀛,并且与饮用者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道”的象征和体现。不过,在中国较长时间里,它的属性仅仅被归为“生活”,一切神性都止于日用。

直到今天,茶道的引入,品茶喝茶之风的空前泛滥,使得茶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让喝茶的问题重新被日常重视,喝什么,怎么喝,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追求健康、生态,讲究茶品,更在乎“喝”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喝茶的人是很难或根本不去区分茶的种类的,以普洱茶为例,不少人仅限于能够分别生茶和熟茶。我们的市民群体普遍“不思亦不学习”,一方面害怕身体有病,一方面又缺乏茶饮常识。

人云亦云的“绝好土壤”使得很多“聪敏”的茶商就此顺水推舟,迎合消费,对茶的保健养生作用进行深入发挥,以及无中生有的功能再造,精心策划,选中昂贵的古树茶(这里所指普洱茶)大作文章——古茶树能治病的传说于是在市场上愈演愈烈。

因为古树稀有,很多消费者相信古树茶好,相信喝古树茶能够治病。“福如生命养颜水,寿比普洱古茶树”,天地造化呀!

古树茶确实是罕有之物,是佳茗。那么,古树茶真如商业广告所传的那样有神乎其神的治病之用吗?

我们就从古人的发现开始谈起。

古人喝茶,一方面讲究茶道章法,饮茶之益在于修身养性,养浩然之气,正清和之气。另一方面以茶会友、度日,拣茶入味,把茶作为一种日常,贯穿生活,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

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的饮茶起源众说纷纭,不能定论。作为有图腾的民族,我们相信诸神的存在,相信尝百草的神话传说。

大体上,茶的功能起源有五种主要说法,分别是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和交际说。

药物说就认为,茶在最开始是因药用介入日常生活世界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作为图腾和偶像,我们且相信祖先有“神农尝百草”的经历。但科学和实践告诉我们“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万万不可信的。荼即是我们所谓的茶,茶若真有此等解百毒的功效,医学存在的意义又会有多少?

陆羽讲茶“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说的就是“草木有本性(心)”。千年古树茶可以说是广集天地之灵气,汲尽日月之精华,性属灵。但作为一品有药元素的生态茶,它的功用主要还是在于保健和养生,而非治疗意义上的“药用”。

这种说法并非凭空捏造。

《茶经》云: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大唐《新修草本》载:

“茗,苦茶;茗未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药圣说“火为百病”,不是说上火就是有病,而是说上火会引发各种疾病,用茶降火效果佳。

认为茶之用主要在于保健养生的不只陆羽。中医也认为饮茶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清痰;益肺胃,明目解瘟”,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这些功效说到底还是保健养生。

但无论是中医所讲的茶的药用,还是云南少数民族以茶入药的传统土方。他们所说的茶的药性,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上述调理身体的保健养生之功用。

很多消费者信奉茶的排毒作用,因此时常作牛饮之态。那么喝茶排毒的说法是否可信?

有研究表明,由于茶本身功能相对单一性,喝茶对促进肠胃蠕动消化食物、提神正气等有帮助,但还没有准确的研究能够佐证喝茶能实现行之有效的无害的排毒养护效果。

也有学者罗列了“茶叶可治的疾病”目录,并在目录之下分别注明对应的食用方法和计量。认为茶叶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红白痢疾,急性、慢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心力衰竭,稻田皮肤,痈疖肿毒,水火烫伤,缠蛇丹。但没有科学论据,也没有可靠的支撑数据。

目前学界对普洱茶的药性研究,较为可靠的是《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文,该文系统的对普洱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严密的测验梳理,并对普洱茶生、熟茶进行了各项数据的对比研究,并对它们的药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统计。得出很多支撑普洱茶利于保健养生功用的数据,但也没能明确普洱茶在治病意义上的药用。

民生之重,重在衣食,国民自古以食为天。

近代以降,国人对食品愈发重视,从定时定量逐步迈入追求营养保健,对食的需求,到今天,品与质,量与时,缺一不可。

放眼当下,食品安全事件触目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下的市场供给质量反差极大。

茶饮作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样也面临着供给质量的危机。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到以“人民币”衡量一切的阶段,人们满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一些茶商到茶农,“唯利”主义横行。茶农为提高收入,大量使用农药,保证茶叶产量;茶商则为盈利,大量收购诸如台地茶等便宜毛料,而台地茶的生态情况,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

可想而知,用不生态的茶料制作的茶,不但有失保健养生的功效,还有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滋生。对比这些茶,生态良好的古树茶,其保健养生效果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古树茶尤为珍稀珍贵。那么,它的保健养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吗?

肯定不是。长期性惯性饮用古树茶,对调节人体微量元素、调理生理机能是很有帮助的,然,古树茶的这些功效的发挥都需以一个“长期”为前提。

我们可以简单想一想,古茶树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吗?

从红茶菌到喝尿疗法,从一个个医药神话的破灭到一幕幕聚敛不义之财的闹剧,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有搭台的就有唱戏的,有敲锣的就有听响的,时代卖出一副副各种各样的“拐”。

吃茶在古代世界,是日常活法,又是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随着茶的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茶的功用围绕着养生逐渐扩大,甚至被推广为治病除患之物,一切透着浓浓的功利至上的味儿,这是不现实的和荒唐的。

迎合市场成为似乎现代茶业和茶本身的难辞其咎的任务。但古树茶不应被过度炒作和解释。

古树茶是好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

古树茶生在深山之内,漫长地接受着天地日月的沐浴,实在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瑰宝,随天地生而有之,与万物同生同长,是一味绝伦的存在。这与它能不能治病无关,它的价值远不在于此,更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与中国之道吻合的君子品质和隐者精神。

茶的存在,古树茶的存在,就像神灵的存在。在万物毓秀的自然界,古树茶根于沃土,秀于万木,我行我素,芳香黯然。我们更应该以至仁之心去敬它,欣赏它。

我心敬佛,但我不信佛教。我心向茶,但我也不迷信芸芸如是说的茶学。

因茶结缘,有人劝我皈依耶稣基督,我委婉拒绝了。

上帝与佛祖与诸神一样,存在与否,仍需敬畏,这是一种礼。“和、敬、清、寂”是一个茶人该有的修为,我爱茶,所以早已将“茶”道看为了一种宗教来修行朝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素有居敬之心,固然会遵守我认为是对的东西,我想一直以这样的态度,效仿古仁人之心,在“问茶”的路上,“修辞立其诚”,赠人予佳茗。

一杯茶不喝完,新的茶水就不能倒进杯中。杂念太多,身心就很难放空,纵然吃掉千万株古茶树,又能改变什么呢?

周锦福:老挝古树茶零污染高品质


上来讲,老挝茶和中国茶同宗同祖,但是生长环境不一样造就了老挝茶非常优秀的品质。我们的茶园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最大的古树茶园。茶的品质和茶树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国内古树茶基本集中在云南一带,而且以百年古树茶居多,千年古树茶很难见到。但是我们的茶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千年古树茶达到3700多棵,如此多的数量,如此高的树龄,这是老挝所独有的。

周锦福:老挝人对茶有着别具一格的使用方法,老挝讲究“吃茶”。老挝人把茶叶采摘下来以后,放入竹筒里面,用泥土密封起来陈放在家里。吃的时候,从竹筒把茶叶拿出来蘸一点盐,放在嘴里嚼,当零食吃。

老挝古树茶园产出的茶特点第一是香气。由于与果树伴生在一起,地面上的枝叶相生相伴,地面下的根系也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的茶闻起来有一种很自然的水果香气,这是中国任何一款茶都不具备的。市面上也有很多添加了水果,甚至是香精的茶叶品种,但是那些香气与我们的天然果香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第二在于纯天然的制作工艺。我们的老挝红茶是将印度茶工艺,和老挝民族工艺相结合而成的原生态茶工艺。这就造成了这种茶没有好看的外形,都是最自然的原始形态,采摘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第三,耐泡。我们的红茶品种,含有丰富的茶红素,比国内同类产品的茶红素高出50%。茶红素素有软黄金之称,对减肥功效很大。我们的红茶茶汤晶莹剔透,呈现琥珀色,一般国内红茶冲泡六七泡颜色就已经很淡了,而且香味也几乎没有了,但是我们的茶冲泡十二三泡依然是琥珀色,芳香依旧。

周锦福:在冲泡上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受水温影响,水温90-100摄氏度都可以。茶具使用普通盖碗即可,盖碗可以充分保存果香,未喝茶汤先闻茶香。挑选上可以按照三个因素来挑选,第一树龄,比如1300年的茶、1000年的茶和500年的茶是有区别的,树龄越高,茶的品质越好,价格也越贵。第二海拔。这是普洱茶的一个概念,在普洱茶里,海拔越高,茶越“霸气”,茶气越浓厚。第三伴生物。这和茶叶的果香有关,周围果树越多越好。在保存方面,茶叶是一种很娇贵的东西。茶叶吸附力很强,不能接触任何有异味的东西。另外在温湿度上,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把握是个适当的度。

肖鸿:广州肖鸿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广州肖鸿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营安化黑茶的公司之一。旗下拥有李华堂黑茶著名品牌。是中国最有影响、销售量最大的安化黑茶专业企业之一。

作为公司创始人肖鸿,是公认的中国黑茶推广第一人。他率先在广东推广黑茶并在传统经营模式上溶入现代的元素,在各大媒体及茶王奖唯一获得者,李华堂的茶不仅有独到的工艺还有很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存在。这样的茶几百块钱一斤你觉得贵吗?它是顶级茶,黑茶中的至尊,一代宗师做出来,才卖几百块钱一斤,我问你,顶级的铁观音可以卖到一两万,顶级的红茶金骏眉更是可以卖到两三万,而顶级的黑茶几百块钱一斤,为什么嫌贵?而且这个人身上有着这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存在,才几百块钱一斤,这个价格非常便宜。

也要提醒一些消费者,在采购茶叶的时候,第一、不要唯包装论,包装再漂亮你也要看看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第二、不要唯品牌论,品牌最大不表示品质最高。肖鸿茶业走的也是这条路,我们并不是最大的品牌,但代表了最高的和唯一的品质,因为黑茶里面唯一的国家级千两茶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肖鸿茶业的李华堂,在安化黑茶中唯一用道地的安化野生原料做茶的是肖鸿黑茶,而安化黑茶中唯一一家做功效茶的荷香系列的也是肖鸿黑茶,只做唯一、不争第一,代表着企业的目标是把最好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品质声誉比生命重要

财富:怎么让消费者辨别出肖鸿茶业的黑茶是品质最好的?

肖鸿:从几个方面来讲:首先,肖鸿茶业把品质声誉看成比生命还重要,因为肖鸿自身就是一个品牌,肖鸿不能砸了自己的品牌;第二、肖鸿茶业有非常强大的专家团队,有中国茶叶届顶尖泰斗施兆鹏教授、中国茶叶届首席科学家刘仲华教授、中国茶叶届著名科学家朱旗教授,中国黑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谢宜宙教授和著名黑茶专家蔡正安教授。他们组成了肖鸿茶业的专家顾问团,帮助肖鸿茶业把握产品的品质质量;第三、对我本人来说,肖鸿茶业任何一种茶我都是亲自把关、去评审,在茶叶原料的收购上也是亲自到场,绝对不用一片外路原料,我们要求的是道地的安化黑茶。另外,从产品防伪来讲,今年要更新换代升级,我们所有的宣传上面都会做一个防伪标签,这个肖鸿茶业产品的防伪标签是比较先进,采用了印钞技术的一些做法,由台湾的印刷厂印制。

财富:应该怎么去鉴别?

肖鸿:就和我们的钞票一样,可以摸,可以折射,可以用紫外线来照,里面有暗记。千两茶除了有防伪标签,还会用到以前的老办法,就是我始终会找一块钱给你,这一块钱在茶里面是连号的,在企业官方网站,我们会公布这些号码,如果你拿到的号码在网站上对不上号,那就是假的。

财富:这个防伪,指的是华堂号的千两茶?

肖鸿:是的,肖鸿茶业今年生产184支,因为今年华堂老先生84岁,所以生产184根,千两茶每一支在编号的时候都是用手写,然后拍照片,放在网站上,消费者可以对照看笔迹是不是一样,这种方法虽然很原始,但是很好用。

财富:今年的华堂千两茶什么时间上市?

肖鸿:我们仍旧坚守传统做法,传统上的千两茶是每年的7月2号开始生产,以一天15支来计算,要完成一百多支需要将近15天的时间,也就要到了7月20号,还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要到九月底才能上市。我们坚持传统,我认为传统的就是科学的,老祖宗很聪明为什么要这个时间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也按照这个时间来做,绝对不提前。肖鸿茶业其他茶类也一样,无论销量再好,也只按原料多少来做,宁可缺、不能滥。

财富:假如一个投资者买了你们的千两茶收藏,能保证它每年一个升值空间吗?

肖鸿:对于我们来说保证它的升值空间应该从几方面来讲,首先,是国宝人物李华堂按传统工艺制作的珍品茶;其次,物以稀为贵,绝对不是物以多为贵。每年按照他的年龄做茶,数量很有限;第三,黑茶有一个特殊性,黑茶属于一种后发酵茶,存在时间越长、发酵越完全,这是一个升值空间。第四,货币在不断贬值,而茶作为收藏品可以保证你拥有类似货币的相对稳定性。

经销商必须成为本地的黑茶王

财富:肖鸿茶业的经销商,如何很快的建立销售体系达成销售目的?

肖鸿:肖鸿茶业的经销商队伍的建立不是跑马圈地,更不是把人家忽悠来做你的茶,就不管了,我们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来服务经销商。第一、肖鸿茶业在广州建有中国最大的安化黑茶茶馆,云集了大批黑茶高手,对于肖鸿茶业的经商提供免费培训。市场督导员会到当地进行一个月茶专业知识、茶艺和经营理念的培训,让经销商进入销售状态;第二、对于目标客户,肖鸿茶业采取资源共享的营销模式,让消费者到最便利的经销店消费;第三、经销商我们给予宣传上的支持,比如说,当地有茶博会或者其他大型的会议,只要他们参加,我们就会给他们百分之八十的展位费支持。第四、这是肖鸿茶业对于经销商的还有以下承诺:肖鸿茶业所有的产品可以包退、包换,哪个产品好卖哪个产品滞销,都可以调换,如果说做了一年不做了,可以全部原价退回来,运费由公司承担;如果做了两年不做了,产品全部退回给公司,利息由公司承担。

财富:对于加盟店,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投资多少钱,或者规模要多大?

肖鸿:加盟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独家代理商。第一、有任务要求;第二、要求是地级市专店即肖鸿茶业专营店,且营业面积不少于40平方;第三、要推广肖鸿茶业的企业文化。第二种是特约加盟商,就是普通加盟商。特约加盟商首次进货不少于5万元。对于独家代理商我们的支持力度会比特约经销商大得多。

肖鸿品牌亮剑一年的感受

财富:肖鸿茶业一年来快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肖鸿:有三个感受比较深刻,第一、得益于我个人在行业的影响力,得益于我20多年来研究茶、做茶的知识积累,从1986年,做南昌茶厂总代理,到90年代做铁观音,2000年以后做黑茶,这些经历都是很好的历练和积累;第二、得益于我们的专业的团队。我们有专业的品牌营销策划、专业的VI策划设计和专业的户外广告策划设计人员,专业的茶艺表演团队、专业的茶艺师、专业的制茶师,这些都是肖鸿茶业最宝贵的资源;第三、得益于我们产品质量的把控上,肖鸿茶业的专家团队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严格把控,使肖鸿茶业的安化黑茶保证了优异的产品品质。一年来,在《大连日报》、《参考消息》、《国际先驱导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东方传媒》、广东省南方卫视以及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网络电视,都专门做了“肖鸿说茶”专栏,媒体界朋友的帮助,也是肖鸿黑茶能够在短短的一年迅速地崛起于中国黑茶界得重要原因。

财富:中原地区向来被认为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怎么看待河南的黑茶市场?

肖鸿: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市场有多重要。第一、中原中国交通枢纽中心,辐射能力很强,中原能辐射全中国。肖鸿茶业希望借助中原市场把影响力和市场做到全国;第二、中原茶叶市场有标本和指示作用。北方人追求身体健康,中国黄河以北的人都偏胖,这是一种亚健康,河南的酒文化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黑茶能够解酒,能够预防三高,肖鸿黑茶能在中原推开,对于在中国北方城市的推广是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转载自赢和茶刊。

裴小军:普洱茶需要揭穿之(一)——古树茶


“揭穿”不是说背后有多黑暗,仅仅为了正确引导消费者喝茶,用健康的心态喝安全茶。

放眼望去,茶城店铺招牌多以“古树”“纯料”招引顾客,而普洱茶界好些品牌从来没明确告知消费者,他家产品是×岛,××章,×归,或是“千年古树”亦没告诉你“纯手工”,为什么?可能是懒得“擦屁股”——危机公关。“怕上火喝王老吉”,没告诉你喝王老吉会“降火”。

什么是“古树”茶?百度一下:“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以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不一定对吧。植物生长程度受种源、气候、土壤、海拔、养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测量树的规格(胸径、冠幅、高度)尚难界定,难道存活99年树龄的树就只能被打为“台地茶”或“非古树茶”,关键看您要标榜什么?建议您标“生态乔木”茶,妥了,我什么都没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雅韵茗家肖晓峰:我为什么选择古树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