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问一:象山熟饼的口感,它的味道很特别,令人一品难忘。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拼配出这款茶品?在您拼配的熟茶里,您心里认为它大概能排到第几位?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象山普饼是05年新研发的第一款熟茶,总结了过往的产品,跳出了级别拼配的理念,以个性特征、口感舒适度为追求,想开创一个陈香、稠滑、甜润、不失厚重的勐海风格茶品,这也是历史条件下应对市场挑战之举。为什么起名象山,象山是勐海镇的圣山,过去高点为勐海土司所据,勐海老街依山而建,的返生、透亮、稠度降低、砂化现象。品70年代的7572,感到明显的醇甜、砂化现象。

 5年后的象山普饼,稠滑、浓厚会减少,顺滑、醇厚会增加,可能会出现砂甜的现象,陈香还是以谷物、坚果类的陈香为主。

 看象山普饼,可以总结的是,最传统熟茶,红熟发酵与多层次拼配是必然之选,而轻发酵、或轻发酵拼配则是另外一个熟茶的走向了,道之不同。

扩展阅读

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杨镇瑜访谈录


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杨镇瑜访谈录

时间:2012年5月13日下午

采访人:青翠紫丁香

受访人:杨镇瑜

丁香:镇瑜你好。在你的新著《去边境走私风景》中,有大量关于普洱茶的描写。其中涉及到澜沧的景迈、镇沅的千家寨、勐腊的易武,都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你曾在边疆生活过,能和我们说说普洱茶吗?

杨:哈哈。让我来谈普洱茶,好比让一个农民伯伯来谈卫星如何发射升空。我愿意把我知道的告诉你。我的优点一是比较帅,二是不说假话。很多时候,我宁愿不说话。

丁香:你怎么看待普洱茶价格的大起大落?

杨:在我的眼里,普洱是个蛋。简称茶叶蛋。茶叶蛋你吃过吧?经济、实惠、营养,但显得不太有档次。普洱茶价格的起伏,缘于人为的炒作。这种炒作,让茶农、茶商、消费者全面受伤。现在省外还有很多人不懂、甚至不知道普洱茶。也就是说,普洱茶被炒“夹生”了。真正的好茶与普洱爱好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普洱茶的价值与价格是不等的。省外的好茶动辄几千元一市斤,至于普洱茶,你懂的。由于普洱茶门槛太低,大量家庭作坊和无良商人的存在,造成了普洱茶市场的长期鱼龙混杂。

一句话,普洱茶价格太高或太低都对市场不利。太高了拒斥消费者,太低又伤害茶农积极性。现在的市场需要理性、健康、良性的发展。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它的价格贵贱与我关系不大。我认准它了,没办法。

普洱茶发展的瓶颈在于缺少市场准入机制、缺少统一评价标准,在于无序竞争。这种乱象需要整合。我看到了云茶网和51普洱网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这很好。

丁香: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广。当然,这纯属个人偏好。因为我在老树生普上能看到时间的力量。朱澄老师说得很好:时间是个魔术师。他让一饼普洱从小男孩长成小伙子、青壮年,直到变成一个沉默的智者。这些死亡的、晒干的树叶依然是有生命的,而且老而弥香。外省的茶叶为小叶种茶,放满一年,就基本上可以当垃圾扔掉了。而普洱相反。这也是普洱茶的优势与迷人之处。

丁香:普洱茶为什么多销往省外呢?

杨:这叫墙内开花墙外香。云南大部分地区都产茶,而且绿色无公害,老百姓田间地头收收采采就够喝了。昆明作为省会,应该有一个庞大的普洱茶群体。但他们东走走西逛逛,亲戚朋友送一点儿,也够喝了。而省外很多城市对于普洱茶而言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消费群体还等待着有人来给他们上课。

如果能借助电视和网络的力量,搞一些普洱茶鉴别、收藏、品饮的普及,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大家了解普洱茶,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要靠政府、行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靠一两个人没用。

丁香:你认为应该怎样培育普洱茶消费人群?

杨:每人赏一个大耳朵瓜子——喝茶,喝普洱茶。这样的办法肯定简单有效,但估计警察叔叔也肯定不是吃素的。哈哈哈。喝茶的人是有福的。让那些没福的人滚一边呆着,该干嘛干嘛去。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我看自己有成为某某、某某某那样的“名人”的倾向。在一个全民装叉的时代里,请原谅我的道貌岸然。谢谢。

邓时海:普洱茶所承载的文化之美(”普洱茶第一人“视频访谈录)


“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

——邓时海

理想是否能照进现实?当下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真相又是如何?

探寻符合普洱茶市场发展规律的良策。请看本刊专访近代”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教授。

亚太茶业内参专访于广东中山

一直以来,享有中国“普洱茶第一人”、“普洱茶王”等美誉的邓时海教授,似一座高峰,给茶友和业内更多是神秘。百闻不如一见,近日,我们赶赴广东中山,看望前辈良师之余,也就当下普洱茶的热点及发展,口口相传地请邓时海教授释疑解惑。

【本刊视频采访邓时海】

为何独选“冷”凤庆

我们好奇,为何十年前,邓时海教授不选择其他热门茶山,而选择当时并不被重视的“凤庆”。

对此,邓教授告诉我们,翻开普洱茶历史,你会发现,早期它不叫普洱茶,叫云茶。汉朝已开始有,更多的是边销茶,其实边销茶都是低档次的普洱茶。饮用时多是加入多样其它配料,如:加酥油、糖、奶等。却不知还有一条销售运送精品普洱茶的“官马大道”,这些精品普洱一般供应宫廷以及官马大道上的富贵人家,如,红楼梦里“女儿茶”就是普洱茶。邓时海总结,最好的茶事,就是“卫生自然泡好茶”!

普洱,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邓时海说,普洱茶的“老”是深远艺术,茶艺使文化广大深远。“未被《茶经》收录,普洱茶学者耿耿于怀”,其实是“陆习之遗憾”。普洱型制代表了古之传统“龙团凤饼”,陆先生独漏了普洱。深与远是中华文化之最美,陆先生又漏了,普洱是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本来文化历史流长,广博而深远,也不是一人所能齐之,吾辈尚需努力呀!”

李文华: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1973年,普洱茶熟茶的快速发酵工艺创始,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茶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和丰富。

在这四十多年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毛茶茶菁等级使用,发酵成熟度,以及拼配配方等方面,云南普洱茶界有过许多实践,铸就了目前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熟茶产品线。

普洱散茶产品,在历史上大宗的普洱茶产品,发酵是全熟的(发酵成熟度十成),主要是满足市场“及时品饮的需要”。当然,即使是全熟发酵,这种普洱熟茶的收藏变化也是有的。

而市场上占大多数的普洱紧压熟茶产品,发酵并非是全熟的,这就为收藏中的后发酵留有不少变化的空间,为老熟茶的品味风格走向“润滑,砂化”奠定基础。

普洱紧压茶产品,由于历史的机缘,形成了不是完全成熟的发酵,它的后发酵空间带来的收藏价值特征,冥冥中是上苍对云南普洱茶的又一次眷顾。具体说,有哪些因素导致普洱紧压熟茶产品不是全熟发酵呢?

首先,发酵过熟,压制比较难成型,所以为了压制容易成形,普洱紧压熟茶产品发酵会轻一些;

第二,产品良好特征的需求,发酵过熟,外观色泽显黑褐色,欠润感;而发酵适中,色泽红褐,有油润的光泽,特别是嫩度高的原料,发酵偏轻,显金黄毫;

第三,在精制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后发酵,这一点尤其重要,无论是“半制品”、“再制品”环节,以及蒸压、干燥等环节,均存在发酵,所以在前期工艺上,要控制发酵程度;

第四,收藏存贮,后发酵的需求。

这些原因,是普洱紧压茶产品不全熟发酵的理由,也是收藏价值的理由,从最早的“云南七子饼茶”的说明书(大票)上写的是“适度发酵”可以看出这一点。

总的来说,和产品。

(下图:六大茶山公司2004年出品肆号熟饼)

茶艺师刘洁:微访谈


微访谈

说说你的梦想。

刘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比如现在啊,在丽江这里做酒吧的歌手,做兼职茶艺师,随心所欲地过生活。也算是梦想照进现实了吧,未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刘洁我还没有享受够现在的生活呢,我想未来只要是接近自然,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去哪里都好。你了解茶文化吗?

刘洁我只能算是略懂皮毛,冰山一角,还在不停的学习中,对于我来说会心便是好茶。喜欢喝茶吗?

刘洁喜欢,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唱歌之前,我都会喝一些,生津润喉可好了。

黄昏时分,我窝在束河古镇的酒吧里,点了一瓶啤酒,静静聆听窗外潺潺的流水声,遥望着远处归巢的飞鸟和金灿的落日,古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好像与我一样,放空自己享受这漫无目的的“流浪”。本来和刘洁约好8点见面,我经不住这古镇的诱惑,提早到了1个小时。

不一会Let’sstartfromhere熟悉的旋律在空中缓缓流淌,那轻柔的声线把这首经典的歌曲唱出了一股清新的味道,我手拄着腮四处寻找这好声音的源头,透过雕花的玻璃窗,看到一个穿牛仔裤,帆布鞋的娇小女生抱着一把吉他,坐在高脚凳上闭着眼睛忘我地歌唱。

一连几首歌下来,我越发喜欢这个笑容和歌声一样甜美的女孩,没想到这时她竟然朝我走过来坐到了我的对面,笑嘻嘻地说:“你好,我是刘洁,让你久等了,不对,应该是你早到了。”我一脸诧异,“你怎么知道是我在等你呢?”,“因为你桌子上放着《普洱》杂志啊!”,我低头看了一眼桌子后,相视而笑。

很快我们聊开了,原来刘洁是地道的重庆妹子,来丽江读书以后就爱上这里的一切“别看我晚上在酒吧驻唱,白天我可是兼职的茶艺师呢,来云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自己当歌手的小小愿望,爱上了能让我静心的普洱茶。”

我们天南地北的聊到深夜,这个时候刘洁抱来一把野花,自己动手把野花插在木质的瓶子里,她说店里的花必须三天一换,她喜欢这活计,所以都揽到自己身上。月光柔软的洒在她身上,刘洁认真地摆弄着花,嘴里喃喃自语到:“真美,花儿明天美美的开,一定要多开几天。”

佳人档案

姓名:刘洁

身高:163CM

星座:狮子座

职业:酒吧歌手

爱好:茶艺、吉他

喜欢的颜色:天空的颜色

喜欢的影视作品:士兵突击

最喜欢的植物:满山的野花

最喜欢的动物:狼、狮子

转载自《普洱》杂志!

茶艺师 李国微的薇访谈


说说你最喜欢的生活状态吧!

李国微:我挺讨厌嘈杂的,那种喧嚣的生活不适合我,平静、安逸的生活状态才是我最向往的,也是我现在努力的目标。

有特别迷恋的地方吗?

李国微:有啊,日本就是我特别迷恋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最最喜欢的樱花。樱花开放时我置身其中,粉红的花瓣就像细雨一样柔和的飘落在身上,那种漫天飞舞的绚丽,让人永生难忘。

作为茶艺师,你一定遇到过比较有趣的事情吧?

李国微:当然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泡的时候,有人把熟普当成红酒喝,还奇怪的说:“这个红酒怎么一点酒味也没有呀,还是热的。”

怎么会选择茶艺师这个职业呢?

李国微:我想是一种机缘巧合吧,刚毕业时正好是普洱茶最火热的时候,我想多了解关于普洱茶的知识,就选择了这个职业。

李国微:选中了一条雪白的连衣裙,飘逸的层层白纱梦幻满分,配上她精致的锁骨和柔顺的秀发,恍若芙蓉出水,不染半点尘迹。

晨光照耀在水面上,洒下一片金黄,四周的绿树如同海浪一样在风中起伏,一条木头的栈道顺着河畔,延伸至远处。微风扬起了李国微的飘逸裙摆,她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栈道上不停奔跑,还不停地回头说“快到了,快到了,前面有一大片芦苇塘,真的好美”,我和摄影师连走带跑都气喘吁吁,她却没有一丝喘息,就像音乐盒里不停旋转的芭蕾公主,美丽并充满活力。

阳光给洁白的芦苇镀上了诱人的金色,李国微倚靠在栈道上,遥望着远方,飘渺的思绪随着芦苇的花穗在风中轻轻风扬,伴着芦苇发出的“沙沙”声,眉间出现一丝不容易察觉的浅淡的凝结——女孩的心思,旁人不必去测——也许随芦花轻扬,“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样的句子,突然就飞上了她的眉梢。

也许因为她是茶艺师,在她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古典娴静的淡雅气质,好像不用冲泡茶叶,也能嗅出她散发的淡淡茶香,让人摸不清是她选择了茶叶,还是茶叶选择了她。

佳人档案

姓名:李国微

身高:161CM

星座:白羊座

职业:茶艺师

爱好:泡茶、听音乐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绿色、紫色

最喜欢的植物:樱花

最喜欢的零食:冰激凌

最喜欢的歌曲:《琵琶语》转载自《普洱》杂志!

八角亭大工匠之“拼配大师”黄亮


没有工匠精神,茶企还谈什么创新?重温失落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瑞士钟表的品质、德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而在八角亭拼配技术员黄亮眼中,工匠精神则是对产品品质的苛求与坚守。他或许少了一些商人的敏锐与现实,却多了一份对拼配茶的执著,一个用心“玩”茶叶的茶人,带领着一个认真制茶的团队。

记者: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对工作苛刻,您是如何对待这种精神?八角亭拼配技术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哪里?

黄亮:谈到工匠精神,不少人会想到罗永浩那句感动了很多人的话:“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被罗永浩的认真感动的粉丝说:“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

天助自助者,在曾经是靠天吃饭、产品质量最难稳定的农业,做了一辈子“产品主义者”的褚时健出狱之后,在哀牢山,承包了一片土地种冰糖橙,依靠每年解决几个问题,最终用汗水浇筑了“励志橙”的成功,成为亿万富翁。

黄铁鹰在《褚橙:你也学不会》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褚时健还有好几家农户都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拎着袋子,过秤,交钱,可褚时健不一样,他会把鸡粪倒出来,然后放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水分多少,看看有没有掺过多的锯末,他会据此跟卖鸡粪的讨价还价。

工匠精神成就了褚橙,也成就了巴奴。“不疯魔,不成活”,杜中兵成为火锅行业的最疯狂的产品主义者。创业14年来,他始终拒绝任何诱惑,守住底线,不做任何投资,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好巴奴火锅产品。所以说,工匠精神,是八角亭团队强大的精神后盾,专注,认真,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赋予产品以灵魂。

谈到拼配技术团队的精神体现,首先,八角亭广泛占有云南优质原料拼配而成,经传统手工压制而成,整体松紧度适中,白毫显露。其汤色黄橙明亮。因精选布朗山原料为主精制,口感厚重,滋味醇厚,香气悠长清甜,层次变化明显,回甘与浓强度极佳。如今经过9年的时光的沉淀,让沱子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可以看到比较多的金毫,茶汤有陈韵,耐泡度很高,于品饮之间体验时光的袅袅余韵。

记者:飞台公司2015年与八角亭正式签订6000万订单,如何为合作方研发出最符合市场的产品?

黄亮:八角亭每年根据市场反响分别在布朗山、景迈山、南糯山等主产茶区收购足够的原料,以便满足自身品牌和客户所需,也就是原料储备充足。八角亭茶业根据飞台公司定制产品配方用料需求,拿出储备多年近2000吨的合适原料供飞台公司选料拼配,同时根据FT独有的产品配方,八角亭技术拼配团队针对每一款都用心选料、精心拼配、专心开汤审评,茶厂也派出生产技术科副科长胡晓跃与精制车间制茶工龄30多年的雷国昌老师傅倾力协助飞台的拼配团队,认真记录每一次拼配茶样比例,经过反反复复几十次的选料、拼配、开汤审评,从而确定“飞台无名”、“FT-T5315”两款飞台首批定制产品品质口感的配方,再继续接下来的大量生产,目的就是为广大茶友打造出2015年八角亭飞台专属高品质的产品。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反馈,“飞台无名”、“FT-T5315”两款产品刚一上市就被客户一抢而空,飞台携手八角亭制作的产品品质、价格已经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八角亭茶业会一如既往,为我们的合作方研发出最符合市场的产品。

【访谈】黄艳玲:一个“隐世人”的“朦胧理想”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中,发展成一株“幽兰”,别致而静雅。

黄艳玲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环境和审美倾向。我们今天的时代,经济繁荣,人们对于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

因此,黄艳玲认为,“茶在堂”实际上是充当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在实用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审美上,更加直接的传递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这种带有“浪漫主义情怀”风格的产品,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较容易的接受中国传统茶饮文化。

茶在堂品牌理念“隐世于茶返璞归真”(茶在堂供)

如果说,“茶在堂”品牌还带着一丝迫于生计的无奈,那么“茶在堂”系列产品,便是黄艳玲对于自我生活意义的真正选择。

而这也吸引了记者,再次去到黄艳玲的微博:同样的江南小调,讲述着关于她和茶的故事;同样的文艺女青年范,记录着那些与茶相伴的日子;同样的书法、音乐,将她与茶的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

“隐世于茶,返璞归真”,或许这就是黄艳玲一直想要寻找的生活,而如今她不仅找到且实现了当初的“朦胧理想”,而且还将这种“理想”带进了茶的世界,带给了更多喜爱茶的人。

我为普洱“邪”—茶人黄刚访谈


我为普洱“邪”—茶人黄刚访谈

文/黄素贞

在北京的普洱茶界,有一个叫“京茶东邪”的人物,他就是黄刚。他说他从喝到第一杯普洱茶开始,自己的一生都无法抵御普洱茶的诱惑,他的“邪”都是普洱茶惹的祸。从一名军龄20年,具有中校军衔的转业军官,到一个对普洱茶如痴如醉的茶人,黄刚常会做出一些让人觉得邪乎的事情:他会因为得到一片好茶而大哭一场;他会拿价值不菲的老茶来培训自己茶馆的员工;他会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提着自己的行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办普洱茶讲习班——“黄普茶校”;连邮件附件都不会发的他却能把自己的博客经营得风生水起,几乎日日更新,日日有看点,点击率超过50万。他笑称自己还会“就这么邪下去”……

普洱: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普洱茶?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契机?

黄刚:我接触普洱茶的时间并不长,大概是2004年3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喝到的普洱茶。我清楚地记得所喝的第一口普洱茶是“老茶头”。接触普洱茶是因为我要开茶馆,主动联系活跃在北京茶文化圈中的人士,他们就带我去了当时北京的几个茶城他们所熟悉的茶商那里,其中就包括普洱茶商。但是很遗憾,当时北京的普洱茶商还基本没有真正懂得普洱茶的,所以花了巨额学费而学不到东西就成为了必然。我可以说是北京较早为普洱茶交了学费的一批人之一。

普洱:谈谈您的习茶经历好吗?

黄刚:我的习茶经历,细说起来就话长了。我写过一篇博客叫做《我的普洱茶习茶之路》,概括起来就这么几句:“瞎打瞎撞冲进普洱茶圈,稀里糊涂交出巨额学费,运交华盖得遇良师益友,感恩图报决心回报普洱。”

普洱: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从一个部队军人到一个活跃的普洱茶爱茶人士的过程中一些心理上的转变吗?

黄刚:如你所知,我在部队工作学习了20年,部队的这段生活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锻炼,在做茶后对我帮助较大的主要是认真钻研的态度和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接受了非常正统的教育,包括理想教育,所以每当遇有困难的时候我都想着要坚持走正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普洱: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普洱茶在北京的发展情况吗?

黄刚:我是北京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见证人。04年及以前,北京很少有人消费普洱茶,大概是从05年起步,06、07年达到了高峰,并和全国市场一起跌入谷底。最火的时候,在马连道茶城言必称普洱。不管你是卖什么茶的,茶店里都会摆上一些茶饼。我的朋友中做东欧服装出口生意的,也拿出资金加入战团,腾出仓库来收了大批的普洱茶并跟大经销商们联手进退。

应该说,这就是盲目炒作了。盲目炒作的理论依据就是对“越陈越香”观点的片面理解,从商家到消费者都完全忽略了普洱茶需要陈化、陈化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这些最起码的基本常识。违背客观规律做事情就一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所以现在知道“普洱茶”这三个字的人很多很多了,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但与茶商的期望值相比差距还很大。

普洱:那目前普洱茶在北京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黄刚:从我办普洱茶讲习班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普洱茶还没有成为京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喝茶的首选,普洱茶作为生活茶的消费量应该排在花茶、铁观音和绿茶之后。在中高端消费和茶礼品中,普洱茶也排在铁观音和绿茶之后。目前北京的普洱茶市场除了礼品市场之外,真正的个人消费市场乃可以看作是十分小众的爱好者市场。在这样的一个小众市场里面,主要活跃着一批自己掏钱买茶、对茶有一点认识的普洱茶爱好者,数量有限而且还被各种普洱茶的“理论”所引导并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但是这也让我们警惕:如果一个市场中的每一个份子都需要被培养成专家才能使得对市场及产品达成共识的话,这样的市场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呢?

我说过,普洱茶真正的春天在于快速消费品的大量出现并被终端消费者所广泛接受。产量及质量稳定的云南普洱茶以袋泡茶、速溶茶、小迷你沱等形式大量出现在京城仍至全国各地的大型超市的时候,便是普洱茶第二个高潮到来之时。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普洱:“黄普茶校”从什么时候开办的,第一次在哪里开讲的?开办这个讲习班是基于什么原因?

黄刚:黄普茶校是2008年7月份开办的。第一次就是在北京露雨茗苑茶馆开讲的。办这个班纯属偶然。当时针对普洱茶的颓势,茶界比较悲观,有朋友写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普洱茶?》,我就开玩笑说我给你测试—下,办个讲习班看看普洱茶到底还有没有吸引力。就这样办起了班,没想到一直办下来了还受各地茶友盛情邀请办到了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长沙、成都、昆明、青岛、温州等地。

现在,我已经不再从一个简单的办班角度来看待黄普茶校了。有个长期观察我的作家朋友已经把这归纳到“普洱茶现象”中去,并认为是一种可深入持续地做下去的“行为艺术”。我则认为这是推广普洱茶最好的“前沿阵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比较顺畅地向我的朋友们表达我的思想、观点。这是一项比较适合长期做、比较适合我做的好事情。

普洱:黄普茶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参加的人员主要是些什么人?

黄刚:在茶馆、茶庄、教室都可以讲。一般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这样参加的茶友好安排时间。现场要求不高,只要有电能够烧水泡茶就行。一边讲、一边泡茶,边指导大家品饮边回答问题。学员的构成比较复杂,公务员、企业老板、白领都有。只要是对普洱茶感兴趣者都可以参加。

普洱:与您接触感觉您是个比较慷慨的人,也经常会有朋友找您“蹭好茶”,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黄刚:我自己也是通过蹭老师们的茶而对普洱茶喝得比较明白的。有机会我还要去蹭老师们的茶,也会让更多的朋友特别是达到了临界点的朋友蹭到该喝的茶。周围有不少茶友是通过蹭我的茶而对普洱茶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基本上我喝过些什么茶他们就也喝过些什么茶,所以水平相当高。

普洱:您对普洱茶有什么自己的主张吗?

黄刚:如果说,我这几年时间里还为普洱茶做了点什么事情的话,那么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中生代的概念,主要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到2003年这段时间里生产出来的生茶,这些茶在市场上有相当的数量,与新制生茶相比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化,但是还没有完全转化熟成到位。研究中生代茶的转化过程很有意义,对于了解总结普洱茶的规律、引导消费具有现实的作用。

二是提出了品鉴中生代普洱茶的三条重要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普洱茶因为存在后发酵,所以其他茶类的评审标准无法简单套用,这三条标准的归纳提出相信对于鉴别中生代茶的品质具有意义。

三是提出了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方式,并归纳总结出了备阶段备仓储条件下熟茶的品鉴标准。

四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归纳总结了《普洱茶基本冲泡方法》。因为是我们茶馆的“馆标”,被茶友们取汉语拼音简称GB,即国标的意思。呵呵,这是美好的愿望。

五是撰写了《漫步在品茗美学与艺术之间》系列文章,对于普洱茶提出了哲学与艺术层面的思考。

这最后—项,我觉碍在中国茶道文化建设方面有开创性,我自己也比较重视。

普洱:关于的根基。文章转载自《普洱》杂志!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水滴茶名人访谈#拼配大师李文华访谈录(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